薨是谁发明的(薨的由来)

baike.aiufida.com 小编在本篇文章中要讲解的知识是有关薨是谁发明的薨的由来的内容,详细请大家根据目录进行查阅。

文章目录:

古代皇亲国戚以及帝王父母儿女的死亡有个特别的称呼,皇后死了称什么?

皇后死了古时称为“薨(hōng)”

古代对“死”有四种分类:

崩:皇帝的死亡(皇帝死亡,称为驾崩)

薨(hōng):皇亲国戚以及皇帝父母儿女的死亡

卒:朝臣的死亡

死:普通老百姓的死亡

1.闻丧次日,判团岁文武百官素服行奉慰礼。

2.在京文武掘睁百官于闻丧之次日清晨,素服诣右顺门外,具丧服入临,临毕,素服行奉慰礼,三日而止。

3.文官一品至三品、武官一品至五品命妇,于闻丧之次日清晨,素服至乾清宫,具丧服入临行礼,不许用金、珠、银、翠首饰及施脂粉。丧服用麻布盖头、麻布衫、麻布长裙、麻布鞋。

4.在京文武百官及听除等官,人给布一匹,自制丧服。

5.文武官员皆服斩衰,自成服日为始,二十七日而除,仍素服。至百日始服浅淡颜色衣服。

6.在外文武官丧服,与在京官同。闻讣日于公厅成服,三日而除。命妇丧服与在京命妇同,亦三日而除。

7.军民男女皆素服三日。

8.自闻讣日为始,在京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停音乐祭祀百日,停嫁娶官一百日、军民一月。或态

9.上册谥祭告太庙。

10.发引,文武百官具丧服诣朝阳门外奉辞。神主还京,文武百官素服迎于朝阳门外。回宫百官行奉慰礼。

11.卒哭行拊庙礼。

12.百日辍朝,祭告几筵殿。百官素服黑角带,诣中右门行奉慰礼,命妇诣几筵殿祭奠。

13.凡遇时节及忌日,东宫亲王祭几筵殿,及诣陵拜祭。

14.小祥,上素服乌犀带,辍朝三日。是日清晨,诣几筵殿行祭奠礼。东宫、亲王,诣陵拜祭。京城禁音乐三日,禁屠宰三日。百官前期斋戒,至日素服黑角带,诣后右门进香,毕,行奉慰礼。是日,外命妇诣几筵殿行进香礼。

15.东宫、亲王熟布练冠九,去首,负版辟领衰,如朝见上及受百官启见,青服、乌纱帽黑角带。皇孙熟布冠七,去首,负版辟领衰。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及皇孙女,熟布盖头,去腰。宗室、驸马,服齐衰三年,练冠,去首。

16.大祥,奉安神主于奉先殿,预期斋戒告庙,百官陪礼毕,行奉慰礼。各王国,禁屠宰三日,停音乐三日。

皇帝死亡后有几种叫法

历代帝王专用的死亡委婉语有:"千老差秋万岁","山陵崩","晏驾"笑咐,"升遐","宾天","大行侍升皮""崩","驾崩","大行","弃群臣";... 等

苏颂发明了什么

水运仪象台

苏颂主持创制的水运仪象台是十一世纪末中国杰出的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国际上对水运仪象台的设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水运仪象台为了观测上的方便,设计了活动的屋顶,这是今天天文台活动圆顶的祖先;

浑象一昼夜自转一圈,不仅形象地演示了天象的变化,也是现代天文台的跟踪器械 — 转仪钟的祖先;水运仪象台中首创的擒纵器机构是后世钟表的关键部件,因此它又是钟表的祖先。从水运仪象台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力学知识的应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苏颂和韩公廉在完成水运仪象台之后,又研制了一台单独的水力推动的浑天象。人钻入天球内观看,在天球上凿孔为星,十分逼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架有明确记载的假天仪,它的创造性也是前无古人的。

扩展资料;

苏颂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与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同登进士及第后,一生从政五十余载,从地方官到中央官吏,为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重臣,73岁荣膺宰戚芦相。

是一位忠君爱国、品德高尚、为官清正、慎重稳健、举贤任能的贤臣良相。苏颂于建中靖国胡败元年5月,薨于润州,时年82岁。上辍朝三日,赠司空魏国公,故历代志书称之为“苏魏国”,又追谥“正简”。

纵观苏颂一生,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高做带家、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曾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苏颂政绩显著,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在他任江苏江宁知县时,清查富户田园漏税情形,核实丁产,编订户籍,按册课税,既增加了国库收入,又减轻了穷人的负担。为南京留守,深得长官欧阳修的器重,赞许他“处事精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颂

中国古代死有多少种叫法?

中国古代”死“的别称有:

1、按身份等级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zu)”,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2、按年龄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宽激竖殇”,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3、按特殊原因

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者谓之“阵亡”,现作“牺牲”。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4、按不同宗教

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5、其他

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慎大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6、土语、俏皮话

“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扩展资料:

1、死,指原有物质的新陈代谢停止,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恢复。是一种生命物质失去活性的状态。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铅颂永久终止。能够导致死亡的现象一般有:衰老、被捕食、营养不良、疾病、自杀、被杀以及意外事故,或者受伤。所有已知的生物都会不可避免的经历死亡。

2、死亡的其他说法

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高僧之死叫坐化。

参考资料:死_百度百科

发明人彘的吕太后

吕太后,汉高祖刘邦的正宫皇后,在历史上,她赫赫有名,杀韩信,醢彭越,把戚夫人削掉手足,刺瞎刺聋毒哑,装在罐子里做成人彘,并且叫自己亲生儿子去参观,直接把自己儿子吓得魂不守舍,无意朝政,甚至最终抑郁而亡。吕后在她亲生儿子孝惠皇帝死后,做了好多年实际上的皇帝,在武则天之前几百年,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名有实的女皇帝。听起来这人残暴不已,但是太史公司马迁却评价她: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滑陵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也就是说她统治期间,天下一片祥和之气,罪人极少,甚至连刑罚都不怎么动用。而且人口在稳步增长。我激孙们知道,凡是人口稳步增长的时代,都是相对承平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文景时代如是,贞观年间如是,开元年间也如是。看起来是一个 残忍至极的人,却是一个很好的皇帝或者说统治者。我们从正史的记述中感受一下,吕太后吕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最开始,刘邦是亭长的时候,一天像个街溜子一样到处乱窜,这时,吕雉的老爹见了他,不知为什么就觉得刘邦这个人一定能成大事,一定能富贵非常,非要把吕雉嫁给他。就这么,刘邦有了正妻。等到刘邦慢慢变得富贵,功成名就之后,就爱上了年轻漂亮的戚夫人,并且爱屋及乌,差点连吕雉的儿子太子之位也被废掉。多亏了太子太傅等老臣的舍信铅戚命保护,才没有最终被废。等到吕雉用半强迫的手段找到张良,终于张良给了一个奇计,用四个刘邦求而不得的隐士来辅佐太子,刘邦一看,太子竟然在民间有如此好的口碑,就稳住了太子在刘邦心中的地位。所以,吕后在这个阶段,生活比较惨,如果太子储位不稳,那么等到戚夫人的孩子当了皇帝,自己这个正室也必死无疑。所以,她此时对戚夫人和她儿子刘如意的恨,一定是铭心刻骨的。

但是吕后这个人,十分的娴于权术,她并不是全部心思都花在宫斗上,当然,宫斗她不是戚夫人的对手。她把心思都花在了巩固自己老公胜利果实上,从她诛杀楚王韩信的过程就能看出来:

太祖高皇帝下十一年(乙巳,公元前一九六年)

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当刘邦不在京城的时候,韩信阴谋攻杀吕后和太子,消息被叛奴走漏了,于是,吕后跟萧何商议,就找了个理由,把韩信骗进宫里。韩信还是十分信任萧何的,就进宫了,吕后直接就把他斩了,还夷了三族。这也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上还洛阳,闻淮阴侯之死,且喜且怜之,问吕后曰:“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彻计。”上曰:“是齐辩士蒯彻也。”乃诏齐捕蒯彻。蒯彻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彻曰:“嗟乎!冤哉烹也!”上曰:“君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上曰:“置之。”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韩信临死的时候还坑了蒯彻一把,说要是听了蒯彻的计谋,能让一个女人杀了我?于是吕后杀了韩信之后,又给刘邦打小报告,说蒯彻想要害咱们来着,刘邦听到了韩信的死讯,先是高兴,又觉得有些怜惜。许是英雄惜英雄,许是刘邦毕竟心底还残存这一丝善意。但还是把蒯彻抓来,责问他劝告韩信谋反的罪过,蒯彻争辩说,当时天下形式各为其主,我没做错什么啊,刘邦这个人,非常的讲理。他讲道理说不过蒯彻,就把他放了。

等到刘邦驾崩了以后,吕后因为是正配皇后,再加上对除掉各个藩王尽了不少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大权在握。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徵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这时候,就是报仇的时候了,第一个杀得肯定是戚夫人和她儿子刘如意。孝惠帝当时很年轻,但是也有主见得很,觉得怎么说如意也是自己的兄弟,不想让吕后无故杀掉他。但是架不住吕后一心一意要置其于死地,孝惠皇帝一个疏忽,还是没能保全如意的性命。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接着就把戚夫人做成了所谓“人彘”,这是被讲过类似故事的无数的小孩子们的噩梦。甚至自己的亲生儿子孝惠皇帝也精神大受刺激,从此不问政事,以酒色自娱。吕后会在乎吗?估计是不会。此时的吕后,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吕雉,他在跟随刘邦的政治斗争中,早已经变得心如铁石,一切阻碍自己的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除掉。这跟后世的武则天其实十分相似,武则天不是说过,天下中央至高权利的争夺,虽父子兄弟该杀也要杀。吕后只不过没有称帝而已。皇帝不再过问政事,也许正是吕后求之不得的呢。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孝惠帝在郁郁寡欢中迎来了自己生命的尽头,但是太后举哀却不能流泪。张良的儿子当时是所谓侍中,也就是皇帝的秘书,不知道是不是吕后直接授意,点拨丞相说,太后肯定是害怕你们这些老臣啊,你还不上书请立吕氏诸人为将?等着太后因为害怕把你们都收拾掉就晚了。于是,吕氏专权的时代慢慢开启,太后更加的专权,而且收到的制约越来越小。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治理国家了。

第一步就是给吕氏封王,来强化自己的后台靠山和左膀右臂。这里面王陵和陈平,灌英的对话非常耐人寻味。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後,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

吕后问王陵,吕氏封王可行吗?王陵说当年先帝说过,非刘氏不可封王,当然不行了。太后很生气。等吕后问陈平,灌英的时候,他们就说当然可以了,现在是太后的天下,吕氏封王是水到渠成的事。太后就很开心。王陵忍不住埋怨他们,你们这么阿臾,怎么有脸去见先帝?陈平和灌英的回答十分的令人寻味:现在这么有气节的跟太后争执,我们是不如你,但是刘氏的天下,可能到最后还是要靠我们保存!当然了,后续事态的发展也证明了他们的论断,到最后吕太后驾崩,吕族专权,没有陈平灌英一众老臣,刘氏能不能继续坐江山都不一定了。更不会有所谓的文景之治。也就没有汉武帝的拓土开疆,说白了,现在中国版图可能都没这么大。

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後宫子彊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子朝为轵侯,子武为壶关侯。太后风大臣,大臣请立郦侯吕台为吕王,太后许之。十一月,吕王台薨,谥为肃王,太子嘉代立为王。三年,无事。四年,封吕嬃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及诸侯丞相五人。

大臣们在跟太后的交锋后让步,吕后开始大加封赏。吕氏终于有人封王封侯,吕后也感觉自己树大根深,可以安心秉政了。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为帝。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为乱,乃幽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太后曰:“凡有天下治为万民命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惛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群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群臣顿首奉诏。”帝废位,太后幽杀之。五月丙辰,立常山王义为帝,更名曰弘。不称元年者,以太后制天下事也。以轵侯朝为常山王。置太尉官,绛侯勃为太尉。五年八月,淮阳王薨,以弟壶关侯武为淮阳王。六年十月,太后曰吕王嘉居处骄恣,废之,以肃王台弟吕产为吕王。

吕后终于成为大汉王朝实际上的统治者,跟后世称帝的武则天只不过是名号上有所不同而已,实际的权利上,都是国家之主。这时候,孝惠皇帝的太子被立为皇帝,还是个小孩子,但是他其实不是皇后的孩子,而是孝惠皇帝的一个妃子的孩子,皇后为了稳固地位,把他抢来对外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灭口,孩子亲妈自然被杀掉了。等到这个小皇帝长大了,不知道怎么隐约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放言说要给亲妈报仇。说这话的时候,只有六七岁。六七岁的孩子当然不可能领会国家权力中枢斗争的残酷。这话被吕后听说了以后,就毫无怜惜的处死了皇帝。吕后没有想要把江山传给吕氏的意思,但是对吕氏还是尽力扶持,让他们也作为自己统治的后盾。同时,周勃等老臣依然受到重用。这也为后来吕氏的灭族埋下了伏笔。

七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友。友以诸吕女为受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妒,怒去,谗之於太后,诬以罪过,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後,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围守之,弗与食。其群臣或窃馈,辄捕论之,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彊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讬天报仇。”丁丑,赵王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民冢次。

对待赵王友的处置,又一次显示了吕后性格中残忍的一面。赵王因为不宠幸吕氏诸女,所以诸女就在吕后那里说赵王的坏话。吕后把赵王召来,软禁起来,并且不给饭吃。赵王饿的头昏眼花,还作了一首歌来慨叹自己的冤枉,可惜,吕氏不管诸女是否诬陷,你只要不跟我吕后是一路人,我就要把你干掉,赵王就这么死在了吕后的手里。

梁王恢之徙王赵,心怀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赵王,赵王不得自恣。王有所爱姬,王后使人酖杀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王悲,六月即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王用妇人弃宗庙礼,废其嗣。

然后是梁王。梁王为了给吕氏腾地方,被封到了赵地,所以忽忽不乐。吕后又把吕氏的女子指给梁王,这个梁王后比梁王说话还管用,梁王宠幸哪个爱姬,王后就会宰了她。最后,梁王实在没法,心中郁闷至极,明明不能参与政事,不能帮助宗族,就算酒色自娱也做不到,府里的皇后简直就像自己的祖宗,终于忧愤自杀。吕后听说这件事后,觉得你梁王为了女人自杀,实在可笑,后嗣也不用继承王位了,这一脉的贵族就被废除了。

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

吕后作了这么多飞扬跋扈的事,关键还对不起刘氏宗族,自然内心有所愧怍,以至于不知是神思恍惚还是真的被鬼神所报复,在一次外出时见到了大黑狗一样的怪物,而且突然出现在吕后身旁,突然又消失不见。吕后吓得不轻,自然要找算命的占卜一卦,竟然得到了如意作祟来害她的结果,这属实有点吓人,吕后就生病了。

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

吕后病重,开始安排身后事,她还是没能下定决心要篡刘氏江山,但更不想吕氏被后来人报复,就开始大封吕氏子弟,并且在临终之际告诫吕氏权臣,一定要防备老臣生变。不管她怎么安排,估计自己心里也非常明白,吕氏集团和刘氏加上老臣集团一定有一战,而且事关生死存亡。但是她既然没有找到解决方法,估计自己想的也是只能看天意了。

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皆齐哀王弟,居长安。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妇,吕禄女,阴知其谋。恐见诛,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朱虚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应。齐王欲发兵,其相弗听。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召平乃反,举兵欲围王,王因杀其相,遂发兵东,诈夺琅邪王兵,并将之而西。

而其实此时,刘氏和大臣并没有完全结成牢不可破的联盟,刘章是刘氏子弟,在吕后驾崩以后想作乱以从中渔利,但是他也十分害怕老臣的权势,摸不准老臣们的想法,所以不敢起事。他老婆是吕氏族人,他怀疑自己的阴谋被吕氏知晓而惹来杀身之祸,所以赶紧联络刘氏子弟齐王,让他出兵造反,杀了吕氏权臣,来当皇帝。而刘章在中央为内应。齐王从山东发兵,开始内战了。

齐王乃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王齐。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汉闻之,相国吕产等乃遣颍阴侯灌婴将兵击之。灌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权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乃留屯荥阳,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

齐王的发兵檄文写的非常智慧,没说自己要当皇帝,也没说吕后有什么不对,只不过她年纪大了,被吕氏族人所迷惑,而吕氏又要危害我刘氏的宗庙,我这次来,就是要杀了诸吕而已。真正是占尽道理,看不出任何私意。吕产是当时的相国,就派灌英去攻打齐王,灌英带着兵,心想齐王不起事,我还要灭了诸吕呢,我还能打齐王?于是灌英就带着兵,驻扎在荥阳,跟齐王联合,这样一来,吕氏作乱已成定局。局势越拖对吕氏越不利,因为他们在政治上,和实力上都不占优势,只能抓紧控制国家中枢,或者还有一线生机。

吕禄、吕产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名为少帝弟,及鲁元王吕后外孙,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赵王禄、梁王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列侯群臣莫自坚其命。

吕氏犹豫不决,但是任谁都知道现在的形式是风雨欲来风满楼,一定会有大乱发生,王公贵族都战战兢兢,感觉自己的脑袋朝不保夕了。

左丞相食其免。

八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数产曰:“王不蚤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欲诛诸吕告产,乃趣产急入宫。平阳侯颇闻其语,乃驰告丞相、太尉。太尉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先说吕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吕禄以为郦兄不欺己,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将之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襢,为刘氏左襢。”军中皆左衤亶为刘氏。太尉行至,将军吕禄亦已解上将印去,太尉遂将北军。

终于到了最后决战的关头,这个时候,被刘邦称为最后能安刘氏的周勃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首先,老臣们免了审食其的左丞相,让中央首先失去了掣肘。审食其这个人,是吕后的死党,而且还有私人情感,有他在,吕氏宗族一定不容易铲除。然后,周勃矫诏夺回了本来属于自己的太尉兵。又用诡计骗了吕氏重臣吕禄,让他交出兵权。吕禄这个笨伯还真的交出了兵权,这个时候竟然还幻想着跟老臣和解。于是,太尉掌握了首都的一只重兵的兵权,此时其实大势已定。

然尚有南军。平阳侯闻之,以吕产谋告丞相平,丞相平乃召朱虚侯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令平阳侯告卫尉:“毋入相国产殿门。”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裴回往来。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乃遣朱虚侯谓曰:“急入宫卫帝。”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馀人。入未央宫门,遂见产廷中。日哺时,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斗。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

然后,又在一片混乱中,又意外的铲除了吕氏的第一重臣吕产。

朱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朱虚侯欲夺节信,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壬戌,以帝太傅食其复为左丞相。戊辰,徙济川王王梁,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遣朱虚侯章以诛诸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灌婴兵亦罢荥阳而归。

刘章杀了吕产,还回去跟周勃商议大事。周勃一看吕产都死了,那就完事了啊。就开始对吕氏宗族清查,不管男女老幼,抓到就砍头。

吕氏,权倾一时,差一点就窜了刘氏的大汉帝国,终于由于核心人物的笨拙和犹豫,导致了最终的灭族。不知吕后地下有知,会不会愧恨无地,多余的杀戮,不仅没有给自己宗族带来光明的前景,反而连累的整个族人都被屠戮。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司马迁对吕后的评价是,国家在吕后的领导之下,不再有连年的征战,臣民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罪人也很少。人民生活慢慢富足起来。评价还是很高的。是所谓的“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的治理典范。

西汉初年的百姓臣民,不管中央的内斗又有严重,老百姓的生活相对富足,吕后后来紧接着又是文景之治。所以直到汉武帝之前,老百姓还是相对幸福的。

通过上述对薨是谁发明的和薨的由来的解读,相信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