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为什么是安徽话呢(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

baike.aiufida.com 小编在本篇文章中要讲解的知识是有关京剧为什么是安徽话呢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的内容,详细请大家根据目录进行查阅。

文章目录:

为什么京剧的咬字不够普通话,不看字幕听不懂,有些地方戏咬字却很清除,

京剧是中州韵湖广音,除了某些念白以外,用的并不是普通话也不是北京话更不是哪一种单纯的地方方言。

说的通俗点,京剧的唱念基本上是用音乐化了的湖北话和安徽话作为底子,而且咬字发音时还用尖团字(敬请自己搜索相关知识)。与很多北方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和地理上的北方地区不是一个概念)的地方戏,比如评剧豫剧甚至黄梅戏……相比,它使用的语言和人们普遍听接受和听懂的普通话以及北方方言差别是非常大的。

京剧的由来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艺术成就及其丰富的剧目。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属于二簧系统的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戏曲工作者和广大戏曲演员相互合作,共同进行整理修改,其中优秀的剧目作为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列入中国新文化艺术林苑而被保留下来,继续在舞台上广泛流传。

扩展资料:

京剧影响:

1919-1935年梅兰芳的海外京剧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甚至中国人的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京剧这一东方艺术瑰宝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的对外交流主要是由文化部和外交部组织的,京剧成为国家的文化使者。

中国派遣京剧团赴世界各地访问演出,其中梅兰芳先后于1952年、1957年和1960年赴苏联访问,1956年第三次访问日本,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赢得了巨大荣誉。

他的高超表演不仅让世界对中国的“国粹”京剧刮目相看,还对日本、欧美的戏剧及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在他们的创作中,都汲取了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华。

2018年,第十四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举办,内地和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6个国家的2000余名票友经过分区选拔和推荐报名参赛,254名票友进入复赛,最后产生了102名优秀选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为什么说京剧不是京腔京韵?京剧的唱、念是由什么演变而来?

 京剧不是京腔京韵主要是因为京剧是从湖北的楚调与安徽的徽调演变而来的,所以京剧的唱腔和念白是在湖广与安徽的方言基础上形成的。京剧是徽调与楚调演员在北京相互融合后形成的,为适应北京的观众,所以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京音。由于湖广音和长江以南的川、云、贵等地方方言都属于北方语系,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够接受京剧,受到人们广泛欢迎。

京剧以字声腔是从湖北方言系发展而来,所以京剧的唱念基本旋律,基本就是从湖北方言语调演变而来,也就是湖广音。戏曲的唱腔分板腔体和曲牌体,京腔主要唱腔属于板腔体,所谓板腔体的唱词与律诗相似,每个唱句分为七字或十字,特殊的跺句也可常达二十字不等,句数不限,但要求合辙押韵,字韵按十三辙分出韵脚,也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京剧的唱腔是在遵循着某种声腔的基本格律和风格来进行创作的,这种创作除要求形象准确,外在形式上还必须明确它属于何种声腔、何种版式,同时还必须要分别出各种人物行当的特色来,在字韵上也大不同于一般歌曲那样,而是有特定声音韵依据的。戏曲是最讲究因字行腔的,字音的四声调值如何、字的发音和收音归韵,如何都会直接作用于唱腔的起伏动向以及韵味风格。

京剧唱腔结构是以上下句为基础的一个唱段,就是由一个上下句或联合若干个上下句而组成的,上句落音比较自由,不稳定,下句落音长为调式的主音,很稳定。京剧唱腔的这种上下句结构是根据唱词结构而来的,人们在朗诵诗剧的时候,常常很自然地把诗句以两个字或三个字为一音节,分成若干个音节来念,在唱腔上,也是根据唱词的音节作为唱腔的小分句。

京剧的发源地那里?

发源地江南地区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查看全部8个回答

戏剧文学投稿_征稿启事

戏剧文学是吉林省戏剧创作评论室主管主办的期刊,杂志社在线订阅。戏剧文学在线投稿,客服一对一服务,欢迎在线咨询。

《人力资源》杂志社广告

戏剧文学 征稿主页_网站首页

戏剧文学是吉林省戏剧创作评论室主管主办的期刊,杂志社在线咨询。戏剧文学在线投稿,客服一对一服务,欢迎在线咨询。

沈阳学刊文化有限公司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京剧的发源地在哪?

京剧的前身是天津地方戏

6 浏览7952019-09-08

京剧发源地在哪?

京剧发源地--安徽安庆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秋天,为庆祝乾隆帝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安徽人)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班,由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这个徽班以唱二黄调为主,兼唱昆曲、吹腔、梆子等,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北京的祝寿演出规模盛大,自西华门到西直门外高粱桥,每隔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四方之乐,荟萃争妍。或弦歌高唱,或抖扇舞衫,前面还没有歇下,后面又已开场叫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真是群戏荟萃,众艺争胜。在这场艺术竞赛当中,第一次进京的三庆徽班即崭露头角,引人瞩目。 三庆班进京,原本只为进宫祝寿演出而来。由于徽戏曲调优美,剧本通俗易懂,整个舞台演出新颖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而受到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样,三庆班演完祝寿戏欲罢不能,就留在北京继续进行民间演出。三庆班的班主高朗亭是安徽安庆人,入京时才三十岁,演旦角,擅长二黄腔,技艺精湛。《目下看花记》称他:“体干丰厚,颜色老苍,一上氍毹,宛然巾帼,无分毫矫强。不必征歌,一颦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软神情,几乎化境”。因此三庆班在北京越演越火。徽班在进京演出的过程中又吸收了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表演技艺,使自己更加丰富,不久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剧种。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他们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著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徽班进京开始了我国国剧――京剧的孕育期。 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 四大徽班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著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 在捧旦之风十分火爆的京城,技艺不凡的高朗亭自然受宠。抵达北京后,他接替原三庆班班主余老四掌班,一做就是30多年,同时还担任了京师戏曲界行会组织“精忠庙”的会首,通过精忠庙对北京的戏班、戏园实行行政管理,他也成为梨园领袖。继高朗亭之后,程长庚、徐小香、杨月楼、刘赶三等人均任过此职。 至嘉庆初,徽班在北京戏曲舞台上已取得主导地位,据《梦华琐簿》记载:“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下此则‘徽班’‘小班’‘西班’,相杂适均矣。”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26 浏览3008

京剧的发源地在哪

扬州。为庆祝乾隆60岁生日,扬州四大徽班进京,后来,徽班再与汉剧融合形成的京剧。当年,扬州的盐商基本是徽商,比较大的徽商有家班,扬州的文艺市场很大,全国各路剧团都有,比较突出的有以昆剧为代表的雅部和以徽戏、戈阳腔等为主的花部,还有后来的绍兴戏、淮剧、乡火戏(扬剧)等等。四大徽班是为贺寿在扬州聚结出发。我记忆中貌似就这样,准确的请自行阅读有关文献。

7 浏览3042016-07-02

京剧的发源地是哪里?

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安庆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盛事.安庆艺人程长庚随徽班进京,后将徽剧改革演变为中国戏坛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国剧--京剧.因此,安庆又称为中国京剧的发源地.

88 浏览2955

京剧最先发源于那个地区?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来自南方的四个徽剧戏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史称“徽班进京”。 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 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扩展资料: 老郎神(唐明皇)是京剧的祖师爷,文革“破除迷信”时,中国大陆京剧剧团不许敬拜神佛,但在台湾京剧剧团还有供奉唐明皇的传统。改革开放后,中国所有京剧剧团不再有禁止敬拜祖师爷的规定。 唱腔京剧的唱腔以二黄腔和西皮腔为主。二黄有正二黄与反二黄之分,板式有导板、迥龙、慢板、慢三眼、中三眼、快三眼、原板、散板、摇板、滚板等。西皮腔板式有导板、板、慢三眼、快三眼、原板、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11 浏览14322019-07-02

3评论

羞答答的奇葩h4

🥳🥳

为什么京剧听起来都是一个调调?京剧是以什么语言为基础产生的?感觉里面都是卷舌音

京剧是湖广音中州韵,它的“语言”不是以某一种方言为基础的,而是很多地区语言相互融合的。

京剧是徽汉合流后,学习借鉴了昆曲和吸收了很多地方杂腔小调而最终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戏曲。简单地说,它是湖北和安徽方言的底子。卷舌音可能完全是你的错觉,相反的,湖北安徽一带的方言,会把很多包括卷舌音(也叫翘舌音)在发成平舌音。京剧中有个专门称呼叫“尖团字”或“上口”。

网上有很多相关常识性知识,建议多去看看了解一下,比如京剧的发源和形成、京剧唱腔。而且建议你多听点京剧,听的时间久了,自然会区分板式曲牌,也不会再有总是一个调子的错觉。比如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没有接触和系统学习英语前,英语法语德语……听上去差别也不大。

关于京剧为什么是安徽话呢和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