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是谁发明的(南浔是哪个名人的故居)

今天给各位分享南浔是谁发明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南浔是哪个名人的故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文章目录:

谁能介绍一下湖州的发展历史

战国至秦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黄歇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得名.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改菰城为乌程县,属会稽。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期220),嬴政南巡会稽,途经乌程。时项羽随叔项梁避仇于此,羽“观秦始舆,大言‘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因名其处曰掩浦,又称项浦。陵培 秦二世二年(前期208),项羽在江子汇东北筑城,周一里三百六十七步。后世称“项王城”(子城,今湖州人民公园一带)。 惠帝五年(前190),夏大旱,太湖干涸。 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杨(阳)郡,故鄣属丹杨(阳)郡。 永建四年(129),分会稽浙江以西为吴郡。乌程属吴郡。 中平二年(185),分故鄣县南、东境置安吉、原乡两县,仍属丹杨(阳)郡。 兴平年间(约195前后),乌程严白虎聚众万余人起事,后被孙策破灭。 建安中(约210前后),骆统为乌程相,善于治理,民户过万。 三国 吴黄武元年(222),分乌程、余杭置永安县。 永安元年(258)十月,孙皓加封为乌程侯。乌程政治、经济地位日趋显要。 永安年间(258-263),官府发民筑青塘、孙塘、皋塘,遏太湖之水以卫民田。 宝鼎元年(266),分吴郡乌程、阳羡、永安、余杭、临水与丹杨郡故鄣、安吉、原乡、於潜9县置吴兴郡,治乌程. 晋 太康二年(281),改永安县为武康县。析乌程西境为长城县,东境为东迁县。 永和四年(348),王羲之任吴兴太守,曾至东效乌山言:“百年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游乎!”后称此山为“升山”。 永和中(约350年前后),郡太守殷康发民开东塘,溉田千顷,以地多芦荻,因名荻塘。 咸安年间(371-372),谢安发民开城西官塘,民获其利,誉称“谢公塘仿汪陵”。 太元中(约385年前后),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为吴兴太守,时乌程令羊不疑之子羊欣着绢裙昼寝,献之伎痒,取笔在其绢裙上书写。后被艺林传为佳话。 南朝 梁天监二年(503)著名诗人柳恽任吴兴郡太守,八年复为吴兴郡太守,发民重浚郡北青塘,后称柳塘。又于郡西南筑西亭,与主簿、著名文人吴均同赋《西亭五韵》。 大同七年(541),武帝萧衍建妙喜寺于州西金斗山。 梁代,郡太守建霅溪馆(亦称古公馆) 陈永定元年(557),长城(今长兴)人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 隋 开皇九年(589),陈亡,废吴兴郡,并武康入余杭,并故鄣、安吉、原乡人绥安,并东迁、长城入乌程。划余杭、临安、於潜归杭州,绥安归宣州,乌程归苏州。 仁寿二年(602),置湖州,治乌程。复置武康、长城两县,属湖州。大业末,复改湖州为吴兴郡。 五代 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鏐改长城县名为长兴。 周显德六年(959)二月,升湖州为节镇,称宣德军,以州刺史钱偡为节度使。 大宋辉煌!!! 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鏐纳土归宋。奉敕拆除子城。 七年(982),析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 天圣年间(1023-1031),湖州绫、罗能染深红、浅红、淡红等色。因其色可与玛瑙缬媲美,故名“湖缬”。 宝元二年(1039)知州事滕宗谅奏准建州学。胡瑗(安定)执教,经学治事并重,明体达用,教育有方。庆历年间,宋廷取其法为太学之法,世称“湖学”。 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出知湖州。抵任甫3月,以“讪谤朝廷”,被捕系狱,世称“乌台诗案”。 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兀术)举兵南下,占建康(今南京),经广德,越安吉,取临安(今备戚杭州)。岳飞在长兴缠岭、将军山与金兵鏖战,“六战六捷”,擒王权,俘金军首领四十余,击退金兵。 绍兴二年(1132),由释净梵等劝募,密州观察使王永从捐资,在归安县思溪圆觉禅院刊印《大藏经》5480卷,世称“思溪圆觉藏”,为我国佛学重要经典总集。 绍兴八年(1138),湖州知府宇文时中刊印吴缜所撰《新唐书纠谬》及《五代史纂误》。 淳熙年间(1174-1189),湖州境内大量生产丝织品,乌程、归安的樗蒲绫,双林的纱、绢,安吉的丝、绢,武康的“天鹅脂”丝绵名闻遐迩。 嘉泰元年(1201),湖人谈钥纂成《吴兴志》20卷(今存)。 嘉定十年(1217),德清吴潜考中状元,淳佑十一年(1251)官至右丞相。 宝庆二年(1226),改湖州为安吉州。 淳佑年间(1241-1252),箸名藏书家陈振孙撰成目录学专箸《直斋书录解题》56卷。 南宋时(1127-1279),湖州制镜业兴起。所产铜镜,有方、圆、葵花、心形、带柄等形状,背面镌有牌号、铭文。以石家镜、薛家镜最箸名。作坊多在湖州市区仪凤桥一带。 元末明初时期衰弱!!! 近代崛起之 清代 十八年(1661),“庄氏 明史狱”案发。庄廷 系南浔人,因编纂《明书》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不书清帝年号等被人告发。庄被戮尸,其家籍没。 八年(1669),长兴沿太湖新筑湖堤,三十四溇港各有跨桥。 十七年(1678)春,戏曲家洪升寓居武康前溪,组织演出其杰作《沉香亭》(后改名《长生殿》) 九年(1731),德清县人沈铨赴日授画;近二年后归。 六年(1741),湖州王一品斋笔庄开张,以“天官”图像为商标,经营善琏村所制笔。因“齐、健、圆、锐”,被称“湖颖四德”,著誉大江南北。 三十四年(1769),德清戚蓼生中进士,在京得曹雪芹《石头记》并作序,世称“戚序本”。 道光五年(1825),上海福润、永和合信局在湖州开设分局。此乃湖州民信局之始。 十四年(1834),知府吴其泰发民开浚乌程三十六溇及碧浪湖。 二十年(1840),范来庚纂成《南浔镇志》10卷(今存)。 二十三年(1843),著名文字学家严可均卒。 五年(1866),湖州士绅沈丙莹、钮福皆禀请浙抚开浚乌程、长兴溇港,至八年竣工。 八年(1869),湖州首家加工经营面粉的商号--陈德兴切面真粉号在城内中街开业。 十年(1871),浙抚杨昌浚奏派湖州知府宗源瀚疏浚碧浪湖及三十三溇港。 是年后,因连年战乱,湖属各县,人口锐减。清廷实行“招垦、招细”政策,河南、湖北、安徽和浙江宁、绍、温、台等地乡民陆续迁入安吉、孝丰、长兴等地。 十三年(1874),知府宗源瀚主修,湖人陆心源、周学浚等纂成《湖州府志》,集历代《湖志》之大成,为湖州最后一部府志(今存)。 光绪三年(1877),湖州最早的碾米坊--同成义碾米坊开业,以石臼、杵碓为工具,手工操作,时称“碓房”。 五年(1879),湖州产生丝208万公斤,时占浙江全省总产量三分之二以上。 七年(1881),陆心源建千甓亭于府城东门月河街寓所,内藏汉魏六朝古砖。 九年(1883),南浔电报局开业,隶属上海电报总局。 十一年(1885)十一月,上海《申报》在湖州设售报处。 十七年(1891),湖州创立电报局,属南浔电报局管辖。 十八年(1892),孙志熊纂成《菱湖镇志》45卷(今存)。 二十年(1894),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佛礼甲游猎莫干山。此后,美、英两国传教士相继上山游览。二十四年,英国传教士伊文思在山上占地筑屋。 二十一年(1895),湖州发生“海岛教案”。 二十六年(1900),德清县新市创办二等邮局。 二十七年(1901),上海南翔文洁女塾迁至湖州马军巷办学,由基督教监理公会主办。后迁入海岛新校舍,改名为湖郡女塾。 是年,大清湖州府邮政分局开业,隶上海海关税务司邮政局。 湖人沈翔云、秦力山等在日本东京出版《国民报》(月刊),为当时较早出现的反清刊物。 二十八年(1902)六月,建立湖州府中学堂。 是年,湖绅沈谱琴在东街家宅捐资创办志卫学堂,开湖州私人办学之先河。 钱玄同等人创办《湖州白话报》。 梅溪设立竹商公所,募勇保护竹筏运输。 三十一年(1905)六月,湖州士商**抵制美货,以抗议美国政府排华和残杀华工,并印发署名“陆家花园”的反美爱国传单。 客民杨洪兴在德清县创设洛舍布厂。 三十二年(1906),秋瑾抵南浔浔溪女校执教。 三十四年(1908),在城内紫城巷成立湖州商务分会钱业会馆。 晚清举人俞恒农等捐资建立海岛图书馆。 基督教监理会设湖州海岛中学堂(民国4年改名为东吴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德清县新市合资兴办德新轮船公司,经营客运业务。 王笙甫、范芹圃等人以10万两白银开办公益缫丝厂生产“牡丹牌”白厂丝。 钱恂应沈谱琴之聘,代理湖州府中学堂校长,其弟钱玄同在校代理国文教员。 南浔梅月牌、梅花牌湖丝在南洋劝业会上获超等奖。 湖州的历史 =======每一位湖州人应该知道的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湖州历史沿革简表 年代 史实 备注 夏(公元前21世纪) 防风氏在今德清县武康境内建国 商(公元前12世纪) 地属勾吴 吴太伯与弟仲雍奔荆蛮,自号“勾吴” 周 太伯开辟吴地,湖州即“三吴”之一 “三吴”指苏州、湖州、吴江 春秋战国(公元前248年) 置菰城县,为春申君封地 因泽多菰草,故名菰城 秦王政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 于菰城置乌程县 以乌申、程林两家善酿酒而得名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吴王刘濞封地内 德清县莫干乡境内有刘濞采铜铸钱遗址 三国(公元266年) 孙皓设置吴兴郡 取吴国兴盛之意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废郡置州,废乌程、武康、长城(今长兴)等县合置湖州 因滨临太湖而得名 唐武德四年(621年) 复置湖州,领乌程一县 唐武德七年(624年) 领乌程、长城、武康三县 唐天宝六年(742年) 改湖州为吴兴郡,改临溪县为德清县 以“德清山”而命名 唐乾元六年(758年) 复改吴兴郡为湖州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领乌程、归安、长兴、安吉、德清、武康县 乌程县东南十五乡划出,分置归安县,归安县始设于此 元元贞六年(1295年) 省下废州,置路,湖州路,领一州五县,即长兴州、乌程、归安、安吉、德清、武康县 升长兴县为长兴州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改湖州府,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 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安吉、长兴县 复长兴州为长兴县 明正德二年(1507年) 领安吉州、孝丰、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县 升安吉县为安吉州,领孝丰一县,仍隶湖州府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领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县 改安吉州为安吉县,与孝丰县并编湖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 吴兴县 撤道废府,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4月27日) 湖州解放 1950年 嘉兴专区辖吴兴、长兴、嘉兴、嘉善、桐乡、崇德、德清、海宁、海盐、平湖县 撤销湖州、嘉兴两市 1951年 恢复湖州市建制 1953年 嘉兴专区,辖2市17县 安吉、孝丰、武康、昌化、余杭、於潜、临安县划入 1958年 湖州改县属市 1978年 嘉兴专区更名为嘉兴地区辖10县 地区驻地迁湖州 1979年 恢复湖州市建制 1981年 撤消吴兴县并入湖州市 1983年 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城区、郊区2区 撤消嘉兴地区,湖州升地级市 1988年 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湖州市直管乡镇 撤消城、郊区建制,实行市直接领导乡镇体制 2003年 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吴兴、南浔两区 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参考资料: ;id=87

南浔古镇与吴国太孙尚香有关系吗

震泽,因太湖古称得名。自唐开元二十九年(741), 湖州制史张景遵在此设震泽馆,定名1200余年来,郊野“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镇区“栋宇鳞次,百货俱集”,素有“蚕桑之乡”和“江南重镇”的美誉。

近年来,以“一丝兴三业,三产绕一丝”为主线,加快推动文商纤袭旅农融合发展,以“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倾情打造“中国丝绸小镇”新形象。

小镇现有文保文控单位和文物点6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毁樱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典型江南古镇,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吴越文化为脉络的历史故事、传说也曾广为流传。

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战胜吴国,他隐居震泽垂钓斩龙潭;唐代诗人张志和结庐浮玉墩,留下“数橡结庐,一水环境。玉山浮游,震泽清净”的佳句,他痴迷于江南的烟水,写下“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唐代诗人陆龟蒙在震泽修筑别业,养鸭藕河滩,对“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棹缫车”的震泽青睐有加,寄情一方水土。

在震泽东栅慈云禅寺里,有座宝塔叫慈云寺塔。相传已经有千年历史,千年的风风雨雨对塔造成一定破损。 特别是1937年10月13日,日军侵占震泽,当天晚上炮轰宝塔,将宝塔第三层扶栏打坏,所幸宝塔整体丝毫无损,不倾斜不走样,依然挺立在慈云禅寺里。

解放后政府修缮了宝塔,如今这里香客众多,人流如织。

大凡香客每到慈云禅寺敬香,有一个环节是谁也不肯别过的,那就是登上宝塔,虔诚地为家里从商或为官或为做小生意的男人祈福,因为此塔古时叫望夫塔,现代人喜欢称它为旺夫塔,有旺夫助夫之意,让人推崇已久。

关于此塔,民间流传着两个美丽的传说。一说塔建于三国期间, 东吴孙权为夺取荆州,听从周瑜巧设的“美人颂搭计”,假意和亲,把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将刘备骗至东吴。护驾出使的赵子龙凭着诸葛亮的三道“锦囊妙计”,挫败了东吴的阴谋,刘备和孙尚香的爱情假戏成真,在孙尚香的帮助下,刘备成功离开了吴国。后来孙尚香又被孙权骗回东吴不得归,她日夜思念夫君刘备,就造了这塔,每天登塔望夫以解相思,因而此塔又叫“望夫塔”。

一说塔建于宋代。宋清康年间,开封陷落,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宋王朝南迁。宋徽宗女儿慈云公主避难震泽,此时古塔已成片废墟, 便在原址重建一塔,登高北望,祈祷父兄早日平安归来,故此塔又叫“慈云塔”。

多少年来,小镇沐浴

南浔家族是什么

问题一:张颂贤的家族 张颂贤祖籍徽州休宁,曾祖张振先于康熙年间始迁南浔。祖张秀升,父张维岳,勤于商,在南浔开小酱盐店。维岳有二子,颂贤为其次,娶同里吴处士鲲长女为妻,生二子,长子张宝庆、字质甫,孙张钧衡;次子张宝善,字定甫,孙七,依次为张弁群、张静江、张澹如、张墨耕、张让之、张久香和张镜芙。

问题二:南浔古镇好玩吗? 南浔古镇主要有小莲庄、南浔文园、广惠宫等。小莲庄是晚清时南浔“四象”之首刘氏家族的私产,这里设计精巧,颇有诗趣。而南浔文园则是古镇的一大特色景点,靠近小莲庄和藏书楼,风景很好,整体规划设计都挺不错的。里面有纪念馆和名人长廊等等。而且南园和北园是相通的。周末去南浔放松是个不错的选择

问题三:求南浔的历史 中国长江三角洲的金三角沪苏杭嘉湖中心,有一颗锦绣明珠――她就是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区――南浔区,属上海都市圈的新兴城市,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南连省会杭州,北濒太湖,东接天堂苏州,隔湖与无锡相望,西上直达南京。南浔地处苏南、浙北黄金要地,是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沪渝(申苏浙皖)、申嘉雹升湖杭高速、318国道和湖盐(湖州--海盐)公路贯通全境,京杭运河、长湖申航道和规划中的沪苏湖城际轻轨、乍嘉湖铁路穿境而过,距上海、杭州、苏州三大城市均为100公里左右。

南浔区的历史可追溯其前身即东迁县,始建于西晋(282年),距今已有1730多年的历史。县境东至平望官河(今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老运河),北至太湖诸靖郏南至新市、乌镇、双林、琏市(今练市)、含山,西至湖州府城东二十八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中心城区南浔镇自南宋淳祜季年(1252)建镇至今已有757年历史。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南浔东57里的地区划归平江(苏州)镇区成为湖州境东之门户,聚居居民日增,村落规模初具,因滨溪遂称浔溪。浔溪之名一直沿用至南宋宁宗(1195~1224)朝。南宋理宗时(1225~1264)文献记载“南林一聚落,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遂称南林。至淳祜季年(1252)建镇,取南林、浔溪两名之首字,称南浔,并设镇官,元末张士诚据南浔,于至正十六年(1356)筑城(南浔太尉古城距今已有653年历史)。明洪武二年(1369)拆城修建苏州城。 明末潘尔夔《浔溪文献》云:“a阂鳞次,烟火万家;苕水碧流,枣肆卜舟航辐辏。虽吴兴之东部,实江浙之雄镇。关于“烟火万家”之说,明万历至清康熙、乾隆、道光时,史志都有此记述。明万历至清代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时期。南浔之成为江浙雄镇,是因蚕桑业和手工业缫丝的兴起和商品经济发展。1958年10月南浔与东迁、马腰、横街、北里、三长五个乡合并建为南浔人民公社,南浔镇属公社的18个大队之一。1983年由省辖湖州市郊区人民 *** 管辖,1986年撤北里乡,归并入镇。1988年,湖州市撤郊区人民 *** ,南浔直接由市领导。1992年7月,经湖州市委、市人民 *** 批准,镇区为市级经济开发区。1993年11月,经省人民 *** 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南浔水陆交通方便,鲍诊在《南浔小泊》中说:“水市千家聚,商渔自结邻”称之为水市。经过近十多年的建设,已构成了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被誉为“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道(含运河段)和318国道与周围都市、镇乡相通,东至震泽、平望、上海凳穗、嘉兴,西至湖州、长兴、安吉、梅溪,南至桐乡、德清、杭州,北至太湖东、西洞庭山、苏州均有水、陆路相通。镇辖的16个村也已通了公路。邮电通讯已形成传真通信、电子传真、程控直拨、移动电话等现代化通讯网络。便捷的交通、邮电既有利于商品的交换,又有利于投资开发,促进市镇经济的发展。南浔处于苏、杭、湖、嘉、沪诸大都市的中心,成为这些城市与周边镇村经济商贸的枢纽,以及湖州市临浦东开发区的前沿地位。 南浔建镇至今的漫长岁月中以经济、政治为主线来剖析,基本上可分为六个历史阶段。 一、从村落到建镇阶段。南宋初,本地仅一村落,称浔溪村,后称南林,耕桑之富已有浙右,且为行商坐贾荟萃之所,淳祜末立南浔镇,这表明镇的形成,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此后直至明万历中,蚕桑种植经济和家庭手工缫丝日益发展。 二、明万历至清中叶雄镇阶段。南浔七里(辑里)村民在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曾多次改进缫丝方法,明万历(1573---1620)间对育蚕、植桑、缫丝等又进行技术革新,如培育了名闻中外的莲心......

问题四:历史人物顾绍桓是谁 第一没有这个人。他是虚构的历史人物,不过顾家确实有原型。编剧说:顾家家世在剧本中是借鉴的南浔张静江老先生,家族显赫,绍桓会更有民国世家子弟姓名氛围一点。张静江(“ *** 四大元老”之一)张静江(1876―1950)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曾任 *** 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 *** ,其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在召开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为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在孙中山逝世后召开 ***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蒋介石在 *** 二届二中全会上推举张静江为 *** 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纽约 。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 *** 四大元老。晚年逐渐淡出政治,转而信佛,故又名卧禅。

问题五:四象家族是否存在 5分 肯定没有,四象一般指方向,划分星宿,和周易算卦中用的多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四象在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

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

所谓四象家族都是小说电视电影等艺术加工

问题六:顾清明的字为什么叫绍桓 编剧说:顾家家世在剧本中是借鉴的南浔张静江老先生,家族显赫,绍桓会更有民国世家子弟姓名氛围一点。

问题七:唐薇红的个人背景?! 是【唐微红】

她不像80岁的老人!她张扬、快乐、生气勃勃。她出生于乱世中的旧上海,她的家境让她对华丽奢侈的生活念念不忘,她经历过旧中国无人能及的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乱时期平民一样的颠沛流离,更经历了文革时期常人难以忍受的凄凉孤独。然而,她的骨子里永远都有着人们无法探究的高贵、理想、天真、隐忍和满足,她对生活的追求充满着与生俱来的幽雅和韧性,也充满了及时行乐的小女子智慧。她,就是唐薇红,向人们展示着旧上海社交名媛的一生传奇。

毕竟出身大家闺秀,唐薇红随口说件事情就是掌故,提起一个人名就是段历史,她的父亲是清 *** 获得庚子赔款资助的首批留洋学生,回国后成为上海最有名的西医。姐姐唐瑛是旧上海有名的社交名媛,曾与宋子文谈过恋爱。哥哥唐腴卢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回国后给宋子文当秘书,1931年被误当作宋子文而惨遭暗杀。她的干姐姐曾是杨杏佛的女友。

学贯中西 出生于医学世家

唐薇红本人则是同时受中西方文化浸染的大家闺秀,年轻时有一个很女性化的英文名字Rose, 毕业于上海的震旦女子中学,会说日常英语,看美国的《Life》杂志,16岁迈出校门后也成为和姐姐一样的上海社会明星,和所有上海滩名门望族的闺秀们一样,在锦衣玉食、镂金错彩、纸醉金迷的有闲阶层所热衷的社交舞会中穿梭和舞动,风姿绰约、雍容大雅,像一只智慧而美丽的蝴蝶精灵,在众多目光的交织中一次次华丽的转身。

多年以后,唐二小姐已经不再年轻,在经历一次婚姻失败的她于是开始了人生中一段真正幸福的婚姻─改嫁给浙江南浔四大家族之一庞家的公子庞维谨。可惜的是,庞维谨因患肝癌于1970年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伊人独自在这繁华的世间。如今,儿女们都在国外,身边只有一名5岁的曾孙。

精心打扮 每周舞动百乐门

如今,80岁的唐二小姐依然每天都会精心打扮自己,用CD的口红,CD的包,Channel No 5的香水。「有人问我多大,我就说我18岁,后来人家见到我再问起的话,我就说我28岁。」唐二小姐边说边发出爽朗的笑声,「我喜欢别人叫我阿姨,不要叫我奶奶,我觉得自己还没老呢!」80岁的唐二小姐更耳不聋、眼不花,喜欢看《民主与法制》等。唐二小姐说她从未刻意钻研养生秘诀,「要讲养生,就是打麻将、跳舞和多说话。」

人们对于社交名媛的最早记忆似乎都锁定在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滩,今天已经很难再寻到一丝当年曾经有过的痕迹。但彼时风靡甚久的百乐门还在,而唐二小姐也还在。当16岁的她身着一袭长及脚背的旗袍踏进百乐门大门的时候,她怎么也没有想到,60多年后的今天,她还会出现在这个铭记了她青春印记的地方。

「我不是那种抱着回忆不放的人,很多人把我写成什么旧上海的金粉世家的传人,其实我就是一个爱玩会玩的人,懂得及时行乐。现在人人都知道百乐门有个喜欢跳拉丁舞的唐阿姨」。唐二小姐笑着说,「从今年开始,我每周只跳一次舞,而在去年则每周三次去百乐门跳舞。有时候一天能跳上7个多小时呢,分别是下午3个半小时,晚上4个小时。」在拉丁舞曲的疯狂节奏下,80岁的唐二小姐与红男绿女们尽情地旋转飞翔!相形见绌的是,另一些人黯然失色,从风光圈子里淡去,渐行渐远……

传奇经历 成中外媒体新贵

今天的唐二小姐几乎成了媒体明星,国内的时尚杂志、电视台;英国、德国的报纸、电视台都曾经采访过她。几乎每个月都有媒体采访她,而她也乐于向记者讲述她的传奇经历。她对记者说:「一个德国记者告诉我,在今天的上海,找到100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很容易,但是找到一个像你这么漂亮的老太太却很难啦!」

「文革」遭抄家 为生计工厂打工

解放后,旧上海的名门望族大都移居到香港或者国外,只有唐薇红坚持留......

问题八:沈万三的家谱.发家史.家族人物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其父,乃自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徙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的沈v。“沈万三”之弟名沈贵,字仲华,又号“沈万四”。沈贵二子:长沈德昌;次沈汉杰,生於延v七年,卒於洪武四年。汉杰徙居平江路长洲县之北周庄,二子:长沈d,次沈琼。沈d三子:长沈海;次沈广;再次沈京华。沈贵次子一支裔绪,见叙于刘三吾《坦斋集》卷下〈沈汉杰墓志铭〉:“[沈]汉杰之先,吴兴人,家南浔。其大父v,始徙今姑苏长洲之东蔡村,因家焉。二子:长讳富,字仲荣,即万三公。次讳贵,字仲华,即万四公。仲华二子:德昌其长,汉杰其次。汉杰复善相土之宜,徙家西之北周庄。沈万三,元末明初人。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万三是对他的一种社会称呼,他本名富,字仲荣,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家,也是全国首富。如果大家到过古镇周庄,在您对古称秀色称赞不一的时候,或许您没有想到,周庄就是因为有了沈万三,才成为江南著名的古镇的,不但是周庄受惠于他,南京城的建城,沈万三还有一半的功劳,因为是富可比国的他因为朱元璋的眼红而被逼出资与明朝共同建成了南京城的。他经商与发财过程中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但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

元代末年,吴兴(今浙江湖州)南浔镇沈家漾,有一户姓沈的殷实人家,

沈万三

谁知突然遭水灾,妻子染瘟疫而死。沈v用一条渔船载起四个儿子,连夜逃到距南浔百里外的周庄镇。老大老二不幸夭折,只留下沈富和沈贵。有一次,老三沈富竟不辞而别,几天毫无音讯。当大家找不到他,他却兴冲冲回来了。说是到苏州城里去玩了,阊门那里做生意的人既能赚钱,又能到处玩,太有意思了。

躬耕起家

起初沈家在周庄耕种的是一片低洼地,只出产芦苇和茅草。但他们勤于耕作,使之成了产量颇高的熟地。 周庄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灌溉方便,历来是种植粮食和油菜,种桑养蚕的好地方。沈万三随父亲来到这里,主要也是依靠发展农业生产,“躬耕起家”,随即“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致“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周庄八景之一“东庄积雪”,描绘的正是沈氏庄园当年的景色。东庄有着许多巨大的粮仓,每年都储藏着无以计数的粮食。

陆氏赠财

元代苏州富室陆德源富甲江左,很欣赏沈万三的聪明才智和经商信用,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也看破了红尘。手里的巨额财产假如不传给别人,一旦时局动荡,反而会酿成祸害。于是全部赠送给沈万三,自己去澄湖边的开云馆当了道士,直到寿终。 沈万三得到了陆德源的这笔巨资,如虎添翼。

出海通番

沈万三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方面把“东走沪渎,南通浙境”,水路交通发达的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把内地的丝绸、瓷器、粮食和手工艺品等运往海外,又将海外的珠宝、象牙、犀角、香料和药材运到中国,开始了“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很快使自己成为江南第一豪富,创造了令世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神盆聚宝

民间传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放进一支金钗,能取出一大把金钗;放进一只银元宝,就能取出一盆银元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才能富甲天下。

沈万三

在南京,他为朱元璋修筑城墙以及有关设施,还修筑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所耗费的钱财不计其数。今天南京的玄武湖公园,便是他当年的后花园旧址。奢侈的宴饮和富丽的服饰,更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的一把玛瑙酒壶质地通明,类似水晶。中间有葡萄一株如墨点,称为月下葡萄,据说可以换取“嘉兴一郡盐......

问题九:沈万三家族富到什么程度 万历年间刊行的《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三回里,潘金莲顺口说了句当日流行的歇后语: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意思是,此事尽人皆知,想瞒也瞒不住。

万历距沈万三时代已两百多年,沈万三仍是名满天下,妇孺皆知,可见,沈万三确乎是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人物。

沈万三财富传奇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历史上称他为沈万三秀,并以沈万三之名风行天下,原名反而很少有人提及。

为什么大家叫他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呢?据董谷《碧里杂存》等资料解释,明朝初年称巨富为万户,姓后加万,是当时对富人表示敬意的一种习惯称法。又,当时人分五等,曰:奇、畸、郎、官、秀。奇最低,秀最高。称秀的人家产须在万贯以上,沈氏排行第三,家有亿万资产,故称以沈万三秀或沈万三。可见,他的名字是尊称、排行与户等的合称。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沈万三的祖籍在浙江湖州,祖上迁居长洲(今江苏苏州)东蔡村,到他父亲沈佑时迁至湖州南浔沈家漾。元至正二年(1342)南浔一带大水,贫民纷纷逃往他乡,沈佑也在此时迁往周庄。

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他到底富到什么程度,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

据《留青日札》记载,当朱元璋打下江浙后,沈万三与其弟万四(沈贵)在两浙豪富中首先输粮万担,献白金五千两,以佐用度,太祖军食,多取资焉.但是贪得无厌的朱元璋却要务罄其所有金,想方设法来消耗他的家财。

据董谷《碧里杂存・沈万三秀》记,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即初一)日召见他,给他一文钱要他生利,从初二开始,一文取两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级数增长,以一月为期。沈万三不知就里,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后,该付给朱元璋利息为五亿三千六百八十七万九百十二文。按,洪武钱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则共计三千三百五十五万四千四百三十二斤。沈氏虽富,但哪里经得起这样的盘剥?

除了巧取,还有豪夺。有一次,朱元璋召见沈万三,要他每年献白金千铤,黄金百斤,还命他造六百五十间廊房,养数十披甲马军,并对他的田产每亩征九斗十三升的重税。

沈万三大概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想主动报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后,当他得知京城(今南京)要筑城墙时,就主动承担了修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的任务。当时的南京城墙全长三万七千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华里多,朱元璋的筑城计划,仅造砖一项,便涉及一部(工部)、三卫(驻军,相当于军区)、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县,另有三个镇。而沈万三一人负责的城墙,占整个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他以一家之力,是怎样如期完成的?没有人知道。

今南京水西门外,有座赛虹桥,相传为沈万三儿媳所建。明人记载,沈万三建造数桥之后,很是得意,便在家中炫耀。谁知儿媳很不以为然,便用私房钱悄悄建了一座桥。该桥工巧宏丽,比公公所造之桥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把它叫做赛公桥--儿媳尚且如此,可见沈家确实实力不凡。

王行是一位学者,曾受聘于沈家坐馆,教沈家子弟读书。据英宗正统年间苏州人杜琼作《王半轩传》记:长洲周庄沈达卿,其父号万三秀者赀雄当世,为礼聘于家塾,每成章,辄偿白金以镒。白金即白银,一镒就是二十两,学......

问题十:明朝沈万三家族究竟有多富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历史上称他为沈万三秀,并以沈万三之名风行天下,原名反而很少有人提及。

为什么大家叫他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呢?据董谷《碧里杂存》等资料解释,明朝初年称巨富为“万户”,姓后加“万”,是当时对富人表示敬意的一种习惯称法。又,当时人分五等,曰:“奇、畸、郎、官、秀。”奇最低,秀最高。称“秀”的人家产须在万贯以上,沈氏排行第三,家有亿万资产,故称以沈万三秀或沈万三。可见,他的名字是尊称、排行与户等的合称。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沈万三的祖籍在浙江湖州,祖上迁居长洲(今江苏苏州)东蔡村,到他父亲沈佑时迁至湖州南浔沈家漾。元至正二年(1342)南浔一带大水,贫民纷纷逃往他乡,沈佑也在此时迁往周庄。

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他到底富到什么程度,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

据《留青日札》记载,当朱元璋打下江浙后,沈万三与其弟万四(沈贵)在两浙豪富中首先输粮万担,献白金五千两,以佐用度,“太祖军食,多取资焉”。但是贪得无厌的朱元璋却要“务罄其所有金”,想方设法来消耗他的家财。

关于南浔是谁发明的和南浔是哪个名人的故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知识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百科问答相关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