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继续是谁发明的,以及是什么继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目录:
- 1、是谁发明了电脑?
- 2、五个发明的发明者和时间
- 3、飞机是什么时候谁发明的?
是谁发明了电脑?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解决计算大量 军用数据的难题,成立了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经过三年紧张的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 月14日问世了。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174千 瓦,耗资45万美元。这台计算机每秒只能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仅相当于一个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过去50多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国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每秒可进行3280亿次加法运算(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6600万倍)。如果让人完成它一秒钟进行的运算量的话,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计算一万多年。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 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再次启动了这台计算机,以纪念信息时代的到来。 多数书上说,美国籍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他历来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但是,冯·诺依曼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电子计算机之父”。美国物理学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担任过冯·诺依曼助手的弗兰克尔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会促成这个错误。或许,他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助产士。但是他曾向我,并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属于图灵。按照我的看法,冯·诺依曼的帆哪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认识了由图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转戴在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Alan M. Turing ,1912-1954)头上。但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既不是冯·诺依曼,也不是阿兰·图灵。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数美国计算机界人士认为,电子计算机发明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为他们是第一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 现在国际计算机界公认的事实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的约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国际计算机界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遗憾的是,中国计算机界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是谁,美国的有关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经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法院开庭审讯135次余姿。最后由美国的一个地方法院作出判决。1973年10月19日,法院当众宣布判决书:“莫奇利和埃科特没有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只是利用了阿塔态毁码那索夫发明中的构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对电子计算机的思想告诉过ENIAC的发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爱阿华大学物理学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帮助下发明电子计算机的。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试验样机于1939年10月开始运转。这台计算机帮助爱阿华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们解算了若干复杂的数学方程。阿塔那索夫把这台机器命名为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其中,A、B分别取俩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C即“计算机”的首字母。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阿塔那索夫和贝瑞却没有获得发明者的花环。 在阿塔那索夫和贝瑞离开之前,已有两台改进后的ABC计算机能够运行。这两台ABC计算机被存放在爱阿华大学物理楼的储存室里,逐渐被人遗忘。1946年,由于物质短缺,两台机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储器部件。爱阿华大学没有为ABC计算机申请专利,这就给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权问题带来了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美国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确的,因为ENIAC的发明者莫契利确实到衣阿华大学参观过ABC计算机,并听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绍,由此得到启发。 阿塔那索夫于1903年10月4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哈密尔敦出生。他在佛罗里达州渡过了童年。他的父亲是保加利亚侨民,在保加利亚得过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到美国后担任矿山电气工程师。他的母亲是数学教师。阿塔那索夫从小与电气和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阿塔那索夫于1921年进入佛罗里达大学,选择的专业与父亲相同,也是电气工程。在同学中间,他的数学成绩最好,而且是唯一学习过二进制数运算的人。1925年大学本科毕业,他进入爱阿华大学学习数学。他得到硕士学位后进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1930年,当阿塔那索夫获得博士学位时,他所学的专业已经横跨了电气、数学和物理。他的广博的知识是他今后发明创造的坚实基础。 在威斯康星大学毕业后,阿塔那索夫返回爱阿华大学当教师。后来,他成为该校物理学教授。 1942年,日本袭击珍珠港,阿塔那索夫和贝瑞主动放下手中的研制计划,转向更紧迫的国防科研项目。1942年底,贝瑞前往洛杉矶参加一项国防承包工程,而阿塔那索夫则去华盛顿一个海军军械实验室工作,研究炸 弹引信。从此,两人失去了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阿塔那索夫没有返回大学讲坛。他陆续创办过几个军事和民用企业,并担任总裁和技术主管。他一生获得32项发明专利,于1995年6月15日逝世,终年91岁。 克利福特·贝瑞出生在纽约。他在小学时就被同学称为“天才”,以各科全优的成绩高中毕业。他爱好无线电,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业余发报员。他最大的特点是极强的动手能力,任何东西都做得细致而精巧。他在爱阿华大学所学的专业也是电气工程。他听过阿塔那索夫教授讲的物理课。他一边读书,一边到当地一家电气公司兼任技术员。1939年,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当阿塔那索夫找贝瑞当研究助手时,贝瑞很高兴地同意了。 贝瑞为使阿塔那索夫构思的电子计算机蓝图变成现实起了很大作用。因此,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用了他的姓氏的第一个字母,被称为ABC计算机,是恰当的。 1666年,在英国samuel morland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 1673年, gottfried leibniz 制造了一部踏式(stepped)圆柱形转轮的计数机,叫“stepped reckoner”,这部计算器可以把重复的数字相乘,并自动地加入加数器里。 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把巴斯卡的pascalene 改良,制造了一部可以计算乘数的机器,它仍然是用齿轮及刻度盘操作。 1773年, philipp-matthaus 制造及卖出了少量精确至12位的计算机器。 1775年,the third earl of stanhope 发明了一部与leibniz相似的乘法计算器。 1786年,j.h.mueller 设计了一部差分机,可惜没有拨款去制造。 1801年, joseph-marie jacquard 的织布机是用连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编织的样式。 1854年-1890年 1854年,george boole 出版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aws of thought”,是讲述符号及逻辑理由,它后来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概念。 1858年,一条电报线第一次跨越大西洋,并且提供了几日的服务。 1861年,一条跨越大陆的电报线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连接起来。 1876年,alexander graham bell 发明了电话并取得专利权。 1876至1878年,baron kelvin 制造了一部泛音分析机及潮汐预测机。 1882年,william s. burroughs 辞去在银行文员的工作,并专注于加数器的发明。 1889年,herman hollerith 的电动制表机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并被用于 1890 中的人口调查。herman hollerith 采用了jacquard 织布机的概念用来计算,他用咭贮存资料,然后注入机器内编译结果。这机器使本来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得到的人口调查结果,在短短六星期内做到。 1890年-20世纪早期 1893年,第一部四功能计算器被发明。 1895年,guglielmo marconi 传送广播讯号。 1896年,hollerith 成立制表机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 1901年,打孔键出现,之后的半个世纪只有很少的改变。 1904年,john a.fleming 取得真空二极管的专利权,为无线电通讯建立基础。 1906年,lee de foredt 加了一个第三活门在felming 的二极管, 创制了三电极真空管。 1907年,唱片音乐在纽约组成第一间正式的电台。 1908年,英国科学家 campbell swinton ?剖隽说缱由?描方法及预示用阴极射线管制造电视。 20世纪中期 1911年,hollerith 的表机公司与其它两间公司合并,组成 computer tabulating recording company (c-t-r),制表及录制公司。但在1924年,改名为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 (ibm)。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 kamerlingh onnes 在 leiden unversity 发现超导电。 1931年,vannever bush 发明了一部可以解决差分程序的计数机,这机器可以解决一些令数学家,科学家头痛的复杂差分程序。 1935年,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 引入 ibm 601”,它是一部有算术部件及可在1秒钟内计算乘数的穿孔咭机器。 它对科学及商业的计算起很大的作用。总共制造了1500 部。 1937年,alan turing 想出了一个 通用机器(universal machine)” 的概念,可以执行任何的算法,形成了一个可计算(computability)”的基本概念。turing 的概念比其它同类型的发明为好,因为他用了符号处理(symbol processing) 的概念。 1939年11月,john vincent atannsoff 与 john berry 制造了一部16位加数器。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计算的机器。 1939年,zuse 与 schreyer 开??制造了v2”?z后来叫z2?{,这机器沿用 z1的机械贮存器,加上一个用断电器逻辑(relay logic)的新算术部件。但当 zuse完成草稿后,这计划被中断一年。 1939-40年,schreyer 完成了用真空管的10位加数器,以及用氖气灯(霓虹灯)的存贮器。 1940年1月,在 bell labs, samuel williams 及stibitz 完成了一部可以计算复杂数字的机器, 叫“复杂数字计数机(complex number calculator)”,后来改称为“断电器计数机型号i (model i relay calculator)” 。它用电话开关部份做逻辑部件:145个断电器,10个横杠开关。数字用“plus 3bcd”代表。在同年9月,电传打字 etype 安装在一个数学会议里,由new hampshire 连接去纽约。 1940年, zuse 终于完成z2,它比运作得更好,但不是太可靠。 1941年夏季,atanasoff及berry完成了一部专为解决联立线性方程系统(system of simultaneous linear equations) 的计算器,后来叫做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它有60个50位的存贮器,以电容器(capacitories)的形式安装在2个旋转的鼓上,时钟速度是60hz。 1941年2月,zuse 完成v3”(后来叫z3),是第一部操作中可编写程序的计数机。它亦是用浮点操作,有7个位的指数,14位的尾数,以及一个正负号。存贮器可以贮存64个字,所以需要1400个断电器。它有多于1200个的算术及控制部件,而程序编写,输入,输出的与 z1 相同。 1943年1月 howard h. aiken完成ascc mark i”(自动按序控制计算器 mark i ,automatic sequence -- controlled calculator mark i),亦称“haward mark i”。这部机器有51尺长,重5顿,由 750,000部份合并而成。它有72个累加器,每一个有自己的算术部件,及23位数的寄存器。 1943年12月, tommy flowers与他的队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个真空管用作逻辑部件,5 个纸带圈读取器(reader),每个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符。 1943年,由 john brainered领导,eniac开始研究。而 john mauchly 及j. presper eckert负责这计划的执行。 1946v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器(eniac)在美国建造完成。 1947年,美国计算器协会(acm)成立。 1947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存储真空管o 1948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半导体。 1949年,英国建造完成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edsac) 1950年,自动化一词第一次用于汽车工业。 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成磁心 1952年,第一台储存程序计算器诞生。 1952年,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系统ibm701宣布建造完成。 1952年,第一台符号语言翻译机发明成功。 1954年,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由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功。 1954年,第一台通用数据处理机ibm650诞生。 1955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计算机ibm705建造完成。 1956年,ibm公司推出科学704计算机。 1957年,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问世。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研制成功。 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 1961年,程序设计语言cobol问世。 1961年,第一台分系统计算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完成。 1963年,basic语言问世。 1964年,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 1965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机pdp-8。 1969年,ibm公司研制成功90列卡片机和系统--3计算机系统。 1970年,ibm系统1370计算机系列制成。 1971年,伊利诺大学设计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计算机。 1971年,第一台微处理机4004由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 1972年,微处理机基片开始大量生产销售。 1973年,第一片软磁盘由ibm公司研制成功。 1975年,atari--8800微电脑问世。 1977年,柯莫道尔公司宣称全组合微电脑pet--2001研制成功。 1977年,trs--80微电脑诞生。 1977年,苹果--ii型微电脑诞生。 1978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应用。 1978年,磁泡存储器第二次用于商用计算机。 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制成第一台手提式微电脑。 20世纪晚期-现在 1982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 1984年,日本计算机产业着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 按构成元件经历的四个时代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寻求计算机以开发潜在的战略价值。这促进了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1944年howard h. aiken(1900-1973)研制出全电子计算器,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这台简称 mark i 的机器有半个足球场大,内含500英里的电线,使用电磁信号来移动机械部件,速度很慢(3-5秒一次计算)并且适应性很差只用于专门领域,但是,它既可以执行基本算术运算也可以运算复杂的等式。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比mark i快1000倍,eniac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计算机。 40年代中期,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参加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小组,1945年设计电子离散可变自动计算机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将程序和数据以相同的格式一起储存在存储器中。这使得计算机可以在任意点暂停或继续工作,von neumann结构的关键部分是中央处理器,它使计算机所有功能通过单一的资源统一起来。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 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首先使用晶体管技术的是早期的超级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科学的大量数据处理,这些机器价格昂贵,生产数量极少。 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和fortran(formula translator)等语言,以单词、语句和数学公式代替了含混晦涩的二进制机器码,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 虽然晶体管比起电子管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晶体管还是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会损害计算机内部的敏感部分。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科学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于是,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现在) 出现集成电路后,唯一的发展方向是扩大规模。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ulsi)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友好界面的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这一领域的先锋有commodore, radio shack和apple computers等。1981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pc)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从桌上到膝上到掌上。与ibm pc竞争的apple macintosh系列于1984年推出,macintosh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
五个发明的发明者和时间
算盘的发明人,徐岳---东汉末数学家,莱州人
算盘是人人都很熟悉的计算工具,算盘的发明者是谁?准确的发明年代又是哪一年呢?从东汉时期徐岳的著作《数术记遗》中我们最早看到“珠算”这个字眼。不过,注释中说它只能做加减法。今天看来,这顶多说是算盘的一个雏形吧。从现有可靠资料分析,珠算发明于宋元时期。明代程大位的著作《直指算法统宗》(1592年)是当时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专门讲述珠算的著作。
人们查阅过大量的历史文献,从宋元时期查到程大位(1553~1606)所处的时代,都查找不到算盘发明人的名宇。其实,前面提到的算筹的情况也是这样,这固然表明封建统治者对科技发明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逐步改进、完善的,很难说是哪一个人的功劳。
珠算是由筹算进化而来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对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对筹算进行了改革,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歌诀。例如14+7的歌诀是“七除三进一”,同样,14—7的歌诀是“七退一还三”等等。所有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有一套歌诀。实际上,在珠算出现以前,除了个别的除法歌诀外,几乎全部的珠算歌诀都已齐备。
歌诀出现以后,计算速度提高了,继续摆弄算筹进行计算,就会手不从心。许多在室外进行计算的商业人员,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尤其容易把算筹摆乱,造成错误。这样一来,珠算代替筹算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条件已经具备,而且成了十分急需的事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工匠、计算人员和商业人员一起,共同研制出巧妙的算盘。
算盘与算筹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在算筹表示的数字中,一根上筹当五,一根下筹当一;而珠算盘中,档上一珠当五,档下一珠当一。筹算中有条约定叫“五不单张”,意思是5不能单用一根筹表示,这就是算盘中档下有五珠的缘由。数学史专家还可以找到算盘中档上有两珠的筹算根据。上述事实,足以证明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
算盘是我国仿手皮古代重大科学成就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运算简易、携带方便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历久不衰。直到今天,珠算仍是我国小学生的必修课。尽管各种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器在市场上已经相当普及,但作加减法时,它们的计算速度仍赶不上珠算的熟练操作者手中的算盘。
珠算在中国大显身手之后,又漂洋过海,流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照相机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物体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时仍不得要领。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物体上,于是便将附近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想看看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现象,结果发现:“大功臣”竟是一支温度计被打破后遗留下的水银——摄影术从此诞生了。 达盖尔的银版照相法是利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箱里曝光,然后以水银蒸汽显影,再以普通食盐定影。此法得到的实际上是一个金属负像,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由于曝光大约需要20到30分钟,因此早期摄影多拍摄静物、风光和人像等。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美术学院的联合集会上,法国政府宣布放弃对银版摄影术这项发明的专利,并公之于众。人们通常以这一天作为摄影术的开端。 早在1838年,达盖尔就想发表并出售他的摄影术备差。几经努力,最后达盖尔求助于法国科学院常任秘书、天文学家兼国会议员阿拉哥并得到他的赞赏。阿拉哥是第一位看出“摄影术的发明对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将提供最大贡献”的人,也是最早建议并促成法国政府收购摄影术发明权的人。 法国的尼尔普斯也是达盖尔的合作者。他比达盖尔年长4岁,早在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公布前6年就因病去世了。 英国发明家卡尔波特是底片从负片到正片的开创人。1835年,他开始试用涂有氯化银或硝酸银的图纸作为感光材料,在照相机里拍成负像,然薯瞎后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为“卡罗摄影术”。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术的消息公布后,他提出发明优先权的问题,但为时已晚。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吸取了人们在这方面长期探索的成果。早在他发明银版摄影术13年前,尼尔普斯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的照片——《哥兹沃》。尼尔普斯把感光后能变硬的白沥青涂在锡铭合金板上,曝光长达8个小时。由于感光时间太长且影像模糊,他的发明未能得以推广。 雨伞的发明传说鲁班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巧匠。《玉屑》上还记述,她是雨伞的发明者,第一把雨伞就是她送给丈夫出门给人家盖房屋时用的。"伞"字早有出现,她大概是造出了能撑合的伞. 是谁发明的雨伞?对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芸。有的说,埃及人最早使用雨伞,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Egypt)的贵族们外出旅游时常常要奴隶(slave)为他们太阳伞(parasol)。罗马人用伞遮挡地中海地区的阳光。在中国,伞是公元前1000年由鲁班的妻子发明的,伞被称作“能移动的房屋”。 在英国,在18世纪才开始使用雨伞。佰纳斯 伞一度是女性的专用品,表示女人对爱情的态度。把伞竖起来,表示对爱情遥坚贞不渝;左手拿着撑开的伞,表示“我现在没有空闲时间”。把伞慢慢晃动,表示没有信心或不信任;把伞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见到你。 到了19世纪男人开始使用伞。 由于英国多雨伞是英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传统的英国生活方式的象征,成为伦敦商人和官员必之物,英国人的象征——约翰牛就手中拿着雨伞。自行车为西欧人所发明。公元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研制成木制自行车,无车把、脚蹬、链条。车的外形像一匹木马的脚下钉着两个车轮,两个轮子固定在一条线上。由于这辆自行车没有驱动装置和转向装置,座垫低,西夫拉克自己骑在车上,两脚着地,向后用力蹬,使车子沿直线前进。1817年,德国的冯·德莱斯男爵发明了一种能自由活动的车把,使他的自行车转变比较方便。1818年,德莱斯在英国申请了专利。1839年,英国一位工人K·麦克米伦首创了用曲轴机构驱动后轮的脚踏自行车,可使人在骑自行车时双足离开地面。1861年的一天,巴黎的马车和婴儿车制造商米肖父子修理德莱斯式自行车,修好后在坡道上试车时,感到这种车放脚很困难,于是对它进行了改进,在车的前轮上安上脚蹬曲轴,从而发明了米肖型自行车,不久这种自行车便开始大量生产。大概在1870年前后,法国的马执又制造了一种前面驱动轮大,后面从动轮小的自行车,这种车的运行效果较好。1890年后,英国的亨伯公司生产出一种用链条传动的、车为菱型的自行车,这种形式的自行车一直沿用至今.望远镜的发明望远镜,通过光学成像的方法使人看到远处的物体,并且显得大而近的一种仪器。 随着近现代科技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光学望远镜外,以感应红外线强度为原理的电子望远镜在越来越多对精度要求高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以现代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为依托的后期处理技术更为人类满足远望的的渴求提供了技术保证。]在17世纪初,荷兰人首先发明了望远镜。望远镜由荷兰人发明出来绝不是偶然的,因为那时在荷兰磨制玻璃和宝石技术很发达,也就有很多制作眼镜的工人。这一天,阳光普照,小鸟在空中唱着歌儿飞来飞去。在荷兰的密特尔堡小镇,制镜工人利比斯赫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用透镜去看教堂顶上的风向标。 当时,他带了一块凸透镜和凹透镜。当他把两块透镜离开一点排成一条线时,惊讶地看到远处的风向标又大又近。他兴奋不已,立刻想到去制造能看得更远更清楚的装置。 在1608年秋天,利比斯赫制造出这种装置,后来被称为荷兰式望远镜。就是把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装在一个筒的两端,眼睛看的一端装凹透镜。 12月,他又做出了双筒望远镜。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莱自制望远镜观测天体,观察到木星的四个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伽里略的望远镜由凸透物镜和凹透目镜组成,这种望远镜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出版了《天文光学》,阐述了望远镜原理,他还把伽里略望远镜的凹透目镜改成凸透目镜,这种望远镜被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分类有:* 反射式望远镜 * 折射式望远镜 * 折反射式望远镜 * 多镜面望远镜 * 双筒望远镜 * 射电望远镜因此,我们可以说:摄影术的发明实际上是寻找最理想的记录影像方法的过程.
飞机是什么时候谁发明的?
飞机是在1903年12月17日由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发明的。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
“飞行者一号”是一架双翼飞机,它的两个推进螺旋肢汪桨分别安装在飞行员位置的两侧,由单台发动机链式传动。操纵系统采用亏谈升降舵在前、方向舵在后的鸭式布局,这也正是莱特兄弟对航空事业的最伟大的贡献所在。
李林达尔必须移动自己的身体,靠改变重心来操纵飞行器飞行,而“飞行者一号”的飞行员则通过机械装置使整个翼尖卷曲来达到同样的目的。飞机的爬升和俯冲依靠安装在飞机前部的一对双翼升降舵;一对方向舵与机翼卷曲机构互相连接在一起,安装在驾驶员身后。
莱特兄弟首创了让飞机能受控飞行的飞行控制系统,从而为飞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此项技术至今仍被应用在所有的飞机上。莱特兄弟的伟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军事史。
扩展资料
中国的第一架飞机:
1906年,福建永安人刘佐成与同乡李宝焌在全闽师范学堂毕业后被清政府选送赴日本留学,就读于工兵航校及早稻田大学。受美国莱特兄弟和旅美华侨冯如研制飞机并成功飞行的鼓舞,刘李二人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飞机的研制。
1910年,在一些爱国华侨的资助下,刘李二人在日本合作自制了“飞机一号”。因使用日本的飞机场不便,无法试验。同年8月,在清政府拨款,在北京南苑军用操场内建筑厂棚试造飞机。
1911年3月,刘李二人在国内自造的“飞机二号”,但飞行时因发动机轴损坏,坠落失败。刘佐成身负重伤,从此不再驾机。
1910年11月19日,李宝焌、刘佐成发起成立航空研究销饥碰会,在《大公报》发表《航空研究会发起及简章》提醒国民:世界航空事业刚刚起步,中国要抓住机遇,“勿再事事落人之后”。这一年12月,上海《东方》杂志发表了李宝焌的《研究飞行机报告》,这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航空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莱特兄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第一架飞机福建造 三明人造了中国首架飞机
综上就是 baike.aiufida.com 小编关于继续是谁发明的的知识的个人见解,如果能够提供给您解决是什么继续问题时的帮助,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