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发明的水稻插秧机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是谁发明的水稻插秧机,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目录:

中国第一台插秧机的出现时间?

世界上第一台插秧机诞生在我国。

1952年11月,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农具系(南京农机化所前身)成立由蒋耀等人组成的水稻插秧机研究组,我国有组织的插秧机研究正式拉开序幕。

1956年春,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农具系研制出人拉单行铁木结构插秧机,同年又研制出畜力4行梳齿分秧滚动式插秧机,命名为“华东号插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成型的水稻插秧机。

该插秧机的诞生对于世界插秧机技术的发展贡献巨大。开创了横向往复式移送秧技术原理,并一直沿用至今;开创了梳齿式纵拉分秧、滚动插秧的分插原理,成为当代纵向切块取秧、回转式插秧分插原理的雏形。

在此基础上,我国插秧机技术不断发展完善。1967年11月,南京农机化所牵头研制的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通过鉴定,20世纪70年代大面积推广,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1981年5月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时间

回答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时间为1973年。此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一、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时间

1、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时间为1973年,此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

2、在他的率领下,先后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和1000公斤的第一至四期目标,为进一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奠定了基础。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二、杂交水稻的栽培技术

1、整地,格按照要求精细整地,做到排灌顺畅、畦面平整无杂草、不积水,并按畦宽4-6m,开挖一条深0.1m、宽为0.6m的沟。

2、适时早播,合理安排播种期是保证水稻直播栽培全苗和安全齐穗的关键措施。

3、选种,选用高产抗病优质良种,可以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产量,做好种子的催芽和消毒工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浸种,一般浸种12-18小时,不经催芽直接播种、湿润育秧为最佳。

5、催芽,过程中应掌握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适时换气,水稻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是30-35℃,超过45℃时就会引起“烧芽”,80%以上种子破胸后即可进行播种。

6、疏播匀播,杂交稻种子18.75kg/hm2,一般比正常育苗增加15%-20%的用种量,播种要均匀,播后要埋芽,可以用木板轻踏使谷芽入土,同时做好防鸟鼠害工作。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哪位?都有什么样的贡献?

民以食为天!袁隆平教授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已使中国整个水稻产量提高了20%。增产的粮食可解决七千万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之中,为中国人民的粮食自给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挽救了世界数十亿人缺粮人的生命。袁隆平的贡献是世界性的,世界粮农组织授予他世界粮农组织奖,中国最高国家奖。现在袁隆平品牌价值超千亿元,但他生活简朴,一心培养后人。

1.袁隆平发明了水稻杂交技术。

植物杂交技术,水稻杂交技术,国内杂交水稻研究者、率先出研究成果,袁隆平所做的,是遵照前人既有的方法和思路,加上运气和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找到了合适的亲本培育并加以改进。

2.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现在中国人吃的大米都是来自杂交水稻。

水稻增产起关键作用的是农药化肥的使用;杂交水稻米质差,口感差,现在很少用于食用,以做饲料为主;杂交水稻种子价高,且不能留种,收购价格比常规稻低,农民并不愿意种,杂交水稻实际产量不比常规稻种高多少,高产数据只存在于实验田。

3.袁隆平成果足以获得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要求研究成果有首创性,袁隆平杂交水稻不具备。

4.袁隆平高风亮节淡薄名利。

商人而已,名下有多家公司,商业机构的目的就是牟利。当然,袁隆平用技术成果转化为营业收入是合情合理的,并不能因为牟利而被指责。

解决了全世界最多人口中国的粮食问题,他曾经30多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举办了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多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为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重大巨献,世界许多国家都为他颁发奖项。联合国粮农组织还特意聘他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明星,也是应该中国人为之要追捧的明星。

袁隆平院士为中国和世界的农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为解决粮食问题贡献了一生,九十岁还下田,还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高产,他是科技工作者的先进典型,是杰出的科学家。他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袁隆平院士千古流芳,永垂不朽,他永远活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心里,是我们心中的丰碑,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奉献精神,继承他的未竟事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插秧机指的是水稻插秧机吗?

插秧机=水稻插秧机

水稻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上。

功能是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

日本于1898年,发表第一个水稻插秧机专利;意大利于1915年开始研究拔秧苗的水稻插秧机

至50年代已有拖拉机配套的商品出售,但都由于结构复杂、造价高,

作业时需用辅助劳力多而未能推广。

日本于60年代研制带土小苗的栽植技术和相应的水稻插秧机。

1966年后,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研制成功,促进了插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

秧马这种水稻插秧工具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秧马,旧时中国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苏轼曾撰写诗文,热情为之宣传推广。

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何时发明,尚无定论。北宋开始大量使用。其外形似小船,头尾翘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骑坐其腹以枣木或榆木制成,背部用揪木或桐木。操作者坐于船背。如插秧,则用右手将船头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双脚使秧马向后逐渐挪动;如拔秧,则用双手将秧苗拔起,捆缚成匝,置于船后仓中,可提高功效及减轻劳动强度。宋代大诗人苏轼曾撰写诗文,热情为之宣传推广,并安排实物进行示范表演。当时,在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均有秧马使用。元代以后,继续不绝,各种式样的秧船,皆从秧马演化而来

。宋代苏轼《秧马歌序》:“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梧为背,欲其轻,腹如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宋楼寿《耕织图.插秧》诗:“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被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元袁士元,喜雨三十韵》:“木龙漫吼江头月,秧马犹沉屋角烟。”木龙,指龙骨水车。清陆士仪《思辨录》:“按秧马制甚有理,今农家拔秧时宜用之。可省足力,兼可载秧,供拔莳者甚便。”

通过上述对是谁发明的水稻插秧机和的解读,相信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