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炮灰是谁发明的的知识,希望对于各位朋友学习炮灰出自哪里的过程中有帮助。
文章目录:
- 1、包—(抱苞炮)青——(请清静)它们的读音都和什么的读音相近或相似我发现括号里的字都是什么字?
- 2、战国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石田三成的印象
- 3、在古代历朝很重视的东西,是鲁班大师发明的哪个物品?
- 4、三国时代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史实角度)
- 5、像爱迪生一样虽然只上三个月课就退学,连老师都认为他是低能儿童、但他最终却成为发明家的类似例子、
- 6、巴雷特为什么被称为“大炮”?它的真实威力有多大?
包—(抱苞炮)青——(请清静)它们的读音都和什么的读音相近或相似我发现括号里的字都是什么字?
它们的读音都和(偏旁以外的部分)的读音相近或相似,我发现括号里的字都是(形声)字。
基本字义及读音:
一、抱
拼音:bào
释义:
1、用手臂围住:母亲~着孩子。
2、初次得到(儿子或孙子):听说你~孙子了。
3、抱养(孩子):这孩子是~的,不是她生的。
4、结合在一起:大家~成团,就会有力量。
5、心里存着(想法、意见等):青年人都~着远大的理想。
6、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草。
7、孵(卵成雏):~小鸡儿。
二、苞
拼音:bāo
释义:
1、花没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小叶片:花~。
2、丛生而茂密:竹~松茂。
三、炮
pào:
1、口径在2厘米以上,能发射炮弹的重型射击武器,火力强,射程远。种类很多,有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高射炮等。也叫火炮。我国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机械发射石头的。火药发明后,改为用火药发射铁弹丸。
2、爆竹:鞭~。
3、爆破土石等在凿眼里装上炸药后叫做炮。
páo:
1、炮制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如用这种方法炮制的姜叫炮姜。
2、烧;烤(食物)。
bāo:
1、烹乎森调方法,用锅或铛在旺火上炒(牛羊肉片等),迅速搅拌:~羊肉。
2、烘焙: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干了。
四岁核亩、请
拼音:qǐng
释义:
1、请求:你可以~老师给你开个书目。
2、邀请;聘请:催~。
3、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您~坐。
4、旧时指买香烛、纸马、佛龛等。
5、姓。
五、清
拼音:qīng
释义:
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波。
2、清楚;明白:分~敌我。
3、查点:~仓。
4、寂静:~幽。
5、尽;完;一点不留:~除。
6、不贪污:~廉。氏前
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六、静
拼音:jìng
释义:
1、安定不动(跟“动”相对):风平浪~。
2、没有声响:傍晚,公园里很~。
3、使平静或安静:~下心来。
4、姓。
战国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石田三成的印象
他们都是安土桃山时代的名将
丰臣秀吉远名是羽柴秀吉,羽田秀吉
是织田信长的手下
经过几次重大战役的杰出表现~被织田信长重用~
后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死去~羽柴秀吉击败了众多对手~统一日本~
永禄12(1569)年,葡萄牙传教士佛洛伊斯晋见织田信长(Oda Nobunaga, 1534~1582)之后,写信向耶稣会报告说: 「这尾张(现爱知县)的国王年纪约37岁,个子高而瘦,发髻上的头发稀少,好武艺,脾气暴躁。他充满正义感,时而表现出慈悲的一面。他的态度傲慢,极为注重名誉,经常隐藏自己的决断,巧於运用战术,不服从规律,也很少听从部下的进言。别人对他抱持一种异样的敬畏,他不喝酒,轻视全日本的王侯,他与王侯说话时,采取俯视的态度,彷佛对待属下一般。」我们从织田信长的画像可以看出,他脸部修长白晰,彷佛是京都的公卿贵族,算是一个美男子。但是他那暴躁的脾气可以说是与天俱来的。织田信长在襁褓时,由於经常咬伤奶妈的乳头,因此频频更换奶妈。
喜好奇装异服 织田信长喜欢新奇的事物,轻视传统的礼丁,完全不将宗教与迷信放在眼里。他父亲信秀去世时,信长用草绳绑著加长刀柄的大刀与短刀,头发不整,也没穿上正式的裤裙,他走到灵前,抓一大把抹香,随便一撒就离开。在他父亲去世的前二年,也就是织田信长与妻浓姬结婚不久,信长与岳父斋藤道三(Saitou Dousan, 1494~1556)约好在尾张富田的正德寺见面。斋藤道三原本是卖油的商人,在「下克上」的乱世中靠他的谋略成为美浓(现岐阜县)的霸主,因此有美浓的毒蛇之称,他与北条早云(Houjou Souun, 1432~1486)都被称为是乱世的枭雄。正式见面前,由於斋田道三听说他的女婿是个「窝囊废」,所以绕小路去偷看他女婿信长的长相。一看到信长,斋田吓得瞠目结舌。只见信长的头发用稻草绑著,浴衣谨丛让的袖子褪了下来,露著半边肩膀,下半身则是穿著虎皮与豹皮作成的短裤裙。他的长短两刀用草绳捆绑著,腰间吊著许多葫芦与打火道具的袋子。斋藤道三感叹地说:「果然是个窝囊废。」然而信长并不是一味追求流行或奇装异服,他狻懂得「形象作战」的重要性。他与斋藤道三正式见面的时候,不知何时,他已将发髻梳得服服贴贴,穿著褐色的长裤裙,并配戴一把优美的小刀。斋藤道三再次出乎预料之外,他不得不由衷佩服信长那种能屈能伸,超乎常人的胸襟。当时,信长的随从一千人也表现出他具高瞻远瞩的眼光。其中的500人携带著当时无人使用的加长型长枪,这是因为信长 解将来的战争将由个人的战斗转成集体的战斗,所以就率先使用有利於集体战斗的长枪。另外500人则是弓箭队与铁炮队。当时,西方的铁炮(火枪)才刚漂流登陆日本约6年,信长就已经向近江(滋贺县)国友村大量订购。当斋藤道三见到这新型武将织田信长时,信长才16岁。难怪斋藤道三见面之后,对自己的心腹大臣说:「将来我的孩子会牵著马匹,臣服於信长。」
霸主的诞生 织田信长是织田信秀之子,天文3(1534)年诞生於尾张(Owari,现爱知县)那古屋(Nagoya名古屋)城,幼名吉法师。父亲信秀原本是织田家的旁支,为了对抗邻国的强敌,杰出的信秀乃受到重用。信秀去世时(1551年),他已经统治了尾张的三分之二地区,但是尾张的织田一族尚未完全平服,因此织田信长继承父业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整合整个尾张势力。这同族相残的战争当然是冷绘无情而残忍的。织田信长首先於1555年攻打本家织田敏定的养子织田广信,并令他切腹自杀。信长迁进清洲城之后,接著,他又谋杀曾经与他联合作战的伯父织田信光,只因为信光势力坐大。最后终於轮到他最大的 碍——他祥局的弟弟信行。织田信行在各种方面都与信长相对照,丁容整洁,彬彬有礼,是个人人称赞的优等生,因此受到家臣与母亲的厚爱。然而信行於1556年叛乱,翌年(1557年)被信长命令切腹自杀。信行死后,织田信长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尾张的统治者。
桶狭间郑渣的奇袭战 在成为尾张的统治者之后,使织田信长登上日本战国群雄舞台的战役就是桶狭间(Okehazama,现爱知县丰明市荣町)之战。永禄3(1560)年,总兵力只有三、四千的织田信长,在距离桶狭间2公里的田乐狭间发动奇袭,大破总兵力二万五千的今川义元(Imagawa Yoshimoto)大军。 面对兵力相差将近十倍的大军,除了奇袭战别无他法。由於兵力悬殊,织田的家臣当中,有人主张,不如暂时投降今川义元,也有人主张困守清洲城,采取防卫战。但是信长独排众议,孤注一掷。虽然这是豪赌,但是他的心中当然也有某些胜算。因为今川军远离根据地,相反的,织田军熟悉该地的地理环境,也比较易於收集情报。织田信长是个重视情报的武将。据《甲阳军鉴》记载,今川义元派遣一个间谍名叫户部新左卫门,令他去尾张 集情报。信长决定除掉新左卫门,因此命令书记官花一年的时间模仿左卫门的笔迹,然后伪造左卫门暗通织田的信件,辗转送到今川义元的手中。义元以为新左卫门真的背叛了他,於是砍掉了新左卫门的首级。换言之,信长不但架构自己的情报网,同时也扰乱敌人的情报机构。当信长得知今川军正驻扎於不容易移动的田乐狭间时,他立刻判断,这正是发动奇袭的最佳时机。《信长公记》记载:在桶狭间之战的前一天,也就是五月十八日,信长不举行军事会议,在闲聊之后,当天晚上即令家臣回家睡觉。但是十九日天还未亮时,他突然决定出兵。他先舞一曲以平敦盛为主角的日本舞,曲中有一段歌词是:「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他跳完舞后,令部下吹号角,并准备盔甲。织田信长出兵前掷下两枚 板卜卦,结果两枚都是正面朝上,是个胜卦,军心为之大振。其实,信长早在 板动了手脚,不管如何掷,一定是正面朝上。今川义元的 地在骏府(现静冈县),他算是一个相当热心经营 地的战国大名。可是他犯了与平家武士同样的毛病,亦即喜好公卿贵族风雅的生活。当时的武将因为常戴盔甲,头发会掉落,因此乾脆将额头一带的头发剃掉。可是今川义元不剃额头,留著与公卿一样的长发,室内焚烧沈香,牙齿也涂上黑色的铁浆。出征的时候,据说还施以薄妆,因此被勇猛的三河武士嘲笑是「女武士」。今川义元吃完中饭,躺著听侍童唱几曲歌谣。此时附近的神官与僧侣都来预祝征战胜利。义元仰望天空,只见乌云密布。没多久,天空即下起倾盆大雨来。今川义元毫无戒心,他不知道织田信长的军队正利用大雨的掩护,急速爬上丘陵。等到雨一停,出现一抹晴空,丘陵上突然出现一大群人马往下冲,今川军还摸不著情况时,已经血肉横飞,兵慌马乱。织田军瞄准红色的轿子冲去,因为他们的间谍已经报告说今川义元搭乘红色的轿子。一下子,今川义元的首级就被砍了下来,享年四十二岁。
婚姻外交 桶狭间之战后,织田信长一举成名。他为了达到前进京都的目标,开始发挥他的外交手腕。首先,他与德川家康结盟。在桶狭间之战时,德川家康还在今川家当人质,今川义元一死,德川家康立刻返回三河老家,并於翌年表示愿与信长和睦相处。1562(永禄5)年正月,织田信长的女儿嫁给德川家康的儿子竹千代(后来的信康),两人缔结同盟。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的盟约,直到信长去世为止,长达二十年以上,完全没有违约。在战国时代,这是个特例,由此可见,德川家康是多堋敬畏织田信长!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与强敌武田信玄对阵而耗损国力,信长经常派遣使者送珍贵的礼物给武田信玄。1565(永禄8)年,信长将养女嫁给武田胜赖当妻子,并於两年后向武田信玄提议,让织田信忠(信长的嫡子)迎娶信玄的女儿,信玄也答应此事。信长的通婚外交不仅於此,他又将自己的妹妹,当时出名的美女阿市(Oichi,1548~1582)嫁给近江(现滋贺县)的浅井长政(Asai Nagamasa)。等到准备周全之后,信长开始征讨他的妻家——美浓的斋藤氏。1567年,信长攻下美浓稻叶山城,流放斋藤龙兴,自己则将居城迁进稻叶山城,并将山下的城市改名为岐阜。翌年,信长迎接将军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Ashikaga Yoshiaki)上京,使他受封为将军,同时并修建皇居。信长进入京都时,要求军队严守规律。据传教士佛洛伊斯的记载:「一士兵掀起一妇人的头盖,想要一窥该妇人的容貌,此情形被信长目击,信长当场即将该士兵处死。」此时,信长废除了国与国之间的关所,同时掌握了京都大阪一带的商业中心与交通要冲,因为他体认到这些工商业与贸易会比他的 国经营还来得重要。然而藉信长的力量而成为将军的足利义昭,却想扶持其他的武将与织田信长相抗衡,信长一怒之下返回岐阜。正亲町(Oogimachi)天皇为此事感到忧心,立刻派遣使者去安抚信长。信长得到天皇的抚慰之后,即要求足利义昭要发通知给诸国时,必得信长的同意,同时,并提出「天下之事既已委任给信长,信长不待上意即可处理事物」的条件。这次的权力斗争,织田信长可谓得到完全的胜利。
火烧比 山与长 之战 在京都大阪一带,除了将军以外,比 山的僧侣、石山的本愿寺、当地的阴谋家、土豪等,对信长而言,都是难缠的对手,特别是将军与本愿寺都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这种在背后扯后腿的势力最让信长感到困扰,而且后来武田军也加入的反织田阵营当中。当信长欲出兵攻打朝仓(Asakura)氏时,他原以为与他缔结姻亲的浅井氏会袖手旁观,没想到浅井氏极为重视与朝仓氏长久的结盟关系,执意与朝仓氏联手防御织田的势力。此时织田信长陷入了大包围网中,他妹妹阿市也夹在兄长与夫家的战斗之中,其痛苦可想而知。 1570(元龟元)年,织田信长得到德川家康的帮助,於近江姊川大破朝仓、浅井的联合军队,史称姊川之战(Anegawa no Tatakai)。然而此战役并没有给朝仓与浅井致命的一击,两人逃到佛教圣地比 山(Hieizan)去。比 山拥有自己的 地,同时又拥有军队(僧兵),在京都一带算是不小的势力。翌年,信长决定向这宗教权威挑战,他放火烧掉比 山的所有建筑物,不但杀死寺院的人员,连无辜的民众也惨遭杀害。火烧比 山后,反信长战线的气焰更加猛烈。然而,此时发生一件大事——1573年4月武田信玄去世。虽然武田信玄临死前吩咐要将他死亡消息守密三年,但是没几天上杉谦信已经得知消息,消息灵通的织田信长想必也已获得这个情报。相反的,足利义昭到了五月底还不知道这消息。七月三日足利义昭举兵反抗,七月十八日在信长的包围下,只得交出二岁的幼儿当人质投降。如此,室町幕府於焉灭亡。 1575年5月的长 (Nagashino)之战,更将织田信长推向战国群雄的霸主。有常胜军之称的武田骑兵,在织田军的铁炮(火枪)队之前被彻底打败。当时铁炮的射程只有80~90公尺,而且装填子弹的时间要很长,在发射第一发子弹至第二发子弹之间,往往抵不上骑兵快速的攻击。为了弥补这个缺点,织田信长布置三层栅栏,并在栅栏之后准备三千支铁炮分成三队轮流攻击。由於过分信赖传统的战术,武田军成了炮灰。 1576年信长命令在京都附近的交通要冲安土(Azuchi)地方建造城堡,这城堡的最高指标就是天守(Tenshu,古名为「天主」)馈(指挥台兼武器库)。当时的传教士描绘说:「这天守不仅是日本最大的城堡,也比我们欧洲的塔还辉煌壮丽。天守总共有七层(外面是五层,里面是七层),每层都涂上不同的颜色。有的是用黑色的生漆涂上窗子,与白色的墙壁相互辉映。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青色的,最上层全部涂成金色。」安土城的石头地基高约二十二公尺,上面耸立著三十二公尺高的建筑物。这天守馈的第六层呈现八角形的外观,白色墙壁,柱子涂上朱漆。最上层内外都贴上金箔,采用特别厚重的瓦片,有一部份瓦片还烧烤上金箔。天守馈里面装饰著当时最著名的画家狩野永德的纸门屏风画,最上层画的是三皇五帝、孔门十哲等与儒家有关的人物。不幸的是,这安土城在本能寺之变时付之一炬。
内心的黑暗面 从室町幕府灭亡(1573年)之后,到本能寺之变(Honnouji no Hen,1582年)织田信长去世为止,除了长 之战外,织田信长主要的胜战有1574年的平定伊势长岛的一向一揆(信仰一向宗的武装民众)、1580年的与本愿寺谈和、1582年消灭武田胜赖。在他最后的几年,织田信长偶而出现的慈悲心销声匿迹,内在的残绘性与虐待狂的一面完全暴露无遗。耶稣会传教士西门阿尔梅达的书信说:「织田信长一挥手,示意家臣离开大厅时,彷佛全世界都崩溃了,或如野牛突然冲过来一般,不管大厅挤得再多人,一瞬间全部退出。」有人认为,他晚年那扭曲、歇斯底里的性格与一向一揆的战争有关。那些信仰一向宗的信徒,不管老弱妇孺,嘴里高喊著:「南无阿弥陀佛」,在枪林弹雨中往前冲,前仆后继,彷佛是一场永远作不完的恶梦般,这与从前以战国武将为对手的战争完全不同。 1579年叛将荒木村重脱困逃走后,信长对那些毫无抵抗力的男女都处以残绘的极刑。佛洛伊斯的《日本史》中描述:「他首先将120名地位较高的女人绑在十字将上刺死,第二次的处刑是对完全无罪的人处以残绘的屠杀,其残暴前所未闻。第三次处刑更加恐怖,毫无人道。他将514名民众分别关在四间平房,其中有180人是妇女。他收集大量的木材,放火将他们活活烧死。那些男女发出 惨恐惧的喊叫声。」织田信长那信赏必罚的严厉方针与暴躁的脾气,终於带给他意想不到的结局。1582(天正10)年6月2日拂晓,织田信长的部下明智光秀(Akechi Mitsuhide)率 一万三千名的近卫师团叛变,直攻住宿在京都本能寺的织田信长。织田信长的身边仅带一百多人,可以说毫无招架之力。织田信长知道大势已去,只好关在房间里自杀,享年49岁。在结束生命前,他把最心爱的茶器放在身边,放火将之烧毁,连同他的身体发肤在火焰中化为灰烬。织田信长的一生,正如同他最喜欢的歌谣:「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织田信长的时代 欧洲在进入近代时期,曾与宗教势力激烈的斗争。日本的寺院拥有广大的庄园,织田信长在施行土地测量之后,将多出来的土地与予没收。寺院如果反抗,他即将其庄园全部没收,赐给他的部下。这种作法正如同英国的亨利八世一样。他与信仰一向宗的农民斗争,也可比拟为德国的农民战争。两者同样在惨烈的战争后,逐渐走向中央集权国家。换言之,织田信长的对手除了战国武将之外,他还要阻止「本愿寺法王共和国」、「一向宗信徒共和国」、「农民共和国」的诞生。在长 之战时,他发明三段式攻击法,将铁炮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建造安土城的天守馈也是前所未有的创意。他是个理性主义者,也是个走在时代尖端的人物。1580年,也就是他去世前二年,传教士欧冈蒂诺拿著地球丁,向他说明地球是圆的。织田信长当场就说:「很有道理!」传教士佛洛伊斯说:「信长聚集全国的神像与佛像,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崇拜这些偶像,而是要这些神佛崇拜他。他认为自己就是神,在他上面没有创造万物的神。」信长也反对往生极乐的说法,他强调现世利益,认为带给人们财富、健康、长寿才是最重要的。在本能寺之变的前夕,信长还打算修改历法。前面说过,颁布历法是中国皇帝的特权,代表皇帝是时间的统治者。日本天皇也学到这个制度,由阴阳寮来制作历法。到了战国时代,除了代表正统的京历之外,各地也有不同的历法。信长想要自己制作历法的决心,也就是表示他才是日本的真正统治者。他废除关所,让各国通行无阻。他并依照道路的重要性统一路宽,并种植松树与柳树当作路树。1577年6月,织田信长在安土山的山脚设立「城下町」(城堡周围的都市)。在这「城下町」的所有商业行为皆免税,所以称为「乐市」(Rakuichi)。中世以来,有所谓的「德政令」,也就是免付债务的规定,债款往往在一夕间解除。信长规定,在「乐市」内的商人不受德政令的约束,也就是说,向别人借钱一定要还。织田信长的「乐市令」保 了商人的商业行为。「乐市」废除中世以来的独占、寡占商业行为,并免除商人的税金。信长的用人,也是无视於家世与血统,完全是以能力主义提拔人才。但是信长的人性观有很大的缺陷,他忽视了人的感情与心灵面。他的实力主义固然可以解释成只注重实力而不住重家世出身,但反过来说,即使过去有功劳,一旦能力低落,或是犯了错误,那堋就会被打入冷宫。明智光秀的叛变,其原因固然众说纷纭,但是追根究底,其最直接的导火线即是明智光秀逐渐受到织田信长冷落。织田信长死后,他的天下统一事业先后由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继承。信长的理性主义与实力主义可以说是近代世界的象徵,可是德川家康却又将日本带回封建制度的世界。另一方面,信长对海外的关心与对外国文明的积极的摄取态度,也被德川时代的锁国政策取消。从这点而言,信长可以说是早出生了三百年。
在古代历朝很重视的东西,是鲁班大师发明的哪个物品?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写的是鲁班爬山时手被一种带有齿状物的叶子划伤了,从此他发明了锯。作为木匠和建筑行业的祖师爷,鲁班蔽者就像古代的爱迪生一样,一生都在发明东西。就是2000多年前的这位古人,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帮助古人解决了很多生活问题,他发明的很多东西一直被沿用到现在。而唯有这件东西,历朝历代的君王都很重视,直到解放前还一直备受关注。清并迟只是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便被权势阶层所慢慢淘汰,但民间依然喜欢。
鲁班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木匠,而且是一位很有政治眼光的人。看过墨子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如果不是鲁班极力说服他的君王,两国之间就要爆发一场巨大的战争了。鲁班用他那超人的智慧避免了这次战争,也挽救了数万老百姓的性命,这才是他真正被老百姓记在心中的主要原因吧。在战国时期,底层生活的老百姓还没有国家和民族的概念。不管谁来了,他们都要种地、纳粮、服徭役。至于贵族之间的狗咬狗,除了带给老百姓灾难之外,又能带给他们什么利益呢?所以那时的老百姓很怕打仗。如果不是像花木兰那样被强制入伍,有几个人想去为那些王侯将相去做炮答李灰呢?
鲁班一生到底发明了哪些东西呢?开头我们讲的锯子,如果没有那玩意儿,仅仅靠斧头做出来的东西,那该有多么粗糙和笨拙呢?另外还有曲尺、墨斗、钩强(水战中常用的一种工具)……这些都是现在木工必不可少的工具。他不仅为木工行业提供了先进的工具,更给木工行业定下了一套“国际准则”,这就形成了木工的基础。房子多宽,梁木多长,桌子板凳什么尺寸……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不是他们想做多大就做多大的。这个看似简单的规矩,却给整个土木工程奠定了统一化的基础。而且鲁班还发明了很多农具。比如说:磨碎谷粒的石磨,雨伞,水井,锁和钥匙……这些东西的发明都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国时代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史实角度)
诸葛亮,琅邪国阳都县(今属山东沂南)人,从17岁起开始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过着一种半耕半读的生活。他一方面博览群书、勤于思考,一方面拜师访友、广泛地与社会接触。经过十年的艰苦磨砺,逐渐成为一名志向远大、学识渊博、关注社会、见解独到的青年才俊。《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把自己比作古代著名宰相管仲和著名将领乐毅,对此,邻居们都一笑了之。但是,他的朋友徐庶和崔州平等人相信,诸葛亮确实是一位天才。
有这种眼光的还有两位长者——庞德公和司马徽。这两位都是诸葛亮的老师,也是当时名震荆州的学术领袖。他们的学生有很多,其中才智超群者不乏其人,但两位大师最欣赏的还是诸葛亮,称他为“卧龙”。
古往今来,一直有很多人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效曹操?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在实力上,他统一了北方,兵多将广、钱粮充足。在个人能力上,他堪称雄才大略,当时的政治家无人与他相比。特别是在对待人才方面,曹操求贤若渴,三次颁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贤才。对此,天下读书人无人不知。
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曹操是否知道有诸葛亮这个人,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诸葛亮对曹操肯定是早有了解。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有着双重面孔的人,性格很复杂。起初,他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与抱负,后来他又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并最终做到了这一点。曹操在看到民众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时,他会伤心落泪,并出台政策招抚流民,恢复生产、安定社会。但是他也会因为父亲之死而迁怒他人,大肆屠杀几十万无辜百姓。对待人才方面,他既可以连袜子也来不及穿就跑出去欢迎人才来访,也会因一些小事而翻脸无情,杀害跟随自己多年的老朋友。诸葛亮对曹操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喜欢的。
诸葛亮虽然不会投效曹操,但他一定考虑过孙权。孙权文韬武略,胆识过人,不愧为一代豪杰。他据有江东,兵精而粮足。孙权爱惜人才,而且也与手下人相处得很好。另外,诸葛亮的大哥诸葛谨在孙权手下很受重用,有大哥的提携,诸葛亮在东吴应该是很有前途的。
但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孙权呢?史书上记载:赤壁大战前,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当时东吴的大臣张昭想留下诸葛亮,被他婉言谢绝。后来有人问起其中的原因,诸葛亮说:“孙权当然是人中豪杰,但是我看以他的度量,他有可能会对我很好,但不会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不能留下。”这是诸葛亮已经投靠刘备以后的事。
在今天隆中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凉亭,名叫“抱膝亭”。史书记载,由于尚未发现值得辅佐的明主,诸葛亮一直显得很茫然,每当早晨和傍晚,他都独自一人,在山林之中抱膝长啸。
当这位读书人倍感苦闷的时候,后来那个最赏识他、最可以发挥他才散铅智的人——刘备,其实就在距离隆中不远的新野县城里。当时,他也苦闷极了。
刘备一生也极其坎坷。起初,他在家乡起兵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后来又卷入诸侯混战,几十年东征西讨,凭着讲感情、够朋友和自己的那点谋略才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拉起了一支队伍。但他没有聪明的谋士辅佐,所以只能时而投靠陶谦,时而联合吕布,时而归顺曹操,时而依附袁绍,始终被人利用来利用去,跑了大半辈子,也没跑出个名堂来,一直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大约8年前,刘备走投无路时,才跑到荆州投靠刘表。
刘表把刘备安置在抵抗曹操的最前线替自己守住大门,扮演“炮灰”的角色。幸运的是,在刘备镇守新野的几年里,曹操忙着在北方东征西讨,几乎无暇收拾刘表。所以刘备在新野一住就是8年。
建安十二年,刘备认识了司马徽和徐庶,这两人向他极力推荐诸葛亮,并称赞诸葛亮是“卧龙”。很快,刘备就亲自去拜访亩颂一位年仅27岁、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诸葛亮。于是就有了千古传颂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这就是刘备的过人之处。刘备在诸侯中被人称为英雄,靠的不是他有多少军队,有多大地盘,而是他对朋友很诚恳、很讲信义,即使对一般的人也很有礼数,另外对老百姓也很仁慈。所以,在天下动荡的那个年代里,很多人愿意死心塌地地跟着他。由于有这种号召力,当时的诸侯,包括曹操和袁绍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很重视刘备,很愿意与他结盟。当然,刘备去拜访诸葛亮,能“三顾茅庐”,主要原因还是他急需人才。但刘备作为一个世人皆知的大英雄、一位年近半百的老将军,肯屈尊拜访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冲耐好问题,这就足以让诸葛亮感动了。
关于“三顾茅庐”的故事,《三国演义》写得非常精彩,足足花了近两个章节的篇幅来描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会见,但在权威的历史书《三国志》中,上述内容都没有记载,关于这一段,书中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有一番外貌描述,说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除此之外,小说还在别的章节中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三国演义》的这种描述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看到的诸葛亮形象几乎都来源于此。然而,生活在明代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距离三国时期已有1000多年,他的描述有何依据呢?
晋朝的裴启在他所写的一本名叫《语林》的书中,记载了诸葛亮外貌。书中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时,司马懿曾经派人偷偷地观察过诸葛亮。那人报告说,诸葛亮坐一辆未加装饰的小车,头戴葛布做的头巾,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司马懿听后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真名士也!”这是魏晋南北朝的文献中对诸葛亮外貌特征惟一的记载。它可能就是罗贯中塑造诸葛亮外貌特征的依据。
据学者研究,在东汉末年和魏晋时期,名士们非常盛行戴各种各样的头巾。所以,说诸葛亮头戴葛巾、纶巾应该都没有错。
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做的扇子。东汉末年盛行于江东,除了诸葛亮之外,当时,手里整天拿着扇子的名士也不少。
鹤氅原本是一种用白鹤等鸟的羽毛制作的、价格昂贵的外套。后来泛指那些衣袖宽大、穿着飘逸的外套。这种服饰在魏晋时期确实非常流行。
至于四轮车,则是罗贯中的艺术加工。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五丈原坐的小车,是一种由一匹马拉的两轮车,而不是《三国演义》中让人推着走的四轮车。
《隆中对》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奇文。关于它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曹操和孙权都很强大,暂时不可与之竞争。荆州的刘表和四川的刘璋都缺乏执政能力,可以先后夺取这两个地方。然后,搞好内政外交。等到天下有变,就两路大军分别从荆州和四川向北进军,一举夺取天下,恢复汉室。
可以想象,当时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这番分析后,犹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在眉开眼笑之时,当即就决定请诸葛亮担任自己的谋士,共同实现《隆中对》中所描绘的蓝图。
从古至今,学者们大多对《隆中对》中的精辟见解表示非常推崇。他们认为,对曹操和孙权的实力,诸葛亮看得比较客观。刘备后来东征失败,诸葛亮和姜维后来多次北伐、无功而返,这都证明曹魏和东吴的实力确实很强大,暂时不可与之争锋。而最精彩的是,刘表和刘璋确实缺乏执政能力,荆州和益州后来果然被刘备占领,实现了诸葛亮的初步构想。这充分展示了他对时局发展的惊人的
预见性。这种远见卓识是他不同于一般政治家的重要因素。至于后来之所以没有实现他当初的全部构想,那是因为刘备等人在执行这一方案时出现偏差,执意东征,导致孙刘两家刀兵相见,荆州丢失,北伐难以成功。
但是,也有学者对《隆中对》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看法。
他们认为:《隆中对》最基本的战略思想是要占领荆州和益州。当时,能看到这一点的不只是诸葛亮一个人,比如曹操就这么想过,他也是这样做的,先收拾荆州的刘表,再收拾汉中的张鲁,进一步谋图益州。东吴方面,鲁肃和周瑜都认为东吴应该先占领荆州后吞并益州,然后与曹操争霸中原。后来东吴占领荆州,又谋划着进攻益州,就是这个计划的具体行动。所以,现在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诸葛亮的想法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
还有学者认为:荆州地处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是一块谁都想得到的战略要地。以刘备的实力,他不可能一人独占荆州,一旦他的主力进入四川后,他更不可能长时间保有荆州。因为四川与荆州的交通主要靠长江三峡的水运,而三峡水道过于险要,很难在两地及时调兵遣将。所以一旦强敌入侵,主力在四川的刘备很难保住荆州。历史上,无论是南北朝,还是五代十国等分裂时期,任何一个占据四川的地方政权都没有能力同时占有荆州,这就是个明证。所以,诸葛亮想同时占领这两个地方,其设计一开始就有致命的缺陷。
诸葛亮的《隆中对》给穷途末路的刘备指明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同时也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施展才华的位置,以至于后来开创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没有刘备,诸葛亮可能会一直待在隆中,老死在他那个茅草屋里。至少,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一个光彩照人的诸葛亮了。所以后人对刘备的礼贤下士,是极其羡慕和推崇的。刘备本人也因为“三顾茅庐”而妇孺皆知、名垂青史,成为中国历史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模范。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后,刘备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诸葛亮,还任命他为军师。后来曹操大军南下征讨荆州,诸葛亮首次指挥刘备军队就取得“火烧博望坡”的胜利,继而又取得“火烧新野”的胜利。可惜,历史完全不是如此。
诸葛亮出山后,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备任命他为军师。实际上,那时军队里也没有这样的职务。刘备驻扎新野,自己尚且寄人篱下,哪能给诸葛亮什么样的官职呢?诸葛亮真正开始有职务,是在赤壁大战以后,刘备逐渐夺取了荆州的一些地盘,自己做了荆州牧以后,才任命诸葛亮做了个“军师中郎将”。而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任何职务,不可能指挥刘备的军队,也就更谈不上“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
据史书记载,即便是赤壁大战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诸葛亮也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率领过任何一支军队。诸葛亮之所以伟大,并非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然后一帆风顺、捷报频传。恰恰相反,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一些并不显眼的基层工作,而且把它们做得很好,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来赢得刘备和大家的尊重,最终担负起蜀国丞相的重要职务。
像爱迪生一样虽然只上三个月课就退学,连老师都认为他是低能儿童、但他最终却成为发明家的类似例子、
1.G·K·切斯特顿(1847-1936) 英国作家
少年时代的切斯特顿是个体态肥胖,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他学习非常困难,直到8
岁才学会认字。他的明磨一个老师曾经对他说,"如果把你的脑袋打开,我们准保可以看到
里边不是什么大脑,而是一团白色的脂肪"。他的成绩一直是班上最后的一名。15岁时,
他开始同以后成为作家的E.C·班特利结成好友。从此,他内向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到中学毕业时,他已完全为今后写出众多如《布朗神父》系列小说那么成功的作品
奠定了基础。
2.温斯顿·丘吉尔爵士(1874-1965) 英国政治家
丘吉尔此人即使在他那声名显赫的家族里,也算得上是最最杰出的成员。可年轻时
的丘吉尔却是头脑迟钝,他父亲甚至担心他将来连谋生的能力都没有。他从小好动,喜
欢历史和文学,但不肯学拉丁语,希腊语和数学。进入哈罗公学时,他的成绩最差。在
以后的4年半的学习中,虽然成绩稍有提高,但两次投考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都没成
功。他只好离开学校,父母把他送进一个强化补习班,第三次考试总算通过。经历了如
此的挫折,丘吉尔在他以后的生涯里几乎没有遇到他克服不了的困难。
3.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 英国博物学家
少年达尔文就读于一所以传统教育闻名的学校,他的学习很糟糕。有一次父亲对他
说:“除了射猎、玩狗和捕捉老鼠外,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将来你不仅会给自己,还
会给全家丢脸。"在爱丁堡大学读医时,他考试不及格。转入剑桥,一开始学习仍不努
力。后来他对自然史很感兴趣,这促使他于1831年参加了皇家海军比格尔号船组织的远
洋航行。他的这次航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科学探索。他用沿途获得的各种发
现创立了他的生物进化理论。
4.托马斯·爱迪生(1847-1931)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从小有个怪癖,凡事爱刨根问底。除了很能理解他的母亲外,没有一个人对
此感到满意。他的第一个老师说他脑子"糊涂",父亲则要他相信自己是个"笨蛋",他的
校长也曾警告说,他"将一事无成"。但在母亲的指导下,他很小就开始阅读科学书籍,
并从事实用发明。后来,他获得了一千多项祥好发明的专利权,为人类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
献。
5.保尔·艾尔利希(1854-1915) 德国细菌学家
在校读书时,他非常厌恶考试,学习成绩一向不佳。但他却特别善长用显微镜观察
物体。正是这种才能使他能够在作文和口头表达能力十分欠缺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学业,
也正是运用了这种才能他最后在化学治疗的领域内作出贡献,并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医
学奖。
6.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 德国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9岁前说话困难,别人向他提问时,他要考虑很长时间才能答上。为此他
父母曾担心是否存在智力障碍。中学时,除了数学其他各门功课都很糟,以致老师要他
退学,并对他说:“爱因斯坦,你将无所作为。"他报考苏黎世理工学院,第一年没通
过,直到第二年才被录取。大学毕业后,他感到寻找工作很难,即使找到工作,也难于
维持。可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初步形成了相对论的思想。
7.亨利.福特(1863-1947) 美国旗车制造商
福特从学该毕业时,只记住麦克古菲读物中的一些文学警句,读和写的能力仍很低。
但是他从小就显示出观察机器内部结构的才能,他曾为父亲修好农场的机械,还为同班
同学表演如何制作水车和蒸AE?机。
8.海因利希·海涅(1797-1856) 德国诗人
尽管母亲常教导他说,"多学,多思,没有人会把你当傻瓜。"但少年海涅在弗朗西
斯男子学校读书时,学习很差,特别是在语言学习方面。他掌握德语语法不好,对于法
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词语变格,以及复杂的动词变形也同样无能为力。
9.卡迈尔·阿卜杜尔·纳赛尔(1918-1970) 埃及政治家
这位埃及第一任总统在学校读书时,成绩令人失望,从6岁至16岁,只升了4级。由
于他日益频繁地卷入政治运动,使他同老师之间不断发生对立,但他仍然设法从中学毕
了业。进入法学院后,没等到第一次考试他就中途辍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皇家军
事学院录取,毕业时,他获得中尉军衔。1952年,谨槐铅他领导了推翻法鲁克王朝的军事政变,
并建立了埃及共和国。
10.艾萨克·牛顿(1642-1727) 英国科学家
这位今天也许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富有智慧的人,少年时却没有显示出任何成功
的迹象。他懂一点如何摆弄机械,可生性懒散,母亲把家里的农场交给他管,结果他弄
得很糟。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只能让他继续读书。在学校里,他被编入程度最低的班级。
后来,在一次同一个流氓打架后,他似乎突然从混沌中醒悟过来,并开始努力学习。以
后对数学和物理的研究使科学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11.巴布洛·毕加索(1881-1973) 西班牙画家
毕加索读书时,除了绘画,其他学科都不愿学,因此学业长进缓慢。他10岁离开学
校时,读书和写字几乎都不会,为了辅导他升中学,父亲戚请了一名家庭教师。可他死
活不肯学数学,弄得老师对他失去信心,不得不中止辅导。后来他虽然以优异的成绩考
入美术学校,但入学后不久,他又对学校生活感到了厌倦,中途便退了学。以后他在马
德里和巴黎自学美术,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美术界崭露头角。
12.吉亚柯莫·普西尼(1858-1924)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这位歌剧《托斯卡》、《波希米亚》和《蝴蝶夫人》的作者出生于一个教堂乐师的
家庭,父母期望他继承父业,可幼年的普希尼胸无大志,学习成绩不好。他的第一位音
乐老师对他很失望,认为他没有音乐天才。幸好第二位音乐老师使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从此普西尼便孜孜不倦地投入到音乐事业中去。
13.詹姆士·瓦特(1736-1819) 苏格兰工程师
瓦特一生受到偏头痛的折磨,自幼身体虚弱。班上的同学常欺侮他,还骂他"笨蛋
和无能"。但13岁起,他对几何产生了兴趣,这使他的智力得到飞速发展。以后他发明
了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产生气到了推动作用。
14.阿瑟·韦尔斯利·威灵顿公爵一世(1769-1852) 英
国将军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一个成就显赫的家庭,排行第四,从小就读于伊顿公学,但学习很差。母
亲为了攒钱送他弟弟上学,便让他中途退学。以后,他跟随一个律师学习,在这一年的
时间里,他所显露出来的唯一才能就是拉提琴。母亲一气之下,便把他推上了从军的道
路,并说他除了做"战场上的炮灰"外别无任何出路。可韦尔斯利从此刻苦学习军事,最
终成为英军的最高统帅,并使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15.艾米利·左拉(1840-1902) 法国小说家
左拉报考巴黎神学院时,通过了数理化科目的笔试,却未能通过语言和文学科目的
口试。他记不起查理大帝的逝世日期,糊里糊涂地做了德语的阅读试卷,又误译了一则
简单的寓言。两个月后,他试图投考马赛大学,结局更为悲惨:笔试的成绩太差,结果
连口试的资格也没有。他在给朋友保尔·塞尚的信中叹息道:“我是个十足的笨蛋!"
后来他写出了《娜拉》以及其他一些通俗小说,开创了文学中的自然主义运动。
巴雷特为什么被称为“大炮”?它的真实威力有多大?
巴雷特被称为“大炮”,是因为其威力机器恐怖!据说这把枪是不建议往人身上使的,因为目标根本不会觉得疼,但其他人看到后却很疼,画面会引人不适。所以巴雷特更多的是用于射击装甲目标,用于人身上就有点重口味了!
巴雷特发明者—摄影师
巴雷特狙击步枪的发明者是位美国人,而且他并非是武器专业出身的,他最初只是一名摄影师。但也正是因为这位不务正业的摄影师的奇思妙想,造就了一代传奇——巴雷特步枪。
这位不务正业的摄影师叫“罗尼·巴雷特”,他是在为美国的一艘军用巡逻船拍照时无意中被艇上装备的两个M2 .50口径重型机枪吸引。后来突发灵感,就想是否可以拿.50 BMG这种大杀伤力的子弹搭配到精密的步枪上来。
说做就做,美国人就好在这点,不限制枪支发展。巴雷特从设计图开始着手,手绘了三个不同角度的巴雷特步枪原图。(不懂原图设计者还保留没,拿去拍卖一定很值钱)设计原图出来后巴雷特信心满满的去找机械师,但当地机械师对于这种标新立异的设计并不看好,没有人感兴趣做。不过四处碰壁的巴雷特也是幸运,有个叫鲍勃·米切尔的机械师在稀里糊涂下答应了帮巴雷特造枪。
找到机械师的巴雷特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通过4个月的努力,巴雷特步枪的原型枪被制造出来了。但原型枪还是比较粗糙的,像在后坐力、稳定性、容易误操作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缺陷。
后来又通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后,首批30支巴雷特步枪被生产出来。于是巴雷特本人开始登报出售,这枪出乎意料的好卖,首批生产的枪很快售罄。于是就开始增加巴雷特步枪的产量,再后来居然被美国中情局看上了。中情局采购了一批拉到了阿富汗去试验,效果惊人的好,再然后巴雷特步枪就火了,而且是火得一塌糊涂!
通过了解巴雷特步枪的发展过程,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就是有想法一定要去做,万一实现了呢!巴雷特就是那个万一,所以他现在名利双收,享誉世界。
巴雷特的杀伤力
巴雷特狙击步枪之所以闻名世界,被号称“狙击之王”,就是因为它开创了大口径子弹搭配精密步枪的时代。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狙击领域的认知,是一款创造性的传奇武器。而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威力特别特别的巨大,到底有多巨大呢?我们来了解下
首先巴雷特是狙击步磨知枪,那么它就应该具备狙击步枪射程远、精度高的特点。巴雷特步枪最大射程2500米,最大精确射程约为1850米左右。其最远狙击纪录是在2002年3月,由一名加拿大轻步兵在阿富汗战场上以2430米外距离猎杀敌人而创造的。
其次对人伤害十分残忍,巴雷特步枪采用的是“勃朗宁”M2HB重机枪专用的12.7x99mm口径通用弹。12.7毫米弹药威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打中人那基本都是四分五裂,死得很难看。所以美国这边原则上是禁止把该枪使用到人身上的。
最后巴雷特蚂槐对装甲的穿透力极强,它可以击穿22毫米厚匀质钢板装甲,Ⅳ级以下的防弹衣、墙壁以及8等级的防弹玻璃轻易打穿。所以运钞车、装甲运输车甚至坦克都不见得能挡住其穿透力。另外该枪还可以搭配穿甲弹、爆裂弹、高爆子弹、远程狙击弹等使用,所以其作战效果非常好。
而也正是因为巴雷特步枪威力惊人,它不仅深受各国部队欢迎,而且在黑市中也卖得挺好。你像南美地区的黑帮、墨西哥的毒贩就特别喜欢这种步枪,所以还是希望这类枪支能管控好,不然用于犯罪就危害巨大了。
巴雷特步枪的缺点
巴雷特步枪虽然威力惊人,但它也有不小缺点。巴雷特除了称号“大炮”外,它还有一个外号叫“炮灰狙击枪”。因为它的发射动能特别大,后坐力也大,所以发射后往往都会激起周围的尘土。这样不仅会让狙击手吃一地的土,而且还会暴露自身的位置,招致对手的火炮攻击,最终让狙击手变成炮灰。
还有巴雷特步枪自身有一定重量,整枪重量就超过了14公斤,而且携带的12.7毫米的机枪弹也比一般子弹重,所以整枪带弹基本都有近20公斤。如果战时携带这么一支步枪在没有载具的情况下想要快速机动起来,可是十分困难的。加上前面说的缺点,如果暴露了想要跑也是很吃力的。
尽管巴雷特步枪还有种种缺点,但美军对它的喜爱热度不减,这都得益于它强大的威力。而也正是因为这枪性能十分优异,所以目前世界上有六十多个国家引进了该枪,像稍微有点能力的俄罗斯和中国也都有研发装备自己的巴雷特。
结语
巴雷特从82年诞生至今已过去了近40年,它把大弹药和狙瞎物消击枪融合在一起,集反器材和人员杀伤为一体,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新时代。尽管它的很多性能已被后来者居上,但巴雷特就是巴雷特,它的名声注定被世人所铭记!
关于炮灰是谁发明的和炮灰出自哪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