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战斗机是谁发明的呢(印度战斗机种类)

今天给各位分享印度战斗机是谁发明的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印度战斗机种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文章目录:

战斗机是那个国家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战斗机是德国的 飞机在发明以后很快就投入战场,但是执行的知识侦察任务。一战时,作战两方都投入大量飞机进行战场侦查,有一次侦查时,一架英国和德国的飞机相遇,两架飞机的飞行员互相看得见对方,这时候英国飞行员就拿起一条铁链扔向德军飞机。吓了德军飞行员一大跳。返回基地后,德军飞行员就找来一架机枪固定在飞机上,为的是侦查时遇见敌国飞机可以进行攻击。 这是被认为最早的战斗机

战斗机是谁发明的

法国人雷蒙·索尔尼埃发明的。

法国雷蒙·索尔尼埃于1915年初制造的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装有一挺霍奇斯基步兵用机枪,并装有一种由雷蒙·索尔尼埃发明的叫作偏转片的装置。

这个装置可使沿飞机纵轴安装的机枪射出的子弹在碰到螺旋桨叶时会被偏转过去。

正是偏转片系统使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真正具有了空战的能力,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战斗机。

莫拉纳-索尔尼埃是法国早期著名的飞机制造厂,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它生产的一系列侦察机、战斗机曾被英、法、俄等航空队采用。

其中L型飞机是世界上首架装上向前射击机枪的战斗机。

1915年4月的3周内,法国飞行员加罗斯曾驾驶过L、N两型飞机连续击落5架德国飞机以此纪录为世界公认的空中英雄(即王牌“Ace”)。

扩展资料

一、发展历程

1、初露锋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飞机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主要负责侦察、运输、校正火炮等辅助任务。

在战时,敌对双方的飞行员相遇时,往往利用五花八门的各种武器互相攻击,例如手枪、石头等,企图击毙对方的飞行员,这就是“空战”(Combat)最早的起源。

1915年4月1日,罗兰·加洛斯驾驶装备了“偏转片系统”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击落了一架德国侦察机。取得了歼击机空战的第一次胜利。

随后,德国的“福克E3”式(外号信天翁)由于装备了性能更好的“机枪同步射击”装置,以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跟猛烈的火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击落飞机数量最多的歼击机。

被协约国方称为“福克式的灾难”。这个阶段的歼击机还处在萌芽期,结构多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构成,机翼从单翼到三翼都很常见,主要的武器多半改自陆军使用的轻机枪。

英国曾经使用火箭对付盘据在英国城市上空的德国飞船。在对付地面目标上,早期的炸弹是由手榴弹或者是小型炮弹稍加改良而来,由机上的成员以手掷的方式瞄准释放,投掷准确度不高,破坏力也低。

P-51与F-15战斗机

在这个时期影响未来空战颇大的一项发明就是机枪同步射击装置。

这个由荷兰所发明的装置让机枪的子弹能够在转动的螺旋桨间隙中射出,飞行员完全不用担心子弹会与螺旋桨撞击的危险,而机枪的设置位置能够接近飞行员的瞄准线,从而提高准确度,但射速慢则是缺点。

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歼击机的基本型态大致上已经有了雏型:以小型机为主,强调运动性,需要有向前射击的固定武装。

2、两次大战间的发展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积极裁减军备,同时减缓国防工业的投资。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民用航空的需求带动许多技术与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奠定30年代后期军用航空发展的快速演进。

民用航空需求有两大主轴,一个是对速度方面的追求,也就是各种竞速机的比赛与奖励。另外一个是客运与货运市场的逐渐成长。

在这两个主轴上虽然需求方向不同,却对同一种发展趋势有共同推演的效果,那就是对流线型设计的要求。

流线型的设计在于减低阻力,当飞机的阻力减低之后,对竞速机来说,那就是速度可以增加,对运输机来说,那就是提升航程或者是运输量,换句话说就是增加营运的经济效益。

流线型飞机设计包含的项目非常的广,从机身外壳的平滑,减少机身外部突出的部分与张线,外型由方正改为圆滑曲线,不得不突出的部分则以曲线圆滑的外壳遮蔽以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大学网-战斗机之前世今生

战斗机是谁发明的?是通过什么原理?

战斗机是莱特兄弟发明的,在他们发明了飞机之后,美国陆军骑兵部队就装备了几架莱特式飞机,后来又装备了几架寇蒂斯式飞机。具体的原理就是流体力学,当空气流过机翼面时,上面的气流流速快,上面的空气压力变低,于是产生了向上的升力,速度足够快,升力足够大的时候飞机就飞上天了。

印度LCA战斗机是怎样研发的?

LCA机体的40%都采用了先进的复合材料,不仅有效地降低了飞机的自重和成本,而且加强了飞机在近距缠斗中对高过载的承受能力。机体复合材料、机载电子设备以及相应软件都具有抗雷击能力,这使得LCA能够实施全天候作战。

据印度航空发展局介绍,LCA正常起飞重量85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2080千米/小时,具备一定的隐身性能。在这里要指出的是LCA的外形并没有采用隐身设计,由于LCA机体极小,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进气道的“Y”型设计遮挡住涡轮叶片的因素使得LCA的拥有了所谓的“隐身性能”。

TD-1在班加罗尔进行地面测试,LCA的进气道对应于2080千米/小时的速度要求采用简单的不可调式,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翼面下的襟副翼动作装置的整流罩是如此的巨大LCA原定的动力装置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F404-GE-F2J3发动机。1999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美国停止向其提供发动机,因而LCA生产型将不得不采用本国研制的“卡韦里”涡轮风扇发动机,目前该发动机样机正在俄罗斯进行测试。

LCA的机身和机翼内都布置了油箱上,机翼和机腹下可以挂载1200升和800升的副油箱。值得一提的是LCA配有空中受油装置,为这种小飞机提高了续航力。据印度军方披露,适于在航母上起降的舰载型LCA也在试制进程中。

这架LCA模型展示了LCA的典型挂载方案,三具副油箱+四枚无制导炸弹+两枚自卫用空空导弹LCA两侧机翼下各有三个外挂点,机身下方也有一个外挂点。飞机还可外挂电子吊舱和侦察吊舱。

电子设备在现代化战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LCA所配备的“综合数字电子设备”是由设备系统,管理系统,推进系统、电气系统及飞行控制系统共同组成。其核心是一个LCA战斗机“32位任务计算机”,能够完成诸如飞行控制、机载设备自检等数据计算任务。任务计算机软件采用美国国防部Ada语言。

在1月4日首飞前数日,LCA在进行地面滑跑测试LCA的精确导航及制导是通过“惯性导航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共同完成。该机装备有抗干扰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先进的电子对抗设施。电磁和电光接收机/干扰机等电子战设备,为飞机提供了必要的“软杀伤”能力。

印度LCA轻型战斗机是如何研制出来的?

LCA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为满足印度空军需要研制的单座单发轻型全天候超音速战斗攻击机,主要任务是争夺制空权、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性能战斗机。印度空军提出其作战能力必须优于美国的F-20。

LCA项目是由印度政府1983年提出的,作为米格-21和Ajeet的后继机,1988年底完成任务规划,90年完成初始设计。

飞机的研制工作由航空发展局划分为600个工作单元,由全国50家公司与机构分工完成,如国防材料研究室研制发动机用超合金,国家物理试验室研制碳纤维,国家航空试验室作疲劳试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作静力试验,印度技术学院研究复合材料结构,作系统模拟试验。可谓印度航空工业整体的结晶。但实际上LCA的研制最终还是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特别是美英的技术力量才能进行下去,如以1000万美元合同从达索公司聘请30名工程师进行技术援助,并向美国提出引进技术的申请。1987年已提出采用美国莫格公司电传操纵系统用零件,利尔·西格勒公司的电传操纵系统技术,霍尼韦尔公司的任务计算机、导航设备,本迪克斯公司的座舱显示、刹车、液压技术,诺斯罗普公司F-20上的电子综合化技术,通用电气公司的F404发动机。所以LCA并不是靠印度本身的力量所研制出来的。

1995年11月17日首架技术验证机TD-1出厂,首飞原定于96年7月,后推迟到99年中,96年底完成第二架验证机TD-2的制造。由于技术和管理的问题,LCA计划进度不断延迟,进展缓慢。1998年印度接连试验核武器,美国停止了对印度的帮助,同年5月印度不得不将自行开发的GTRE发动机交给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年的测试工作。LCA从70年代提出设想,到2001年1月5日的试飞,整个研发过程历经了近18年,已耗资数百亿卢比。在此过程中遭受过国人的严厉批评和外界的冷嘲热讽。另外印度搞核试验遭到美国制裁使其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两架验证机采用的是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发动机。经过了这些曲折之后试飞成功,自然是一个鼓舞。LCA的试飞的消息传出,印度全国反应强烈,总理瓦杰帕伊向参加试验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祝贺。1月5日,当地各大报纸也都报道了该机试飞成功的消息。难怪印度政要如此高兴,因为它确实来之不易。

印度有自行研制的战斗机吗?

LZ的自行研制如果不包括用许可证生产的话,那印度自行生产的战斗机有HF-24(风神)和现在仍在难产当中的LCA(先进轻型战斗机)。

HF-24战斗机介绍:

五十年代中期,为了在航空方面自给自足,印度空军提出发展国产多用途战机。这是当时除了主要的军事大国以外第一次有其他国家在这方面做出尝试,计划代号为HF-24暴风之神。应印度的邀请,德国专家谭克教授(在Focke-Wolf工作过)和他的助手Mittelhuber于1956年8月到达班加罗尔担任设计队伍的领导工作。BD-830是第三架原型机,于1964年进行了测试。1961年第一架HF-24原型机开始准备飞行测试程序,印度雇用了18名德国设计师,拥有150人的设计部门,原型机车间有631人(其中管理人员39人),还有一个一百多人的工程部。

印度战机的设计开始于1957年6月,并获得HF-24的编号。1959年初一架全尺寸木制样机准备就绪,距离1958年4月10日的最后一次协商会还不到一年。用木制样机进行的试验于1959年4月1日由Wg.Cdr.Suri和Wg.Cdr.(laterGp.Cpt.retd.)KapilBhargava开始。这架双座机由C-47拖带并在高度3660米至4570米释放。到该阶段快结束时一共飞行78次。HF-24的设计是基于3705公斤推力并带后燃器的OrpheusBOr12发动机。不幸的是英国政府停止了该发动机的研制,印度政府又拒绝继续提供经费。今天看来这是一个短视的决定。制造商只要300万英镑研制经费,这在当时并不是个大数目。发动机的问题从此一直困扰着HF-24。由于BOr12发动机取消,设计组被迫采用没有加力的为早中期飞机设计的推力2200kg的Orpheus703发动机。印度政府最终对整个计划失去兴趣,1969年7月1日试验队从埃及返回。试验机赠送给了埃及政府。其间BristolSiddeley公司建议把飞马发动机的高压内轴装到印度生产的Orpheus703上,这样在理论上可以达到OrpheusBOr12的性能。但是印度政府还是不愿承担发展经费。印度还寻求从美国获得对HF-24的援助。1964年正式向美国提出在发动机方面予以技术援助,这一计划就是HF-24Mk2。由于印度与苏联谈判MiG-21的生产许可,计划被搁置,最终由于印巴冲突而泡汤。

第一架预生产型HF-24Mk1(BD-828)在1963年4月首飞,随后BD-829和BD-830也在同年加入。1964年5月10日两架预生产型HF-24在Bangalore举行的仪式上移交给印度空军并由空军飞机和武器试验部队接管。此后又进行了三年的维修和武器系统试验。第十中队(飞行匕首)1967年4月1日成为第一个换装印度国产战斗机的部队。生产停止时,HF-24实现了80%的国产化率,所有部件都在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制造。HF-24在印度空军服役的头几年由于缺乏备件而倍受困扰。1965——1968年一直如此,在批量生产后问题才得到解决。直到1970年,风神还有些问题没解决。由于机炮射击时振动严重,每次双炮射击后都要重新调整瞄准镜,四炮齐射甚至会震掉座舱盖。最后风神装备了三个中队,10中队于1967年4月首批换装,220中队1969年5月,31中队1974年3月换装。在制造出的145架风神中有130多架进入现役。

80年代中期足够数量的美洲豹和MiG-23BN/27加入印度空军,风神计划此时已无容身之处。10中队1980年8月淘汰了风神,第二年220中队换装MiG-23BN。最后淘汰风神的是31中队,一直保留到90年代中期。印度国产战机的神话就此结束。

LCA战斗机介绍:

1983 年,印度 LCA 轻型作战飞机项目正式上马。虽然包括飞机发动机在内的关键部件都从国外引进,但受国力及航空科技水平的限制,研制工作进展缓慢。直至今年 1 月 4 日首架验证机升空,印度已耗资 6.75 亿美元。而据印度空军官员透露,要想真正投入批量生产,起码还要等到 2015 年。一架战斗机从研制到投产前后历时三十多年,这在航空史上实属罕见。不过根据印度军方公布的材料,融合了印度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各项最新研究成果的 LCA 轻型作战飞机,整体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LCA 两侧机翼下各有三个外挂点,机身下方也有一个外挂点。飞机还可外挂电子吊舱和侦察吊舱。

电子设备在现代化战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LCA 所配备的“综合数字电子设备”是由设备系统,管理系统(USMS),推进系统、电气系统及飞行控制系统共同组成。其核心是一个“32 位任务计算机”,能够完成诸如飞行控制、机载设备自检等数据计算任务。任务计算机软件采用美国国防部 Ada 语言。 LCA 的精确导航及制导是通过“惯性导航系统(IN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共同完成。该机装备有抗干扰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先进的电子对抗设施。电磁和电光接收机/干扰机等电子战设备,为飞机提供了必要的“软杀伤”能力。

LCA 采用了玻璃座舱技术。气泡式座舱罩为驾驶员提供了绝佳的环视视野。两个多功能显示屏能向飞行员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在激烈的空战中,飞行员所需的重要数据能以高亮形式闪动在平视显示器上;“HOTAS-侧杆操纵”概念确保飞行员无须手离操纵杆,便可完成各项操作。

LCA的机载雷达很有特点,它是一部多功能雷达。它具有探测、追踪、地形回避和制导武器发射等功能。在计算机系统的处理下,扫描和追踪可同时进行,能够在瞬间锁定并攻击多个目标。多普勒脉冲使其具有俯视射击效果和地形绘制能力。地形测绘、频率捷变以及其他电子反干扰技术,令雷达系统完成能够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

LCA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13.20米

机高:4.40米

翼展:8.20米

展弦比:1.8

机翼面积:37.5平方米

主轮距:2.20米

前后轮距:4.34米

空重:5.5吨

最大外挂量:4吨

起飞重量(无外挂)8.5吨

翼载荷(无外挂)221.4千克/平方米

推力载荷(无外挂)106kg/kN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M1.6

实用升限:15240米

限制过载:+9/-3.5g

武器装备:23 MM双管机炮(220 发炮弹);七个外挂发射点,可发射空空、空地、空舰导弹、无制导火箭、反坦克炸弹、常规炸弹等,还可外挂电子战吊舱和侦察吊舱、副油箱。

通过上述对印度战斗机是谁发明的呢和印度战斗机种类的解读,相信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