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是谁发明的(艺文志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

本篇百科问答的知识要给大家谈谈艺文是谁发明的,以及艺文志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中国的四大发明的时间?比其他国家早多少年?

中国四大发明

我国西汉时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现存最早的纸为西汉初期的甘肃天水放马滩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我国是世界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在几个世纪以后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过非洲北部传到欧洲。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开辟了印刷史上的新纪元。后传至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改变了欧洲当时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北宋已有指南针,又叫罗盘针,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经波斯和阿拉伯传到西方,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就有火药配方的记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元朝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颤虚发明,也是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附言:很难得有人多中国的古代发明还这么有兴趣想知道比其他国家早多少年。不过,那毕竟是过去的辉煌,以后的一切还要靠我们呢。顺便告诉你我国一些其他的优秀发明。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国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创造了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的科技成就。

商朝的人们认识许多星座,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春秋时期鲁国的天文学家在公元前613年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时期楚人甘德、魏人石申合著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领导测量子午线的长度。

北宋科学家沈括此皮创制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多年;他发现地磁偏角比欧洲早5个世纪。

元朝杰出科学家郭守敬的历法《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中国的古代天文学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后世称为《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举其约数,故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相传古有“采风”制度,派专人收集民间诗歌,占《诗经》大部分篇幅的“风”,就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据《史记》等书记载,此书系孔子所删定,近人多疑其说。《诗经》里有些诗描写了劳动人民的生产情况,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毛诗”为古文诗学。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辑注较备。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学术界有互相辩争的风气。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正经历着大的变革,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斗争非常尖锐。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了不同的主张。当时争论的问题有:天道观、认识论、名实关系、社会伦理、礼法制度以及各种政治主张等。参加论争的主要人物有:墨子、子思、孟子、庄子、杨朱、许行、李悝、吴起、商鞅、尹文、惠施、公孙龙、荀况、韩非、邹衍等,他们或者著书立说,或者从事教育活动,或者进行政治改革,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他们形成了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学说,反映了各自不同阶级和阶层、集团的利益和观点。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的主要主张为:“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掠夺战争;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反对厚葬;主张选举贤能的人来茄扒燃做国君和各级官吏。墨子的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兼爱”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重要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主张实行“仁政”,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还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但是,孟子关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是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儒家的另一代表荀子,是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提出“人定胜天”,即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这种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强。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是庄子。他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但他的思想消极,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甚至认为“有用”还不如“无用”的好。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为韩非。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现代必然胜于过去。人们应该按照现行政治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拘泥于古代的传统。他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任用官吏来代替世袭的贵族。他还主张“法治”,认为法律应向全国公布,强调用严刑厉法镇压人民的反抗。他的学说被秦始皇所采用,后来成为秦统一后许多政治措施的理论依据。

各派的学说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互相争辩,同时又互相影响,使学术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空前繁荣,在思想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后来中国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他少而好学,20岁后游踪几遍全国。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其父司马谈死。三年后,他继父职为太史令,得读政府所藏“石室金匮之书”。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着手撰写《史记》。五年后,他因李陵事被武帝治罪下狱,处以宫刑。狱中仍继续从事写作。太始元年(前96年)被赦,出任中书令。汉时中书令多由宦官充任,因此他深以为耻,忍辱含垢,发愤著述,终于完成我国最早的通史,初名《太史公书》,后人称《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汉武帝,首尾共3000年左右。全书有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合计130篇。52万余字。本纪是按年月顺序编写的帝王正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政绩为中心,描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表是用表格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谱写人物和事件。书是有关各种典章制度以及某些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专辑,内容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重要领域。世家用来记载王侯、封国以及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历史。列传主要是人物的传记,也兼记少数民族,以及与我国互相往来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并包括作者的自叙。上述五种体例中以本纪和列传为主体,各体例相互配合,这种体例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范例。《史记》内容丰富,记事详实(其间也有某些失实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和阶级斗争的真实状况。如详述了陈胜起义的经过,正确地肯定了汉灭秦是“由涉首事也”。把孙胜列入世家,与历代王侯勋臣同列。《史记》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司马迁首创的传记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史学史上的《二十四史》,总共有3259卷,虽在名目、门类上有所变衍,但都有“纪”和“传”,绝无例外地沿袭《史记》体例。《史记》不仅是部历史著作,而且是部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文学作品。

由于司马迁在历史学、文学上的杰出贡献,1956年他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行列。

二十四史

我国封建社会系列正史合称。清乾隆时,《明史》定稿,诏刊廿二史,又诏增《旧唐书》,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流行的二十四史有两种,一为武英殿本。清末以来各种翻刻本大体以此为根据。一为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集合各史较早刻本影印,原书刻误多据殿本修改,但亦有误改之处。对二十四史简要介绍如下:

《史记》如前述。

《汉书》,东汉班固撰。100篇,分120卷。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创始于班彪继《史记》而作的《后传》。班彪死后,其子班固整理补充,撰成本书。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成稿,由班固之妹班昭和马续续成。本书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百官公卿表》叙述秦汉官制沿革,并排比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简明扼要。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今本120篇,分130卷。纪传体东汉史。原书只有纪传,北宋时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与之相配,成为今本。叙事喜以类相从,新立的类传有《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烈女传》等,大部分专传也以类盯从,往往不论年代先后。本书汇集一代史事,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国志》,西晋孙寿撰。65卷,分魏、蜀、吴三志。纪传体三国史。无表志。魏志前四卷称纪,蜀、吴两志有传无纪。对魏的君主称帝,叙入经中;吴、蜀则称主不称帝,叙入传中。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130卷。纪传体晋代史。修撰者共21人,此外唐太宗也写了宣帝、武帝两纪和陆机、王羲之两传后论,故旧本亦题“御撰”。本书增立“载记”。十六国中的前赵、后赵等十四国,皆入“载记”,仅前凉、西凉入列传。本书词藻绮丽,多记异闻,对史料的鉴别取舍,不甚注意,这是本书的缺点,但以诸家晋史已不存,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宋书》,南朝梁沈约撰。100卷。纪传体宋史。本书选录诏令章奏等文件甚多,虽嫌冗长,却保存了若干资料。入志内容,上溯三代秦汉,尤详于魏晋,可补《三国志》之缺,惜门类不全(如无食货、艺文等志)。

《南齐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故名,南朝梁萧子显撰。60卷,今本亡失序录一卷。纪传体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亦不全,《食货》《刑法》《艺文》均缺。本书保留较多的原始资料,对文学、思想、科学的情况也有所反映。

《梁书》,唐姚思廉撰。56卷。纪传体南朝梁代史。本书是现存梁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范缜、阮孝续、陶弘景等传,保存了当时思想、文化、医药方面的史料。但全书无表志。

《陈书》,唐姚思廉撰。36卷。纪传体南朝陈代史。全书无表无志,与所撰《梁书》相同。

《魏书》,北齐魏收撰。130卷。纪传体北魏史。受命修撰的虽有多人,实由魏收独立完成。魏收从北齐统治者立场出发,以魏和东魏为正统,不为西魏三帝立纪,称晋为僭伪,凡刘陪、石勒及宋、齐、梁、陈都入外国传。本书中的《释老志》《官氏志》《食货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北齐书》,原名《齐书》,宋时加“北”字,以与萧子显的《南齐书》区别。唐李百药撰。50卷。纪传体北齐史。无表志。作者多采用王劭《齐志》,文笔生动,并保留当时口语。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纪传体北周史,无表志,50卷。今本多取《北史》补入,已非原来面目。

《隋书》,唐魏徵等撰。85卷。纪传体隋代史。内容历叙梁陈齐周的典章制度,详于隋代。基中《经籍志》创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成为旧目当中书籍分类的标准。本书对隋朝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有所揭露,并显示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威力。十志如《食货》《地理》《天文》《经籍》等,综合五代,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南史》,唐李延寿撰。80卷。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纪传体,无表志。

《旧唐书》,原书《唐书》,因与欧阳修等所撰《新唐书》区别,故称。本书保存唐代史料,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即多据本书。

《新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撰。225卷。纪传体通史。本书在史料上对《旧唐书》有所补充,首创《兵》《仪卫》《选举》三志,并增撰各表,又专立《藩镇传》记述沿革,皆可供参考。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因与欧阳修所撰《五代史记》区别,故称。150卷。纪传体五代史。分梁、唐、晋、汉、周五书,故原称《梁唐晋汉周书》。此书文献,故纪传多首尾完备,事实较详。

《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宋欧阳。74卷。纪传体五代史。列传皆用类传。本书间采小笔记,以补旧史之缺,有一特殊史料价值。

《宋史》,元脱脱领衔,欧阳玄等编撰。496卷。纪传体宋代史。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辽史》,元脱脱等撰。116卷。纪传体辽代史。

《金史》,元脱脱等撰。135卷。纪传体金代史。

《元史》,明宋濂等撰。210卷。纪传体元代史。保存了较多的史料。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332卷。纪传体明代史。本书取材颇富,历经三次订正,有一定史料价值。

文学巨作《艺文类聚》是谁编成的?

《艺文类聚》是现存较早、较完整的汉民族大型类书,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给事中欧阳询主编,其他参与人员还有秘书丞令令狐德棻、侍中陈叔达、老扮太子詹事裴矩、詹事府主簿赵弘智、齐侍碧灶王府文学袁朗等十余人。历时3年,武德七年(624年)成书。《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氏六帖》合称“唐代四大类书”。

此书分46部,每部又列子目727,全书约百余万言。 此书分类按目编次,故事在前,均注出处。所引诗文,均注时代。作者于题目,并按不同的文体,用“诗”、“赋”、“赞”、“箴”等字标明类别。所引用的古籍,据北京大学研究所在1923年所作的统计,共为1431种,这些古籍大多散失,现存不足十分之一。因其所引者多为唐前古本,可用以互校今传之本而有可能纠订其误谬。远在宋代,周必大慧笑、彭叔夏校《文苑英华》,就已利用本书。至清代的校勘、辑佚学者治理先秦、两汉迄南北朝的古籍,就更广泛地运用这部类书而能深切理解其价值。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望采纳,谢谢!

艺文是什么意思

艺文一词意为艺术,文化等物的通称,也是各种艺术品的代称。

关于艺文是谁发明的和艺文志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