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为什么是大太监呢(魏忠贤是太监?)

百科问答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魏忠贤为什么是大太监呢的知识,希望对于各位朋友学习魏忠贤是太监?的过程中有帮助。

文章目录:

明末太监魏忠贤简介 真实的魏忠贤是怎样的

魏忠贤简介

魏忠贤是明朝末年臭名昭著的大太监,据说他原本是河北一个地痞无赖,好与人赌钱,因为欠人赌债,没办法只好自愿进宫为太监,凭借着机敏会察言观色,很快就得到上司的提拔,有借机结识了当时太子的乳母客氏,从此二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宫中很多人都怕他们,也都巴结着他们。

魏忠贤剧照

太子即位后,因为感念乳母客氏的养育之恩,对客氏的话总是言听计从,魏忠贤也因此升为秉笔太监,从此掌握了朝廷奏章的发布,也就间接左右了朝廷大事。

这夫妻二人不仅在宫中无法无天,他们害死了 不听他们的太监宫女,草菅人命,连皇帝的妃子也不放过,甚至还敢害的皇后堕胎。因此遭到以东林党为主的朝廷中很多正直官员的弹劾,他们不断向皇帝上书痛陈魏忠贤及其党羽的很多罪状,可惜皇帝昏庸无能,闭目塞听,只听魏忠贤等人的谗言,导致朝 *** 败,吏治黑暗。魏忠贤对东林党人非常憎恨,于是就借用手下的东厂和锦衣卫等特务组织大肆迫害忠良,他们不择手段,造成很多冤狱,弄得人声鼎沸,百姓们对他们避之不及,痛恨不已又不敢言语。

魏忠贤还指使他收的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义子义孙们在全国各地给自己建了很多本来是百姓们给清官好官们才建的生祠,强迫百姓年年给魏忠贤祭祀供奉。一时间魏忠贤的势力权倾天下,一手遮天,被称为“九千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就连当时小孩不听话,大人吓唬小孩就说魏忠贤来了,吓得小孩都不敢哭了。后来新皇帝即位,这皇帝借机将魏忠贤流放了,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败露了,在半路上就自己吊死了。

真实的魏忠贤

真实的魏忠贤究竟是怎么样的?不能单一的从史书对魏忠贤的评价中判断,毕竟史书工笔也是由人写的,难免会有不客观的地方。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

明朝亡国是亡在崇祯皇帝手上的,而崇祯皇帝上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了魏忠贤,崇祯皇帝还曾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可见崇祯皇帝对他掌权时的这些臣子心里是有些意见的。我们都知道魏忠贤倒台之后,被魏忠贤打压的东林党上台,崇祯皇帝指的亡国之臣应该就是这些人了。

天启年间,排的上号的民间叛乱只有苏州那一次,五人墓碑记所记的事件就是这一次。而到了崇祯上位之后,张献忠、李自成等人都开始造反了,可见这个时候是一个更不稳定,人民更不适合生活的年代。这其中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东林党人。东林党人一般多是江南大夫,而江南一带正是当时工商行业和对外贸易高度集中的地方。魏忠贤掌权的时候,对这些资本家进行了征税,商税、海税都是魏忠贤制定出来的。到了东林党上位之后,为了保障东林党人自己的利益,东林党建议皇帝停掉了这些税收,转而将这些税收加到了农民的头上。所以造成了明末许多各地农民都开始起义造反,这也是加速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而且东林党上位之后,明朝末年著名的将领孙承宗,袁崇焕都被杀害了,但是魏忠贤掌权的时候,两位将领打了不少胜战,立下不少战功。

魏忠贤是不是太监

关于魏忠贤到底是不是太监,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存疑的。但是多半也都是猜测,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魏忠贤到底是不是真的太监。要说魏忠贤为什么要当太监,还要从魏忠贤的家世开始说起,对于魏忠贤太监身份的怀疑也是因此而起。

《三揭皇榜》中王刚版魏忠贤

魏忠贤出身贫农,家里困苦,青年时期的魏忠贤整日游手好闲,嗜赌如命。十九岁的魏忠贤娶了个老婆,生了个女儿,后来因为赌博赌输了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于是自宫进宫了。疑点就是在这里,魏忠贤是自宫的。而且传言魏忠贤很早之前就和宫中的太监熟识,早就打通好了进宫的关窍。所以传言魏忠贤贿赂太监所以未净全身,之后就顺利进宫了。

但其实这种说法本来就不是很合理,首先如果魏忠贤有钱贿赂太监的话,他为什么要进宫呢。而且据说当时魏忠贤因为欠下赌债,还要卖女儿去偿还赌债,这就证明魏忠贤实在没钱。古时候一般都是穷人家的人才会进宫,稍微有点盼头的人都不会想到要进宫去尝这净身之痛,所以这一点是说不通的。那另一点也就容易解释了,既然没有钱贿赂的魏忠贤自然没有办法躲过检查,那么没有净全身的魏忠贤,没钱没势为什么能够逃得过这项检查呢。所以这里也存在很多的疑点。

所以魏忠贤并不是真正太监的说法多半是后人杜撰的,经过许多影视剧的杜撰之后,才会有更多的人相信。

魏忠贤怎么死的

魏忠贤的死要从崇祯皇帝上位开始说起,天启皇帝突然暴毙,崇祯皇帝慌里慌张的没有丝毫准备就继位了。但是崇祯皇帝表面不动声色,没有人能够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因此魏忠贤一党还在想着自己能不能侥幸逃过一劫,继续得到崇祯皇帝的重用。

马书良版魏忠贤

后来事态的发展也非常顺利,崇祯皇帝和天启皇帝一样非常器重魏忠贤,该赏就赏,绝不吝啬。折让魏忠贤一党感觉到了希望,但是魏忠贤自己却没能沉住气,前去试探崇祯皇帝,说要辞了东厂都督一职,崇祯皇帝还劝魏忠贤要好好干。

其实崇祯皇帝对魏忠贤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哪能容的下他。但是碍于魏忠贤的势力,为了保护自己崇祯皇帝决定先按兵不动,稳定魏忠贤,也就有了之前所说的事了。后来崇祯皇帝将矛头指向了魏忠贤的心腹崔呈秀,利用阉党之间的内部矛盾,将崔呈秀拿下。之后钱贡生向崇祯皇帝弹劾魏忠贤,列举了魏忠贤的十大罪状,崇祯皇帝还让内侍当着魏忠贤的面读出来。这时候魏忠贤已经坐不住了,天下人口诛笔伐,对魏忠贤下手的时间到了。于是崇祯皇帝就将魏忠贤发配到了凤阳看守皇陵。但是魏忠贤却在途中豢养了一群死士,崇祯皇帝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回魏忠贤处决。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于是自尽而亡。魏忠贤死后,崇祯皇帝下令肢解了魏忠贤,戳挫骨扬灰,魏忠贤死的尸骨无存。

魏忠贤墓

魏忠贤是在崇祯皇帝继位之后死的,他死的时候正是崇祯皇帝已经下定决心要铲除他的时候,所以魏忠贤的死相并不好。

魏忠贤墓旁的人像

崇祯元年十一月,崇祯皇帝将魏忠贤发配到了凤阳去看守皇陵。谁知道魏忠贤还自己养了一群死士,崇祯皇帝知道之后震怒,到了已经容不下魏忠贤的地步,于是下令将魏忠贤捉回来处死。魏忠贤知道自己这一次已经必死无疑了,于是就在半路上吊自尽了。魏忠贤死了之后,崇祯皇帝还下令将魏忠贤的尸体肢解,戳骨扬灰。没有遗体,有没有骨灰,魏忠贤自然没有什么墓地了。再加上魏忠贤作恶多端,更加没有人会为了他建墓了。

而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西山碧云寺是魏忠贤在世的时候,自己为自己建的。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死的连尸骨无存,也就自然没有葬在这里。后来魏忠贤的爪牙为他在这里建了一个衣冠冢,但是这个衣冠冢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的时候就被人给毁了,也是魏忠贤自己作恶多端的原因吧。

后来人们在山西的碧云寺发现了一对“四不像”镇墓兽,经过有关专家的确认,是魏忠贤的遗物,大致是魏忠贤生前为自己所建的墓地的装饰物。应该是在康熙年间墓被毁之后被人们遗留在这里没什么用的东西。但是这对镇墓兽无论从造型风格还是历史意义来看,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魏忠贤作恶多端,这能驱邪避怪的镇墓兽也没能保他有个好下场。

魏忠贤作为一个太监,为何能飞扬跋扈,掌握朝政大权?

魏 忠 贤是明 朝历史上大太监,是宦官专政时代的著名人物。

魏 忠 贤出生在贫苦人家,进宫前不识字,没有名字。虽然已经娶妻,并生了女儿,但是他整天游手好闲,偷鸡摸狗,不务正业。有一次因为赌博被逼债,实在没有办法,魏 忠 贤就卖掉了自己的女儿,自己净身后进宫做了太监。

进宫之后,因为不识字,改名李 进 忠,每天做的工作就是倒马桶。这份工作他干了十几年之后,结识了高级太监魏朝。在魏 朝的资助下,李进忠成为了东宫的典舍,在这个岗位上一做就是十多年。

李 进 忠兢兢业业地伺候太子朱 常 洛的皇子和王才人,获得了王才人的赏识与嘉奖,改名魏 进忠。后来,魏 进忠与魏 朝都和宫女客氏(朱由检的奶妈)形成了“对 食”关系。在皇帝见证下,客氏选择了魏 进 忠。

靠着这层关系,明 熹 宗继位后,魏进 忠迅速得到提拔,很快荣升秉笔太监并掌管东厂,改名魏忠贤。

明朝宣 宗时期,为了压制内阁,明宣 宗将国家决策,分为票拟和批红两个部分。票拟是内阁官员,拟定对国家事务的处理意见,用蓝笔书写;皇帝审批用红笔,叫批红。由于皇帝工作量太大又不愿意辛苦。所以很多就将这项权利,下放到了司礼监,由太监来大代为被批红。让秉笔太监负责用红笔批示处理意见,每当秉笔太监批示完之后,再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来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就用印,后直接交付内阁来办理。如果没有通过,就发回,重新批示。由于掌印太监王体 乾的职位,是通过魏 忠贤的“对食”客氏运作而来,因此,为了确保职位,他由魏 忠贤的头儿,主动降为其小弟,任由魏忠 贤独掌大全权。

这样,由于明熹 宗极端信任奶娘客氏,魏忠 贤又会善于逢迎,所以骗过皇帝,直接把控了奏折的最终批阅权,积极行使皇帝职权,积极拉拢拍马逢迎之流,不断打压朝廷中的清流官吏和将领,逐渐把持朝政,给国家事业造成了严重性破坏,被称为阉党之乱。

九千岁魏忠贤是一个太监,为什么能掌握朝政大权?

众合周知魏忠贤,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太监,他可以独掌朝政大权,对于他,大家都感到很好奇。因为她并没有做什么好事,而且他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无赖,而且他还结过婚,有一个女儿,所以说大家都很好奇他是怎么掌管朝政的?

其实本来魏忠贤的家庭状况就不是很好,再加上他喜欢赌博,所以说就欠了很多的债,没有办法,他就选择进宫去当太监。因为他本身比较聪明,所以说,在皇宫里慢慢的混得风生水起,开始变得有钱,只不过他真正的拥有一定的权势的时候,是在熹宗上位之后。他为了能够在皇宫拥有非常大的权力,谋害了魏朝。

而这在行动中,熹宗的妃子客氏就参与其中,后来魏忠贤又想要处理掉王安,但是这个人比较难处理,因为他认识一些朝中的大臣,只不过最后他还是把王安拉下马了。并且,他不仅伤害那些当官的人,还陷害后宫的嫔妃,本来魏忠贤是一个不识字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当大官,但因为有客氏帮忙,所以说,他的成就非常大。

到后来,魏忠贤又和东林党进行争斗,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且也使大家都知道了,魏忠贤这个人。所以说,经过这件事情,有很多的官员都支持魏忠贤,本来他想要把皇帝变成傀儡的,但是这个计划失败了。后来他的官职被罢免了,他忍受不了就自杀了,可以说,倘若当时没有客氏,有没有这样的魏忠贤。

明朝时期的第一大太监是魏忠贤吗?

明朝有很多出名的太监,但是第一大太监非魏忠贤莫属,魏忠贤深受天启皇帝器重,把持朝政很多年。

魏忠贤是天启年间的大太监,他在天启皇帝当政时期,垄断了朝政,提拔重用自己人,使当时的朝廷没有人敢和他抗衡,民间的百姓也只知道魏忠贤,不知道皇帝,甚至给他建立了生祠,可见魏忠贤的影响力。

一、魏忠贤在天启年间掌管朝政,形成了阉党。

魏忠贤进宫之后,巴结上了天启皇帝的奶娘,因此开始飞黄腾达,在天启皇帝登基之后,他成为了秉笔太监,在内廷之中手握重拳,他在当权之后,杀害了大太监王安,彻底掌握了司礼监,成为了天启皇帝的左膀右臂。

他在天启年间搜罗了无数党羽,并且在朝廷上形成了一股势力,成为了阉党。他在天启年间掌管朝政,甚至皇族和官员都怕他,不得不巴结讨好他。

二、魏忠贤插手后宫,导致天启后宫无子。

魏忠贤能够掌权离不开天启皇帝奶娘客氏的支持,因此他们在后宫相互帮忙,客氏在后宫地位很高,甚至不把皇后和妃子放在眼里,其中天启皇帝很多妃子在怀孕之后,都被魏忠贤和客氏陷害,因此天启皇帝在位期间没有自己的子嗣。

魏忠贤的势力不仅在朝廷,在后宫也有他的党羽,可见当时魏忠贤的权势。

三、魏忠贤建立生祠,民间称他为九千岁。

魏忠贤掌权之后,不断从民间搜刮民脂民膏,很多地方官员为了讨好他,甚至给他建立了生祠,这在当时非常不可思议,祠堂只能在人去世之后才能建立,活着的时候建立祠堂,可见当时魏忠贤在民间的影响力。

魏忠贤不论从权势还是影响力来看,都是明朝第一大太监。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魏忠贤为什么是大太监呢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魏忠贤是太监?、魏忠贤为什么是大太监呢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