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黄米是谁发明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米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进行解释,如果未能解决您的问答,可在评论区留言!
文章目录:
种植五谷发明创造与谁有关
和大禹一族有关,这是中国的察亮古代神话故事。
相关知识:
在古代,五谷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粟、黍、稻、麦、菽。而根据《大戴礼记》的记载,五谷是麻(大麻)、黍、稷、麦、菽。两种说败迟宽法的差别在于,一种有稻而无麻,另一种有麻而无稻。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主要的食物是五谷。“谷”原来指的是带有壳的粮食,像水稻、小麦。五谷指的是五种谷物,分别是粟、黍、稻、麦、菽。
1、粟
粟,又叫稷,俗称谷子,去皮后又叫小米,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常常用来煮粥。
2、黍
黍,又叫黄米,与小米相似,黍煮熟后有黏性,是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
3、稻
水稻的种子即是大米,去壳蒸熟后也就是我们常吃的大米饭。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之一,早在3900多年前,河姆渡人就已开始旦禅大面积种植水稻。
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特点
; 奴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1生产力的变化。夏、商、西周的生产力有了进步,处于金石并用时代,除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青铜工具,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时,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铁器和牛耕,以奴隶集体劳动为主。2经济活动状况。夏、商、西周的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了较大发展。 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武器,但后来也开始向生活化、工具化发展。纺织业、玉器加工业、陶瓷业、漆器业有了发展,后期煮盐业、酿酒业等有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商业、交行历通和城市也有了一定发展。一、商、周的青铜制造业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史上的飞跃。 夏朝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数斗带搏量大,品种多,到西周时期,产品向生活化发展。这些青铜器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青铜器成为上古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二、夏、商、西周的交通夏朝的交通工具有很大的发展,已有专司车辆制造的“车正”。《左传》记载大禹曾开九道。到了商朝,开始形成辐射整个统治区域的交通网络。西周的交通在商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周王朝对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已经有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措施,设有不少与交通道路有关的官员。 交通的发展促进和反映了三代的商业发展,增进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三、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夏、商、西周的农业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在夏、商、西周时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这一时期的作物品种增多,到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大都出现。耕作技术也有所提高。人们已经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而且,有了较发达的历法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扩展资料商朝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代使用的农具,目前考古学界一般认为仍以石、骨及蚌制铲、斧、镰、刀等为主,偶尔也发现有一些铜锸、铜铲等青铜工具,但不一定用于农业生产。 甲骨文的田字,表明在广平的原野有整治得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熟田。甲骨文“疆理”的“疆”字,象征丈量和划出疆界的田地,“田畴”的“畴”字,像田间按行垄犁耕往返转折,这样的田畴当然不会耕作得很粗放。这些经过疆理整治规则耕作较好并配合有灌溉沟渠的方块田,就是后来的井田。 这些田地主要分布在都邑附近,由商王和诸侯国君直接占有,也有分配给近亲贵族。其他贵族在封邑内也同样经营这样的田地,不过规模要小一些。在国都以外,商王经常派臣民到比较边远的地方去开垦土地。手工业的发展铸造作坊商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比农业更为突出。 其中,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器制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更集中反映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和时代的特点。在殷墟和郑州商城遗址,都发现有为王室所专用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当时,在这些作坊中都有比较细致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生产规模之大和技艺水平之高,是当时世界所罕见的。 商业的发展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分工日趋巩固和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商代的商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周灭商后,据周公说在殷民中有一部分人是“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些人就是从事长途贩运贸易活动的商贾。 在殷都和其他重要城邑的贵族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用的一些比较珍贵的物品,如龟、贝、玉、珠宝、青铜、皮毛、齿革、丝帛等等,除在专有作坊役使奴隶自行生产之外,还有许多必须来自外地。其中有一部分由各地贡献,也有不少是通过交换的商品。这些商品,主要由一些专业的商贾从事贩运,这样就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夏朝农业生产夏代的中心地区位于黄河中游,气候适宜。谷也叫粟,是当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主要的收割工具有石刀,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石刀正面呈梯形,上有两面对穿的圆孔,空祥一面刃,样式很象后世北方掐谷穗用的“铁爪镰”。二里头遗址还出土了一些弯月形的石镰和蚌镰,这也是那个时候的主要收割工具,石镰和蚌镰不仅能收割谷穗,而且连谷物的杆也可以收回来,可见那时的农业已脱离了原始状态。 当时翻地的工具主要是木耒和石铲。在二里头遗址的房基、灰坑和墓葬的壁土上能看出木耒留下的痕迹。古书上说,大禹“身执耒亩以为民光”。耒是木质的,从壁土上遗留的痕迹来看,它的形状大体是在木柄的一端分成双叉,主要用来掘土。石铲在二里头和洛阳锤李遗址的四期文化层中(相当于二里头早期)都有发现。 锤李的石铲是磨制的,呈扁平状,上窄刃宽,两面刃,为了安装木把,在铲的中间还钻上孔。在黄土平原比较松疏的土地上,这种木耒和石铲就担负起翻地掘土的主要任务。农业生产的发展的表现:__水井的使用。水力的出现可能在夏代以前。在河北邯郸涧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发现过水井。 到了夏代,水井的使用肯定比以前有所增多。在洛阳锤李、偃师二里头都发现了水井,锤李的水井是圆形的,口径1。6米,深6米多,在这口古井中发现有高领罐、直领罐等遗物,可能是当时汲水落井遗留的器物。二里头的一口井是长方形的,长1。95米,宽1。5米,井深4米__以上,井筒是光滑的直壁,证明它不是窑穴。 壁上有对称的脚窝,那是为了掏井和捞拾落井器具而挖的。水井的使用可以改变那种追逐水源、迁徒不定的生活,使人们有可能长期定居在一个地方,而定居生活又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水井还可以浇地,不过,当时的条件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水浇地。这个时期出现了大型的陶制容器。 例如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口尊、瓮以及大陶罐等,与龙山文化早期、中期的器物相比,它们确实成了庞然大物。这些大型器物,有一些应是贮存食物的用具。只有农业的相当发展,制作大型容器才成为必要。__在这个阶段上,专用酒器也出现了。在二里头遗址的一些墓葬中发现有细长的觚(gu)、有带管状流的_[he],还有那种三个空足、有耳有流的_[gui]等专用酒器,足见当时饮酒风气十分盛行。 有的文献上记载说,古时候用黄米做“酒”是夏代第六个国王少康发明的。我们知道,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没有相当多的粮食收获,大量酿酒是不可能的。所以从专用酒器的普遍出现,就可以推测出农业生产发展的概况。以青铜铸造为主的手工业从夏铸九鼎的传说看,夏朝的铜器制造应当是很有发展的。 《墨子·耕柱》篇说夏后启“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左传》宣公三年说“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虽然至今还没有发现夏代的铜鼎,但已经发现了不少其它种类的铜器,二里头遗址的铜爵就有相当高的铸造工艺水平。西周初年分封诸侯时曾经封赐给鲁公伯禽以“夏后氏之璜”。 春秋时期宋国叛臣外逃路过___地,遭到卫人围攻,让他留下“夏后氏之璜”才肯放行。这些都说明夏代的美玉很为后世所珍贵。二里头遗址出土有许多种类的玉器,其中的玉柄形器的末端浮雕成兽头形,分为六节的器身上雕琢有兽面纹、花瓣纹,雕工十分精细,代表了当时的制玉工艺水平。 《韩非子·十过》篇说禹所作的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这种祭器据说就是漆器。二里头遗址出土有平底漆盒、漆豆、漆觚等,可以看出当时的漆器制造工艺。商朝以光辉灿烂的青铜铸造业著称于世。历年出土的商朝青铜器有数千件之多,许多铜器造型古朴奇特,厚重雄浑,纹饰繁缛,足为商朝文明的象征。 早商时代的郑州二里岗遗址曾经出土多种青铜器,还发现两处铸铜作坊。晚商时代的青铜铸造可分为两个阶段。康丁以前的阶段,铜器多方形,如方鼎、方彝、方尊等,其棱角和中线处常以扉棱为装饰来增强器物的庄严和雄伟。这个阶段的铜器多无铭文,或仅标明器主的族氏。 武乙以后的阶段,器物形制发生不少变化,如鼎足由原先的圆柱形变为中间略细的蹄足形,爵由平底变为深腹圆底等。这个阶段出现了字数较多的铭文,有多达40余字者。殷墟所发现的铜矿石是孔雀石,其中最大的一块重18。8公斤。商都所需的铜和铅可能产于今豫西、晋南一带,锡则来自南方。 开采好了的矿石要先炼成铜料备用,这在卜辞中称为“铸黄吕”。殷墟有大规模的铸铜遗址,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当时铸造青铜器要经过制模、翻范、浇铸、修整等工序。铸造大型铜器常常要上百人乃至几百人的协同工作。司母戊大方鼎的鼎身和鼎足采取整体铸造的方法,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浇铸而成的。 它的鼎身由4块腹范、1块底范、1块芯座,另加4块浇口范合在一起铸成,所需金属料在1000公斤以上。。
腊八节要吃腊八粥,腊八粥是谁发明的?
对腊八粥是谁发明的说法是众口不一,有的版本说是朱元璋发明的,有的版本说是释迦牟尼发明的,还有的版本说腊八粥是民俗民间的产物。所以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定版本说腊八粥到底是谁发明的。
在众多版本中我比较偏向是民间自然形成的一种传统食物。因为,首先释迦摩尼是来自印度的佛教开创者,印度饮食跟中原饮食差别很大。腊八粥里面有糯米、黄米、红豆、绿豆、黑豆,在加红枣和栗子一起熬煮才形成了腊八粥。
这些粮食作物大都产自中原,释迦摩尼是印度人,饮食习惯也偏向于印度,不可能在印度创造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腊八粥,所以这个说法应该是不攻自破了。
还有版本说是朱元璋发明的,但朱元璋是明朝的皇帝,腊八粥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了,所以也不可能。只剩下一个版本就是腊八粥是民间自然形成的产物。
腊八粥源于蜡祭 ,蜡祭是古时一种祭祀活动。自从神农悉扮氏种出了小米发明农业之后,古人就会举行祭拜粮食的祭祀活动。运蚂
蜡祭的目的是想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没有灾害,庄家长势喜人,农民们能够获得大丰收。所以为了能向上天表明自己的诚意,就会在蜡祭这一天摆上香案和贡品祭天。
人们在这一天也会把很多种粮食放在一起熬粥喝,本草纲目上记载,古人用8种粮食作物熬煮制成腊八粥,这八种粮食分别是:黍、稷、稻、梁、禾、麻、菽和麦。
在当时这粥还没有具体的名字,但已经具备腊八粥的雏形。后来经过时代演变和民俗的文化相融合,每到冬季腊八一天,人们就会煮一碗腊八粥喝。因为腊八这一天最冷,为了不冻掉下巴,就要喝腊八粥把下旁陆埋巴黏上。
米是谁发明的啊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meter,metre)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1792~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杆(platinum metre bar),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 由于档案米的变形情况严重,于是,1872年放弃银饥了“档案米”的米定义,而以铂依合金(90%的铂和10%的铱)制造的米原器作为长度的单位。米原器是根据“档案米”的长度制造的,当时共制出了31只,截面近似呈X形,把档案米的长度以两条宽度为6~8微米的刻线刻在尺子的凹槽(中性面)上。1889年在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上,把经国际计量局鉴定的第6号米原器(31只米原器中在0℃时最接近档案米的长度的一只)选作国际米原器,并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威的长度基准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地下室中,其余的尺子作为副尺分发给与会各国。规定在周围空气温度为0℃时,米原器两端中间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米。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对米定义作了严格的规定,除温度要求外,还提出了米原器须保存在1标准大气压下,并对其放置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但是使用米原器作为米的客观标准也存在很多缺点,如材料变形;测量精度不高(只能达0.1μm)。很难满足计量学和其他精密测量的需要。另外,万一米原器损坏,复制将无所依据,特别是复制品很难保证与原器完全一致,给各国使用带来了困难。因此,采用自然量值作为单位基准器的设想一直为人们所向往。20世纪50年代,随着同位素光谱光源的发展。发现了宽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谱线,加上干涉技术的成功,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不易毁坏的自然标准,即以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单位的自然基准。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对米的定义作了如下更改:“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这一自然基准,性能稳定,没有变形问题,容易复现,而且具有很高的复现精度。我国于1963年也建立了氪-86同位素长度基准。米的定义更改后,国际米原器仍按原规定保存在国际计量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70年代以来,对时间和光速的测定,都达到了很高的精确度。因此,18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帆渣中行程的长度”。这样,基于光谱线波长的米的定义就被新的米定义所替代了。 2.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 3.网络用语,“没”的意思。 米 meter;rice; 米 mǐ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2) 同本义 [rice;shelled or husked seed]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 米麜有虞氏之痒也。――《礼记·明堂位》 (3) 又如:粟米;花生米 (4) 特指稻米 [rice] 饷米千斛,修书累纸。――《世说新语·雅量》 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周礼·地官》 (5) 又如:米烂陈仓,财高北斗(白米烂在仓里,钱财高过北斗。形容极其富有);米缆(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亦称米线或米粉);米行(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米泔(淘米水);米粃(米之细糠);米酒(用米酿制的酒);米麦(米与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 (6) 喻极少或极小的量。犹点滴 [a bit]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秋兴八首》 又如:米粒之珠(米锋轿返,名词作状语,形容渺小);米雪(状语,像米一样的小雪珠,霰的俗称);米粒雪(米雪) (7)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5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1,650,763.73个波长的长度 [美 meter;英 metre]。如:米制 (8) 姓 米尺 mǐchǐ [meterstick] 长度单位,三市尺为一米,通常刻有厘米和毫米刻度 米醋 mǐcù [vinegar] 用大米、小米等制成的醋,质量较优良 米饭 mǐfàn [cooked rice] 多指用大米煮或蒸成的饭。也指小米饭 米粉 mǐfěn (1) [rice flour]∶用大米磨制成的粉 蒸米粉肉 (2) [rice-flour noodles]∶米面。用大米先磨成浆,滤水撮成团,再做成细条,可煮食 米粉肉 mǐfěnròu [pork steamed with ground glutinous rice] 把肉切成片,加米粉、作料蒸熟。也叫“粉蒸肉”。有的地区叫“鲊肉” 米泔水 mǐgānshuǐ [water in which rice has been washed] 淘米水 米黄 mǐhuáng [cream-coloured;beige;greyish tan;buff color] 米色 米黄色 mǐhuángsè [off-white] 一种近似白色,但稍带淡灰色或淡黄色的颜色(如奶油、牡蛎,原色哔叽);一种黄白色或灰白色 米酒 mǐjiǔ [rice wine] 用糯米、黄米等酿成的酒 米老鼠 mǐlǎoshǔ [Mickey Mouse]美国迪斯尼公司动画片主角的名字 米粒 mǐlì (1) [grain of rice]∶米的颗粒 (2) [granule]∶太阳火热光球上小而短暂的光亮斑点,形状不规则 米粮川 mǐliángchuān [rich rice-producing area] 产粮米丰富的平川 米面 mǐmiàn (1) [rice and noodles]∶大米和面 (2) [rice flour]∶米粉 (3) [rice-flour noodles] [方]∶一种食品,把大米加水磨成的浆,用旋子做成像粉皮的薄片,再切成细条而成 米色 mǐsè [cream-colored] 浅黄略白的颜色 米汤 mǐtɑng (1) [water in which rice has been cooked;rice water]∶做捞饭时剩下的汤 (2) [thin rice or millet gruel]∶用米熬的稀粥 米虾 mǐxiā [caridina] 小虾。也叫“草虾” 米象 mǐxiàng [rice weevil] 昆虫,成虫身体红褐色,头部前伸似象鼻,鞘翅上有四个赤褐色圆形斑点。成虫和幼虫吃稻、麦等粮食,是仓库中的害虫 米制 mǐzhì [metric system] 一种计量的十进制,原来完全根据米来制定,容量单位等于一立方分米,质量单位等于一立方厘米的水(在其最大密度时) 米 mǐ ㄇㄧˇ (1)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大~。稻~。~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2)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3) 姓。 郑码:UF,U:7C73,GBK:C3D7 笔画数:6,部首:米,笔顺编号:431234 meter;rice;
思念黄米黄色汤圆寓意什么
思念黄米搭拆凳黄色汤圆寓御谈意是思念与牵挂。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黄米黄知旅色汤圆,据说是由一位叫陈公木的采药人发明的,圆形代表家庭团圆、友谊和祝福,黄色代表团圆之情,思念这道菜更多的是代表了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
关于黄米是谁发明的和黄米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