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是谁发明的(东吴是谁创立的)

本篇百科问答的知识要给大家谈谈东吴是谁发明的,以及东吴是谁创立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空城计是谁发明的?

曹操

兴平二年(195年)春天,缓过气来的曹操再次亲率军攻打吕布,迫使吕布后退。夏天,吕布反扑,在半路上遇到了曹操的伏兵,大败而逃。曹操对吕布首次取得了重大胜利。败退中的吕布与陈宫部会合,聚集到一万多部队,转身又来战曹操。曹操大胆的采取了“空城计”虚张声势,吕布不敢贸然进攻。曹操连夜调回了大量的部队。而吕布知道曹操昨天的举动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第二天一早便主动进攻。结果曹军伏兵大出,大败吕布。吕布连夜逃走,放弃了兖州,投奔刘备。在这场战争中,曹操的表现非常出色,他在连续失败中没有气馁,屡败屡战,以燎原烈火一样的疯狂热情激励出了全军的斗志,虽然身处逆境,但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吕布,最终取得胜利。

在正月十五的开篇之讲中,易中天认为“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而是发生在曹操的身上。”据易教授介绍,“空城计”其实是曹操在与吕布的一次交战中,因兵力奇缺而急中生智“发明”的。《三国演义》实行贬抑曹操的方针,这才让诸葛亮抢了功劳。

但据一个网友考证,曹操和吕布之战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伏击战”,而并非易教授所说的“空城计”。该网友有《资治通鉴》史料为证:“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余人来战,操兵皆出收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操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追至其营而还。”并没有像易中天说的那样,曹操把城里的妇孺都弄的城墙上,制造歌舞升平的景象,迷惑吕布。该网友据此认为,易教授讲座很有“夸大”之嫌。

易中天回应———“我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有史料根据的,决不会瞎说。”易中天昨向记者保证。易教授告诉记者,他讲“三国”主要依据《三国志》和《世说新语》,对《资治通鉴》研究很少,因为“此书有许多地方不可信”。尽管如此,易教授仍然表示,会去查相关史料,给挑刺听众一个说法。参考资料:易中天品三国

创造了东吴政权的孙家两代人,为何孙权却打仗不行?

说到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这是由孙家父子两代人联合起来创造的,其中孙坚和孙策是作为创业者的面目出现的,他们存在的目的主要是创业,打天下,并且成就了一番事业,打下了江东六郡,而孙权则与孙坚和孙策完全不一样,因为孙权是作为官二代和守业者出现的,孙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住江东。

孙坚是东吴政权的第一代创业者,他利用自己善于打仗的能力,奠基了东吴政权的军事集团,不仅打败了董卓,杀了华雄,还两次击败了吕布,以孙坚的战斗力,基本上可称得上东汉末年最强的,并且他是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中唯一击败董卓的人,同时孙坚创造了东吴政权最早期的团队,为后来的孙策打天下留下了人才基础。

孙坚

孙策是东吴政权第二代创业者,他与父亲孙策非常相似,都是勇猛善战,孙策凭借一己之力,只用了五六年时间就打下了江东六郡,奠定了东吴政权最核心的版图,要知道孙策从开始打江东创业时,只有20岁,到死的时候,也不过26岁,如此年轻的年龄,就能创造如此伟大的事业,想想刘备一生打了26年,才有荆南四郡的地盘,而曹操一生打了23年,才占据了整个北方,这样看起来,孙策的战绩真的很强。

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孙坚和孙策善于打仗,特长是武,而孙权打仗不行,善于治国,特长是文,为什么一家人,会有如此强烈不同的反差,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句俗话叫:环境创造人。

孙坚所在的时代,属于东汉末年乱世开始的年代,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孙坚被他的同乡

朱儁

孙坚这种打法,完全就是要命的打法,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中,锻炼了孙坚英勇作战的能力,就算孙坚想好好做个文官,那也是不可能的,乱世之中,哪里会有安宁呢?乱世环境之下,只会造成一个又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孙坚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环境的作用。

孙坚打败董卓获得玉玺

要说到孙坚的家族,其实并不出众,孙坚能够崛起,完全靠武力,孙坚打完黄巾军又到凉州跟随张温打羌人,黄巾起义结束三年后,孙坚因为战功被封为长沙太守,孙坚又开始打长沙地区的叛军,打完长沙又跟到隔壁郡县去平叛,就是在不断的征战过程中,孙坚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他是唯一击败董卓的人,还两次打败了猛将吕布,斩杀了华雄。

所以说,孙坚为什么善于打仗?就是环境逼出来的,如果孙坚不会打仗,他早在乱世中被杀,或者一生就默默无闻,这样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东吴政权。

再说孙策,孙策18岁时,父亲孙坚被刘表手下的黄祖施放暗箭所杀,孙坚虽然英勇善战,但是战场上枪林箭的环境之下,难免会有意外,孙坚就是死在了黄祖部将的暗箭之下,那一年孙策只有18岁,并不在父亲身边,孙坚的灵柩还是他的侄子孙贲率领余部

扶送

回家的,那一年孙权只有11岁。

孙策与周瑜

18岁的孙策在当时能做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率领父亲的部将为父亲报仇,但是当时孙坚的部将都被袁术吞并,孙坚在生前也是依附于袁术的,孙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从袁术那里讨回父亲的部将,前后用了一年时间,孙策才做到,要知道乱世之下,年轻的孙策除了为父亲报仇,没有别的办法,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被杀而无动于衷。

孙策所在的年代同样是东汉末年的乱年,董卓乱政,李傕、郭汜乱政,先后被杀,原来隶属于东汉的地方政府军也开始你争我夺,你死我活的战争,孙策在当时只能算是依附于袁术的一个小家族,想要立足下来,孙策只能靠打打杀杀,就连从袁术那里讨回父亲的军队,也是靠英勇善战要回来的。

有了军队之后,孙策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大规模,打下固定的根据地,要不然在乱世之中是无法养活一支军队,一定得有固定的地盘才行,所以孙策把目光对准了东江六郡,当孙策渡过长江到达江东时,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他除了勇往直前、英勇善战打出一片天地之外,就只有战死沙场这一条路可走了。

孙策传位于孙权

环境逼得孙策只有不断打打杀杀,不断地骁勇善战,不断地夺取江东六郡,才能生存下来,若不是环境所迫,孙策也不会如此拼命,孙策只用了六年时间就打下江东六郡,这个时间已经是很短了,显示出孙策与众不同的军事才能和武力,建立东吴政权功劳最大的就是孙策,如果没有孙策打下江东六郡,历史上就不可能会有东吴政权。

孙策要打下江东六郡的同时,也不断为自己父亲的死来报仇,由于种种原因,孙策还没有来得及拿下荆州就被人刺杀而死,孙策在临死前,把孙权定为接班人,而不是更像他的孙翊,因为孙策定下的战略是让孙权守住江东六郡的地盘,而不是让他跟自己一样继续创业,关于这一点,孙策就定位了孙权。

所以孙权一接手政权,就是一个官二代,直接继承了江东六郡的地盘,相对于孙坚和孙策来说,孙权的首要任务不是创业,而是守业,这是孙策定下的战略,孙权总得遵守,既然是守业,孙权不可能像他的父亲和兄长那样到处去打打杀杀,而是利用能力与职责,调到一批人帮他打打杀杀。

孙权重建江东

所以,环境迫得孙权只有不断用人,用好人,才能管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孙权的潜意识中,把孙策打下来的江东六郡保住,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事实上,在那种复杂的环境下,孙权做得很不错,要知道孙权刚接班时,江东面临内忧外患,外部有强敌虎视眈眈,比如刘表和曹操,曹操甚至勾结孙权的堂兄孙辅谋取江东,而孙权的堂弟孙暠也企图夺取政权自立为主,再加上江东内部的山越人叛乱,孙权想要保住江东的任务非常难。

但是,孙权做到了,他利用自己的能力先后解决了内忧外患,成功守住了江东,这是环境逼出来的,所以说,孙坚、孙策英勇善战,善于打仗是环境逼出来的,孙权不善于打仗,而善于治国用人,也是环境逼出来的,但有个前提,孙家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才会被环境逼迫成为人杰,这就是最终的原因。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名人分别有哪些?

魏:曹操、曹丕、曹植、张辽、司马懿、司马昭、邓艾、钟会,

蜀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姜维,

吴:孙策、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陆议、黄盖。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时期吴国的简介

1、吴国共有四个州,分别为扬州、荆州、广州、交州。孙吴的疆域范围,北至庐江郡(现江苏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达交趾郡(广西东部),东临东海。

涵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2、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详细介绍:

春秋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是周朝时期在长江下游地区建立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远在3200年前殷商末期,周太王古公亶(dǎn)父建周国于陕西西岐邑,晚年欲传位于少子季历(其子昌为周文王)。

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主动让贤,南迁荆蛮之地梅里(江苏无锡梅村镇),建国勾吴传位25代君主至夫差亡国共计约650年。据考证,当时吴地已逐步使用青铜铸造的农具和耕牛,大力种植桑麻和缫丝织帛,推动着江南文明的大发展,国力增强疆域扩大。吴国后建都姑苏苏州。

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季札通习中原礼乐,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一段邗沟,诞生《孙子兵法》,发明兵器吴钩,于柏举之战西破楚,于夫椒之战南服越,于艾陵之战北败齐,于黄池之会会盟晋。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献美女西施迷住夫差后,终于复仇吞并了吴国,勾吴后人不忘国耻名以国姓,乃有吴氏。

虽然大多吴地成了司马迁笔下的“吴墟”,但吴氏子孙共奉吴祖谦让开拓创新精神,奋发有为英才辈出,吴氏后裔已近三四千万之众,遍居全国及世界各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吴是谁发明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东吴是谁创立的、东吴是谁发明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