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星宿是谁发明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二十八星宿是谁发明的进行解释,如果未能解决您的问答,可在评论区留言!
文章目录:
- 1、古人为什么要划分二十八星宿,有什么用吗?
- 2、十二星座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么?
- 3、二十八星宿位是中国人发明的吗?十二星宿是古巴比伦发明的吗?
- 4、是谁最先提出二十八宿的说法?
- 5、二十七星宿的划分是印度还是中国发明,印度要搞事情吗
古人为什么要划分二十八星宿,有什么用吗?
就是古人观察日月星辰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雾霾,所以每个人都喜欢仰望天空,星星一眨一眨的很漂亮。古人感觉日月星辰运行往复,难以把握他们的规律,就讲目力所及的天球划了区,把黄道,天赤道附近的星空划为了28个星区,成为28星宿。把天空分区的好处就是统一的概念,大家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观测,记载,也很方便天文学家进行交流。28星宿能干嘛,一个是古人可以根据这个28星宿的位置观测七政。就是日月,金水木橡旦卜火土。这七个星体的运行规律,以此来确定岁时,季节。术数家用来观测天地变化,人事的兴亡,人间的吉凶祸福。那堪舆家用来寻龙点穴,行话里面说一等先生观星斗,二等先生看水口,三等先生背着罗盘满山走。就是最厉害的风水先生是看星辰来给给人下葬的。天上一颗星,地上就有一座山峰与其对应。这既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大家如果有罗盘的可以看下罗盘外圈是有28星宿标志的。这个28星宿把周天三百六十度给分掉了,这个28星宿可不是平均分配的,梁穗有得占得度数特别大,有的特别小,28星宿如果能参透弄懂,绝对可以成神了。书上说周天360度,度度有鬼有神仙。
28星宿是我们老祖宗的一个伟大的发明。就是古人在仰天观测的时候发现,天上除了几颗行星在有规律的运行外,其他众星之间的位置几乎是不变的,于是这些位置不变的星体古人把他们命名为恒星。比如太阳。古人发现这些恒星虽然每天东升西落,但是恒星在天体上所构成的星座图却没有变化。这些都是古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就是肉眼所及的观察,其实现在借助科学,卫星啊,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视野,知道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导致的恒星的东升西落。但是你也不能说这些古人没有道理,因为你要看是以什么为参考物,如果迟庆以地球来看,那太阳就是东升西落的。28星宿就是古人以恒星为背景,来观测日月五行的运行规律。经过长期的观察积累,选择了100多个星座,划分为28星宿。这个在《史记》上也有记载:二十八者,凡一百二十八宿星是也。
这二十八星宿,没一个都包含了10个左右的星座。古人用假想的线条,把这些星星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整体的星座,并根据它外在的样子,起了名字。
哲学开始于仰望苍穹,而苍穹可能隐藏着人类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秘密。
十二星座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么?
NO,大约3500年前,在今天的伊拉克有一片名叫美索不达米亚的平原,上面居住著一群巴比伦人。传说巴比伦的牧羊人在晚上仔尘槐把天上的的星星,连起来想像成12种模样,它们有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统称黄道十二星座,巴比伦人还在石碑上雕刻了黄道十二星座,而太阳每一年则都经过这些星座一次。由此可知古巴比伦人那有「年」的概念了,值得一提的是这黄道十二星座的形象,事隔数千年仍然没变,而且还成为西方神话文学的起源。现代的星座和以前的有什麼不一样现代的星座是1930年国际天文学会,召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共同定立的。以前的星座除了各国有自己的认定,众说纷纭,还造成研究时很大的困扰。尤其在航海时代兴起,南半球的星座更是被定得天花乱坠。最後大家开会才以西方的传统神话为主,订定了公认的全天88个星座。西方的星座观与中国的星座观图 中国古代星座 西方的星座大都是以亮星为主,再以附近的小星想像念友为各种不同的动物、人、物体的形状。而著名的黄道十二星座更是以太阳在天空移动的路线而制定的,後来希腊、罗马的吟唱诗人,把这些星座加上许多人和天神的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一直到今天影响著我们。中国的星座是把天上分为三垣二十八宿,这二十八宿是依照月亮在天空行经的位置,每一天占一宿。细心的读者会立刻联想到中国人用的农历也称为阴历,所谓阴就是太阴也就是月亮的意思。中国不仅是以农立国,历法也是依月亮而定,想不兄樱到天上的星星就这样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吧。
二十八星宿位是中国人发明的吗?十二星宿是古巴比伦发明的吗?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具体如下:
二十八星宿: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
在西方占星学上,黄道12星座是宇宙方位的代名词,一个人出生时,各星体落入黄道上的位置,说明了一个人的先天性格及天赋。黄道12星座象征心理层面,反映出一个人行为的表现的方式。于是将黄道分成12个星座,称为黄道12星座。依次为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凯猛座、双鱼座。
由于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晦涩难懂,文字佶屈聱牙,燃裤所以很难被普通民皮孙简众理解。故而流行程度不如星座学。
是谁最先提出二十八宿的说法?
德国历史学家伊德那最先认为中国的二十八哗晌祥宿是为了追踪月球在恒星间的运行,以显着星象为目标而设立的二十八个标准点。1840年俾俄在其着作中明确主张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他提出二十八宿是赤道上的星座,形成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而印度的二十八宿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俾俄的主张得到了天文学家玛得那(J.H.Madler)的赞同。
然而,到了1860年,韦柏在《中印两国历学的比较》一文中,提出二十八宿起源于印度的说法。韦柏的主要理由是:印度二十八宿起源于昴,中国二十八宿起于角,而昴为春分点的时代比谨碧角为秋分点的时代早一千多年。
谌约翰根据对中国岁名、岁阳以及五帝等名称的研究也主张印度起源说。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到这时已经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和争议。1891年,荷姆美尔在其着作中主张二十八宿应当起源于巴比伦。这种说法得到历学家金最尔、金史密、爱特金甚至最早主张印度起源说的韦柏的赞同,于是盛行一时。他们主要认为巴比伦自古就有十二宫,还有它的二倍、三倍数字的二十四、三十六个星名的表,所以二十八宿或许是由此而产生的。
主张二十八宿不是起源于中国的主要理由有两个;一是岁星周的制度和岁阳、岁名的称呼不是中国所固有的,而是由西域诸国传人;二是中国二十八宿起于角,而印度起于昴,因而后者应比前者为早。
不过,反对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的学者也有一系列问题不能自圆其说。所以,到了什雷该尔的《星辰考源》问世以后,学术界又倾向于主张中国起源说。什雷该尔的研究表明:一、西方从埃及、希腊传去的星座,除少数外,大多不是西方所创造的。二、中国星宿完全是自己创造的。三、西方星座和中国星宿相同的很多,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四、中国星宿的悠久历史,可以得到天文地理各方面的证明,二十八宿的分布、起讫命名意义,都和中国天气、原始社会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状态相配合。
20世纪初叶,得索诸尔的《中国天文学》和新城新藏的巨着《东洋天文学史研究》都坚决主张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新城新藏认为:“二十八宿是在中国周初时代或更早时代所设定,而在春秋中期以后从中国传出,经由中亚细亚传入印度,更传入波斯、阿拉伯等地方,”新城新藏的理由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点:(一)中国二十八宿可追溯到周初;(二)印度二十八宿相当于中国二十八宿初始状态;乱搏(三)二十八宿发源地当以北斗为观测的标准星象;(四)二十八宿发源地当有牛郎织女故事的传说;(五)二十八宿传入印度以前,有停顿在北纬四十三度附近地方的形迹,这个地方正是渭水流域周族所居住的地方。
中国学者竺可桢在《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和地点》及其以后的一系列着作中对二十八宿作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主张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复鼐《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一文,根据考古发现,为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说提供了证据。特别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发现了一个书写着中国二十八宿的漆箱盖,更为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曾国在战国初期是个小国,但把二十八宿作为装饰性图案绘在箱盖上,可见在当时二十八宿已经成了相当普及的天文知识。所以,学者们主张,二十八宿体系在中国的形成,肯定比曾侯乙墓入葬的年代——战国早期——早得多。
现象似乎表明:二十八宿的中国起源说已成定论。但事实并非如此。饭岛忠夫在他的研究中,根据冬至点在二十八宿中的牵牛初度,认为二十八宿制定于公元前396年到公元前382之间,遂断定二十八宿是从西方传入的。
二十七星宿的划分是印度还是中国发明,印度要搞事情吗
二十七星宿必须是阿三发明的啊。因为中国对星空的划分是天顶三垣加黄道二十八星宿。分别是: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东方青龙七宿: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芹氏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北方朱雀七宿: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
西方白虎七宿: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胡和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南方玄武七宿: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你说的二十七星宿,估计是阿三来偷学的时候没嫌做散学全,回去自己发明的。
综上就是 baike.aiufida.com 小编关于星宿是谁发明的的知识的个人见解,如果能够提供给您解决二十八星宿是谁发明的问题时的帮助,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