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标是谁发明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标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文章目录:
请你选一个你熟悉的名人,仿写下面句子赞美他。 例: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闻一多)
仿写句子:他,是知的智者。他,是行的先驱。(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兆辩义就是知识,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
扩展资料:
仿写要点和类型
要点:
1、注意文章的手法,像修辞手卖悉法、对偶、排比等。
2、词性要相当。
主要类型:
1、指定格式和话题
这类仿句题指定的格式即句式或修辞,指定的话题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分句。这类仿句题格式一致,话题明确,解答时,首先应明确话题,在仿写时保持话题的统一。
2、指定格式,不指定话题
这类仿句题主要是仿照句式与修辞方法,自选话题造句,族配缺这类仿写句的要求比第一类要宽松,即格式上保持一致,话题不加限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行知
百度百科—仿写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二课《红烛》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 #教案# 导语】《红烛》用了象征手法,沉郁顿挫、满腔激情的风格。从蜡炬成灰变换新的内涵,倡导人们做敢于牺牲、创造光明、给人间带来光明的精神。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二课《红烛》课文原文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穗举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二课《红烛》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颤族凳丰富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新诗的魅力,理解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知作者体裁
1.说小诗:下面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2.说作者:你知道闻一多的哪些情况?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建筑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
绘画美,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3.说背景:有谁知道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写作这首诗歌?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 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茄旅,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4.说体裁: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歌?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中国新诗的发展:
二、读——理内容结构
1.自由读:读两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诗歌的内容。
3.清理内容结构,整体感知。
①什么是红烛?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
②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③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 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④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三处问: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 焚?
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
4.小结: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
全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探——析形象语言
1.小组合作探究
分小组研读诗歌,探究的主要问题(不必面面俱到,可侧重其中的一两各方面):
①这一(几)节写了什么内容?②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③诗人有哪些困惑?有哪些感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悟?④语言上有哪些特色?哪些词用得比较好?
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分别探究第一节、第二三节、第四节、第五六七节、第八 九节。要求:小组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在书上圈点标注,然后派代表交流分享。
2.分享交流探究成果
每组派1-2名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收获。
3.讨论探究的主要要点
①第一小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绘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②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诗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作者认为,躯体和灵魂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诗人认为这真“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但诗人最终理解了红烛,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的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上一节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下一节说“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的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
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③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烧罢!烧罢!……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④第五至第七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使用拟人手法,一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
第六节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上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 恶的势力不但毫无敬意,相反“来侵你的光芒”。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
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文明的美好意愿,不是同样受到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了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第七小节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
⑤第八、九节:深情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四、听——悟情感主旨
1.过渡:作者用问答的形式抒发诗情,那么诗人在问问答答中,情感经历哪些变化?请听名家朗诵。
2.播放朗诵视频。
3.分析点播:全诗情感经历了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的情绪起落:
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
4.小结: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
五、吟——得要领技法
1.吟咏诵读,寻找准确表达作品情感和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在诗歌鉴赏中十分重要。理解了诗歌的感情和主旨,请说说吟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
2.吟咏提示:注意情感的表达、节奏停顿、重音轻音、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等,比如:
3.吟诵比拼:①小组互相讨论,在书上标记,互相听读。②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其他同学互相评议。
六、写——晒收获感受
学了这首诗歌,结合初中学过的《最后一次的演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和闻一多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闻先生的纪念和崇敬。
示例1:红烛发光照死水,一多著作青史垂。诗与热血共铸就,一座丰碑爱国魂。
示例2:写写写,写出累累硕果;做做做,做出惊天伟业;说说说,说的痛痛快快,行行行,行的人中高标!
3.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二课《红烛》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民主战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8集,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会后回家,再到民主周刊社主持记者招待会,招待会结束后,闻立鹤接父亲回家,即将到家门时,潜藏的特务开枪射击,闻一多头部中弹身亡。
2009年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关于闻一多主要研究资料有:《闻一多纪念文集》(三联书店,1980)、陈凝《闻一多传》(民享出版社,1947)、王康《闻一多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梁实秋《谈闻一多》(台北传记文学社,1967),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民日报1980年2月12日)
二、写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 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三、内容结构
1.引子: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 焚”与“流泪”)来展开抒情的。
2.第一小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绘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3.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诗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作者认为,躯体和灵魂应该是互相存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诗人认为这真“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但诗人最终理解了红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的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上一节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下一节说“不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的表现了认识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
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得的觉悟。
4.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烧罢!烧罢!...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使用拟人手法,一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
第六节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游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上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 恶的势力不但毫无敬意,相反“来侵你的光芒”。
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
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文明的美好意愿,不是同样受到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了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杀人游戏国内外发展程度
中国杀人游戏发展历程(全)
中国杀人游戏发展历程(全)
本文转自新浪杀人论坛
中国杀人游戏发展历程(全)
作为一个关注杀人游戏五年多的爱好者,我高兴地看到这个游戏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渐渐
传播开来。五年多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经常上网搜索一下有关杀人游戏的内容。利
用这个机会,我把这些年来我了解到的关于杀人游戏的发展历程形成文字,提供给大家。
以下的总结,虽然是我个人所写,但是所有内容均有可靠的来源和出处。没有确切来源
的,我会把各种说法均罗列出来。杀人游戏发展几年来,很多人都为这个游戏的推广和发展
付出了很多。一个游戏的发展,很难确切地将功劳归于某些人,因此我尽量将这个游戏的发
展按照阶段划分,而不是按照地域或者规则的变化来进行划分。
最后,本文的内容可能会与一些网络上流行的说法不同甚至相背。作为作者,我只是将
我求证过的事实告诉读者,其中说法准确与否,请读者自行鉴别。
一、杀人游戏的起源
共同的说法是杀人游戏起源于国外,但是最初形成的原因就众说纷纭了。
杀人游戏英语中称为“mafia”,意即黑手党,最初游戏中的角色是黑手党和村民,后
来慢慢演化为了杀手和平民。
关于杀人游戏的起源,一说是来源于MBA的训练课程,是课堂上训练团队精神的一种心
理游戏。这种说法现在流传较广。
另一说是发源于硅谷,是IT人发明的一种缓解精神压力的做法,在杀人游戏进入中国的
初期,这种说法比较盛行。
还有一说是游戏起源于一群登山爱好者,在营地等待适合登顶的好天气,无聊的情况下
发明的游戏。这种说法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比较容易为女性接受。
关于杀人游戏的起源最主要的就是这三种说法。作者本人相对来说更倾向于第三种,因
为它最为符合这种新游戏诞生的初始状态。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没有道具卜亩,需要大量时间
和人员。这个游戏刚刚被发明出来时必然是相当初级和无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游戏慢
慢流传,因为其对心理挖掘的独特性质,逐渐被MBA课程或者拓展训练借用都是有可能的。
由此可见,杀人游戏的早期诞生应该是一个多种因素,多个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
应该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二、杀人游戏进入中国
与杀人游戏的起源类似,杀人游戏传入中国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体的时间已经无法
考证,我个人接触的声称最早玩过杀人游戏的中国人据说是在九七年玩的。
其实,在杀人游戏产生的早期,连游戏本身还处于雏形阶段,谁先玩的自然无法考证,
因为杀人游戏的一些虚拟概念,例如密室、遗言、轮流发言寻找凶手等早就被用于一些侦探
推理小说中,所以,但凡看过这些小说的人都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很早就对杀人游戏有所了
解。探讨游戏的先行者也就因此失去了意义。
不过,有些事情还是确定的,例如,中国的第一个网上杀滑老人游戏论坛建立于广州,时间
大概在2001年前后,堪称中国网络杀人游戏的开山鼻祖,规则相对简单,游戏也是松散制度
,谁有时间就到坛子里面发篇文章型让森说几句话,一局游戏甚至可以拖上一个月的时间。前几年我搜寻杀人游戏的时候,这个杀坛总是排在第一个,后来搜索第一的位置被killbar取代,到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感谢pener提供的地址,让我看到这个全国第一个杀坛依然存活。
还有一种说法是杀人游戏是九九年硅谷留学生带进中国的,后来通过媒体见面会传入了
北京。关于这次见面会的具体情况我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或许这的确是一次发生在中国
的比较早期的游戏。但是我认为,这不会是杀人游戏进入中国的唯一渠道,因为当一种游戏
已经流行到超越国界的时候,它的玩家群体必然已有一定的规模。杀人游戏进入中国,应该
是多点同时渗透的结果。
我个人开始接触杀人游戏是2000年10月在BBS上看到一篇转自复旦日月光华的文章,这
篇文章介绍的规则范例是336,三个警察,三个杀手,六个平民,同时附有关于这三种身份
各自的一些游戏策略以及法官的注意事项等。应该说,虽然这篇文章中的策略还很初级,但
是规则流程介绍得相当清楚,而且很具吸引力。直到今天,我依然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这篇
文章,倍感亲切。
还有一个人需要一提,就是中国青年报(一称青年时讯报)记者贾双林,在一篇2001年
发表的关于杀人游戏的文章中,贾双林被称为“公认的中国第一批杀人游戏玩家”。从他的
自我介绍中,他是2000年下半年开始接触这个游戏的,时间跟我差不多。
当时,网上能够找到的有关杀人游戏的东西,有不少都是贾双林写的《年前年后,杀人
不止》以及《北京IT圈流行杀人游戏》,里面还有一些诸如和张朝阳等人一起杀人的经历等
等。贾双林本人是中国青年报跑IT圈的记者,根据他的介绍,当时杀人游戏在北京的IT圈和
媒体圈里面是相当流行的。
直到2002年,网上除了贾双林的文章之外,对杀人游戏有所分析的文章基本上只有
《对于杀人游戏的社会学解释》一文了。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应该也是北京的玩家,而且
也属于IT和媒体圈。由此可见,在杀人游戏最初登陆中国的几年内,发展是非常缓慢的,玩
家的圈子也主要是靠口碑相传逐步扩大的。
三、推广初期
2003年应该算是中国杀人游戏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主要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各
高校bbs上相继成立杀人游戏的专门版面,使得杀人游戏从网络下的各自为战开始走向网络
上的交流融合。二是电影《天黑请闭眼》开始拍摄,体现了主流文化对于杀人游戏的关注。
2003年3月5号,南开bbs上成立了第一个杀人游戏版面kingkiller版,这标志着杀人游
戏技战术理论化的开端。事实上,南开kingkiller版也是全国网络上第一个对于杀人游戏进
行专业讨论的论坛。我在前面提到的广州杀人论坛只是提供游戏环境,但并没有进行理论化
研究。
南开kingkiller的诞生是杀人游戏发展的必然,这个版面的基础是一群已经一起游戏两
年多的玩家。出于对游戏同样的热爱,他们在长时间的聚会中逐步摸索这个游戏的规律,总
结经验,完善规则。最终确立了南开335游戏规则的基础,这一规则后来被各地的很多玩家
评为最为严谨、最强调逻辑的规则,在这方面,南开杀人群体的深刻探讨是起到决定性作用
的。
kingkiller版开设以后,在南开335规则的基础上,制定了长线、短线的游戏方法,同
时设定了游戏的标准配置——113,114,224,335。这些标准都被一直沿用至今。在此后的
两年多时间里,众多爱好者将游戏理论上升到了相当高度,南开kingkiller精华区里存储了
几十万字的战术研讨文章。很多文章被多方转载。应该说,直到今天,kingkiller精华区内
保留的战术文章仍然占据着全国杀人游戏理论化的顶尖水平。
其实在kingkiller开设之前,在很多高校bbs上都在进行杀人游戏的探讨,特别是复旦
日月光华、南开小百合、浙大缥缈水云间等处的detective版,都从2002年或2003年初就开
始举行版面杀人游戏,并在此期间形成了非常规范的版杀流程。只是当时的版杀都是以侦探
版作为依托,没有成立单独版面而已。
2003年非典期间,借助特殊的环境因素,网络杀人游戏在各大bbs上产生了一次大爆发
。以水木清华为例,自从4月初在detective版进行一次版杀以后,水木上的很多版面就纷纷
开始举行这个游戏。一时间形成了全站皆杀的气氛,甚至如天地之间一类的清华校内小bbs
也加入其中。最后站务为此专门发公告进行干预,禁止杀人游戏的进一步流行。也因此直接
促成了水木清华上唯一可以专门进行杀人游戏的版面——detectiveclub以及第一个网络杀
人游戏程序——c-k的诞生。
水木在非典期间的杀人游戏热潮只是当时bbs整体状况的一个缩影。随着这次全面推广
,不少bbs上都建设了专门的杀人游戏版面,水木上的杀人游戏程序也被移植、改编到了其
他一些bbs上。此后,各大bbs上的杀人游戏爱好者们进行了多次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各种
规则也都得到了实践,bbs上的杀人游戏爱好者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
《天黑请闭眼》是第一部以杀人游戏为背景的电影,然而遗憾的是,导演对于游戏的偏
见使得这部电影从开拍就注定了失败。阿甘将这个游戏定位于一个“说谎”游戏本身就说明
了他对杀人游戏缺乏深入的了解,选择恐怖惊悚题材则更是一厢情愿。这部片子虽然在宣传
时对“杀人游戏”的背景大作文章,但因为主导思想的偏差,《天黑请闭眼》在很多杀人游
戏玩家眼中都是一部很差劲的作品。
然而,无论如何,这部电影在事实上对杀人游戏起到了很大力度的宣传作用,此后,“
天黑请闭眼”也被很多地方用作“杀人游戏”的代名词。而影片中关于这个游戏凸现人性丑
恶一面的误导宣传则随着大家对杀人游戏的进一步了解逐渐淡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天黑请闭眼》虽然是国内第一部以杀人游戏为背景的电影,但是
在此之前出现的一些电影都依稀有杀人游戏的影子。例如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雷尼哈
林的《八面埋伏》以及Reservoir Dog等等。通过这些电影的发展脉络,我们也可以感受
到杀人游戏逐渐成型的轨迹。
四、商业化进程
无论是bbs上的版面建立,还是《天黑请闭眼》的播放,都对杀人游戏起到了推广普及
的作用。还有各大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成员,都习惯了将杀人游戏作为扎营之后一项必备的娱
乐活动。一些媒体也开始对这个游戏给予了关注,将杀人游戏归为酒吧新时尚,或者用来做
一些娱乐节目的噱头,例如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总之,这些因素导致了2003年以后
,这个原本属于某些固定圈子的游戏日趋平民化。随着杀人游戏的进一步普及,不少公网论
坛都建立了专门的杀人游戏版面,这也促使杀人游戏的商业化进程初现端倪。
2003年夏,以西祠胡同紫金山下板面为依托,南京出现了一家“杀人吧”。我不敢肯定
这是否是全国第一家“杀人吧”,但是我可以肯定这是第一家见诸媒体的以杀人游戏为主营
业务的场所。
这家杀人吧依然是酒吧形式,但是单间内都是一桌桌的杀人游戏,酒吧还提供积分和比
赛的服务。在今天看来,这些做法都算是杀人游戏商业化模式的雏形。但是从只收酒水费上
看,酒吧的老板并没有指望杀人游戏能够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更多的只是建立一个专供同
道中人游戏的基地。
媒体对于“杀人吧”的出现是持否定态度的,主要批评的是用杀人以及血腥来招徕顾客
的做法。这家敢为天下先的杀人吧最后命运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它毕竟实践了很多杀
人游戏爱好者心中共同的期望——建立专业化的杀人游戏场所。
2004年夏,第一家专营网络杀人游戏的网站killbar诞生了,随后包括友联在内的一些
其他网站也都建立了自己的杀人专区。但是这些后来者都是把杀人游戏作为自己网站的一项
特色服务,像killbar这种纯粹的杀人游戏网站还没有第二家。
这些网络杀人平台的共同特点是由玩家开设游戏室,然后在房间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游戏,玩家只需要登陆网站即可,不需要下载额外程序。曾经有一个网站试图建立类似于联
众的杀人游戏平台,玩家需要下载一个名为杀人游戏的程序并进行注册后才能开始游戏,但
是现在这个网站已经夭折了。
直到今天,killbar的日常在线人数通常在几百人左右,对于一个开设已经一年多的网
络平台来讲,发展速度并不算快。我个人分析,目前的网络杀人游戏存在一些共同的弊病,
例如玩家作弊不好防止,游戏中的主要游戏手段不是分析而是贴电脑提供的身份信息或者验
证信息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游戏的乐趣难以长期保持下去。
2004年12月份,xclub在北京开业,这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以杀人游戏为主营业务的实战
场所。由于俱乐部的创办者秉承了杀人游戏“专业化”的宗旨,因此在游戏环境方面下了很
多功夫,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游戏环境。
xclub开办不久,就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半年的时间,俱乐部里面就已经人满为患。
随后多家仿xclub的杀人游戏俱乐部纷纷建立,仅在北京就有近十家之多,如逗酷、冰果、
心诡、AK、KK等等。在山东、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等地也有杀人游戏俱乐部开办。一时
间,杀人游戏商业化全面启动,来势汹汹。
我与xclub的创始人漫步和周周两次会面,深感他们与我一样,都是对杀人游戏有着执
著热爱的人。特别是漫步,对游戏之道体会很深,更以推动杀人游戏的发展为己任。北京的
很多家杀人游戏俱乐部我都去过。我以为,从经营思路上看,更多的都是抱着一种淘第一桶
金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他们缺乏对这个游戏本质的挖掘,因此只能是跟在先行者的背后亦
步亦趋。缺少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自然就难以创新,这样一来,经营效果可想而知。
杀人游戏专业俱乐部的出现应该说是将杀人游戏在中国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越来越
多的人投身于这个行业,既说明了这个游戏的吸引力也说明了这个行业的前景。然而,当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这一游戏之后,各俱乐部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到时,这场商战结
局的结果,将取决于商家对于其手中产品——杀人游戏的内涵的挖掘程度了。
五、规则演变
1、杀人游戏的规则特点
从杀人游戏诞生至今,一步步从萌芽走向了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上百种各式各样的游
戏规则被发明出来。那么,为什么这些规则大相径庭的游戏都被称为“杀人游戏”呢?我认
为,判断一个游戏是不是“杀人游戏”有如下三个标准。
一、出局机制,即一定数量的人群根据约定规则逐渐淘汰玩家,直到幸存者胜出。
二、对立集团,即两个分具不同能力的对立集团,分别用各自的能力尽量淘汰对手,以
获得自身生存。例如杀手的能力是用杀人淘汰对手,而好人方则只能使用投票淘汰对手。另
外,也有一些规则设置了第三方用来平衡游戏,但是基本对立的两方是所有杀人游戏规则都
存在的。
三、隐秘行动,即游戏分为白天和黑夜两个部分,一部分玩家在黑夜中使用特殊能力淘
汰对手,所有玩家在白天通过发言和投票淘汰对手。黑夜中的玩家行动不公开,白天的玩家
行动则是公开的。
从我现在了解到的规则看,所有的规则都符合以上三个特点。可以说杀人游戏是“生存
游戏”的一个变种,正因为有了黑夜的隐秘行动阶段,有了黑夜中直接让竞争对手出局的特
殊能力,这个游戏才被称为“杀人游戏”。
2、杀人游戏规则在国外的发展
如前所述,杀人游戏规则在初期是极为幼稚的,kw说他在96年左右就曾经玩过一种“挤
眼杀人”的游戏,杀手对某个玩家一挤眼,这个玩家就死了,而且这个玩家还不能说破杀手
是谁。
可以想见,杀人游戏发展到今天,其中的规则是经过多次变更的,比如法官的出现,比
如遗言的设置,比如各种角色的诞生,甚至从一个杀手到多个杀手等等都各有一个渐进的演
变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和淘汰,最适合游戏发展的规则因素被保存了下来,逐渐形成了
今天的游戏形态。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论坛上有一个专门介绍杀人游戏的部分。其中的规则篇记载了几十
种各式各样杀人游戏的规则,很多角色的添加都非常具有西方文化特点,比如黑手党、天使
、狼人、牛仔等等。我对国外的杀人游戏了解的不多,仅从这些规则上看,国外的杀人游戏
通常以娱乐性为主,通过增加游戏角色和角色能力来达到趣味性和平衡性,虽然热闹,但普
遍缺少对同一规则的深入研究。我想,这些特点可能跟民族文化特征有关。
3、杀人游戏规则的版本说
在国内的网络上,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杀人游戏规则版本是从1.0到4.0(无警规则、
有警规则、有医生规则、花蝴蝶规则)。所谓的1.0是指的只有杀手和平民的基础游戏,而
后的版本都是在基础游戏之上添加角色得来的。例如警察、秘密警察、花蝴蝶等等。
我个人分析,这种版本的序号与游戏规则的发展应该是对应得,但是版本之说并不是天
生就有,这些版本并不是从国外流传进来的,而是国内的爱好者为了介绍方便自行增加的。
例如2000年我接触的第一篇介绍游戏规则的文章就是从有警规则讲起的,而且没有提到过版
本一说,只是在文章的末尾加了一句“现在也有不带警察的玩法,讨论时间更长,更加激烈
,杀手也更容易得逞”由此可见,当时的文章作者甚至把无警规则视为有警规则的升级版本
。
据我了解,所谓的1.0和2.0规则应该是从国外引进的,从普林斯顿大学的那些规则介绍
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而医生和秘密警察的添加则应该是国内爱好者的想法。花蝴蝶规则据
说是从俄罗斯传进来的,不管这个消息是否确实,但是从游戏角色的特点来看,这个规则应
该是从国外引进无疑。
4、现在国内的流行规则
现在国内比较流行的杀人游戏规则大都以2.0为主,辅以其他版本游戏。在2.0版本游戏
中,各流行规则都规定了杀手与警察数量相等。但是细微区别很多
网络论坛版
以killbar,友联等为代表,通行规则为用时间限定白天和黑夜。游戏从白天开始,白
天讨论不分顺序并可随时投票,时间到或有人得票过半则进入黑夜。每个黑夜的死者可以留
遗言,每个白天的死者公布身份。杀手杀光警察或者杀光全部好人则获胜,杀手死光则好人
获胜。
这种规则的产生源于网络的特点,即难以保持游戏秩序,难以防止玩家发呆等情况的发
生,因此采取了用时间来进行限制的方法。
高校联盟版
以清华、南开、白云、天大等bbs为代表,通行规则为高校杀人游戏标准规则,又称“
高标规则”。
高标规则的前身是“南开规则”,即南开kingkiller版经过几年游戏之后磨练成熟的规
则,标准配置为335,游戏从黑夜开始,每个黑夜的死者可以留遗言,白天每个玩家有两轮
发言机会,投票必须反复分票直到有人得票过半,每个白天的死者公布身份,杀手杀光警察
或者杀光平民都可以获胜,杀手死光则好人获胜。
高标规则诞生于2004年12月份的全国高校杀人游戏代表大会,各大bbs的杀人游戏版版
主会聚天津,通过研讨、比较、实践,综合了原南开规则优势,确定了更能体现杀人游戏乐
趣的高标规则。高标规则的特点是规则严谨,逻辑性极强,。同时这一规则也是与最初引进
的杀人游戏规则最相近的一种,但因为对玩家要求较高,因此主要是在高校中流行。
商业推广版
以全国现在渐渐兴起的各杀人游戏俱乐部为代表,通行规则为xclub所创。标准配置为4
48。游戏从黑夜开始,只有前4个死者可以留遗言,白天每个玩家有一轮发言机会,得票最
多者直接死亡,每个白天的死者不公布身份,杀手杀光警察获胜,杀光平民算平局,杀手死
光则好人获胜。
xclub规则推出之前,我能找到的与之最相近的规则是mop论坛上的一篇规则,规定只有
游戏的第一个死者才能留遗言,每个白天的死者都是不公布身份的。事实上,在2005年以前
,我所看到的规则都没有限制过遗言个数,也都会公布白天死者的身份。我推测,之所以会
有mop规则的这些改变,目的在于通过规则的变更提高杀手胜率。
六、后记
中国杀人游戏发展历程还在继续,我仅仅是把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整理出来提供给爱好这
个游戏的朋友们作为参考。我始终认为,杀人游戏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玩的一个游戏,从杀人
游戏的发展历程来看,也的确如此。只有聪敏智慧的中国人才能将一个心理游戏玩得如此透
彻。虽然杀人游戏起源于国外,但是我希望,有朝一日杀人游戏能够在中国形成一种标准化
的形态,并借此走出国门,成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项新的智力运动。
作者简介(转载请注明,谢谢)
bababo,2000开始接触杀人游戏,2003年3月5日申请开办了全国第一个专门研讨杀人游戏技战术的版面——南开kingkiller并任第一任版主。2003年组织了南开——清华杀人游戏对抗赛,2004年多次组织和参与南开、清华、白云三站联合长线。2004年底组织全国高校首届杀人游戏大会。2005年任清华kingkiller版务。2005年多次考察北京各杀人游戏俱乐部,与众多杀人游戏爱好者切磋交流。现任kingkiller俱乐部总经理。
高标是谁发明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标是什么、高标是谁发明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