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高层为什么是灰层呢的知识,希望对于各位朋友学习为什么住高层灰特别多怎么办的过程中有帮助。
文章目录:
- 1、为什么说8楼到12楼不要买,灰尘太多,有没有依据?
- 2、高层为什么容易积灰?
- 3、高层楼10层左右存在扬灰层到底是真的吗
- 4、为什么楼层越高灰尘越大
- 5、高层住宅楼8层到12层是浮尘层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为什么说8楼到12楼不要买,灰尘太多,有没有依据?
现在的城市高楼林立,住宅小区的高度基本上都在18层以上,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9~11层属于是扬灰层,尘土非常多,最好不要买。这种谣言居然有人相信了,并且传的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人信以为真,真是可怕。这种说法根本经不住物理学知识的检验。他们所谓的扬灰层,也就是距地面30米左右,也就是9~11层,但是按照物理学的说法,从地面到往上十几公里都属于是平流层,平流层中空气的垂直运动,以及水平方向的来回运动都是不停歇的,在30米左右的高空中并没有特殊之处,没有说灰尘就偏爱30米的高空,换句话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扬灰层。
这种说法多半来自于地产公司售楼部的销售人员的忽悠,他们其实是有小九九的,他们想把不高不低的中心楼层8~12层留给自己人,所以对外宣称这些楼层不好,被逼急了搞出了扬灰层的说法,这帮人的居心实在歹毒。再者,中国消费者钱多人傻,平时不爱思考,人云亦云,导致8~12层扬灰层的说法,传播越来越广,很多人闻之色变。其实大多数的高层一般是在18层以内,8~12层正好不高不低,属于中间楼层,价钱也是最贵的。
8层以下的住房太低了,阳光非常不好,楼下的吵闹声听得一清二楚,失去了买高层的意义,如果12层往上的话,楼梯使用费用很高,最怕停电,一旦停电,老人小孩是吃不消的。所以8~12层恰恰是黄金楼层,是消费者最应该首先选择的。千万不要听风就是雨,学会思考和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领土面积这么大,每个地方的海拔、气候、温度都不一样,这些都是影响灰尘停留的关键因素,灰尘停留的高度也是肯定不一样的,自然不会都在8~12层。我也做了一些实地调查,居住在8~12层的居民并没有反映他们所在的楼层灰尘特别大,反而按照物理学的知识,楼层越高的话空气越清新,灰尘越少,这一点是肯定的。相信科学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如果高层周围有六层的房子,确实是不能买7到10层,因为六层楼的楼顶是排污染层,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层为什么容易积灰?
您好,高层容易积灰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空气流通。高层的空气流通比较差,空气中的灰尘和污染物没有被清除,所以容易积灰。此外,高层的温度和湿度也比较高,这也是容易积灰的原因之一。此外,高层的室内装饰也会影响室内空气的流通,如果室内装饰不合理,也会影响空气流通,从而导致空气中的灰尘和污染物无法被清除,从而容易积灰。
高层楼10层左右存在扬灰层到底是真的吗
不一定。
因为“其具体高度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市区甚至不同小区都有差异,这跟灰尘密度、周围建筑高度和气流湍流特性都有关系”。这就表示,不同建筑的“扬灰层”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简介】:所谓的“扬灰层”“浮尘层”“灰滞层”这些通通就是谣言而已,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其实很多人就爱以讹传讹,见风就是雨,这条谣言起源于2003年一篇《售楼小姐真情自白》的网文,根本就是一家之言,不仅没有科学道理,也没有实践的检验,更没有专业测试数据的依托,说白了就是造谣。 有头脑的人在网上搜索“扬灰层”的时候,都会发现这个词压根就没有一个权威的出处,倒是澄清这个谣言的言论很多,那些不懂跟着造谣的言论也不少。
【来龙去脉】:这个传言起码流传于2003年,源于一个论坛的帖子,发帖人自称置业顾问,宣称要曝光售楼黑幕,结果此帖被被广泛转载,并演变为多个版本。比如:中国经济网:2003-11-26 07:51 江西日报:“千万别信我” 售楼新华网:2003年12月15日 07:31 置业顾问爆内幕:楼市几帖子原话是这么说的:“别以为高层中的九到十一楼不错,那你大错了,这些楼层正好是扬灰层,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我们是不会告诉你们的。”
【真相】: 根据网络调查,这条谣言起源于2003年一篇《售楼小姐真情自白》的网文。[1]这份《自白》让“扬灰层”这个词汇成了压在购房者心上的又一块重石。
【相关知识】:灰尘颗粒也是有重量的。气流可以引起地面扬尘、让灰尘保持在空中。但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把灰尘送走,起到稀释作用。因此气流对灰尘浓度的影响是复杂的,与风速、风向、地形等有密切关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风速、风向、气温等很多气象条件都受到了建筑的影响,不同的建筑街道布局,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气流模式。因此,灰尘在大气中的运动和浓度分布会呈现复杂、瞬息万变的特点,很难把握其规律。
为什么楼层越高灰尘越大
因为太阳辐射引起的对流,本来就存在的风等等因素,灰尘的分布并不那么容易集中分布在某一层或几层,事实上,大多数人观察到的情况是,楼层越高是虎越容易脏,这主要是因为高楼层容易积灰。
其实离地面越高的楼层,空气越干净。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以及人们熟知的PM2.5和PM10等颗粒污染物,会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如果住宅临近商场、闹市、路边烧烤、餐馆等地,相对来说,住在高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楼层越高不一定就灰尘越大。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颗粒物和其他气态污染物。悬浮颗粒物主要包括煤灰、沙石、灰士等,在气流作用下,这些悬浮颗粒会悬浮在空气中,但因为重力作用最终还是会落回地面,而不会贸然位移到30米高空处的。所以,悬浮颗粒物的密度是随着高度的增加反而降低了。也就是说楼层越高灰尘反而越少。
高层住宅楼8层到12层是浮尘层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建筑物的8至12楼是扬灰层,这是不科学的。大气中的大颗粒物通常越靠近地面浓度越高;只有对于小颗粒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在某一高度存在一个最大浓度区。但是由于影响因素过多,并不一定所有楼房周围都存在这个最大浓度区;即使存在,对于不同建筑物和不同大小的颗粒,最大浓度区的高度也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不同高度间颗粒物浓度只是略有差别而已。
灰尘的颗粒有大有小
我们平时所说的“灰尘”,属于大气污染中的颗粒物污染。按照这些颗粒的类型、大小,我们把它们分为粉尘(dust),烟(fume),黑烟(smoke),飞灰(fly ash),雾(fog),炭黑(carbon black)等等。有些颗粒物比较大,直径(这里及后文中的“直径”均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它的含义请参考文末附注)可达几十、上百微米,黏在衣服上、打在脸上都很明显。有些颗粒物很小,只有几微米,肉眼看不到。
小颗粒往往对健康更有害。因为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PM10)会被人吸入体内,而且颗粒越小,被吸入后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直径5微米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直径2.5微米以下的(PM2.5),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灰尘会悬浮在大气中
灰尘颗粒也是有重量的。如果没有其它外力影响、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的话,它们终究会落到地上。但是由于空气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气流(也就是风),灰尘在下落中总会不断受到气流影响。一些小颗粒的粉尘,极有可能在重力和风力的不断作用下,长期漂浮在空中。即使一部分灰尘顺利降落,也会有另一部分灰尘重新启程,不断进行着“扬尘——沉降”的循环。
气流可以引起地面扬尘、让灰尘保持在空中。但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把灰尘送走,起到稀释作用。因此气流对灰尘浓度的影响是复杂的,与风速、风向、地形等有密切关系。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风速、风向、气温等很多气象条件都受到了建筑的影响,同时城市中的车流人流也进一步扰动了气流。因此,城市中的气流特点与平坦地势的气流特点差别很大。不同的建筑街道布局,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气流模式。因此,灰尘在大气中的运动和浓度分布会呈现复杂、瞬息万变的特点,很难把握其规律。[2]
影响灰尘浓度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除了气流以外,灰尘在大气中的浓度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
颗粒物的性质(组成,粒径,比重,电荷,pH值等)。直径大的颗粒易于沉降;直径小的更容易受到外界扰动而悬浮在空气中。
气温的变化。热空气可以把灰尘向上提起。同时,气温升高也可以加速颗粒物的扩散,降低污染。其影响同样是复杂的。
空气湿度。大气中的小颗粒容易吸附水汽,凝结形成雾,悬浮在空中。这种情况下不利于颗粒物的扩散,其浓度会增大。但是当空气湿度继续增大时,颗粒重量增加了,沉降加快;还可能形成降雨,冲刷大气中的颗粒物,使其浓度迅速降低。
上述因素都会对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产生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气象因素对颗粒物分布的影响是在大范围内的作用,起作用的区域远高于楼房的高度,也远大于若干个小区的面积。具体到某一栋楼、某几层的高度,就必须考虑具体建筑布局、地形等因素的影响。[3,4]
小颗粒物最大浓度区的高度不能确定
所谓“扬灰层”,一般的理解就是在这个层高周围,大气中的灰尘浓度最高,超过上下方的其它层。这个现象是否存在呢?
有学者对此做过模拟。他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经过公式推算发现: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中的灰尘浓度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5]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直径大小的颗粒物,可能会在某个高度上浓度最大。初听之下,这和“扬灰层”的说法很接近。
不过还不能就此定论。首先,这个模型在建立时忽略了灰尘的重力,因而并不适用于重力作用明显的、直径较大的颗粒物。其次,即使对于小颗粒物,想要根据这个模型来推算其浓度最大值具体出现在什么高度,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正如前文所述,城市中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空气的无规则“湍流”加剧,气流变化很复杂。在建筑物附近,灰尘分布与建筑物密度、高度、几何形状、门窗朝向、街道宽度和走向、绿化面积、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等许多人为因素关系很大。这就必然导致了每个地区、每个小区,甚至每栋楼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再加上不同直径大小的灰尘颗粒,浓度最大值出现的高度也不相同。因此,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扬灰层”推算公式。
实践检验:相比其它层,差别并不大
理论推导的结果是就算“扬灰层”存在,其影响因素也过于复杂,难以确定其高度。那么实际测量的结果又如何呢?
《新闻晨报》曾报道上海一小区的业主们在自己的住宅楼内进行了一次为期3天的小实验,在3楼、10楼和23楼的主卧飘窗位置观察积灰情况。结果显示,三个楼层积灰程度并没有明显差别。当然,这个实验非常粗浅,不过这种实验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6]
科学家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在石家庄某高层建筑附近的颗粒物监测结果显示,空气中直径在0.5微米以下的小颗粒物在高度24米处(相当于8层上下)呈现最大值;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在高度7米处(相当于3层上下)呈现最大值;而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总体来说,近地面处灰尘的浓度较高。随高度增加,灰尘总量(总悬浮颗粒物)减少了,而其中微小颗粒物所占比例则越来越大。[7]
这一观测结果验证了理论推论: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其最大浓度区的位置也不同,彼此相隔很远。不可能有哪一层汇聚了所有颗粒物的最大浓度区。
关于高层为什么是灰层呢和为什么住高层灰特别多怎么办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知识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百科问答相关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