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战列舰是谁发明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战列舰鼻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文章目录:
战列巡洋舰是谁发明的?
英国。
战列巡洋舰是一种20世纪初兴建的一种大型战舰。是在装甲巡洋舰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一种功能性行逗很强的新型唤谈主力舰。
英国广布全球的通过漫长海上航运线和商业网络相互联系的殖民利益,需要强大并且可以快速集结的海军舰队保护。英国皇家海军需要一种强大火力与高机动力相结和带碰合的战舰,不仅可以有效的打击敌方的袭扰,又能够快速部署应付突发性事件。于是英国海军以“理想型巡洋舰”名义设计的战列巡洋舰是一种把战列舰强大火力和装甲巡洋舰高机动结合在一起的战舰,当时新的技术提供了建造新型战舰的可能性。
世第一艘战列舰是哪一国家发明的
战列舰最早是17世纪出现的.当时的战列舰都是木质船体,利用风帆作动力来推动舰艇前进.舰上通常设有两,三层甲板,两舷侧开有若干小门,带有轮子的火炮放在甲板上,通过舷侧门进行射击.世纪的三桅帆船战列舰最大为1750吨,装有80-100门火炮,舰员岩和派600-700人.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到80年代,发明了蒸汽机,以后又逐步出现了螺旋桨,旋转炮塔的线膛炮和钢铁装甲等.这些新技术很快被各国海军所采用184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的战列舰拿破仑号;1860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棚蔽艘铁壳装甲舰勇士号;1873年,英国又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完全不用风帆而采用蒸汽动力的蹂粗贺躏号铁壳装甲舰;
战列舰什么时候发明的?大神们帮帮忙
“战列舰”一词的英文原文为Battleship,直译为“战斗舰”。这个名字起源于帆船时代的“战列线战斗舰”(Main Line of Battle Ships)。战列舰名称是羡袜随着1655-1667年英国——荷兰战争中海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当时海战方式为交战双方的舰队在海战中各自排成单列纵队的战列线,进行同向异舷或异向同舷的舷侧方向火炮对射。凡是其规模足够大,可以参加此种战斗兆老的舰船均被称作战列舰(Ships of the Line)。1638年建成的英舰“海上君王”号便是这种战舰的第一艘,它有3层舷炮甲板,102门火炮。这时的战列舰都是木制的帆船。 17世纪70年代後,英国海军按照以下标准对舰船进行分类: 一级舰——三层炮甲板,火炮100门以上,定员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吨。代表性舰船为特拉法尔加兄猜激海战中纳尔逊海军上将的旗舰“胜利”号。 二级舰——三层炮甲板,火炮90-98门,定员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吨以上。 三级舰——二至三层炮甲板,火炮64-80门,定员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吨。这是英国海军中数量最多的主力舰只。 四级舰——两层炮甲板,火炮50-56门,定员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吨以上。 上述四级舰均被称为战列舰。规模在此之下的舰船被归类为护卫舰(Frigate)、巡航舰(Corvette)和单桅纵帆船(Sloop)。 此时的战列舰基本上全为木材建造,有时在水线以下包裹铜皮。动力为风帆,武器为前膛火炮,发射用于摧毁船体的圆形弹丸、杀伤人员的霰弹以及破坏帆具的链弹。
战列舰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在17世纪之前,帆船上虽早已安装了火炮,并设置了供射击用的舷窗,但是舷炮的射击仍十分笨拙。当时的火炮是从陆上移到战舰上的,也安装有木轮,因而发射时会产生很强的后坐力。为了制止舰载炮身的后坐,火炮往往被紧紧地固定在船的舱壁上,炮管则通过舷窗伸出船舷外,使得装填弹药十分困难,尤其是在激烈的海战中,装填弹药简直无法进行。
17世纪初期,舰炮射击技术出现了一项重要革新,即用绳子来制止火炮后坐,这使得从炮门起,有很长一段炮身能够留在船舱内,装填炮弹变得简单易行了。
1652~1678年,为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英国同荷兰歼灶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海上战争。英国统帅是作战经验和谢练经验极其丰富的将领罗伯特·布莱克,他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舷侧炮战船的作战特点,确立了舰队纵列这一战术思想。1653年,英国海军颁布了两个在海军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其一是《航行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规定了在航行中保持良好队形、指挥统一、完整的联络方法等重要内容;其二是《战斗中舰队良好从形教范》,第一次作出了组成纵队战斗队形的规定。依据这一规定,作战时将所有舰只以一定的间隔排成千个纵队,战斗时每次只有一艘战舰用舷侧炮向敌舰射击,其余各舰迅速装填弹药。一艘舰射击完毕后,第二艘进行射击,一艘接一艘依次进行。这种队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舷侧炮的威力。与此同时,指挥官可根据作战意图对秩序井然的队形中的舰船实施有效的指挥,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此基础上,英国海军颁布了《舰队队列条令》和《舰队战斗条令》,在海军战术上改变了以往海战中无战斗队形,以单舰格斗、炮击和接舷战为主的混战状况,转而采用纵列编队、首尾相接、抢占敌舰上风、以炮战为主的战斗手段。
正是这一时期,采用纵列队形进行作战的主力舰船被称作为“战列舰”。因为,只有吨位较大、舰炮较多的舰船,才有充分的能力坚持在战斗队列上。那时,英国按舰炮的数量将战舰分成了6个等级:第一级90们炮以上;第二级80门~90门炮;第三级50门~80门炮;第四级38门~50门炮;第五级18门~38门炮;第六级18门炮以下。其中,前三级船在战斗编队中适于作战,因而归人战列舰。第四级为快速帆船或巡航舰,这些快速帆船可以说是巡洋舰的鼻祖,它们一艘只有一层炮甲板,配备50门左右的火炮,这些战船吨位小、火力弱,无力参加大型战斗,主要担负巡逻、警戒、侦察、护卫等任务。
战列舰是18世纪最杰出的武器,当时几乎没有一种武器能够与之相比。最大的战列舰可在1小时内连续发射30吨炮弹,且可持续数小时之久。如此强大的作战能力令人惊叹,历史学家们甚至称它为“魔鬼的武库”。
这一时期,战列舰中最著名者为英国的“胜利”号,它于1759年开始建造,1765年下水,排水量2162吨,全长67.8米,宽15.3米,共有3根主桅杆,主桅杆高达61.5米,桅杆底部最粗处直径达0.9米。3根桅杆的帆桁上共挂有36面横帆,所有帆的总面积有1.6×104米2,满帆时最高航速达10节。
“胜利”号上设有3层炮甲板,装备102门铁铸加农炮,可发射5.4千克~14.4千克的炮弹。另外,船上还有两门30.6千克炮弹的巨型短炮,这种被英国人称为“粉碎者”而被法国人叫做“魔鬼炮”的短炮,专门用于抵近敌船射击,威力巨大,两门炮一次单舷齐射,便可发射出半吨重的炮弹。
1873年,人类造船史上最早将风帆从舰桅去掉做山的纯粹的蒸汽机动力战列舰“蹂躏”号在英国诞生了,它标志着机器动力的最后胜利,标志着船舶史上新技术革命氏胡扮的来临。这艘战列舰首尾各装有一座双联装305毫米的火炮。1892年,英国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钢质战列舰“君主”号,这艘战列舰满载排水量1.5585万吨,航速达到创记录的18节。该舰舷高,前后甲板各装有一座双联装343毫米炮塔炮,两舷还装有副炮。该舰一建成,立即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很快就成为各国战列舰设计的样板,并被公认为近代战列舰的模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名叫马汉的美国海军军官于1890年撰写了《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轰动了各海军强国。马汉在书中宣扬了这样一个观点:谁取得了制海权,谁就能夺得世界霸权,而谁要取得制海权,就要拥有强大的海上武力,就要建造装有大口径火炮的重型战舰。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各海军强国开始了一场建造重型战舰的狂热竞赛。
1904~1905年发生的俄日战争,通过战列舰大编队交锋,证明了舰炮在远距离上的效力,也证明了增加主炮数量的重要性。根据这场战争提供的经验,当时的工业强国率先研制新一代的战列舰。只用了一年时间,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于1906年匆匆下水。该舰排水量1.79万吨(还有人说为2.1845万吨),有4台蒸汽涡轮机作动力,速度21节。该舰采取了战列舰一律用重炮武装的原则,使战列舰发展出现了转折点。装备的火炮只有两种口径:10门口径为305毫米的舰炮构成主炮,配置在5个双管炮塔中,其中3个在战舰的纵向,2个在两头。由于火力、速度和活动半径的增加以及良好的装甲防护力,使“无畏”号战列舰胜过以往所有的战列舰,成为标准型战列舰,世界各国海军都模仿这种舰型。当时,人们将按“无畏”号的战列舰建造的战列舰称为?无畏舰”。
面对英国的无畏战舰,德国人不甘示弱,建造了排水量更大、装甲更厚、舰炮口径更大的战列舰。英国海军面对德国人的挑战,公开宣称:你造一艘,我就造两艘,以此同德海军抗衡。在这同时,日、美及其他一些海军强国,也紧紧跟上这场军备竞赛。这期间新建的战列舰都增加了火炮的数量,提高了防护能力,主炮口径已达380毫米,主炮数量已由4门增加到10门~12门,蒸汽往复机也为蒸汽涡轮机所代替,航速已达23节~26.5节,排水量增大到2万吨左右,最大则达2.25万吨,“大舰巨炮主义”由此正式步人海战舞台。
狂热的军备竞赛,使战列舰获得迅速发展。到1914年,英国已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73艘,最大的排水量3.3万吨;而德国也有52艘;法国拥有22艘;意大利12艘;奥地利15艘;俄国10艘;美国和日本分别拥有25艘和13艘。
苏联造过战列舰吗。
苏联没有造过战列舰:二战前,苏联计划建造苏联级级战列舰,后因德国入侵,建造计划下马。
苏联级战列舰:是苏联于二战前夕设计制造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级别的战列舰。该级别是当时斯大林时期设计的战舰。该级别的设计计划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提出,但从来没有服役过。最初计划建造该级别15艘战列舰,并计划于1947年完工,使之并成为苏联海军主要的攻击力量。但设计进度缓慢以及对于纳粹德国的过分信任,导致了苏联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过为乐观的计划。苏联级战列舰的取消使得苏联成为二战后众多军事强国中少数没拥有过自行建造的战列舰的国家。
1936年5月27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下属的海军部提交了一个重建海军的庞大方案,请求为海军建造8艘35000吨406毫米主炮А型战列舰和18艘26000吨重巡洋舰。在后来的数年内计划几经修订,А型战列舰最终发展为苏联时代唯一一型开工建造的23型“苏联”级战列舰。
“苏联”冲森级1939年5月13日的技术指标如下:设计标准排水量59150吨、满载排水量65150吨。全长269.4米,水线长260米,最大宽度38.9米,水线宽36.4米,满载吃水10.4米,型深16.7米,在主尺度上和“大和”级有着惊人程度的相似, “苏联”级采用了长首楼型舰体,从上至下依次为首楼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平台甲板、支撑甲板和内底,上甲板为强力甲板。
从一开始,“苏联”级的工程进度就显得相当缓慢,原因则是多方面的。虽然苏联造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一下子从万吨级的“基洛夫”巡洋舰直接跳到60000吨的超级战列舰,跨度实在太大。船厂根本没有没有建造如此旁然大物的经验。其次,“苏联”级在建造中不断遇到原材料短缺的困扰。
1940年中,在402厂建造的“苏维埃白俄罗斯”号发生了严重的质量事故,技术人员在其舰体上发现了70000多个不合格的铆钉和螺栓。由于既没原材料又没时间进行返工,“苏维埃白俄罗斯”号的工程就此停止,并一直拖到当年10月19日正式下马,消耗了2648吨型材。当天,斯大林不得不取消了2艘后续舰的建造计划。首先开工的“苏联”和“苏维埃乌克兰”号预计1943年6月份下水。最后开工的“苏维埃俄罗斯”却因祸得福,由于“苏维埃白俄罗斯”号被意外下马,使得402厂可以集中力量建造她。同时进口的汽轮机也运到了阿尔汉格尔斯克,舰体下水后就可以马上装上现成的动力装置。因此“苏维埃白俄罗斯”号预计下水日散喊亩程甚至从1944年提前到了1943年三季度。同时,苏联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确实曾经考虑过暂时停建“苏联”和“苏维埃乌克兰”,首先将“苏维埃俄罗斯”号建成完工,为“苏联”和“苏维埃乌克兰”号积累经验。
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时,即时是最乐观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情况下,哪怕是将“苏联”号下水都是不可能的。苏联海军全身心的投入战斗,船厂忙于防空备战和修补破损舰艇。“7月10日,3艘“苏联”级的建造工程正式停工,9月10日,拆毁工作开始。
3艘“苏联”级中只有远在北极的“苏维埃俄罗斯”没有遭受战火侵扰,但最终只完成了5.04%的工程,用去了2125吨钢材。在1945年9月27日的海军造舰计划会议中,斯大林突然提出应将“苏维埃俄罗斯”号建成。1946年1月19日,“苏维埃俄罗斯”又重新获得舰籍注册。
“苏维埃乌克兰”号完成了17.98%的工程,消耗了13001吨钢材,其中包括4558吨装甲。苏联人最初想尽快将其舰体推下水,并拖往高加索沿岸比较安全的港口。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她未完成的舰体内甚至还装进了几个С级中型潜艇的耐压艇壳。但德军的进展实在太快,在苏军还没有来得及破坏 “苏维埃乌克兰”号时,尼古拉耶夫就沦陷了。后来曾有部分德国造船技术人员前来检查“苏维埃乌克兰”号,德军将“苏维埃乌克兰”号的艏艉部分钢板拆掉了约4000吨,用作海岸防御的装甲板。1944年3月17日德军撤退以前,炸毁了“苏维埃乌克兰”号在船台上的支座,舰体遂向左倾斜5-10度,已经无法补救了。
“苏联”号命运最让人惋惜,到正式停工前,她已经完成了21.19%的工程,用去了包括4287吨吨装甲钢在内的15818吨钢材。德国空军对其进行了多次轰炸,虽然舰体屡遭命中,但其主体结构渗渣却安然无恙。苏联海军决定在击退德军后,就立即下水“苏联”号,同时将被遗留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3台汽轮机运到列宁各勒,尽快将“苏联”号完成。战争期间,苏联海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盟国战列舰情报,逐渐发现了“苏联”型存在的不少技术缺陷,“苏联”级没有雷达,没有消磁线圈,航速也不足以与新式战列舰抗衡。战后,苏联又开工了5艘68比斯“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泡在“苏联”号上。1947年3月27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立即拆毁“苏维埃乌克兰”和“苏维埃俄罗斯”号。“苏联”号还等待最后判决,苏联政府还是于1948年5月29日命令拆毁“苏联”号。6月15日,解体工程开工。但其108-114号龙骨间舰体最终被送下水,用作水下防护试验。1956年,残存的舰体被当做反舰导弹靶船击沉。
战列舰是谁发明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战列舰鼻祖、战列舰是谁发明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