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玛刀是谁发明的(伽玛刀是谁发明的人)

百科问答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伽玛刀是谁发明的的知识,希望对于各位朋友学习伽玛刀是谁发明的人的过程中有帮助。

文章目录:

2020年共和国已痛失9名院士,这9名院士分别是谁?

2020年我国痛失的九名院士,分别是蒋亦元、周同惠、沙庆林、孙儒泳、段正澄、蒋洪德、池志强、方守贤、李方华。他们都是在2020年1月和2月相继离世,他们在我国的农业、科学、交通运输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我们应该牢记他们的每一项荣誉,激励自己在工作上不断努力,也争取为祖国做一份贡献。他们是英雄,值得让我们在每一年的清明节为他们献上一束鲜花,来祭奠他们的伟大。

蒋亦元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乱冲一生都致力于农业装备的研究,创造出水稻割前脱粒收获机器系统,并且发表了六项等农业工程学报论文,取得很大成就。

周同惠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要从事药物的研究,发表了九项药物学报研究论文,并开创了中国的兴奋剂检测工作,在相关领域获得多重奖项。

沙庆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主要是从事公路路面学研究与工程设计以及施工,他研究出来的粗集料断级配设计与检验方法及新施工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孙儒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要从事动物生态学研究。主要作品有《种群的科学管理与数学模型》、《生态学与人类》以及《动物生态学原理》等。

段正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研究工作。主要作品有《光机电一体化手册》等。2003年研发的首台全身伽马刀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蒋洪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理论与研究。学术著作有《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机组》和《工程流体力学》上下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

池志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药理学研究。学术论文有《阿片成瘾的细胞分子机制》等,获得多个科学进步二等奖。在抗放射性损伤和神经系统药物研究有重大的成就。

方守贤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加速器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建造了中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并且还有神通广大的射线装置(带电粒子加速器),获得国际粒子加速器大会终身成就奖。

李方华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衍射无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主要作品有《电子晶体学与图像处理》等。2003年成为中国首次获得“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脊陪芦。”樱带

你还认识哪些科学奖呢?

您好:做伽玛刀手术,是一次就完成的,还是分几次啊?

伽玛刀是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放射治疗设备,1967年由瑞典神经外科医生Leksell教授和他的同事研制发明。该设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为放射源,设备机械精度高,照射脑组织后产生的放射性损毁灶边界清晰,尤如刀割样,加之同位素钴-60释放伽玛射线,故称之为伽玛刀(伽玛刀是从英文Gamma Knife翻译过来的),因此伽玛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刀。按照国内国外治疗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几种疗效好的肿瘤。

1.听神经瘤

当听神经瘤的直径小于3厘米时,均适合伽玛刀治疗,特别是肿瘤直径小于2.5厘米时,伽玛刀治疗效果优于开颅手术。伽玛刀对听神经瘤的长期控制率为95%-97%。如果病人年龄大(60岁以上),肿瘤直径可以放宽到3.5厘米。与手术相比伽玛刀治疗的优点如下:(1)安全、无创伤、无痛苦。(2)病人及其家属无须经历脑外科手术的恐惧和担忧。(3)伽玛刀治疗后的面瘫率极低,大约为2%(面瘫的病人表现为一侧眼睛不能闭合,同侧面部歪冲脊,口角歪斜)。面瘫虽然不会危及病人的生命,但严重影响病人的面部表情,面部形象。对病人求职和生活质量有不利影响。

2. 脑动静脉畸形(AVM)

颅内AVM是散凯渗伽玛刀治疗的良好适应证。AVM病灶直径小于2.5cm,病灶为典型的蜂巢状,伽玛刀治疗效果最佳。小型或中等大小AVM(AVM直径小于20mm为小型,AVM直径20~30mm为中型),伽玛刀治疗后1年闭塞率为50%~62.5%,2年的完全闭塞率约80%~85%;3年闭塞率为94%。当AVM表现为较粗大的血管团,畸形血管巢较少时,或AVM病灶较大时,伽玛刀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伽玛刀治疗AVM后,脑水肿发生率约20%。

3. 三叉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病人表现为面部麻木,少数病人表现为面部疼痛(三叉神经痛),头颅磁共振(MRI)检查可明确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小型和中等大小的三叉神经鞘瘤均适合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理效果非常理想,伽玛刀对三叉神经鞘瘤的长期控制率为91%-98%

4.脑膜瘤

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特别是当脑膜瘤位于矢状窦旁、大脑镰、大脑凸面等部位,手术易切除。伽玛刀治疗主要适用于小型脑膜瘤、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脑膜瘤以及海绵窦、颅底等部位的中小型脑膜瘤。对中小型颅底脑膜瘤或颅底脑膜瘤术后残留,伽玛刀治疗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通过长期随访,伽玛刀对这类脑膜瘤的控制率为93%~96%。

5.垂体瘤

小型垂体瘤离开视神经、视交叉、视束的距离大于3-5mm均可伽玛刀治疗。伽玛刀对垂体瘤的治疗目的是(1)控制激素水平异常,改善临床症状。(2)缩小或控制肿瘤生长。伽玛刀对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92%的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伽玛刀虽然能良好控制闭经泌乳型垂体瘤的生长,但仅能改善内分泌症状和激素水平,只有肿瘤偏侧生长时,伽玛刀治疗既能控制肿瘤也能使内分泌症状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复发性垂体瘤或手术后残留垂体瘤,特别是位于海绵窦,也是伽玛刀治疗的良好适应证。伽玛刀对肿瘤的控制瘤为90%-95%。

6.转移瘤

颅内单发或数个孤立多发转移瘤,肿瘤直径小于3.5cm,颅内压增高症孙派状不严重时(即病人头痛、呕吐症状不严重时),均可行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的目的是局部控制肿瘤,解除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命。伽玛刀对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为93%左右,肿瘤原位复发后,伽玛刀治疗仍有效。对于脑内多发转移瘤,在伽玛刀治疗前或伽玛刀治疗后,最好联合全脑放疗。如果病人全身情况良好,伽玛刀治疗后,可针对原发肿瘤进行化疗,以阻止肿瘤的进一步转移。全世界应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病人6万多名,这充分显示了伽玛刀对脑转移瘤的效果。

7.胶质瘤

一般胶质瘤不适合伽玛刀治疗,但是如果病人经过手术治疗,然后再经过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理疗后,肿瘤仍有残留或复发时, 如果肿瘤不大, 可以将伽玛刀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杀死残存的肿瘤或复发肿瘤。第二、如果肿瘤小位置深,手术治疗给病人带来的损伤大时,也可伽玛刀治疗。

8.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也叫血管网状细胞瘤。当肿瘤为小的实质性肿瘤,伽玛刀治疗效果非常好。肿瘤的长期控制率约80%-90%。但是如果肿瘤有囊变,伽玛刀治疗效果欠佳。手术后残留的血管母细胞瘤伽玛刀治疗效果良好。

9.三叉神经痛

你具体是什么肿瘤啊?

天津肿瘤医院的射波刀是第几代的?是最新的吗?

射波敏戚滑刀(赛博刀)引进中国不超过10年,算是最好的放疗设备了(质子刀装机太少,先不考虑),不用考虑代数桥腊,只要是真正的射波刀,就是最先进的。射波刀有呼吸追踪系统,能根据人体的呼吸运动自动调整射线出束方向,比仔孝普通加速器精度更高,副作用更小,当然效果更好。不过射波刀治疗费用也是很高。

伽玛刀是什么?

伽玛射线,用于手术治疗过程

“伽玛刀”名为“刀”,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手术刀,它是一种融现代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医学影像、计算机、智能自动化控制等多门类学科于一体,以治疗人体颅脑疾病为主的大型高科技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其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维立体定位技术将颅内病灶精确定位,将201束细束伽玛射线经多解度精确聚焦照射病灶,一次性大剂量摧毁病灶组织,达到类似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因被毁损的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界限锐利如刀切,故形象地称之为“伽玛刀”。

多束细束伽玛射线精确聚焦于一点,焦点能量强大并精确定位在病灶组织上,一次性大剂量照射病灶使之坏死。而单束伽玛射线能量很低,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在焦点以外而免于损伤。犹如用放大镜聚焦阳光,聚焦的焦点热量可点燃物品,而焦点外的阳光则安全。

伽玛刀又称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外科技术于一体的桥孙治疗性设备,它将钴-60发出的伽玛射线几何聚焦,集中射于病灶,一次性、致死性的摧毁靶点内的组织,而射线经过人体正常组织几乎无伤害,并且剂量锐减,因此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界限非常明显,边缘如刀割一样,人们形象的称之为“伽玛刀”。 伽玛刀分为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头部伽玛刀是将多个钴源安装在一个球型头盔内,使之聚焦于颅内的某一点,形成一窄束边缘锐利的伽马射线。在治疗时将窄束射线汇聚于病灶形成局限的高剂量区来摧毁病灶,主要用于颅内小肿瘤和功能稿闷性疾病的治疗。体部伽键消弯玛刀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种肿瘤。

关于伽马刀哪项正确

(1)伽玛刀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它集立体定向技术、放射医学、神经外科、现代医学影像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于一体,是一个系统工程。伽玛刀的发明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定向放射外科由概念变为现实,定向放射外科现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2)再好的仪器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和使用,使用者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只有使用者拥有比较全面的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和技巧的掌握,结合先进的设备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3)颅脑伽玛刀不可能完全替代开颅手术。伽玛刀治疗有它的适应症范围,不是所有的颅脑疾病都适合治疗。目前对于大多数颅脑器质性疾病,开颅手术仍然是基础,仍然是第一位的选择。颅脑伽玛刀作为神经外科诸多治疗手段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它跟其它治疗方法特别是开颅手术不是排斥的关系,很多情况下往往需要开颅手术的配合。颅脑伽玛刀和神经外科其它治疗方法有选择性的相互配合,可以大大提高疾病的整体疗效,降低患者病残率和死亡率。

(4)伽玛刀治疗后靶区组织放射生物学效应可持续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除了极个别病种疗效产兆配生相对较快(转移瘤、生殖细胞瘤等)外,其余大部分疾病疗效产生都比较缓慢。伽玛刀治疗从开始到结束只需数小时,而真正对病灶实施治疗的时间大约只有一小时左右,治疗后第二天绝大多数病人便可出院。患者疗效产生、病情观察、康复期主要是在家里度过的。也就是说在按照扰念治疗计划实施伽玛刀治疗后,病灶组织在未来的几年逐步产生一系列放射生物学效应,才会逐渐产生疗效。这是颅脑伽玛刀治疗与开颅手术完全不同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才需要病人在接受伽玛刀治疗后至少在未来的三年时间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疾病的变化情况,耐心等待疗效的产生。基于伽玛刀治疗后疗效产生的特点和认识的深入,笔者认为对伽玛刀治疗疾病的转归有一个比较恰当的认识,那就是:“伽玛刀治疗的结束,并不是疾病治疗的结束,而是疾病治疗的开始。”有了这点基本的认识,临床上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包括适应症的选择、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缓猜困、疗效的观察等。

导弹专家陈定昌院士去世,他曾为中国带来了什么贡献?

导弹专家陈定昌院士他研制了中国首部激光雷达              

陈定昌,1937年1月生于上海,籍贯江苏镇江。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后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二院科技委顾问。历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长、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定昌长期从事高精度无人飞行器技术、高精度探测与制导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成果。回顾几十年的航天生涯,他曾自谦,自己并不是思维超前,而是在考虑问题时喜欢从全局出发,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我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在实现中国梦上做了一些工作。”

扩展知识

人物生平

陈定昌1937年出生于上海。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形成了坚忍不拔的性格。转学到南京时,第十中学高中二年级只有一个插班生名额,还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不少好心人劝陈定昌到其它学校另寻机会,但倔犟的他执意一试,结果在16名报考的学生中,他一举夺魁。

那时的历史、地理比较难学,是好多学生感到头疼的课程。担任学习委员并善于动脑筋的陈定昌,则把历史编成故事讲给大家,于是销圆告很多难记的知识点一下子变得容易得多,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考试时,全班取得了好成绩,陈定昌的独特才能令老师刮目相看。

他从小喜欢文学,亏明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中学期间,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老师看到他的语文天赋,希望他报大学中文系,将来当作家,但他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一种男儿当自强和报效国家的浓烈情感,促使他毅然选择了理科。

顺利通过保送留苏考试后,陈定昌来到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哲学和俄语。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两年后他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当时清华大学学制 6年,加上两年的留苏预备部学习,他整整度过8年的大学时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大学生活丰富了他的知识,使他的多种能力得到提高。

清华求学期间,陈定昌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许多方面都注重锻炼和发展。哲学这一爱好,培养了他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了他极强的表达能力。

有一次班里去工厂参加劳动锻炼——安装电容器。当时每人有定额任务,好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都干到凌晨两三点钟。而陈定昌努力想着怎么提高劳动效率,于是他留心观察厂里熟练工人的操作,还真看出了门道。工厂搞劳动竞赛,他摘得全厂第二名的桂冠。回校后,他成为校办工厂的攻关组组长。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了他较强的动手能力。

在毕业设计时,陈定昌被老师要求去做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设计。该课题设计已经进行了两年多,前两名做课题的毕业生最后成绩都不理想,对此陈定昌定下的目标是一定要取得5分的好成绩。做课题期间,他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大半年后,他成功了。他的毕业论文还成为大家学习的范本。通过做课题设计,他琢磨出一个道理:搞科学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很重要。

个人成就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钱学森的支持下,航天二院二部成立了红外激光工程组。陈定昌提出了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5项创新项目,都被列为重大项目。因为激光雷达在国际上刚刚起步,事关重大,钱学森亲自主持这项工作,于是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等3家单位联合攻关,由陈定昌担任小组负责人。为了项目早日能够实验,陈定昌一天跑五六家单位,就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有一天他们找到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王大珩时,这位老光学专家提出了4个基本原理的问题。一年半后,在陈定昌的组织下,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这项工作使陈定昌深深感到:科学就是要腔毁创新,要不畏艰难,才能有所作为。

好的项目不仅可以带动一系列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一批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从参与雷达项目到搞大总体工作,陈定昌的眼界更开阔了,他不断提出一些有远见的观点,得到了领导和专家们的认可。他提出武器发展要从前瞻顶层思路考虑,要从武器装备体系对抗角度考虑,应该发展化学激光武器,应该开展精确制导的研究,抓毫米波技术等等。

他的创新和前瞻性思想是出了名的,了解他的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这样评价他。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担任二部工程组组长时,首开先河,与八机部签订了研制合同。以合同制方式承担任务,这在七机部的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一举动既推动了技术进步,又培养了队伍,得到了当时上级领导的好评。二部还用这个项目获得的经济效益建了房子,缓解了一部分职工的住房困难。

1984年,陈定昌出任二院二部主任,他全面规划和未雨绸缪的意识更强了,他提出的“三个空域”、“四个基本型”的思想一直沿用至今。他经常与同事谈论航天器发展,当年他提出的地空导弹主战型发展规划的设想,已被现实验证是富有先见之明的。他提出的某型号设想,航天几位老总听过汇报并实地考察后一锤定音:可以搞。

进行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关系到行业的生存发展。1990年至1996年,陈定昌出任二院院长,这是他责任最重的几年。1996年他担任了国家高技术(863计划)某主题首席科学家之后,带领一批人员开始进行“九五”规划的研究制订。他带领大家提出了用系统集成技术带动关键技术攻关的思路,也就是说在关键技术攻关中要体现高技术集成。为了制订发展战略报告,他们12易其稿,陈定昌与年轻人一起,几个昼夜不合眼。1997年的一天下午,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领导到场了,陈定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东西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他们评价说:“陈首席一口气讲了3个小时,没休息一分钟,我们听明白了,我们支持。”

863计划的实施要集中优势力量,组成“国家队”。为了走好竞争研制这步棋,陈定昌带领有关人员到全国各地四五十家单位调研,一些知名的高校和科研单位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实际应用证明,搞高技术集成确实带动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1999年9月,他们的研制项目获得了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熟悉陈定昌的人,对他的印象集中在几点上:其一是喜爱广泛收集国外相关领域各种资料,紧密跟踪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发展,捕捉新信息速度之快,对趋势之敏感,令人敬服。其二是喜爱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真伪和优劣的鉴别,对事物判断准确,善于抓住重点。其三是喜爱超前思维,物理概念强,善于做顶层策划。这些特长在工作中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刚刚成立的几年里,担任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的陈定昌和科技委的专家们一起,带领相关人员,饱蘸心血,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等多项重大任务。

从二部主任到二院院长,工作中,他跟大家一起摸爬滚打,不搞特殊化;生活中,他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了解他的人无不这样评价他:陈院长是生活上不会享受,金钱上不去伸手的人。作为专业组组长,出国的机会是家常便饭。但陈定昌从来都是工作确实需要才会去。与他一起出国的年轻人开玩笑说:“跟陈院长出国挺没意思,他是带着任务跑,几乎不去看风景、逛商场。”每次奖金分配,陈院长与其他人拿一样多,年轻人感叹:“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对我们成长有好处。”

和陈定昌一起出差不寂寞,因为他常常调动自己的“知识百宝箱”,让对方享受聊天的乐趣。一次在火车上,陈定昌聊的“生物电子学”,竟然把同事们的困劲儿给聊没了。还是同行一位老专家的“今天到此,且听老陈明日分解”一句话,打断了他的“陈氏评书”。

提起人才,陈定昌特别有感触。因为在国家的重视和航天各级领导的努力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最担心的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1984年,陈定昌刚担任二院二部主任时,对人才队伍进行摸底,发现二部五大核心专业只有16名技术骨干,且都只是高级工程师,没有一个研究员。经举荐,这16名高工很快被评为研究员。担任院长后,他结合国家有关人才培养政策,与院党委书记牵头制定了二院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有22名优秀青年人才脱而出,如今他们都已成为专业领域的骨干。

谈起工作,陈定昌的“话匣子”关不上,可提起家庭,他的话不多。相濡以沫的老伴非常体谅陈定昌,全力担起了家庭的担子。当年烧蜂窝煤,面对一整车煤,陈定昌的老伴一个人一趟趟地把煤从一楼搬到五楼。这种生活小事老伴做得太多了。其实陈定昌是个细心人,对妻子的支持他深深地记在了心底。

时光给现年68岁的陈定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在武器系统总体、防空导弹和制导雷达领域干了一辈子,4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他人生中沉淀下来最丰富的是什么呢?他用一生的追求映衬出四个沉甸甸的字———“航天情结”。这份情结,正是他对航天事业的一份挚爱、一份执著。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高精度无人飞行器技术、高精度探测与制导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成果。

获得荣誉

作为主要组织者和技术带头人,他参加了多种型号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主持开展了精确制导毫米波、红外、反辐射、激光半主动制导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高技术主题首席科学家、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总装备部科技委精确制导专业组组长,同时担任10所院校的兼职教授。

曾获国家科技部、总装备部863重大贡献先进个人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十项 ;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等荣誉称号。

1999年9月,他们的研制项目获得了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项、2008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2年被授予国家杰出专业人才荣誉称号。

伽玛刀是谁发明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伽玛刀是谁发明的人、伽玛刀是谁发明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