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楼是谁发明的(塔楼是啥)

百科问答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塔楼是谁发明的的知识,希望对于各位朋友学习塔楼是啥的过程中有帮助。

文章目录:

人类创造的世界奇观

巴比伦空中花园

建立时间 公元前604年至562年间。

地点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首都巴格达(Baghdad)以南56英里处 。

历史

由古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他最爱的王后而建造的。王后是米底人,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她建造了这座奇幻的高大建筑以便使她可以经常望乡。空中花园上栽满了许多奇花异草,并有完整的供水系统。当时看到它的古希腊人称之为世界奇迹 。

亚历山大港灯塔

世界公认的古代七大奇观有两个在埃及,一个是名列八大奇迹之首的吉萨金字塔,另一 亚历山大灯塔

个就是名列第七位的亚历山大灯塔(The Lighthouse of Alexandria)。它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纯粹为人民实际生活而建,亚历山大灯塔的烛光在晚上照耀着整个亚历山大港,保护着海上的船只,另外,它亦是当时世上最高的建筑物。 亚历山大灯塔的遗址在埃及亚历山大城边的法罗斯岛上。公元前330年,不可一世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埃及,并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北端即地中海南岸,建立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这是一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市,在以后的100年间,它成了埃及的首都,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且也是整个地中海世界和中东地区最大最重要的一个国际转运港。

名字

这座灯塔建在亚历山大城海滨外一公里多的法罗斯岛上,故以“法罗斯”定名。此后西方各国的“灯塔”一词,均以“法罗斯”(pharos )音。例如英语的“pharos”,法语的“pharos ”,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faro ”等皆发此音。实际上,这座高大壮观的灯塔并非真在岛上,而困首卖是建在距该岛还有七米的一个大礁石上。石礁随海潮的起落而时隐时现,使整个灯塔建筑长年经受着海浪的拍打冲刷,好似在大海中拔起一座冲大天厦。塔上有一盏形体巨大、光芒四射、长年不熄的灯塔火炬。

外观

亚历山大灯塔(The Lighthouse of Alexandria)高120米,加上塔基,整个高度约135米。塔楼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方形结构,高60米,里面有300多个大小不等的房间,用来作燃料库、机房和工作人员的寝室;第二层是八角形结构,汪逗高15米;第三层是圆形结构,上面用8米高的8根石柱围绕在圆顶灯楼。灯楼上面,矗立着8米高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站立姿态的青铜雕像。整座灯塔都是用花岗石和铜等材料建筑而成,灯的燃料是橄榄油和木材。整个灯塔的面积约930平方米。聪明的设计师还采用反光的原理,用镜子把灯光反射到更远的海面上。这座无与伦比的灯塔,夜夜灯火通明,兢兢业业地为入港船只导航,它给舵手带来了一种安全感。

历史

公元前28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驶入亚历山大港时,触礁沉没了,船上的皇亲国戚及从欧洲娶来的新娘,全部葬身鱼腹。这一悲剧,震惊了埃及朝野上下。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港口的入口处,修建导航灯塔。经过40年的努力,一座雄伟壮观的灯塔竖立在法罗斯岛的东端。它立于距岛岸7米处的石礁上,人们将它称为“亚历山大法罗斯灯塔”。 当亚历山大灯塔建成后,它以400英尺的高度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的设计者是希腊的建筑师索斯查图斯。1500年来,亚历山大灯塔一直在暗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着:“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 公元14世纪,亚历山大城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地震,摇晃的大地以巨大地力量摧毁了这座古代世界的建筑奇迹。这座亚历山大城的忠诚卫这顶亚历山大城的王冠就这样消失又过了一个世纪,埃及国王玛姆路克苏丹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埃及及其海岸线下令在灯塔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城堡并以他本人的名字命名埃及独立之后,城堡改成了航海博物馆(Naval Museum)1996年11月一组潜水员在地中海深处发现了据说是亚历山大灯塔的遗留物

罗德港巨人雕像

建造时间

公元前4世纪晚期,或2世纪早期。 罗德港巨人雕像

建造地点

爱琴海(Aegean Sea),希腊罗德港。 公元前的罗德岛是重要的商务中心,它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处,罗德港于公元前408年建成。历史上罗德岛曾经被许多势力统治过,其中包括摩索拉斯(他的陵墓也是八大奇迹之一)和亚历山大大帝。但在亚历山大大帝归天之芹前后,全岛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战争。马其顿侵略者德米特里带领四万军队(这已超过了整个岛上的人口)包围了港口。经过艰苦的战争,罗德岛人击败了侵略者。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他们决定用敌人遗弃的青铜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筑了十二年,它有110英尺高,也就是说,和大家熟知的纽约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雕像是中空的,里面用复杂的石头和铁的支柱加固。但这个伟大的雕像建成仅仅56年后就被强烈地震毁坏了。 罗德港巨人雕像

传说中雕像两腿分开站在港口上,船只是从腿中间过去(右图为其假想图),但实际上雕像不是跨越在港口上。

编辑本段宙斯神像

宙斯神像

 英文:the temple of Zeus at Olympia 宙斯(Zeus)希腊众神之神,是奥林匹亚(Olympia)的主神,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世最大的室内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拜占庭的菲罗撰写记述世界七大奇迹说:“我们以其他六大奇迹为荣,而敬畏宙斯神像。” 据说奥林匹亚的祭师,对菲迪亚斯的杰作非常欣赏,就委任他的子孙负责好好保存宙斯的神像,永享荣华。 宙斯是古希腊神谱系中的第三代神王,他是全能之神,能明察、洞悉世间任何事物和事情,不管是人间还是在神山上,他都是神喻之源,他决定着神灵和人的命运。 宙斯(希腊语:Ζεύς,或Δίας),天神,古希腊神话中最高的神,罗马神话中称朱庇特(拉丁语:Jupiter),为克洛诺斯(Κρόνος)与瑞亚(Ρέα)所生的最小儿子。克罗诺斯通过推翻他的父亲乌拉诺斯获得了最高权力,他得知他会和自己的父亲一样被自己的孩子推翻,于是把他的孩子们吞进肚子。他的妻子瑞亚因为不忍心宙斯也被吞进肚子,于是拿了块石头假装宙斯给他吞下。宙斯长大后,联合兄弟姐妹一起对抗父亲,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经过十年战争,在祖母大地女神盖亚的帮助下战胜了父亲。宙斯和他的兄弟波塞冬和哈底斯分管天界、海界、冥界。从此宙斯成为掌管宇宙的统治者。木星的拉丁名起源于他。 宙斯与多位女神和女人生下多位子孙,当中有阿波罗和阿尔特弥斯兄妹、狄俄尼索斯、赫拉赫勒斯等。宙斯为了接近女神和女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而且他总是偷偷摸摸的,所以总会令赫拉生气。为了不被赫拉知道他的外遇的所在地,他总会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去阻碍赫拉。宙斯也有一些男性情人,如盖尼米得。 位置:宙斯神殿是古希腊的宗教中心。神殿位于希腊雅典卫城东南面,依里索斯河畔一处广阔平地的正中央,为古希腊众神之神宙斯掌管的地区;目前这地方尽是一片黄澄澄的丘陵,但是在古希腊时期,四周环绕翠谷和清冽溪水,景境幽雅,不远处更有一座密林,绿意浓郁,林中小径两旁更是花木扶疏,争奇斗妍,美不胜收,更是当时的宗教中心。在古希腊时代,那地位于雅典城墙外,到了哈德连帝时代为了扩大雅典城规模,将城墙往外扩展,才把神殿纳入城内。

神像

神殿本身则是采多利克式(Doricorder)建筑。表面铺上灰泥的石灰岩,殿顶则用大理石兴建而成,神殿共由34条高约17公尺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石柱支撑着,面积达41.1公尺x107.75公尺。庙前庙后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Paros)岛的大理石雕成。庙内西边人字形檐饰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雅典的风格。这么建造,天上宙斯大神是否喜欢?据说菲迪亚斯建造雕像时,曾亲到奥林匹斯山问宙斯神,而大神以降下霹雳闪电,打裂神庙铺道作回答。至于神殿主角“宙斯”,采用了所谓‘克里斯里凡亭’(chryselephantine)技术,是在木质支架外加象牙雕成的肌肉和金制的衣饰。宝座也是木底包金,嵌着乌木、宝石和玻璃,历时八年之久才完成。 在旅行家沙尼亚斯巴(Pausanias)的希腊游记一书中,曾对宙斯神像作了详细的描述,书中记载:“宙斯神主体为木制,身体裸露在外的部份贴上象牙,衣服则覆以黄金。头顶戴着橄榄枝编织的皇冠,右手握着象牙及黄金制成的胜利女神像,左手则拿着一把镶有各种金属打造的权杖,杖顶停留着一只鹫”。至于他的宝座,神像头上与头后,雕著“典雅三女神”和“季节三女神”(春、夏、冬)雕像;腿和脚饰有舞动中的胜利女神与人头狮身史芬克斯,希腊其他诸神装饰,底部宽6.55公尺、高1公尺,而神像约高13公尺,相当于四层楼高的现代建筑。神像身后挂着由耶路撒冷神庙劫掠得来的神圣布幔。菲迪亚斯更精密地规划四周变化,包括由神庙大门射向雕像的光线,为了令神像的脸容更为美丽光亮,更于神像前建造一座极大而浅,里面镶了黑色大理石的橄榄油池,利用橄榄油将光线反射。矗立期间更有工人前来擦拭象牙,称为“菲迪亚斯抛光工人。“。 宙斯像的构成材料,年代背景以及装饰用的雕像,都能详细说明,但是菲迪亚斯的作品风格却很难确定。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菲迪亚斯雕塑神像的技术达到巅峰,能使神像具有高不可攀的庄严气概。特别是宙斯像,能够在普通的宗教形象外,增添了独特的性格。为了要找出这句话的真正涵义(菲迪亚斯神像雕塑的原作至今已全部遗失),多年来,专家学者曾对菲迪亚斯神像的复制品作过个别研究,希望能找出其中共同的特点。他们特别注意雅典巴特农神殿的装饰雕像,据说菲迪亚斯曾经负责监制这些雕像。当然,现在很难断定,菲迪亚斯曾亲手雕过哪一件雌像﹔因为他既要担任监制工作,而且要负责雕塑神殿内的阿西娜巨像,一定非常忙碌,不过,很可能所有雕像的设计和全部风格都由菲迪亚斯一人决定。最接近菲迪亚斯风格的作品,可能是庙内东边横饰带上的神像,只是规模不同而巳。这些神像,在早期的严肃风格与后期轻松及精巧的风格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

历史

宙斯神殿是希腊的宗教中心,由城邦和平民送来的祭品种类很多。几百年来,一直在露天神坛叩拜宙斯。神坛据说是用献给宙斯的各种祭品的灰烬造的。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公元前五世纪由当地建筑师伊利斯人李班(Libon of Elis)监建一座宏伟的庙宇,作为宙斯神殿,并于公元前456年完成,庙前庙后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Paros)岛的大理石雕成,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菲迪亚斯(Phidias)负责。 庙内西边人字形檐饰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雅典的风格。当时是为了神殿需要雅典式的雕像,抑或由于菲迪亚斯的声誉远播,建筑庙宇的人特别请他到奥林匹亚担任雕刻工作,现在无从查考。 有一说法是,菲迪亚斯在雕塑巴特农神殿的阿西娜巨像时,被指控盗用宝贵材料,遭受贬黜,离开故乡雅典过放逐生活,终老奥林匹亚。这说法唯一可信之处就是菲迪亚斯与当时名政治家培理克里斯(Pericles)是朋友,对他的名誉采取的任何打击行动,都会对培里克里斯有不利的影响,所以菲迪亚斯开始逃亡。 在奥林匹亚所进行的现代发掘工作,最早的一次是在一八二九年由法国考察队主持。历时六星期。使近代人士对奥林匹亚有更多了解的,则是德国的考察队。他们从一八七五年开始,差不多一直没有间断地发掘,虽然找出了宙斯神殿以及装饰用的雕像,并且局部恢复了宙斯神殿原来的形状,但始终没有发现宙斯神像本身的踪迹。然而,在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八年间,考古学家进行一连串令人兴奋的发掘工作,在距离宙斯神殿不远的地方,挖出菲迪亚斯工作地方的遗址,形状大小与神殿的主室相同。菲迪亚斯可以在这种类似神殿的环境中,雕塑宙斯像而不致妨碍神殿的工作。菲迪亚斯必定在雅典挑选了一批工作人手,带到奥林匹亚。在他的工场遗址上发现很多公元前435年制造的雅典陶器(菲迪亚斯完成宙斯像后,于公元前432年去世),还有象牙、玻璃、金匠工具,以及赤陶模型的碎片,看来是供制造神像部分衣饰之用。出土的陶器当中,有一个残破不全的杯子,杯子有刻工精细的文字﹕“我属于菲迪亚斯”。 神像昂然地接受人们崇拜达九百多年,但最后基督教结束一切。公元393年,罗马皇帝都路(Theodsius)一世,毅然颁发止竞技的敕令,古代奥林匹克竞技大会也是在这一年终止。接着,公元426年,又颁发了异教神庙破坏令,于是宙斯神像就遭到破坏,菲迪斯亚的工作室亦被改为教堂,古希腊从此灰飞烟灭;神庙内倾颓的石柱更在公元522年及551年的地震中震垮,石材被拆,改建成抵御蛮族侵略的堡垒,随后奥林匹亚地区经常发生洪水泛滥,整个城市埋没在很厚的淤泥下。所幸的是,神像在这之前已被运往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现称伊斯坦堡),被路易西收藏于宫殿内达60年之久,可惜最后亦毁于城市暴动中。

编辑本段阿尔忒弥斯神庙

阿尔忒弥斯神庙

建造时间:公元前550年 建造地点:希腊城邦埃斐索斯,即现在的土耳其西海岸。

简介

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月神,奥林匹斯主神之一,亦被视为野兽的保护神。阿尔忒弥斯为主神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之女,阿波罗的孪生姊姐姐,生于阿斯特里岛(提洛岛)。相传勒托在阿尔忒弥斯出生九天后又在阿尔忒弥斯的协助下生下阿波罗(Apollo)。因此阿尔忒弥斯又被奉为生产、接生之神。在林莽和山野问,她手持弓箭,由众犬伴随,与众女神一起以狩猎为戏,有时乘坐两牡鹿所曳之车出行。阿尔忒弥斯勇猛剽悍.有时又十分残暴。她恪守自古已有之种种规习,并要人们严格奉守。凡违迕者,常以弓箭射杀。卡吕冬王奥纽斯因未——如既往地向她奉献新鲜果实,她盛怒不已,竟将凶恶的野猎驱进卡吕冬。她挑唆围猎者首领墨勒阿格尔与族人不和,致使大英雄墨勒阿格尔惨死。远征特洛伊的希腊联军首领阿伽门农射杀她的圣鹿,并炫耀其射技优于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一气之下,令海风骤然停息,希腊联军的船只因而无法启航。她执意要以阿伽门农之女伊菲格涅娅作祭品,抵偿圣鹿,并通过预言家予以转告。阿伽门农被迫依从,她又在祭坛上以鹿易人,瞒过众人,将伊菲格涅娅携至陶里斯,使其成为自己神庙中的女祭,专司索取贡物。相传,赫拉克勒斯曾杀死克律涅亚金角鹿,被迫在阿尔忒弥斯与阿波罗面前辩白自己无罪。阿尔忒弥斯在克里特被视为兽类主宰,并以司狞猎的宁芙女神布里托玛尔提斯为化身。她最古老的形象,不仅为一女猎者,甚至为一牝熊。 阿尔忒弥斯曾被奉为植物的保护神,后又演变为丰产女神和生育的庇护者。其圣地多在象征着丰产和植物之神的泉水与池塘附近。她的奔放如同小亚细亚的众神之母基伯勒。在以弗所神殿中,她被奉为多乳之神。她刚降生,就为其母接过随之降生的阿波罗。她还有使人猝死之术,或通过生育神埃勒提娅为产妇助产。 关于阿尔忒弥斯的早期传说与月神有关,她与塞勒涅近同,晚期神话则将她描述为爱恋美少年恩狄弥翁之月神。阿尔忒弥斯最初并不是月神相传她像宙斯所要月亮一职,宙斯默许了,此后她就与月神像混同了。 古希腊人便以月的不同形态来区分那三位天界的月神,通常菲碧(Phoebe)代表新月、赛勒涅(Selene)代表满月、阿尔忒弥斯(Artemis)代表弯月,中期神话以后赫卡忒(Hecate)也是月神之一,她代表冥月。

神庙

神庙建筑以大理石为基础,上面覆盖着木制屋顶.整个建筑的设计师是Chersiphron父子,它最大的特色是内部有两排,至少106根立柱,每根大约40至60英尺高。神庙的底座大约有200乘400英尺。

历史

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的深夜,这座壮丽的神殿在一场大火中变成了废墟,在原址后建起的庙于公元262年再罹火难。这座神殿的遗址位于今天土耳其的爱奥尼亚海滨。现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除了残垣断壁什么也没有。

摩索拉斯陵墓

摩索拉斯陵墓位于哈利卡纳素斯,在土耳其(Turkey)的西南方,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是40平方米(120乘30米100,高45米)140,其中墩座墙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顶部的马车雕像高6米建筑物被墩座墙围住,旁边以石像作装饰,顶部的雕像是四匹马拉著一架古代双辆战车。 此陵墓著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 Leochares, Scopas,和 Timotheus制造,每人负责陵墓的其中一边。 摩索拉斯陵墓

在15世纪初哈利卡纳素斯被侵占,新的统治者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将摩索拉斯陵墓的一些石头用作建筑材料。时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幸存,并存放在英国伦敦的博物馆内。自从19世纪开始,摩索拉斯陵墓一直有进行考古学的挖掘,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关摩索拉斯陵墓的资料,令我们对摩索拉斯陵墓的形状和外观有更多的认识。 摩索拉斯王陵(The Mausoleum of Mausolus)坐落于小亚细亚西南部哈利卡纳素斯(今土耳其),市中心的大广场。埋於陵墓内的人,是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波斯帝国属地卡里亚的总督摩索拉斯(Mausolus)。 关於摩索拉斯王(King Mausolus),人们对他的了解,仅止於他精力充沛,喜好战争,曾经征服罗德斯岛,短短时间就成为邦国的领主。

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

建造时间

大约公元前2700-2500年

建造地点

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高原 金字塔(Egyptian Pyramid )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寝,都大小不一,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37.2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

吨的石块,占地52000平方公尺。在那里走一圈大概要走1千米。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 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 大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它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占地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至160吨,平均重约2.5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 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老海夫拉的陵墓,因此被称为海夫拉金字塔,塔高143.5米。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便紧挨着海夫拉金字塔,据传人面是海夫拉的模拟像。长期以来,由于该金字塔内的湿度过大、通风较差,墓室内部的墙壁出现裂缝。1992年,海夫拉金字塔又经历了一次强度为5.4级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损坏。此后经过两年多的全面修缮,于2001年7月重新开放。 门卡乌拉金字塔的底边边长108.5米,塔高66.5米。1839年,一名英国探险家首次打开这座金字塔,在墓室中发现一具花岗岩石棺及法老木乃伊。但装运这些文物的船只在返回英国途中遭遇意外,石棺和木乃伊都沉入大西洋。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丹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

秦始皇陵兵马俑

简介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它显示出了古长安当年的繁华和强盛。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引起考古界轰动。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78年9月,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说法不胫而走。

陶俑大小

在出土的大批兵马俑中,武士佣一般高度在1.8米左右,将军俑则高1.96米。陶马也高约1.7米,其形体的大小高矮均不让真人真马。西汉以后的明(冥)器陶俑,其高大程度均在秦俑以下。

排列方法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一号坑

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009年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了彩俑。

二号坑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4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 马1 车。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建筑高度发展史略?

建筑高度发展史略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摘要:本文简述了人类建筑高度核拍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建筑高度发展的研讨,阐述了古代建筑高度记录的保持者,主要是服务于王权的高大建筑;中世纪是寄托着人们信仰的宗教塔楼;而现代则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实用型高层建筑。同时还指出,历史上建筑高度竞争的领先地域,古代是埃及,中世纪和工业革命时期是欧洲,而在近现代高层建筑出现之后则转向了美国,到21世纪,高层建筑的竞争热点将会在亚洲。

2001年9月11日,美国的两幢高417m的摩天大楼——纽约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 Towers,110层,1973年建成),被恐怖分子所劫持的飞机撞毁、倒塌,美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曼哈顿地标不复存在了。恐怖分子选择以攻击标志性的超高层大楼来打击美国的做法,令全世界感到震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标天际的建筑物在人们的心目中,确实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从“9.11事件”后人们对高层大楼的关注态度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证实,甚至,有些杂志还就此展开了有关高层建筑的讨论。实际上,高大建筑物从古至今就一直普遍受到人们关注,它不仅是人类财富和技术实力的表现,是社会物质文明的象征,而且还代表着人类精神的追求和创造的愿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或许也可以说,人类的建筑历史改悄羡,就是一部不断追求新的建筑高度的历史。

一、古代的高大建筑

人类的建筑历史已经有数千年。在古代,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即已为建造更高高度的建筑而努力,从《圣经》中的通天塔(《旧约全书》)到秦二世“起云阁欲与南山齐”(《三辅黄图》),都表达了这一夙愿。从文献记载和建筑遗存来看,最早的高大建筑,当推埃及的金字塔①、巴比伦的观象台②、玛雅人的塔庙③和中国古代的高台建筑④。其中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运让塔”(Khufu,公元前2500年)的高度,已经达到了146.5 m,但是这些建筑虽高,却都不过是建筑形体的高大,并非使用空间的立体化,而真正靠楼层的叠加、向高层大楼发展的建筑演进,则很可能是起始于中国汉魏时期的楼和塔。

中国汉代时期楼阁建筑已大量出现,从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木构楼阁的高度都超出人们的想像。《汉书·郊祀志》中记载,汉武帝曾效仿黄帝建“井干楼,高五十丈”。《历代宅京记》中载:铜雀台“经石虎更增二丈,立一屋……又于屋上起五层楼,高十五丈,去地二十七丈”等等。当然,这些文学性的描述往往会有些夸张,但是汉代出土的明器和画像石中的楼阁,却多是3~4层的多层建筑,其中最高的竟达到了7层。而且,出土的数量之丰富,分布的地域之广阔,也足以证明其时木构多层楼阁之发达。

至南北朝,楼阁建筑又与佛塔相结合,并影响到日本。按《洛阳伽蓝记》:北魏洛阳的永宁寺塔高9层,“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这就表明,在罗马人用砖石材料创造前所未有的高大建筑空间的时候,中国人开创了木构架叠层架屋的建造方式(框架结构),将建筑的使用空间推向高空。或许可以认为,中国人在约2000年前进行的这种建筑实践,就是后来建筑向高层发展之滥觞。

二、中世纪宗教建筑的塔楼

随着技术的进步,宗教建筑的发展,塔式建筑开始在世界各地控制着城市的天际线。中国的佛塔、伊斯兰建筑的光塔和哥特式教堂的塔楼,占据了世界各地人类聚集地的领空,人类开创的建筑文明,在中世纪又创造出了新的建筑高度记录。

中国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是建于10世纪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塔高9 层、67.3 m.最高的砖塔也差不多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河北定县开元寺塔,13层、83.7m高。印度德里的库特普塔(Qutb Minar)建于12世纪,塔高72.5m.埃及开罗的苏丹哈桑礼拜寺(Madrasso Sulten Hassan)的光塔高达81.6 m.而其时,欧洲一些教堂的塔楼高度,已经接近或是超过了100m.如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钟塔(Piazza San Marco Bell Tower)高98m,法国沙特尔教堂(Chartre,12 世纪)的塔楼高107 m,英国索尔兹伯里教堂(Salisbury,12世纪)的主塔楼高124m.而在中世纪,建筑高度达到了顶峰的,是德国的乌尔姆教堂(Ulm,14~16世纪),它始建于1337年,建筑高度161m,超过了埃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而成为当时世界第一高塔。欧洲教堂塔楼的这种高度竞赛,直到19世纪都没有停止,工业革命到来之际,意大利的The Mole Antonelliana (始建于1863年)更以164m的高度,打破了乌尔姆教堂保持了200多年的高度记录,而成为迄今为止最高的砖石结构建筑。

超过100m的砖石结构建筑,已将材料特性和当时的建造技术推向了极致。与古代高大建筑物服务于王权不同,中世纪的这些宗教建筑则维系着人们的信仰和精神寄托。这些巍巍壮观的塔楼,后来又被广泛地运用于市政厅建筑,其象征性力量始终震撼人心,并对文艺复兴建筑和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工业革命和高层建筑

18世纪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促使建筑技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和新的施工方法,使建筑物可以被建造得更高。钢铁被大量生产并应用于建筑业。早期钢铁结构建造的建筑多为植物园中的温室,第一座铸铁框架结构的多层建筑,是美国纽约的哈帕兄弟大楼(Harper and Brothers Building,1854年建成),虽然它只有5层高,却为钢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奠定了基础。

1889年,一座空前高大的钢铁建筑出现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它就是闻名遐迩的埃菲尔铁塔。铁塔全部以钢铁建造,高达328m,在当时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得最高的建筑。以当时的经济情况、现实需求和建筑技术而论,要建造这样高大的建筑物还只能选择“塔”这种形式。但是,由于它采用了全新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这便预示了今后建造具有实用价值的摩天大楼的可能性,而埃菲尔铁塔本身,也成为古代象征性高塔和现代实用性高层建筑之间的分水岭。

19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和资本经济的形成,一种新的建筑类型的出现,又从另一个角度,再次拉开了人类建筑高度竞争的序幕,这种新的建筑类型就是“高层建筑”(high-rise building)。众所周知高层建筑的出现,主要得益于钢铁、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进步和电梯的发明。至此,人类建筑高度的竞赛热点,便也很快由非实用性的高塔转向实用性的高层建筑。

第一座高层建筑,是1885年在美国芝加哥兴建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Home Life Insurance Company Building,10层,55m)。这座大楼首次采用了钢框架结构,在结构体系、材料应用等方面开创了历史新纪元。此后,美国的芝加哥等地又陆续兴建了一大批高层建筑,并形成了所谓的“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至19世纪末,美国最高的两幢大楼“卡比托大楼”(The Capitol,22层,1892年建成)和“公园街大楼”(Park Row,29层,1894年建成)的高度,已经分别达到了91.5m和118m.

四、20世纪初的摩天楼

20世纪初,由于美国经济中心的转变,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心,也从芝加哥转移到了纽约。社会经济实力的发展、人口的集中、攀比心理和商业广告效应的作祟,促使美国的高层建筑竞赛大大加快,建筑高度大幅攀升。纽约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大楼”(Metropolitan Life Tower,50 层,206m,1909年建成)是世界上第一幢高度超过200m的摩天大楼,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座超过古代埃及金字塔和中世纪乌尔姆教堂塔楼的实用性建筑物。

但是,好景不长,这一记录只保持了4年,便又被“渥尔华斯大楼”(Woolworth Building,52层,241m,1913年建成)打破。接着,1929年建成的“克莱斯勒大楼”(Chrysler Building,77层,319m)又再破建筑的高度记录,成为超过300m的建筑,此时高层建筑的出现才仅仅半个世纪,而建筑高度的升幅却超过了已往。至1931年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120层)建成,建筑高度更达到了381m,超过了埃菲尔铁塔成为世界第一高楼,这一世界记录一直保持了40余年,这也使美国成为继欧洲之后的世界建筑高度记录保持者。

与美国相对,这段时间世界其他地区高层建筑的建设却少得多,甚至一些国家还限制高层建筑的建设,对高层建筑多少存在一些抵触情绪。

欧洲由于城市建设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基本完成,并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建筑理论。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人们对传统城市风貌的保护意识十分强烈,从而导致了许多国家在很长的时间内都用“建筑法规”来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也使得整个欧洲缺少发展高层建筑的经济刺激。直至20世纪20年代,在德国的汉堡和杜塞尔多夫,才出现了一些体量较为高大的多层建筑,然而最高的也不过9层,而且还建在远离传统建筑的地方。

在亚太地区,当时经济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开始对高层建设加以限制,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由于当时结构抗震理论尚未成熟,所以政府部门只有通过控制高度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日本1920年颁布的法规规定建筑物的高度最高不得超过31 m,这项法规在日本一直沿用了45年。澳大利亚曾在20世纪初尝试过兴建高层建筑,当时最高的建筑是“澳大利亚财产和投资公司大楼”(Australia Property and Investment Company Building),高45.7m、12层。但是由于消防和日照等原因,澳大利亚很快便又对建筑物的高度加以限制。1912年悉尼率先实施45.7m的限高,此后墨尔本也实行了40.2m的限高制度,到1920年,澳大利亚的其他地区也都相继实施了对建筑高度的限制。

就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高层建筑加以限制的时候,亚洲另一个经济发展得最快的国家——中国,却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又一个积极探索高层建筑建设的地区。当时,中国的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利用西方的技术、材料,甚至直接聘请欧美建筑师进行设计,建造了一批接近当时世界水准的高层建筑。特别是上海,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已建有 10层以上的建筑 28 座。1929年第一座超过 10 层的高层建筑“沙逊大厦”落成,高77 m、13层,由公和洋行设计。1934年“四行储蓄会大厦”(现上海国际饭店)建成,高86m、23层,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乃至整个远东地区最高的建筑。另外,除了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设计的高层建筑之外,中国的建筑师也设计了一些很有影响的高层建筑,如76m高的“中国银行大楼”(陆谦受设计,17层,1937年建成⑤和68.4 、m高的“广州爱群大厦”(陈荣技设计,14层,1937年建成)。

五、二战以后世界性建设热潮中的高层建筑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高层建筑的建设,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兴盛时期。世界各地的许多主要城市都建起了摩天大楼,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建筑高度都达到了100m,至70年代中期又突破了200m.美国在此次世界性的高层建筑建设热潮中,仍然处于统领地位。这不仅是因为美国在高度竞赛中又再次打破了人类建筑的高度记录,突破了400m(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10层,417m,1973年建成),而且,高层建筑的建造数量也大大增加,从几个主要城市发展到遍及美国各地。在高层建筑设计理论、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方面,美国也仍然走在世界的前列。1974年在芝加哥建成的“西尔斯大厦”(Sears Tower,110层),以443m的高度成为世界最高的建筑,并称雄世界22年。

在欧洲,高层建筑主要出现在一些经济中心城市,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法兰克福和意大利的米兰等地。高层建筑在保守派的反对声中,突破了教堂的尖塔,成为控制城市天际线的新型标志。1952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建成的“塞森·阿德姆大楼”(Thyssen Adm Building,30层,160m),是欧洲第一座高度超过100m的现代高层建筑,而法国的“梅因·穆特帕萨斯大楼”(Maine Montparnasse,64层,229m,1973年建成),则是欧洲第一幢高度突破200m的建筑。与此同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修改了建筑法规,成为高层建筑建设的热点地区之一;而南美的巴西在1940年就已经建造出 30层、120m高的高层建筑。

日本在解决了结构抗震这一最为棘手的问题之后,也开始大力兴建高层建筑。建筑法规一经废除高度限制,第一座高层建筑——“霞关大楼”(Kasumigaseki,36层,1968年建成)的高度就达到了147m,而仅仅6 年之后,建筑高度便超过了200m,建筑高度发展的速度之快,超过了欧洲各国。至1978,“阳光大厦”(Sunshine 60,60 层)又以其226.3m的高度成为亚洲第一高楼。就100m以上高楼的建设数量而论,到70年代末,日本已建成40 余座,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六、20世纪80年代至今崛起的亚洲高层建筑

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美经济持续萧条,建筑业发展缓慢,高层建筑的建设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建设的侧重点也从数量的增多、高度的增加,转化为质量上的提高。而此时,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领先于世界,加上该地区的人口密度极大,这就促使这一地区成为当今世界新一轮高层建筑建设的热点地区。随着亚洲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建筑高度的竞赛也开始由美国转向亚太地区。

继日本之后,新加坡、香港、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台湾等亚洲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出现了大规模的高层建筑建设热潮。在短短的20~30年间,新加坡、日本的东京和中国的香港、上海、深圳等城市便已成为高层建筑的密集之地,不但建设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欧美,而且建筑高度也急起直追。

1985年建于槟城的Kompleles Tun Abdul Razak大厦以245 m的高度,打破了日本保持7年的亚洲第一记录。仅仅相隔 1 年,新加坡的“海外联合银行中心”(Overseas Union Bank Center,66层),又以280m的高度再破亚洲记录,而1989年在香港建成的“中银大厦”(Bank of China,70层)更成为亚洲首次超过300m的建筑。至1996年吉隆坡建成“佩重那斯大楼”(Petronas Towers,88层,452m),高度突破450m,超过了美国的“西尔斯大厦”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这就说明,自高层建筑出现以来,一直由美国保持了100多年的高度记录,已于20世纪末转由亚洲国家所取代。据世界“高层建筑与城居委员会”1999年统计,世界上超过400m的高层建筑共有6座,其中3座位于亚洲,超过300m的高层建筑共有20 座,也有10座位于亚洲,而20年前,亚洲却没有一幢超过300m高的大楼。可以明显地看出,亚洲地区高层建筑发展的速度之快,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所以有人曾预言,21世纪的亚洲,将会成为世界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和高度记录竞争的热点地区。

注释

①埃及的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3000 多年以前,最有代表性的是吉萨金字塔群,其中最大的一座胡夫金字塔高146.5m,是古代建筑遗构中最为高大的建筑物。

②古代西亚地区文化十分发达,巴比伦王朝时期的城市中曾建造过很多高大的观象台,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也是建于一系列高大的建筑平台之上。

③玛雅人常把庙宇建在阶梯形的金字塔之上,提卡尔城的一座塔庙高约70m.

④中国上古时期以高台建筑为最高,《诗经》中就有关于著名的“灵台”的记载。《陵贾新语》中曾载:“楚灵王作乾豀之台,百仞之高。”《史记》中说西汉的神明台,高五十丈。

⑤ “中国银行大楼”的原设计为34层,约100m,计划要建成中国当时最高的建筑,但是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被迫改为17层,76m.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量的摩天楼由于地产的因素,得以在城市里实现。他们中大多数是由一些经营良好的私人事务所设计。

1917年,建于美国旧金山的Willis Polks Hallidie Building首先实现了完全玻璃和钢框架体系。

1921到1922年,Mies设计了两个玻璃摩天楼方案,一个是多边形,另一个带有古怪的外墙。

20年代,处于经济的原因,在高层建筑上没能有突出的表现, 美国在此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时期美国高层建筑界所表现的倒退和复古和22年的芝加哥竞赛一致。

1922年的芝加哥透平机塔楼的世界竞赛, 是20世纪前半期最大的摩天楼的集合展。本次竞赛的获胜者是John Mead Howells 和Raymond Hood,他们的方案是一个哥特式建筑,没有任何创新和改革。

而第二名Eliel Sarrinen的设计却被认为对后来的高层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闪烁着美学上的新理念的光辉。(下左一:Eliel Sarrinen;下中:Geropius)

但是整个20年代,高层建筑在技术方面却没有什么改进,还是钢框架上垒砖石结构。芝加哥竞赛之后的20年代被认为是高层建筑史上最可怕的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1920年Hugh Ferriss 绘制了4-5张高层草图,强调面的运用在视觉上的效果,他认为,对于建筑石墙面雕塑感的重视要远比一些历史细节或是所谓的历史形式重要的多。

从1922年到1932年建造,由Bretram Grosvenor Goodbue设计的伦敦Nebraska State Capitol 立面简洁流畅,没有和任何一个历史形式相似的地方,是一个从形式,结构到阴影效果都十分纯净抽象的建筑,在哦洲产生了巨大影响,被比作是真正的摩天楼的纪念碑。但是在那个时期的美国建筑界却无人所知。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埃菲尔铁塔怎么发明的

埃菲尔铁塔是由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古斯塔夫·埃菲尔出生于1832年法国东部的第戎城。1860年,埃菲尔完成了当时法国著名的波尔多大桥工程,将长达500米的钢铁构件,架设在跨越吉隆河中的6个桥墩上。这项巨大工程的完成,使埃菲尔在整个工程界的名声大振。 埃菲尔肯钻研,敢革新,大胆使用钢材和混凝土,使土木建筑从“土”和“木”中解脱出来。他为设计铁塔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仅设计图纸就有5000多张。这些宝贵的资料,作为埃菲尔劳动的结晶,被人们妥善配橘隐地保存在巴黎。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相当于100层楼高,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伍拍使用铆钉250万个。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培厅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

Day 2-10: 伦敦塔—王朝更迭的见证者

不熟悉英国史的人,到伦敦两个景点认真转一转,等于看了一本《英国简史》,这两个景点是「威斯禅亏敏斯特教堂」和「伦敦塔」。

许多游客经常把「伦敦塔」当成一座塔,实际它是泰晤士河畔的一个古建筑群,有20多个塔楼组成。

【伦敦塔】地理位置及周边景点

游客容易混淆【伦敦塔】和【伦敦塔桥】,记住了,一个是桥,一个是古堡,是邻居。

「伦敦塔码头」紧邻「伦敦塔」和「伦敦塔桥」,持「London Pass」的游客,一般游完「伦敦塔」和「伦敦塔桥」、「贝尔法斯特舰」后,直接坐船去「格林威治天文台」参观,可以最大化利用London Pass。

掐指一算,「伦敦塔」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从最初的军事要塞变成今日的热门景点,「伦敦塔」的身份五花八门,功能千奇百怪——要塞、皇室住所、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天文台、动物园、国家监狱。

整个「伦敦塔」的核心建筑是这座四方形白色塔楼,又叫「诺曼底塔楼」。一说「诺曼底」三个字,国人非常耳熟,对,和著名的二战「诺曼底登陆」同名同地,法国地名怎么和英国建筑扯到一起?因为它确实和法国历史和法国人关系重大。

不列颠和法兰西这对冤家,从一千年前到现在一直在斗——剪不断,理还乱。

「伦敦塔」和英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和一位法国人息息相关,这件大事指「诺曼征服」,这个法国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征服者威廉。

11世纪的大不列颠岛上发生一起重大事件,史称「诺曼征服」(1066年,北宋),「一个法国人坐上了英格兰王座」。

1066年,欧洲大陆法兰西疆域中有一个小而强悍的「诺曼底公国」,此公国的首领——销大威廉公爵,统领一支海军,浩浩荡荡越过了英吉利海峡,要求继承英格兰王位(不细述,过程非常烧脑),刚上台的哈罗德国王自然不会拱手相让,两人在「黑斯廷斯」这个地方碰面开打,哈罗德一命呜呼,威廉很快征服了大不列颠的南部地区( 英格兰 ) ,成为英王,英国人叫他「征服者威廉」。

因为威廉在「诺曼底公国」有封号——威廉二世,当了英王,不能还称威廉二世,改称「英王威廉一世」。

威廉只会说法语,一句英语不会说,想巩固自己在英格兰的统治地位,谈何容易。

首先他没有英国血统,英格兰贵族根本瞧不起他,欺侮他不懂英语,当面喊他「杂种威廉」,伦敦到处是蠢蠢欲动的暴民。

威廉很聪明,首先解决血统问题,取了玛蒂尔达为妻,此女子相貌平平,身高只有152厘米,但有着高贵的血统,是英格兰 「阿尔弗雷德大帝」第七代直系后裔,婚后她立马给威廉生了继承人------威廉二世,从此以后,所有的英格兰和联合王国的国王都有她和威廉的基因。

为防止充满敌意的伦敦民众闹事造反,1087年,威廉令人在泰晤士河畔的罗马城墙一角,堆土建「堡垒」,仓促完工,建筑简陋,四周环以高高的木栅,这就是「伦敦塔」的前身,一座简易军事要塞。

「伦敦塔」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了。

「征服者威廉」先修的白塔,后人在四周陆续加修了诸如「血腥塔」、「盐塔」、「圣彼得教堂」、「砖塔」、「滑铁亏袭竖卢塔」.....大大小小二十一座塔楼,围绕白塔构建成一座戒备森严的卫城。

「狮心王理查」最早引入了泰晤士河水作为城堡的护城河没有成功,「亨利三世」成功借鉴荷兰的护城河技术,引水成功。英法「百年战争」时,「亨利五世」更是将这座城堡的防御功能提升到极致。

千年英国血泪史,尽缩「伦敦塔」,游客时间有限,建议重点游览下面四个塔:

白塔(内有皇家装备展)、血腥塔(充满权力斗争阴暗气息)、绿塔(有名的闹鬼地点),还有就是珠光宝气的珍宝馆。

宽大的护城河,水门是唯一入口,塔楼拱卫,住在这样的城堡,皇室一家老小安全无忧。

有一段时间,伦敦塔被国王当监狱使用,以致后来的英国人都明白短语「sent to the Tower」就指「入狱」。

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就被当国王的姐姐「玛丽一世」送进伦敦塔监押一年多,差一点掉脑袋。

伦敦塔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二战期间,关押过纳粹第三号人物——鲁道夫·赫斯。

乘地铁到「Tower Hill」站下,走几步便是伦敦塔,全年开放,开放时间9.00-16.30(周二至周六),10.00-16.30(周日至周一 ),这是全伦敦唯一9.00开门的景点,持London Pass(伦敦景点通票)的游客,可享受「免排队」优待。

不要忽略门上这个雕塑,它是英国王室徽记,内涵相当丰富,盾徽周围及下端悬挂的嘉德勋章饰带上,有法文格言,一般人看不懂,但就是这个法文,把「诺曼王朝」与「征服者威廉」联系起来。

英国王室徽章挺有意思,你若看懂了,相当于读了半本英国史。

在徽章核心的盾徽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三金狮,象征英格兰 ;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 ;左下角为蓝地上的金黄色竖琴,象征爱尔兰 。

在盾徽外面,左侧是一只头戴王冠的狮子 ,代表着英格兰 ;它的右侧是一只类似于马的独角兽,代表着苏格兰 。

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也用法文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

英国王室的徽章上怎么用法文?

因为英国史一般从诺曼王朝算起,这个王朝的国王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 法国人当英格兰国王,法语自然是官方语言,当时英格兰贵族都不屑于说英语,英文属于下等语言。

历史上伦敦塔曾当过国家监狱,只有犯「判国罪」才有资格入住塔内当囚徒,通常是用船运到此门进入伦敦塔,故称「叛国者之门」。

白塔是伦敦塔建筑群最古老的塔,建筑所用石材来自威廉的故乡——法国诺曼底康城,建成时,整体漆成白色而得名「白塔」。

现在的白塔各层已变成展览馆,一层展示马上比武用的盔甲,二层是中世纪的盔甲,顶层是都铎王朝军械库,里面有亨利八世所穿的大号盔甲,地下室是当年审犯人、施酷刑之地,比较血腥。

都铎王朝军械库,全是冷兵器

詹姆斯二世的面罩

英王爱德华六世的铠甲,9岁即位,15岁去世

詹姆斯二世的佩枪   

比武用的盔甲与马铠

曾经的王室住所

简朴的国王寝室,无法与法国王室宫殿相比。

皇室下午茶

象牙精雕——圣母玛利亚

人确实是动物,对有血腥味的地方趋之若鹜,乃至津津乐道。

血腥塔建于1225年,原名花园塔,更名为血腥塔是因为在1674年,整修塔内阶梯的工人在砖石中发现了两具小孩的尸体,解开了英国历史上王室一个最阴暗的悬案。

这里播出的动画还原了当时的历史。

1483年春,爱德华四世病逝,王位传给了太子——爱德华五世,小国王这年只有十二岁,根据国王的遗嘱,由爱德华四世的弟弟、即爱德华五世的叔父「格洛斯特公爵」摄政。

格洛斯特公爵有篡位之心,他与爱德华四世的遗孀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爱德华四世的遗孀乘格洛斯特公爵不在伦敦的时候,要让咨议会通过决议,尽快为儿子安排加冕,没想到此事走漏风声,格洛斯特公爵立刻采取行动,在爱德华五世被带往伦敦准备加冕的途中,劫持了他,囚禁在伦敦塔。后又将爱德华五世的弟弟——理查王子也转移到伦敦塔囚禁,黑斯廷斯勋爵对此激烈反对,也被关进伦敦塔。

一天,格洛斯特公爵来到塔中,正巧与黑斯廷斯勋爵碰面,两人都骂对方「背信弃义」。格洛斯特公爵一气之下,命人将他推出斩首,这是在伦敦塔里第一次处死囚犯,一个纯属偶然的开端。

7月6日,格洛斯特公爵加冕为理查三世,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儿子「人间蒸发」。

著名油画——塔中的王子

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儿子在伦敦塔内神秘失踪后,花园塔就深深烙上「血腥塔」三个字。

许多个夜晚,塔内的守卫报告曾在城堡西南方附近看到过两个身着睡衣的小孩子的身影,更为奇怪的是他们还手牵着手!

陈列着两位小王子遇害的有关史料

鲁道夫·赫斯(1894-1987)

血腥塔的最后一个囚犯,是纳粹德国的第三号人物、希特勒的副手鲁道夫·赫斯。

赫斯是希特勒的铁杆兄弟,参加过希特勒发动的慕尼黑啤酒馆暴动,他亲自拿着冲锋枪守着大门。政变未遂,他自愿跟随希特勒入狱。狱中,希特勒口述《我的奋斗》,赫斯执笔记录并润色。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任命赫斯为纳粹党的副领袖,如日中天,他还有两个发明:一个就是发明了「元首」这个词,还有一个发明厉害了——Heil—Hitler(嗨!希特勒)。

1941年5月10日,离奇事情发生了,他一人驾机飞到英国上空跳伞,被捕后要求面见丘吉尔,说说他的秘密使命——和平建议:要求允许德国人在欧洲任意行动,而德国则尊重不列颠帝国的领土完整,并退还英国原有的殖民地,结果被丘吉尔羁押在伦敦塔,德国投降后,他到纽伦堡法庭作证,最后被判终生监禁,1987年8月17日在柏林斯本道监狱自杀身亡,活了93个年头。

现在塔里展示着许多囚室和刑具,还有墙上刑囚的涂鸦。上塔之时会经过一个小孔门,门口不时发出隐隐约约孩童声音,有点阴森恐怖,胆小者慎入。

白塔左侧是一片草地,名为绿塔,实际就是砍头处,不明白为什么杀人的地方取了这么诗意的名字。

在这里被砍头的女人中,有三个最有名:

两个王后(亨利八世的两个妻子),一个女王(被「血腥玛丽」处死的简·格雷——人送外号「九日女王」)。

照片上面的圆盘放置一个水晶断头石,底下圆碑上记载了在这里被处死的人名,这些人名不是博物馆写得,是当年奉维多利亚女王之命刻上的,不为纪念,也不为怀念,只是冰冷地警示觊觎王位者——小心掉脑袋!

据说,在2003年前,这里放着是沾着安妮·博林血的一块断头石, 后来不知何故,以水晶断头台取代。

四百多年前塔内用于斩首的斧刀

伦敦塔中发生的许多血腥诡异的故事,都和亨利八世有关。

亨利八世(1491-1547),英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国王,简单给个评价:治国有方,私生活一团糟。

亨利八世是都铎王朝承上启下的最重要的君主,也是故事最多,最有意思的一个君主,他在位期间,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影响后世深远,而他的爱情极其失败,甚至有悲剧色彩。

他结婚六次,有一子和两女,都当过英格兰国王,史称「爱德华六世」、「血腥玛丽」、「童贞女王」。

亨利八世的六段婚姻和六位王后炯然不同的命运,引来后人创作激情与灵感,各类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电视剧《都铎王朝》描写的就是他。

亨利八世当年的离婚案轰动地球人,给天主教会带来大地震,为了休妻另娶新皇后,亨利八世与当时的罗马教皇反目,自立门户,成立了新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他当时这么做,就是想达到合法休妻另娶新皇后的目的,没想到后人给他戴上一顶高帽——推行宗教改革。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皇帝换老婆的事,属于家事,但在罗马教廷统治欧洲时期,任何国王离婚要报教皇批准。

亨利八世第一次结婚属于「政治婚姻」,娶的是他哥的遗孀——西班牙凯瑟琳公主,西班牙王室背景很强大,可是婚后20年, 凯瑟琳生下的孩子中,只活了一个玛丽公主(后来著名的血腥玛丽),其它全夭折了,亨利非常担心自己断子绝孙,开始与老婆的侍女安妮·博林偷情,并秘密结婚。

安妮•博林虽为王后侍女,但出身高贵,心高气傲,拒绝充当情妇角色,只接受正式结婚,因为英国 《继承法》规定私生子是无法继承王位的,被逼无奈,亨利决定向罗马教皇申请离婚。

一个是国王,一个是西班牙王室公主,教皇哪个都得罪不起,左右为难,对亨利的申请离婚一直采取拖延的策略,亨利对此非常失望,一怒之下,他决定绕开教皇自己办理离婚。

亨利八世实施了一系列极端措施脱离罗马教廷,他宣布英格兰不再向教廷纳税、 英国司法权独立、宣布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脑,从此,独立的英国国教诞生了。

安妮·博林上位后,只当了三年皇后就被砍头,史称「千日安妮」。

凯瑟琳被废后,女儿玛丽没了「威尔士公主」封号,安妮经常骂玛丽是「不要脸的私生子」。

当安妮生下女儿「伊丽莎白」后,玛丽更不受待见,寒衣陋室,众人避之如瘟疫,形影一人,安妮甚至指使玛丽给伊丽莎白当侍女。

玛丽表面上服服帖帖,心里却埋下仇恨的种子,伊丽莎白后来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也许是报应,安妮•博林当上王后,肚子也不争气,只生有一女,失望之极的亨利八世,在内阁的鼓噪下,以通奸罪将安妮•博林投入伦敦塔后被斩首,她的女儿伊丽莎白也沦为私生子。

这段持续了一千多天的婚姻以悲剧告终,细节可看奥斯卡获奖同名电影《千日安妮》。

1536年5月19日,安妮•博林被处决,成为第一个被处决的王后。安妮对夫君——亨利八世的最后请求是希望用剑了结她的生命,而不想像莫尔等人那样死于斧下。亨利同意了,并派人去法国物色了剑客。

在她死后不久,就有人声称看到她的鬼魂,一袭白袍,逡巡在塔内的绿地和回廊上。

亨利八世的离婚案还牵连了一批知名人士、主教、教士遭处决,其中包括——托马斯·莫尔,他是《乌托邦》一书的作者,位高权重,笃信天主教,这注定了莫尔与国王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他反对亨利八世离婚,反对在英国进行宗教改革,并辞去大法官职务,这让亨利八世失望透顶。

随后亨利八世要求全体臣民宣誓,毫无保留地支持他与凯瑟琳婚姻的无效和他与安妮婚姻的有效,托马斯·莫尔因不愿违背良心作这一宣誓而以叛国罪被关进了伦敦塔,随后被处决。

绿塔草坪后的房子,就是「皇后之屋」,先后关押过安妮·博林和她的女儿伊丽莎白。

安妮·博林是被老公关押进【伦敦塔】,伊丽莎白是被同父异母的姐姐关押进【伦敦塔】,母亲丧命,女儿侥幸活命。

塔中的伊丽莎白

亨利八世驾崩后,儿子登上皇位,史称德华六世,无奈身体多病,没多久也驾崩了,伦敦一个叫诺森公爵的把自己的儿媳(亨利八世的外甥女)格雷扶上王位,格雷只当了九天女王,就被玛丽推翻,关进伦敦塔,上了断头台。

玛丽执政时期,恢复天主教的地位,大肆迫害新教徒,烧死许多著名的新教领袖,对伊丽莎白非常猜忌。

小伊丽莎白颇有心计,处处假意顺从,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靠着机智和伪装才幸存下来,直到玛丽女王去世。

玛丽一世婚后一直没有孩子,在玛丽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姐妹俩的关系稍稍缓和,临终前,她与西班牙大使和摄政委员会达成协议,答应由伊丽莎白继承王位,先决条件是伊丽莎白要改信天主教,伊丽莎白居然答应了。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格兰历代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她四十五年的成功统治,使她成为百姓所敬仰的女王,因她终生未嫁,人称「童贞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终生未嫁,并不表示她的感情生活一片空白,女王的风流韵事,是人尽皆知的,甚至到了老年,仍旧不减浪漫热情。

1587年,女王任命埃塞克斯伯爵为侍从长,这年女王已有五十三岁,而埃塞克斯伯爵还不到二十岁,两个关系亲密,形影不离,后来埃塞克斯失宠,冲动的伯爵就带领了三百人,在1601年2月8日在伦敦发动叛乱,被击败后投降,随即被关进伦敦塔,2月23日在伦敦塔内处死了他。

女王还有一个警卫队长——雷利,雷利风流倜傥,智慧过人,语言幽默,深得她的欢心,但是当雷利瞒着女王结婚后,伊丽莎白十分恼怒,将雷利投进了伦敦塔,不久获释,从此失宠

这个地方值得屏息一观,塔内留存着许多死囚刻在墙上的遗言,从字迹的潦草程度,大致可推测出他们临死前的心境。

展示了刑具还配上了惨叫声。不过这酷刑跟咱大清国比的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伦敦塔共关押过大约一千七百名囚徒,其中很多著名的人物就在塔里遭到了谋杀。死人太多,血腥味太重,诡异的事也多,″闹鬼"不断。

在莎士比亚描写同名人物的历史剧《亨利六世》里,这位苏格兰国王在和篡夺王位的爱德华四世的斗争中两次被捕后,爱德华四世都吩咐说“派人把他送进伦敦塔”。“送进伦敦塔干什么?伦敦塔是个什么去处?伊丽莎白时代的观众都明白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意思。

珍宝馆,位于滑铁卢兵营地下室,人气最旺,皇冠珠宝亮瞎眼。

珍宝馆收藏有英国王室的王冠和权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镶满珠宝的帝国王冠和印度王冠,每个英国国王和女王都戴过它,却没有投保险,需得守卫。

目前大约四十多位守卫,这些守卫身穿深红色的制服,头戴高高的熊皮帽,日夜在院子里巡逻,晚上还扛着自动步枪,盘问每个人的口令;并且每天晚上十时都要履行那个保留了七百多年的交接仪式:

「站住!口令?」

「钥匙」

「谁的钥匙?」

「伊丽莎白女王的钥匙」

镀金的小勺子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在国王加冕礼上用来舀水的。

一尊装饰精美的大炮

Yeoman warder与“渡鸦”

走进伦敦塔,许多游客的目光被身着传统的都铎王朝的制服的人所吸引,瞬间让人感觉时光倒流,这些人自然成了游客争相合影的对象。

这些人叫Yeoman warder(御用侍从卫士),俗称 Beefeate(吃牛肉的人),都铎王朝年代承担皇室禁卫军角色,所以待遇优越,平时有牛肉可吃。

现在他们也叫Yeoman warder,身份和角色大不相同,既是导游,又是保安,也算演员,他们在固定的时间会带领游客参观伦敦塔。

如今想成为Yeoman warder,门槛很高,必须在女王陛下的军队中至少服役二十二年,并被授予一级准尉的军衔。

Yeoman warder与“渡鸦”

“渡鸦”是伦敦塔内的大乌鸦,地位不一般,大约从17世纪起,这里的乌鸦就有专人饲养,为防止渡鸦飞出伦敦塔,饲养人员给每只渡鸦翅膀做了手脚,所以现在人们把渡鸦戏称为伦敦塔内“最后的囚徒”。

Yeoman warder

Yeoman warder年龄虽大,中气十足,声如洪钟,专业敬业。

这里每个半点在“叛国者之门”前都有免费的游览讲解,英语好的同学可以来领略一下Yeoman warder们十足的幽默感。

腓尼基建筑简介

腓尼基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带有双柱立面的大型寺庙,通过短楼梯接近,封闭的神圣空间包含立方体和开放式神殿,以及诸如水坝和人工港口之类的大型工程项目。高高的城墙包括方塔和城门,由泥砖和石灰石建造而成,一般的裤喊友住宅建筑也是如此。腓尼基城市处于鼎盛时期的考古遗迹稀少,这使得一般陈述很危险,但可以说腓尼基建筑师在建筑物内外的装饰元素的使用上相对简朴和节俭。

来源

腓尼基建筑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受到两个问题的困扰。首先,由于拥有丰富的雪松林,腓尼基人很可能在他们的大部分建筑中都使用了木材,这对后代来说是一个不幸的选择,因为木材当然不如石雕那么伟大。历史学家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腓尼基城市在其历史上一直处于持续占领状态,这使得考古发掘成为问题。尽管腓尼基建筑的遗迹很少,而且我们对胡槐普通房屋等更普通的建筑也知之甚少,但我们确实从希罗多德、渗敏斯特拉波、阿里安和圣经等文献中获得了对大型公共建筑的描述,以及一些考古证据表明腓尼基及其横跨地中海的殖民地有较小的神殿。

重建腓尼基人建筑的另一个重要帮助是,他们的城市有时会出现在当代亚述艺术中,通常是征服的场景,当然,尽管建筑可能是示意性的。例如来自 Balawat 的 Salmanassar III(公元前 859-824 年)的青铜门和Sennacherib(公元前 705-681 年)的浮雕,它们显示了对提尔的攻击场景。另一个来源是4世纪BCE硬币从西顿。在这些艺术形式中,城市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防御墙呈现,塔顶上装饰着棕榈树雕塑, 房屋有多层(可能最多六层),入口外有两根柱子。

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著名的圣殿是由腓尼基建筑师建造的。

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

有关腓尼基建筑的有用信息来源是圣经中的列王纪上 6-7 章对所罗门王的圣殿的描述。这当然是公元前 10 世纪在耶路撒冷建造的,但参与建造的建筑师和艺术家是腓尼基人,其布局与腓尼基遗址和更广泛地区的寺庙描述相匹配。它的总体设计受到埃及建筑的重大影响。

长方形的庙宇有三间内室,每间都在上层,后两间由一小段台阶相连。后面的第三个方形房间据说是存放约柜的地方。圣殿门口有一段台阶,两侧是两根柱子,在圣经中被描述为青铜,希罗多德将其描述为一个用金制成,另一个用祖母绿制成。寺庙前,在一个神圣的庭院中,有一个巨大的青铜碗,因其巨大的尺寸而被描述为“熔海”,是祭祀和供品的祭坛。公元前 6 世纪被尼布甲尼撒二世摧毁,寺庙没有考古遗迹。

提尔的梅尔卡特神庙

美刻尔在轮胎上的寺庙,其中没有发现任何遗骸,希兰在公元前10世纪统治时期建(国王建造类似寺庙阿斯塔特和巴力Shamem太)。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书 2:44 中对此进行了描述。公元前 5 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入口处有两根柱子,由与所罗门神庙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每个柱子的顶部可能都有一个原始风神首都(爱奥尼亚首都的前身,本身受埃及建筑图案的影响),在塞浦路斯和其他黎凡特发现了这些例子网站,这被认为是腓尼基人的发明。寺庙的地板可能使用雪花石膏板来制作装饰图案。希罗多德接着说,泰尔梅尔卡特的神明和神话创始人在这座寺庙内拥有他的坟墓,这座寺庙也起到了城市的宝库的作用。

与后来的希腊和罗马神庙不同,腓尼基人似乎没有创造出巨大的神像雕塑。这种做法甚至可能已被禁止。相反,在他的寺庙里,梅尔卡特被永恒的火所代表,这是重生的象征。神殿外有一座特制的祭坛,供奉梅尔卡特,包括祈祷、烧香、倒酒以及向动物祭祀、食品和贵重物品之神供奉。人们认为腓尼基最成功的殖民地迦太基的梅尔卡特神庙在设计上非常相似。Gades(加的斯)的另一座寺庙在其入口处也有两根柱子,这次是用青铜制成的。

该垃圾场和十三陵

该垃圾场是一个大的外壳与祭坛和陵墓受害者的骨灰。没有考古遗迹一的生存垃圾场腓尼基本身,而是在古代资料参考和他们的存在在几个腓尼基殖民地建议有可能在每个腓尼基家城市的这样一个地方。Tophets位于城市的外部和北部。除了腓尼基人因偶尔的婴儿献祭而臭名昭著之外,还献祭动物并提供食物。由木头(aserah)或石头(betyl)制成的奉献柱) 也被放置在祭坛上。这些上面刻有祈祷文,并在节日期间用鲜花和树枝装饰。

祭祀所献祭的骨灰被放入瓮中。然后将石头放在陪葬瓮的顶部以密封它们并放置在顶饰中,有时放置在竖井墓或建在低山丘上的墓葬中,并通过下降的台阶进入。未经装饰的竖井墓可能很大 - 几米深,可通过竖井或走廊进入。一个例子是比布鲁斯的阿希拉姆墓,它有一个入口竖井、走廊和石棺室。在后来的波斯统治时代,在地面上建造了纪念碑来标记坟墓。这些被称为meghazils,由一个或两个圆柱体组成,顶部是圆顶或金字塔底部有四只狮子。从公元前 6 世纪开始,石碑被献给巴尔或塔尼特,并被放置在葬礼骨灰盒的顶部而不是石头上。许多石碑上都刻有铭文,描述了人血祭祀或用羊代替孩子。

神社

与腓尼基人的大型建筑不同,西顿和阿姆利特等地的许多小神殿幸存下来。公元前 5 世纪的阿姆利特神殿坐落在一个巨大的神圣区域内,该区域的三边由带有方柱的门廊包围。在该区域设置了一个非常大的石盆,里面装满了水,在它的中心放置了一个立方体形状的小教堂,它的正面是敞开的,可能包含一个邪教人物或符号。小教堂坐落在一小柱石块和平台上,顶部可能有一个太阳盘。第二种类型的腓尼基神殿位于圣经中提到的“高处”,它们只是位于低矮基座上的供奉的石碑,位于山峰上。

依赖海上贸易的腓尼基人建造了人工港口,由天然岩石雕刻而成的矩形码头组成。

防御工事和港口

除了上述提到的之外,腓尼基建筑师建造的其他已知结构还包括大型水坝和桥梁。这些建筑使用了巨大的石块,在西顿、提尔和阿拉杜斯的遗址中仍然可以找到它们的遗骸。由于腓尼基人依赖海上贸易,他们还建造了人工港口(cothons),由从天然岩石雕刻而成的矩形码头组成,并通过狭窄的运河进入,其中幸存的例子最好在殖民地遗址看到,特别是迦太基。

亚述艺术中看到的城市防御工事在比布鲁斯的发掘中得到了证实,这些发掘发现了被塔楼和城门点缀的巨大城墙。这些城墙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中期,是用石头地基和泥砖上层建筑建造的。还有通向大海的走廊式大门,采用阶梯式坡道。在贝鲁特和较小规模的Tel Kabri也挖掘了类似的防御工事基础。

城市住宅

幸存的城市住房例子很少,而且相去甚远。在青铜时代早期,比布鲁斯有椭圆形房屋和带有圆角的矩形房屋。在青铜时代中期,城市狭窄的街道周围散布着巨大的矩形建筑,没有明显的格局。这些不包含内部隔墙,其用途未知。此外,还有以瓶子形状制成的筒仓建筑。其他较小的建筑物显示出用石灰石铺成的证据,并在下面设有用于排水的石渠。在这些家庭住宅内有用于磨麦的烤箱和玄武岩。建筑物是用雕刻的石头和木头(橄榄、橡木和草莓)建造的,或者使用泥砖,由放置在角落的石头支撑。

关于塔楼是谁发明的和塔楼是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知识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百科问答相关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