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气象的仪器发明人是谁(气象观测仪有哪些)

baike.aiufida.com 小编在本篇文章中要讲解的知识是有关观测气象的仪器发明人是谁气象观测仪有哪些的内容,详细请大家根据目录进行查阅。

文章目录:

我国古代有什么测量天气的仪器?

我国是最早发明风向计和雨量器的国家。东汉的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它立一根5丈(约16.7米)的高竿,竿上装一只可以转动的铜鸟,根据铜鸟随风转动的方向,就可以看出是什么风向了。这同12世纪外国书籍上记载的候风鸡相似,比铜鸟的记载要晚1000年。

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风向旗,在旗上系着小铃,挂在高竿上。看看旗被吹向的方向,就知道吹的是什么风。这同现代的风向袋相似。

我国最早使用了雨量器。在1247年宋代的《数书九章》中有记叙。雨量器大小统一标准,圆筒直径14厘米,并有铜制的量雨标尺。

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观测气象的仪器,叫做:

公元117年,张衡改进了浑象,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铜壶滴漏带动的浑天仪,浑天仪分内外两圈,可以转动,上面刻有南北极和赤道、黄道、二十四节气以及日月星辰等。日月星辰位置和出没情况与宇宙间的情形完全一致。漏水转浑天仪!

最早的气象探测仪器是谁发明的?

西汉时出现的一种天平式的湿度计是世界上最早的测湿仪器。在西汉初年《淮南子》一书中,记载了用羽毛、木炭测湿以预测降雨的实例:“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并指出这种仪器测湿的原理。因为炭吸湿性强,也易蒸发,它极易随空气湿度大小而产生重量变化,“燥,故炭轻;湿,故炭重”。而羽毛或土的吸湿性较差,其重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甚小,可以说保持不变。把羽毛或土和炭在一定时间内悬挂在天平的两端,使之处于平衡状态,当湿度发生变化时,炭随湿度大小而产生重量变化,羽毛或土的重量几乎不变,这样,天平便失去平衡。再由天平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知道湿度的大小。西汉发明的天平式湿度计,比15世纪达·芬奇(Leo nar da Vinci)设计的湿度计早1500多年。

雨水,对于我们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来说尤为重要,历代政府与民众都格外关注着雨情与水情。

在对雨情的科学研究中,雨量大小的测定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我国宋代的先民们,在世界上最先发明了雨量器,而且还把雨量的计算作为当时必修的内容写进了数学著作中。《数书九章》是中国数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其中有4道数学题就是根据测雨器中雨水的多少来计算地面降雨量的。

这种雨量器还传到了我们的邻国,现今在朝鲜还存有一件我国乾隆庚寅年5月制造的雨量器,这是一件川黄铜制怍的圆形小桶,高1尺,广8寸,器上刻有标尺,还刻有器名“测雨顺”和制造年月。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尚存的时代最早的雨量器。

欧洲出现雨量器是1639年,伽利略的友人加斯大利开始试用,比我国要晚四五百年。

我国从殷商时代就已经开始用仪器观测气象。殷商时曾认为风是上帝所派遣的使臣,称为“帝使风”。每当皇帝或奴隶主出外狩猎或巡游时,都用一种叫“旒(音,流)”的旗子来测风。这种飘带状的旗子,就是我国最早、最原始的测风器。汉代,在先秦简单的测风器的基础上。又创制了一种称作“倪”的风标。可能是用绚缕之类做成条状风标,或用羽毛结成长串风标,悬在高杆顶上,当有风时,会把风标吹起来。风标可以指示风向,同时根据风边飘起的角度大小,可大约估计出风速的大小。

汉代除了倪之外,还有铜风凰和相风铜乌用来测风向,不管吹什么风,凤凰的头都指着风来的方向,与西方国家屋顶的候风鸡类似。而西方国家的候风鸡,到了12世纪时才始见于记载,要比我国制造相风乌的记载晚了1000年。

最早发明气象观测仪器的是哪个国家?现代气象仪器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气象仪器”最早的可以算是气压计了,是1641年代意大利人托里拆利发明的。

至于“现代气象仪器”就很难界定了。

宋代,人们就用仪器来模拟天象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多人都见过天文馆内巨大的穹顶式银幕。银幕上完全重现了太空的真实场景,那些恒星、流星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天体在各自的轨道上穿梭、运动,让人们不由得感叹宇宙的神奇。其实,早在宋代,人们就用仪器来模拟天象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种仪器叫做水运仪象台,是用来呈现天体的运行情况的一种天文仪器。

水运仪象台能形象、立体地演示天象的变化,类似现在的3D展现。水运仪象台的设计者叫苏颂,他被称为“宰相科学家”,和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是同榜进士,在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为官。苏颂精通天文和医学,同时还是一位发明家。1088年,苏颂在京城汴梁制成了水运仪象台,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这台仪器广泛吸收了在此之前各种天文仪器的精华,并灵活运用了民间机械设备―水车、桔槔(俗称“吊杵”,是一种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凸轮和天平等,融浑仪、浑象和报时为一体,简直就是一个自动化的天文台。

从外观上看,水运仪象台是底座为正方形,下部宽、上部略窄的木质建筑。

它高约12米,底宽约7米,共分作3大层。上层是一个露天的平台,放着观测日月星辰位置的浑仪。浑仪上面覆盖着9块木板屋顶,可随意开闭,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运行中的恒星。

中层放置浑象,浑象由东向西转动,一昼夜转动一圈,表现星辰起落的变化。下层包括报时装置和仪器的动力装置。报时装置为5层可自动开关的木阁,木阁中各有1个木人,到了报点时刻,门内的木人就会准时出来报时。

不用担心这个自动装置的动力,它的发明者匠心独运,在木阁后面放置着高精度的漏壶、漏刻与机械传动装置,漏壶中的水冲动机轮,驱动传动装置,循环往复。只要有水,整个仪器就能持续有效地运行。

总结

苏颂依据这套仪器实测、绘制了两套星图,绘星1460颗,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准。遗憾的是,1127年北宋灭亡,水运仪象台被金兵毁坏。苏颂为水运仪象台所作的设计说明书《新仪象法要》却流传了下来。

《新仪象法要》图文并茂,以图为主,详细展示水运仪象台总体以及各部分的结构,并且均附有文字说明。据此,中国历史博物馆曾复原出了水运仪象台的模型,虽未能重现它的所有功能,但现代的人们还是有幸能一睹水运仪象台的风采。

观测气象的仪器发明人是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气象观测仪有哪些、观测气象的仪器发明人是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