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是谁发明的(谁发明了sb)
今天给各位分享smile是谁发明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谁发明了sb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文章目录:
微笑第一个创始人是谁?
:)
微笑图示(英语:smiley),是一种简明的用来表达作者感情的符号。其最常见的代表性图片是一个笑脸,脸庞大部分涂成黄色。它原本只是网络交流中的一种图片功能,但随著网际网路论坛及手机即时通讯软体的普及,已笑掘慧发展成独特的网络文化。
以两点及一条弧线去表示微笑(或不满)的表情,最早出现在1953年3月10日纽约先驱报讲坛(New York Herald Tribune)20页,第4至6栏的一则广告中,该广告为Leslie Caron主演的电影《莉莉》(Lili)作宣传,内容如下:
今天
你将会笑 :)
你将会哭 :(
你将会爱 Lili
这部电影当时在全球公映,因此该则广告也出现在许多报纸上。
微笑图散纤示是1963年由商业设计师Harvey Ball受美国麻碰答萨诸塞州伍斯特市的当地保险公司(State Mutual Life Assurance Company)委托,为了激励员工,而设计的奖章。他创造出一个带著微笑的黄色纽扣形圆脸,由两个小圆点代表眼睛。虽然也曾经有人想把它作为商标注册,但是在申请成功之前,它便因为落入公有领域而宣告失败。
在近代,微笑图示通常是幽默的标志。
全飞秒smile 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德国蔡司公司全飞秒激光设备。
所谓飞秒,就是毫微微秒,1飞秒=1秒的一千万分之一,你能想象这有多袭局快吗?
所以全飞秒手术仅需23秒即可完成一只眼睛的矫正樱喊,全程无刀。
不得不提的是,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法国科学家热拉尔·穆鲁以及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因为驾驭了光,共同获得了2018年诺贝拍颂让尔物理学奖。
其中穆鲁和斯特里克兰发明了一种叫作“啁啾脉冲放大”的技术,它能让更多的光被压缩在一个极小空间内,从而大幅提高脉冲的强度,超强的激光束能够精准地在不同材料上实现切割和钻孔,飞秒激光便来源于此。
穿越是韩国发明了吗
穿越火线》是韩国Smile Gate公司在2008年推出的次时代网络枪战游戏大作(2007年内测),在中国大陆由腾讯公司运营。它是一款以两大国际佣兵组织为背景,分析了包括《反恐精英》在内的多款人气FPS的缺点,并吸取了国内玩家所喜爱的各项枪战游戏内容后,所提供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1.斯沃特(美国) “SWAT反恐特警组”来自美国洛杉矶,洛杉矶城有着居高不下的犯罪率。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暴力犯罪活动。洛杉矶警察组织开始着手建立一支能够快速反应,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能够应对重大突发暴力活动的特警部队,于是斯沃特诞生了。斯沃特全编制67人,包括一名中尉领导整个斯沃特,6名士官领导6支分队,每分队下辖两个5人小队。执行任务中,各小队又分成进攻组,狙击组,支援组,医疗组,谈判组。 2.赛斯(英国) “SAS 英国皇家空军特勤队”来自英国。赛斯作为英国的特种部队,是近代许多特种部队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一支。他是世界其他许多特种部队的典范。赛斯以残酷的选拔训练而闻名。每一位队员都是经过艰难的考核之后脱颖而出的精英份子。目前,赛斯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英国的稳定,并解决与英国相关的一切国际纷争。赛斯包括3个团,每团都将近有600至700人。型判一个团(22赛斯)是全正规部队,而其他两个团(21赛斯和23赛斯)皆隶属于地方自卫队。 人物一览 3.奥摩(俄罗斯) “OHOM特种部队”来自俄罗斯。在俄罗斯,奥摩被称为黑色杀手。内务部在俄罗斯作为独立组织;而奥摩就配合他执行任务。奥摩是1987年成立的精英特种部队,奥摩往往会和阿尔法部队并肩作战。2002年在俄罗斯的一场重大人质事件中,奥摩和阿尔法部队为解救人质作出了重大贡献。 4.猎狐者(法国) 猎狐者是近期崛起的精锐女性佣兵组织,即便是女性也丝毫掩盖不住他们的强势战斗力。她们先是以猎狩狐狸为生存手段,每当入冬后,她们的活动便变得异常频繁。赤狐和灰狐是她们的狩猎目标。因为这些狐的成品非常贵重,因此交易存在高暴利,所以经常受到当地政府的限制和压迫。迫于这种环境,许多受压迫者在20世纪中期私下组织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反对压迫的佣兵组织,并且这个组织随着压迫的剧烈在不断的扩大中,目前没有人知道她们的真正势力有多么强大。而且,她们爆头的声音也与众不同,不是“雷克萨斯”,而是“开克帅死”! 5.飞虎队(中国) 原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特种兵救援部队,拥有着中文语音命令,是新加入的角色,他们有简姿着强大的战斗力,每当有人向他们发起侵犯时,就会显示出他们的惊人实力。飞虎队在2003年的绑架事件中救出了无数人质,为警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背后竟然还有飞虎队3字,真是令人畏惧。 (注:1.《穿越火线》中的飞虎队是身穿四川军区的军装,语音是带四川口音国语而不是香港飞虎队的广东话,所以《穿越火线》的飞虎队应是四川人而不是香港人。2.外服也有自己的飞虎队,比如韩国的飞虎队,美国的一个新人物G3G9)。 6.夜玫瑰(德国) 一群出身贵族的女孩为了理想,从小进行各种艰苦的训练,终于被特警基地破格录取。她们行动迅速、身手敏捷,完美地完成了一个个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到深夜她们都会在隐匿的地点监视敌人的一举一动,寻找合适的时机行动,人们称之为“玫瑰行动”。 7.灵狐者(瑞士) 澄澈的双眸,利落的短发,婀娜的蛮腰,性感的身材,敏捷的身手,她们的出现再次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她们几乎没有参与过任何演练,但却能把每个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完美。她们就是销声匿迹很久的灵狐者。这个组织中的女孩们善用各种武器,善于相互配合,但拦租绝为了避免和劲敌猎狐者发生正面冲突,她们往往分散而行,几年一次在特定的时间才会集体的出现。猎狐者和其他外界组织必须对她们加以提防,传说她们在公元2010年会再次集体出现。现在他们已经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化身为——灵狐者。 8.刀锋 刀锋是某联合特种部队中的一支精英小组,至今已经成立了大约十年以上,小组中的几位成员不仅战绩显赫,而且长相英俊潇洒,在必要的时刻他们力挽狂澜,甚至是为国捐躯,以换取决定性的胜利。他们的觉悟和手段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并且行动敏捷,出手准确、果断,往往在作战中会带给对方致命一击。 9.绿色巨人 宽阔的带刺臂膀,高大到令人生畏的身躯,通体鲜绿色,目露凶光、口吐獠牙,梦魇般的角色。其实,恐怖的外表下,绿色巨人也隐藏着它可爱的笑容。 鲜绿的外表,比起已经用过好久的红的生化幽灵造型,更是引人注目,战场之上,万红丛中一点绿,凶恶的外表,实力的象征,更是安全感的代言。 被感染后有比普通生化幽灵多一定血量的优势,生命是战场重要的。枪林弹雨,出生入生死,可以为自己挡下更多子弹,比起经常尸横战场的生化幽灵,绿色巨人的能力绝对远超生化幽灵。 在战斗中按下G键,可以在10秒钟内令移动速度增加20%,在别的同胞们辛辛苦苦追杀敌人的时候,被子弹打的动弹不得的时候,绿色巨人可以利用自身超多的血量,如奔雷般的速度,轻松的跨过敌人的火力封锁线,奋勇杀敌于阵地最前线。 10.疯狂宝贝 曾醉倒众人的护士装扮,如今遇上生化风波,演绎一段魅影征战。被感染的生化幽灵,化身成为娇艳的生化护士,顷刻间迷倒众生,玩家们还沉迷与其骄人身材的美梦中时,果断出击,将生化病毒迅速传播,成为每个玩家心中的梦魇。将惊恐的美丽传播到战场中每个玩家的内心,让人不寒而栗。 美丽大变身,病毒渗透肌肤,天使露出狰狞的面孔,瞬间变为可怖的恶魔。破碎的衣衫,更添几分恐怖色彩,身后长长的尾翼,蓝色的瞳孔。血脉膨胀的脉络,透露出生化病毒入侵的信号,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用她原本美丽的指甲,将生化病毒迅速的种植到你的身上,在那迷人的背影下,危机四伏。 妖艳的红色,嗜血的眼眸,当你看到她的时候,就已经被她入侵心灵,梦魇将持续升温,沾满血腥的双手,全身红色的装扮,无一不给玩家以震撼的内心打击。仿佛瞬间都会被剥夺抵抗的能力,只得坐以待毙。 疯狂宝贝将在战场上掀起一股魅影风暴,当拥有的时候,就会发现威慑的能力足以在生化战场所向披靡。 11.迷雾幽灵 生化幽灵,绿巨人,疯狂宝贝,这些经典的CF生化角色在过去一段时间受到了广大CF爱好者的喜爱。而在新版本中,全新生化角色—迷雾精灵震撼登场。深邃的眼眸,灼烧的躯体,整个迷雾精灵将神秘与恐怖兼容并蓄,可谓独具匠心。相对于绿巨人,生化宝贝等角色,迷雾幽灵比他们足足多出了2000的HP,这和感染母体相当的血量大大加强了生化人的生存能力,使其变得极其耐打。同时,迷雾幽灵不仅仅是“肉”了起来,新技能—黑色烟雾成为新的生化利器横扫千军,成为灵魂宿结的又一根源。玩家可以通过使用G键来控制技能的释放,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技能的同时会消耗自身500HP,强大的区域片杀效果使得灵活掌控角色成为新的课题
皇后乐队的人物经历
乐队发展
追根溯源,Queen的诞生是建立在乐队Smile的基础上的。1968年,英国伦敦帝国大学的Brian May带着他自制的吉他Red Special与医学院学生Roger Taylor,以及同学Tim Staffell成立了Smile。乐队风格主要为硬朗的重金属,Brian富有感染力的吉他solo在这个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oger有力而具爆炸性的鼓点也初具端倪。而这时的Freddie Bulsara,后来的Queen灵魂主唱刚从伊令大学毕业,并在毕业后的服装生意中认识了Roger Taylor,也因此成为Smile第一批听众 。不过,这个时期的Freddie辗转于数只晌野唯乐队中,并未加入Smile,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他与乐队的每名成员都私交甚笃——生意伙伴Roger Taylor后来干脆让Freddie搬进了自己的公寓,Tim Staffell更是他多年的同学。或许正是这为日后Queen的默契奠定了基础。
不久,Tim Staffell决定离开Smile,从另一支乐队Sour Milk Sea解散风波中出走的Freddie在Tim走的同一天便加入了Smile。这一成员变动对于日后的Queen是有里程碑意义的。而后Freddie决定将乐队名改为Queen。1971年2月,毕业于伦敦大学切尔西学院电子工程系的John Deacon正式加入Queen。乐队宣告诞生。
John Deacon花了些时间融入Queen这个团体,他的加入有些阴差阳错的味道。 招贝斯手时,Freddie的一位朋友Chris也参与了竞争,Chris同样技艺精湛,又与Freddie交情不错,眼看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被Chris的发挥失常搅黄了。吉他手Biran May最终选择了更为稳重严谨的John,Freddie本人自然有些失望。John这个“外人”的身份变得很微妙。不过很快,John以实力赢得了信任,他沉静稳重的bass line给Queen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曲风一条准绳,使得Queen的作品曲折多姿而又不显凌乱。另外,这位理科高材生 深谙理财之道,在成功炒掉两个只关心如何压榨乐队利益的猪头经纪人后,他开始打点起Queen的内外事务来。
说到理科高材生,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成员,吉他手Brian May了,这个乐队基石式的人物是Queen“高贵血统”的一大源头。Brian后来成为英国伦敦帝国大学星体物理学博士,精密的理性脊高思维却毫不妨碍感性灵感的发挥,他的吉他solo不再只是歌曲的点缀——若把Queen比作一个人,Roger的鼓点与John的bass line是筋骨,Brian的吉他solo就是其间的血肉。
而主唱Freddie,则担任了灵魂的角色。
说到这里,该解释一下为何之前称他为Freddie Bulsara了。事实上,Freddie Mercury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艺名,Freddie原名Farrkoh Bulsara,少年时代得到了“Freddie”这个外号,17岁到英国时便以Freddie自居。再后来,Freddie创作歌曲《My Fairy King》时得到一句歌词启发,决定将姓改为Mercury(这也和Queen所属厂牌Mercury一拍即合),故而有了后来为人熟知的Freddie Mercury这个名字。
在1973年推出的处女作《Queen I》中。可以明显听出Led Zeppelin对Queen曲风的影响(Led Zeppelin和Jimi Hendrix是Queen的偶像),曲风虽在华丽风格上初显端倪,但Freddie高音段的叫喊有些模仿Led Zepplin主唱Robert Plant的痕迹。不过,这张处女作总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Queen I》诞生出了Queen的第一首热门单曲《Seven seas of rhye》。
1974年,Queen推出第二张专辑《Queen II》,在这张专辑中,Queen迈出了非常可贵的一步,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Freddie原本略显单薄的嗓音处于疯狂的蜕变中,它变得更为丰盛多姿,也更具有宴培内在的爆发力。进步更明显的是Queen整体富有奇幻歌剧色彩的编曲,其中吉他手Brian May的solo个人认为在这个时期已开始走向成熟。当然,这一时期的编曲制作有些花哨浮躁之感——像一个刚步入文坛的青年作家,拼命在行文中显露辞藻一般。
《Queen II》中有一首歌很值得一提,它并非热门歌曲,却为后来Queen的传世经典《Bohemian Rhapsody》奠定了基础,那便是《The march of the black queen》。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Bohemian Rhapsody》就像是《The march of the black queen的究级进化版。泛着超现实主义气息的歌词,集诡异、黑暗、精致为一体的曲风,还有华丽又略显俏皮的吉他solo与Bass line——或许最大区别的便是演绎了,《Bohemian Rhapsody》中间部分的歌剧色彩更浓,主唱Freddie的驾驭也更为精彩绝伦(甚至可以说,Freddie在《Bohemian Rhapsody》中的演唱盖住了其同样出色编曲的光芒。)。
紧接着,Queen推出了第三张专辑《Sheer Heart Attack》,这是Queen辉煌的真正开始。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便是Freddie声线上的破茧成蝶,无论是轻灵婉转的《Killer Queen》《Mis Fire》,还是金属风格强烈的《Stone cold crazy》,他都驾驭的游刃有余。真正到达炉火纯青地步的,还有编曲制作。此时的Queen已经在磨练中懂得取舍,不在过于泛滥的叠加花哨的段子,而是明了在美轮美奂中寻求一种和谐与整体感。在热门单曲《Killer Queen》中,Freddie光洁顽皮的声音巧妙地穿梭于Brian May灵动轻快的吉他solo中,配以诙谐的和声,使得这首歌在悦耳的同时充满了黑色幽默。《Killer Queen》从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Queen的巅峰水准,它的大热似乎也预示着一个华丽王朝的到来。
走向巅峰
1975年,Queen凭借巅峰之作《A Night At The Opera》皇袍加身。这张专辑不但是所有Queen迷顶礼膜拜的传世经典,也是摇滚史上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若是初次接触Queen的朋友,不妨从这张专辑听起,因为它从任何一个角度都代表Queen的最高水准 。)
在这张专辑中,抒情小曲、金属力作、歌剧断章在整体上错落有致,张弛有度,真正呈现了一个多彩的皇后。专辑以风格颇具讽刺与火药味的《Death On Two Legs》开始,几经情感起伏与动静转换,以一段英国国歌《God Save The Queen》的吉他华彩结束,歌曲间的契合可谓浑然天成。而单看每首歌曲,也都完美的无可挑剔。主场作品极少的鼓手Roger Taylor的《I’m In Love With My Car》 气势十足,Roger沙哑而富于颗粒感的嗓音将歌曲打造的极具荷尔蒙气息,而后《 ’39》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带着文艺气质的吉他手Brian May抱起木吉他,轻轻吟唱起一个哀而不伤的故事,纯木吉他的伴奏泛着乡村气息,这在Queen的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
至于Freddie Mercury在此专辑中的表现 ,已无须多言了。该如何形容他的声音呢?华丽?太过浅薄;性感?似乎过于轻佻。他时而浅吟低唱,时而高声呐喊,声音的每个细枝末节都开出诡异的花朵。Queen的魔力就在于此,他们能轻易制造一座宫殿,又可以用一个吉他拨弦让它顷刻灰飞烟灭,此时你已被Freddie带领到皎洁月光中,当你快要昏睡在那片温柔中时,一切又陷于荒凉,片刻前的呢喃已变成一连串痛苦的呐喊……
完美力作自然万众瞩目。《A Night At The Opera》刚上市预定量就达500万张,其中热门单曲《Bohemian Rhapsody》更是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各大排行榜,并占据英国排行榜冠军宝座达破纪录的9周之久!甚至在十多年后的 1992 年,《 Bohemian Rhapsody 》还在美国单曲排行榜上获得过数周的亚军成绩。专辑封面的著名鸟冠图案由主唱Freddie亲自设计,其中的巨蟹、室女、狮子分别代表乐队成员的星座。这一图案的变体也沿用在Queen后来的专辑《A Day At The Race》和《Greatest II》上。
然而,巅峰往往也是一种死刑的宣判,事情往往是这样,就像拉斐尔的前无古人注定了古典细腻派画风的后无来者。《A Night At The Opera》之后,无论Queen如何努力,都无法再逾越这个巅峰——它太完美了,以至于后来的一切都被称为“复制品”。跳开来看,而后发行的《A Day At The Race》《News Of The World》以及《Jazz》都是精品之作,但在人们的心中,它们只能存在于《A Night At The Opera》的阴影下。
尽管如此,这三张专辑还是诞生了很多经典之作,其中《We Are The Champions》和《We Will Rock You》无疑是Queen传唱度最高的作品(相信很多中国乐迷都是由它们认识Queen的),他们出现在无数的体育赛事、广告中,也在大多数人眼中成为Queen的标志。
Queen早期作品以不使用合成器著称,然而那些绚丽多姿的歌剧效果又是如何制作的呢?这就又要提一下那两位理科高材生——吉他手Brian May和贝司手John Deacon了。这二人不仅在音乐上有着过人的才华,在机械制作方面更是一流。Brian那把几十年如一日的红黑吉他Red Special是他自行制作而成的(据说最初的材料是家中的门板),Red Special音色特别,Brian操持的得心应手,它不仅成为Brian May的一个标志,后来还专门成立了吉他厂牌。除此之外,他还制作了Treble Booster Pedal(高音升压踏板,用于完善高音部音色)。电子工程系科班出身的John Deacon更厉害,他用一堆废弃的晶体管拼装的神奇功放Deacy Amp为Queen音乐艺术声效立下了汗马功劳。Treble Booster Pedal与Deacy Amp后经改良诞生了录制套组Vox Brian May Special,后来也作为独立产品发售。这个套组,加上Vox AC30(一种音响模拟效果器),以及摇滚三大件,便是Queen华美音效的全部家什了。
在录制方面,Brian May一般采取多个音轨叠加录制的方法,他们对于录制效果也非常精益求精 ,《 Bohemian Rhapsody 》的创作时间仅花去Freddie Mercury15分钟,后期制作却花去好几个星期!在那个没有先进录制技术的时代,Queen以严谨的态度拒绝了快捷但缺乏真实感的合成器,以自己的发明与努力做出了永载史册的音乐,这一点很值得当今很多花样繁多,却心浮气躁的乐队学习。
陷入低潮
80年代是Queen音乐上的一道分水岭。首先,Freddie剪短了之前的卷发,蓄起了漆黑的胡须,演唱会上的着装也从之前酷似芭蕾舞服的紧身衣,换成了男士外套甚至背心。另外,鼓手Roger Taylor和贝司手JohnDeacon也都剪去长发,一改以往阴柔气质。唯一没怎么变的变是吉他手Brian May了,他的一头“蘑菇云”直到今天还是老样子。
比形象上的转变更大的是Queen的曲风。Queen之前一直讨厌朋克,在歌曲《We Will Rock You》与《Sheer Heart Attack》中都有讽刺Sex Pistols的味道。然而,它们都没抵挡住80年代流行舞曲风潮的袭击。
总的说,这个时期Queen内部分为两个阵营。Brian和Roger坚持金属风格,John却对pop、funk有着浓厚兴趣,Freddie是站在John一边的——他本来就是灵魂歌后Aretha Franklin的忠实歌迷,对Michael Jackson也颇为赞赏。在这种局面下,乐队在80年代先后发行了《The Game》《Flash Gordon》《Hot Space》《The Works》《A Kind Of Magic》《Live Magic》《The Miracle》7张专辑。
这些专辑裹挟着浓厚的舞曲气息,原本清晰的鼓点模糊了,歌曲旋律也越来越讨巧上口。Freddie的嗓音大不如前,酒精与香烟(包括少量可卡因)将他原本清澈光润的嗓子变得有些沙哑,声音中内在的张力也磨损不少。总之,它们的确不如Queen70年代的那些作品了。不过媒体对此的恶评如潮,其实也过于夸张,这几张专辑无论如何也没有评论中那么一无是处,仔细看来,它们不但诞生了《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Radio Ga Ga》《I Want To Break Free》等优秀作品,也产生了些新的东西——吉他手Brian May的数首作品倒是出奇的悦耳,不过很遗憾,这一点在一片恶评中被忽略了。
不过,有些批评也不无道理,至少对《Flash Gordon》说来,批评毫不过分。1980年,英国名导Mike Hodges找来Queen为科幻电影《Flash Gordon》制作配乐,Queen决定做个尝试。非常遗憾的是,这次尝试的成果是一张堪称Queen最差作品的专辑,为了配合电影科幻娱乐还有些傻呵呵的风格,以不使用合成器著称的Queen居然开始使用合成器,而且很显然,他们倒腾出来了一堆完全不符合Queen水准的音乐,那种带有劣质科幻大战模拟音的空洞端子令人失望透顶。专辑销量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Flash Gordon》仅是Queen低潮期的开始,而后专辑销量的下降。
在经过10年的长期稳定合作后,Queen决定1983年全年不进行任何现场演出。但在这期间Queen仍然在洛杉矶和慕尼黑的录音棚里录制了一个新专辑。
1984年,他们发行了第11张专辑The Works,该专辑包括《Radio Ga Ga》《 Hammer to Fall》 和《I want to break free》这几首热门歌曲。Queen也在当年开始了巡回演出。
1985年在Live Aid演出中,Freddie的风头盖过了所有人,堪称经典
纵观Queen的80年代,可以体会到俗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贴切。尽管专辑成绩欠佳,Queen的一系列演唱会却大放异彩,他们用事实证明了,他们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无敌现场的乐队之一。Queen70年代演唱会不多,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彩虹演唱会。诡异幽暗的灯光,精致的服装,尚且年轻的四人旺盛的活力都显得这场演唱会无比唯美。而Queen80年代演唱会却更为出彩。
Freddie此时的嗓音状态已不如从前,演唱会上高音部全部做降调处理(鼓手Roger Taylor的高音倒是飙的肆无忌惮),但这丝毫未减损他的风采。Freddie Mercury,这个私下里有些腼腆的男人仿佛在舞台上才能找回他另一个自己——疯狂,妖娆,富有表现力与无限的活力,可以一次次掀起全场狂潮——这些在Queen的几场著名演唱会Live in Wembley,Live in Budapest都有体现。这一时期,他们在亚洲、南美也都进行了大规模巡演,比如Magic Tour,We Will Rock You等等。可以说,Queen八十年代的LOGO便是Freddie Mercury高举话筒的样子。
1988年,Freddie Mercury与西班牙著名女高音Montserrat Caballé在巴塞罗那的拉尼特音乐节上共同演绎了经典曲目《Barcelona》。这首歌由Freddie和Mike Moran所作,完美的融合了摇滚的激昂与美声的高贵唯美。这位张扬的摇滚主唱破天荒的穿上了礼服,与Caballé携手演唱了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直播开幕式一开始便播放了这首歌(作为巴塞罗那风光介绍的背景音乐)。
消逝
然而此时的Freddie已经接到死刑的宣判,他患上了艾滋病,时日无多。
很多人用“回光返照”形容Queen1991年发行的专辑《Innuendo》。Innuendo,讽刺。这张给人以皇后华丽王朝复兴希望的专辑却是一份遗书,它拥有《A Night At The Opera》的恢弘与华丽,也有着自身深沉黑暗的内核,同名歌《Innuendo》的迷幻感觉令人内心恍然——听这首歌时你会忘记你置身的环境,溺进一种幻境中,Freddie以一个末世先知的身份吟唱着;《The Show Must Go On》一曲仿佛是Freddie试图用尽最后气力为世人留下绝唱的完美;而据称是Freddie遗作的《I'm Going Slightly Mad》中却透出令人心悸的讯息——他似乎已经超然脱世,整首歌浸透着一种诡异与癫狂,I'm Going Slightly Mad,渐入癫狂。
《Innuendo》口碑与销量上的双丰收没有减缓死神逼近的步伐,1991年11月24日,Queen主唱Freddie Mercury因艾滋病引发的肺炎与世长辞,享年45岁。
Freddie的葬礼由琐罗亚斯德教神职人员住持。包括英国乐坛教父Elton John在内的35名亲朋参加了葬礼。
Queen,这支独一无二的艺术金属大师级乐队,这支在全世界拥有无数歌迷(在亚洲美洲的影响力已经超过Beatles)的乐队,这支见证摇滚兴衰,做出无数开创,给予我们无数惊喜的乐队。
后序
1992年,由Queen其余三位成员发起的“纪念Freddie Mercury演唱会”在伦敦温布利体育场举行,重回温布利,那个1986年Freddie穿着经典黄色外套引吭高歌的地方。一切物是人非,斯人已逝,取而代之的是众多圈中好友的鼎力演绎,其中不乏摇滚乐坛举足轻重的地方。那种气氛,悲鸣与激情交织的人群的欢呼,是无法用任何文字描述的,歌迷们依旧高举着写有Freddie名字的旗帜大声喊着他的名字,Brian哽咽地唱着《Too much love will kill you》,Robert Plant,这位led zeppelin乐队主唱也到场了,led zeppelin是Freddie生前的偶像,而Robert Plant此时却唱着Freddie的歌,以缅怀逝去的他…… (“纪念Freddie Mercury演唱会”吧内完整版视频及曲目表在扩展阅读里,感谢吧友“夜晚早安”的上传。)
Freddie去世后,贝司手John Deacon退出Queen,决定金盆洗手,尽管后来也小试牛刀了几回,但总体已经退出乐坛。吉他手Brian May自行单飞,鼓手Roger Taylor与乐队The Cross继续发展。
1996年,Queen最后一张专辑《Made In Heaven》依照Freddie遗愿发行。专辑是Freddie在病床上录制完成的,浸透他最后的悲鸣。专辑一经上市,被抢购一空。
1998年,吉他手Brian May与鼓手Roger Taylor推出纪念Freddie的单曲《No One But You》。
进入新世纪,Brian May与Roger Taylor再度合作,与原Bad Company主唱Paul Rodgers一同以“Queen+Paul Rodgers”名义巡演,2008年推出新专辑《Cosmos Rock》。这张专辑是Brian May与Roger Taylor音乐生涯新的篇章,但已与我们熟知的那个Queen无关。
北京时间2011年9月5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今天是摇滚传奇皇后(Queen)乐队主唱弗雷迪·默丘里(Freddie Mercury)的65岁寿辰,为纪念这位已故的传奇主唱,皇后乐队将在美国一家知名视频网站上连续24小时不间断播放乐队1986年在英国温布利的历史性现场“Queen Live At Wembley Stadium”。
这次现场视频将于美国时间12点起开始在Youtube上正式播出,而这也是皇后乐队首次授权视频网站播放乐队的演唱会。这场演出记录了皇后乐队1986年在温布利大球场连续两晚的演出,这两场演出总共吸引了超过15万的狂热乐迷入场。皇后乐队也在这次演出中将所有经典曲目先后奉上,这其中包括有《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与《Bohemian Rhapsody》等。
在皇后乐队亮相1985年的Live Aid非洲慈善义演后,乐队以经典阵容主唱弗雷迪·莫库里,吉他手布莱恩·梅(Brain May),鼓手罗杰·泰勒(Roger Taylor)和贝斯手约翰·迪肯(John Deacon)重返温布利。1986年的7月12日,皇后乐队在伦敦举办连续两夜的演出,而《Queen Live At Wembley Stadium》则正式记录了乐队在第二晚的演出,乐队当晚现场演绎了早期的《Seven Seas of Rhye》和《Tie Your Mother Down》等多支经典名曲。
现场《Queen Live At Wembley Stadium》展现了皇后乐队音乐的多样性以及强大的现场表现力。乐队吉他手布莱恩·梅说:“温布利的演出是我们最后的巅峰,乐队的所有人都来到了最佳的状态,弗雷迪也已经找到了同现场观众交流的特有方式。回到伦敦去完成两场告罄演出对于我们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不过没有人意识到这(次巡演)会成为我们最后一次同台演出。”
皇后乐队的《Live At Wembley Stadium》成为了摇滚乐历史上最壮观的现场之一,这次Youtube网站上所播出的乐队视频共有21首单曲。以下为单曲列表:
01. One Vision
02. Tie Your Mother Down
03. In the Lap of the Gods
04. Seven Seas of Rhye
05. A Kind of Magic
06.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07.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08. I Want to Break Free
09. Impromptu
10. Brighton Rock
11. Now I'm Here
12.Love of My Life
13. Is This the World We Created
14. Bohemian Rhapsody
15. Hammer To Fall
16. 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17. Radio Ga Ga
18.We Will Rock You
19. Friends Will Be Friends
20.We Are the Champions
21. God Save the Queen
2012伦敦奥运会落下帷幕,以“英国音乐交响曲”主题的闭幕式上,长达一小时的英国摇滚乐演唱会 ,皇后乐队的主唱弗雷迪·墨丘里的音容笑貌也再现现场,除了带领现场观众高歌一曲,皇后乐队的鼓手与吉他手梅伊也出现在表演现场。尤其是梅伊一段吉他独奏,功力不减当年。而他与Jessie J一起演出皇后乐队第一名曲《We Will Rock You》,更是再度掀起现场高潮。
继2012年夏天Adam Lambert(亚当·兰伯特)作为Queen(皇后)乐队新任主唱进行了三场演出之后,皇后乐队吉他手Brian May(布莱恩·梅)表示,乐队将会再次与亚当进行合作。
合作事宜
本月初,布莱恩·梅曾透露希望与大热歌手“鸟叔”Psy合作,在他的个人唱片中也曾经与英国艺人Dappy有过合作,此次皇后乐队与亚当·兰伯特的合作是自然的。布莱恩·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已经与乐队鼓手Roger Taylor(罗杰·泰勒)讨论过与亚当再次合作的事情。
接受采访
布莱恩·梅在接受MTV采访时说道:“我们正在讨论与亚当再次合作的事情,这次很有可能是在电视上的合作。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并且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我们一直有联系并且关系很好。目前,我们还不会谈论巡演的事情。”
合作佚事
亚当·兰伯特在去年夏天作为皇后乐队新主唱演出之前,曾经表示他代替Freddy Mercury(弗莱迪·梅库里)并没有信心,但是演出结束之后他得到观众的反馈并不差。
smile是谁发明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谁发明了sb、smile是谁发明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