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发明的复利(复利的发现者)

今天给各位分享是谁发明的复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复利的发现者进行解释,如果未能解决您的问答,可在评论区留言!

文章目录:

复利—金融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爱因斯坦曾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威力比原子弹更大。”复利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它实现财富增值呢?

一、什么是复利?

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游蚂期内产生的利息也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息上息”。

二、复利三要素:

        1、时间:开始投资的年龄,开始越早,持续时间越久,收益越高。两个小概念:(1)72法则,快捷、粗略算法:72÷年化收益率=资金翻倍所需的年数;(2)临界点,质变很多年,量变一瞬间。要有耐心,要坚持。耐得住寂寞友宏,守得住繁华。滚雪球原理。

        2、收益率:收益率越高,本金翻的越快。收益与风险相伴,多学习理财投资知识,提高自己长期的收益水平。

        3、本金:初始投入越高,收益越高。本金多,但如果没神告埋有正确的投资方法,也有可能还会贬值。普通人投资早,学会正确的方法,日积月累也会有惊喜。

总结:开始的越早、选择的理财方式平均年化收益率越高、一开始投入的本金越高、复利带来效应越显著哦!

但最最重要的是,要契而不舍的坚持投资!更要保持长期的、一定水平的收益。

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是指资产收益率以庆首虚复利计息时,经过若干期后资产规模(本利和)将超过以单利计息时的情况。

复利是投资理财中的常用概念,其特点是前期变化不大,后期指数增长迅速。芹碧关于复利效应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一个国际象棋盘上,左上角第一个格子放1粒米,第二格翻倍放2粒,第三格再翻倍放4粒,以此类推,下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一倍,最后一格的米放完后总共是1844亿亿米粒。相当于中国1000年的粮食产量。

事实上,复利计息条件下资产规模随期数成指数增长,而单利计息时资产规模呈线性增长,因此长期而言复利计息的总收益将大幅超过单利计息。

再来看看股神巴菲特的财富增长之路:21岁的巴菲特,只有1万美元身家;30岁时,他赚到了100万美元;37岁时,他拥有1000万美元;52岁时,他拥有3.76亿美元;87岁时,巴菲特身家为781亿美元。

从巴菲特的财富增长曲线来看,他几乎用了整个前半生来积累,而后半生却迎来了财富大爆发,这就是复利的惊人效果,开始时微不足道,利滚利后就能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效应。

扩展资料:

复利效应案例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建立。基金会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确规定这笔资金被限制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与公债上,不允许用于有风险的投资。

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而且因为通货誉燃膨胀,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原定的奖金数额显得越来越可怜,眼看着诺贝尔基金走向破产。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于是求教麦肯锡,将仅有的300万美元银行存款转成资本,聘请专业人员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新的理财观一举扭转了整个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基金不但没有再减少过,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总资产还增长到了5.41亿美元。从1901年至今的111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

诺贝尔基金会长线投资的历史,追求复利收益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各种天灾人祸和战争。可是一路走来,长线仍有可观复利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利效应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吗?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谣传是爱因斯坦所说,但根本无据可查。顷则歼

最靠谱的引用来自于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Vol. 46, No. 9, Nov., 1939, p595,貌似是当时的数学刊物征集读者问题,然后爱因斯坦对某个数学题的解法发表了评论,并表示这道题更好的解法是“复利”。

扩展资料

复利效应案例:

1、美国的耶鲁大学,1979年的时候有一群同学在开同学会,他们毕业了25年。这一群同学说学校很照顾我们,不如捐笔钱给学校啊。

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就受到支持,所以有几十个学长也捐了钱,他们自己这个班的同学捐了7万5千美金,比他们高一届的捐了30万美金,总共是375000美金。本来他们想这个钱直接捐给学校就算了,但后来有人说学校不会理财,不如我们来帮学校理财。

于是他们就用这笔钱给学校理财,用25年的雀冲时间看这笔钱会变成多少钱。结果25年后,也就是2004年,美国耶鲁大学收到历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捐款,总共1亿1千万美金。为什么会有这1亿1千万美金呢?

2、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建立。基金会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确规定这笔资金被限制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与公债上,不允许用于有风险的投资。

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而且因为通货膨胀,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原定的奖金数额显得越来越可怜,眼看着诺贝尔基金走向破产。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于是求教麦肯锡,将仅有的300万美元银行存款转成资本,聘请专业人员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新的理财观一举扭转了整个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基金不但没有再减少过,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总资产还增长到了5.41亿美元。

从1901年至今的111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

诺贝尔基金会长线投资的历史,追求复利收益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各种天灾人祸和战争。可是一路走来,长线仍有可观复利收益。

3、美盯信国伊利诺斯州森林湖市100岁老妪格蕾丝·格罗纳离开人世后,竟将700万美元的遗产都捐赠给了她的母校森林湖学院。据格蕾丝的多年好友日前披露,这名百岁老太的700万美元巨款,竟然全都是来源于她在1935年购买的180美元美国雅培公司的股票。

这个真实案例,是开始于1935年,其后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包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其他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还同样经历了全球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天灾人祸等,一路艰难走来,长线投资仍然达到16.3%的年化复利收益。

人类的经济纵然有波动,但始终是向上的。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总会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或者是地区或者是具体新兴产业的经济热点。

4、2005年,在布鲁克林工艺大学任教60年的欧斯默夫妇相继去世。两人膝下无子,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教授。但当清理他们投资财产时发现,发现他们有一笔资产已累积到8.57亿美元。当然后来全部捐赠了。

那么,他们的财富从何而来?他们一对普通的学校教授,为何有如此之大家庭财富储备?

原来,早在1960年,大学教授欧斯默夫妇以独到眼光把仅仅不过5万美元的积蓄交给巴菲特打理,并且一放就是45年从没有取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复利效应

最重要的发明——复利

        复利是力量无比强大的工具,以至爱因斯坦称复利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但是肯定很多人心里嘀咕,如果复利真的有那么巨大的威力,那么为什么充分利用复利威力的人那么少呢?为了描述复利指数增长的威力,下枝桥面与大家分享一个孪生兄弟威廉和詹姆斯的故事。

        “孪生兄弟哥哥威廉和弟弟詹姆斯刚刚年满65岁,刚好到达男士传统的退休年龄。威廉投资起步比弟弟早,20岁的时候就开立了退休金账户,接下来20年里每年投资4000美元。到40岁的时候,他就不再往退休金账户里投钱了,而是把钱放在免税的投资领域,以获得每年10%的税后净收益。 弟弟詹姆斯一直到40岁才开始储蓄养老金,而他哥哥这时已经停止储蓄了。像他哥哥一样,詹姆斯每年投资4000美元,每年也能获得10%的收益,而春陪且免税。但他一直这样投资持续到65岁——整整25年。 总的来说,哥哥威廉投资起步早,一共投入8万美元(4000美元/年×20年,每年投资收益率为10%)。而弟弟詹姆斯投资起步晚,一共投入10万美元(4000美元/年×25年,每年投资收益率为10%)。”

        那么到65岁退休的时候,兄弟俩谁的账户里的钱更多呢?

      很多人可以猜到这个故事的结局。答案当然是起步早但投入少的那位哥哥威廉积累的钱更多。他比起步晚且投入更多的弟弟詹姆斯多赚多少钱呢?多了600%。

        通过这个故事大家能领会到扒搭蠢复利的威力了吗?理财要趁早,利滚利,到最后,复利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泽宇读书会day18。

PS:对理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发送:熊二666。免费带你进入理财的世界,一起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通过上述对是谁发明的复利和复利的发现者的解读,相信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