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是谁发明的(包钢是哪年建成的)

百科问答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包钢是谁发明的的知识,希望对于各位朋友学习包钢是哪年建成的的过程中有帮助。

文章目录:

包钢的首任经理杨维

作者:武月清。原标题为《杨维对包头钢铁公司创建的贡献》,有删节。

包头钢铁公司(简称包钢)是中国的大型联合钢铁骨干企业之一,包钢的建成与发展,不仅完善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布局,使包头由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边陲小镇变成了一个以冶金、机械为主的新型城市,而且还促进了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崛起,对于巩固国防、增强民族团结、发展边疆经济做出过重大贡献。

杨维是负责包头钢铁基地筹备工作的首任经理,1953年他带领全体职工平地起家开始筹备建厂,历经近十年的艰苦创业,一座草原钢城终于建成。杨维的爱人在《一个铁骨铮铮的包钢人—春来塞外忆杨维》对杨维在包钢工作的日子作过简单的回顾;包钢志中《杨维传略》对杨维的生平及工作做了介绍,王俭秋的《负重的脊梁——记本溪胡脊空煤铁第一经理杨维》对杨维在建国初本溪煤铁公司担任经理时所做的工作做了介绍。正是因为有像杨维这样一大批创业领导者的无私奉献,中国的现代工业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从包钢的重要性,到杨维的重要性,都说明了本研究的价值所在,本文试图从 科技 史的野樱角度探讨为什么杨维能担当包钢的首任经理?杨维担当包钢首任经理后,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专家和领导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贡献?在特殊的政治背景环境下,杨维的科学精神为何受到批判,没有遵从杨维的科学做法,带来怎样的后果?

一、杨维担任包钢的首任经理

杨维为什么能担任包钢的首任经理?首先要从杨维的生平说起。杨维1911年生于吉林省双城县,6岁入家塾读书,因其博闻强识,颇得父母喜爱和亲友们赞赏。1928年,杨维考入了中苏合办的哈尔滨特别区立工业大学预科,翌年考入北平大学俄文法学院预科,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李一凡等人建立起中共俄文法学院支部。1935年,杨维因领导天津工人反帝运动被国民党抓捕,受尽折磨,患上了严裤瞎重的皮肤病和胃病,1936年被组织营救出狱。1948年任本溪煤铁公司总经理,领导职工在战争废墟上建设人民钢铁企业。他本人开始埋头苦学,从大学有关基础课到冶金、机械等学科,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不辞劳作,学习工业管理、冶炼技术,并组织干部及技术人员参加夜校学习,钻研技术。在苏联专家协助下,快速恢复了高炉、平炉、铁矿、煤矿等的生产,重建人民的煤铁基地,培养出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领导骨干。工程师靳树梁曾是国民政府委任的公司总经理,被杨维挖掘出来担任本溪的工程师,本溪很快流出战后由中国人炼出的第一炉铁水,向党的28周年献礼。“这是一副负重的脊梁,脊梁上驮着信念,驮着希望,驮着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曙光,在苍凉的辽东山区的荒野上,踩着荆棘,踩着凄风苦雨,踩着严寒冰沙,踽踽而行……”这段话记录了他为新中国钢铁事业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

1951年东北工业部从冶金、煤炭、机械等行业的领导与技术干部中选出了100多名去苏联实习的名额。杨维负责钢铁组的组织工作,他带领钢铁组25人从莫斯科到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第聂伯捷尔任斯基钢铁厂实习。期间,他先后担任过炉前工、班长、炉长、技师、车间主任、厂长、总工程师及经理,认真学习了前苏联的冶金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53年春杨维回国,任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副局长,负责筹建包头钢铁公司,期间还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包头工业基地建委委员,参与制定包头城市建设规划。1953-1957年间,杨维领导包钢筹备组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在参加选址的时候,杨维的皮肤病因不能经常清洗而恶化,大面积皮肤变色结成硬痂,他只能站着工作,再加上胃病严重,终于病倒,检查出患有严重的肝脾症候群症,脾大二指,但他硬撑着坚持工作。1957年7月包钢开工建设,杨维带领包钢第一批员工进入全面建设的高峰时期。1958年3月,杨维因肝脾症候群恶化不得不手术,切除的脾重达5公斤,手术后本应休息两年,可杨维于1959年4月在肝脏仍有明显病变,尚不能正常进食的情况下返回包钢继续工作。这时,包钢建设正在高潮阶段,他与包钢主管工程的领导人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协调处理各种问题,终于提前一年建成当时全国最大的大高炉,在建国十周年国庆前流出第一炉铁水。出铁后不到半个月,杨维因病发再度住进协和医院。这时杨维被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一切职务。

杨维早期学习俄文及工业大学的背景,再加上他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有了从事冶炼行业的基础;在本钢期间,他开始拼命学习冶金工业的基础课和专业知识,在钢铁的实践经验为建设包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以及在苏联近两年钢铁厂各岗位的实习经验,使得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管理钢铁工业鲜有的内行、筹建包钢技术和管理最佳人选,能够提任包钢首任经理,为后期包钢的建设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杨维作为技术专家型的领导,在包钢的早期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杨维在包钢创建初期所做的工作

杨维从1953年起领导包钢筹备组,主持厂区选址并参与了包头城市建设规划。此后,杨维领导了提供设计资料、集结建设队伍、审查初步设计、建立相关机构、培训干部和技术工人,以及开工建设、催调设计图与设备等一系列工作,使包钢如期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阶段。

(一)负责筹备包头钢铁公司

1953年4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在北京成立包头筹备组(全称: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包头筹备组),由钢铁工业管理局直接领导,钢铁工业管理局副局长杨维负责筹备工作,具体事务由石景山钢铁厂设计处承办。杨维派人到包头建立工作点,成立包头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包头市(今东河区)和平路155号。规定包头办事处主要任务是集结人员,选择厂址,为包钢设计收集提供有关资料。后经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批准,包头筹备组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五四钢铁公司筹备处”,包头办事处改名为“五四钢铁公司筹备处包头办事处”。

1953年9月,国家分配给包头筹备处第一批大专毕业生40名,应届中专毕业生32名,有学冶炼、机电、建筑等,还调来四个苏联姑娘任俄文打字员。1957年杨维在《建设月刊》发表文章“包钢建设的筹备工作”,文中记录了包钢筹备组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三年多来对包钢建设所作的筹备工作:选址、地质勘探和科学工作试验、搜集和整理设计资料、委托和审查设计、搜集设备资料进行设备订购工作、生产准备工作等。包钢主抓干部、技术工人的培养和生产技术准备两个环节。从1954年起就开始干部和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选送一部分人去兄弟厂、矿学习,或到高等学校培养,开办技术工人学校,培养高级技术工人,派送了部分人员去国外实习,还进行了各项生产技术物资、技术资料等准备工作。到1954年9月12日统计,公司共有职工10937人,杨维选派了357人去鞍钢、北满钢厂、石景山钢铁厂、太钢、本钢学习。在包钢筹建期间,一批满怀理想干部、工人、农民、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等从各地云集包头,成为包钢最早的创业者。

(二)主持厂区选址

杨维主持了包钢的厂区选址工作, 历史 证明,历经三次考察而做出的决策确定下来的包钢厂区是最优厂址。1954年4月末,杨维指示由石景山钢铁厂(现首钢)设计处副处长弓彤轩带领赵书润等11人进行首次厂址选择,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大面积粗勘。之后杨维亲自出马,同钢铁工业管理局局长刘斌、副局长袁宝华等5人在包头市附近进行第二次选择厂址工作。同年7月,他又与前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包钢设计组总工程师安德列耶夫和其他5人,组成第三次厂址选择小组,足迹踏遍包头周边的广大地区,确定乱水泉(今万水泉)、宋家壕、乌梁素海为预选厂址。杨维会同国家计委、中共中央华北局蒙绥分局、中共包头建委、重工业部及苏联专家、苏联包头设计组组长别良其克夫、总工程师安德列也夫等25人再次对三处待选址进行考察,经过对几处厂址各种经济技术条件的分析与研究对比,初步确定为宋家壕厂址,其后,别良其克夫正式提交了《包头钢铁公司厂址建议书》,6月5日,经中央 财经 委员会批复重工业部,最后选定宋家壕为包钢厂址。包钢厂址是我国大型企业厂址中建厂条件最优越的厂址之一。

1956年杨维在建设月刊上发表了文章《包钢是怎样选择厂址的》详细地从如何考虑选择厂址的决定性技术经济条件出发开始选择厂址工作,对按照原料、水源靠近厂址、交通便利、靠近城市、电源供给、便于与其他企业协作,以及公司继续发展不受限制等多种因素选出的三种方案进行详细比较,最终确定厂址的全过程。他谈到对选择厂址的体会,特别强调是“我们”对选择厂址工作的几点体会,以此强调是集体劳动的成果。他指出党和领导的支持,是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并且必须取得各有关部门的配合协作,才能完成计划;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向苏联专家学习,特别强调“把他们先进的技术经济思想贯彻在选择厂址中,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必须有政治水平较高并有基本业务知识的干部,带着若干技术干部才能进行工作。

(三)请示确立“包头钢铁公司”名称获得批准

1953年12月19日,重工业部向国家计划委员会呈送了《关于包头钢铁公司工作情况报告》,报告题目及内容中首次出现关于“包头钢铁公司”的称谓。1954年年初,由于人员增加,机构扩大,方便对外联络等原因,杨维等人商量给包头办事处换个名字,1954年3月杨维向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报送了《关于改“五四钢铁公司筹备处”为“包头钢铁公司”的请示》,于4月3日获得批准并颁发了“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包头钢铁公司”方形铜质印鉴一枚。5月1日,五四钢铁公司筹备处正式改名为包头钢铁公司(简称包钢)。1956年6月20日,包钢由“重工业部包头钢铁公司”改称为“冶金工业部包头钢铁公司”。冶金工业部决定将包头钢铁公司、包头冶金建筑总公司、黑色冶金设计总院包头分院合并为包头钢铁公司。并任命陈守中为中共包钢委员会书记,杨维被正式任命为包钢总经理,(实际从1953年就开始担任工作)。

(四)带领包钢职工进入大规模建设

包钢在3年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包钢的筹备工作,建成生产附属企业基地、一定数量的职工住宅建设任务等。1957年7月25日,是包钢 历史 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包钢建厂开工典礼在昆都仑河西岸机械总厂铆焊车间举行。杨维在基地上挖开了第一锹土,包钢从此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正式开始了生产厂矿的建筑安装工程。

杨维对包钢的建设任务与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包钢当前的建设任务是重大的,而国家的投资是有限的,在尽量设法少花钱,把建设任务在保证质量情况下按计划完成;包钢遇到的问题是技术设计、施工图纸有些要修改,设计院有的专业力量又不足;原材料不够,而需要紧迫;设备订购与建设进度要求也有些不相适应;职工中绝大多数人是外来的,而目前福利设施的建设却赶不上需要;协作部门的工作步骤也需要进一步统一。因此要做好协作,勤俭建设包钢,为保证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或提前超额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杨维在开工典礼大会上的开幕词两次强调要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尽量节约,按期或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1958年11月末,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举行,会中乌兰夫就包钢建设问题向党中央作了汇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问题。周恩来总理为此专门接见了包钢经理杨维,听取了包钢建设工作的汇报,并指导拟定了解决包钢建设中存在困难的具体方案。后在党中央和周总理的关怀下,出现了全国支援包钢的大场面,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保证重点支援包钢》,包钢建设面临的困难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五)对包钢一号高炉出铁的贡献

包钢1号高炉原计划在1960年同选矿烧结厂同时建成,后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经过工业试验,证明在选矿烧结厂未建成前,富矿可以直接入炉。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包钢职工干劲冲天,提前1年建设成这座1513m3的大高炉,向建国十周年献礼。

1959年8月,包钢一号高炉建设接近尾声,从黑龙江富拉尔基运来的高炉料钟拉杆却在运输过程中撞弯,无法安装。专家建设必须拉回原厂重新加工,可是如果回厂重新加工,国庆10周年包钢出铁计划将被打乱。杨维提议就地修理,苏联专家认为无此可能,便不再管。杨维积极与冶金部联系,部里派来了西安冶金机械厂的回纪胜同志和一位工程师,在短时间内修复了拉杆。9月25日,杨维宣布:“一切准备就绪,高炉开始点火!”包钢一号高炉系统所有自动化的机器都转动起来。9月26日,包钢一号大高炉胜利出铁,包钢建设首次获得丰硕成果。10月15日,周总理亲临包钢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出铁典礼结束,周总理在杨维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包钢焦化厂,杨维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包钢建设现状和远景发展规划。内蒙日报社论指出:“一号高炉出铁,标志着以包钢为中心的包头工业基地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建设和生产并进的阶段。是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功勋与杨维担任总经理期间,包钢筹备组所有领导及职工的艰辛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杨维最幸福的时刻。

从1953年杨维提任包钢筹备组组长开始,一直到1957年在这一时期,国家路线、方针符合实际,是钢铁行业正常 健康 发展的前提。在苏联援建包钢的建设中,杨维作为一个懂技术的管理钢铁工业的内行在正确的政策领导下发挥着专家的作用,包钢建设中的各项工作是正常的。首先在苏联的帮助下,进行了选址、厂区勘测、设计审查、调集培训技术干部和工人,进行生活基地和施工基地的建设等,当时条件很艰苦,但是工作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符合建设程序,使包钢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

其次,杨维很重视技术骨干的培养,多次选送干部和技术工人到鞍钢、北京钢铁学院、东北工学院等地培训学习,实践锻炼;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苏联专家,但不迷信苏联专家,这些行为不仅为包钢后期的生产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也奠定了钢铁技术自力更生的基础。

1957下半年到1960年,包钢建成了原料基地和非标准设备加工基地,从黄河水源工程到炼铁、集化、洗煤、厂区运输等工程全面展开,建国十周年时顺利出铁,包钢进入边生产边建设的阶段。但与此同时,一系列政策出台后,在当时这些看到的成绩——提前建厂、提前出铁……为后续的技术发展付出了代价。

三、杨维的科学精神受到批判

在工业“大跃进”、“大炼钢铁”、“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中,包钢的正常建设被打乱了,杨维因反对盲目修改包钢设计被打成右派。

195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一九五七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冶金部向全国钢铁生产战线提出了“速度快一倍,投资一当二”的号召。1958年开始“大跃进”,《人民日报》向全国人民发出“十五年赶上英国”号召后,为超额完成钢铁生产任务——争取年产钢1070万吨而奋斗。由此开始的“大炼钢铁”把这项政治运动推向了高潮,不仅提出不能实现的目标,还缩短了目标实现的时间。冶金部提出“包钢11亿投资包干,1962年建成300万吨钢生产能力(4座高炉,6座平炉)”的指示(按照当时苏联的初步设计,包钢二期建成,投资21亿,1962年建成150吨的生产能力,1965年全部完成3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实际包钢直到1993年才达到3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包钢党委又进一步提出“投资减一半,产量翻一番,八年任务五年完”的口号,把一些重要设计按照所谓的“节约原则”来修改,杨维坚决反对生产工艺方面关键部位的设计修改,对这种不按科学态度办事的做法十分反感。但在当时特殊的政治氛围下,杨维虽然拥有职位,但却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谁的手里呢?当时毛泽东主张“书记挂帅”,“一切依靠群众”,“外行领导内行是一般规律”。而杨维在办企业方针方面,他提出实行责任制,反对党政不分的“一揽子化”;主张重用知识分子,依靠 科技 进步;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出“要实现工业化,首先学好数理化”的口号。

据包钢设计院统计,1958年共修改国外设计106项,其中重大项目33项,修改设计中已证明合理的有71%,不合理的占29%。这些项目在施工和竣工后发生了不少质量问题,例如白云鄂博矿储矿槽的空心圆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改为砖结构,因耐压力不够,交付使用后就出现了设备开动整体颤动的现象,杨维要求马上加固,但意见未被采纳。后来只得在砖柱子周围加上等于原来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围子。这些工程,即使加固后可以进行生产,质量比原设计降低了,工期也拖期1、2个月。再如黄河水源地输水管,原设计为4条钢管,因缺钢材,冶金部决定,先修一条18公里长的预应力水泥管(国内最新技术,试制产品),杨维坚持不同意修改,苏联专家也坚决不同意,后冶金部决定,2号输水管线靠近水源端用8公里铺预应力水泥管,另10公里仍用钢管,经过65米高度的加压之后,到处漏水,以致断续送水后又多年停运。1959年包钢经冶金工业部批准设8公里钢管的3号输水管与2号预应力管平行,以保证供水,不到一年又告失败,直到1962年冶金工业部同意全部改回钢管输水,这项修改,给国家造成损失400万元。这些修改不仅造成事故多发,难于适应生产要求,还造成了更多的浪费。

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大包钢建起了中包钢、小包钢。杨维反对高指标,反对浮夸风和共产风,认为搞“小包钢”卡住了大包钢的运输咽喉,认为搞“中包钢”分散了包钢人力、物力;遍地开花的小高炉,炼不出合格铁,劳民伤财。可在当时谁提反对意见就要被扣上“右倾”的帽子。包钢的负责同志(包括杨维、刘力子等人)认为对于企业的生产技术装备的技术来说,修改原苏联设计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对设计中的主要项目,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就不要修改。尚无把握者,不宜勉强自制,以免影响大型企业的建设进度和降低设备的质量。一些设备可以试制,试制成功后保证了质量,再用自己的产品。1958年底,杨维带病回包钢听取了这次修改设计的汇报,并经调查研究后,颁发了各生产厂矿部分恢复原设计的一系列决定。

包钢一号高炉出铁这一幸福时刻对杨维来说却是短暂的,因为这一成绩刚好被归功于了“大跃进”、“反右倾”、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增产节约、原设计的标准设备改为非标准设备、提出修改原设计的革新建议被视为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活动。当时的人民日报刊登的包钢的反右倾言论:“……包钢的建设从总的方面来说是继续跃进的形势,群众干劲很大,但是当时一小部分干部当中滋长着某些右倾思想和右倾情绪,他们对于实现跃进指标,保证提前出铁缺乏信心,甚至指手划脚,乱泼冷水。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所及,在一个短时间内曾引起了干部和群众思想上的某些混乱,出现了不少工程计划不能如期完成,群众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冷落局面。……”

杨维曾在1959年7月代表包钢主要领导人答复中共中央工业交通部部长李雪峰的信中,把盲目修改包钢设计作为执行 社会 主义建设总路线存在的主要问题向上级反映。信中反映了:

①国家对包钢建厂方针多变,使建设进度、建设规模、建设顺序随之变动,影响了建设速度;②由于修改设计,使包钢装备水平下降,不但没节约,反而造成损失。国内制造大型轧钢设无把握,未经试验的“新技术”——预应力混凝土管用于输水管线,造成巨大损失;③城市建设投资和工业建设要相适应④没有相当数量的技术干部、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要多快好省地建设包钢是不可能的。要保持建设者们饱满的情绪,就应解决工资偏低的问题等。

杨维敢把不合时宜的做法尽量制止,还写信反映给中央,是需要勇气和伟大的科学精神的。因为在当时的“反右派运动”中,他的专家做法是与群众路线对立的。这封信认定杨维反对修改原设计、反对“大跃进”是“右倾”行为,杨维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在他的病榻前播放批判他“右倾机会主义”的录音,杨维被打倒并被撤销职务。但他坚信真理必然战胜谬误, 历史 会做出公正的裁决。李超(当时的包钢经理)去看望他时,他还嘱咐:“要把初轧和轨梁尽快搞上去,形成生产能力,不然把10吨大钢锭运到太原去开坯,国家损失太大了”。杨维在带领包钢人经过几年的日夜奋战,实现提前一年出铁的目标后,这位作风硬朗的老革命家在“反右倾”运动中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杨维的老朋友阮章竞在的葬礼写下挽诗:

“太行山上秋云飞,君到三江冬已至。探矿草原风漫漫,冶钢阴山雪霏霏。

癌魔夺脾难夺志,鄂博知君无假日。提前出铁护‘跃进’,赢得右倾压君死。”

这首诗记录了当时的悲壮实情。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不仅杨维等领导和技术骨干才能发挥受到限制,科学的建议受到不同程度的错误批判,也使得包钢建设违背钢铁工业生产建设的客观规律,盲目修改设计,最终遭受巨大损失,留下的后遗症多年后才得以解决。这一时期,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实际上是党委包揽一切,认为“内行是保守”,外行说了算,外行瞎指挥,内行反对就会受到批判。赫鲁晓夫在回忆录说“他们搞乱了整个黑色冶金工业……”,后来赫鲁晓夫询问访苏的周恩来:“周恩来同志,在我们那里学习毕业的冶金工程师到哪里去了?据说,他们在你们农村劳动,接受所谓的锻炼,而你们的钢铁厂由一个根本不懂冶金专业的人管理。”这也充分说明了如果技术发展不能受技术本身发展规律的指导,必将受到重挫。

1959年8月17日,毛泽东在发表《对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稿的批语》的这个决议中,就看出了毛泽东和党中央在有意识地纠“左”了。1960年1月13日毛泽东在其所作题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讲话中又说:“现在看来,搞 社会 主义建设不要那么十分急。十分急了办不成事,”……渐渐地“超英赶美”的口号在1960年底以后就终止了,大跃进也开始落下帷幕。1961年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国家重新提出符合 社会 发展需要的实事求是的路线后,钢铁行业才进入正常发展的秩序。也就在1962年,杨维获得甄别平反,恢复名誉和一切职务。后调任冶金工业部科学技术办公室主任、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为苏联撤走专家后的各项事宜操劳。

四、结语

总之,在一片荒草沙原、经济落后的内蒙古西部地区——包头,平地起家建设一座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绝非易事。包钢的建成结束了内蒙“手无寸铁”的 历史 ,形成了鞍山、武汉、包头三大钢铁基地鼎足而立的局面,包钢的建设促进了新中国钢铁事业的发展。首任经理杨维为包钢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领导指挥包钢进入大规模建设工程,带病坚持在建设工地上,1964年杨维病逝于北京,最终为我国的钢铁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文化大革命中,冶金部的“造反派”召开“揭批大会”,将杨维骨灰在会场上扬弃。1980年杨维案平反,骨灰盒里装着他戴过一顶帽子安放于八宝山。2012年包钢以企业开拓者和劳模命名道路,其中一条是杨维路,以纪念包钢的首任经理有开拓包钢事业之功。

作者简介:

武月清,1976年出生,女,内蒙古包头达茂旗人,博士,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院“123”名师,中国地平线项目职业教育专家。兼任中国教育技术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等。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科学技术史等。

包铁轮是由谁创造的?

包铁轮是由谁创造的:凯尔特人。

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热切期望的一号高炉建设却遇察知轮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党中央很重视包钢建设,提出“要想办法猛桐为包钢解决困难”。“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最终有8万多名创业者扎根边疆。”葛老回忆说。

包铁轮是由谁创造的?

A.苏美尔人

B.古埃及人

C.克里特人

D.凯尔特人

凯尔特人简介:

凯尔特人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指操印欧语系-凯尔特语族语言的一群民族。这就和斯拉夫、突厥等概念是指使用同一语族语言的若干民族的总称一样,而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波兰、捷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不同的民族均可归于斯拉夫人名下。在罗马帝国时代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并称欧洲三大蛮族。

在这三大蛮族之中一提起日耳曼人就会让人想起德国,一提起斯拉夫人就会想起俄罗斯。事实上英格兰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等民族也也德意志人一样属于日耳曼人的范畴,乌克兰人、白罗斯人败信、波兰人、捷克人/塞尔维亚人等民族也和俄罗斯人一样属于斯拉夫人的范畴。

唐刀是谁发明的?

唐帝国通过开明的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力慎饥量,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从唐初的统一之战到盛唐时期所有的对内对外战争,都出现在冷兵器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武器——唐刀。 在当时的世界亏橡上是与阿拉伯大马士革刀著称于世的两种名刀,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可以说是我国刀剑史上的巅峰。 唐刀的始祖为汉刀(又称环首刀),汉刀多为单手刀,刀柄较短,长度为58~114厘米不等,并且无一例外在刀柄外侧制成扁宽空返圆的环状,环首刀也因此得名。唐刀在汉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唐刀采用汉刀的“百炼钢”的锻造工艺,并且改善了在锻造时对钢材里杂质的处理方法,并创造了“包钢”的技术,使唐刀外硬内软,拥有极强的韧性。在改善锻造工艺的同时,外观上也有很大的改进。唐刀去掉了汉刀刀首的扁环;刀身加宽,并且延长刀柄,使唐刀可以双手持握。以上的改进,使得唐刀比汉刀有了质的飞跃,不仅从外观上更富观赏性,并且真正提高了实战性能和耐用性,使唐刀可以劈开任何盔甲器械。历史上的唐朝时期,只有刀而无剑的,在当时名为剑的,实际上也就是唐刀。

真正的唐刀工艺使得唐刀的成本太过昂贵,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也就只有唐代才用的起这样精良的兵器,有许多当时的名人,都只为弄一把上乘精良的唐刀而耗尽家财。

在唐代时,唐刀传入日本,当时的日本已经得到汉刀的冶炼技艺,但是当日本天皇看到唐刀时,也惊叹地说:只有中原才能铸出如此精良的刀剑。日本随即学习唐刀的锻造之法,并加以改进,就成为了今天所见到的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日本刀。而到唐代之后,中国的唐刀锻造技艺逐渐失传,就算以现在的现代工艺,也无法复制一件真正的唐刀了。

包头练钢厂发展历史

一、包头二机厂特钢厂简介

内伍橡液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20户重点大企业之一。公司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资产总额70.9亿元,从业人员16330人,各类设备9300余台(套),共有21个职能部门和科研技术单位、40个成员单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具备特种钢冶炼、铸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总装调试等能力,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手段完备、综合加工能力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第94号试验室。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2000版换版审核、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OHSAS18000国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近年来,公司在兵器工业集团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以提升发展能力,塑造“北方重工”品牌,打造百亿集团为目标;以谋求产品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以产品结构、组织结构、人力结构持续调整为手段;以“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监督执行、服务保障”四大体系为保证,坚持走“集团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形成了矿用车及工程机械、特种钢及延伸产品、煤矿综采设备、铁路配件、改装车五大板块产品。

二、谁有包钢的实习报告啊

包钢企业集团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2009年11月2日开始了我们为期两周的实习生活,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包钢企业集团,收获良多。

包钢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生产、科研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企业。1954年建厂,1998年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公司总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河西工业区,中心厂区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包钢拥有“包钢股份”和“包钢稀土”两个上市公司。

2008年,包钢经济总量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销售收腔物入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32.64亿元,同比增加100亿元以上,增长31.7%;钢产量达到983.9万吨,同比增加100万吨,增长11.32%;上缴税金达到37.96亿元,同比增加10亿元以上,增长38.8%,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包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包钢白云鄂博矿是举世瞩目的铁、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矿,是西北地区储量最大的铁矿,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铌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包头也因白云鄂博矿而被誉为“世界稀土之都”。 包钢已经进入我国千万吨级钢铁企业行列。

拥有具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冷轧和热轧薄板及宽厚板、无缝钢管、重轨及大型材、线棒生产线,是我国主要钢轨生产基地之一、品种规格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西北地区最大的薄板生产基地。 包钢稀土产业在国内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稀土氧化物总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钕铁硼、负极粉、抛光粉等功能材料产能占全国市场份额20%以上,稀土金属镨钕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拥有我国的权威稀土科研机构——包钢稀土研究院、“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中心”,曾为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阿尔法磁谱仪、我国“神舟”飞船 运载火箭和“嫦娥一号”运载火箭提供重要磁性材料。

包钢始终致力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CSP和高速钢轨领域的两项技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是德国西马克公司亚洲第一家、世界第二家CSP技术培训基地,是意大利Pomini公司在中国唯一的磨床培训中心,薄板的生产、管理和无缝管生产技术等实现对国外输出。 包钢始终致力于提高品质和打造名牌。

热轧薄板、无缝钢管等产品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钢轨和无缝钢管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无缝钢管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免检产品”,“白云鄂博”牌稀土系列产品享誉国内外。 包钢始终以宽广的胸怀推进开放合作、共赢发展。

与宝钢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原燃料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如蚂地,在13个省市设有包钢的销售分公司或售后服务网点,在日本、美国等国家设有销售分支机构。

包钢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行业内首家实现高炉全干法除尘,率先建设全国示范生态工业园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在我国2007年首次评比的“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中,包钢位列第一。

包钢秉承“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十一五”末计划实现销售收入和资产总值双百亿美元。我们将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由侧重规模向“精品+规模”提升并重的转变;坚持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实现由初见成效向全面系统改进转变。

在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进程中,包钢愿以大草原特有的热情和开放结交四海朋友,共创美好未来。 二、实习内容 1、包钢炼钢厂 11月5日我们到炼钢厂参观。

包钢炼钢厂是包钢下属的重要二级工厂之一,不仅生产各种市场需要的钢材,同时也承担着为包钢其他二级厂矿提供原始坯料的任务。 进了厂房后我们登上楼梯便看见了两个大型转炉,包钢现有两台210吨转炉,210转炉炼钢工程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是包钢薄板坯连铸连轧项目的配套工程,它承担着为包钢新建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提供优质钢水的任务。

据介绍,该工程所采用的转炉设备是1994年首钢为建设山东齐鲁钢铁公司而引进的美国设备,因山东项目取消而转让于包钢。包钢转炉是一套高科技转炉设备,其中包钢转炉干法除尘工程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效果,使包钢的循环经济建设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包钢薄板厂建成投产时,炼钢工艺除尘方式采用湿法除尘,随着国际钢铁业,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湿法除尘能耗大、环保效果不理想等弱点逐步暴露出来,并逐步被成熟的干法除尘技术所取代。 包钢炼钢厂1954年建厂,最初由前苏联引进专家和技术,有三座平炉和三座转炉。

2000年底,该厂停止了最后一台平炉炼钢,并于3年前拆除了所有的平炉,全部使用转炉炼钢。现共有7座转炉。

5台连铸机。现主要钢产品为:重轨用钢、石油套管用钢等。

主要铸钢坯有:大方坯、大圆坯、小方坯、小圆坯、钢水浇注方式除连铸外,还根据客户或实际需要采用部分型铸。炼钢原理就是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为气体或炉渣而除去。

把生铁冶炼成钢的实质,就是适当地降低生铁里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有害杂质,调整钢里合金元素含量到规定范围之内。炼钢的主要反应原理,也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下,。

三、急需承钢练钢厂吊包工段实习报告

请参考:

炼铁炼钢厂实习报告

2005年7月17日,带着满腔 *** ,冶金034班的五个同学踏上了去往内蒙古包头市包钢集团总公司的火车。大家都表现得十分开心,也十分激动,一上几乎是说着笑着并且吃着走过去的。

18日上午11点左右,我们顺利到达了包头西客站,并在校友的指导下找到了他预先为我们找

好的旅店——包钢职工第三招待所。

19日我们正式开始了包钢之行的观察实践和采访。

首先,我们访问了包钢炼钢厂。19日上午8时许,由包钢炼铁厂派来的一辆面包车将我们接到了包钢炼钢厂。据以前的联系,我们首先找到了炼钢厂的厂长,也是我们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友——郝志忠厂长,可时遇不巧,此时正值包钢集团公司进行全体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所以,各个领导都很忙,因此,我们的活动安排也就由郝厂长交给了厂主任来安排。

在齐主任的安排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包钢第三炼钢厂的高炉运行。在参观和对包钢炼钢厂的工人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包钢炼钢厂有四座7426立方米的高炉,其中,四号高炉是90年代新建成的现代化大型高炉,无论其安全性还是产钢量都是很先进的,其直径大约为10.5米左右,每天出炉钢铁18次左右,虽然不是世界最先进的,但各方面性能对包钢这样一个中型企业来说已经是富足有余了。

离开炼铁厂嘈杂闷热的高炉,我们走向了高炉南面的主控室。一进主控室立刻有一种逃离火海的凉快惬意的感觉,而且带队的工人师傅也很快给我们几个人每人拿了一瓶矿泉水,坐在计算机旁边喝着清凉的水看着显示器才意识到一墙之隔的外面的工人师傅是多么辛苦。在炎热的夏天,站在几千度高温的高炉旁,虽然炉外的的温度远不及炉内,但对人来说的确受不了啊。可是里面的工人师傅们却喝着水,享受着空调的凉风,并且坐在机子旁边,对比之下,“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确是再正确不过了。再仔细想想,落在我们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当代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的大学生肩上的担子的确不轻啊,我们决不能辜负“冶金学院”这一光荣称号,更不能辜负我们“北京钢铁学院”这一有着50几年培育钢铁英雄,冠以“钢铁摇篮”美誉的母校啊。

接下来我们去了主控室。在这里,我们采访了一位来自重庆的工人师傅,他是两年前来到包钢的,据他介绍,经过这两年来的锻炼实践,他对包钢炼钢厂的运行模式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工作起来也轻松了许多,当然,这要归功于进厂之初老工人师傅的帮助和教诲第二天也就是7月20日,我们再次踏进了包钢,这天我们主要去的是烧结车间和供煤车间。在这里,张师傅带领大家从储煤车间一直到球磨机粉碎车间在到主控室,一路参观下来,我们对其他的不怎么感兴趣,倒是对球磨机有很大的兴趣,因为听老师说我们假期的机械制图实习就是要画球磨机,所以大家都很激动,那个想象中的东西此时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一定要好好看个够,回去实习也好有个印象,画起来也就会容易了吧。

7月21日下了一天的雨。

第四天也就是7月22日,雨停了,我们第三次走进包钢,开始了对包钢炼钢厂的参观采访。而此时,对于7月的北京也许正是骄阳肆虐之时,而远在千里外的包头的暑气却在一天一天的消散。我们包钢实践团一行5人来到包钢炼钢厂,经过两天的铁厂参观,大家都已倍感疲倦,然而想起这次参观实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也都提起十二分的精神。这些天里,先有炼铁厂工人师傅王师傅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顶着炎炎烈日陪我们参观四号高炉,耐心细致的给我们做向导,由于我们只是大二学生专业知识方面受限,因此也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老师傅却一点没有嫌烦的意思,从来都是有问必答。包钢炼铁厂的郝厂长是我们北科大的校友,我们去的那几天恰巧包钢搞保持 *** 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郝厂长在百忙之中还能细致的帮我们联系到包钢炼钢厂的参观事宜。直到后来我们才得知幸得他们的联系与沟通,如若我们自己贸然前去,即便不是吃了个闭门羹,也肯定是没法完成我们的任务。通过这次的经历也至少让我们明白原来校园与企业的氛围和环境竟是如此的不同。也让我们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学生提前准备了一个生动的社会素材。

2005年7月23日,我们采访包钢集团的外贸及人事部的成员,

四、论述中国得工业化发展历程

实现工业化向来是 *** 领导中国革命的明确的奋斗目标。

在建国初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之后, *** 和党中央就及时地把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提到中心日程,着手部署和规划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蓝图。这主要体现在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1953年国家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其主体就是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胜利实现从当时的惰况出发,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8)制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冶金、燃料、动力、机器制造、化学工业等。

计划五年内国家投资总额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其中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新建一批规模巨大、技术先进的新工业部门,并要用现代先进技术扩大和改造原有的工业部门。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和改建东北、上海和其他沿海地区城市已有的工业基础,另一方面要开始在内地建设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以求大大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能力,并逐步改善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意统筹兼顾、平衡协调发展,相应地发展农业、交通运输业、轻工业、邮电业和商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正如 *** 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词中宣布的:“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

(《 *** 选集》第五卷第133页。)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部署和苏联的大力援助下,中国工业化建设初师大捷: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和任务提前一年胜利完成。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国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亿元,以156个大项目为中心,施工的限额以上的工矿建设项目694个。到1957年底,全部投产和部分投产的分别是428个和109个。

固定资产新增492亿元,是1952年的1.9倍。其中有许多大项目大建设,如: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 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练铁炉开工生产;马鞍山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联合企业新建施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建成并开始生产“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座拖拉机制造厂(洛阳)始建;第一座飞机制造厂建立并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座机床制造厂(沈阳)建成投产;第一座现代化的电子管厂(北京)建成并投产;第一座现代化的制造无线电元件的综合性工厂— 华北无线电器材厂开工生产;西北第一座大发电厂— 西安第二发电厂建成;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 玉门油矿建成。

还有武汉长江大桥、衡阳湘江大桥建成并通车,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等,都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创建和完成的。这些建设不仅填补了一些现代工业的空白,而且对一些老工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使中国工业的基础和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有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如发电机、冶金和采矿设备、最新式金属切削机床、汽车、喷气式飞机等都是原来不能制造的,这时都能生产了。同时,由于大部分项目和投资投放于内地,(例如仅武汉就建立了武汉钢铁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武昌造船厂、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等大企业)因此对改变旧中国工业过份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起了很大作用。

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04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年均增长18%。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钢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煤产量达到1.3亿吨,比1952年增长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2.1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3.2倍;水泥686万吨,比1952年增长140%,等。

各项指标大都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计划经济的科学、正确,而且充分地显示了 *** 在领导经济建设、优其是发展工业方面的卓越能力和高超的效率。

2、大跃进运动功不可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一片热火朝天、全面胜利的局面下,毛主席决定进一步加快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为此发出了“生产大跃进”的号召。

1958年1月他说:“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簿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精神上感到还是受束缚,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得到解放。要鼓一把劲。”

“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以便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赶上和超过英国(指钢产量)”。(《 *** 文集》第7卷第350页。)

“要掀起一个生产建设 *** ”。大跃进运动虽然出现了许多失误,但从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看,其重要地位和伟大成就是不容否定的。

对于工业建设来说,大跃进实现了现在人们说的“超常规”、“跨越性发展”。有许多大项目、大建设,重大科技成就都是在大跃进中实施和取得的。

例如在钢铁工业中,不仅兴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炼钢厂武汉钢铁厂,而且还有邯郸钢铁厂、济南钢铁厂、杭州钢铁厂、广州钢铁厂、南京钢铁厂、安阳钢铁厂。

五、全国各大钢厂都有什么特色

1.鞍本钢铁

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公司。鞍钢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拥有铁矿山、选矿厂、烧结车间、焦炉以及炼铁、炼钢、轧材等冶炼设备,铸管、焦化、耐火材料、机修、动力、运输等附属生产单位,共有职工21.7万,能冶炼800多钢种,轧制600多个钢材品种。本钢的特点是:铁矿石储量大、易开采、品质优,用其冶炼铸造生铁,质量全国最优,低磷、低硫,被誉为“人参铁”。

2.京、津、唐钢铁

包括首都钢铁公司、天津各钢厂及唐山钢铁公司,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主要钢铁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其中,成品钢材产量占全国钢铁总产量的13%。

首钢是京、津、唐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首钢技术先进,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天津市各钢厂以炼钢、轧钢为主,天津市的钢材品种多样,以中小型钢材和金属制品为主。

唐钢与天津类似,以炼钢和轧钢为主,在河北宣化建立了炼铁基地。

3.上海钢铁

拥有宝钢及上钢一、三、五厂3个主要炼钢企业、梅山冶金公司及十多个轧钢厂,目前生产规模仅次于鞍本钢铁基地。

宝钢与我国现有其他钢铁企业相比,具有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突出优点。宝钢的厂外运输以水运为主,占运输量的80%,厂内以胶带传送为主,有比较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这是国内同类企业所少有的。

4.武汉钢铁

武钢主要产品有:中型材、薄板、中厚板、大型材、带钢等,是我国最大的钢板生产基地。

5.攀钢

攀钢所在的攀(枝花)西(昌)地区蕴藏极其丰富的钒、钛磁铁矿,钒、钛储量居世界首位,与其共生的钴、镍、铜、锰等十多种稀有金属元素的储量也十分惊人。这里还有巨大的水能和焦炭资源,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条件。目前全国85%的钒渣是由攀钢供应,并运销英、法、德、美、印度等国。

6.包头钢铁

包钢基地近铁近煤。矿石基地在白云鄂博,南距厂区仅150公里,有包白铁路及公路相遇。厂区东北约80公里处有石拐沟煤矿。包头钢铁公司不仅是我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稀土生产基地。包头矿具有巨大的稀土资源矿,其储量居世界首位,有“稀土之乡”的美称。

7.太原钢铁

太钢也是我国特殊钢生产基地,以生产优质板材为主。

8.马鞍山钢铁

马钢位于安徽省东部马鞍山市内,临江近海,交通十分便利,资源丰富。附近的宁芜铁矿是我国主要铁矿产地之一,距淮南、淮北煤产地不远。主要产品有各种铸造用生铁、用于制造铁路运输的火车轮、轮箍、各种异型断面的环形件、各种角钢及中小型钢材等。

9.重庆钢铁

包括重庆钢铁公司和重庆特殊钢厂。1949年后经多次扩建,成为我国精密合金钢等特殊钢的重要生产企业。

10.台湾中国钢铁公司

我国台湾省钢铁工业是在缺煤少铁条件下,靠大力发展拆船行业兴办起来的。该厂的铁矿石、焦煤及主要原燃料全部经高雄大港进口。

六、参观包头啤酒厂观后感

我们既好奇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冲进去,负责接待的阿姨把我们领进了大厅。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啤酒厂,先给我们播放了三分钟的资料短片。从这里我了解到了啤酒厂的发展历史:包头雪鹿是1981年建厂,2000年被北京燕京集团收购。过去年销售量是1.2亿吨,现在的年销售量是6亿吨。我还知道了啤酒是由打自400米深井的矿泉水、大麦和百分之八十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啤酒花做成的。

了解了啤酒的生产工艺,我们又来到生产车间,亲眼感受到啤酒的生产过程。首先去的是“麦芽车间”,然后是糖化车间。里面有糊化锅、煮沸锅,在这里“麦芽车间”生产出来的麦糊被制成了酒液。 最后,我们来到包装车间。看到那些没有盖的啤酒瓶,进入了一个像锅炉的机器里,而出来的时候却有了盖 ,真神奇!每台机器一秒能装出10瓶啤酒,每小时可制成36000瓶啤酒。

热情的管理人员还给我们品尝了不带酒精的啤饮料,我喝了两杯菠萝味的,真好喝。我们参观完啤酒厂,还在啤酒厂前合影,留下美好的记忆。

回来的时候依旧是步行,尽管天气寒冷,但有收获的知识和快乐,我们真不虚此行!

七、谁能帮我打一下中国哪个市都有哪些钢厂

1.鞍本钢铁基地

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公司。位于辽宁中部工业区,东倚千山山脉,北临辽河支流太子河,两侧千里平原,南望渤海湾。鞍山与本溪两钢铁公司之间相距仅10O公里。周围资源丰富,铁矿的探明储量近百亿吨,其中工业储量40多亿吨,居各大基地之首位。现有铁矿开采能力约4000万吨左右,是全国最大的铁矿基地。1990年铁矿(原矿)产量达3800多万吨,占全国铁矿石总产量的1/5以上。鞍钢的主要铁矿基地有:东鞍山、眼前山、齐大山、大孤山等铁矿,与鞍钢相距仅10~20公里,呈弧形分布。本钢则有:南芬、歪头山,分布在本钢南、北,相距各25公里左右。辽宁中部煤炭资源也相当丰富,拥有本溪湖(彩屯)、红阳(沈南)等煤矿,与钢铁基地距离在100公里范围内。但因经长期开采,区内煤炭不敷钢铁工业的需要。

鞍本钢铁基地经过40多年的改建、扩建,现仍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1990年生铁产量为1016.26万吨,占全国的16%多,钢产量为1008.16 万吨,占全国15%以上,成品钢材633.77万吨,占全国12%。其中,鞍钢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拥有铁矿山、选矿厂、烧结车间、焦炉以及炼铁、炼钢、轧材等冶炼设备,铸管、焦化、耐火材料、机修、动力、运输等附属生产单位,共有职工21.7万,能冶炼800多钢种,轧制600多个钢材品种。本钢的特点是:铁矿石储量大、易开采、品质优,用其冶炼铸造生铁,质量全国最优,低磷、低硫,被誉为“人参铁”。

包钢是谁发明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包钢是哪年建成的、包钢是谁发明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