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百科问答的知识要给大家谈谈磷是谁发明的,以及磷的发明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 1、安全火柴是谁发明的?
- 2、关于磷元素的知识
- 3、火柴是谁发明的
- 4、五氯化磷是谁发明的
- 5、化肥是谁发明的?
安全火柴是谁发明的?
1827年左右,英国药剂师约翰•沃克制出了最早的摩擦火柴。火柴头裹了卖敬粗一层加树胶和水制成膏状的硫化锑和氯酸钾。把火柴夹在砂纸中拉动便会着火。比起带浓硫磺,这种火柴要安全得多,因此也被叫作“安全火柴”。
1845年,德国人施罗脱制成红磷并用于火柴制造,红磷火柴安全无毒。19世中镇纪50年代中期,瑞典制造商伦德斯特罗姆将磷与其他易燃成分分开,把无毒的红磷涂在火柴匣表面的稿扰擦面上,其他成分则涂在火柴头上,藏于匣内。这样,火柴头只有在擦面上摩擦才能点燃,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安全火柴”。
关于磷元素的知识
元素名称:磷 原子序数:15 ,第三周期,第15族(VA 氮族) 元素符号:P 元素原子量:30.97 晶体结构:晶胞为简单立方晶胞。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 17.0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 7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015 地壳中含量:(ppm) 1000 原子结构 原子半径/Å: 1.23 原子体积/cm3/mol: 17 共价半径/Å: 1.06 电子构型: 1s2 2s2p6 3s2p3 离子半径/Å: 0.38 氧化态: ±3,5,4 晶体结构 白磷 [1] 是分子晶体,立方晶系,分子间靠范德华力结合,分子式P4,4个磷原子位于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红磷的结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红磷是链状结构。 发现 1669 在德国,汉堡, 由 Hennig Brandt 发明。 来源 以磷酸盐矿存在于自然界。 用途 用数仔于制造磷肥、火柴、烟火、杀虫剂、牙膏和除垢剂。 氧化态: Main P+5 Other P-3, P-2, P0, P+2, P+3 化学键能: (kJ /mol) P-H 328 P-O 407 P=O 560 P-F 490 P-Cl 319 P-P 209 热导率: W/(m·K) (white) 0.236 晶胞参数: a = 1145 pm b = 550.3 pm c = 1126.1 pm α = 71.840° β = 90.370° γ = 71.560° 电离能 (kJ/ mol) M - M+ 1011.7 M+ - M2+ 1903.2 M2+ - M3+ 2912 M3+ - M4+ 4956 M4+ - M5+ 6273 M5+ - M6+ 21268 M6+ - M7+ 25397 M7+ - M8+ 29854 M8+ - M9+ 35867 M9+ - M10+ 40958 磷的同位素: 已发现的共有13种 包括从磷27到磷39 其中只有磷31最为稳定 其它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 磷的同素异形体: 黑磷(紫磷、金属磷) 白磷(黄磷) 红磷(赤磷) 元素类型:非金属 元素描述: 单质磷有几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白磷或黄磷是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结晶固体。密度1.82克/立方厘米。熔点44.1℃,沸点280℃,着火点是40℃。放于暗处有磷光发出。有恶臭。剧毒。白磷几乎不溶于水,易溶解与二硫化碳溶剂中.在高压下加热会变为黑磷,其密度2.70克/厘米3,略显金属性。电离能为10.486电子伏特。不溶于普通溶剂中。白磷经放置或在400℃密闭加热数小时可转化为红磷。红磷毁唤是红棕色粉末,无毒,密度2.34克/厘米3,熔点59℃,沸点200℃,着火点240℃。不溶于水。在自然界中,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是生命体的重要元素。存在于细胞、蛋白质、骨骼和牙齿中。在含磷化合物中,磷原子通过氧原子而和别的原子或基团相联结。 元素来源: 单质磷是由磷酸钙、石英砂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电弧炉中熔烧或蒸馏尿而制得。 元素用途: 白磷用于制造磷酸、燃烧弹和烟雾弹。红磷用于制造农药和安全火柴。 元素辅助资料: 磷的发现 西方化学史的研究者们几乎一致认为,磷是在1669年首先由德国汉堡一位叫汉林·布朗德的商人发现的。 关于磷元素的发现,得从欧洲中世纪的炼金术说起。那时候,盛行着炼金术,据说只要找到一种聪明人的石头──哲人石,便可以点石成金,让普通的铅、铁变成贵重的黄金。炼金术家仿佛疯子一般,采用稀奇古怪的器皿和物质,在幽暗的小屋里,口中念着咒语,在炉火里炼,在大缸中搅,朝思慕想寻觅点石成金的哲人石。他是怎么样取得磷的呢?一般只是说他是通过强热蒸发尿取得。他曾听说从尿液中可得金属之王——黄金,因此他强忍难闻的气味,用尿液做了大量的实验。1669年,纤毕凯他在一次实验中,将砂、木炭、石灰等和尿混合,加热浓缩,虽没有得到黄金,却意外地得到了一种十分美丽的物质,它色白质软,能在黑暗中不断发光,这种光不散发热量,是一种冷光,他称它为kalte feuer(德文,冷火)。布朗德将这种新发现的物质命名为“磷”,意为发光物,实际上就是白磷。磷的拉丁文名称Phosphorum就是“冷光”之意,它的化学符号是P,它的英文名称是Phosphorus。布朗德的制磷之法,起初十分保密,不过,他的发现还是引起了欧洲名流的关注。后来布朗德迫于生计,用磷进行魔术表演,成了“明星”。 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因而它最初从人和动物的尿以及骨骼中取得。这和古代人们从矿物中取得的那些金属元素不同,它是第一个从有机体中取得的元素。最初发现时取得的是白磷,是白色半透明晶体,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因此在暗处发光。当白磷在空气中氧化到表面积聚的能量使温度达到40℃时,便达到磷的燃点而自燃。所以白磷曾在19世纪早期被用于火柴的制作中,但由于当时白磷的产量很少而且白磷有剧毒,使用白磷制成的火柴极易着火,效果倒是很好,可是不安全,而且常常会发生自燃,所以很快就不再使用白磷制造火柴。到1845年,奥地利化学家施勒特尔发现了红磷,确定白磷和红磷是同素异形体。由于红磷无毒,在240℃左右着火,受热后能转变成白磷而燃烧,于是红磷成为制造火柴的原料,一直沿用至今。 是拉瓦锡首先把磷列入化学元素的行列。他燃烧了磷和其他物质,确定了空气的组成成分。磷的发现促进了人们对空气的认识。 磷的拉丁名称phosphorum有希腊文phos(光)和phero(携带)组成,也就是“发光物”的意思,元素符号是P。 另外,我们常说的的“鬼火”是P2H4气体在空气中自动燃烧的现象。 磷,原子序数15,原子量30.973762,元素名来自希腊文,原意是“发光物”。1669年德国科学家布兰德从尿中制得。磷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8%。自然界中含磷的矿物有磷酸钙、磷辉石等,磷还存在于细胞、蛋白质、骨骼中。天然的磷有一种稳定同位素:磷31。 磷有白磷、红磷、黑磷三种同素异构体。白磷又叫黄磷为白色至黄色蜡性固体,熔点44.1°C,沸点280°C,密度1.82克/厘米³。白磷活性很高,必须储存在水里,人吸入0.1克白磷就会中毒死亡。白磷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260°C或在光照下就会转变成红磷,而红磷在加热到416°C变成蒸汽之后冷凝就会变成白磷。红磷无毒,加热到240°C以上才着火。在高压下,白磷可转变为黑磷,它具有层状网络结构,能导电,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中最稳定的。 如果氧气不足,在潮湿情况下,白磷氧化很慢,并伴随有磷光现象。白磷可溶于热的浓碱溶液,生成磷化氢和次磷酸二氢盐;干燥的氯气与过量的磷反应生成三氯化磷,过量的氯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氯化磷。磷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如果空气不足则生成三氧化二磷。 约三分之二的磷用于磷肥。磷还用于制造磷酸、烟火、燃烧弹、杀虫剂等。三聚磷酸盐用于合成洗涤剂。 磷的简介 磷在生物圈内的分布很广泛,地壳含量丰富列前10位,在海水中浓度属第2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也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稍次于钙排列为第六位。约占人体重的1%,成人体内约含有600-900g的磷。体内磷的85.7%集中于骨和牙,其余散在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及体液中,其中一半存在于肌肉组织。它不但构成人体成分,且参与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代谢过程,是机体很重要的一种元素。 食物来源 磷在食物中分布很广,无论动物性食物或食物性食物,在其细胞中,都含有丰富的磷,动物的乳汁中也含有磷,所以磷是与蛋白质并存的,瘦肉、蛋、奶、动物的肝、肾含量都很高,海带、紫菜、芝麻酱、花生、干豆类、坚果粗粮含磷也较丰富。但粮谷中的磷为植酸磷,不经过加工处理,吸收利用率低。 代谢吸收 磷的吸收部位在小肠,其中以十二指肠及空肠部位吸收最快,回肠较差。磷的吸收分为通过载体需能的主动吸收和扩散被动吸收两种机制。磷的代谢过程与钙相似,体内的磷平衡取决于体内和体外环境之间磷的交换。磷的主要排泄途径是经肾脏。未经肠道吸收的磷从粪便排出,这部分平均约占机体每日摄磷量的30%,其余70%经由肾以可溶性磷酸盐形式排出,少量也可由汗液排出。 生理功能 1.构成骨骼和牙齿。 2.磷酸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促进成长及身体组织器官的修复。 3.参与代谢过程,协助脂肪和淀粉的代谢,供给能量与活力。 4.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需要人群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需要补充磷质。 生理需要 成人适宜摄入量为700mg/d。 过量表现 骨质疏松易碎、牙齿蛀蚀、各种钙缺乏症状日益明显、精神不振甚至崩溃,破坏其他矿物质平衡。高磷血症。 缺乏症 1.磷质缺乏会导致佝偻病和牙龈溢脓等疾患。 2.缺磷会使人虚弱,全身疲劳,肌肉酸痛,食欲不振。 摄取提示 因为人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磷,故人类营养性的磷缺乏很少见,中国人不缺乏,已经过量并干扰钙的吸收。 物理性质 状态:软的白色蜡状固体,棕红色粉末或黑色固体。 熔点(℃): 44.3 沸点(℃): 280 密度(g/cc,300K): 1.82 比热/J/gK : 0.77 蒸发热/KJ/mol : 12.129 熔化热/KJ/mol: 0.657 导电率/106/cm : 1.0E-17 导热系数/W/cmK: 0.00235 地质数据 丰度 滞留时间/年: 100000 太阳(相对于 H=1×1012): 3.16 × 105 海水中/p.p.m. 地壳/p.p.m.: 1000 大西洋表面: 0.0015 太平洋表面: 0.0015 大西洋深处: 0.042 太平洋深处: 0.084 生物数据 人体中含量 肝/p.p.m.: 3 - 8.5 器官中: 肌肉/p.p.m.: 3000 - 8500 血/mg dm-3 : 345 日摄入量/mg: 900 - 19000 骨/p.p.m.: 67000 - 71000 人(70Kg)均体内总量/g: 780 [编辑本段]磷对植物的影响 磷肥能够促进番茄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 番茄对磷的吸收以植株生长前期为高,在第一穗果实长到核桃大小时,植株吸磷量约占全生育期90%。所以,番茄苗期不能缺磷,以免影响花芽分化。番茄吸收磷肥的能力较弱,尤其在低温下的吸收率较低。磷肥一般作基肥,也可用0.5%磷酸二氢钾溶液作叶面喷施,进行根外追肥。钾在植物体内促进氨基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对延迟植株衰老,延长结果期,增加后期产量有良好的作用。
火柴是谁发明的
你也没说是什么火柴,我给你个详细的,您自己看看。希望能帮到你。
制磷术带来的火柴
在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能够利册念用火。
在远古时期,当人类遇到因雷电、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而发生的火灾时,肯定会使用这种火。人类学会用火大约始于蒙州含困昧时代中级阶段。据考古发现,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出土于中国云南元谋)就已会使用火了。至于人类发明人工直接取火的方法,则要稍晚些,大约始于蒙昧时代高级阶段。
人工取火方法共有四种:摩擦法、撞击法、挤压法、光学法。
其中自古就有的是摩擦法和撞击法。摩擦法是以木头和木头摩擦产生热,发生火。撞击法则靠石头彼此撞击,发出火花,点燃破衣服、干苔等,从而生成为火。但这些方法都不太方便。
据文献记载,火柴的问世应导源于一位德国金匠的功劳。他的名字叫布朗特。17世纪后半叶,布朗特在汉堡冶炼各种金属,企图从中炼出黄金,黄金没有炼成,但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易燃物质??磷。布朗特将磷的秘密以1000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一名富商克莱夫德。1677年克氏把磷带到英国,遇到了著名科学家罗伯特?博伊尔,博伊尔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掌握了制磷的技术。
磷的发现使发明现代火柴成为可能。博伊尔进一步开始了制造火柴的试验,于1681年研制出了最早的火柴??取火棒。这是把一根用硫磺处理过的木条蘸入硫磷混合物中制成的,但这种火柴太容易燃烧起来,所以它的发明没有得到应用。
自1771年起,德国人开始制造一种叫“磷烛”的火柴。这是一根细长的密封玻璃管,管内无氧,却有一条带磷头的蜡纸,取火时将管破破,磷通空气便燃烧起来。
五年之后,意大利人制造出“磷盒”火柴,取火时将一根涂有硫磺的细律插入磷瓶内,抽出后遇到空气便可燃烧。
1805年法国人发明了“速燃火盒”,它由一束涂有氨酸钾、糖和树脂混合物的细律和一小瓶硫酸组成。只要将细律浸入硫酸,取出后就会燃起。
1830年有人造出了黄磷火柴。最初的摩擦火柴,是由英格兰的药剂师约翰?沃克在1832年制造的。他用氨酸钾和硫化锑做火柴头上的引火药,为了点着火柴,要把火柴棍从粘有碾碎玻璃的折纸中抽出来。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火柴,从此火柴在全世界迅速普及。
1833年,用磨擦点火的磷头火柴在奥地利和德国制造出来了。但还有一个问题,白磷和黄磷对于制造火柴的工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1906年的一个国际条约中已规定禁止生产和使用这种火柴。
1845年有人发明了无毒红磷火柴,这样就制成了保险火柴。最初的保险火柴是在瑞典制成的。这种火柴之所以“保险”,是因为并不是把所有老模的化学药剂都放在火柴头里,红磷是涂在火柴盒的侧面上的,火柴头只有在经过特别处理过的这种专用纸面上才能划燃。
1848年德国的贝特卡又发明了今天这样的安全火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曾在太平洋岸边的热带雨林中作战,因为那里时常下雨,普通火柴往往划不着,雷蒙?卡迪发明了一种涂层来保护火柴。这种火柴泡在水中八小时后仍然有效。
五氯化磷是谁发明的
五氯化磷的发明者是法国化液源学家Paul Sabatier(1854-1941)。在1892年至1893年期间,他与法国化学家Victor Grignard合作研究磷的化学性质,在研究过程中首次制备出了五氯化磷。
五氯化磷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PCl5,外观为无色或淡黄颂启色固体,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卤化剂,可以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磷酸酯的制备和磷酸酯的水解等化学反应。同时,五氯化磷也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等野埋如有害,需要在操作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化肥是谁发明的?
自幼酷爱化学的李比希在15岁时便离开了学校。18岁那年,他终于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化学家,就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才进入了大学学习化学。
在埃尔兰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李比希回到家乡,并在一所大学教书。在那里,他开创性地建立了学生普通实验室,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有机化学这个新领域中。
李比希任教的学校紧挨着的一大片农田逐年减产,农民们便找到李比希,希望他能研制出一种东西,可以给土地增加营养。明判让在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李比希发现东方古老的中国、印度等地的农民为了使庄稼丰收,不断地给土地施用人畜粪便。李比希猜想,粪便中可能含有使土壤肥沃的成分,使庄稼吸收到生长所需的物质。有没有一种东西具有粪便的功能,使庄稼增产呢?
“耕地到底缺乏什么?”李比希为了找到答案,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工作。他发现氮、氢、氧这3种元素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冲腊,而且钾、石灰、磷等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做了大量的实验后,李比希开激局始把研制出含有无机盐和矿物质的人工合成肥料作为自己的目标。
1840年的一天,李比希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钾肥和磷肥。他小心地将这洁白的无机化肥施在试验田里,可是,一场大雨却将化肥晶体渗入到土壤深层,而庄稼的根部却大多分布在土壤浅层。收获季节到了,庄稼没有丝毫增产的迹象。
下来的工作就是将这些化肥晶体变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于是,李比希又开始了新的探索。这一回,李比希把钾、磷酸晶体合成为难溶于水的盐类,并且加入了少量的氨,使这种盐类成为含有氮、磷、钾3种元素的白色晶体。
这一次,他们选择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进行试验。过了一段时间,农民们惊奇地发现那块被废弃的“不毛之地”竟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施过白色晶体的庄稼竟然比农民们良田里的庄稼更为茁壮。
成功的消息像插上翅膀一样传开了,李比希成为农民们敬仰的人,“李比希化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再也找不到任何一门其他工业比化肥工业更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了。
磷是谁发明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磷的发明者、磷是谁发明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