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风格的服装发明人是谁(中式服装的起源)

本篇百科问答的知识要给大家谈谈中式风格的服装发明人是谁,以及中式服装的起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穿中山装?

上世纪50年代初(尤其是1957年以后)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达约三十年时间里,中山装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除了港澳台以外),几乎是男士们的唯一的上衣标准样式。

文革后期,我还是孩童,我和班上所有小伙伴男孩们一直是穿着中山服,无一例外。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中山服小朋友们一个个像是“小大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山装逐渐淡出,服装变得多姿多彩。

我本人是八十年代中期不再穿中山装,改穿西服、夹克之类。

到九十年代,中国男性穿中山装的已经不多,仅限于一部分干部(主要在参加重要政治活动时穿)、一些老人以及为数不多的中山服爱好者。

中山服垄断男士上衣样式长达二三十年,主要与特定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那年头,“政治挂帅”,政治深深介入每个人的 社会 生活、乃至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毛孔,包括每个人的衣着打扮,人们的衣着打扮被完完全全“政治化”:男子穿中山装(与领袖的服装、与革命干部的服装保持一致),这被视为“革命人民”的必需的外在标配,以示彻底革命;否则,如果有谁不识时务,胆敢沿袭此前的衣着风格,仍然选择西装革履或者长袍马褂,则会被上级、或者被“广大人民群众”看作是“地富反坏右”、“封资修坏人”,招致批斗乃至进一步迫害。

上世纪七十年代晚期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吹拂了政治经济外交等宏观领域,也吹拂了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包括服装。服装从单调变为丰富多彩,从“与政治挂钩”回复到“满足审美”这个简简单单的空洞常识。西装、民族传统服饰,这些曾经被人们害怕、被讳莫如深的衣着样式,这时终于可以重新扬眉吐气,被大大方方地穿上。从此,中山服一统天下的局面自自然然地消失。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我记忆犹新的是,八十年代前期,在男子服饰从“中山服一统天下”到“百花齐放”的转变过程中,时任领导人改穿西服,穿上西服参加党代会、参加重要外事活动,对于这场“服装革命”,无形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示范作用。

万紫千红总是春。服装也是如此。中山服的淡出,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中山装有着严格的穿着礼仪。如果你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马虎大意,都无法把中山装的沉稳大气、东方内敛气质穿出来,都是一种失仪的表现。在中式服装渐渐回归的今天,无论传统版还是改良版,中山装的穿着礼仪都是有讲究的。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山装衣扣的讲究,正式场合中,穿中山装站立时,要扣上全部衣扣,包括领扣。切忌为一时的舒适而敞开领扣,这样会使自己在众人眼里显得不伦不类,有失风雅和严肃。如果你的脖子较粗,或者不喜欢被领扣约束,恐怕你就只能远离传统中山装了,选择改良版中山装也许会好些。就座之后,最好解开下面的一粒或两粒扣子,以防衣服变得扭曲走样。在非正式场合,穿中山装时要么全部系上扣子,要么全部不系。前面所讲的北京国安队主教练曼萨诺,在颁奖典礼这样正式的场合中,把中山装最上面的领扣打开,就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中山装的庄重和沉稳之气。其实,喜欢把中山装最上面的扣子打开穿的,并不只有曼萨诺一个人,许多名星和成功人士都喜欢把最上面的扣子打开。这样似乎会显得很洒脱,这么做在非正式场合还好,如果正式场合也这样,就难免于仪有失。中山装的弱点也显而易见,它会让穿着者显得太古板,太严肃,但这也正体现了它的东方内敛文化。

二适合穿中山装的场合,总体来说,中山装最适合在正式场合穿,比如接待晚宴、颁奖典礼、新闻发布会、庆功酒会等。服装颜色你可以选择灰色调的,像黑色、烟灰色、深蓝色、灰绿色等,这些颜色的服装会令你看起来显得格外庄重、沉稳。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如果穿中山装,就是作为便服穿了。最好不要系衣扣,可以适当搭配一些饰品,显得稳重又 时尚 。服装颜色可以选择明亮活泼些的,像浅灰、浅蓝、驼色、白色、米黄色等,尤其是改良后的中山装,色彩大都很丰富。许多成功人士都喜欢穿白色或者米色的中山装,像香港商界大亨霍震霆、上海快鹿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都选择穿白色中山装出席大型商务活动,既稳重大气又不失 时尚 之风。

三中山装适宜搭配的饰品,比起西服,中山装的配饰似乎简单多了。它不必像穿西服那样打领带、系领结,只需穿一件雪白的立领衬衫就好。衬衫领子可以稍微外露,但不宜露出太多。穿中山装时,下装最好选择与上装同一种面料。正式场合中,裤子要穿修身版的,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颜色最好是同色系的。曾经看到一位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在出席全国政协代表大会时穿了一件黑色中山装上衣,下面却穿了一条明黄色的卡其布裤子,这种混搭未免有些滑稽。如果不是特别正式的场合,中山装可以搭配卡其布休闲裤,但无论如何不要搭配牛仔裤。

四中山装的挺括礼仪,穿中山装讲究平整挺括、线条笔直,这也是穿中山装的一个重要礼仪。上身前,一定要对其进行认真的熨烫。如果你的衣服皱皱巴巴的,不仅不美观,也无庄重感可言。我看到很多男士穿中山装时,因为室内温度高,就把它脱下来随意地搭在椅背上,这实在是不妥当的。还有人像穿T恤衫一样,把中山装上衣的衣袖挽上去,这种撸胳膊挽袖子的粗鲁做法,一定不要用在中山装上。另外,还要务必保持中山装衣袋的服贴。中山装不同的口袋有各不同的作用。中山装上衣上侧的外胸袋,现代的穿法仅供装饰用途,切勿插入钢笔或者挂眼镜。内侧的胸袋可用来别钢笔、钱夹或名片夹,但不要放太大、太厚的物品。外侧下方的两只口袋,原则上也不宜放任何东西。让衣袋保持服贴平整是中山装穿着的一大讲究。

五大方稳重的仪表,穿中山装的大气不是单靠其本身的设计和衣料包装出来的,它离不开穿着者本人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修饰与整体形象的协调。所以穿中山装时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要把身体挺直、昂首挺胸,走路时也不要弯腰驼背;要尽量减少面部和四肢的小动作,保持目光的端正平和;坐着时最好不要采用架腿的姿势,而是把双腿略微打开,让小腿与地面保持垂直,适当地挺直上身,不要堆坐在椅子或者沙发上。稳重大方的举止,才是穿中山装最得体的举止。中山装对身材要求也非常挑剔。要想穿得好看,身材适中最好。比起偏瘦的身材,略胖的人穿中山装反而更显阅历和稳重,太瘦的人穿中山装会显得过于文弱,并不能带来稳重的气质;年纪偏大的人穿起来会比年纪小的人穿着更有气质。穿中山装时,干净有型的发型、修饰整洁的面容、讲话速度适中的语调,更能显示出中山装的庄重和沉稳之感。

一直以来,有很多人认为,中山装就是中式服装,原因是,此服装为孙中山所发明。实际上,中山装虽叫中山装,其设计基础却是来源于国外。从中山装的款式,我们就可以看出,除了领子以外,整体几乎和百年前的西方军服差不多,日本的军装、学生装,也是这种款式。

那为什么中山装会成为中山装,并在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三十年时间,成为我国干部的标志性服装呢?原来啊!中山装的诞生,的确是我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根据日本军服改良而来的,因为中山先生对于这个服装的偏爱,并经常穿着,便被命名为中山装了。而且因为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受到国共两党的崇拜和爱戴,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都模仿中山先生的着装打扮,后来曾成为一个时代的全民标志性服饰。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穿中山装了呢?以我个人的理解,那就是时代不同了,旧的东西退出了 历史 ,新的东西登山了舞台。就如明代有明代的服装,清代有清代的服装,我们曾有一个穿中山装的时代是改革开放之前。为什么服装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逐渐改良或换代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穿着的舒适和审美的需要。

清代以前的服装属于古装,除了民族文化标志外,穿着都十分繁复,行动不便。因此,在辛亥革命后被扔进 历史 垃圾堆。而中山装的流行,不但是辛亥革命后国家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三十年间长期处在自我封闭的证据。改革开放后,我们不但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 科技 和经济模式,而且也在穿着打扮上百花齐放。自己觉得穿着舒适、好看的,都可以选择。于是,西装就成了流行的正装,夹克成了休闲装,和世界流行趋势几乎完全同步。

有人说,看不到穿中山装,是因为没地方买,这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实际上并无逻辑。为什么服装店里没中山装卖?就是因为没人买嘛!就算一千个人中有一个人愿意穿中山装,可是,现在的服装厂都是批量生产,为了经济效益,人家也不能因为那个别人的爱好去生产一件中山装啊!实际上,如果谁真正喜欢穿着中山装,也不是没有裁缝可以做。只能说,中山装不但款式古板,也很挑剔身材,而且穿着不如西装或其他休闲服装舒适,所以才退出了 历史 舞台。

其实,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如果你真的喜欢,你完全可以自己定做中山装嘛!现在还有人穿汉服呢!

一个时期一种流行。

中山装作为正式场合的服饰,凹造型十分合适。但是款式也是软肋。

如果穿起来正合适,那是修身的版,扣子扣到脖子了,这时候你弯腰试试看,胳膊活动的范围也有限,而且此时要想解开扣子,来吧,从上到下一排。。。别人休息10分钟了你扣子刚刚解开。

重点的重点是,有啤酒肚的男人,穿上。。那个画风不忍直视。。

所以大众都没流行起来

款式总觉得老了点,对身材要求高。一般人不好驾驭。

而西装,多胖都可以穿,反正下面最多扣一个扣子。大翻领,配领带各种颜色造型图案装13。领带打法都那么多种。

所以不奇怪。

中山装曾经是中国干部作装,也是曾经的中国陆军作战服款式,也是中国经典服装。身穿中山装的中国老前辈们都有一部光荣的革命 历史 。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追求,也是说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色,反映在服饰上我们谓之为时装。时代的脚步追随的是人类的思想,思想进步了 社会 才会进步,服装的变化是显见的,其实我们冷静的思考一下对照着过去,就会发现一切都变了,时代沿着合理的轨迹在进步,落后的将会被淘汰,这是自然的现像,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服装所以出现变化也就能理解了。

时代总在变幻,不同时代的人总有不同的言行举止。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譬如想象一下“汉服” 如果大家都穿汉服会不会感觉在拍古装剧呢? 不过当出席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中,当地人民却会着穿汉服祭祀祖先的恩泽,对于文化的巩固却非常重要。 中山装也一样,可能并不适应当下的一种潮流。但却非常有仪式感,庄重感,像咱们国家领导人出席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着装中山装。是落后了吗? 并不是! 相反反而代表了自豪,尊重,文化! 这是一种文化,代表的是一种传承。虽不逐潮流,但不可遗弃。此乃根本。

过去常吃包谷饭,现在改吃大米了。以前爱吃肥肉的,现在改吃瘦肉了,有什么不对吗?

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穿中山装普遍。这些人都随年代老了。年轻一代追求 时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时代变了,服装样式也在改变。有的追求汉服,有的追求便装。没啥奇怪的。

时代在前进,春天本来就是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这才是应有的色彩!

中国人穿中山装的正统感远远大于其它服装,这一点定格了他的性质,也定格了他的适用范围。

时代变了,大家都崇洋媚外了,都挑一些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 时尚 款,所以中山装不流行啦

谁最早提出时尚中式服装的概念?

时尚中式服装是服装类别之一,又称现代中式服装,或现代时尚中式服装,亦称新中式服装,有别于传统中式服装,是中式服装的发展趋势,也是世界服装发展趋势之一。

服装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服装的精神内涵。从文化根源来分类:

中国人的服装分为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

中式服装又分为传统中式服装和现代中式服装(即时尚中式服装)。

一、西式服装

1、文化内涵方面

西方文化源于海洋文明,崇尚独立,突出个体意识,直面冲突。体现在西式服装上,突出造型、线条、图案带来的直接的美感,通过装饰、裸露、紧身来突出体型美。

2、款式方面

西式服装在古希腊时期是披裹式,古罗马到中世纪以披裹式的非成型类衣和前开式的半成型类衣为主。公元四世纪,体形型服装逐渐渗入到欧洲服装的基本样式中,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子上衣下裤,女子为上下连属的裙装。

3、造型方面

西式服装强调立体感,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褶领、硬领、轮状领、膨胀袖型、大裙撑、折叠花边蕾丝和各部位的衬垫。

4、剪裁方面

西式服装采用立体裁剪方法,细心对待人体各个方面的凸凹起伏,利用打褶和省道处理等服装工艺手段,最终取得与三维人体相吻合的立体效果服装。

5、装饰方面

西式服装装饰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借助各种立体物如穗饰花结、荷叶边、金银丝带、褶裥、切口等点缀服装表面,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6、面料方面

西式服装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面料主要是半毛织物和亚麻布。中世纪西方已有了许多名贵的面料,除东方丝绸、锦缎之外,还有天鹅绒、高级毛料、北欧的珍贵裘皮等。

7、色彩方面

古希腊人喜爱白色,古罗马服饰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紫色象征高贵,白色象征纯洁、正直。一般庶民衣服是羊毛、亚麻天然的原色。

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装饰得辉煌灿烂,引导人们追求充满宗教气氛的色彩。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明亮的色彩受到人们欢迎。法国人喜欢丁香色、蔷薇色、天蓝、白色。西班牙人喜欢高雅的玫瑰红和银灰色调。英国人喜欢神秘、高贵的黑色。

8、图案方面

西式服装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古代多流行花草纹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华丽的花卉图案,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受罗可可装饰风格的影响,流行表现S形或涡旋形的藤草和轻淡柔和的庭园花草纹样。近代,有影响的流行图案花样有野兽派的杜飞花样,以星系、宇宙为主题的迪斯科花样,利用几何错视原理设计的欧普图案,用计算机设计的电子图案等。

二、传统中式服装

1、文化内涵方面

中华文化源于大陆文明,崇尚天人合一,集体意识,强调和谐、均衡、统一,体现在传统中式服装上,以对称、一体化、舒适、自然为美,注重抒情与寓意,通过简约、平淡、整体感来展示含蓄、形神之美。

2、款式方面

传统中式服装是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3、造型方面

传统中式服装强调整体感,自然下垂的线条、长袖、筒形袍裙,无夸张造型。多采用斜交领、对开V领、直立领、衣服下摆两侧开衩,以及衣服的对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

4、剪裁方面

传统中式服装采用平面直线裁剪方法,无论袍、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摆相连的一条结构线,无起肩和袖窿部分,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单舒展。

5、装饰方面

传统中式服装装饰强调平面装饰,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运用平面刺绣方法装饰服装表面空间,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式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6、面料方面

传统中式服装最早使用的是葛布、苎麻布和大麻布。葛布是葛藤的茎皮纤维加工制成的。苎麻是我国特有的植物,欧洲人称之为“中国草”,大麻被称之为“汉麻”。享誉世界的是丝绸面料。棉花是从印度引进的,到元明时,棉布才成为人们普遍穿着的布料。

7、色彩方面

传统中式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青、红、黑、白、黄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正色多为上等社会专用,表示高贵。在民间,正色是衣着配色所喜欢的颜色。

中国民间对蓝色有传统喜爱,如蓝印花布、靛蓝蜡染布等。蓝色与黄种人的肤色相配,容易谐调,可产生柔和的色对比效果。

8、图案方面

传统中式服装的图案纹样有飞禽走兽、四季花卉、山峦亭阁、几何纹样等,抽象、具象、夸张、写实等风格俱全,图案纹样精美而且富有内涵。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蜥龙闹灵芝等纹图,隐喻着图腾崇拜情感。像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团鹤仙寿、福禄寿喜、连年有余、吉祥八宝等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希望。

三、时尚中式服装

现代的时尚中式服装的特色正处在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社会共同认知的、明确的特征,更没有受到大众广泛认可与接受的款式与品牌,所幸的是,一些商家与学者正在研发与思考。根据比较,我们采纳时尚中式服装品牌尚华天的部分对外公布的产品标准共大家参考。

1、文化内涵方面

在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全球化背景下,新的文明崇尚融合、博爱、包容并蓄、分工与合作一体化。体现在尚华天的时尚中式服装上,则是摈弃现有服饰之短、融合各类服饰之长,以自然、简约、舒适、流畅、一体化为美。

具体表现如下:

1.1.时尚中式服饰不是狭隘的中国传统服饰,而是所有能够体现服章之美、礼仪之大的服饰。

1.2.时尚中式服饰不是一成不变的传承中国传统服饰,而是集众所长,吸收东方传统服饰、西方传统服饰、现代服饰的优点,摒弃东西方传统服饰、现代服饰的缺点。

1.3.时尚中式服饰不应拘泥于现有服饰,应以未来服饰发展趋势为引导,引领时尚潮流。

1.4.我们有一个理念: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华夏思想文化是未来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符合“天人合一”的自然、简约、流畅、一体化的服饰风格是未来服饰发展趋势;

1.5.华夏传统服饰文化中应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元素符合自然、简约、流畅、一体化的风格。

2、设计定位

时尚:款式能够引领时尚,有现代感、科技感,符合未来发展趋势。

中式:具有华夏文化元素,符合天人合一的华夏文化理念。

自然:款式与用料的自然、简约、舒适、流畅、一体化。

每件服饰都要能表述出精神内涵,即:通过物质的服饰,体现人的精神追求、文化理念。

服饰体现的精神面貌类别有:

a端庄,休闲;

b华丽,简约;

c成熟,可爱;

d阳刚,温柔;

e严肃,幽默。

我们的服饰必须要能体现出其中一种精神面貌,看服装就看出一个人的心情或性格。比如:可爱,颜色鲜艳来体现;幽默,用特别装饰来体现。

3、造型方面

现代时尚中式服装强调人衣一体化,简约的线条与造型,流畅、舒适、飘逸,不过分突出造型。

4、剪裁方面

现代时尚中式服装视具体服装款式选择立体剪裁和平面剪裁方法,达到结构简洁、穿着舒适的效果。

5、装饰方面

装饰不突兀,不显耀,做点缀为主,融于整体服装中。

6、面料方面

以柔和、舒适、流畅面料为主,注重采用新科技、新面料。

7、色彩方面

以青、赤、黄、白、黑为主色调,以单色及有规律变化的面料颜色为主。

8、图案纹路方面

以简约中式的、传统与未来元素相结合的纹饰为主纹路。适当吸纳西方元素,以无纹路及有规律变化的纹路为主。

中山装的创始人是谁?

中山装是由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结合日式学生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而设计的一种四贴口袋西装,有竖翻领和包套。被世人称为中山装。

中山装的诞生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袍服制度局面,颠覆了中国人对传统服饰的原始观念。中山装的流行是中国服装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这也代表着服装平等观念的出现。

中山装在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情感认同、政治、思想、文化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山装的普及和流行,推动了中国向西方短款服装的转变,改变了中国人的服装习惯,也改变了中国对服装的审美习惯和实用标准

中山装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穿着简单、舒适、挺括。它曾被世界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装的“国服”,作为一种曾经被中国人推崇的常规服饰,也承载着一种文化、礼仪、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中国旗袍是谁发明设计的

旗袍发明者是“黑娘娘”现在流行于世界各地的旗袍其实是满族人的发明。传说当时满族有一个皇帝到东北来考察民情,在临走的时候,当地人告诉他,当地东北方向有一个女人“骑龙抱凤”,可以选为娘娘。皇帝就向着东北方向前行,后来在路上恰巧看到一个长得脸黑俊俏的姑娘,当时她正好是左手抱着一只鸡,右手正好拎着一块豆腐,看见皇帝来了,她就蹦到一座土墙上躲了起来。皇帝就把她认为是传说中的娘娘,后来就召进了宫,并封为黑娘娘。 进宫以后,她看到女人们山河地理裙做得又长又肥,迈步的时候脚蹬鞋踩,于是她就给剪开了。形成了后来的旗袍,变成了更合体的服装。旗袍也显示了中国妇女独特的风格。目前旗袍在世界上受到各个国家妇女的欢迎。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面套上一件长到肚脐的对襟短褂。

谁是“中山装”的创始人?

中国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是中山装的创始人。

中山装的由来,据说是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服装在实用上亦有缺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河内由广东人黄隆生开设的洋服店,为了节省外汇,并能体现中国国情而授意黄隆生设计一种美观、简易而又实用的中国服装,黄参考了西欧和日本服装式样,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而设计缝制成的。但是,也有资料称,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由于孙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声望很高,这种服式便不胫而起,迅速流传全国。

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中山装是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

1919年,孙中山请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套英国陆军制服改成便装。这套便装在保留军服某些式样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显得精练、简便、大方。由于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这种便装式样很快流传,经过不断修改,发展成为中山装,并成为中国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装。

中山装就这样在1912年就被定下了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革命领袖和革命干部都穿中山装,人民群众也以这种服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欢迎。于是中山装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成为了中国男装一款标志性的服装,即使是在如今的T型台上依然能见到由它演变而来的时尚服饰。

关于中式风格的服装发明人是谁和中式服装的起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知识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百科问答相关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