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明战斗机的是谁(美国人发明的飞机)
本篇百科问答的知识要给大家谈谈美国发明战斗机的是谁,以及美国人发明的飞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一战的时候有飞机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已经有了飞机,飞机可以作战了,可是使用飞机的国家少之又少,毕竟飞机并不被认为可以作战,飞机的稳定性非常差,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飞机硬生生的被推上了战争的座位上,从此飞机变成了制空权的法宝。
飞机是20世纪初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公认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他们在1903年12月17日进行的飞行作为“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进行的受控的持续动力飞行”被国际航空联合会所认可,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扩展资料
关于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到底是由谁发明各国尚存在争议,但较为普遍的观点是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美国人认为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35分在美国试飞成功。
法国人认为世界最早的飞机是由法国人克雷芒·阿德尔发明,于1890年10月9日在法国试飞成功,部分人认为他发明了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机
战斗机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最早的战斗机
早在1903年,莱特兄弟就发明了飞机,不过发明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用于具体的空战,而是只用它来执行侦察任务。1915年,法国将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装上一挺机枪和一种叫做偏转片的装置,使它真正具有了空战能力,此时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机正式宣告诞生。
初露锋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飞机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主要负责侦察、运输、校正火炮等辅助任务。在战斗中,敌对双方的飞行员用五花八门的各种武器手忙脚乱地互相攻击,比如石头,这就是“战斗空战”的起源。1915年4月1日,罗兰·加洛斯驾驶装备了“偏转片系统”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击落了一架德国侦察机。取得了战斗机空战的第一次胜利。随后,德国的“福克E3”式由于装备了性能更好的“机枪同步射击”装置,以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跟猛烈的火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击落飞机数量最多的战斗机。被协约国方称为“福克式的灾难”。这个阶段的战斗机还处在萌芽期,结构多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构成,机翼从单翼到三翼都很常见,主要的武器多半改自陆军使用的轻机枪。英国曾经使用火箭对付盘踞在英国城市上空的德国飞船。在对付地面目标上,早期的炸弹是由手榴弹或者是小型炮弹稍加改良而来,投掷准确度不高,破坏力也低。
在这个时期影响未来空战颇大的一项发行就是机枪的同步射击装置。这个由荷兰所发明的装置让机枪的子弹能够自转动的螺旋桨的间隙当中射出,飞行员完全不用担心子弹会与螺旋桨撞击的危险,而机枪的设置位置能够接近飞行员的瞄准线,从而提高准确度与火力。
两次大战间的发展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积极裁减军备,同时减缓国防工业的投资。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民用航空的需求带动许多技术与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奠定30年代后期军用航空发展的快速演进。
民用航空需求有两大主轴,一个是对速度方面的追求,也就是各种竞速机的比赛与奖励。另外一个是客运与货运市场的逐渐长长。在这两个主轴上虽然需求方向不同,却对同一种发展趋势有共同推演的效果,那就是对流线型设计的要求。流线型的设计在于减低阻力,当飞机的阻力减低之后,对竞速机来说,那就是速度可以增加,对运输机来说,那就是提升航程或者是运输量,换句话说就是增加营运的经济效益。
流线型飞机设计包含的项目非常的广,从机身外壳的平滑,减少机身外部突出的部分与张线,外型由方正改为圆滑曲线,不得不突出的部分则以曲线圆滑的外壳遮蔽以减少阻力,采用收放式起落架等等。
除了在流线型设计上下功夫之外,动力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材料的研究都影响到往后飞机设计的概念与可以使用的资源。在动力系统方面除了输出马力更大的发动机的开发之后,汽油辛皖值对于发动机的操作影响也逐渐被了解,同时,螺旋桨的极限性能以及替代的动力输出也陆续在各国进行研究。新一代的输出动力研究当中以喷射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这两项影响后世最深。
到了30年代中期,各国最先进的战斗机设计多半具有这些特点:单翼,以金属为主的结构与外壳,后三点收放式起落架或者是有流线型外壳的固定式起落架,采用液冷式发动机的设计多于采用气冷,火力由采用步枪口径的轻机枪提升至重机枪或者是更大口径的机炮。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杜黑发表他最有名的空权论著作之后,空中武力印证空权对于战争与作战的重要性。其中战斗机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幅度的否定空权论当中的描述。战斗机不仅仅只是作为防卫国土与抵挡敌人轰炸机的力量,在摧毁敌人的空中武力与使用空中武力的能力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战斗机不仅仅担任阻止轰炸机的任务,也推翻轰炸机可以通过一切防卫的理论。
在大战结束前,战斗机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顶峰,并且开启另外一个世代的来临。短短几年之间,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出力从数百匹直在线升到超过两千匹马力,速度直在线升到接近音速的区域,航程超过2000英里,最高升限到达4万英尺。
进入喷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发动机和雷达设备的出现预兆了下一阶段战斗机的发展方向。战后,苏联和西方国家从纳粹德国获得了该技术的研究成果,各自发展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在朝鲜战争中,喷气式战斗机第一次投入实战,标志着螺旋桨式战斗机的终结。该阶段的战斗机特征是飞更快,看得更远,打的更准。1947年10月14日,美国飞行员查克·叶格(Charles E. "Chuck" Yeager)尔驾驶贝尔X-1试验机超越音速,成为第一个“跑”得比声音快的人。电子技术的进步使机载雷达和武器的火控瞄准系统大大提高了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在冷战的高峰期,失败就会灭国灭种的恐惧使华约和北约两大阵营都疯狂的发展战斗机。这个阶段各国列装的机型和数量也达到史无前例的顶峰。
冷战时期的变迁
冷战的后期,由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发现了战斗机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机动性--仍然主宰了天空,而不是如导弹无用论者所认为的,将由导弹的性能决定空战的胜负,因此后来的战斗机不再要求过快的速度,而把机动性的提高作为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各国纷纷跟风发展机动性优异的机型。垂直起降、随控布局、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和更优秀的机载电子系统以及装备性能更优异的空对空导弹成为该阶段战斗机的共同特征。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列装的典型战斗机有美军的F-14、F-15、F-16、F/A-18、苏联/俄罗斯的SU-27、MIG-29等都是。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由谁发明的?
第一架飞机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关于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到底是由谁发明各国尚存在争议,但较为普遍的观点是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
飞机是20世纪初最重大的发明之一,莱特兄弟在1903年12月17日进行的飞行作为“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进行的受控的持续动力飞行”被国际航空联合会(FAI)所认可,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自从飞机发明以后,飞机日益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开启了人们征服蓝天历史。
扩展资料:
飞机发明者争议
飞机是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有人将它与电视和电脑并列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关于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到底是由谁发明各国尚存在争议,但较为普遍的观点是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
1、美国:认为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莱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于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35分在美国试飞成功。
2、法国:认为世界最早的飞机是由法国人克雷芒·阿德尔(Clément Ader)发明,于1890年10月9日在法国试飞成功,部分人认为他发明了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3、巴西:认为是巴西人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发明了飞机,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飞机成功地飞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动力飞行,之前的飞行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飞”的标准。
4、德国:飞机制造业先驱古斯塔夫-韦斯科普夫于1901年成功试飞“秃鹫”飞行器,可以离开地面飞行2.5公里,古斯塔夫将比莱特兄弟研制飞机的时间早两年诞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机
美国战斗机的发展史
战斗机是指主要用于保护我方运用空权以及摧毁敌人使用空权之能力的军用机种。特点是飞行性能优良、机动灵活、火力强大;现代的先进战斗机多配备各种搜索、瞄准火控设备,能全天候攻击所有空中目标。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种战斗机是法国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它由于装备了法国飞行员罗兰·加洛斯的“偏转片系统”,稍微解决了飞机在机载机枪射击时被螺旋桨干扰的难题,使飞机第一次在飞行员可以专心驾驶飞机去攻击对方,同时也不需要另外配备机枪手。
战斗机过去根据执行任务又可分为“歼击机”(战斗机)和“截击机”(拦截机),拦截机的主要任务是快速的的升空之后争取高度,在敌人的轰炸机进入我方空域之前将对方摧毁。由于拦截机是针对高飞行高度的轰炸机群,在设计上特别强调对速度与爬升率的需求,运动性在摆在较为次要的地位。二次大战结束之后,有鉴于原子弹的摧毁威力,拦截机的发展一度成为许多国家与传统战斗机同等重要的机种。不过在导弹逐渐成熟并大量配备之后,拦截机的特性往往可以经由传统战斗机加上导弹来满足。因此现在趋向不再专门发展拦截机种,而是以现役的机种同时担负拦截的任务。
【发展历程】
初露锋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飞机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主要负责侦察、运输、校正火炮等辅助任务。在战斗中,敌对双方的飞行员用五花八门的各种武器手忙脚乱地互相攻击,比如石头,这就是“战斗空战”的起源。1915年4月1日,罗兰·加洛斯驾驶装备了“偏转片系统”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击落了一架德国侦察机。取得了战斗机空战的第一次胜利。随后,德国的“福克E3”式由于装备了性能更好的“机枪同步射击”装置,以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跟猛烈的火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击落飞机数量最多的战斗机。被协约国方称为“福克式的灾难”。这个阶段的战斗机还处在萌芽期,结构多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构成,机翼从单翼到三翼都很常见,主要的武器多半改自陆军使用的轻机枪。英国曾经使用火箭对付盘据在英国城市上空的德国飞船。在对付地面目标上,早期的炸弹是由手榴弹或者是小型炮弹稍加改良而来,投掷准确度不高,破坏力也低。
在这个时期影响未来空战颇大的一项发行就是机枪的同步射击装置。这个由荷兰所发明的装置让机枪的子弹能够自转动的螺旋桨的间隙当中射出,飞行员完全不用担心子弹会与螺旋桨撞击的危险,而机枪的设置位置能够接近飞行员的瞄准线,从而提高准确度与火力。
两次大战间的发展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积极裁减军备,同时减缓国防工业的投资。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民用航空的需求带动许多技术与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奠定30年代后期军用航空发展的快速演进。
民用航空需求有两大主轴,一个是对速度方面的追求,也就是各种竞速机的比赛与奖励。另外一个是客运与货运市场的逐渐长长。在这两个主轴上虽然需求方向不同,却对同一种发展趋势有共同推演的效果,那就是对流线型设计的要求。流线型的设计在于减低阻力,当飞机的阻力减低之后,对竞速机来说,那就是速度可以增加,对运输机来说,那就是提升航程或者是运输量,换句话说就是增加营运的经济效益。
流线型飞机设计包含的项目非常的广,从机身外壳的平滑,减少机身外部突出的部分与张线,外型由方正改为圆滑曲线,不得不突出的部分则以曲线圆滑的外壳遮蔽以减少阻力,采用收放式起落架等等。
除了在流线型设计上下功夫之外,动力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材料的研究都影响到往后飞机设计的概念与可以使用的资源。在动力系统方面除了输出马力更大的发动机的开发之后,汽油辛皖值对于发动机的操作影响也逐渐被了解,同时,螺旋桨的极限性能以及替代的动力输出也陆续在各国进行研究。新一代的输出动力研究当中以喷射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这两项影响后世最深。
到了30年代中期,各国最先进的战斗机设计多半具有这些特点:单翼,以金属为主的结构与外壳,后三点收放式起落架或者是有流线型外壳的固定式起落架,采用液冷式发动机的设计多于采用气冷,火力由采用步枪口径的轻机枪提升至重机枪或者是更大口径的机炮。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杜黑发表他最有名的空权论著作之后,空中武力印证空权对于战争与作战的重要性。其中战斗机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幅度的否定空权论当中的描述。战斗机不仅仅只是作为防卫国土与抵挡敌人轰炸机的力量,在摧毁敌人的空中武力与使用空中武力的能力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战斗机不仅仅担任阻止轰炸机的任务,也推翻轰炸机可以通过一切防卫的理论。
在大战结束前,战斗机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顶峰,并且开启另外一个世代的来临。短短几年之间,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出力从数百匹直在线升到超过两千匹马力,速度直在线升到接近音速的区域,航程超过2000英里,最高升限到达4万英尺。
进入喷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发动机和雷达设备的出现预兆了下一阶段战斗机的发展方向。战后,苏联和西方国家从纳粹德国获得了该技术的研究成果,各自发展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在朝鲜战争中,喷气式战斗机第一次投入实战,标志着螺旋桨式战斗机的终结。该阶段的战斗机特征是飞更快,看得更远,打的更准。1947年10月14日,美国飞行员查克·叶格(Charles E. "Chuck" Yeager)尔驾驶贝尔X-1试验机超越音速,成为第一个“跑”得比声音快的人。电子技术的进步使机载雷达和武器的火控瞄准系统大大提高了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在冷战的高峰期,失败就会灭国灭种的恐惧使华约和北约两大阵营都疯狂的发展战斗机。这个阶段各国列装的机型和数量也达到史无前例的顶峰。
冷战时期的变迁
冷战的后期,由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发现了战斗机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机动性--仍然主宰了天空,而不是如导弹无用论者所认为的,将由导弹的性能决定空战的胜负,因此后来的战斗机不再要求过快的速度,而把机动性的提高作为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各国纷纷跟风发展机动性优异的机型。垂直起降、随控布局、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和更优秀的机载电子系统以及装备性能更优异的空对空导弹成为该阶段战斗机的共同特征。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列装的典型战斗机有美军的F-14、F-15、F-16、F/A-18、苏联/俄罗斯的SU-27、MIG-29等都是。
【新世代的设计方向】
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方向是更高的机动性、更远的射击距离、多目标的攻击能力和隐形的外形设计。新技术的出现使21世纪的战斗机成为更冷酷的“空中利剑”。典型机种有美国的“JSF”和俄罗斯的“MIG1.44”。
喷气式战斗机
世界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由德国于1939年首先研制出的。安装有德国的科学家冯·奥亨研制的喷气发动机的He—178型飞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该机于1939年8月27日首次试飞。最早投入批量生产并转变被部队的喷气式战斗机是英国的‘流星“式战斗机和德国的梅塞施密特ME-262型战斗机。Me-262首次试飞在11942年7月18日,时速达850公里,这比当时所有活塞式战斗机要快得多。1943年11月,希特勒观看了这种飞机表演后说: “我们总算有了可以用于闪电作战的轰炸机了!”而坚决不同意将其作为战斗机使用。直到1944年秋天,Me—262才得以作为战斗机投入使用。尽管Me-262取得了辉煌的战线,但它已不策挽回纳粹德国的败局了。
超音速战斗机
由美国北美航空公司于1949年研制成功的F—100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超音速平飞能力的战斗机,最高时速为音速的1.3倍。此后,苏联米格—19战斗机也在1953年的试飞中突破音障,最高时速为音速的1.36倍。60年代,美、苏、法等国又研制了最大的时速为音速2倍以上的战斗机。
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
世界上第一种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是由英国霍克·西德利公司于1966年研制成功的 “鹞式”战斗机,该机从1957年开始研制,机上装有一台 “飞马”型涡轮风扇喷气式发动机,两结喷口对称置于在两侧,喷口可转向后,飞机向前飞,喷口向下,喷气产生升力,使飞机策垂直,短距离起飞和在空中悬停。这种飞机甚至可在空中实现向后和横向的移动,具有极高的机动灵活性。 “鹞”式飞机可大大减少对跑道的依赖,提高作战部置的灵活性。在1982年发生的英国—阿根廷之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英国舰载的 “海鹞”式战斗机面对数量比自己多一倍、速度比自己快一倍的阿空军法制 “幻影”III型战斗机,依靠优异的机动性能,在空战中取得了12 :0的战线。
变后掠翼战斗机
世界上第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是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于1965年研制成功的F—111。亚音速和超音速飞机大部分采用大后掠角的机翼,这种机翼和平直机翼相比,更有利于高速飞行,但低速飞行性能不好,转变半径大,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比较长。于是,有人开始研究能在飞行时改变机翼的后掠角度的飞机,着陆和低空飞行时呈平直翼型,在高速飞行时呈后掠翼或三角翼型,较好地解决飞机低速和高速飞行性能的矛盾。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就已进行了这项研究。美国战胜并占领德国后,在此基础上于1948年开始变后掠翼飞机的技术试验。F—111就运用了上述技术成果。此后,苏联的米格—23战斗机、美国的F—14战斗机和英国、德国、意大利联合研制的 “旋风”式战斗机也采用了变后掠翼技术。
截击机
截击机是战斗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有快速反应能力,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在接到警报后能立即起飞,迅速爬升、加速飞临指定空域。由于被截击对象(如轰炸机、侦察机等)机动能力不强,并且为及时发现和准确击落目标,现代截击机装有复杂的截击雷达,配备威力较大的空对空导弹,因此专用截击机一般比较笨重,格斗性能较差。
在早期,截击任务是由普通战斗机来完成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夜间截击轰炸机,1941年8月德国在原先的双发动机的重型 战斗机Me—110和双发动机的轰炸机Ju—88上安装截击雷达,使它们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夜间截击机。
50年代后的截击机强调要飞得快、飞得高,武器以空对空导弹为主,有的甚至取消了机炮。70年代后,在新一代战斗机上都装有先进的雷达和引导设备,其速度、加速性、机动武器威力也远远超过笨重的截击机,能更好地执行截击任务,所以各国如今已不再发展新的专用截击机。
隐身战斗机
“隐身”战斗机并不是肉眼看不见的飞机,而是在飞机的外形、涂料等方面作了特殊处理,使用于对空警戒的雷达、红外等现代探测装置难以发现的飞机,这种战斗机可隐蔽接近敌人,达到出其不意攻击敌机的目的。目前许多先进的战斗机已采用了一些抑制雷达波反射和自身红外波辐射的技术,实现了部分的 “隐身”效果,而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隐身战斗机是美国目前正在研制的F—22型战斗机,它将在下个世纪初装备美国空军。
战斗机可以执行除了精确攻击之外的所有空中任务。战斗机可以将地图上的任何己方城市和航空母舰指派成基地。
城市的战略资源贮存区中,必须要有原油才能生产战斗机。
最早的军用飞行器主要是用来担任侦察的角色。公元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飞机设计师安东尼·佛克尔发展出一种传动装置,此装置能让装配在飞机上的机关枪将子弹在螺旋桨旋转的空隙间射出。这就是第一架战斗机的诞生。战斗机的任务就是将敌人的侦察机和战斗机击落。在此之后,由于轰炸机被广泛地使用,战斗机也担任拦截敌方轰炸机或是护卫己方轰炸机的任务。最能够确保友军的轰炸机飞抵目标位置并执行任务的方式,就是击落敌方的战斗机。
超音速战斗机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美国在1954年装备的世界上第一种实战型超音速战斗机F—100“超佩刀”战斗机就采用了尖机头布局,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200公里以上;苏联一开始研制的超音速战斗机米格-21采用的是头部进气道,但在研制米格-23变后掠战斗机时也改用了尖机头、细机身、两侧进气的布局了。
1952年,美国的一位空气动力学家惠特科姆提出了著名的“面积律理论”,使超音速战斗机的设计出现了突破。
理查德·惠特科姆于1921年2月出生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1943年毕业于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理工学院,随即应聘到美国兰利研究中心工作,1948年被提升为跨音速风洞试验室主任。
惠特利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善于利用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对跨音速流动的反复观察,他认为圆柱形机身的设计在飞机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是很不合理的。因为在机身与机翼的结合区,机身的截面积加上当地机翼的截面积后,就要比无机翼的机身截面积大,流过这段机身的气流在这个区域就会向外扩张,从而就会带来很大的跨音速飞行的阻力。
惠特科姆提出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只要在有机翼的机身段,把机身截面积按照当地机翼的截面面积大小向内扣去一部分,保持沿纵向机身加机翼的面积基本平滑一致。这样,整个机身变成了两头粗中间凹的“可口可乐”瓶的形状。风洞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减阻效果十分明显。
面积律的发现对飞机顺利突破音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在1951年初设计了一架F-102“三角剑”战斗机。它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三角机翼的超音速截击机,但在设计时由于面积律还未被发现,所以在1953年首次试飞中,当飞机的速度接近音速时,由于阻力剧增、升力剧降,出现剧烈振动,飞机变得难以驾驶。
惠特科姆的面积律研究报告公布后,设计人员马上对F-102进行了面积律修改,将机身改为“可口可乐”瓶的蜂腰形。
改形后的F-102在1954年11月21日再次试飞,飞机在10000米高度上加速,迅速通过了音障,并达到了1.2倍音速,飞机既没有振动,也没有其他异常现象,从而该机成为世界上第一种成功应用“面积律”的超音速战斗机。
接着,飞机设计人员在F-102基础上进行了更加“蜂腰”的修改,设计了F-106“三角标枪”。该机在1956年12月26日试飞中,在11000米高度上飞行速度达到了2.31倍音速。在1959年12月,一架F-106还创造了当时最大平飞速度的世界纪录,达到了每小时2454公里。
与爱迪生一样,惠特科姆也是一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经常不分昼夜地呆在实验室里,在最后的关键性试验阶段,干脆带一个帆布床,住在风洞里,还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同行们戏称他为“高级钳工”。
惠特科姆是一位创造性极强的空气动力学家,永无止境的探索热忱,使他终生都在追求新的目标。
惠特科姆在“面积律”后又发现了“超临界机翼”,这一发现可以进一步改善飞机的超音速性能,同时又可减少机翼的结构重量;后来,他又创造了“翼梢小翼”,可以明显提高飞机的巡航效率和减少燃油消耗等。
在空气动力领域里,对许多人感到一头雾水的问题,惠特科姆总是能用通俗而又严密的语言把其中的本质描述得十分清楚,有人说惠特科姆终生在和空气交谈,只有他能破解隐藏在空气中的秘密。
后来,美国空气动力学家又在惠特科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超音速面积律,“可口可乐”瓶状机身迅速被各国飞机设计人员所采用。我国的歼—8战斗机和轰—6轰炸机都采用了这种蜂腰形的机身。
以后,随着一系列与超音速飞行有关的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超音速军用飞机也如同插上了超音速的翅膀,飞速地得到了发展。
莱特兄弟是把什么和什么集于一身发明战斗机的?
莱特兄弟可没发明过战斗机,莱特兄弟在1903年发明了第一架成功试飞的飞行器“飞行者1号”。战斗机是后来的飞机慢慢演变出来的一个机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使用。
美国发明战斗机的是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美国人发明的飞机、美国发明战斗机的是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