德国为什么是工作之都呢(为什么德国是打工人最多的国家)

本篇百科问答的知识要给大家谈谈德国为什么是工作之都呢,以及为什么德国是打工人最多的国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欧洲被称为“工业之都"的是

欧洲被称为“工业之都"的是德国的慕尼黑。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是生物工程学、软件及服务业的中心。

扩展资料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慕尼黑位于北纬48°08' ,东经 11°35' ,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自由州的上巴伐利亚高平原,距离阿尔卑斯山北麓约45公里,海拔高度约为520米 。

地形地貌

慕尼黑所处的地域属于阿尔卑斯山冰川前缘地。该市位于一片沙质高地上,这片高地的北部为一片非常肥沃的燧石区域,已经不受阿尔卑斯褶皱运动的影响;而在其南部地区,覆盖着冰碛丘陵。位于两个地带之间的慕尼黑附近,则是冰河作用形成的冰水沉积带。在沉积物变薄的地方,地下水就渗入沙砾层表面并注满这一地区,导致在在慕尼黑北部形成沼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慕尼黑

德国工作节奏慢,效率却不低,这是为何?

众所众知,德国人的工作节奏慢,工作时间短,可他们的工作效率却不低,这是为什么呢?

一、不盲目追求高速度

一件产品如果说明书上要求需要十个小时完成,德国人就一定会用十个小时,不会只用九个小时就完成了它。不追求高速度,并不意味着“磨洋工”,而是追求完美。就好像德国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图纸都是精心构思,没有重复的,所以建筑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因为他们知道一样的图纸抄袭会被同行看不起,在行业内很难混下去。

二、工作时间灵活度高

德国人的工作时间可以灵活安排,员工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权。德国人在工作的时候就专心工作,不会让任何杂事打扰工作。同时,德国人很重视个人生活,一旦离开公司,就不让工作的事侵蚀自己休息的时间。

三、个人责任感高

德国人的民族品格就是专注严谨。他们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十分专注。加班在德国人的眼中并不是你多么的努力,认真,而是你工作效率低,所以德国人非常讨厌加班。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都知道了,尽管德国的工作节奏慢,但是德国人的工作效率却不低。

德国人每天只工作六小时一年休息150天,为什么经济还能全球领先呢?

  他们的工作效率是非常高的,而一个国家的工作效率就可以反映出他们国家的经济情况。很显然工作效率高的经济情况就会较好。虽然他们每天仅仅工作六个小时,但是在他们每天工作的六个小时内,他们的时间利用的是非常紧凑的。我们都知道德国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在这种高强度下,德国却仍然能保持每天六个小时的工作量,这是让全球的工作者都比较羡慕的。

  他们在每天的工作时间内,可以将自己的时间利用的非常好,他们可以省去吃饭休闲的时间,全部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我们大多数人对德国比较熟知的是他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还有在公路上的“大众品牌”大众。为什么会这么受我们的欢迎呢?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工作周期内可以制造出这么受欢迎的高端汽车呢?我在上初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过德国的工业制造。说德国人喜欢问为什么。大到总的问题,小到螺丝的问题。他们会问为什么这个螺丝要用几毫米的而不用另外一个?就是这样的这种精神,换来了德国的汽车行业的高标准。

  而德国的企业认为,长时间的工作也并不会使公司有更好的状态,他们需要顾及员工的身心健康。坦白来说,如果你一天工作八九个小时,熬夜加班,早起挤地铁,就连吃饭的时间都是在路上,那么你会与一个病怏怏的状态出现的公司,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状态,那这个公司就会是被这个状态笼罩着,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相比之下你健康开心的工作,和你带着情绪工作的效率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适当地吸取德国的经验,这样我觉得我们的经济会提高一部分。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如此强大?

现在,提起德国的工业实力,在地球上绝对是响当当的,“德国制造”更是顶级的技术和质量的代名词。德国工业并非天生牛逼,“德国制造”也并非天生高贵。德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英、法两国晚了30多年。由于长期分裂,德工业化进程充满坎坷。1871年统一后,德国内百废待兴,世界市场也基本被瓜分完毕。

在这样的环境下,德国工业是如何成长到今天这个样子的?今天,小编就邀请了几位网友各抒己见,分析分析德国工业强大的原因,大家若有其他观点,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讨论。

1

网友幸福地带2:

德国的工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因为德国的管理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世界新工业的起源在英国,法国紧随之。当德国发展自己落后于英法时,心理十分着急,于是发展本国新工业。由于新工业需要技术与技术研发,而德国一无所有。他们为了走捷径,派出了许多人出去偷取英法技术,这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间谍。

在同时也开始学习科技研究开发,重视人才陪养,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很快就有了快速发展,并在许多管理等方面领先于世界。所以在一二次世界大战前都已经有很先进的工业了,这样的工业大国发展了上百年的,其许多方面都是世界性的,强国就再自然不过了!

2

网友YF永恒: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作为战败国,首先被赶出了资本主义市场。根据“四化”方针,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中央集权化和非工业化方针,德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被削弱甚至被消灭的计划。根据1946年3月制定的“限制工业计划”,即所谓摩根索计划,德国工业生产能力要降低到1938年的50—55%,钢产量为1938年的1/4,即从2200万吨降到580万吨,化学工业和重型机器降到1938年的1/3,水泥降到1/2,车床降到1/10,汽车降到1/5,纺织工业降到l/2,只有家具、玻璃、自行车等民用工业不受限制。但是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到1949年11日已接近1936年的水平,1950年就超过了1936年的水平。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受到了限制。但是,西德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一跃而起,却是有着别的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原因何在?

一、西德虽经过战争的破坏,但是强大的工业基础保留下来,这是战后西德工业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首先,在二战时期,盟军对于西德的轰炸目标主要集中在了军事工业上,对于盟军来说这是对他们的一次更新技术的机遇。削弱军事力量远比削弱工业力量对他们来得有利。而英美空军,尤其是美军为了能够拥有对抗苏军的力量,因此有意识的保护了一些企业。因此,鲁尔萨尔两大工业区虽然遭到了破坏,但是经过几个月的修复还是可以恢复生产。亨利·摩根索在《德国是我们的问题》一书中指出,科伦的福特工厂和科伦大教堂一样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鲁塞海姆汽车厂、霍斯特联合化工厂、下萨克森州萨尔茨吉克冶金联合工厂都没有遭到破坏。鲁尔和萨尔两地的化学工业虽遭到破坏,但经过几个月的修复都可以恢复生产。据美军轰炸司令部的估计,轰炸的结果全德国钢铁生产能力遭到破坏的只有6%,西德达12%。煤矿减产2%,焦炭4%,机器制造15%。金属加工机床被破坏达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一个小组上报告说:“德国工业75%安然无惹,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很容易恢复的。”

第二点在于英美法将西德分成了三个占领区,在各自的管制区内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国需要萨尔地区生产的成品充当赔款运回法国。英国需要通过德国来扩张海外的市场,尤其是鲁尔区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国,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来对抗苏联在欧洲的势力扩张。东德西德就像是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各自领地。根据“非工业化”方针,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1067号政策指令,规定要拆除德国所有军工厂以及用于赔偿的重工业工厂,规定拆除的清单涉及1600家企业及其设备。但是这项政策指令并没有认真执行。1946年6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斯图加特演说中公开表示:“美国不再奉行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的政策。”他声明,“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如果有着巨大的工业的德国变成贫民窟,欧洲的重建,特别是德国邻国的重建将会是十分缓慢的。”1947年7月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1779号政策指令,代替1067号政策指令,提出“一个有秩序的、繁荣的欧洲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效率高的德国在经济上作出贡献。”1947年8月英美双占区修改了对西德工业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国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六国协定,宣市国际管制鲁尔区。德国参加欧洲重建计划。

西方国家推行扶植恢复西德工业方针的结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复工业生产的基础。据哈姆森教授的估计,高妒、平炉、轧钢设备被拆除的占整个设条的及10—25%,精密机器和光学仪器生产能力减少20%,合成燃料生产能力减少20%,化学工业因拆迁而丧失的生产能力为6%,运输机器被拆走8%,其他工业部门损失不大。战前德国三大工业区,鲁尔和萨尔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亚在民主德国。据1946年估计,西德占1944年全德工业产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产资料的62%,消费资料的60%。因此,战后西德保留了强大的工业基础。

二、马歇尔计划对西德的影响

战后初期,西德经济复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缺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启动资金,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而当时,人民的生计也是一大问题。吃不饱饭,干活就不会有劲。这种情况下,想要复兴更是难上加难。而马歇尔计划对于西德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当时马歇尔认为消除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展只有尽快的回复欧洲的经济。因此在他的努力下,130亿美元的资金以贷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于重建。这些资金帮助恢复了工农业的生产,稳定了金融,扩大了贸易,同时也促进了化工、工程、钢铁工业设备的更新。该计划还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造血重生。到了1956年,西德利用这笔基金投资大100亿马克,大大缓解了资金缺乏的状况。据估计,联邦德国由于从1949年参加马歇尔计划,人均获得了140马克的补助。据1952年华盛顿出版的《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一书的估计,到1948年美国共花掉214亿美元,英国支出9亿美元。这笔钱主要用于购买食品,很少用于生产。这些食品出售后所得款项大部分用于军事当局的支出;一部分贷给德国工业家用于恢复生产的资金。

据统计,到1954年10月,西方盟国给西德的援助为44亿美元,其中美国17亿,英国8亿,马歇尔计划提出的援助9亿。另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1945年7月到1955年9月30日,美国给西德的败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38.68亿美元。1945—1947年英国给予的政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9亿美元。这些钱主要用于恢复工业生产。我们看到的另个统计数字是,1948—1954的年西德从军事占领当局和马歇尔计划得到的资金共72.98亿美元,其中38.52亿用于投资。这些钱以物资形式运到西德,所得钱款存入联邦银行,称为“等值基金”,再作为资金投入工矿企业。

在西德经济恢复的最初年代外援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当然这种作用随着西德本身经济的恢复而逐渐减少。1948和1949年外援占西德国民收入的5%。1948一1950年西德进口货物的57%是靠美国的援助。外国货款在西德长期投资中所占比例1949年为2.8%,1950华为10.3%;1951年为5%,以后逐年减少。

三、“软实力”:人力资源的使用

在二战后,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练的工人队伍,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因为战争而耗尽,这对于西德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智力支持。这是战后西德保留的最珍贵的财富。

而有研究表明,1950年,西德拥有在校大学生10万人,也就是说每1万居民中就有21个大学生。到1970年大学生达到了41万人,也就是每1万居民中有68名大学生。这同样是西德复兴的“非物质资本”。为迅速恢复经济,西德政府极为重视科技投资和发展教育。而且教育为本一直都是德国的传统,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一个繁荣的德国。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从东德大量涌入的难民,数量达到了100万左右。在最初可能给西德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很快他们就成为西德恢复经济的劳动力。其一,这些难民都是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工资低。因而企业的生产成本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二,依靠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恢复生产。不久他们之中有些人重建工厂,主要生产出口产品,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其三,他们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四、地理环境上的先天优势

西德在地理上占了相当大的优势,全德78%的矿山、84%的冶金制造产品都出产自西德。二战前德国的重工业、原材料工业大多数集中在西部。1936年西德在全国整个工业产值中占61%,原料和基础材料生产占66%,基础设施生产占61%。而东部相对寥寥无几。同时,西德拥有鲁尔和萨尔两大工业区。而他们对于西德工业来说就是左臂右膀。相对的,西德拥有的原有工业基础雄厚,是经济的重建至于高水平起点上。

五、“自由市场经济”及币制改革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当时担任西占区经济管理局长的路德维希-艾哈德。他是国民经济学的新自由派代表,极力推崇自由的市场经济。他认为,真正的货币只有在真正的市场上才能发挥作用,而真正的市场不应该有价格控制和配给制。取消物价规定,取消产品配给制,实行真正的市场经济。相对于整个德国的经济史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战役。尽管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面临了物价上涨、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等等的问题,但是很快市场经济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物价日趋稳定,甚至其增长的幅度远小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生产力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有力的发展。

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同时,在美国的支持下,西德还实行了币制改革。在二战前,旧帝国马克约为170亿,二战之后却变为了700亿。因此在二战的后期,旧帝国马克一文不值,在德国市场上充当货币作用的是美国的幸福牌香烟。1948年6月20日,美国占领军当局对西德进行了货币改革。用10个旧帝国马克换一个1个新德国马克。在短短的几周之内,旧帝国马克的所有有价证券,储蓄金,银行存款,抵押金等等全部兑换完毕。这是一次非常苛刻的剥削行为,但是却挽救了德国。德国马克相对美元的兑换率逐渐上升。原本空空如也的商店中再一次充满了各种商品,人们的生活也开始走上了正轨。

由于推行自由市场经济,西德面临许多的问题。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底层劳动人民怨声载道。但是,艾哈德引进了竞争的机制,谁工作的时间长,谁工作的效率高,谁就有工作,否则就是能面临下岗。这样的竞争机制就是依靠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来积累最原始的资本。由于竞争机制,资本家们一味的压低工资,从中得到了更高的利润。然而尽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西德的整体社会环境还是处于稳定的状态。由于战争的破坏,人民拥有最迫切的愿望去修复自己的家园,去重建一个有生机的新的德国,因此,西德人民勤勤恳恳的工作着,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西德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西德利用自身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价格远低于其他国家的产品。这使得西德的外贸市场发展很快,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1950年时还是贸易逆差7.21亿美元,到了1960年时已经变成了顺差。

六、朝鲜战争

此外,还需提到的就是朝鲜战争。这是对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机遇。尽管艾哈德竭力否认,但朝鲜战争确实挽救了西德经济。(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商务1983年,第41页)。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及其盟国需要西德供应武器和弹药,也需要西德参加所谓的“欧洲防务”。因而美国不得不修改对西德工业和技术的“裁减政策”。1950年5月纽约外长会议决定,把禁止生产射击、砍杀和刺杀武器改为限制生产,取消对造船业的限制。钢产量不再受限制。1950年钢产量为1210万吨,1953年达1350万吨。1954年制定“有关监督工业的决议”,进一步放宽了限制西德工业生产的条件。以前禁止生产合成橡胶和合成燃料,限制生产轴承,现在只管制其生产能力。取消了限制重型机床、铝、合成氨、氯生产的规定,不再对化学科研进行限制。

朝鲜战争爆发后,大批船舶定货单飞往西德,要求建造的新油轮和新货轮达200万吨。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汉堡港遭到严重破坏,到1953年已有70%修复使用。到本世纪60年代,德国商胎队已有货轮2700艘,总吨数达65万吨。朝鲜战争改变了西德的贸易逆差。1950年外贸逆差为30亿美元,1951年为1亿美元,1952年则为顺差7亿美元。观察家西奥多·H.怀特说:“朝鲜战争仅仅给德国人迅速地无条件地带来了好处。”《经济学家》杂志指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结整个贸易界带来了繁荣。”

综上所述,是战后西德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最后还应指出,50年代西德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由于西德起点低,这是战争破坏和战后盟国推行“非工业化”政策的结果。大体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西德“经济奇迹”已经结束,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定向同步发展,发展速度降到5%的欧洲平均发展水平。

3

网友袁飞2:

工业化的国家很多,而德国特别强大,原因有二,一是国家层面的科技水平发达;二是国民特性自觉到刻版的程度。德国不准随意砍伐树木,二战末,德国战败,无人管理,人们仍然只会捡拾掉地的枯枝;而萨达姆死后的伊拉克,博物馆都被抢劫,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4

网友佛缘之Y佛缘:

国家如果发展的强大是和国民的道德素养有很大的关系的,并不是说你有钱了国家就强大了,德国就非常注重这些在道德修养教育的同时发展经济,让德国的整体发展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个国家你干的任何工作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工业发展,并不是说你能设计几个数据工业就强大了,这里面包括的技术人员的工作成绩甚至是比设计者的成绩都要大,这是一个国家整体性的东西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明白,大家把德国和我们的国家在各个方面对比一下尤其是在尊重人这一个问题上看看两个国家的态度就能的到一个比较。

5

网友真诚地看着你:

赶上了三次工业革命,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当年的列强工业都很强,不仅仅是德国。要说强,殖民地比德国多很多的英法依靠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资本比德国雄厚,工业也比德国强一些,而没有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破坏的美国才是最强。

6

网友缥缈孤鸿影45:

问题太多,简略回答,德国是个专注力很强的民族,有很强的纪律性,这两样结合起来正适合兴办工厂,法国散,英国懒,俄罗斯比较落后,在办工业方面皆不及德国,无论技术之精,管理,钻研创新皆冠于欧洲,又是欧洲最认真做事的民族,故工业强大,缺点是过于专注于点,而失于研究面,因而缺少战略观,故才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导致失败。

7

网友汉阳老王:

这是相对而言的。二战前德国被制裁,?怨?宋?松?嫒?Ψ⒄埂6?战期间德国人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二战后德国人迅速取得了欧美的谅解,接助战后经济发展期发展状大了自己。当前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十分强大。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这是十分难得的。德国再强,他只是一个中等国家。

8

网友赵晓路1:

一、德国的科技发达,从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德国的工业迅速崛起,超过英法,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19世纪末~一战前)。

二、资本雄厚,负债少。

三、德国的教育发达,重视人才培养,国民素质高(这一点是关键)。

四、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高度发达(重工业发展的基础)。

五、欧盟整体的促进。

六、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

9

小编:

听完以上各位网友的观点,您心目中德国工业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呢?欢迎留言讨论!

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小编,立即处理。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

(资料来源:今日头条,知乎,机床商务网小编整理)

为什么有人说德国的工业是世界第一呢,美国也不如德国吗?

说到德国的工业,想必大家都见识过,无论是汽车还是各方面做得非常的到位。对于教育的重视,对广大中小企业的支持,这是德国工业强大的主要原因。说到工业世界上不少的工业强国与工业大国。说到德国制造总以高质量闻名世界。

即使如今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但是作为世界上的第四大经济体,德国仍保留了非常强大的工业实力。世界上比德国资源丰富,工业还要强的国家条件比比皆是,那为何德国的工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呢?第一是因为世界大战与苏美争霸冷战的附加产物。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是大战,经历了两次战败以后,知道的严重制裁。

特别是在二战以后,盟国对德国的军事工业进行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二战以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等阵营大力的扶持西德,而苏联全力扶持东德,以至于当时的德国两部分的经济在当时冷战,双方赢那都相当的强大,也算得上是弄巧成拙。第二还是因为德国人非常的勤奋。都说皇天皇天不负有心人。

的确是这样的,如果你努力了之后,那么你肯定会得到一些的收获。当年的德国在列强中后期强起来的时候,世界几乎已经被瓜分完了,但是德国人奋力的拼搏成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德国人做事非常的严谨,所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句话最可怕的,就是明明比你优秀,他还要比你努力。

一年休息150天,每周只工作26小时,德国经济为何还那么强?

德国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他是仅次于美中日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也是仅次于中美的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其出口额占了欧盟总出口额的45%,是西欧经济发展的龙头大哥。

就是这么发达的德国,每年却拥有100多天的休息日,成为世界上工作时间最短的国家,这与同样强大的日本形成了鲜明对比。

工作与生活

在许多欧美人的观念中,他们是不喜欢工作与生活交杂在一起的。欧美的教师一到了休息时间,就会自动在门上挂一个请勿打扰的牌子,哪怕学生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询问,只要不是特别紧急的大事,都必须要等到老师的上班时间开始。

而连最普通的维修工人也是这样,他们会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如果业主在他们的休息时间请他们工作,他们会对此表示很生气。

德国人也是如此,他们不允许工作的时间完全侵蚀了生活。据统计,德国人每年的双休日达到102天,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三到四十天的带薪年假,加在一起接近150天。

而德国由于受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影响,所以他们还会有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等节假日,这么算下来,德国人的年工作时长只有1047.5个小时,也就是说,他们平均每周只工作26个小时。

而德国的法律其实也在保护德国人的休息权益,他们不允许企业老板对员工实行加班制度,而老板也的确不愿如此,因为老板也不喜欢加班。德国人认为,人必须要回到生活中去休息,去学习,才能充满电,保证工作上的质量。

工作与效率

上述已经提到了,德国人拥有足够多的休息时间,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在德国人工作时,他们绝不会因为其他的事情分心,正如在生活中,他们不会为工作分心一样。这样的观念不无道理。因为德国人用着最短的工作时间,创造出了最令人信任的工作口碑。

德国的汽车工业非常发达,国内有名的汽车品牌数不胜数,宝马、奔驰、保时捷等,都是由德国人生产的。

德国的工匠精神举世共睹,一个德国人生产的锅,经过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还能用;而我国青岛地区由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至今仍然在使用。

由德国出产的汽车,则更不用说,基本上你只要不追求更新换代,开上个一辈子绝对没问题,因为德国汽车不但质量好,厂家还会给你保修,修的时候都会很仔细,把问题给你彻底解决掉。

在这一点上,德国又和日本形成了对比,日本人的产品虽然也是很先进,质量很不错的,但那跟德国是远远不能比的。

当然,日本的科技水平是足够领先的,可是为了赚钱,他们总是会把质量降低一些,比如在汽车上,很多汽车他们都不会建造得很完美,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买新车,拉动汽车销售。可严谨的德国人不会如此,他们会在生产上寻求完美,比起日本的这种销售模式,他们更多是靠口碑赚钱。

而德国人的口碑也的确成了他们赚钱的优势。由于德国人的工作质量很高,所以他们的加班费会很昂贵,但许多企业仍然会选择花高价来请德国人工作,因为他们有最佳的口碑。

工作与教育

而德国人水平如此高的工作素质,其实离不开德国的教育。早在普鲁士时代,闻名世界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推行了六年义务教育制度,而如今的德国,已经推行到了13年义务教育。德国的年轻人中,有40%以上都具有大学学历,排名居世界第五。

德国的教育对所有人都开放,德国不实行高考制,不给学校设门槛,只要你想去某所大学求学,哪怕是德国最顶尖的大学,通过申请都可以去。但是这并不代表德国的大学文凭很好混,它采取的是低进高出政策,你只有真心想要学习,在学校里花了心思苦读,最后才能通过严格的毕业考试。

比起国内发达的学前教育来说,德国人反而不是很赞成学前修教育。德国人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去接触那些高级的理论知识,很多德国的小孩,从小就跟着父母去超市,认识各类产品及其用途,也会学着打理庭院的花花草草。

他们的父母不会把他们关在家里写作业,而是带他们到城市的各个角落,邮局、商场、汽车站、火车站等,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争取早日独立。所以,在这点上来看,德国人注重的,是对于知识的运用。

当你置身美丽的德国,也许你看到的低头族会比国内少很多。不管是在公园的长椅上,还是街角的咖啡厅,包括在地铁的座位上,你随处可见,德国人的手中总是捧着一本纸质书在研读。

他们每个人都很安静,没有手机外放的嘈杂,也没有在公众场合的高声喧哗,他们静静地给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和才能。

由于德国教育的发达,因而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能够具备优良的工作素质,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工作者,再加之本身严谨周密的做事风格,德国人根本不需要长时间的加班工作,就能得到很好的工作成果。

结语:

德国的占地面积只有两个广东省这么大,而人口更是只有日本的一半,但德国人每小时工作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数10亿美元,远远超过英国和意大利等其他西欧国家。

德国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人自身发展的重视。德国人从小就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严谨的做事风格,而国家也在教育上投出了大量的资金,为的就是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德国人的休息时间那么长,虽然有国家法律的保护,但企业老板本身也并不愿压榨员工,因为只有给员工足够的充电时间,他们才能在工作上保持活力,从而不断取得突破和进步。

德国为什么是工作之都呢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为什么德国是打工人最多的国家、德国为什么是工作之都呢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