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全场紧逼是谁的发明,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目录:
全场紧逼与贴身防守的利与弊?
全场紧逼
利:减缓对手推进速度,减少对手能有效利用的攻击时间,造成失误而迅速反击得分,多采用双人包夹对方控球球员的方法
弊:相当消耗体力,对己方队友的协防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且因为多在前场采用包夹战术,己方在后场会出现3防4的状况,一旦对手突破夹防,己方后场就会出现少防多的被动局面
贴身防守
利:贴身防守主要针对投手,使对方没有足够的运动空间来投篮,是抑制对方投手得分的有效方法
弊:不能用于速度快,控球好的球员,且由于贴身防守时有较多的身体接触,容易造成自己的犯规
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的概述
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是由攻转守时每个队员立即看守住邻近的对手,并在全场范围内紧紧盯住对手,以个人积极的防守和全队的协同配合,破坏对方进攻,达到转守为攻的目的的一种攻击性破坏性很强的防御战术。这种战术防守移动面宽,争夺激烈速度快,强度大,配合意识要求高,能充分发挥队员的特长和有效地制约对方活动,打乱对方部署和习惯打法,造成对方心理紧张和技术失误,从而取得竞赛的主动权。因此它在现代高水平篮球比赛中被视为一种杀伤力最强,谋略性运用效果较好的篮球防守战术体系。
它对培养篮球运动员积极主动、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促进技术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场紧逼人盯人的防守战术的“发明专利”应该属于中国50、60年代的中国篮球运动员的。当年杨伯镛等一代球员常常将全场紧逼人盯人当作最有效的战术运用。
中国篮球历史上发明“以小打大”战术的人是谁?
钱澄海(1934—2008)篮球运动员、高级教练员。运动健将。浙江鄞县人。他15岁开始打篮球,多次入选国家队,作为场上核心后卫,他的跑动、快速短传、击地妙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他在运球突破中减速跑投,在当时堪称绝技。退役后,钱澄海担任中国男篮主教练,他带领中国男篮连续5次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尤其是在1986年在马德里举行的第10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他指挥中国男篮在24支参赛队中获得第九名,取得历史性突破。
作为主教练,钱澄海对当今世界篮球发展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最早在场上引入了“全场紧逼”的概念,并最早倡导了“追身分级”概念,使其成为“跑轰”战术的雏形。加之他在球员时期创造的“急停跳投”技术,足可见钱澄海对于当今篮球技术革命做出的卓越贡献。
钱澄海是新中国第一批运动健将,曾获得贺龙元帅命名的全国体育标兵称号,曾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随着中国篮球在亚洲称雄,国际声誉也日益提高,钱澄海还在1977年当选为国际篮联世界教练员协会副主席。
1999年被选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员50杰之一。
20年前,钱澄海跟着屁股打的理论,迫使国际篮联修改规则:一次进攻在投篮前(不管进或不进)必须至少两名球员触碰过。
“追着屁股打”,这是男篮前国手王立彬对老教练钱澄海发明的打法的形容。20年前,钱澄海执教的中国男篮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男篮锦标赛上,接连战胜波多黎各、希腊等劲旅,第一次在有24支队伍参加的世界大赛中进入前十二名,位列第九,使人看到中国男篮跻身世界强队的曙光。
当时的中国男篮,主力阵容身材最高的不过是王立彬这样2米02的中锋,内线薄弱,国际大赛经验也不丰富,之前的世锦赛上曾输给巴西队50多分,与欧美强队差距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钱澄海教练依据中国队实际,制定了一套以快攻为主的打法,不管是发端线球、边线球还是断球成功,中国队拿到球即发起快攻,常常对方刚投篮中的,还没退回自己半场转身落位防守,中国队已经将球打到篮下实施攻击了。
祝楼主一切顺利啊!!o(∩_∩)o...
急停跳投是中国人发明的?
.急停跳投: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大公队的黄柏龄老先生经过用心钻研,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单手滞空跳投技术。50年代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黄柏龄的这项技术也对世界篮球投篮技术的发展也起了作用。
全场紧逼是谁的发明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全场紧逼是谁的发明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