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角膜移植是谁发明的,以及中国第一例角膜移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目录:
- 1、金庸武侠小说里有哪些神医,最专业的是那四位
- 2、谢立信的履历
- 3、谁有美国和俄罗斯历史医生的简介
- 4、20世纪的科技成就!!!!!!!!!!!!!!!!!!!!!!!!!
- 5、眼镜是谁发明的
- 6、姚晓明的主要经历
金庸武侠小说里有哪些神医,最专业的是那四位
金书中,几乎每部小说都有“神医”,下面我就对金庸各部小说中的“神医”逐一评述,并一一排名。
《飞狐外传》。这部小说里,出现了两位神医。一位是女主角之一,程灵素。第二位就是她的师傅,毒手药王无嗔大师。当然,无嗔大师基本算是没有出场就已经辞世了。重点说一说程灵素。此人的名字就大有来历,乃是灵枢素问的巧妙结合,(有人考证出,郑逸梅《掌故小札》:“刘季平夫人陆灵素,为清浦名医陆士谔之女弟,爽朗有丈夫气”。医学世家为女娃取“灵素”之名,所在多有。)嗯,一般人不了解《黄帝内经》的,恐怕和胡斐一样,不知“灵枢”和“素问”,只觉得这两个字雅致而已。实际上,用医学经典作为名字,已经暗暗显示出此人身份。其实无论是程灵素还是无嗔大师,都兼有“医”和“毒”两项能力。我们这里重点讨论的是医。
关于程灵素的医疗能力,文中有不少描写。比如,在她给胡斐治毒砂掌之毒时:“说着轻轻叹了口气,拉过胡斐的右手,用银簪在他每根手指上刺了一个小孔,然后双手两根大拇指自他掌心向手指挤迫,小孔中流出的血液,带有紫黑之色。她针刺的部位恰到好处,竟是不感痛楚,推挤黑血,手势又极是灵巧,过不多时,出来的血液渐变鲜红。”——恰到好处,极是灵巧。“然后取出一个黄色小瓶,倒出一些紫色粉末,敷在胡斐手指的针孔上,在他手臂关节上推拿几下,那些粉末竟从针孔中吸了进去。”——按照胡斐的评价就是“大国手”。至于后文,医治苗人凤所中的断肠草之毒,医治马春花所中的鹤顶红和番木鳖之毒,以及最后给胡斐治疗所中三大剧毒,已经属于最高级的解毒能力了。解毒,应该也算是医疗能力的范畴。可惜,有关治疗其他外伤疾病的描写不多,所以,略显单薄。
关于无嗔大师的医疗能力,文中程灵素的话最有代表性。“程灵素笑道:‘那算什么?你若见我师父给人开膛剖腹、接骨续肢的本事,那才叫神技呢。’”——开膛剖腹、接骨续肢,这已经和现在的医疗水平接近了。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果然是药王……
《雪山飞狐》。这部小说里,没有神医,只有一个普通的跌打医生阎基,也就是宝树,本领低微。且是恶人,不值一提。
《连城诀》。这部小说里,没有神医。
《天龙八部》。这部小说里,出现了逍遥派。逍遥派最大的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杂”。什么都会,什么都能。用苏星河的话来说,就是“本门向来并非只以武学见长,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各家之学,包罗万有。”这里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医”字。所以,也就出现了一位神医薛慕华。有趣的是,金庸这些小说里,外号叫作“神医”的,似乎只有这么一位。有关薛慕华的外号,还一些模糊的地方。本来“神医”二字,称呼任何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都可以。但是,薛慕华好像就“霸占”了这个称呼。这一点,他的师傅苏星河曾经对虚竹说:“你有一个师侄薛慕华,医术只懂得一点儿皮毛,江湖上居然人称‘薛神医’,得了个外号叫作‘阎王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薛慕华的外号是“阎王敌”,但是也被叫作“薛神医”。书中还有一个地方,是作者借萧峰的想法写出来的,“他早听说薛神医是当世医中第一圣手,只因“神医”两字太出名,连他本来的名字大家也都不知道了。……”可见,“薛神医”已经是一个固定搭配了。呵呵,所以才说“霸占”这个称谓。其他书里的其他神医,似乎很少有人用“姓氏+神医”来称呼的。
关于薛慕华的医疗能力,书中描写最细致的,就是他给阿朱治伤的片断。其中,他只是号脉,就能知道阿朱受伤的原因。“乔峰心下钦佩:‘玄慈方丈这一掌确是我用铜镜挡过了,消去了大半掌力。这位薛神医当真医道如神,单是搭一下阿朱的脉搏,便将当时动手过招的情形说得一点不错,看来他定有治好阿朱的本事。’”——能诊断出症状,不算什么。能诊断出受伤原因的,就很神奇了。金庸小说里,描写出能做到这一点的,不多。不过,可怜的薛神医在他师傅嘴里,被贬的……惨!原文是:“你有一个师侄薛慕华,医术只懂得一点儿皮毛,江湖上居然人称‘薛神医’,得了个外号叫作‘阎王敌’,岂不笑歪了人的嘴巴?”——皮毛!老天哪!那才是皮毛而已!这么一来,逍遥派的医术,就被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过苏星河也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后文中,“苏星河滔滔不绝,将各人的伤势和源由都说了出来。”——果然,也是能诊断出受伤原因的。不过文中又补充了一句话,使得苏星河的医疗能力,更是令人瞠目。“苏星河道:‘ 武林中因打斗比拚而受伤,那是一目了然,再容易看也没有了……’”——都不用号脉了,一目了然!!看来,师傅说徒弟“皮毛”并不为过的。由此可见,逍遥派的医术,的确神奇。
同为逍遥派弟子,虚竹虽然是后入门的,但是,后来居上。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虚竹于医术虽然所知无多,但跟随天山童姥数月,什么续脚、换手等诸般法门,却也曾听她说过。”——逍遥派的医术能到那个地步?!续脚、换手,诸位,断肢再植,就算是现在,也算是高难度手术了。如果是“换”,那么,还要考虑一个排斥反应呢!显然,超越了我们现有医学水平。唉!考虑到祖国医学的神奇(其实是老金的夸张),就姑且信之。——后来,虚竹果然为阿紫治好了眼睛。据我分析,似乎是更换了角膜?呵呵,又是一项现在医学上高级的手术了。虚竹只是看了看逍遥派的医书,就能有如此表现,逍遥派的医学水平啊!由此可见,有了逍遥派,神医就不是神话了……
《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里,没有出现神医。但是请注意,又出现了一位“文才武学,书画琴棋,算数韬略,以至医卜星象,奇门五行,无一不会,无一不精!”的人物——黄药师。上面这些评语,是黄药师的弟子曲灵风说的。医卜星象,又有了个“医”字。关于黄药师这个人,很奇怪,和逍遥派的弟子很有相似之处。不过他的武功却不像,所以就不多联想了。就事论事,黄药师在医疗方面,的确也是很有能力的。比如,在周伯通被他打伤以后,他拿出了自己炼制的药物:“伯通,天下伤药,只怕无出我桃花岛无常丹之右。”——这是一句很自负的话。意思当然是说,他的“无常丹”天下第一。这种药物,估计是他发明的,由此也可看出他的医疗能力。(后文中,黄蓉还拿出了田七鲨胆散,也是黄药师发明的。还有,著名的“九花玉露丸”)
可惜,原文里对黄药师的医疗能力,着墨不多。却偏偏写出了他的一个终身遗憾——没能救了自己的爱妻。爱妻流产,生下女儿。他用尽办法,却“保住孩子没保住大人”。这个,原本也不赖他。就算是我们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在产科方面,也经常会遇到一个“保孩子还是保大人”的两难选择。不过,考虑到逍遥派早就已经超越了现有医疗水平,那么,黄药师的这一点,也就成了给自己抹黑的一笔了。“神医还能连自己的老婆都救不了?”——很苛刻。但是很无奈啊。
至于本书中另一位疗伤高手,一灯大师,用的是一阳指,为黄蓉治伤。好是好,可惜,不算医疗,就不考虑了。
《白马啸西风》。这部小说里,没有神医。
《鹿鼎记》。本书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姚春。呵呵,想必各位都记不起这个名字了。原文如下:“第二位跌要名医姚春,徐老头受了伤,便由他医治。”这是一个治跌打损伤的大夫,虽是“名医”,却还不够“神医”。不予考虑。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有名的神医了。一些太医,不算。如果勉强排的话,神龙教主洪安通倒是很有两下子。尤其是他弄出了一些药物,什么“豹胎易筋丸”、“大补雪参丸”、“百诞丸”之类的。的确厉害。呵呵,按理说呢,黄药师也不过是发明了一些药物,和洪教主本来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毕竟黄老邪被人夸赞过“医卜星象无一不精”,而洪教主从来没人评价过。所以,没办法,可怜的洪教主就不能参与“神医”评选了。《侠客行》。本书中有一位重要角色,居然就是大夫。呵呵,他就是贝海石。此人被人称作“着手回春贝海石”。——着手回春,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不过书中也有交待:“此人久病成医,‘贝大夫’三字外号便由此而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大夫”——久病成医,如何学医的原因,这倒也没关系。可是说他不是真正的大夫。其实就不对了。可能是因为大夫的身份显得不高而已,事实上,他一直以大夫的身份“工作”着,比如,给石破天看病。特别是后面,为了做出一个假的石中玉,于是,给石破天来了一次“整容”。原文是“贝大夫并非真的大夫,然久病成医,医道着实高明,于是在石破天肩头、腿上、臀部仿制疤痕,竟也做得一模一样,毫无破绽……”——医道着实高明。整形外科啊!不过,不知为什么,金庸总是要强调一下“并非真的大夫”,呵呵,这不是摆明了要抹去“贝大夫”参选金庸笔下神医的评选资格嘛!可惜,这么一位整形外科的高手,就只好pass掉了……
《倚天屠龙记》。这部书里,又出现了一位神医:胡青牛。此人被称为“蝶谷医仙”。书中对于这个称谓,有个介绍:“胡青牛毕生潜心医术,任何疑难绝症,都是手到病除,这才博得了‘医仙’两字的外号,‘医’而称到‘仙’,可见其神乎其技。”——原来如此!神乎其技这四个字,不是一般医生能够达到的了。书中对他的医术,描写的也比其他神医似乎都要多。从一开始医治常遇春(虽然没有医治,但只是不想治),到后面医治张无忌(虽然没有治好,但是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使张无忌多存活了好几年。)。再到后面医治十五个伤势古怪的人,无不显示出“蝶谷医仙”的高超水平。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胡青牛不光是自己的医术高,而且,有很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比如,书中曾有这么一段话:“其实他毕生真正自负之事,还不在‘医术’之精,而是于‘医学’大有发明创见,道前贤之所未道。他自知这些成就实是非同小可……”——能有发明创见,就不是一般的医生了,已经是宗师一级的人物。至于教学水平,胡青牛曾有这样一段话:“以你的聪明才智,又得我这个百世难逢的明师,不到二十岁,该当便能和华佗、扁鹊比肩……”——能让张无忌不到二十岁就可以达到华佗扁鹊的水平,此人本人的医术是个什么地步!这种教学的能力,也是一流的了。后来,临别时,胡青牛又把自己的手写医书传给张无忌,“他只读了八九天,医术已是大进”——七八天,就能让张无忌这么一个已经有很高医术的人再一次“大进”!厉害吧?!而且,胡青牛对于解毒也很有独到之处:“王难姑的解毒方法并不甚精,依她之法,其实不能去净毒性。张无忌依照胡青牛先前以手指在桌上所书药方,换过了药材,王难姑却也不知。”——甚至比自己的妻子“毒仙”王难姑更强。之可惜,书中没有显示胡大夫的外科技术水准。
本书中,另一位神医,当属张无忌了。他既然是胡青牛的嫡传弟子,当然也差不了。何况,按照胡青牛的评价:“该当便能和华佗、扁鹊比肩”——嗯,这还不够吗?只不过,作为主人公,张无忌已经不靠医术出名啦!举一例:张无忌给十五个伤势古怪的人看病,其中,治疗纪晓芙时有这么一段描写:“发觉她肩臂上共受了三处刀伤,臂骨亦已折断,上臂骨有一处裂成碎片。这等骨碎,在外科中本是极难接续,但在‘蝶谷医仙’的弟子看来,却也寻常……”粉碎性骨折,在现在的医疗水平下,都是很难治疗的外伤了。可是在他眼里“却也寻常”?!还有一个突出的事例,就是在宋青书被俞莲舟打成重伤后,去给他治疗。有这么一段描写:“再轻摸他的头骨,察觉前额与后脑骨共有四块碎裂”“周芷若道:‘若你救他不得,世间也无第二人能够。’”——此时胡青牛已死,世间第一神医,自然就是张无忌了。周姐姐这句话,评价的十分中肯。不过,张哥哥的医术更加神奇。一句“宋师哥的性命或能救转”,表明已经成功。事后,宋青书被运回武当山,还都是活着的,证明了这一点。可惜被张三丰一句“有不如无”,然后就清理了。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分析,颅骨骨折,严重脑外伤,还是很严重的。这也证明了张无忌的医术。书中描写张无忌医术的地方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事实上,他不但学会了胡青牛的《医经》,还学会了王难姑的《毒经》。这么看来,张无忌又多了一项本事。不过很可惜的是,书中有两处地方,给张无忌的医术“抹了黑”。这就是关于成昆和殷离的“死”。其实两个人都没有死,只不过一个是装死,一个是疾病导致的“假死”状态。对于成昆,张无忌“俯身探他鼻息,触手处脸上肌肉冰凉,已然死去多时。”,对于殷离,张无忌自己说:“我的的确确以为你已经……已经死了,累我伤心得痛哭了几场……”——前者,其实可以理解。当张无忌听说成昆已死时,心情难免激动,而且,成昆作为一个高手,装死的能力应该不差。这一点上,张无忌只能说是粗心了。但是后者,就不好说了。一位名医,没有看出人还未死,不能不说是一个笑话。就连殷离自己都说:“老天爷有眼,你这丑八怪便没眼。你连人家是死是活也不知道。我才不信呢。你是嫌我的脸肿得难看,没等我断气,便将我埋在土中,你这没良心的、狠心短命的死鬼!”——哈哈,“我才不信呢!”是啊!蝶谷医仙的弟子,居然看不出病人死活,谁能信啊!而张无忌的回答更为可笑:“你骂得是,骂得很是。当时我真胡涂,见到你满脸鲜血,没了呼吸,心又不跳了,只道已是无救……”——天哪!这就无救啦?不至于吧?您可是神医一级的人物哟!不是说你已经能“和华佗、扁鹊比肩”了嘛!扁鹊,听说虢国太子死半日了,并没有相信,而是断定他得了“尸厥症”,于是轻松治好。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呵呵,张教主能和人家相比么?人家是把“死人”看活,他是把活人看“死”,差得远喽!说的轻一点,起码也是“缺乏实践经验”,马虎大意。冲这一点,张无忌的“神医”资格就有点……唉……
《碧血剑》。本书中也没有什么神医。不过同样出现了五毒教,这回的五毒教教主是何铁手。书中有一句话的评价“何惕守颇识医药”。仅此而已。颇识,水平有限。不作考虑了。
《鸳鸯刀》。这部小说里,没有神医。
《越女剑》。这部小说里,没有神医。
这也就是金庸小说里的全部神医角色了。如果按照原著中刻画的医术水平来做一个十大排行的话呢,排行如下:
No.1:苏星河。
理由:不用号脉,一目了然。
No.2:虚竹。
理由:角膜移植,不怕排斥。
No.3:无嗔。
理由:开膛剖腹,接骨续肢。
No.4:平一指。
理由:号脉便知病源,内科外科全行。
No.5:胡青牛。
理由:神乎其技,并有发明创见;名师高徒,弟子却也不凡。
No.6:薛慕华。
理由:号脉便知病源,外号就是神医。
No.7:程灵素。
理由:国手水平,可惜多限于解毒。
No.8:张无忌。
理由:比肩扁鹊,可惜不辨生死。
No.9:黄药师。
理由:伤药天下第一,可惜救不活爱妻。
No.10:天竺神僧。
理由:据说天下第一,可惜没有证据。
谢立信的履历
196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到潍坊医学院眼科任教。是该院眼科的创始者,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87-1988年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从事角膜病博士后研究。1991年在青岛创建山东省眼科研究所,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青岛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和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学院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辑。
谢立信教授主要从事眼科角膜病、白内障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特别在角膜内皮细胞、感染性角膜病和眼内植入缓释药物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为首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15项和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国内首部《角膜移植学》、《角膜病学》专著,主编、主译、主审书籍10部,参编18部。在国内外眼科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56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中华眼科杂志》发表论文127篇,被SCI 收录国外发表论文37篇。完成角膜移植手术和白内障手术各万余例。先后承担国家“863”、“973”子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30项。现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青岛大学博士生导师,培养的研究生、进修医师遍布全国各地,为我国眼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谁有美国和俄罗斯历史医生的简介
樱桃庄园史话———追记俄罗斯著名外科医生皮罗戈夫
桑华
一些国家为了纪念伟人的不朽功勋,以水晶棺护其体,让其颜永驻,为后人永久瞻仰。其实这种医学上的遗体保存法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已为人类所应用。乌克兰西南部的文尼察市就有这样一座水晶棺,保存着一位俄罗斯伟大外科医生的遗体,也珍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从乌克兰首都基辅驱车300公里,就来到风景如画的文尼察。在文尼察西南郊,绿树掩映着一座庄园博物馆,曾为人类外科医学作出伟大贡献的俄国著名外科医生,同时也是学者和教育家的尼古拉·皮罗戈夫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过,直到去世。其遗体被他的学生用医学方法成功地保存下来。百年逝去,其容颜栩栩如生,慈祥如同安睡,让世人永远纪念缅怀他的伟绩。
博物馆有个美丽的名字———樱桃庄园。樱桃树绕居而生,春长秋落,成了医生对俄国和世界医学伟大贡献的活生生的见证者。
医学奇才四大贡献
皮罗戈夫1805年11月13日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14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9。莫斯科大学教授穆辛启蒙了他对医学的酷爱。当时他的一个兄弟患了严重的风湿病,久治不愈。父母便把希望寄予当时的著名医生穆辛。穆辛为他们圆了这个梦,也成为皮罗戈夫的“伯乐”。兄弟的复原极大地震惊了小皮罗戈夫,他开始“玩”起了穆辛的角色,成了家里的小医生。在穆辛的建议下,皮罗戈夫在14岁便由父母虚报年龄考入了莫斯科大学,而当时上大学的年龄规定是16岁。4年学成,皮罗戈夫因被评为俄国最优秀的20名大学生而被派往杰尔特(现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市)一所专门为俄国高校培养医学专家的学院学习。在那里的5年,皮罗戈夫选择了外科作为自己的专业。聪颖好学的皮罗戈夫在22岁时便用拉丁文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在德国实习回到祖国后,只有26岁的他便接替退休的老师挑起外科教研室主任的大梁。1年后,皮罗戈夫开始撰写自己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动脉血管的外科解剖学》,并因此获国家最高医学奖。
皮罗戈夫一生中有15年是在圣彼得堡度过的,那段时光是他医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他完成了关于外科学、解剖学和法医学的数篇专著,并因此再度获国家医学奖。1848年,圣彼得堡流行亚洲霍乱,皮罗戈夫在6周时间里解剖了800具尸体,很快撰写了《亚洲霍乱病态解剖学》,加上后来的关于冷冻尸体的研究著作,他共4次获得国家最高医学奖。
皮罗戈夫早期行医的年代还没有麻醉法,病人在作手术时常因剧痛休克而死在手术台上。皮罗戈夫堪称外科手术的行家,他能在2—3分钟内作完手术,使病人的病痛减至最低程度。1846年,醚作为麻醉药载入医学史册。皮罗戈夫首先在自己身上用醚做实验。1847年9月,他奔赴正在开战的高加索前线。为了让同行亲眼看到麻醉药止病的效果,在众多医生的注目下,皮罗戈夫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战地施用麻醉药作手术的医生,这次手术也是他为世界医学所做的第一个重要贡献。皮罗戈夫为人类做出的第二个重大贡献是,他最早发明了医治骨折的淀粉泌纱布包扎术,后发展成为沿至今日的打石膏治骨折法。
1854年,他去塞瓦斯托波尔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在塞瓦斯托波尔港,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作出战地伤员分类的医生,即根据伤情性质,把战地伤员分为四类进行运送。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是俄军军官的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大文豪以皮罗戈夫为主人公写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皮罗戈夫的病人中还有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门捷列夫年轻时患心脏病,被预言会早亡。皮罗戈夫推翻了这个论断,并断言他会长寿。这个断言后被证实了:门捷列夫活了70多岁,还为人类作出了创立元素周期表这一伟大贡献。门捷列夫后来评价皮罗戈夫时说:“这是一位真正的医生,他能看透人,我的性格和病情他都能立刻诊断出来。”
皮罗戈夫为世界医学史作出的第四个伟大贡献是:他第一个在战地医学史上引入了“女护士”这个名词。他认为女子的细腻温柔是军医的最好助手,这在今天也是被证实的。
从前线归来,皮罗戈夫写了《青年教育问题》等文章,并担任了敖德萨教育学院的督学,从行医转入教育活动。这期间,在他的坚持下,学校取消了体罚制。后来他又在基辅工作了两年,专门为穷人的孩子开办了周末学校。
“对我来说,病人是第一位的”
1859年,皮罗戈夫买下了樱桃庄园,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岁月。在樱桃庄园的15年里,医生一边搞学术研究,一边继续行医生涯,为人们解除病痛。作为一个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外科医生,他看到了贫穷、饥饿、无知与疾病之间的必然联系。他说过:“许多情况下,我开给病人的药方是牛奶、肉和面包,没有这些东西,而只是药剂很难取得医治的效果。”“皮罗戈夫不只拥有一个外科医生所应具有的一切素质,他的头脑中还融汇了所有科学知识,他像一位魔术师,在外科医学的荒漠中不断创造奇迹”,当时的医学界这样评价他。到庄园求治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对我来说,病人是第一位的”。为此,医生每天要作好几次开刀手术,五六个小时连续门诊。
在庄园独居的日子里,皮罗戈夫还曾几次出国行医。1862年10月,他去了意大利的拉斯佩奇亚,为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加里波第诊断受枪伤的腿。当时欧洲最好的医生费尽心思,也无法确定子弹的位置。皮罗戈夫看过病人后,当即确诊并开出药方,加里波第很快就痊愈了。意大利之行不仅成为皮罗戈夫为世界医学作出贡献的亮丽一页,而且展示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1870年和1877—1878年间他又两次去了法普战争和俄土战争前线,再次应用了他的战地外科医术。从前线返回庄园,医生撰写了数篇战地外科医学专著。
在樱桃庄园,皮罗戈夫一直关注社会底层的农村人的疾苦。他以一个优秀医生的远见提出农村医疗最刻不容缓的任务:实行疫苗接种,严密跟踪梅毒传染病,抗治白喉,在村民中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庄园中有一条幽静的椴树林阴道,医生当年最喜欢在这里散步休息。可即使是休息的时候,他的口袋里也总是装着外科医书,病人在这里仍可以接受他从不拒绝的门诊。1866年,皮罗戈夫为方便接待病人,在林荫道的终处又修建了一座小诊所。一座朴素的药房也保留至今。由于庄园无法容纳所有前来诊治的病人,大多数病人散居在附近村子的农舍里,当时共有90多处这样的农舍,成为独特的“医院”。庄园博物馆深处有一座一层半高的砖房,是当年皮罗戈夫的住所,也是现在博物馆的主楼。房子西侧是医生休息的木制凉台,北侧通往房门的木楼梯当年充满了一批批前来求诊病人的希望。
为了永久的纪念
1881年12月5日,被癌痛折磨的一代名医与世长辞。医生死后第3天,他的学生维沃采夫从圣彼得堡赶来,为医生的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永久地保存在水晶棺中,放置在庄园附近一座教堂的地下墓穴中,让世人永念。66年后,医生当年的庄园被改建成博物馆。几个展厅里摆放了医生的塑像、照片、著作、手稿和手术器具,医生接待病人的房间整洁素雅,一桌一椅还透着当年的气息。现在这里已成为乌克兰医学院学生的教育基地,每年从世界各地来此参观的医生、学者、工人、农民、军人不下万人。
博物馆主楼正厅墙上工整地记录着医生的心灵:“我把自己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真理和祖国”,“认为他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才是崇高的人类生命
费拉托夫
前苏联眼科学家。改进角膜移植术,创组织疗法。1875年 2月27日生于俄罗斯奔萨省沙兰斯克县米哈伊洛夫村,1956年10月30日卒于敖德萨。父为外科和眼科医师。1892年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1897年毕业,任莫斯科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住院医师。1899~1903年任莫斯科眼科医院住院医师。1903年任敖德萨新俄罗斯大学眼科部住院医师,1906年成为助教。1908年提出学位论文“眼科学上细胞毒之研究”,讨论正常的和细胞毒性血清对眼的影响。1911年后任新俄罗斯大学眼科教研室主任、教授,1936年政府在敖德萨建眼科学研究院。卫国战争期间,费拉托夫及其学生撤退到塔什干,恢复乌克兰眼科实验学院。战后迁回敖德萨。在费拉托夫以前 130年已发明角膜移植,但他改进角膜移植手术,并发明许多器械,特别是利用尸体角膜作移植材料,使许多失明者复明。1916年发明管状皮瓣整形外科手术,广泛用于鼻、唇、眼睑、面颊、手指等部的整形。又设计眼窝外眼窝鼻窦剜除术,可将眼部肿瘤细胞从健康组织部分根治割除。1933年发明组织疗法,他认为一块与生体脱离的组织,经过冷藏后能产生一种刺激素,如果把它植入人体,就可以提高人体的功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再生能力,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治愈。著作甚多,最重要的有《眼科学上的管状皮瓣》、《组织疗法》、《光学角膜移植及组织疗法》。
尼古拉·比罗果夫(1810-1881年),战场外科和外科试验解剖学方面的奠基人。 第一个在战场进行外科手术(1847年)。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外科手术和方法。
谢尔盖·波特金(1832-1889年)是内科学的创始人之一。研究过心脏、血管疾病和传染病。第一个在俄罗斯医院组建实验室,研究药物的生理和药理特征。确定了病毒性肝炎疾病的传染性。
弗拉基米尔·别赫捷列夫(1857-1927年),反射学的创始人,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科、学校的创始人,确定了解剖生理学空间定位的基本原理,对催眠疗法的应用有深入研究。别赫捷列夫是幼儿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等著作的作者。
尼古拉·布尔登科(1876-1946年),神经外科学创始人之一,参加过4场战争,是医学科学院的创始人和第一任院长(1944-1946年),专门研究中枢和周边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包括神经系统肿胀)和大脑和脊髓手术的身体反映。
亚历山大·巴库列夫(1890-1967年),俄罗斯心脏血管外科学的创始人。治疗肺部和神经疾病的外科手术著作的作者。在1948年第一次成功实施了矫正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手术。
亚历山大·维什涅夫斯基(1906-1975年),第一个采取局部麻醉方法对心脏进行手术(1953年),和第一个用国产人工血液循环系统进行开放式心脏手术的人(1957年)。局部麻醉法和心脏、肺部手术麻醉法和人工血液循环,外科手术使用聚合物方面著作的作者。
嘎吾里依尔·依里扎洛夫(1921-1992年),创造了特殊医药和治疗方法(1950年),由此奠定了外伤学和矫形外科新的科研应用领域的基础,《依里扎洛夫效果》是其作为杰出的医生发现了定量拉伸时肌肉组织的生长和再生的生物特性,被注册为科学新发现。
斯维亚托斯拉夫·费奥多罗夫(1927-2000年) 眼科医学家,《眼显微外科》莫斯科跨部门科技综合体的创始人(1986年)。建造了人工水晶体并第一把其植入到眼睛(1960年)。 在1973年第一个在世界上研制青光眼早期治疗法并进行了青光眼早期治疗的手术。创建了独一无二的近视眼外科手术疗法。第一个在眼手术上使用外科手术传送装置(1979年)。
波里斯·彼得洛夫斯基,出生于1908年,多方面的外科医生。第一个在俄罗斯成功使用心脏瓣膜代替物,研制并应用移植肾脏方法,支气管和气管的整型手术。对移植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食道癌和心脏缺陷的外科治疗系列著作的作者。
瓦列里·舒马科夫,出生于1931年,临床移植术的创始人之一,多个方面的心脏外科专家。从1974年开始任命为俄罗斯卫生部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研究所所长。在俄罗斯第一个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1987年),肝脏移植和胰腺移植手术。人工器官学的创建人。
列奥尼德·罗沙利,出生于1933年,儿童外科和严重事故医学领域的专家。从1982年起主管俄罗斯卫生科学院儿童研究中心儿科研究所的急救外科和儿童外伤科。罗沙利于1988年创建的国际急救工作组在任何时刻都准备前往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援救儿童的工作。2002年在莫斯科杜布罗夫歌剧院发生恐怖事件期间,列奥尼德·罗沙利和恐怖分子进行了谈判,营救出了儿童,并传送给伤员药物,对患者和伤员提供医疗急救。
20世纪的科技成就!!!!!!!!!!!!!!!!!!!!!!!!!
1903年第一架自主操纵飞行的飞机试飞成功
1901年
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设立诺贝尔奖。德国物理学家伦琴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ABO血型系统发现
奥地利病理学家兰德斯坦发现了人的ABO血型系统,奠定输血疗法的基础
1902年
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奠基
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在这一年的发现为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奠定了基础
1903年
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莱特兄弟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飞行时间为12秒
1904年
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问世
英国人弗莱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
1905年
狭义相对论发表
爱因斯但提出质能转换公式,提出光量子学说,创立狭义相对论
1906年
发明无线电广播
美国人费森登发明无线电广播,声音同步传送使地球的概念变小
1907年
第一台复印机问世
最早的照相复印机在纽约出现,1938年美国人卡尔森取得第一张静电复印制品,1959年施乐914型静电复印机面世
发明塑料
美国人贝克兰发明酚醛塑料的制作方法
1908年
原子实在性得到证实
法国物理学家佩兰经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布朗运动理论分子和原子的实在性由此得到公认
1909年
美国人皮尔里成为第1个到达北极的人
法国布列奥特研制的单翼飞机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
1910年
染色体学说创立
美国人摩尔根证实基固是遗传单元,在染色体上呈线状排列
(1911-1920)
1913年第一条工业流水装配线出现
1911年
发现金属低温超导现象
荷兰人翁纳斯发现金属低温超导现象
确立原子核概念
英国人卢瑟福提出具有实验依据的原子有核模型,确立了原子核的概念
1912年
大陆漂移学说首次公布
奥地利人黑斯发现宇宙射线
1913年
玻尔发表量子化原子结构理论
丹麦人N.玻尔把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和普朗克量子论大胆
而巧妙地结合起来,为各种物理量的量子化打开了大门
工业流水线出现
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规模生产汽车的流水装配线
1914年
第一架现代滑翔机问世
德国人哈恩设计出了第一架现代滑翔机。它既可做水平滑翔,又能凭借暖气流不断上升。
1915年
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线路开通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成功地开通了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线路
1916年
广义相对论提出
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1919年
阿尔法粒子打开原子核
英国人卢瑟福在实验室里第一次用阿尔法粒子击碎原子核
第1个电台在英国开始播音
(1921-1930)
1929年宇宙膨胀理论首次提出
1921年
短波首次跨越海洋传播
由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实现的这一传播使短波成为长距离和洲际通信的主要频段
1922年
第1个动态字宙学模型提出
苏联人弗里德曼重新讨论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在宇宙结构问题上的应用,得出了非静态的宇宙模型
胰岛素提取成功
加拿大人班廷和贝斯特成功提取出纯胰岛素使治疗糖尿病成为可能
1923年
第一台电冰箱问世
瑞典人浦拉腾和孟德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合电冰箱
柯达彩色胶片问世
1924年
美国人哈勃首次发现银河系外还有星系
1925年
脉冲调制雷达诞生
美国开始研制能测距的脉冲调制雷达并首先用它来测量电离层的高度
1926年
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发射成功
美国人戈达德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奠定了人类太空旅行的基础黑白电视机问世
苏格兰人贝尔德展示了他发明的黑白电视机。1927年BBC播放电视节目。1928年他发明了30线彩色电视机
1927年
宇宙膨胀的概念出现
比利时人勒梅特提出“勒梅特宇宙模型”。1932年进1步提出“原始原子”爆炸起源的理论。后来被伽莫夫发展成为“大爆炸宇宙理论”
1928年
青霉素问世
英国人弗莱明发现青霉菌有杀菌作用,由此制成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
1929年
哈勃提出宇宙膨胀理论
1930年
发现冥王星
美国人汤博发现冥王星,这也是太阳系中最后被发现的行星
(1931-1940)
1938年第一张静电复印制品出现
1931年
发明回旋加速器
美国人劳伦斯发明了用以研究加速后的粒子行为的回旋加速器
1932年
第一台电子显微镜问世
德国人诺尔和鲁斯卡发明透射电子显微镜,使人类观察微观世界的能力空前提高
发现中子
英国J.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提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结构概念
发现正电子
美国人安德森发现正电子,即首次发现的物质的反粒子。
美国人海曼研制出了第一台临床心脏起搏器
1933年
最早的器官移植成功
苏联人费拉托夫异体角膜移植成功,这是最早的器官移植
1934年
发明尼龙
美国的卡罗瑟斯首次实现全人工合成的纤维,称为尼龙
人工合成维生素C
英国人霍沃斯成功地合成维生素C,这是人工制成的第1种维生素
1935年
预言介子的存在
日本人汤川秀树发表了核力的介子场论,预言了介子的存在,由此获得了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7年
第一架射电望远镜建成
英国人雷伯建成世界上第一架射电望远镜,对射电天文学的早期发展起了极重要的作用
1938年
发现铀裂变现象
德国人哈恩和施特拉斯曼发现铀裂变现象,并且掌握了分裂原子核的基本方法
1939年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问世
美国人阿塔纳索夫与贝利合作,设计并试制成功一台世界上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的样机,称为“ABC机”
(1941-1950)
1946年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
1941年
巨人计算机研制成功
英国人图灵设计制造了二战期同用于破译德国密码的巨人计算机
1942年
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建成
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费米领导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的建设和实验工作
1944年
薛定谔出版《生命是什么?》
奥地利人薛定谔出版《生命是什么?》一书,用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论证基因的稳定性和突变发生的可能性,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1945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沙漠中爆炸成功
1946年
制造出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合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它重30吨,装有1.8万个真空管,每秒可运算5000次加法和360次乘法。这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大爆炸理论发表
美籍俄裔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发表大爆炸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标准宇宙模型解释了众多观测事实
1947年
发明晶体管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利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晶体管,成为人类微电子革命的先声,对电子计算机的进1步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1948年
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创立
美国人香农创立信息理论,美国人维纳创立了控制论,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立了系统论
1949年
第一架商用客机开始运营
第一架商用客机载36名乘客飞行于欧洲上空,开启了民航世纪的新篇章
碳14年代测定法开始实际应用
由美国人利比奠基的碳14测定法开始实际应用于考古年代测定
1950年
创立人工智能学说
英国人图灵发表论文《计算机能思维吗?》,提出了机器能思维的观点,并涉及了检验机器有没有智能的智力试验,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检验方法
(1951-1960)
1953年DNA双螺旋分子结构被发现
1951年
第一座试验性核电站建成
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海滨建成第一座试验性核电站
银河系的构造探明
美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先用光学方法,继用射电方法发现并描绘了银河系的旋涡结构
1952年
第一牧氢弹试验成功
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岛比基尼环礁上试爆成功世界上第一枚氢弹
制成小儿麻痹疫苗
美国人索尔克和萨宾分别研制出注射和口服的小儿麻痹症疫苗
1953年
发现DNA分子双螺旋模型
美国人沃森和英国人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就被誉为20世纪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也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1954年
美国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首例肾移植手术成功
美国人默里先后取同合子及异合子孪生子的肾做移植术获得成功
1955年
发现反质子
美国人张伯伦在高能加速器上用人工方法获得反质子
1956年
人工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
美国人科恩伯格人工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为此获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7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
1958年
发明体外心脏起搏器
瑞典人森宁发明心脏起搏器,应用至今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美国人基尔比制成第一块集成电路
1959年
无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陆月球
苏联的无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陆月球,并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
1960年
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由英国人霍金提出
第一台激光器诞生
美国人梅曼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合红宝石激光器。同年美国的贾万研制成功在1.15 微米(红外线)处工作的氦氖激光器
美国人平卡斯研制的第一批口服避孕药上市
1961-1970)
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1961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上天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号字宙飞船首次绕地球飞行取得成功,开辟人类航天新纪元
1963年
肝脏移植
托马斯.斯塔泽尔成功实施了肝脏移植手术
1964年
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美国成功发射“辛康号”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揭开了国际通信卫星发展的序幕
1965年
大爆炸理论获得验证
美国人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探测到1种宇宙背景辐射并经与普林斯顿研究组互访后确认,宇宙背景辐射是大爆炸学说最强有力的支持
1967年
1969年
1967年
心脏移植手术成功
南非人巴纳德成功实施了人类第一次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存活了18天
1908年
原子实在性得到证实
法国物理学家佩兰经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布朗运动理论分子和原子的实在性由此得到公认
1969年
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行走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等人登上了月球,拉开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帷幕
美国大学校园网“阿帕网”(ARPANet)建成,互联网诞生
(1971-1980)
1971年
世界上第1个空间站升空
苏联将人类历史上第1个空问站“礼炮”号发射上天
英特尔公司推出第一代微处理器:Intel4004
1972年
CT研制成功
英国人汉斯菲尔德研制成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即CT。此发明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
1974年
转基因动物诞生
美国人耶尼德首次应用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小鼠
1975年
个人计算机问世
第1种个人计算机Altair 8800在美国问世
制造单克隆抗体
阿根廷人米尔斯坦和德国人科勒用杂交瘤方法制造单克隆抗体成功
1977年
中子弹研制成功
美国研制成功中子弹。这是继原子弹、氢弹之后的第三代核武器,实际上是1种加强辐射的氢弹
1978年
“试管婴儿”路易丝在英国出世
英国人爱德华兹首次用体外受精回植的方法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
(1981-1990)
1981年可往返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91-2000)
1997年NASA的遥控探测车在火星表面着陆
篇二 : 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9
基因工程
科学界预言,21世纪是一个基因工程世纪。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对生物遗传作人为干预,要认识它,我们先从生物工程谈起:生物工程又称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现代生命科学原理和信息及化工等技术,利用活细胞或其产生的酶来对廉价原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提供大量有用产品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的基础是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科学和信息科学。生物工程的主要产品是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发酵产品,例如生化药物、化工原料、能源、生物防治剂以及食品和饮料,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治理环境、提取金属、临床诊断、基因治疗和改良农作物品种等社会服务。
生物工程主要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5个部分。其中基因工程就是人们对生物基因进行改造,利用生物生产人们想要的特殊产品。随着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秘密一点一点呈现在人们眼前,生物学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跃跃欲试,设想在分子的水平上去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
美国的吉尔伯特是碱基排列分析法的创始人,他率先支持人类基因组工程
如果将一种生物的DNA中的某个遗传密码片断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的DNA链上去,将DNA重新组织一下,不就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设计出新的遗传物质并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吗?这与过去培育生物繁殖后代的传统做法完全不同,它很像技术科学的工程设计,即按照人类的需要把这种生物的这个“基因”与那种生物的
那个“基因”重新“施工”,“组装”成新的基因组合,创造出新的生物。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由重新组装基因到新生物产生的生物科学技术,就被称为“基因工程”,或者称之为“遗传工程”。
人类基因工程走过的主要历程怎样呢?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神父发现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细胞核内存有酸性和蛋白质两个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来的所谓的DNA;1882年,德国胚胎学家瓦尔特弗莱明在研究蝾螈细胞时发现细胞核内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线状物体,也就是后来的染色体;1944年,美国科研人员证明DNA是大多数有机体的遗传原料,而不是蛋白质;1953年,美国生化学家华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宣布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果,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础;1980年,第一只经过基因改造的老鼠诞生;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1999年,美国科学家破解了人类第 22组基因排序列图;未来的计划是可以根据基因图有针对性地对有关病症下药。
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一项生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看成是指路图,或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也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比作字典,但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去阐释,破解人类自身基因密码,以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其应用前景都是极其美好的。人类10万个基因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染色体位置被破译后,破译人类和动植物的基因密码,为攻克疾病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将成为医学和生物制药产业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泉。
美国的贝克维兹正在观察器皿中的菌落,他曾对人类基因组工程提出警告。
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癌症等都与基因有关。依据已经破译的基因序列和功能,找出这些基因并针对相应的病变区位进行药物筛选,甚至基于已有的基因知识来设计新药,就能“有的放矢”地修补或替换这些病变的基因,从而根治顽症。基因药物将成为21世纪医药中的耀眼明星。基因研究不仅能够为筛选和研制新药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利用基因进行检测、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可能。比如,有同样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人,由于具有不同基因序列,对同一种病的易感性就大不一样。明显的例子有,同为吸烟人群,有人就易患肺癌,有人则不然。医生会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序列给予因人而异的指导,使其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最大可能地预防疾病。
人类基因工程的开展使破译人类全部DNA指日可待。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基因工程的突破将帮助人类延年益寿。目前,一些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突破80岁,中国也突破了70岁。有科学家预言,随着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顽症的有效攻克,在2020至2030年间,可能出现人口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将达到90至95岁。
人类将挑战生命科学的极限。1953年2月的一天,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我们已经发现了生命的秘密。他发现DNA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双螺旋分子,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有趣的是,这位科学家是在剑桥的一家酒吧宣布了这一重大科学发现的。破译人类和动植物的基因密码,为攻克疾病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开拓了广阔的前景。1987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目标是确定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确定人的基因在23对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查清每个基因核苷酸的顺序,建立人类基因库。1999年,人的第22对染色体的基因密码被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四分之一世纪里,科学家们就可能揭示人类大约5000种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从而为癌症、糖尿病、心脏病、血友病等致命疾病找到基因疗法。
继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之后,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2001年2月12日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这次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是在原"工作框架图"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类和排列后得到的,它更加准确、清晰、完整。人类基因组蕴涵有人类生、老、病、死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破译它将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一场革命。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的公布将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随着新的世纪进入新的纪元。
基因工程在20世纪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至少有两个有力的证明。一是转基因动植物,一是克隆技术。转基因动植物由于植入了新的基因,使得动植物具有了原先没有的全新的性状,这引起了一场农业革命。如今,转基因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如抗虫西红柿、生长迅速的鲫鱼等。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首是克隆羊的诞生。这只叫“多利”母绵羊是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哺乳动物,它完全秉承了给予它细胞核的那只母羊的遗传基因。“克隆”一时间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尽管有着伦理和社会方面的忧虑,但生物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人类对未来的想象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眼镜是谁发明的
13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回答者: gm151617 - 大魔法师 八级 1-28 06:28
--------------------------------------------------------------------------------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100% (1)
0% (0)
其他回答 共 3 条
眼科学者和视光学专家努力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矫正近视和阻止近视的发展。近百年来,在手术矫治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和散光的统称)方面,更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21世纪眼视光学中的屈光手术成为眼科最热门的技术,尤其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LASIK),患者接受手术后,视力恢复之快,疗效之好以及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均令人叹为观止。无数屈光不正患者对
LASIK趋之若鹜,希望借助这一高科技的眼科技术摆脱戴眼镜的烦恼,同时又心存胆怯:
LASIK的安全性可靠吗?LASIK能使自己的裸眼视力恢复至什么程度?LASIK的远期疗效稳定吗?
我院眼科有着国内最早掌握近视眼矫治术的资深专家团队,连续10余年致力于各种高新眼科技术对屈光不正的矫治,使我院眼科的专家教授在矫治近视、远视、散光等方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世界和广大屈光不正患者中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我院眼科每天都接到大量的咨询电话、电子邮件和求助信件,为了集中解答广大屈光不正患者的问题,我们将LASIK的有关情况包括十分敏感的价格问题逐一介绍于后以飨读者。
2、准分子激光的概念和LASIK的原理
准分子激光是氟氩两种气体混合后经激发而产生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紫外光,其波长仅193纳米,不会穿入眼内,属冷激光,无热效应,能以“照射”方式对人眼角膜组织进行精确气化,达到“切削”和“雕琢”角膜的目的而不损伤周围组织和其他器官,其独特性质是最适合角膜屈光手术。
LASIK手术的原理是用一种特殊的极其精密的微型角膜板层切割系统(简称角膜刀)将角膜表层组织制作成一个带蒂的圆形角膜瓣,翻转角膜瓣后,在计算机控制下,用准分子激光对瓣下的角膜基质层拟去除的部分组织予以精确气化,然后于瓣下冲洗并将角膜瓣复位,以此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调整角膜的屈光力,达到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的目的。
3、LASIK的发展史
LASIK的发展史可追溯至40年代末。自1949年起,美国等国外的眼科专家们先后报道了对LASIK技术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角膜屈光手术。比如:冷冻角膜磨镶术(1949年)、原位角膜磨镶术(1964年和1966年)、准分子激光成功切削动物眼角膜组织(1983年)、非冷冻角膜磨镶术(1986年)、自控板层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ALK,1988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简称PRK,1989年)、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简称PKM,1990年)等等。
1990年,Pallikaris将ALK和PRK两者结合,终于形成了迄今为止最趋于完美的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即LASIK。
在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开展与国外基本同时起步,关于准分子激光的引进,我国卫生部1992年召开了论证会,随后引进PRK,相继又引进了LASIK。PRK和LASIK这两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疗效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均明显优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尤其是风靡全球的LASIK,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里,必然成为眼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4、LASIK的优点:
LASIK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①适应范围广:可矫正100-3000度的近视,还可矫治高度散光和高度远视。
②术后反应轻:LASIK完整保留了角膜表层的“屏障”组织,故术后无疼痛,不住院不包眼,仅有短暂的怕光,流泪和眼内异物感。
③视力恢复快:术后即刻便能用眼,几小时后恢复正常视力。
④效果稳定好:可一劳永逸地矫治屈光不正,通俗讲即一次性治疗,永久性效果。
⑤快捷而方便:术前检查约1小时,术前准备约10余分钟,手术仅需几分钟,其中激光治疗过程仅需几秒钟至几十秒钟,术后当天即可正常活动,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5、LASIK的适应对象:
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患者并非人人都适合LASIK手术,只有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患者才适合接近LASIK治疗:
①、年龄18周岁以上
②、近两年屈光状态相对稳定(度数无明显变化)
③、经检查无LASIK禁忌症
6、LASIK的诊治流程:
咨询→术前检查,预约手术→遵医嘱停戴隐形眼镜1—2周,抗菌素眼药水点眼1—3天→手术时做好个人卫生后按约前往进行术前复查、签署LASIK同意书→进入手术室作术前消毒等准备→进入LASIK手术间,平卧手术台上,滴用具有麻醉作用的眼药水,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毫无痛苦地接受LASIK手术(约10分钟)→术毕,出手术室→戴上护眼罩由亲友陪送或自行返回家中,休息几小时即可恢复清晰视力→术后次日即可上班上学,照常生活并遵医嘱复查、滴用眼药水1个月左右。
7、LASIK的风险
作为众多角膜屈光手术中一项成熟而又占领主流地位的技术,LASIK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可靠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并不表明LASIK没有风险(即并发症),LASIK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欠矫或过矫、角膜穿通、医源性角膜散光、继发性圆锥角膜、角膜瓣不规则、瓣游离、上皮植入、眩光等等。
这些并发症如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得当,大部分是不会留下后遗症,也不会影响疗效。但是有些并发症确实妨碍视力恢复,比如术前近视、术后过矫成高度远视;或术前无散光,术后成为高度散光等等,如果手术致患者存留的角膜又太薄,则无法采用再次手术予以补救。又如,术中角膜穿通或术后继发严重的圆锥角膜,都可能令患者不得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给患者带来新的困扰和麻烦,造成不良后果。众所周知,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绝大部分是18岁以上的中青年人,他们正值前程似锦的重要人生阶段,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视力,将给患者造成新的甚至更大的痛苦,故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应充分认识到LASIK可能存在的风险,审慎地选择手术和施行手术。
除了上述并发症外,LASIK术后矫正视力下降、夜间眩光、视光质量下降,夜间视力下降等弊端也较为常见。国外资料表明,LASIK术后夜间驾驶困难的患者竟高达30%!事实证明,仅仅只是手术安全,仅仅只是裸眼视力的提高,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屈光不正患者的视觉要求。
怎样才能预防和消除可能与LASIK手术相伴而来的这些并发症呢?
8、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物体经过光学系统的折射后其成像发生畸变,不能准确无误再现物体原形的现象叫像差。90年代中期,Liang等专家开始了对人眼像差的测量和研究,结果发现LASIK术后人眼总体像差比术前增加了5倍以上。这是导致LASIK术后眩光和视觉质量下降等现象的罪魁祸首,而术中激光偏中心切削、角膜切削面不平滑,切削面太小、切削太深,切削斜率太大等等因素是引起术后像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削除术后眩光,视觉质量下降等并发症就必须改善和纠正导致术后像差增加的上述因素。
传统的PRK、LASIK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由于设备技术的限制,要避免激光偏中心切削,改善角膜切削面的光滑程度等等,靠医生人为的努力,根本不可能办到。
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地防治这类并发症呢?1、第一个想到用眼镜来改善视力的人,是一位来自佛罗伦萨的科学家索文诺·德格里·阿马迪。大约在公元1280年,他用一对凸透镜来校正远视。他向一位来自比萨的名叫亚历山德罗·迪拉·斯宾纳的修道士坦露了自己的发明机密。
后来,迪拉·斯宾纳告诉其他人怎样来制作眼镜,并且还指出玻璃如何才能具有曲形。到14世纪,许多意大利人佩戴了眼镜。及至15世纪,用于校正近视的凹透镜也被制作出来了。
眼镜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透镜研磨技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效果很好的透镜的表面应该是光滑的,曲线也应该是均匀的。17世纪透镜制造者对生产质量良好的透镜仍然有着困难,那时显微镜、望远镜都还在研制之中。
双光眼镜是美国科学家、外交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80年发明的。
2、十三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姚晓明的主要经历
1992年姚晓明来到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攻读角膜移植博士,这时,他心中有了一个创意,他要边学边编撰国内首部《眼库》专著,除了介绍专业知识外,还把国外捐献角膜和其他器官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展现给读者,他的想法得到了导师的支持和帮助。
1997年由姚晓明等编撰的我国第一部眼库专著《眼库》正式出版发行,其中内容不乏他这一时期的国外先进理念的灌输。而“器官移植问题长期不解决,将是一个大问题”仍然在他心中凝成一个结:角膜捐献真的难以逾越?
2000年3月他创立了深圳眼库,至今,眼库已获400多例角膜捐献, 800多例患者得到救治,深圳眼库已成为国内唯一接受全国各地角膜捐献的眼库,也是目前我国获取捐献角膜数量最多和供体角膜全部来源于无偿捐献的眼库。
2002年起,他倡导“慈善快乐,快乐慈善”的理念,与慈善社团和企业合作,前往粤、云、贵、川、藏、疆等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光明行活动。仅他本人亲手实施的复明手术就达10000多例。
2002年6月30日,“深圳狮子会眼库”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正式挂牌,姚晓明出任深圳狮子会眼库执行主席。之后,由于姚晓明卓有成效的工作,三任狮子会总监均打破惯例,任命他连续担任三届狮子会眼库委员会主席。他希望眼库不是一个单纯的储存眼球的仓库,因为这更是一个跨行业的组织,只所以要让眼库冠以狮子会的名字,就是在要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希望能够得到狮子会的支持并帮助眼库健康发展。
2003年8月23日以《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条例》得以通过。在议案讨论和立法的过程中,吴江影四处奔走呼吁为立法呐喊,她也因此获得了2003年央视年度法制人物,姚晓明也获得首届深圳关爱行动最具爱心人物称号。
2005年9月17日,姚晓明亲自将母亲的角膜移植给8位角膜病患者。我国首部以角膜捐献为题材的故事片《母亲的眼睛》即以姚晓明为原型改编的。 10年来,姚晓明促成了湖北、湖南、吉林、海南、内蒙等地的首例角膜捐献和深圳的器官捐献。
2005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
2006年2月20日,姚晓明亲自指挥协调了深圳第一例也是中国2006年第一例脑死亡非亲缘多器官捐赠,捐赠者捐赠了两个角膜、两个肾、一个肝脏;
2006年3月18日,他再次促成了今年全国的第二例脑死亡非亲缘多器官捐赠。姚晓明认为,脑死亡立法有利于树立科学的死亡观,有利于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并为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捐献器官造福其他危重患者提供法律支持下的机会。
2006年依然是姚晓明繁忙的一年,他的手术时间已经排的很满了: 6月赴山东和四川,7月则应尼泊尔有关方面的邀请去做白内障手术。
2008年北京残奥会火炬手。
2008年8月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水凝胶人工角膜在兔眼碱烧伤动物模型实验中喜获成功.
200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持、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8项,在国内外知名专业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文章2篇)。
2009年11月,姚晓明与深圳市慈善会合作创立了“晓明眼库基金”,该基金已为广东、新疆、西藏、内蒙和宁夏等地以及缅甸的数百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复明行动,并为深圳、内蒙、四川、湖南等地的角膜捐献及眼库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如今,在深圳,角膜捐献器官捐献已日益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最后的选择。
2009年“感动伊春”年度人物。他多次无偿捐血,曾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无偿献血促进奖金奖。
2012年5月11日“四川峨眉山白内障视觉光明行活动”启动仪式在峨眉山市中医医院隆重举行。
2012年5月11日至12日“四川峨眉山白内障视觉光明行活动”组办方筛选出的150多名白内障患者将享受免费手术治疗。
角膜移植是谁发明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第一例角膜移植、角膜移植是谁发明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