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是谁发明的(由谁发明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yk是谁发明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由谁发明的进行解释,如果未能解决您的问答,可在评论区留言!

文章目录:

汉拼文的发明者

发明这种汉语拼音文字的人叫寇森,一个现在还住在中关村附近简陋小平房里面的中年人。他琢磨汉语拼音文字已经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和二十多年的青春时光。一今年7月,一家培训公司组织了一个非常小型的新闻发布会,推广一种名叫“全音输入法”的中文输入软件。伴随着主持人的讲话,现场的速记小姐连续不断地敲击计算机键盘,讲话内容立刻以文字形式显示在投影屏幕上。这位小姐达到这一速记速度只学习了三个月。如今,会议速记员是个很时兴的职业。但是,熟练操作速录机至少需要一年的培训。这项“全音输入法”的推广完全有可能“淘汰”现行的计算机速记。但是,更让与会记者惊奇的是,当发明人用正常语速朗读报纸的时候,屏幕上显示的却是类似英文又不是英文的字母。随后,速记小姐看着屏幕上的字母,念出了报纸的原文内容。发明人这才解释道:“这就是汉语拼音文字。全音输入法只不过是汉语拼音文字适应现行需要的一个应用方案。”这个发明人就是寇森。寇森属于被新技术“淘汰”的“牺牲品”。他学的是手写速记,现在已经被计算机速记所淘汰。寇森祖籍河北围场坝上。20多年前,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他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待业在家的时候,他无意间从一份《参考消息》上看到一则速记函授广告。他觉得挺感兴趣的,就汇款报了名。等收到教材一看,寇森发现跟自己想象的完全是两码事。速记练的不是字,而是一个个看似简单的笔画,根本看不出字意。速记写得快,就是用一种符号来代替汉字。他心想,反正学费也交了,待在家里也没事可做,硬着头皮学呗。学习速记并不容易,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而速记则表音,有些直接用的磨知是字母的手写体。寇森整整自学了一年的时间,每分钟能够“写”出140个汉字。学成之后,他首先想到是怎么能靠速记找到工作。当时,速记最大的用途在于会议记录。可是,负责会议记录的绝大多数是办公桥游局室的秘书。如何能够让那些秘书们学速记,寇森想到了学校。于是,他找来承德各个学校开设的专业,看到承德师专新开了文秘专业,就找到专业的负责人,说:“我会速记。可以给文秘专业开设一个速记课程。”这位负责人也只是听说过速记,不知道到底有多大用处,就说:“正好下午系里有个小会,你听听给我一个会议记录。”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寇森很兴奋。会议结束后一个多小时,他就将整理完成的会议记录交了上来。负责人一看,果然内容详实,几乎一字不差,当即拍板留用寇森。当时,国内大众还不知道录音机为何物,会议记录全凭笔录,因此对速记的需求很大。寇森在承德师专开设了速记课程以后,许多学校都请他开课。他也由此成了一个“一招先”式的人物,甚至还开设了专门的速记专业培训。不过,在教学过程中,寇森也发现了速记的不足。由于速记字母四个声调不分,认读起来很难,经常手写速记一个小时的内容,需要用四五个小时来整理。于是,还有了个“记录刷刷刷,认字睁眼瞎”的说法。从教学中寇森发现,正是由于速记符号比较简单,造成了认读的困难,比如速记和书记就是一样的符号,因而只能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辨认”。但是,能否通过改变符号内容来确定速记就是速记、书记就是书记呢?他想到了定位的方法,比如“越来越”就单独设定一个符号,这个符号除了“越来越”就没有任何意义。这种瓦解一些词使它们有了固定意义的做法,使认读翻译过程特别顺利。根据这个新的发现,寇森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大众汉语速记》。尽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手写速记逐渐被计算机速记所取代,但手写速记给寇森打下了一个重新认知汉字的基础。二1999年夏天,寇森走进了国家专利局。他此行的目的是来申请汉语拼音文字的专利。工作人员非常诧异地留下了他的一摞申请材料,然后对他说:“留下电话号码,回去等通知。”一周后,专利局的电话来了,让他去一趟。走进专利局接待室,工作人员将他带来的材料还给他,说:“十分抱歉,按照有关法规,文字是不能申请专利的。不过,您可以按照这些拼音文字的原理搞一个汉字输入软件系统。作为一个软件,我们可以为您办理专利证明。”此时,满心欢喜的寇森一下子愣在那里。因为,这个汉字拼音方案凝聚了他十几年的心血。他仍不死心,找到一家专利代理公司,提出申请国外的专利。但是,对方审读完所有材料后,告诉他:“文字是一种表述工具,确实无法申请专利。您还是搞个汉字输入软件更合适,当大家都认同这种输入法的时候,您的拼音文字也就得到社会的认可了。”早在1986年,寇森敏让就开始琢磨汉字拼音化。一是因为绝大多数汉字书写起来都要好几笔,而且经常提笔忘字,不知道怎么写;二是因为速记符号写起来简单,认读起来却很费劲。怎么能够将二者合而为一呢?很快,寇森设计出了一个方案,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用独体字作为辅音,偏旁部首作为元音。用标在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点来表音调。结果,写出来的字特像韩文。看来,这种做法行不通。尽管寇森不懂英语,但是速记来源于拼音的体系还是使他认定汉语应该走字母文字。速记是将拼音分解化,用拼音文字不会出现不会写、不会读的情况。因此,汉字拼音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于是,他开始大量地寻找汉字拼音的资料。没想到,这个方案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提出了。毛泽东在五六十年代就提出:“汉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准备工作。”当时,政府曾下大力扫除文盲和推广汉语普通话,但从普通话的普及情况来看,有着“各自为政”、“南腔北调”的汉语发音依然如故。这些都与继续使用难写、难记、难认的汉字有关。如何用拼音替代汉字,寇森从兴趣变成了事业。最初还有两个志同道合的合作者,但是没过几年,他们相继放弃了。分手的时候,他们还劝寇森也别干了,说:“这么大的国家成立了一个汉语拼音委员会都没搞出来,你一个人能顶那么多专家吗?我们看是彻底没戏了,你还是踏踏实实当你的校长吧。”但是,寇森没有放弃,他觉得汉字的元音、辅音非常有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科学。1999年初,当他自认汉语拼音文字成型的时候,找来了两个小孩子,一个6岁、一个8岁。他想试一下汉语拼音文字是否能用。三个月的时间,这两个孩子都能够书写、认读汉语拼音文字了。可是,寇森却不敢再教下去了。因为这两个孩子已经不想再学写汉字了。所以,他想申请汉语拼音文字的专利,作为一个专利产品进行国内推广,使其成为与汉字并行不悖的“双文制”。三开发一个汉字输入法,这是寇森想都没想过的事情。但是,事情就这样摆在自己面前。怎么才能开发出一个软件,他不知道。一些朋友帮着出主意:“你可以把输入法的开发作为一项投资。招聘一些专门搞软件开发的人负责开发。将来卖软件就可以收回投资,甚至可以像比尔·盖茨那样靠卖软件挣大钱。”当时,寇森带到北京的还有自己十几年办学积攒下来的60万元积蓄。很快,寇森就找到了几名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全音输入法1.0版终于设计出来。而60万元的积蓄也全部倾囊而出。没过多久,一位“好心”的大姐找上门来提出双方一起合作,办一个公司共同推广这个输入法。这对于寇森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他想都没想,将输入法和全部材料都交给了对方。一个多月过去了,对方迟迟没有回音。寇森呆不住了,主动找上门。一看公司倒真是成立了,而且从董事长到总经理、副总经理都已经任命完了。可是,寇森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再一问,原来那些都是自家人,自己属于外人给晒到了一边。寇森便提出解除合作。对方说,公司都已成立了,现在提出解除合作只能将公司全部买下。寇森一狠心,借了10万元将公司给买了下来。就当他准备自己经营的时候,工商部门又找上门来,说,这家公司根本没有注册,属于违规经营,必须查封。寇森这才意识到自己被别人骗了。就在寇森走投无路的时候,在北京工作的几位坝上老乡伸出了援助之手,准备帮助他推广这套输入法。可是,寇森却暂停全音输入法1.0版本的销售。因为他发现1.0版本存在很大的漏洞,那就是看到不认识的字怎么打。是前功尽弃铩羽而归,还是重整旗鼓重头再来?寇森选择了后者。寇森重新东拼西凑了一笔资金,开始了版本升级工作。这次升级,他将1.0版本字库中的6000多个字一下子升到了2万多个,不仅囊括了汉字中的所有冷僻字,而且涵盖了部分日语中使用的汉字。同时,增加了分解字、拆字等新方法,通过拆字法就能将不认识的字敲出来。尽管全音输入法2.0版已经投放到国内速记培训市场,但是寇森已经开始着手3.0版的开发。这个新版本的最大改进,就是能够自如地“翻译”汉字和汉语拼音文字。寇森告诉记者:“世界上99%的国家都采用了字母式拼音文字作为书写工具,我国采用的方块字仍停留在原始文字状态,这是世界各国不易接受和推广汉语的最主要原因,也是限制汉语发展的根源。随着我国加入WTO,汉语肯定会成为21世纪的又一门全球性语言。因此,汉语的全球化需要有一个汉语拼音文字体系作为汉语的第二文字,以架起汉语走向世界的桥梁,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音节拼写规则 拼文的音节拼写规则为: 前置韵母(即以y结尾的韵母)单独作音节时省略y; 后置韵母(即以y开头的韵母)单独作音节时保留y; 声母(不包括零声母)和韵母相拼写组成音节时一般要省略韵母中的y,但是有十个音节中的y不能省略,它们是dyb(嗲dia)、myg(谬miu)、lyb(俩lia)、nyg(纽niu)、lyu(旅lü)、lyp(略lüe)、nyu(女nü)、nyp(虐nüe)、lyk(两liang)、nyk(娘niang),注意这些音节的韵母都是以i或ü开始的,而与它们成对的韵母(即共享同一个拉丁字母的韵母)都不是以i或ü开始的,因此不难记住它们。 按上述规则拼写而成的所有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不带声调)见下表: 现代汉语拼文音节表 韵母 零声母音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u v w r z c s a ia ya b, YB 阿,鸦 bb 巴 pb 爬 mb 妈 fb 发 db,DYB 搭,嗲 tb 他 nb 拿 lb,LYB 拉,俩 gb 嘎 kb 咖 hb 哈 JB 家 QB 恰 XB 瞎 ub 渣 vb 插 wb 沙 zb 杂 cb 擦 sb 萨 e üe yue p, YP 鹅,约 dp 德 tp 特 np 讷 lp 勒 gp 哥 kp 科 hp 喝 JP 决 QP 缺 XP 学 up 遮 vp 车 wp 奢 rp 热 zp 则 cp 测 sp 色 ou m*,YM 呒,欧 PM 剖 MM 谋 FM 否 DM 兜 TM 偷 NM 耨 LM 楼 GM 沟 KM 扣 HM 侯 UM 舟 VM 抽 WM 收 RM 柔 ZM 邹 CM 凑 SM 搜 ei ê f, YF 诶,诶 bf 杯 pf 培 mf 梅 ff 非 df 得 nf 内 lf 雷 gf 给 hf 黑 uf 这 wf 谁 zf 贼 eng ueng weng d*,YD -, 翁 bd 绷 pd 烹 md 蒙 fd 风 dd 登 td 滕 nd 能 ld 冷 gd 庚 kd 坑 hd 横 ud 争 vd 成 wd 生 rd 仍 zd 增 cd 层 sd 僧 ao io yo t, YT 熬,哟 bt 包 pt 抛 mt 猫 dt 刀 tt 掏 nt 脑 lt 老 gt 高 kt 考 ht 耗 ut 招 vt 超 wt 烧 rt 绕 zt 糟 ct 操 st 骚 n ing ying n*,YN 嗯,英 BN 兵 PN 平 MN 名 DN 丁 TN 听 NN 宁 LN 零 JN 京 QN 青 XN 星 an er l, YL 安,儿 bl 般 pl 潘 ml 瞒 fl 帆 dl 担 tl 摊 nl 男 ll 兰 gl 干 kl 看 hl 寒 ul 占 vl 产 wl 山 rl 然 zl 簪 cl 残 sl 三 en iou(iu) you g, YG 恩,优 bg 奔 pg 喷 pg,MYG 门,谬 fg 分 DG 丢 ng,NYG 嫩,牛 LG 溜 gg 根 kg 肯 hg 很 JG 纠 QG 秋 XG 休 ug 针 vg 陈 wg 身 rg 人 zg 怎 cg 岑 sg 森 ang iang yang k, YK 昂,央 bk 邦 pk 旁 mk 忙 fk 方 dk 当 tk 汤 nk,NYK 囊,娘 lk,LYK 郎,良 gk 刚 kk 康 hk 杭 JK 江 QK 腔 XK 香 uk 张 vk 昌 wk 商 rk 嚷 zk 臧 ck 仓 sk 桑 ai h 哀 bh 白 ph 拍 mh 买 dd 呆 th 胎 nh 奶 lh 来 gh 该 kh 开 hh 海 uh 摘 vh 差 wh 筛 zh 灾 ch 猜 sh 腮 ua wa ie ye j, YJ 挖,耶 BJ 别 PJ 撇 MJ 灭 DJ 爹 TJ 贴 NJ 捏 LJ 列 gj 瓜 kj 夸 hj 花 JJ 街 QJ 切 XJ 歇 uj 抓 wj 刷 uai wai iao yao q, YQ 外,腰 BQ 标 PQ 飘 MQ 秒 DQ 刁 TQ 挑 NQ 鸟 LQ 料 gq 乖 kq 快 hq 槐 jq 交 QQ 敲 XQ 消 uq 拽 vq 揣 wq 衰 uang wang ian yan x, YX 汪,烟 BX 边 PX 偏 MX 面 DX 颠 TX 天 NX 年 LX 连 gx 光 kx 筐 hx 荒 jx 间 qx 千 xx 先 ux 庄 vx 窗 wx 双 u wu ü yu u, YU 乌,迂 bu 布 pu 普 mu 木 fu 父 du 杜 tu 图 nu,NYU 奴,女 lu,LYU 路,吕 gu 姑 ku 哭 hu 呼 JU 居 QU 区 XU 虚 uu 朱 vu 出 wu 书 ru 如 zu 租 cu 粗 su 苏 i yi YV* 衣 BV 鼻 PV 皮 MV 迷 DV 低 TV 梯 NV 泥 LV 梨 JV 鸡 QV 欺 XV 希 UV 知 VV 吃 WV 诗 RV 日 ZV 资 CV 雌 SV 司 uo wo üe yue w, YW 窝,喔 BW 玻 PW 坡 MW 摸 FW 佛 dw 多 tw 托 nw 挪 lw 罗 gw 郭 kw 阔 hw 活 uw 桌 vw 戳 ww 说 rw 若 zw 昨 cw 撮 sw 所 ong iong yong r* YR -, 拥 dr 东 tr 通 nr 农 lr 龙 gr 工 kr 空 hr 轰 JR 窘 QR 穷 XR 兄 ur 中 vr 充 rr 绒 zr 宗 cr 葱 sr 松 uan wan üan yuan z, YZ 弯,渊 dz 端 tz 团 nz 暖 lz 乱 gz 官 kz 宽 hz 欢 JZ 捐 JZ 圈 XZ 宣 uz 专 vz 川 wz 拴 tz 软 zz 钻 cz 窜 sz 酸 un(uen) wen ün(üen) yun c, YC 温,晕 dc 敦 tc 吞 lc 论 gc 棍 kc 困 hc 昏 JC 均 QC 群 XC 勋 uc 准 vc 春 wc 顺 rc 闰 zc 尊 cc 村 sc 孙 ui(uei) wei in yin s, YS 威,因 BS 宾 PS 拼 MS 民 ds 对 ts 腿 NS 您 LS 林 gs 规 ks 亏 hs 灰 JS 斤 QS 亲 XS 新 us 追 vs 吹 ws 水 rs 瑞 zs 嘴 cs 催 ss 虽 说明 拼音文字在拼写音节时,充分利用了普通化声母和韵母拼读时的互补关系,使得形成的拼式非常简短。表中的拼式中,以小写字母表示的是以y结尾的韵母所形成的拼式(或称“前置韵母音节拼式”),以大写字母表示的是以y开头的韵母所形成的拼式(或称“后置韵母音节拼式”)。从表中可以看出,音节拼式是由1至3个字母组成的。 1个字母组成的音节拼式有b(阿a),p(鹅e),m(呒),f(诶ei),t(熬ao),l(安an),n(嗯n),g(恩en),k(昂ang),h(哀ai),j(挖wa),q(外wai),x(汪wang),u(乌wu),w(窝wo),z(弯wan),c(温wen),s(威wei)。它们都是零声母的前置韵母音节。 注意表中带*号的音节,其中音节YV(衣)可简写为y,d(eng)和r(ong)无对应的普通话音节,汉拼文将d借用来表示作助词用的的(正常拼写法为dp,相当于汉字拼音的de),将r借用来放在音节拼式末尾表示儿化音(与汉语拼音类似),m本来是无韵母音节(或称“声母音节”),汉拼文中同时将它用来代表作复数用的们,n是另一个无韵母音节。 3个字母组成的音节拼式有dyb(嗲dia)、myg(谬miu)、lyb(俩lia)、nyg(纽niu)、lyu(旅lü)、lyp(略lüe)、nyu(女nü)、nyp(虐nüe)、lyk(两liang)、nyk(娘niang)。它们就是音节拼写规则中那十个不能省略y的非零声母音节。 除了上述由1个和3个字母组成的音节拼式外,剩下的都是由2个字母组成的音节,其中有少数拼式为零声母的后置韵母音节,它们是yb(鸦ia),yp(喔o),ym(欧ou),yf(诶ê),yd(翁weng),yt(哟io),yn(英ying),yl(儿er),yg(优you),yk(央yang),yj(耶ye),yq(腰yao),yx(烟yan),yu(迂yu),yv(衣),yw(哦o),yr(拥yong),yz(渊yuan),yc(晕yun),ys(因yin)。 声调的拼写法 上面所说的音节都是不带声调的音节(无调音节),带调音节是在无调音节后面加上声调符号而构成的。汉拼文用a,e,i,o来表示一、二、三、四声,轻声不标调。因此轻声音节和无调音节的拼式是相同的。带声调的音节拼式(包括轻声音节的拼式)一般为由1至4个字母组成,若将儿化音节考虑在内则带调音节拼式可由1至5个字母组成。a,e,i,o是专职的标调字母,位于音节的末尾,使得读者极易分辨音节与音节之间的界线。鉴于人们的阅读活动是如此地频繁,这种明显的音节标志对减轻阅读者的疲劳感就便得十分地有意义了。这种形式的标调还使得一些词可以具有简练的拼写形式。在普通话中,很多具有重要语法作用的单音节虚词的读音都有轻化的倾向,在拼音文字中可将其声调省略,这样既可使其拼式简短,也可使其语法意义更加突出,还可使有些单音节同音词的词形得到分化。另外,明显的音节标志还有利于用计算机处理汉语语音。 音节拼写举例 下面列出了一些音节拼式的例子,并说明了在句中的用法。句子均列出了汉字、拼音文字(带声调)和汉语拼音(不带声调)三种形式,以便读者进行对比。 1、s - wei - 为 汉字:为实现四化而奋斗。 汉拼文:S wvexxo Svohjo yl fgodmo.(带声调的拼音文字,下同) 汉语拼音:Wei shixian Shihua er fendou.(不带声调的汉语拼音,下同) 2、zh-zhai-在 汉字:他们在学校上课。 汉拼文:Tbam zh xpexqo wkokpo. 汉语拼音:Tamen zai xuexiao shangke. 3、ui-wǔ-五 汉字:我们班上有五个同学考上了重点大学。 汉拼文:Wim bla wk ygi ui gpo trexpe ktiwkolp urodxi dboxpe. 汉语拼音:Women ban shang you wu ge tongxue kaoshangle zhongdian dboxwe. 4、bvi-bǐ-笔 汉字:这只笔是一位朋友送给我的。 汉拼文:Upo uva bvi wvo y so pdeygi sro gf wi d. 汉语拼音:Zhe zhi bi shi yi wei pengyou song gei wo de. 5、nyui-nǚ-女 汉字:黄娟,女,出生于1980年7月2日。 汉拼文:Hxe Jza, nyui, vuawda yu 1980 nxe 7 ywo 2 rvo. 汉语拼音:Huang Juan, nü, chusheng yu 1980 nian 7 yue 2 ri. 6、nyger-níur-牛 汉字:他们的牛儿正在田野里吃草儿。 汉拼文:Tbamgd nyger udozho txeyji lv vva ctir. 汉语拼音:Tamende niur zhengzai tianye li chi chaor. 对比例句可以看出,带声调的拼音文字比不带声调的汉语拼音还要简短,并且没有使用任何26个英文字母以外的字母,而汉语拼音即使不标声调也比拼音文字长,而且还使用了26个英文字母以外的字母ü。除了上面例子中使用的字母ü而外,汉语拼音还使用了额外的字母ê。如果采用标调的汉语拼音,则还要增加28个额外的字母,它们是āáǎàēéěèīíǐìōóǒòūúǔùǖǘǚǜńň。 额外字母会给拼音文字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增加难以估量的费用。拼音文字的设计必须坚决地以只使用26个英文字母为原则,以使拼音文字在各种信息处理设备上通行无阻。

文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汉字经过了6000多纤李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x0d\x0a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x0d\x0a(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x0d\x0a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x0d\x0a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x0d\x0a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x0d\x0a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x0d\x0a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x0d\x0a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x0d\x0a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x0d\x0a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中竖隐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x0d\x0a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调子。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x0d\x0a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卖厅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x0d\x0a(表一:汉字书体的演变) \x0d\x0a1甲骨文 \x0d\x0a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x0d\x0a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x0d\x0a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x0d\x0a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二)。 \x0d\x0a(表二:甲骨、金文对照表) \x0d\x0a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的笔法(如图3)。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如图4)。 \x0d\x0a2大篆 \x0d\x0a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x0d\x0a3小篆 \x0d\x0a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x0d\x0a4隶书 \x0d\x0a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 角变成有 角。 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图6)。"八分"是在秦隶之后,渐生波磔。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图7)。图8虽为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有隶书的〃味道〃。 \x0d\x0a5楷书 \x0d\x0a“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图9、10)。图11与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是以细线条勾勒出文字,但因转折处以圆滑的方式表现,呈现出与瘦金体截然不同的视觉感。 \x0d\x0a6行书 \x0d\x0a“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图12)。 \x0d\x0a(图12) \x0d\x0a7草书 \x0d\x0a“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如图13、14、15)。 \x0d\x0a8印刷字体 \x0d\x0a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x0d\x0a9电脑字体 \x0d\x0a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x0d\x0a如 下图(其由左至右依序为:迭圆体、综艺体、古印体、勘亭流及海报体) \x0d\x0a汉字的起源是一个未解之谜。说到汉字,不得不提甲骨文,得到考古支持的商代甲骨文最早出现在3300年前,这比古埃及的文字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字都要晚近2000年。至今共发现了5000个以上的甲骨文单字,其中可以认识的约有1700字。从一定程度上讲,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没有理由落于人后那么多!思索的同时,我们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会意和形声成分,在这些甲骨文中,“会意字”不到80%,形声字占20%多。这与古代埃及人、苏美尔人等其他早期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x0d\x0a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远远不如古埃及、古希腊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经用巨大的石块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时,中国却只有夯土建筑。在古埃及人已经在坚硬的石头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图案时,中国却只能在兽骨或龟甲上刻出粗糙的划痕。但是看看中国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却又远远高于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图形。似乎汉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阶段,直接进入了一种更抽象的较高级阶段。汉字发展经历的象形阶段:表意—形声的途径中,象形阶段几乎没有,所谓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阶段就已经被高度抽象了。后来,随着汉字的演变,汉字更不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了,当希腊人建造帕台侬神庙的精美雕塑,罗马人建立万神庙的巨大穹顶时,中国还只有秦汉时期夯土的长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经是一种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了,汉朝的隶书与今天的汉字已很接近。无论是跳跃着前进的文字文化,还是中国汉字这一庞大的复杂语言文字符号系统,都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x0d\x0a在文字出现的早期,象形文字可以工作得不错。可是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有些语言不能用形象表达了。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开始创造一些仅代表发音的符号来记录这些语言。中国人却选择了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x0d\x0a会意字,如“日+月=明,女+子=好”; \x0d\x0a表音字,如“阿”,没有任何意义,只表示一个音节; \x0d\x0a通假字,如“说-悦”;开始出现于汉字中。 \x0d\x0a提及汉语,免不了令人联想到同样占文化课很大分量的英语。同时,我们也想了很多。学习一种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这种语言思考,就想用母语思考一样。但是,最能发挥个人思想创造性的还是母语,更何况要学好“外语”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古罗马人并不因为羡慕希腊文明,而改用希腊语——尽管两种语言十分接近。阿拉伯人同样要把拉丁文、希腊文翻译成阿拉伯文,而不是改用拉丁文或希腊文。同样,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人也不是自己改用阿拉伯文,而是把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到了启蒙运动时期,更进一步地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并加以普及。 \x0d\x0a对于外语好的个人而言,直接看外文原文根本不费劲。但要他翻译出来,效率就要低很多。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如果人人都化大量精力学外文,那效率就很低了。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像历史上那些失去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一样,彻底消失了。最好的选择就是象阿拉伯人、或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人那样,以少数擅长语言的人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之后,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传播、普及。只有这样,本民族中才能更多的人用母语进行高效率的思考、创新。 \x0d\x0a汉语现在在英语面前面临的困境是:基于这个语言的文明正处于高峰期——并不象阿拉伯人面对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那样,是处于经失落的静态文明;也不象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面对的是正走向衰落的伊斯兰文明。现在,大量新的科技成果、新知识、新思想依然在英语世界产生,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事实上的国际社交语言,它取得的成功是史无前例的。从使用它的人口来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仅次于汉语而居世界第二位,大约有4亿多人。然而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语的人数,要远比这多得多,可以说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民族。所以,现在并不能简单地因为学习英语消耗了学生大量时间,就不该学英语了。光学好英语是不够的,全民学英语也不表明就能提高素质,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x0d\x0a如果从利马窦、徐光启向中国传播西方文艺复兴思想算起,已经几百年了;如果从鸦片战争,从林则徐翻译西方书籍、报纸算起,也有160多年了;即便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算起,到现在也有近百年的时间了。当代的中国,应该正处于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转折关头。现在的中国,应该是学习英语,与翻译并重;最重要的是要开始用母语思考、创新。提高科研、新闻等行业从业者的英语水平,与普及基础教育,普及先进科学文化思想并重。不应该在中国把英语变成象欧洲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文那样的“贵族语言”。 \x0d\x0a文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的痕迹,中国文字的演变是跳跃式的,是华丽的,是耐人寻味的,就如同中国的历史一样。中国人创造中国文字,中国文字也同样引导着中国人前进。 \x0d\x0a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 \x0d\x0a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x0d\x0a[编辑]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x0d\x0a[编辑]象形 \x0d\x0a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_”(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x0d\x0a[编辑]指事 \x0d\x0a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x0d\x0a[编辑]形声 \x0d\x0a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x0d\x0a[编辑]会意 \x0d\x0a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x0d\x0a[编辑]转注 \x0d\x0a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x0d\x0a[编辑]六书的运用 \x0d\x0a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_”、“锿”是形声字,“凹”、“凸”、“_”是指事字,“_”、“_”是会意字。 \x0d\x0a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的字

曲线偏移算法发展历史

一、求Bezier曲线的发展历史

***

在数学的数值分析领域中,贝塞尔曲线(Bézier curve)是电脑图形学中相当重要的参数曲线。更高维度的广泛化贝塞尔曲线就称作贝塞尔曲面,其中贝塞尔三角是一种特殊的实例。

贝塞尔曲线于1962年,由法国工程师皮埃尔·贝塞尔(Pierre Bézier)所广泛发表,他运用贝塞尔曲线来为汽车的主体进行设计。贝塞尔曲线最初由 Paul de Casteljau 于1959年运用 de Casteljau 算法开发,以稳定数值的方法求出贝塞尔曲线。

二、曲线拟合是谁提出的和发展史

用连续曲线近似地刻画或比拟平面上离散点组所表示的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用解析表达式逼近离散数据的一种方法。在科学实验或社会活动中,通过实验或观测得到量x与y的一组数据对(xi,yi)(i=1,2,…m),其中各xi是彼此不同的 。人们希望用一类与数据的背景材料规律相适应的解析表达宴腊式,y=f(x,c)来反映量x与y之间的依赖关系,即在一定意义下“最佳”地逼近或拟合已知数据。f(x,c)常称作拟合模型 ,式中c=(c1,c2,…)是一些待定参数。当c在f中线性出现时,称为线性模型,否则称为非线性模型。有许多衡量拟合优度的标准,最常用的一种做法是选择参数c使得拟合模型与实际观测值在各点的残差(或离差)ek=yk-f(xk,c)的加权平方和达到最小,此时所求曲线称作在加权最小二乘意义下对数据的拟合曲线。有许多求解拟合曲线的成功方法,对于线性模型一般通过建立和求解方程组来确定参数,从而求得拟合曲线。至于非线性模型,则要借助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或用最优化方法求得所需参数才能得到拟合曲线,有时称之为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曲线拟合:贝塞尔曲线与路径转化时的误差。值越大,误差越大;值越小,越精确。

三、微分中值定理的历史与发展

人们对微分中值定理的认识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数学家在几何研究中,得到如下结论:“过抛物线弓形的顶点的切线必平行于抛物线弓形的底”,这正是拉格朗日定理的特殊情况.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正是巧妙地利用这一结论,求出抛物弓形的面积.意大利卡瓦列里(Cavalieri) 在《不可分量几何学》(1635年) 的卷一中给出处理平面和立体图形切线的有趣引理,其中引理3基于宽简几何的观点也叙述了同样一个事实:曲线段上必有一点的切线平行于曲线的弦.这是几何形式的微分中值定理,被人们称为卡瓦列里定理.人们对微分中值定理的研究,从微积分建立之始就开始了.1637年,著名法国数学家费马(Fermat) 在《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中给出费马定理,在教科书中,人们通常将它称为费马定理.1691年,法国数学家罗尔(Rolle) 在《方程的解法》一文中给出多项式形式的罗尔定理.1797年,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在《解析函数论》一书中给出拉格朗日定理,并给出最初的证明.对微分中值定理进行系统研究是法国数学家柯西(Cauchy) ,他是数学分析严格化运动的推动者,他的三部巨著《分析教程》、《无穷小计算教程概论》 (1823年)、《微分计算教程》(1829年),以严格化为其主要目标,对微积分理论进行了重构.他首先赋予中值定理以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微分学的核慎祥裤心定理.在《无穷小计算教程概论》中,柯西首先严格地证明了拉格朗日定理,又在《微分计算教程》中将其推广为广义中值定理—柯西定理.从而发现了最后一个微分中值定理.。

四、非线性方程发展史

1086~1093年,中国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隙积术”和“会圆术”,开始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

十一世纪, *** 的阿尔·卡尔希第一次解出了二次方程的根。 十一世纪, *** 的卡牙姆完成了一部系统研究三次方程的书《代数学》。

十一世纪,埃及的阿尔·海赛姆解决了“海赛姆”问题,即要在圆的平面上两点作两条线相交于圆周上一点,并与在该点的法线成等角。 十一世纪中叶,中国宋朝的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术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并列出了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这是现代“组合数学”的早期发现。

后人所称的“杨辉三角”即指此法。 十二世纪,印度的拜斯迦罗著《立刺瓦提》一书,这是东方算术和计算方面的重要著作。

1202年,意大利的裴波那契发表《计算之书》,把印度— *** 记数法介绍到西方。 1220年,意大利的裴波那契发表《几何学实习》一书,介绍了许多 *** 资料中没有的示例。

1247年,中国宋朝的秦九韶著《数书九章》共十八卷,推广了“增乘开方法”。书中提出的联立一次同余式的解法,比西方早五百七十余年。

1248年,中国宋朝的李治著《测圆海镜》十二卷,这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天元术”的著作。 1261年,中国宋朝的杨辉著《详解九章算法》,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

1274年,中国宋朝的杨辉发表《乘除通变本末》,叙述“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 1280年,元朝《授时历》用招差法编制日月的方位表(中国 王恂、郭守敬等)。

十四世纪中叶前,中国开始应用珠算盘。 1303年,中国元朝的朱世杰著《四元玉鉴》三卷,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

1464年,德国的约·米勒在《论各种三角形》(1533年出版)中,系统地总结了三角学。 1494年,意大利的帕奇欧里发表《算术集成》,反映了当时所知道的关于算术、代数和三角学的知识。

1545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费尔诺在《大法》中发表了求三次方程一般代数解的公式。 1550~1572年,意大利的邦别利出版《代数学》,其中引入了虚数,完全解决了三次方程的代数解问题。

1591年左右,德国的韦达在《美妙的代数》中首次使用字母表示数字系数的一般符号,推进了代数问题的一般讨论。 1596~1613年,德国的奥脱、皮提斯库斯完成了六个三角函数的每间隔10秒的十五位小数表。

1614年,英国的耐普尔制定了对数。 1615年,德国的开卜勒发表《酒桶的立体几何学》,研究了圆锥曲线旋转体的体积。

1635年,意大利的卡瓦列利发表《不可分连续量的几何学》,书中避免无穷小量,用不可分量制定了一种简单形式的微积分。 1637年,法国的笛卡尔出版《几何学》,提出了解析几何,把变量引进数学,成为“数学中的转折点”。

1638年,法国的费尔玛开始用微分法求极大、极小问题。 1638年,意大利的伽里略发表《关于两种新科学的数学证明的论说》,研究距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无穷 *** 的概念,这本书被认为是伽里略重要的科学成就。

1639年,法国的迪沙格发表了《企图研究圆锥和平面的相交所发生的事的草案》,这是近世射影几何学的早期工作。 1641年,法国的帕斯卡发现关于圆锥内接六边形的“帕斯卡定理”。

1649年,法国的帕斯卡制成帕斯卡计算器,它是近代计算机的先驱。 1654年,法国的帕斯卡、费尔玛研究了概率论的基础。

1655年,英国的瓦里斯出版《无穷算术》一书,第一次把代数学扩展到分析学。 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发表了关于概率论的早期论文《论机会游戏的演算》。

1658年,法国的帕斯卡出版《摆线通论》,对“摆线”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1665~1676年,牛顿(1665~1666年)先于莱布尼茨(1673~1676年)制定了微积分,莱布尼茨(1684~1686年)早于牛顿(1704~1736年)发表了微积分。

1669年,英国的牛顿、雷夫逊发明解非线性方程的牛顿—雷夫逊方法。 1670年,法国的费尔玛提出“费尔玛大定理”。

1673年,荷兰的惠更斯发表了《摆动的时钟》,其中研究了平面曲线的渐屈线和渐伸线。 1684年,德国的莱布尼茨发表了关于微分法的著作《关于极大极小以及切线的新方法》。

1686年,德国的莱布尼茨发表了关于积分法的著作。 1691年,瑞士的约·贝努利出版《微分学初步》,这促进了微积分在物理学和力学上的应用及研究。

1696年,法国的洛比达发明求不定式极限的“洛比达法则”。 1697年,瑞士的约·贝努利解决了一些变分问题,发现最速下降线和测地线。

1704年,英国的牛顿发表《三次曲线枚举》《利用无穷级数求曲线的面积和长度》《流数法》。 1711年,英国的牛顿发表《使用级数、流数等等的分析》。

1713年,瑞士的雅·贝努利出版了概率论的第一本著作《猜度术》。 1715年,英国的布·泰勒发表《增量方法及其他》。

1731年,法国的克雷洛出版《关于双重曲率的曲线的研究》,这是研究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几何的最初尝试。 1733年,英国的德·勒哈佛尔发现正态概率曲线。

1734年,英国的贝克莱发表《分析学者》,副标题是《致不信神的数学家》,攻击牛顿的《流数法》,引起所谓第二。

五、术数算法的历史及发展

1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在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中,中国数学持续繁荣时期最为长久。

从公元前后至公元14世纪,中国古典数学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 *** ,即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 与以证明定理为中心的希腊古典数学不同,中国古代数学是以创造算法特别是各种解方程的算法为主线。

从线性方程组到高次多项式方程,乃至不定方程,中国古代数学家创造了一系列先进的算法(中国数学家称之为“术”),他们用这些算法去求解相应类型的代数方程,从而解决导致这些方程的各种各样的科学和实际问题。特别是,几何问题也归结为代数方程,然后用程式化的算法来求解。

因此,中国古代数学具有明显的算法化、机械化的特征。以下择要举例说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这种特征。

1.1 线性方程组与“方程术”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经典《九章算术》(约公元前2世纪)卷8的“方程术”,是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以该卷第1题为例,用现代符号表述,该问题相当于解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 3x+2y+z=39 2x+3y+z=34 x+2y+3z=26 《九章》没有表示未知数的符号,而是用算筹将xyz的系数和常数项排列成一个(长)方阵: 1 2 3 2 3 2 3 1 1 26 34 39 “方程术”的关键算法叫“遍乘直除”,在本例中演算程序如下:用右行(x)的系数(3)“遍乘”中行和左行各数,然后从所得结果按行分别“直除”右行,即连续减去右行对应各数,就将中行与左行的系数化为0。

反复执行这种“遍乘直除”算法,就可以解出方程。很清楚,《九章算术》方程术的“遍乘直除” 算法,实质上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解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以往西方文献中称之为“高斯消去法”,但近年开始改变称谓,如法国科学院院士、原苏黎世大学数学系主任P.Gabriel教授在他撰写的教科书[4]中就称解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为“张苍法”,张苍相传是《九章算术》的作者之一。

1.2 高次多项式方程与“正负开方术” 《九章算术》卷4中有“开方术”和“开立方术”。《九章算术》中的这些算法后来逐步推广到开更高次方的情形,并且在宋元时代发展为一般高次多项式方程的数值求解。

秦九韶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他在《数书九章》(1247年)一书中给出了高次多项式方程数值解的完整算法,即他所称的“正负开方术”。 用现代符号表达,秦九韶“正负开方术”的思路如下:对任意给定的方程 f(x)=a[0]x^n+a[1]x^(n-1)+……+a[n-2]x^2+a[n-1]x+a[n]=0 (1) 其中a[0]≠0,a[n]0,要求(1)式的一个正根。

秦九韶先估计根的最高位数字,连同其位数一起称为“首商”,记作c,则根x=c+h,代入(1)得 f(c+h)=a[0](c+h)^n+a[1](c+h)^(n-1)+……+a[n-1](c+h)+a[n]=0 按h的幂次合并同类项即得到关于h的方程: f(h)=a[0]h^n+a[1]h^(n-1)+……+a[n-1]h+a[n]=0 (2) (注:这里(2)和(1)式子里的a,一般是不一样的。) 于是又可估计满足新方程(2)的根的最高位数字。

如此进行下去,若得到某个新方程的常数项为0,则求得的根是有理数;否则上述过程可继续下去,按所需精度求得根的近似值。 如果从原方程(1)的系数a[0],a[1],…,a[n]及估值c求出新方程(2)的系数a[0],a[1],…,a[n]的算法是需要反复迭代使用的,秦九韶给出了一个规格化的程序,我们可称之为“秦九韶程序”,他在《数书九章》中用这一算法去解决各种可以归结为代数方程的实际问题,其中涉及的方程最高次数达到10次,秦九韶解这些问题的算法整齐划一,步骤分明,堪称是中国古代数学算法化、机械化的典范。

1.3 多元高次方程组与“四元术” 绝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线性方程组或一个未知量的多项式方程来求解。实际上,可以说更大量的实际问题如果能化为代数方程求解的话,出现的将是含有多个未知量的高次方程组。

多元高次方程组的求解即使在今天也绝非易事。历史上最早对多元高次方程组作出系统处理的是中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1303年)一书中涉及的高次方程达到了4个未知数。朱世杰用“四元术”来解这些方程。

“四元术”首先是以“天”、“地”、“人”、“物”来表示不同的未知数,同时建立起方程式,然后用顺序消元的一般方法解出方程。朱世杰在《四元玉鉴》中创造了多种消元程序。

通过《四元玉鉴》中的具体例子可以清晰地了解朱世杰“四元术”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例子中相当一部分是由几何问题导出的。

这种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并用某种统一的算法求解的例子,在宋元数学著作中比比皆是,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几何代数化和机械化的倾向。 1.4 一次同余方程组与“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古代数学家出于历法计算的需要,很早就开始研究形如: X≡Ri (mod ai) i=1,2,。

,n (1) (其中ai 是两两互素的整数)的一次同余方程组求解问题。公元4世纪的《孙子算经》中已有相当于求解下列一次同余组的著名的“孙子问题”: X≡2(mod3) ≡3(mod5) ≡2(mod7) 《孙子算经》作者给出的解法,引导了宋代秦九韶求解一次同余组的一般算法——“大衍求一术”。

现代文献中通常把这种一般算法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1.5 插值法与“招差术” 插值算法在微积分的酝酿过程。

六、产量递减分析是谁最先提出的

气田进入产量递减期后 ,一般通过Arps递减方程 ,应用典型曲线拟合或坐标变换法来研究递减规律。

这些分析方法必须首先给定Arps进行了研究递减方程的形式 ,然后再求取有关的递减参数 ,因而不仅计算工作量大 ,而且带有很大的人为误差 ,求取的递减参数一般不是最优的 ,预测结果往往偏差较大。分析认为 ,根据已获得的生产历史数据 ,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来预测气田产量 ,其准确程度既取决于所使用的数学模型 ,又取决于所使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为此提出了用模拟退火算法求取递减参数的新方法 ,该方法应用全局优化理论 ,依据通用递减方程 ,将递减参数的求解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 ,然后再根据求取的递减参数判别递减类。

七、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发展历史 (1)大型主机阶段 20世纪40-50年代,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经历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2)小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化”,可以满足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要求,成本较低,价格可被接受; (3)微型计算机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化”,1976年美国苹果公司成立,1977年就推出了AppleII计算机,大获成功。

1981年IBM推出IBM-PC,此后它经历了若干代的演进,占领了个人计算机市场,使得个人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 (4)客户机/服务器 即C/S阶段。随着1964年IBM与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全球联机订票系统,把美国当时2000多个订票的终端用电话线连接在了一起,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大量使用。

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客户机依靠服务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5)Inter阶段 也称互联网、因特网、网际网阶段。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此后经历了文本到图片,到现在语音、视频等阶段,宽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互联网的特征是:全球性、海量性、匿名性、交互性、成长性、扁平性、即时性、多媒体性、成瘾性、喧哗性。

互联网的意义不应低估。它是人类迈向地球村坚实的一步; (6)云计算时代 从2008年起,云计算(Cloud puting)概念逐渐流行起来,它正在成为一个通俗和大众化(Popular)的词语。

云计算被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因为它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需再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租赁计算力,用户只用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钱,同时消除传统软件在硬件,软件,专业技能方面的花费。

云计算让用户脱离技术与部署上的复杂性而获得应用。云计算囊括了开发、架构、负载平衡和商业模式等,是软件业的未来模式。

它基于Web的服务,也是以互联网为中心。

八、牛顿

1670年,英国数学家伊萨克·巴罗在他的著作《几何学讲义》中以几何形式表达了切线问题是面积问题的逆命题,这实际是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几何表述。

1666年10月,牛顿在它的第一篇微积分论文《流数简论》中解决了如何根据物体的速度求解物体的位移这一问题,并讨论了如何根据这种运算求解曲线围成的面积,首次提出了微积分基本定理。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研究微分三角形时发现曲线的面积依赖于无限小区间上的纵坐标值和,1677年,莱布尼茨在一篇手稿中明确陈述了微积分基本定理:给定一个曲线,其纵坐标为y,如果存在一条曲线z,使得dz/dx=y,则曲线y下的面积∫ydx=∫dz=z。

电视机发明者是谁

问题一:电视机是谁发明出来的 20分 电视机是由费罗・法恩斯沃斯、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和贝尔德三人各自独立发明的,但是三人发明的电视是有区别的,贝尔德(他全名是约翰・洛吉・贝尔德)的电视是机械扫描电视,费罗・法恩斯沃斯和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的电视是电子电视。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但是,这种看法是有争议的。因为,也是在那一年,俄罗斯人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他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板展示了他的电视系统)和1927年费罗・法恩斯沃斯两人也分别发明了电视。

尽管时间相同,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与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和费罗・法恩斯沃斯的电视系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史上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电视系统称做机械式电视,而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和费罗・法恩斯沃斯的电视系统则被称为电子式电视。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传输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第一台电视机面世于1924年,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到1928年,美国的RCA电视台率先播出第一套电视片《FelixTheCat》,从此,电视机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传播和思维方式。从此 ,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从黑白清纳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

问题二:电视是谁发明的? 19世纪20年代,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问题三:电视是谁发明的? 发明者:约翰.洛克.贝尔德(苏格兰)

年份:1926年10月2日

地点:英国伦敦一阁楼

贝尔德发明电视并没有大锣大鼓,只在自己 的临时实验室,建造一架能以集束光线扫描物体的摄影机,利用光管把被扫描物体的光与影转换成为电流,并将原来的物体投射到萤幕上,直至1926年10月,他成功地扫描了个木偶头,於是找了一位名威廉,泰埋正镇因顿的小朋友做摸特儿,这位小朋友便成为第一个出现在电视上的人。当时的萤幕颜色为粉红色(即是黑白电视),画面分为30线,图像较为闪烁不定,观众看后感到恶心头痛。

彩色电视的诞生:1953年彩电视机正式在美国面世。第一个电视节目是在1939年4月30日由美国无线电视公司播放,内容是罗斯福总统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的开幕致辞。

电视的故事

电视机

电视,被世人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为伟大的发明之一。

历史

电视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她是一大群位於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度的人们的共同结晶。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讨论和探索将图象转变成 电子信号的方法。在1900年,「television一词就已经出现。

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 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象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弯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但是,这种看法是有争议的。因为,也是在那一年,美国人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板展示了他的电视系统。

尽管时间相同,但 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与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的电视系统是有著很大差别的。史上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电视系统称做机械式电视,而斯福罗金的系统则被称为电子式电视。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传输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电视的发展纷繁复杂。几乎是同一个时期有许多人在做同样的研究。为将历史简明地说清楚。

我们可以将电视的历史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机械式电视

电子式电视

彩色电视

广播电视

更多详情请参阅电视的历史

现在

现在,电视正在进行著一场革命。

电视技术的现状:当前电视技术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徵就是数字化。首先是节目制作数字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英国广播公司 (BBC)率先在全球建立起了「哥伦布」系统。这个系统使得BBC的电视节目储存、编辑、播出全面实现数字化,即非 磁带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BBC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制作成本。另外,现在的电视机构正在逐渐淘汰传统的模拟摄象机和录象带,取而代之的是数字摄象机和各种新兴的记录载体。这个变革大大改善了图象的质量。其次,传输技术也多元化起来。除了传统的无线 微波传输外,现在还有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传输方式。这些新兴的传输方式有效地减轻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衰减 现象,保证了较好的接收质量。最后是接收技术的数字化变革(请看下一个要点:电视机的现状)。声画质量的提高和双向互动是数字化广泛推广带来的两个最大的好处。

电视机的现状。现在的大多数人用的电视机体积比起十年前来并没有小多少。因为显象管技术依然是现在最常用的显示技术。这种技术最大的缺点是屏幕的大小与体积成正比。而34英寸是这种技术所能够达到的最大极限。这显然与人们的需求背道而驰。於是,更多的显示技术涌现出来。例如 背投电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等。与此同时,伴随著电视制作和传输技术的数字化,接收装置的数字化也成为了必然。数字电视的显示效果更好,功能也更多,甚至已经可以实现......

问题四:电视是谁发明的 电视的发明者――贝尔德

1929年的一天,当英国人第一次看到电视图像时,无不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在他们中间的电视发明者贝尔德(1888―1946),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贝尔德出生在英国,从小体弱多病,好多次差一点被病魔夺去生命。然而,身体的脆弱磨炼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大学毕业后,他在电气公司工作。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很短时间就修好了几台几乎淘汰的机器,深受公司器重。

无情的病魔缠住了他,只好辞职养病。1923年的一天,一个朋友告诉他:“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图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完成“用电传送图像”的任务。他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卖掉,收集了大量资料,并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机上,最后,完成了电视机的设计工作。

要把设计图纸变成实物样机,不是容易的事。一间小小的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虽然疾病折磨着他,但他仍顽强地工作着,常常是日以继夜,连夜战斗,饿了吃面包,困了和衣睡一会儿,没有钱买实验器材就以旧茶叶箱、旧帽子盒盖、编织针等代替。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失败之后,贝尔德终于用电信号将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并有所成就

问题五:电视的发明人是谁? 发明者:

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

美国RCA1939 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 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 1954 年推出 RCA 彩色电视机

问题六:电视谁发明的? 电视的发明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62年,意大利血统的神父卡塞利在法国创造了用电报线路传输图像的方法。1873年,英国电器工程师史密斯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1884年,德国人布尼科夫发明了机械扫描式电视,并登记了专利。1904年,英国人贝克威尔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但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08年,英国人比德韦尔写信给《自然》杂志,在谈到电视问题时,他认为,要获得好的图像,就要在发射机里联结几万个光电池,每个电池都通过一个单独的线路同接收机的相应点相联。1925年10月2日,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电视机。第二年1月27日,贝尔德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这台能以无线电播放电影的机器,因其在阴级真空管中以电子显现影像而被称为电视。这台外形古怪、图像也不清晰的电视机每秒钟只可电传30幅画面,但它的诞生揭开了电视发展的新篇章,它是20世纪的标志性发明之一。

尽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一篇题为《电视之父――曾被遗忘的“农家小厮”》的文章介绍说,1927年1月,法恩斯沃斯第一个提出了专利申请,而且在9月7日,他传输了历史上第一张电子电视图像。但是,从电视机发明到应用,贡献最大的还是贝尔德。1931年,贝尔德应邀到美国帮助纽约两家电视台建立了非正式的电视广播。1935年,贝尔德与德国丰塞公司在柏林成立了第一家电视台。1939年4月30日,美国无线电公司通过帝国大厦屋顶的发射机,传送了罗斯福总统在世界博览会上致开幕词和纽约市市长带领群众 *** 的电视节目,成千上万的人拥入曼哈顿百货商店排队观看这个新鲜场面。

1946年秋天,一种标价375美元的25厘米黑白电视机上市,这是美籍俄国人弗?卓尔金试制成功的。从此,电视机进入了家庭,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几十年来,电视技术迅速发展,黑白电视机正在从大城市消失,彩色电视机、立体电视、数字式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正在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电视时代”里。美国1576家电视台中的46家电视台,从1998年11月起在洛杉矶等13个大城市正式播出数字式电视节目,其中23家从11月1日开始在10个城市播出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专家们认为,这标志着新的“电视时代”的开始,其影响将超出电视工业本身。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1949年12月17日,开通使用第一条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斯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问题七: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是谁发明 帮你找了个

电视机的发展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

世界上第一台机械电视

1880年,法国人莱布朗克提出使一个镜面在两个不同轴线上以不同速度振动,形成往返直线扫描,从而对图像进行分解和再现。

1883年,德国人尼普科夫提出了圆盘扫描法;

1897年,德国的布劳恩发明阴极射线管以显示快速变化的电信号;

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

电子管电视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

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电视机中的画面

1925年,苏格兰的贝尔德公开展示了他制造的一台机器,成功地传送了人的面部活动,分辨率为30线,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从此,电视开始了它神奇的发展历程。

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1935年,贝尔德与德国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家电视台,每周播放三次节目。1936年;英国播送当时全世界最清晰的公共电视节目;

1939 年,美国播出固定的电视节目。人们的生活从此与电视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联系。1938年,德国人弗莱彻西格提出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设想;1949年,美国首次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1957年研制出全玻璃壳彩显管;1964年研制出全玻壳矩形显像管;1969年研制出黑底显像管使亮度提高了一倍;1968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成一枪三束彩显管;1972年,美国研制成功自动校正会聚误差彩显管。至此,彩色电视的发展进入成熟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视机技术发展趋势将会出现以下十大特点:

1.两极化。一是微型化。液晶显像屏幕的微型机屏幕尺寸3.8厘米至3.9厘米,由阴极射线管显像的微型机屏幕尺寸在14厘米以下。二是大型化。如壁挂式薄型平板电视机,阴极射线显像大屏幕电视机和投影式大屏幕电视机等。

2.装饰化。电视机将以其精美的造型和装潢成为房间布置中漂亮的装饰品,并可替代壁画或镜柜等物。

3.数字化。出现用数字集成电路将模拟量变换为离散数字量的电视机。

4.系列化。是设计工作中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和便于售后服务的技术手段。

5.高清晰度化。原电视机屏幕的625根扫描线将增加到1250根,画面质量可提高100%。

6.立体声化。电视机具有双声道音响效果,音质可与激光唱片相媲美。

7.多频道化。可接收10个以上甚至上百个的电视台节目。

8.卫星化。通过户外特殊装置的天线,可接收卫星传送的数个、数十个,甚至全球的电视台节目。

9.日视化。经过对滤色器、显视屏改进后的电视机,即使在白天或阳光下,仍能收看到很明亮的电视图像。

10.新材料化......

问题八:电视机的发明者是哪位、 贝尔德,J.L.

John Logie Baird (1888~1946)

英国工程师,机械式扫描电视发明者。1888年8月13日生于苏格兰赫林斯,1946年6月14日卒于滨海贝克斯希尔。曾就学于格拉斯哥大学,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辍学。1922年贝尔德用饼干筒、透镜、钾光电管、玩具马达并用尼普科夫圆盘(见P.G.尼普科夫)等组成电视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实验。1924年贝尔德在数米的短距离内实现图像传输。1925年1月27日,他在伦敦英国科学研究所展示了这套设备并进行了发射和接收的公开实验。1927年通过电话线在相距数百公里的伦敦与格拉斯哥之间进行了图像传输,1928年在伦敦与纽约间成功地进行了电视收发试验,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机械电视试播。此后,贝尔德还对彩色电视、日光电视、立体电视、大屏幕电视进行了研究。

问题九:电视是谁发明的 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贝尔德 。 1923年的一天,一个朋友告诉贝尔德:“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图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完成“用电传送图像”的任务。他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卖掉,收集了大量资料,并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机上。 1925年10月2日是贝尔德一生中最为激动的一天。这天他在室内安上了一具能使光线转化为电信号的新装置,希望能用它把比尔的脸显现得更逼真些。下千,他按动了机上的按钮,一下子比尔的图象清晰逼真地显现出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揉了揉眼睛仔细再看,那不正是比尔的脸吗?那脸上光线浓淡层次分明,细微之处清晰可辨,那嘴巴、鼻子,那眼睛、睫毛,那耳朵和头发,无一不一清二楚。 贝尔德兴奋得一跃而起,此记得浮现在他脑际的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找一个活的比尔来,传送一张活生生的人脸出去。 贝尔德楼底下是一家影片出租商店,这天下午,店内营业正在进行,突然间楼上搞发明的家伙”闯了进来,碰上第一个人便抓住不改。那个被抓的人便是年仅15岁的店堂小厮威廉・台英顿。 几分钟之后,贝乐德在“魔镜”里便看到了威廉・台英顿的脸――那是通过电视播送的第一张人的脸。接着,威廉得到许可也去朝那接收机内张望,看见了贝尔德自己的脸映现在屏幕上。实验成功了! 接着,贝尔德又邀请英国皇家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前来观看他的新发明。1926年1月26日,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应邀光临贝尔德的实验室,放映结果完成成功,引起极大的轰动。这是贝尔德研制的电视第一天公开播送,世人将这一天作为电视诞生的日子。 电视的发明者:斐罗吨范斯沃斯 Philo T. Farnsworth 作为一个14岁男孩农场春耕家人的领域里格比爱达荷,斐罗吨范斯沃斯的是思想的电子束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科教师,他认识到,斐罗了不同寻常的智慧和帮助他学习了有关科学他可以。正如他自己领域的袭击,他concieved绘制的图片与电子束就像他是春耕外地,一次一行,从顶部向底部和侧面向一边。 经过两年的高中,后整理和两年的大学生在杨百翰大学,他转过身来设计自己的电视系统,包括一个电子摄像头,发射器,接收器和一个屏幕。通过1927年,他建立的组成部分他的体系,并成功地展示给投资者。他提出了一项专利的工作系统于1927年。 问题是,俄罗斯弗拉基米尔金移民工作就同一问题,并提出了一项专利就他的部分系统于1923年。然而,他的设备没有工作。金为莲花,并在以后年份的法恩斯沃思技术的发展,莲花使用Zworkykin的备案日期为依据其声称,莲花不应该支付版税,以法恩斯沃思。范斯沃斯的专利在1930年发表,并同一年金访问 Farmsworth的实验室,并听取说: “我想,我可能已经发明了它。 “然而,莲花声称,金的Iconoscope之前,法恩斯沃思。 双方都提出了他们的情况下优先向美国专利局的诉讼中,所谓的干扰。范斯沃斯的证据为优先的发明被排除清楚地表明了最早的概念。 然而,二战期间, *** 暂停发展的电视和的时候,战争一结束范斯沃斯的专利,几乎过期。 电视专利 随着1875年电话发明以及无线电和电影技术的发展,很多科技人员着手研究图像传送技术,想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对静止或活动的景物、影像进行光电转换,并将电信号传送出去使其他地方能即时重现画面。首先发明和实现这样电视系统的是英国工程师J.L.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贝尔德于1923年7月26日向英国专利局申请了名称为“通过有线或无线电波通信方式,传送图像、肖像和场景的系统”,并于1924年10月9日获得授权,......

综上就是 baike.aiufida.com 小编关于yk是谁发明的的知识的个人见解,如果能够提供给您解决由谁发明的问题时的帮助,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