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孙权是大帝呢(为什么说孙权是大帝呢)

百科问答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为什么说孙权是大帝呢的知识,希望对于各位朋友学习为什么说孙权是大帝呢的过程中有帮助。

文章目录:

孙权为何享有大帝谥号?

孙权建立了吴国,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曹操十分欣赏他,曾当众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是现在孙权在网上的风评很不好,网友送给他一个外号:孙十万。这是一个带有调侃贬低性的外号,因为孙权曾经数次带领东吴十万将士攻打曹魏的合肥,但是每次都是兵败而回,有时还很狼狈。孙权的领兵打仗的能力和他的父亲、哥哥比起来,相差甚远。

虽然,孙权领兵打仗不行,但是最后还是凭借父兄基业登基称帝,建立东吴。孙权死后的谥号也十分有意思:大帝。中国历史上皇帝常见的谥号有文、武、景、炀等,可是孙权的这个谥号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五千年历史那么多英雄人物,谥号“大帝”的只有孙权一人。

看到孙权的这个谥号,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孙权的后人故意抬高孙权的,因为孙权军事指挥能力那么差,怎么能配称得上“大帝”这个称呼呢?三国的曹操、刘备那么厉害,死后的谥号也不是“大帝”啊。

孙权,很多人称他为:孙十万

提起“大帝”这个词语,很多人最先能想到的都是一些叱咤风云的政治强人,例如建立了世界上第二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大帝,要么是奠定了罗马帝国基础的凯撒大帝,要么就是促进了俄罗斯近代化发展的彼得大帝。

当然,以上几位冠以“大帝”之名的多为外国皇帝,可是即使是中国历史,能配得上“大帝”这一称呼的皇帝也应该是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此类雄才大略的君主,很少有人会把 孙权和“大帝”一词联系起来。

可是,孙权的谥号为什么是“大帝”呢?论指挥打仗,孙权不如其父孙坚其兄孙策,论政治手腕不如曹操,论仁德宽厚不如刘备。并且孙权建立的东吴,在当时只是三分天下由其一,还是三国中建国最晚的,很难把孙权和“大帝”这个词语联系起来。东吴的后人为什么给孙权上“大帝”这个谥号呢?

诸葛恪给孙权上谥号“大皇帝”

古时候一个人去世之后,后人需要用几个字来对这个人的一生进行盖棺定论,这就是谥号。对人的评价有好有坏,那么谥号也是有好有坏的,称为褒谥和恶谥。常见的褒谥有文、武、明、睿、康、景、庄、宣、 懿等,而厉、灵、炀都是恶谥。一般的皇帝、皇后、朝廷中的重臣在去世之后,都会得到一个谥号。对于谥号,《逸周书·谥法解》是这样解释的:

神凤元年(252年)夏四月,孙权在内殿驾崩,终年71岁,在位24年。去世前,孙权任命诸葛恪为辅政大臣。在孙权去世后,诸葛恪召集大臣商议,最后给孙权定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诸葛恪为什么给孙权上谥号“大皇帝”呢?

苏洵在《谥法》中解释道:“则天法尧曰大”,也就是说能够顺从上天的准则并且效法尧去做事。顺从上天的准则有点道家讲的“道法自然”的意思。而尧,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是后世备受儒家推崇的一位鲜明君主。尧成为领袖后,颁布历法以方便百姓耕种,并经常深入民间寻求人才。尧在位时期生活简朴,虚心纳谏,并且逐步建立国家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孙权的哪些功绩可以称得上“则天法尧”呢?

孙权为什么谥“大帝”?

孙权是中国史上,唯一一个被谥号为“大帝”的。

唐代史学家许嵩所撰的《建康实录》,是记载孙吴史事的另一部重要典籍,其中卷2《太祖纪下》记录孙权之事云:“案:帝四十即吴王位,七年;四十七即帝位,二十四年,年七十一崩。群臣上谥为大皇帝,庙曰太祖。”

此处的“大”字,其含义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大小的大,而是谥号之一。据苏洵《谥法》卷二:“则天法尧曰大。”意思是能够遵循上天的准则并效法唐尧的行事。显然,这是对君主极高极高的评价了。

宋代以前的谥号,大多带有对死者的盖棺论定,比如文、武、明、睿、康、景、庄……等等,是歌颂(代表人物是汉武帝、汉景帝、郑庄公),批判类的有厉、灵、炀……(代表人物是周厉王、晋灵公、隋炀帝),讽刺类的有顺、献……(代表人物是汉献帝),同情类的有哀、怀……

然而孙权的谥号却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这才是特别奇怪的。

我个人觉得可能是江东人认为孙权对开发江南有功,再加上他还是第一个江东地区的帝王,所以就谥号为“大”吧。

尽管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人重视对江南的开拓,但真正意义第一个振兴江南经济的,毫无疑问是孙权,吴国直到灭亡时还是一个经济还算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东晋、和南朝要在东吴地区建国的重要原因了。

有些学者认为孙权对江南的开发,使得长江一带的文明逐渐取代了北方中原,最后让经济南移,其功绩完全不在曹操之下,所以才尊为“大皇帝”。

孙吴大帝孙权,到底有何能耐竟敢自称大帝?

孙权大帝主要是网友的戏称,是讽刺孙权尴尬的军事指挥才能。三国期间的三大势力君主:曹操,刘备,孙权都可谓是一方人杰。其中曹操刘备是历代都很推崇的枭雄,他们到底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在历史上也一直是争论不休,有的朝代以曹魏正统,有的朝代以季汉为正统。不过后一位君主孙权,似乎就有人无人问津的意思。但是现在的网络上,孙权又多了一个“大帝”的名号,这从何说起呢?

其实大帝这个称号主要是讽刺。我们都知道,孙权和东吴,历来都是三国时期的“小透明”。恨刘备的人说刘备是假仁假义,喜欢刘备的人说他是仁德之君;恨曹操的人讽刺他屠城真性情,喜欢曹操的人又说他是盖代奇才。我们这里不争论这些观点的对和错,但是我们可以见到刘备和曹操真是三国时期的“偶像派”兼“实力派”,都有着无数的拥簇。而孙权,由于他本人比之刘曹两人,实在没有什么过人的闪光点,“大帝”这个名号,也是用来讽刺他的。

大帝的名头是讽刺孙权尴尬的军事能力。我们都知道,除了“大帝”之外,孙权还有一个美名:孙十万。据史书记载,孙权每每出征合肥,都是领军十万,亲自挂帅,每每又是大败亏输,落荒而逃。甚至给张辽,文聘,满宠等人刷出了匪夷所思的外号:张辽是张八百,八百人击溃了孙权的前探部队;文聘是文睡觉,城门一闭就把孙权吓跑了;满宠是满数十,带着几十个人烧了孙权的攻城器械就逼的孙权退军。孙权堪称三大势力中,最搞笑,最有梗的君主,得到“大帝”这个称号和他自己是分不开的。

由此可见,孙权孙大帝,是凭着他尴尬的军事指挥才能,才成了网友口中的大帝。

通过上述对为什么说孙权是大帝呢和为什么说孙权是大帝呢的解读,相信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