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ke.aiufida.com 小编在本篇文章中要讲解的知识是有关血液是谁发明的和血液的发现者的内容,详细请大家根据目录进行查阅。
文章目录:
血型是哪年哪国人谁发明的?
血型是奥地利人卡尔·兰德斯坦纳1900年发现的。
相关介绍:
卡尔·兰德斯坦纳为奥地利著名医学家、生理学家,1868年6月14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继源汪续留差悉校,学习化学。
卡尔·兰德斯坦纳因1900年发现了A、B、O、A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生理学奖。于1943年逝世。
扩展资料
1900年卡尔·兰德斯坦纳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发雹庆仔生凝集现象。
于是他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观察这份表格,他终于发现了人类的血液按红血球与血清中的不同抗原和抗体分为许多类型,于是他把表格中的血型分成3种:A、B、O。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尔·兰德斯坦纳
人造血是如何发明的?
从根本上解除了血缘危机
——1978年人造血液的发明1978年,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向世界宣告:他制成了真正的人造血液。这一成功轰动了医学界。人造血液的制造成功,使人类找到了人血的代用品,从根本上解除了血源危机,是医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显微镜发明之前,人类对血液的探索是盲目的,很难有重大突破。古代人认为血液是生命和灵魂所在,血液一旦从血管流出,灵魂就跟着血液离开了人体。公元前2500年,古希腊人用血来治疗精神病,用角斗士的血当药物。打仗时,驱赶一大群绵羊跟在部队后面,战士如果受伤,就把他泡在盛满羊血的浴盆里,或给他喝大量羊血。
17世纪,斯旺默丹用显微镜首次发现了血细胞;1900年,奥地利33岁的生物学家兰斯坦纳发现,人体血液存在着三种组合,即A、B、O三种血型。血型的发现,奠定了血液分类学基础,并揭开了过去输血屡屡失败的原因。原来,不同型的血液,其红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糖分子组成的抗原,而每种血液的血清中,又带有抗他种血型的抗体。不同型血液中的同型抗原和抗体相遇,就会使本来悬浮在血浆中的红细胞粘聚到一起,使血液失去功能,从而危及生命。
说来也巧,人造血液制造找到突破口,竟然和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有某种联系。1966年的一天,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博士克拉克,在研究曾用于制造第一颗原子弹慎敬乎的氟氢化合物时,一只该死的老鼠突然掉进溶液里。十分奇怪的是,过了老半天,克拉克把它从溶液里捞起来时,它居然没被淹死,抖掉身上的溶液,一溜烟跑掉了。
克拉克又用一只大白鼠重复了类似的过程,并得到大致相同的结果。这一现象引起了克拉克的重视,他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氟氢化合物溶液的含氧量很高,比水多10倍,相当于血液的两倍多。于是,他立即联想到,可以用这种溶液来制造人造血液。这一意外发现,立即轰动了全世界。
克拉克的发现,使科学家茅塞顿开,纷纷投入以氟碳化合物为主的人造血液的研究。
1968年,这个领域的研究园地绽开了第一朵鲜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盖耶,做了第一个使哺乳动物在完全失血的状态下存活的实验。他在制得一种全氟碳乳溶液后,抽去老鼠身上血液的90%,并用这种乳液取而代之。然后,把老鼠放进一密封的玻璃罩里,并向罩内加进氧气。10分钟后,老鼠便苏醒过来,而且活了8个小时之久。
这一实验,证实了用氟碳化合物制造人造血液的可行性,也使科学家看到了人造血液研制的成功曙光。
可是,这一花朵没开多久就凋谢了。用来试验氟碳化合物的大白鼠,大多数只能活几个星期,最长的也只活了几个月。究其原因,是氟碳化合物的颗粒太大,注进动物机体之后排不出来。它在肝脏、胰脏里沉积,会使动物发生慢性中毒。
美国人没想到,日本人在制造人造血液的领域里会捷足先登。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受美国人实验的启发,采用全氟萘烷和全氟三丙胺的混合物作原料,再经表面活性剂乳化,制得一种牛奶似的白色悬浮液。它的颗粒极细,直径不超过1/10微米,而且状态稳定,可从尿道、汗腺中排出,也可以经肺泡呼出。以它代替血液,注射进老鼠、家兔、狗和猴子的体内,4星期内就可基本排净,8星期几乎没有任何残留。内稿郑藤良一往自己体内注射了50毫升,证明它不溶血,不凝血,完全可以和人体血液和平共处,互相配合。4星期后检查身体时,发现它已失效和基本被排出体外。宽悉
中国上海有机研究所与第三军医大学合作,经过5年辛勤研究,比日本晚一年,即1979年,研制成功了和日本一样的人造血液。
人造血液的临床应用,开始于1979年4月。那时候,日本福岛医科大学的本多宪儿教授,给一名前列腺手术后胃部大出血的患者输入了100毫升人造血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从此,人造血液便在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它被用来抢救大量失血者,代替人血充填人工心肺机、保存移植脏器,急救一氧化碳中毒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
人造血液不仅可以代替人血,而且使用起来有很多优点。其一,节省输血准备时间,有利于及时抢救病人。因为不管什么血型的人体,都可以用人造血液输换,它不会引起任何排斥、变态反应。其二,它可形成固体,方便运输。其三,它易于保存,不像人血那么娇贵。人的鲜血,即使放在4℃~6℃的冰箱里保存,最多也只能保存两周。人造血液则不需要低温,贮藏数年仍然可用。其四,它是现代工业产品,无毒无菌,可使受血者免除感染之忧。
不过平心而论,人造血液并非十全十美。它虽具有运送空气的功能,却远不如人血“能干”,不能像人血那样还能输送营养物质,有免疫、凝血等功能。人造血液输入人体后,寿命只有60小时左右。它严格说来只能叫做人造红细胞,只能作为人血的临时代用品。
今天,医学界仍用奥地利生物学家兰斯坦纳的方法,按红细胞划分血型,现已发现了21个血型系统。1983年,对改变血型的探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日本群马大学教授古川研,非常巧妙地用酶把A型血红细胞表面的糖分子卸下来,A型血于是摇身一变,变成了O型血;然后,他又同样巧妙地用酶把B型血红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装在O型血红细胞表面,使O型血变成B型血。几乎与此同时,美国纽约血库的科学家们,也用类似的方法,使B型血变成了O型血。
改变血型方法的发明,意义不同寻常,其中之一就是:它打破了输血时对血型的限制。它是血液研究园地绽开的又一朵鲜花。
人造血液是怎样被发明的?
病人大量失血,病情危急的时候,可以输进别人的血来挽救生命。可是,在实际情况中,医院里血库的血量总是有限,往往不慎数手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化学家和医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人造血液。
有趣的是,人造血液和一只老鼠颇有渊源。俗话说:“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只老鼠掉进汤里,却引发了科学家的灵感。1966年的一天,美国医学家克拉克博士正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做研究,身旁桌子上放着一种特殊的液体——氟碳化合物。不知道从哪里跑出一只常用的实验动物小白鼠,那只小白鼠一窜一跳,一下子掉进了盛有氟碳化合物的容器里。
克拉克不经意间发现了掉进容器里的小白鼠。小家伙浑身上下湿淋淋的,还在顽强地挣扎着,克拉克博士大发恻隐之心,将它捞了出来。小白鼠被解救后,在克拉克面前从容地抖了一抖毛,一溜烟地跑宽嫌掉了。
克拉克开始纳闷,为什么小白鼠毕圆在氟碳化合物溶液中,不仅没有淹死,反而精力仍然那样旺盛呢?难道是氟碳化合物有什么“神奇”的功能?
于是,他有意弄来一只小白鼠,将它放在盛有氟碳化合物的容器里,注意观察眼前发生的一切。小鼠在溶液中拼命挣扎,然而接连几个小时过去了,小鼠仍然精神抖擞,奋力往外爬。如果是掉进水里,这么长的时间,小白鼠早就没命了。
这样一来,克拉克博士对氟碳化合物大感兴趣,开始认真研究这种特殊的物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溶液具有相当强的储存氧的能力,甚至超过血液的两倍。后来,另外一位科学家将氟碳化合物溶液代替血液,输进了小白鼠的身体内,结果小白鼠能够坚持活了一段时间才死去。
克拉克的研究成果引起日本绿十字公司经理的重视,他马上带领科研人员到美国考察,回国后组织了150位专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氟碳化合物并不是最理想的血液代用品。后来对人造血液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1979年4月,绿十字公司宣布在世界上首先研究成功人造血液,把氟碳化合物和甘油、卵磷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碳酸钠、葡萄糖混合在一起,就可得到人造血液。
古希腊是怎样开始研究人体血液的?
古希腊的医学家抛弃了鬼神致病、魔术治疗的医学,将知识建立在对自然的观察和经验的积累上。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医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血液是动物热和生命的携带者。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建立的体液论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医学理论。他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四种体液,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各种体液配合正常,人就健康。若某种体液过多或过少,或与其他体液分离,则会引起疾病。
在古希腊医学中,“体液”指的是在人体内管腔中流动着的各种躯体液体。在显微镜和其他检测机体结构和功能的仪器设备发明之前,人体中的这些体液是最容易被看见的体内物质。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容易将生命的特性至少部分归结于这些体液,如认为血液是生命的重要指征,失血过多将会丧失生命。医生们可根据人体体液的变化来判断患者可能的病因。
古希腊医学对血液的认识相当含糊的,通常只是在疾病情况下提及这种存在于机体内必需的体液。虽然古希腊医生对血液本身或者其中某型余派一成分是否过多一直存在着争论,但大多数人都认为痔、鼻衄、月经等表明血液过多是有害的。希波克拉底认为,季节的变化可导致血液过多,这些过多的血液会引起机体的损伤。血液过多的人被称为多血质,多血质的人易患心脏病、癫痫或麻风病,可用放血和凉性药毁好物治疗这类疾病。希波克拉底也注意到了孕妇的贫血现象,他认为可能是因为胚胎需要血液而造成了母亲的贫血。
在四体液理论中,与血液有关的另一种体液是“黑胆汁”。由于在正常状态下,人们是看不到黑胆汁的,它主要出现在病人身上,因此被认为是血液的对立物。血液一般被认为是有益的,而黑胆汁则是有害的,如胃溃疡出血病人出现的黑色样便,胃癌病人的黑色呕吐物,患恶性疟疾的病人会出现“黑尿病”等,这些在疾病时可能被看见的黑色(暗红色)液体于是成为黑胆汁。由于黑胆汁可见于不同的情况,它可能是血凝块,也可能是胃溃疡呕吐时的黑色血样物质,因此医生认为它有潜在的破坏性。
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对血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老普林尼认为,骨髓“在年轻人是红色的,在老年人则是苍白的。”伊弗所的鲁弗斯是图拉真皇帝统治时期的医生,他认识到当人被毒蛇咬伤后,出现黄疸是血液变化所引起的。
古罗马时期最著名的医生盖仑赞同希波克拉底学派的体液论。他把体液的作用看作是各种不同气质的基础:血气方刚者是由具有潮湿和温暖这种基本性质的卜贺血液控制着;在冷静沉着者的身上,是潮湿和寒冷的黏液控制着人体的灵魂特质;忧郁的人是处在干而冷的黑胆汁的影响之下;易怒者是受了干而热的黄胆汁的作用。盖仑的体液论几乎能解释人类健康、疾病及其相关的任何问题,为疾病的治疗后果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回答。
人造血液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科学家斯洛维特运用克拉克的发现,给离体的大鼠脑灌流氟碳化合物乳剂,使之在离体后存活了一段时间。又一位美燃册裂国科学家盖耶用全氟三丁胺乳剂,置换了一只大鼠的全部血液,使大鼠在纯氧条件下存活了8小时,皮闭首次创造了无血的哺乳动物存活的最长时间。此后,克拉克用氟碳化合物乳剂替换了狗的90%的血液,结果这只狗长期存活下来,未见有异常变化。大量实验证明,氟碳化合物乳剂在血液循环中,确实可以起到红细胞的作用。
当时正在欧洲旅行的日本医生内藤良一,闻讯后专程去美国拜访了克拉克。回国后,他和大阪的同事们开始研究人造血液。经过数百次试验,他们在1978年试制成功了一种氟碳乳剂。为了验证这种乳剂的无害性,内藤在自己身上用了50毫升,其他10位同事也做了同样的试验,结果均未发现不良影响。
1979年,氟碳化合物乳剂作为人造血液首次在日本问世,临床应用取得成功。这种人造血液呈白色,看上去不像血液,是一种具有携氧性能的氟碳化合物全氟萘烷和全氟三丙胺的混合物。将它注入失血的人体内,可以代替部分血液,维持生命活动。使用人造血液可以不受血型的限制,人人可用,还可以在制药厂大批量生产,而且能够保存三年,输氧力比真血高两倍。它不仅可以作为一般失血的输注,还可以治疗一些血液性疾病,像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等,因而人们称它为“血液病患者的希望”。
人造血液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成功,是当今医学科学的一个新飞跃,也是有机化学应用于医学的生动体现。我国人造血液的研究,是从1975年开始的,1980年6月19日在上海临床应用也获得了成功。目前人造血液已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姿缓。
人造血的实验背景
克拉克和高兰发现碳化氟能像血液一样,吸收空气中的氧。1966年这两位科学家把一些小鼠放入一
桶液体中,并将小鼠完全浸没在液面下,按说小鼠应该在数分钟之内死亡,但它们却活了好几个小时,桶中的液体含有碳化氟和水,碳化氟分子同水中的氧气结合,并进入小鼠的血液内。在发明血液替代品的道路上,克拉克和高兰迈出第一步。
图:这种人造血含有人造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能携带氧气的分子。当血红蛋白携带有大
量的氧气时,血液呈鲜红色。
第二年,另一位美国亨利·斯洛维特给几只兔子注射了含有碳化氟和蛋清的混合物。他发现如果这种混合物不超过血液总量的三分之一,兔子就能够成活。
第一位接受人造血的是日本科学家内藤良知。1979年,他给自己注射了200毫升人造血。如今,医生已经用了多种不同配方的人造血供急救时应用。
输血时人造血只能和血纯纯备液一起使用。它常用于那些需要大量输血的病人,如受到三度烧伤的病人。
196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享利·斯拉维特终于在补充蛋白质的情况下,使全氟化碳溶液乳化。但是这种乳化液仍然有使血液凝裤巧聚的危险,并有可能堵塞某些毛细血管。
日本医生良知内藤在日本福岛中心医院遇到一个具有罕见血型的急诊病人,由于没有办法为其输血,只好给他注射了人造血,并获得了成功。
1980年6月19日和6月30日,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分别给两位病人输入造血,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均已康复。这种人造血液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第三军医大学经过5年努力研制成功的。它呈乳白色,无血型之分,任何人均可使用,从而避免了输血的交叉感染。而且化学性质稳定,可在工厂大量生产,保存期也比血液长。人造血液具有血液的主要性能,它与只能维持血压的普通替代血浆不同。其载氧能力约为血液的2倍,在大量失血的情况下输送这种人造血能维持机体组织的生存,同时还可治做毁疗许多疾病。因此,氟碳人造血临床应用成功,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但日本和中国制造的氟碳人造血尚未具备普通血液那样输送养分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通过上述对血液是谁发明的和血液的发现者的解读,相信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