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车是谁发明的及朝代(指南车的发明者是谁)

百科问答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指南车是谁发明的及朝代的知识,希望对于各位朋友学习指南车的发明者是谁的过程中有帮助。

文章目录:

指南车是谁发明的呢?

指南车是三国时的马钧发明的。

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指南车的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从而带动车内的木制齿轮转动,来传递转向时两个车轮的差动,再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指南车的发明较早。据传说西周时就已发明,但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在三国时期。有历史典籍显示三国时马钧是第一个成功地制造指南车的人。从三国时开始,历代史书几乎都有指南车的记载,但是都比较简略。直至宋代才有完整的资料,《宋史》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它的内部结构。

扩展资料

马钧的主要发明:

马钧是中国古代的机械大师。他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钧在魏朝担任给事中,同时研制机械。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魏明帝时,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

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构思十分巧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南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钧

指南车是三国时期谁所造的?

三国时期发明了指南车的人名叫马钧。单单从名字上看,便不难知晓这指南车的用处是指示方向。这指南车与我们所熟知的指南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中前者虽不是依靠磁场,但是其车上木人的手却始终能够指向南方,不可谓不神奇。有关于指南车的起源,其实时至今日仍旧存在争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指南车的制作工艺更是几度失传,这便导致不同时期的指南车的结构或多或少都存有差异。

说到指南车的起源,共存有四种说法,其中之一便就是认为指南车是由三国时期的马钧发明的。这一观点所依赖的证据为有关于指南车的确切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的一本名为《魏略》的史籍,不过这一史籍对于指南针的记载并不详尽。除了这一说法之外,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指南车出现于西汉时期,该观点则是以《西京杂记》这一古籍中的记载信息为依据。另外两个说法则分别认为指南车是由黄帝以及周公创造出来的。

指南车除了用于指示方向之外,它还是帝王专属的仪仗车辆。其中在《南齐书》这本古籍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相传刘宋这一政权在顺利平定关中之后曾收获一架指南车。但是这架指南车并无内部零件,而是空有外壳。像这类只有外壳的指南车,其用处大多为帝王的仪仗车辆。因为是给帝王用的,所以这类指南车的外观大都制作得非常高大且富丽。然后再配以十多位,甚至数十位“驾士”,出行场面也是非常壮观的。

指示方向,充当仪仗车辆,这两个用途赋予了指南车较为崇高且特殊的地位。也正是因为这样,每当改朝换代时被覆灭的前朝都会想尽办法将指南车销毁。这做法导致指南车的制作方法一再失传,所以历代的指南车虽然外形大体相似,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却不甚相同。除此之外,这个做法还导致指南车的发明信息出现争议,就有过记载的指南车研制者便多达十五人,其中包括张衡、祖冲之等。

待发展至宋代时,指南车的制作工艺开始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但是在宋朝灭亡之后,由于后续接替的中原王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所以指南车不再受到重视。因为无人再研制指南车,所以指南车终是绝迹。

指南车的发明者是谁

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生于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籍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出身范阳祖氏。

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关于指南车是谁发明的及朝代和指南车的发明者是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知识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百科问答相关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