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陈李济是谁发明的,以及陈李济的创始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目录:
有人知道杏和堂的来历吗?
杏和堂:广东药局陈李济“杏和堂”
陈李结缘同心济世
相传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600年),商人陈体全年末回乡收得货银后乘船返回广州。船抵达广州后,他匆忙上岸,一时疏忽将货银遗落在船上,被一位名叫李升佐的同船旅客拾获。李升佐谙熟医道,在广州开有一间中草药店。
李升佐为人忠厚,拾金不昧,上船后整日在码头等候失主。陈体全回到家中,察觉丢失货银后连忙四方寻觅,寻至码头时,李升佐将拾得的银元还给他。陈体全为李升佐的诚实品德所感动,意欲以银元酬报,但被李升佐婉言谢绝。陈体全见李升佐老实可靠,便诚恳提出将遗金半数投资于李升佐经营的中草药店。
李升佐谦辞再三后终于答应下来,当即用红柬写下合伙文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事,长发其年。”并将其店号定名为陈李济,意为陈李二人巧结奇缘,合伙经营,同心济世。自此,陈李济的店号就在广州城南双门底(现北京路)挂起来。
陈李济一直身处北京路闹市中心,门前过客每日成千上万。在饥民、难民较多的旧社会,常有行人晕倒,陈李济铺中的员工见状必出门营救施药,代其通知家人。“扶危助困” 被写入老铺条规的要则,延续数百年。
同治皇帝 御赐商标
陈李合资后,以济世为办厂宗旨,致力于搜集古代固有成方、验方,选用上乘药材原料,悉心研究炮制技术,终于以精冲搜帆湛的工艺,制成多种别具一格的古方正药。
清朝初年,陈李济的产品已在国内颇有声誉。为了扩大影响,陈李济每年趁学子赴京应考之机,运送大批产品至京展销。蜡丸这种包装独特的药品引起人们的注意,那神奇的疗效更使它逐渐赢得了声誉。学子们考完试回到各地便以京都见闻来传播陈李济的蜡丸,并视为珍品馈赠亲友。从此陈李济蜡丸便闻名遐迩,成为“广药”的代名词。
有一次,同治皇帝偶患感冒,腹痛、吐泻不止,御医合议,建议试服陈李济出品的“追风苏合丸”,果然奏效。皇上大喜,遂钦赐“杏和堂”三字为封号,同时钦准该厂储藏用作原料的“旧陈皮”为贡品,多年向朝廷进贡。因此,在清同治年代,该厂又称为“陈李济杏和堂药厂”。
陈李济创业初期,药厂只雇少数工人,前店后厂,手工生产,是典型的小作坊形式。后来由于产品声誉日高,加之善于经营,除赴京展销外,产品还远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据史料记载,在云南省怒江、西双版纳一带,当时陈李济出品的“追风苏合丸”一粒可售一个银元。
那时国内中成药行业已形成了北京、广东、江浙三大基地,其中北京以同仁堂为代表,江浙以杭州胡庆余堂为代表,广东则首推陈李济。
广告歌谣 革命暗号
19世纪20年代,随着出国谋生的华人,陈李济的产品被引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印尼等地。清咸丰六年(1856年),陈李济又在广州十三行开设一个批发所,作为产品输出、洋药原料输入的口岸贸易机构。
陈李济无言,它的历史在悄无声息地书写着:
1900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老铺毁于炮火;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广州10月失陷,8年抗战,生产中断;1954年进入公私合营时期,以陈李济为主厂,先后并入神农、万春园、伟氏、冯致昌、何弘仁、燮和堂、橘香斋等七家药厂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漏圆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300百余年的陈李济招牌被改为广州中药二厂;1980年9月经批准恢复“广州陈李济药厂”厂名、“杏和堂”商标,同年,中国药材公司确定陈李济为国家重点中药厂。
陈李济与中国民主革命有很深的渊源。民主革命时期,与彭湃并称“工家革命两巨头”的杨殷烈士就是李家女婿。他在大革命时期到陈李济发动工人、组织工会,并把它作为大后方,领导了广州起义。“陈李济,神龙茶,发烧感冒有揸拿!”一首陈李济神龙茶的广告歌谣,不但家喻户晓,更是当年广州起义接散雹头的暗号之一。时至今日,只要唱起这首歌,很多广东人依旧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
火兼文武 药辨君臣
岭南都市文化的深厚沉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南药文化。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药文化,陈李济在厂内兴建了一座集中药历史、中药工艺及中药文化于一体的中药博物馆。
推开博物馆两扇厚重的仿古大门,一股老宅特有的阴凉,混合着清苦的药香,悠悠袭来。这里是博物馆正厅,再现了民国初年陈李济老铺的原貌:宫灯高悬、雕梁扶栏、水磨青砖高墙、精工细雕的酸枝药柜、古色古香的酸枝趟栊门、色泽不同的瓷瓶、幽幽发光的锡罐,令人目眩神迷。药柜上所陈列的药品均是陈李济当年口碑最好,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浓郁的岭南民俗氛围中,看方、执药的伙计神态逼真;陈、李二公的肖像下,坐堂问病的老中医三指把脉,站在他旁边穿琵琶襟套装的小姑娘,目光亲切,对病人体贴入微。各式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点燃起过往的记忆。
“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博物馆内高悬的一幅百年楹联尤为引人注目。所谓“火兼文武”指的是火候的重要性,其中“武火”即猛火,“文火”即小火。而“药辨君臣”强调的则是中药配伍的准确性,其中“君药”是针对病因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一般效力较强,药量较大;“臣药”是指药方中能够协助和加强主药作用的药物。上联谓医人如治国,良医如良相。下联接上联之意,良医既如良相,药亦有辨君臣,君臣同心,济世兴国。这正是陈李济屹立杏林400年的核心精神所在!
“陈李济”:并不强调家族利益的408 年老药企
陈永涓,陈体全的第11代后人,这在她的家族族谱上有清晰的记载。目前她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任讲解员,药厂里的很多人称她为”十一姐“。她告诉记者,她希望自己的讲解让每一个来博物馆参观的客人都能体会到中医中药的深奥与微妙。
家族世代以“诚信”为本
记者:父辈有跟你们说过陈家祖先的创业故事吗?
陈永涓:我们的祖先陈体全公,幼时到西樵山采药为母亲治病的故事,小时候都有听说过。我想,正因为他也略懂医理,所以后来才会跟李升佐公共同经营药厂。而关于他们由丢失的货银结识的故事,也有听过。“陈李济”可谓由一个 “诚”字而诞生的。在日后的经营中,也严格遵循了祖先的遗训。
记者:作为陈体全公的后人,您觉得这个家族有些什么特性吗?
陈永涓:从小父亲就教导我们做人一定要“诚”,这里面包括了待人真诚和为人诚实。祖先的遗愿家里每个子孙后人都恪守着。另外,在我们家族中,或许是因为自小耳濡目染,虽没有人专门给我们讲解药理知识、制药工序,但我们好像与生俱来就懂得了辨别中药、药材配伍等常识。
“陈李济”曾自组“消防队”
记者:在“文革”中,据说“陈李济”药厂的很多传统都被破坏了,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
陈永涓:祖先们在创业时就有规定同心济世,救急扶危。后来,不管是陈家还是李家的经营者,也都继承了这一点。我记得,以前有路过门市的百姓,如果正好不幸晕倒或者受伤,“陈李济”都会施药相救。在门市就经常备有追风苏合丸、行军散、万应如意油、黎峒丸等应急的药。还有,当时汉民路(现北京路)一带尽是木屋平房,秋风干燥的时候,会有火灾。一方面为了自身安全,另一方面也为了救助市民,“陈李济”自组了一支二十壮丁的消防队,并有三辆漆着 “杏和堂——救济扶危”的水车,当有火灾危险时,“消防队”就会出动。
陈李后人曾被严禁通婚
记者:“陈李济”本来是陈李两家创立的品牌,后来公私合营了。作为后人,您会不会更希望它依然是自己拥有继承权的家族企业呢?
陈永涓:应该说,“陈李济”在创立之初,就有着济世意识,而不仅仅是狭隘的家族利益。在陈李两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陈公和李公的后人,永世不准通婚。不管是姓陈还是姓李,在祖先和我们后人看来,我们就是一家人,就是兄弟姐妹。其次,通婚之后,就不分陈李两家了,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混乱,管理就会变得不明晰。老祖宗的头脑很清醒,这样做的确保证了“陈李济”能很好地延续下来。此后三百多年,沿袭了轮流执政的传统,两族人轮流任司理,家族利益意识都在弱化。
“陈李济”的理念,在于惠及大众,它所生产的药品,目的是治病救人,价格定位也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几百年来,接班人的素质和品行远远优先于家族利益。太强调个人或者家族利益,就没有“陈李济” 了,更没有“陈李济” 的今天。
当代,“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传播着“江南药王”长盛不衰的故事。在中国虽然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药号,还有人说,但最有名的被大家公认的只有"两家半"——北京的同仁堂算一家,杭州的胡庆余堂算一家,广东的陈李济算半家。
唯独似乎被世人遗忘的是中国最早的医药传家的“时济堂”党家。只有陕西汉中古迹胜景汉台的半淹在水池中的那巨大的一人多高的石雕凹石鼎(本来是一直摆在党家花园正中的蜜柑树下的石鼎座上,养太古石用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建市筹建公园为名,拿一个猪槽换下来,从原汉中市西大街49号党家拖走的)在承袭着不为人知的“时济堂”往事的辛酸和曾有的辉煌;而同仁堂与陈李济的古建筑包括作坊已被全部拆掉,换成新造的房子,没有传统特色,只有胡庆余堂,原址上新旧夹合,保留了下来。古朴中隐现着几分神秘,优雅里蕴藏有文化积淀。
在悠悠数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中,天文历法和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类最大的贡献。其意义远远超过四大发明。明清四大药局之一的“同仁堂”堂号,现今是国药的标志;“时济堂”党氏中医,是真正师传口授,一脉相承,传承至今,济世活人的中国最古老的医药家族;“胡庆余堂”沉淀的是丰富独特的文化,而“陈李济”的理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之精华。
陈李济的企业发展
“老字号”是金矿而不是金山
不断求新求变,下半年将推新药治免疫性疾病
自身资源如此丰厚的“陈李济”,的确让人折服。但李国驹清楚地认识到,“老字号”是金矿而不是金山,后者俯拾即是,而挖掘前者仍需今天的努力。
在“文革”期间,“陈李济”这个品牌曾一度被雪藏,厂名被改为毫无特色的“广州中药二厂”。上世纪80年代,时任当家人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恢复“陈李济”这个断了10余年的老字号。
第二步是历史性搬迁,上世纪90年代末从住了近400年的“老地方”———北京路繁华街市中李余迅搬出,进驻目前位于市郊的新厂区。400年“老祖宗”的基业就此远离,这在当时面临多大的压力?但新当家人还是力排众议,顺利迁出。事实证明,这一步后来竟成“老字号”刷新的拐点。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事,主要有两件:一旧一新。”李国驹说,“旧事”是梳理中药文化,建立中药博物馆,希望这种梳理弘扬品牌甚至整个中药的文化;“新事”是加大科研力度,实现中药现代化。“无论新事、旧事,都是为了‘老字号’将来发展的大事”。
事实上,今天的中药现代化“陈李济”并不含糊。已经在全国各地成功上市的腰椎骨病治疗性药物“舒筋健腰丸”深受患者的赞许。即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的免疫性疾病治疗药物“复力通”,就是这样一个带有突破性的中药现代化产品。目前,治疗类风湿、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西药还无能为力,常因激素的滥用导致人体变形。10年前的“九五”攻关计划,“陈李济”就申报这一创新项目。李国驹清楚地记得,入选当年“九五”计划的医药项目只有5项,而10年滚动下来,只有“复力通”成功拿下,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第一批中药走向国际主流市场的“种子产品”。
附:图片显示的是按古代陈李济的内部格局制作的
广州陈李济药厂隶属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沪、港两地上市的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陈李济是一家现代化的中成药生产企业,现有员工近600人,各类专业人员占全厂总人数的35%,其中执业药师35人,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60人。 南药老号 生生不息
陈李济创建于公元1600年(明万历27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是我国中药行业现存最老字号之一,是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及广州市政府认定的“广州市老字号企业”。
陈李济由广东南海商人陈体全、李升佐两公共同创立,名号“陈李济”,寓意“陈李同心,和衷济世”。陈李济保存至今逾百年的木质楹联上就刻载着“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十四个字,充满哲理与抱负,历代陈李济人秉承“同心济世”的企业精神,诚信为本,悉心炮制古方正药、创新研发现代新药,推动南药老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1998年,陈李济哪此实施历史上的首次搬迁,由创业398年的北京路迁至广州大道南新址,老企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列入全国中成药重点生产企业50强,获广东省“质量效益型企业”称号,连续十年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诚信传承 品质恒远
陈李济因诚信立业,陈李济人世代传承“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物”的制药宗旨,悉心研制炮制技术,形成陈李济的特色工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疗效。陈李济采用独特工艺自制的“百年陈皮”,是广东三件宝——“陈皮、老姜、禾杆草”中的上品,曾被清同治皇帝钦定为贡品;陈李济于清初首创、制售的蜡壳丸,首开中药包装工艺先河,为“广药”地位奠定了基础,直到现在,陈李济的部分毁仔产品如曾获国家银质奖、畅销海内外的壮腰健肾丸等,仍保留这种蜡壳蜜丸剂型。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陈李济的技术力量、生产和检测设备不断壮大和更新,质量体系与国际水平接轨不断完善,确保产品的工艺与品质满足现代要求。全厂通过了国家GMP认证,还获得加拿大GMP认证和澳洲TGA组织的GMP认证,建立了GAP药材生产基地,从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等国引进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建有高标准的药品质量检测场地并配备各种高精度检测仪器,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系统和高标准的质量体系组织生产。 名牌产品 造福社群
四百余年,古方正药。陈李济创业初期即广集良方,以精湛工艺研制各种疗效独特的古方正药,清末民初就生产有膏、丹、丸、散、茶、酒、曲、锭等八个剂型中成药,销路遍及南北大地,远至东南亚各国。据载,清同治皇帝偶染风寒,服用了陈李济“追风苏合丸”,药到病除,称其神效。由此,以“杏和堂”为商号的广东陈李济名躁大江南北。清朝每年科举秋试,举子们千里迢迢进京赶考,多备有陈李济的追风苏合丸、附子理中丸、救急通关散、万应如意油、天王补心丹、太乙紫金锭等药品,以应不时之需。
陈李济目前主要生产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剂型有传统的丸剂和现代的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滴丸剂,现阶段已形成了心脑血管类、风湿骨痛类、妇科类、滋补类、呼吸类、消化类六个产品系列,主要产品有壮腰健肾丸、乌鸡白凤丸、补脾益肠丸、喉疾灵胶囊、咳喘顺丸、舒筋健腰丸等。多个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国家、省、市名牌产品、优质产品称号。龙头产品——壮腰健肾丸已遍销全国,并以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领先于国内所有同名产品;以创新的“双层药丸”工艺研制的补脾益肠丸,在国内不断扩大的范围内造福于结肠炎患者;在华南地区久负盛名的乌鸡白凤丸系列产品,以及专治“喉咙痛”的喉疾灵胶囊亦逐步向国内其它区域拓展。今天的陈李济,已经走出尽人皆知的华南地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部分产品更远销国外,扎实构建市场基础的同时,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科技研发 创新先导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陈李济坚持“长线品种与短线品种相结合、高精尖品种与短平快品种相结合、自行开发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开展产品研发,着力于新药、名优产品二次开发、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的创新研究。国家级新药——昆仙胶囊于2006年面世,标志着陈李济的科研开发水平跃上了新台阶,该产品用于治疗国际公认重大疑难疾病——类风湿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科技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优秀成果”项目,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范畴,产品技术处于目前同类产品的世界领先水平。该产品作为中药复方新药还被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2008年,源自百年凉茶秘方并以独特工艺制作的“陈李济植物饮料”正式进入国内保健饮料市场,更是体现了陈李济紧贴时代脉搏的创新能力。陈李济于2007年被认定为“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还承担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中的21项药品(包括企业的全部主导品种)标准起草工作。科技与创新,为陈李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品牌文化 企业之光
四个世纪的岁月历练,“陈李济”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品牌,居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前列,“陈李济”商标连年被评为广东省、广州市著名商标,“陈李济中药文化”被列入广东省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弘扬“同心济世”的企业精神和突出古方正药特色,进一步提升“陈李济”品牌的影响力,履行传承岭南中药文化的社会责任,陈李济建立了岭南地区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博物馆以中药传统制作工艺为主要内容,以场景还原为主要表现形式,配合多种先进演示手段,展现中药历史、中药工艺,其鲜明的陈李济传奇色彩、浓郁的中药文化品味获得了社会各界称誉。博物馆被广州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成为广东省多家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育基地。 着眼未来 远瞻愿景
以诚信立业,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陈李济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思路:以创新经营理念为主线,改革企业运行机制;打造“陈李济”全国性强势品牌;构建妇科、男性和止痛用药三大产品系列;以“快速、持续、稳定、健康”为准则,实现有陈李济特色的中药现代化;成为传承岭南中药文化、以养生为主的保健药品专家。陈李济将发展成为集中成药、保健品、食品、药妆品于一体的“大中药”企业。
古方正药诚为本,同心济世四百年。陈李济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优质的产品造福大众,以更优良的服务回馈社会。
陈李济是是个人名字嘛,好逗啊?谁比较清楚的
相传405年前,广东省南海县人李升佐,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脚(今北京路194号)经营一间中草药店。一次,李在码头发现一包银两,于是日复一日在腊空握原地
苦候失主,终于原封不动把银两归还失主陈体全。陈感念李的高风亮节,将失而复得的银两半数投资李的中草药店,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
长发其祥。”并将草药店取轮庆字号“陈李济”,寓意“存心济世”。
1600年 陈体全、李升佐两公创建陈李济。
1650年 创制乌鸡丸,该产品后来衍生出御用名药乌鸡白凤丸
康熙年间 首创蜡壳药丸剂型。
1826年 在广州十三行七十二号增设批发所,成为经营产品输出、洋药原料输入的进出口贸易机构。
同治年间 获“杏和堂”封号。
民国初年 政府颁布商标法,注册“杏和堂”商标,沿用至今。
1922年 在香港开设支店和制造厂,为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
1935年 在上海开设支店。抗日战争开始后,将上海支店移设到新加坡,发展对南洋群岛业务。
1942年 在澳门新马路开设支店
1954年 公私合营时期,以陈李济为主厂,先后并入神农、万春园、伟氏、冯致昌、何弘仁、燮和堂、橘香斋等七家药厂,一家甘泉药社,一家大生合记蜡店,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1958年 首创补肾名药壮腰健肾丸。
80年代初 恢复“广州陈李济制药厂”厂名和“杏和堂”商标,并被中国药材公司确定为国家重点中药厂。
1981年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陈李济药厂的蜡丸生产工艺作为文化遗产拍成记录片,向世界推广。
1993年 获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
1998年 投资亏丛1.3亿元按国家GMP标准易地建设的新厂落成,企业实现历史性搬迁。
21世纪初 陈李济率先实施ERP管理;通过国家GMP认证、澳大利亚TGA组织的GMP认证。
2004年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落成。
2006年 通过加大拿GMP认证;国家级新药昆仙胶囊获得新药证书并批准生产。
2007年 “陈李济中药文化”入选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08年 “陈李济中药文化”入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09年,被认定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广州市清洁生产优秀企业”
2009年 获的中国质量协会颁发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2009年 被授予广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 被授予广东省最具文化价值品牌。
2010年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被广州市政府确认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0年 陈李济创建410周年
2010年 陈李济改公司制并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1年 “陈李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通过上述对陈李济是谁发明的和陈李济的创始人的解读,相信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