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ke.aiufida.com 小编在本篇文章中要讲解的知识是有关符是谁发明的和阴符是谁发明的的内容,详细请大家根据目录进行查阅。
文章目录:
- 1、中国的标点符号是谁发明的?
- 2、符号是谁发明的
- 3、音符是谁发明的
- 4、标点符号是谁发明的?
- 5、符牌是契丹人的发明?
- 6、@符号是谁发明的?
中国的标点符号是谁发明的?
中国的标点符号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国外引进的,所以没有发明中国标点符号这一说法。
据历史记载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袜陵薯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具体经历: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告者成了《再述奇》。
扩展资料
中国标点符号的规则: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3、破折号和省略号汪型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4、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点符号
符号是谁发明的
标点符号
16世纪时,小马努蒂乌斯提出了一套正规的标点符号系统。主要符号源于希腊语法家们所用的小点,但常常改变其含义。希腊文中的问号(;)变成了英语中的分号。
我国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被人误解氏差。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音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纤神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毁核亏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音符是谁发明的
音符是弗兰科发明的。
音符是用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符号。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是最常见的音符。是五线谱中最重要的元素。
音符椭圆形的部分称作“符头”,符头有实心符头和空心符头之分,符头倚靠的直线部分称作“符干”,符头上方的发射出形似波浪的部分称作“符尾”。任何音符都有符头,只有全音符和二分音符是空心符头,只有全音符没有符干,只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没有符尾,符尾越多音符时值越短。
音符时值
不同的音符表示不同的时值。通常,常用的音符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其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所表示的时值分别是全音符的1/2、1/4、1/8、和1/16。
如果音符后面加上符点,音符就会在这个不加符点的时值基础上再长1/2。
标点符号是谁发明的?
中国标点
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没有标点符号,断句只能靠人的经验来完成(在升液散文章里加入“句读(jù dòu)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古代的汉字作品无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现在这本书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虽然张德彝不是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符号,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 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没有标点符号,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1919年,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埋蠢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正式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引号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先用双引号“ ”,内部如需再引用,再用单引号‘ ’,若再需引用,使用双引号“ ”,以此类推。直排仍保持双引号在外,改用『』和「」。中华民国教育部:先用单引号「」,内部如需要引用,再用双引号『』。而双引号内部又需要引用,则再用单引号,如此类推。
西方标点
西方标点源于古希腊。林著说,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铭文,用词连写,只是偶尔用直行的二连点和三连点分隔词句。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吵氏《修辞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70年)的著作因为连写难以断句。林著指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人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五种印刷标点: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他的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行销欧洲各地,这几种基本标点为各语种普遍采用。欧洲各语种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标点体系,英语标点是在18世纪晚期才完备的。 几千年来,汉语和西方一些语种的标点符号的发展和变化是有很大差异的,从宏观上考虑,也有相似的前进轨迹。那就是由字、词、句的连写,而逐步采用标点或非标点的方式断词断句;由不同地域、不同见解、不同学派采用不同的标点符号,逐步舍异求同,而在一个语种内采取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标点符号体系。 耐人寻味的是,人类在古代就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但是创造为数不多的标点符号却是步履维艰。中国在殷商时代已创造出甲骨文,发掘出土的甲骨片所载约有4 500个单字(可识者约为三分之一)。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已收篆文9 353字,从那时直到清末,得到共同认可使用的还只有句(。)、读(、)、表示着重的(.)、表示专名的(——)等几个标点而已,而且这些标点符号常常同其他符号(如评点符号)混用,直到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才有成为系列的12种标点。 古代希腊文明是令人耀目的。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已经是哲人辈出,为后世留下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大量文献。可是直到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前180年)才创制出三级点号:中圆点(· )、上圆点(˙)、下圆点(·),从无到有,且成序列,弥足珍贵。欧洲几个较大语种的标点符号,到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才最后定型。 标点符号的形状远比文字简单,而数量又远比文字为少,何以文字很早就能创造出来,而系统的标点符号却姗姗来迟,东方如此,西方也如此,这倒是值得文明史研究家思索的问题。 叹号是14世纪下半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的创造。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的叹号见于佛罗伦萨城邦执政官、作家科卢特乔·萨卢塔蒂的拉丁文著作《论法律和医学之高尚》1399年抄本(参见第二篇2.2)。德国刊印的书籍在16世纪开始使用叹号。英语和俄语的叹号出现于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1610~1611年写成的《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把“叹号”称为note of admiration(赞叹符)。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森说叹号在句子“带赞叹”的口气说出时使用。1657年英语叹号开始使用现代名称exclamation mark。 西方的标点符号在16世纪主要有朗诵学派和句法学派两个学派,主要是由古典时期希腊文和拉丁文演变而来,在17世纪后进入稳定阶段。俄文的标点是依希腊文而来,到了18世纪采用西欧的标点方法。
符牌是契丹人的发明?
不是,五帝时就有了
【符牌】书于木片上的信物凭证,其用法为合。 【解释】 符最早见于《史记●五帝》:“颤枣轩辕氏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合符,道出了其使用之法为合。符制册段当起于此。符的具体解释见于汉刘熙《释名》:“符,付也,书所敕命于书上,付使传行之也”。介绍了其制为上有书。汉许慎《茄姿拆说文解字》:“符,信也”。介绍了其功能为信物凭证。 牌,南朝 《玉篇》:“牌为牓也”。宋《集韵》:“牓,木作,木片也”。可知牌的初意为木片。
@符号是谁发明的?
美国电脑工程师雷汤林森
@根据英语at的读音读作艾特。美国电脑工程师雷汤林森将@符号作为电子邮件的表现格式,随着网络普及,@符号也用于多种场合。
@符号,在英文中曾含有两种意思,即在或单价。
它的前一种意思是因其发音类似于英文at,于是常被作为在的代名词来使用。如明天早晨在学校等的英文便条就 成了wait you @ schoolmorning。
@的来历
就职于美国国防部发展军用网络阿帕网BBN电脑公司的电脑工程师雷汤姆林森带来了这场划时代的变革。他个性沉默寡言,小心谨慎且特别谦虚。1971年,汤姆林森奉命寻找一种电子邮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首先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转移协议与另外一个程序的发信和收信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使一封信能够从一台主机发送达到另外一台。于是,第一封电子邮件就诞生了。
汤姆林森把程序最后搞定时,立即给工作人员发了一封亮锋邮件,告诉他们可以给其它电脑发信了。汤姆林森说:所以,电子邮件是自己宣布问世。
接下来,汤姆林森要完成的工作是如何确保这个邮件握灶抵达正确的电脑。他需要一个标识,以此把个人的名字同他所用的主机分开。@汤姆林森一眼就选中了这个特殊的字符,这个在人名之中绝对不会出现的符号。它必须简短,因为简洁是最重要的。它出现了,@是键盘上唯一的前置标识。我只不过看了看它,它就在那里,我甚至没有尝试其他字符。这样一来,既可以简洁明了地传递某人在某地的信息,又避免了电脑处理大量信息时产生混淆,第一数字地址传递tomlinson@bbntenxa就应运而生了。
于段键扮是,就有了我们使用的电子信箱的表示形式:人名,代码+@+电脑主机或公司代码+电脑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代码+两个字母表示的GJ代码。这使得电子邮件得以通过网络准确无误地传送,而且赋予符号@一个全新的含义。
网络用语@
微博上有个功能就是如果你想指定的人能够看到你的微博或者提到某个特定的人的话,就可以用@+昵称。后来慢慢的艾特不止用于微博,其他地方也可以用,例如贴吧、微信、朋友圈等等。现在艾特慢慢的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互动形式了。
符是谁发明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阴符是谁发明的、符是谁发明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