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雷是谁发明的(水雷发展史)

本篇百科问答的知识要给大家谈谈水雷是谁发明的,以及水雷发展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人工操纵的水雷是哪个国家首先发明的?

1991年,或贺胡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派了很多大型军舰参战,在军舰出发以前,曾经派了扫雷舰,为军舰开进打开通路,因为,伊拉克在科威特海岸布设了许多水雷。但结果并不理想,没能把水雷完全清除干净,几艘军舰仍然没有逃脱被水雷炸伤的命运,其中包括一艘造价10亿美元的“普林斯顿”号巡洋舰,由于损害严重,不得不退出战斗进行维修。另外一艘两栖攻击舰也被水雷击中了,被炸开了一个长6米,宽5米的大洞,使得该舰抛锚7小时之久拍蔽。根据这个情况,美国、英国和沙特部队赶紧衫拦派出扫雷部队在海区反复搜索,又发现了22枚水雷。可见,水雷这种武器防不胜防,威胁很大。

水雷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人工操纵的水雷是中国人首先发明的。早在明朝,中国在水战中就运用了“水底雷”。还有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水底龙王炮”漂雷和用绳索为碰线引爆的“水底鸣雷”。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发明,1585年意大利人制成用钟表改装成定时起爆的装置,成了定时爆炸的水雷。后来水雷的发展越来越快,品种也越来越多。

水雷藏在水中,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叫做飘雷,就是飘浮在水面或一定深度。早期水雷都是飘浮在水面,当船只碰上以后引起爆炸,使得船受到损伤,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为了隐蔽,飘雷也可以飘在水面以下一定深度,但它仍是自由飘浮,没有任何固定装置;第二种叫做锚雷,锚雷由雷体、雷索和雷锚组成。在雷体的底下有一根雷索连接着雷锚,用雷锚把雷体固定在一定的深度上;第三种叫做沉底雷,把这种水雷沉到水底,当它接受到信号后,可以自动升起来,再引起爆炸,这种雷最为隐蔽,因为它在海底很难发现。

什么是水雷

水 雷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篡的《武编》一中,详细记载了一种 “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方法,它用于打击当进的侵扰中国沿海的倭寇。这是最早的人工控制、机械击发的锚雷。它用木箱作雷 壳,油灰粘缝、将黑火 药装在里面,其击发装置用一根长绳索不结,由人拉火 引 爆。木箱下甩一塞瓦斯托波尔绳索坠有3个铁锚,控制雷体在水中的深度。1590年,中国又发明了最早的漂 雷──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 “水底龙王炮”。1599年,中国的王鸣鹤发明以绳索为碰线的 “水底 鸣雷”,1621年又其改进为触 线漂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触发 漂 雷。

欧美18世纪开始实战使用水 雷。北美独立战争中。北美人民为攻击停泊在费城特拉胡歼铅瓦河口的英国军舰,于1778年1月7日,把火 药和机械击引信装在小啤酒桶里制成水雷,顺流漂下。当时虽然没有碰上军舰,但在被英军水兵捞起时突然爆炸,炸死伤了一些人,史称 “小桶战争”。

水桶结构和引爆装置的完善及广泛应用,是从19世纪开始的。19世纪中期,俄国人B·C·亚图比发明了电解液触发锚雷。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曾将这种触发锚雷应用裤好于港湾防御战中。

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水雷的使用达到高峰,各国共布设了110万枚水雷,炸沉艇船3700余艘。80年代,一些阿拉伯国家曾在红海和波斯湾布设了一些发现式水雷,有十几艘过往的商船和油轮触雷,护航的美国军舰了也被炸伤。这说明,在现代海战中,水雷是不可缺少的武器。一枚所费无几的老式水雷就是足以致一艘造价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现代化军舰于死地。

磁性水雷──在各种非触发引信水雷中,磁性水雷是最早诞生的一种。它可感应用一定距离内通过的舰船所形成的磁场。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水雷是由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首先研制成功的。1939年9月,德国在英国泰晤士河口到哈姆贝尔附近的海域布设了磁性沉底水雷。英国使用已往对休触发性锚雷的扫雷具进行了扫雷,但一无所获。而当英国军舰进入扫过雷的海城时,却先后有17艘军舰被水雷炸沉。后来一架德国布雷飞机把磁性沉底水雷误抛在距离岸不远的浅滩。才使英国得到了2颗磁性水雷,经解剖研制发现了其中奥秘。

音响水雷──音响水雷也是一种非触发水雷。它安有音响引 信,能够感应一定距离内舰船发动机和螺旋桨发出的噪声,从而引爆水雷。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发明音响水雷,于1940年8月首次在英国沿海布设。巩固用拖着电磁扫雷具的舰船进行扫雷,一个水雷也未扫掉,英改塌国海军再一次陷入被动境地。

水压水雷──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液体在流速的地主压力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力大,静止液体比流动液体压力大。1944年1月,德国海军少校弗蒂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种水压水雷 “蚝雷”。蚝雷顶部的水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到舰船航行时所产生的水压变化,以引爆水雷。由于世界各国至今也难以制造出能够模拟舰船航行时所产生的水压变化的扫雷具,所以 水压水 雷是一种很难扫除的水 雷。1944年6月初,纳粹德国在多佛尔海峡布设了216个蚝 雷,4天内炸沉了盟军29艘舰船,炸伤多艘。

水雷最早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这个应该也就是英国发明的时间,应该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或者是那一段时间左右

水雷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

水雷祥圆最先是英国先发明的,当时德国谨橡塌海军实力比较弱,只能发如岁挥出潜水艇来破坏英国的还上战舰或者运输船,同时英国为了防止德国潜艇因此发明了水雷。

世界上最早的水雷 1558年在明朝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水雷是什么样子?水雷是一种布设在水中的爆炸性武器,它可以由舰船的机械碰撞或由其他非接触式因素(如磁性、噪音、水压等)的作用而起爆,用于毁伤敌方舰船或阻碍其态唤活动。水雷具有价格低廉、威力巨大、布放简便、发现和扫除困难、作用灵活的特点。水雷的技术含量比地雷高。下面就跟放肆吧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上最早的水雷等相关内容。

世界上最早的水雷

世界上最早的水雷水雷是一种古老的水中兵器,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纂的《武编》一书中,详细记载了一种“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方法,它用于打击当时侵扰中国沿海的倭寇。水雷是一种古老的水中兵器,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纂的《武编》一书中,详细记载了一种“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方法,它用于打击当时侵扰中国沿海的倭寇。这是最早的人工控制、机颂闭嫌械击发的锚雷。它用密封的木箱做雷壳,将黑火药装在里面,其击发装置是一根长绳索,由人拉火引爆。木箱下坠有3个铁锚,控制雷体在水中的深度。

1590年,中国又发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水底龙王炮”。1599年,中国的王鸣鹤用碰线引信原理发明了“水底鸣雷”,这是一种触发沉底雷。该雷放在密封的大缸中,沉入水底,上横绳索置于水面下半米处,并与雷体内的发火装置相连。当敌船触野手碰绳索时,就会触发水雷,炸毁敌船。此外,我国古代还制造了悬雷、海炮等多种水雷。它们在古代历次海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欧美在18世纪才开始在实战中使用水雷。

详细介 绍

水雷指放置于水中的针对舰艇或潜艇的爆炸装置。与深水**不同的是,水雷是预先施放于水中,由舰艇靠近或接触而引发的,这一点类似于地雷。水雷在进攻中可以封锁敌方港口或航道,限制敌方舰艇的行动;在防御中则可以保护本方航道和舰艇,为其开辟安全区。

水雷的施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由专门的布雷艇施放,也可以由飞机、潜艇等施放,甚至可以在本方控制的港口内手工施放。其造价可以十分便宜,但现在也有造价达到上百万美元的水雷,这种水雷多装备有复杂的传感器,其战斗部往往是小型导弹或鱼雷。

水雷的低造价和易于铺设,使得其成为非对称战争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武器,一般来说,清除水雷的成本是铺设其的10倍到200倍。时至今日,一些二战时铺设的水雷由于成本原因仍未被清除。国际法规定,当战斗的一方铺设水雷时,必须明确宣告其范围,以便民用船只避开,但实际上这条规定很难实行,在二战中,英国就只笼统宣称其在英吉利海峡、北海和法国沿海铺设了水雷。

水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啤酒桶改造的吗?

美国独立战争中,由华盛顿领导的北美大陆军取得了对英国殖民军队作战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了挽回败局,英国出动了大量海军舰船对美国东部沿海,特别是费城一带实施严密的海上封锁,企图断绝其他国家与北美大陆人民军的海上联系。

当时的美国大陆军还不具备与英国舰队相对抗的海上力量。怎样才能打破英军的海上封锁呢?他们想出一个主意,就是用啤酒桶去炸毁停泊在费城特拉瓦河口的英国军舰。

1778年1月7日这一天,在费城特拉瓦河口巡逻的英国军舰,发现海面上有一个啤酒桶顺着退潮方向从港内漂了过来。几个水兵以为是从哪个商船型态上掉下来的啤酒桶,高兴的迅速跳进海中,向啤酒桶游去。正当几个人抓住啤酒桶想往舰上推去时,一声巨响,啤酒桶突然爆炸了,那几个水兵被当场炸死,舰上的人全都惊呆了。

他们当时并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啤酒桶为什胡蔽么会突然爆炸?后来,英国舰队又有几艘军舰在美国沿海巡逻时被啤酒桶炸沉了,这才使他们清醒过来。后来,美国人制造的啤酒桶又有了新的变化,除了漂在海面上啤酒桶以外,又出现了一些漂在水中一定深度的啤酒桶,弄得英国舰队防不胜防,十分狼狈和被动。

美国人创造的这种啤酒桶炸弹就是最早的水雷。这种水雷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南军把70至120磅重的炸药和雷管放进啤酒桶里,成双成对地布放。他们还把两个啤酒桶里的雷管引信互相联接在一起,只要有一个被碰撞,两个啤酒桶可以同时爆炸。

他们把这种啤酒桶水雷广泛布放在河流和沿海港口中。双方有许多军舰都是被这种啤酒桶水雷炸沉的,如北军的“开罗”号战舰卜做源,南军的“马里恩”号、“埃特万”号舰船等。发展到今天,许多沉底水雷、锚雷和漂雷的外型,仍然酷似它们的祖先—“啤酒桶”。

关于水雷是谁发明的和水雷发展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