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个子高是为什么呢(秦朝人身高为什么那么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秦人个子高是为什么呢,以及秦朝人身高为什么那么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目录:

兵马俑平均身高1.85米左右 那古代人是不是都很高啊?

说到兵马俑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为何这么说大家也知道的,非常的神秘,而且感觉背后的故事还有,最近我就发现了一个话题,话说这个兵马俑的身高一般都在1.85米以上啊,那么有的人得问了,是不是当时秦朝的人都很高,要不怎么会有这样的数据呢?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故事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到底是古人比今人高,还是今人比古人高,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随着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古人身高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在6000个兵马俑中,有1.80M的,有1.90M的,平均身高为1.85M。根据调查结果,现在中国男性平均身髙1.697M,女性平均身高1.586M,也就是说,兵马俑比今天的男性足足高了15.3厘米。

秦始皇陵兵马俑姿势不一样,长相不一样,神态也不一样,维妙维肖,相当逼直。对于兵马俑的身高是否反映了古人的真实身高,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根据兵马俑的写实风格,以及史书关于孔子、张飞、关羽、诸葛亮等人身高的记载,还有山东焦家遗址出土巨人遗骨的报道,认为兵马俑的高度代表了古人的真实身高。另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好大喜功,夸张了秦人的身高。

古人身高究竟是多少?我们可以试图从历史文献中寻找答案,也可以从出土古墓资料中寻找答案。

根据史书记载,孔子身长9尺6寸,按照汉尺:一尺等于23.6厘米,则可算出孔子的身高为2.27M。同理,可以算出张飞1.85M,诸葛亮1.88M,刘备1.77M,关羽2.1M,吕布2.36M。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还写了乌戈国主兀突骨,其身高折合有2.76M,此人史书没有记载,可能是传说或者虚构的人物,不能作为证据。以上人物,除刘备稍矮以外,其余都是1.8M以上的大高个,不得不对古人高看几眼。

为什么要使用汉尺呢?因为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秦尺有一定的标准和说服力。汉尊秦制,汉尺等于秦尺。用汉尺的标准,更接近于我们要讨论的历史人物。

在山东长岛,也就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上,发现了6000年前的古墓。根据对墓中出土骸骨鉴定,此墓主人为27--28岁女性,身高为1.65M,比今天女性的平均身高多出近7厘米,确实颠覆了我们对古人的认知。

2017年,在焦家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部落首领大墓,经测量,骸骨长达1.85M,身前身高应在1.90M以上,不禁令人啧啧称奇。另外,其它墓中出土的骸骨,1.80M的长度比比皆是。如果是个例,倒不值得诧异;如果是群体,就不得不令人惊掉下巴。至少说明,这里曾生活着一支巨人部落。

在秦始皇陵西侧的赵背户村,曾挖出过1.85M的秦人骨骸,那么他生前应该在1.90M以上;在成都出土的一具秦人骸骨,其长度也超过了1.80M,那么他生前身高应在1.85M以上。至此,我们似乎觉得古人就是比今人高。

但是,秦俑馆名誉馆长,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有自已的看法:“在冷兵器时代,打仗靠近身肉博,自然要选身材高大、身强体壮的人入伍。兵马俑作为艺术品,要想获得和真人一样的效果,必须做得比真人高一些”。

考古学家韩伟说:“以上两例发掘的秦人骨骸属于个例,不能代表秦人的身高,秦人有高有矮。从陕西省发掘的三千多个秦汉慕葬来看,秦人平均身高在1.70M左右,和今人差不多。

虽然专家给出了明确的说法,但我个人认为古人的身高并没有饱和。大家知道,身高与营养息息相关。古代人生产力低下,谷物和肉食都没有保障,加上战火连天,温饱问题经常困扰他们,因此他们的身高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拿缺吃少食的古人和丰衣足食的今人比身高,这是不公平的。

作为古人的后代,在营养极其丰富的今天,为什么身高还没有超过古人?唯一可能的解释是:高个子古人在历朝历代的战争中死去,剩下大多数矮个子在传宗接代。

出土的兵马俑身形高大,秦人的身高真的比现代人高吗?

首先出土的兵马俑是有底座的,除去底座的秦国士兵的身高大约在1米8不到的身高。在冷兵器时代,军队如果要获得战争的胜利,士兵的身体条件是决定胜利的关键。所以说秦国的士兵身高比较高是很正常的,不过这不代表秦人的身高就高于现代人。

为什么总感觉三国大将都很高?秦汉时期人们真的很高吗?

战将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是什么样的?抛开战绩能力,领兵作战的高水平,或许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外貌。而这个外貌,不仅包括了长相,当然也有身高。我们在看小说《三国演义》的时候,总会觉得,三国大将们的身高真的是太高了,动不动就是八九尺。尽管三国时期的一尺和现在的一尺是完全不一样的,但这样算下来,他们也真的是很高的。那么,秦汉时期的男子身高真的有这么高吗?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吕布、典韦等武将群都是身长八尺、九尺的描述,不由得大吃一惊——古人真高呀!后来接触到正史,才知道这些描述也都是有现实依据的。比如,在《三国志》的记载里,刘备的身高为七尺五寸,诸葛亮为八尺,赵云为八尺,太史慈为七尺七寸,许褚为八尺余。只不过,三国时一尺的长度并不等于现在一尺的长度。

考古学家根据东吴大将朱然墓出土的名刺推算出:三国时期的一尺约为现在的24.2cm。即使是这样,通过换算,上述刘备等人的身高依旧让人愕然:刘备为181.5cm,诸葛亮为193.6cm,赵云为193.6cm,太史慈为186.3cm,许褚:193.6+cm。这里,让我们仍然有这样一个感觉:古人的身高比现代人高。

但是,也有人表示不屑:即陈寿等史学家在编纂史书时,对于这些帝王将相的身高,也只是猜测居多,或根据道听途说而来,其本人又未拿尺子测量过,根本就不靠谱。那么,史书所记的数据不可信,但可以结合古人使用过的器物作为参照物,以间接推知他们的身高。比如,西汉金缕玉衣,这些由玉片跟金丝做成的殓服,是为死者量身定做。

其中,出土西汉梁王玉衣,长180厘米,其妻子玉衣长176厘米,刘修玉衣长182厘米,刘胜玉衣长188厘米,其妻子玉衣长174厘米。减除掉玉片的厚度,再考虑到其主人年老后身体出现的萎缩,则主人的实际身高基本等同于玉衣长度。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武帝之弟,在史书记载中,汉武帝是非常高大的,《汉书.外戚传上》有昭帝“壮大”之语,而武帝“常言‘类我’”。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卫在《秦汉人身高考察》一文中推测:“汉代皇室有意识选择高身材女子入宫”,所以,皇室群体的身材要比普通人高大。还有,秦兵马俑的平均身高是182厘米,最高的是将军达到190厘米以上,最矮的士卒有173厘米左右。有人认为,这些兵俑是按照真人实际身高制造,那么,秦汉时人的平均身高应该有180厘米。

但是,兵俑是否按照真人实际身高制造,现在还没有定论,而汉皇室家族,也只属于特殊人群,仍不能反映真实情况。那么,要弄清楚古人的平均身高,还有一个最直接的途径:通过考古发现,从出土的人物尸骨来推算出其生前身高。

考古人员2005年4月在百色市右江区首次发现了一座新石器时代墓地遗址,经验证,距今约6000多年。这里出土的古人遗骸骨骼粗大胜于今人,经推算,有的身高超过180厘米。还有,考古工作者对位于陕西省商南县境内的一处古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了,出土了距今4000年的古人遗骸骨骼,推算身高达到190厘米。

但还是前面说过的:特殊个体并没有太多可比性。关于秦人身高与秦俑身高的比例问题,陕西省考古所原所长、著名考古学家韩伟曾说:“我省仅秦代墓葬就已经挖了3000余座,出土的秦人骨架的平均高是一米七左右。”如果韩伟这话来源于严格数字统计,也是很震骇人的。

要知道,人体各部位的骨骼长度、大小是有一定比例的,在骨骼完整的情况下,将骨骼排列成人形骨架,整个人体骨骼的长度加上5厘米软组织的厚度,即可得到该人的身高。如果骨骼不完整,而有长骨存在,也可根据长骨的长度乘以一定的比例系数而求得大约的身高。

不过,还有一个因素必须考虑到:即老年人的骨骼会比壮年时萎缩2至3厘米。比如说,1956年发掘定陵,经专家测定,万历皇帝的骨骼长度为162厘米,则他壮年时的身高应该就在170厘米左右。

而据2016年最新数据显示:现在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1.8厘米。那么,万历皇帝这个身高是现在中国男性身高的平均值下一点。韩伟所说的这个“秦人骨架的平均高是一米七左右”——骨架中有男有女,有儿童少年,那么秦国壮年男子身高就真不好估量了,难道真接近190厘米?

实际上,2003年,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区发现百余具当时的工匠骨架,年龄为15到55岁,骨架平均长度为167.4厘米,最低的是一名15岁的个体,骨架高为156.4厘米。以这百名工匠为例,他们生前的平均身高就应该是175厘米左右。

秦国法律规定:男子身高超过“六尺七寸”即按成年人对待。也可以得知秦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就必须远高于“六尺七寸”,以秦国一尺为23.1厘米计,六尺七寸为155厘米。即,秦国全国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应该远高于155厘米。而汉代医书《黄帝终始传》和《灵枢经》又都把“七尺五寸”视为“中人之体”,则秦汉时期正常男子的平均身高就应该是172厘米。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古人平均身高和现代人其实相差不大。则史书上记载的名人身高大都都是可信的,象上面提到的赵云、许禇一类武将,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身高肯定比普通人高。这情形,就相当于中国男篮的平均身高远高于全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一样。

秦陵兵马俑的平均身高1.8米,这是否证明古人比今人高呢?

秦人身高和现在的人差不多。

兵马俑身“高”有因

据了解,秦兵马俑坑出土的俑高一般在1.8米左右,最高者达两米。在秦始皇陵西侧的赵背户村墓地,考古工作者曾挖出过通长1.85米的骨架,但这些并不代表着秦代人就普遍比现在人高。

秦俑馆名誉馆长、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说,兵马俑雕塑高大原因有二:一、秦代是冷兵器时代,打仗是近身肉搏,士兵自然要选个头较大、身体强壮的;二、根据艺术上的视觉差,要想取得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效果,雕塑作品就一定要比真人高一些。

秦人骨架平均高1.7米

针对成都出土身长1.8米的秦人骨骸一事,省考古所原所长、著名考古学家韩伟说,一般秦代人和现在人身高差不多。秦代人有高有低,这次出土的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他介绍说,我省仅秦代墓葬就已经挖了3000余座,出土的秦人骨架的平均高是一米七左右。

另据了解,汉阳陵出土的汉裸俑身高在58—62厘米之间,由于时代和价值观念不同,汉裸俑是按照当时人身高的三分之一塑造的,而今人身高1.7米到1.8米的非常普遍,这也就是说,推算出的汉代人的身高和今人也差不多。秦汉两朝相连,汉朝人体型应和秦朝人差不多。

早期人类也有大个子

化石研究表明,北京猿人的身高不足1.66米。据此,有人认为,早期人类比现代人低。

资料显示,猿人的身高也有超过1.8米的。看来,早期人类中也有大个子,正如现代人中有高个子和矮个子之分,猿人中也有高矮之分。显示秦军的威严。这并不能说明,古人身高于今人,恰恰相反,今人的身高超过古人,因为秦军主力由北方人组成,身材较高,且作为主力,人员经过挑选,身材更高一些。

秦国地处西方,六国在东方,秦灭六国时秦军由西向东进攻。为再现秦军东进雄姿,故兵马俑安排在陵墓东侧,兵马俑面朝东方。

秦始皇陵兵马俑均高一米八,难道古人比现代人还要高?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并且在随葬坑中发掘出了近万件兵马俑,还有数量众多的战马,让人叹为观止,所以兵马俑也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但是在刚发现的时候,兵马俑内只有碎片,而现如今完整的兵马俑是科研人员进行修补过的。

秦陵兵马俑都是按照秦国将士的身材比例1:1建造而成,所以可以直观感受到秦朝人的身高。经过专业的数据测量,已经出土的兵马俑的平均身高为一米八五。截止到2019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是167.1cm,而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55.8cm,这就说明秦军士兵远高于现代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秦国选兵严格

秦朝士兵选兵制度非常的严格,身高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就不能当兵。根据资料显示,秦朝士兵的平均身高达到了一米七五,而作为军队牌面的“前军”平均身高更是达到了一米八五,所以兵马俑的都非常的高。正是因为秦国有着如此严苛的标准,所以秦朝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也非常强,这也是在后期能够横扫六国的原因。

秦人真的比现代人高吗

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因为兵马俑的身高并不代表秦朝百姓的平均身高,虽然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只有将近一米七,但是北方地区男性的身高很多都是一米八以上,所以这种说法并不成立。受限于古代落后的生产水平,再加上秦国自古以来就很贫穷,所以秦国人的平均身高应该也高不到哪里去,工匠在修建兵马俑的过程中,自然会按照军中精锐士兵作为参照物,这就导致了古人身高比现代人还要高的假象。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男性与女性的平均身高也都在上升,而在上个世纪,因为物质的匮乏,我们的父辈经常都要忍饥饿,所以上一代人的身高都不是很高,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秦朝时期的物资当然要比上个世纪匮乏的多,所以秦朝人的平均身高一定不是很高,而秦军当中的高个子是从全国范围内层层选拔出来的,这就导致兵马俑都是一米八的高个子。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兵马俑成为了我们整个民族的骄傲。

为什么秦汉时期的人比现代人高?为什么现代人身体素质变差了?

事实上,古人的平均身高并不如现代人,这其实也很好理解。众所周知,决定身高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为基因,二为营养。基因必须多说,都是中国人,古今相差无几。至于营养,古人的营养能和现代人相比?

秦朝时期的中国人,在古代各时期中国人中身高较高的。据《吕氏春秋》记载,7尺为秦国成年男子的身高标准。那么,7尺到底多高呢?约相当于今天的161.7厘米。而根据秦国人骨架分析可知,秦国男子的平均身高为1.68米,女子为1.54米,略低于今天中国人的平均水平。

关于秦人个子高是为什么呢和秦朝人身高为什么那么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知识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百科问答相关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