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然博物馆是谁发明的(日本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本篇百科问答的知识要给大家谈谈日本自然博物馆是谁发明的,以及日本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是谁设计的,外型的寓意是什么意思啊?

天津自然博物馆由日本高松伸建筑设计事务所+川口卫构造设计事务所设计。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平方米,外形为仿天鹅造型,由天鹅湖、天鹅颈和绿色绿化带构成。

地震学历史

1.大西洲详情及历史

亚特兰蒂斯,又译阿特兰蒂斯,一片传说中有高度文明发展的古老大陆,被称作大西洲。

到现时为止,还未有人能证实它的存在。最早的描述出现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文章里。

据他所言,亚特兰蒂斯在九千年前已被一场自然灾难毁灭。 大西洋中传说的一个岛,位於直布罗陀海峡以西。

传说的主要来源是柏拉图的两篇对话,即《提麦奥斯篇》(Timaeus)和《克利梯阿斯篇》(Critias)。在前一篇对话中,柏拉图叙述埃及僧侣们在与雅典立法者梭伦(Solon)谈话时怎样谈到亚特兰提斯,说该岛比小亚细亚和利比亚加起来还大,与赫丘利斯石柱(Pillars of Hercules, 即指直布罗陀海峡)遥遥相对。

据僧侣们说,大约在梭伦出生9,000年以前,亚特兰提斯是一个物产丰富的海岛,岛上有权势的王公曾经征服地中海的许多地区,直至最后被雅典人及其同盟军打败。亚特兰提斯人最后变为邪恶了,且不敬神,由於几次地震,他们的岛屿被海水吞没。

在《克利梯阿斯篇》中,柏拉图提供了亚特兰提斯人理想国的历史。 亚特兰提斯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从 *** 地理学家获得这个故事的中世纪欧洲作家们则信以为真,后来的一些作者又试图证明确有其地。

例如,在文艺复兴以后,他们试图证明亚特兰提斯就是美洲、斯堪的那维亚和加那利群岛。如果柏拉图不是杜撰的话,亚特兰提斯的故事实际上可能是反应了古埃及人对於西元前约1500年锡拉(Thera)岛上火山喷发的记载。

这次喷发是有史以来最惊人的一次大喷发,伴有一连串的地震和海啸,将克里特岛的文明完全摧毁,因而可能塑造了亚特兰提斯的传说。 在柏拉图的提示中,有这样的话:在“赫喀琉斯的砥柱海峡”对面,有一个很大的岛,从那里你们可以去其它的岛屿,那些岛屿的对面,就是海洋包围着的一整块陆地,这就是“亚特兰蒂斯”王国。

当时亚特兰蒂斯正要与雅典展开一场大战,没想到亚特兰蒂斯却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水灾,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没入海底,成为希腊人海路远行的阻碍。 传说中,创建亚特兰蒂斯王国的是海神波塞冬(Poseidon)。

在一个小岛上,有位父母双亡的少女,波塞冬娶了这位少女并生了五对双胞胎,于是波塞冬将整座岛划分为十个区,分别让十个儿子来统治,并以长子为最高统治者。 因为这个长子叫做“亚特拉斯”(Atlas),因此称该国为“亚特兰蒂斯”王国。

大陆中央的卫城中,有献给波塞冬和其妻的庙宇及祭祀波塞冬的神殿,这个神殿内部以金、银、黄铜和象牙装饰着。亚特兰蒂斯的海岸设有造船厂,船坞内挤满着三段桨的军舰,码头上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

亚特兰蒂斯王国十分富强,除了岛屿本身物产丰富外,来自埃及、叙利亚等地中海国家的贡品也不断。 十位国王分别在自己的领土握有绝对的权力,各自采行不同的国家组织,彼此间为了保持沟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塞冬神殿齐聚一堂,讨论彼此的关系及其统治权力,当协议成立后就割断饲于波塞冬神殿中的牡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塞冬神殿的柱子上写下决议条文,以增添决议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

十位国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国家也都很富强。不幸的是,这些国家不久以后便开始出现腐化现象。

众神之首宙斯为惩罚人们的堕落,引发地震和洪水,亚特兰蒂斯王国便在一天一夜中没入海底。 目前,多数考古学家倾向于认为,地处地中海东部水域的克里特岛更为接近大西洲的历史地理条件。

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发掘出了迈锡尼遗址,过了35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又在克里特岛上发掘出更早的米诺斯文明遗址。这两件考古学上的伟绩轰动了世界,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它们与“失踪”的大西洲联系起来。

许多学者认为,现存的克里特岛只是大西洲岛国的残余部分, 因为克里特曾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20世纪至前15世纪的450多年间是米诺斯文明的黄金时代,其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曾十分发达。

但在经历了四五百年的繁荣期以后,它却遭到了大西洲式的厄运:“一场突如其来的火山、地震、海啸连续爆发,吞没了岛上的一切。”近代火山学的发展已证实了引起这场大浩劫的自然力量来自桑托林岛(位于克里特岛以北约113公里)上的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海啸。

目前,要在桑托林、克里特与大西洲之间划上一个等号,其最大的症结便在时间和面积上,两者相差近80年和72万平方公里。 因此,历史上是否存在过“亚特兰蒂斯”(“大西洲”)仍然是一个谜,考古学家依然在探索中。

对于亚特兰蒂斯的所在位置现在还没有定论。科学家们主要倾向于在地中海西端,也就是在大西洋,因为大西洋底曾经发现过遗迹,而且对鳗鱼的回游和马尾藻海的一些情况来猜测,的确有可能是亚特兰蒂斯所在,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能解释的问题。

[编辑本段]词条二: 名称:大西洲的沉沦 主题词或关键词:海洋科学 大西洲的沉沦 在西方世界的种种疑谜中,最能拨弄人们玄思遐想的莫过于大西洲了。这块在遥远的过去突然失踪了的陆地,随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究竟到哪里去了?千百年来,人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孜孜以求,寻找着它的踪迹。

科学家为此。

2.竺可桢的主要成就

历史气候学的奠基人

竺可桢是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奠基人,其中历史气候变迁是他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个领域,蜚声国际科学界。竺可桢在历史气候学上另一大贡献是历史物候学。竺可桢曾经在国内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 他一方面重视物候的观察记录,自1921年留学回国的第二天直到1974年逝世的前一天,他每天观察并记录物候和天气;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历史物候资料,他与宛敏渭合撰的《物候学》一书中收集有丰富的历史物候资料和研究成,这在其他国家的物候著作中是少见的。

现代气象科学的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始终关注并“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他关于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奠基性研究,对于人们今天认识这一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基础的科学意义。

在历史地震学上的贡献

竺可桢在历史地震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和李四光共同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所组织编制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及有关研究工作。

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的贡献

竺可桢毕生领导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掘事业,目的在于阐明中华民族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杰出贡献,以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研究历史上的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他本人也在天文学史、气象学史、地理学史、科学通史等方面进行研究,发表过许多论文。

“可持续发展”思想贡献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先行者,竺可桢始终从科学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他不仅在学理上大力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而且知行合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倾力躬亲,从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进程看,他的这些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科学家较早地、独立地关注并研究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中国科学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前瞻性的早期探索。 竺可桢明确提出大学要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人才。

在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的13年之中,浙大从原来文理、工、农三个学院 16个系的规模,发展到文、理、工、农、师、法、医七个学院25个系(最多时达30个系)、10个研究所,教授也由原先的70余名发展到200余名,在校学生也由原来的500余人增至2000千余人。先后成为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浙大学生(诸如钱人元、程开甲、胡济民、叶笃正、谷超豪等)也达3500余人。换言之,这些人才后来几乎全是新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

为纪念竺可桢校长,后人于2000年5月成立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竺可桢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下来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约800万字,这对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特别对中国科学院院史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竺可桢一生著作繁多,如果不算其日记的话,他一生的著作是300万字左右。从1966年起,他就差不多没有专门的学术论文问世了,在八年之中他的文字几乎只有信函。这是其主要文学作品。

3.地动仪的发明有什么历史意义

地动仪发明的历史意义:

1、最主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在人类面对地震灾害只能被动挨打之时,地动仪被发明出来,采取科学仪器的办法对地震实施观测和研究,从此人类手中才第一次有了工具,能够站立在地震灾害面前,第一次认识到脚下的地动和地震的源发地是有一定距离、并与晃动方向有某种关系的。隐喻了“震中、震中距、波动偏振面”的原始概念。

2、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地动仪开创了一个“如何在运动系统当中测量自身运动”的科学途径——利用惯性,以及实现这种测量所需的触发机构——“施关发机”。因此其科学水平就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所有的以静态测量为基准的仪器(比如表、浑天仪、漏壶等),以至于到了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在全世界还找不到任何一台测震仪器(包括水银验震器)能够与之相比,人们欲继续前进,必须也只能先向张衡学习。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4.我国历史上谁发明了地震仪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测报地震的历史。

长期以来,中外科学家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利用惯性原理设计制成的,能探测地震波的主冲方向。在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的2世纪初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它比欧洲创造的类似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 女真族起源于东北,如今在东北却找不到一个女真族的聚居部落。

但在数千里之外的西北,却有着一个有5000多人规模、800多年定居历史的完颜氏聚居部落。 这个国内最大的“完颜部落”位于甘肃省泾川县。

静静的泾河淌过泾川县王村镇。在泾河北岸、状如九朵梅花的九顶梅花山山麓,聚居着5000多名女真族完颜部后裔。

这些世代以完颜为姓的守陵人后代,恪守着祖辈留下的传统,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完颜氏聚居区。 虽然完颜村的诸多王室墓冢和历史遗物足以说明这一支完颜部落后裔的来历,可他们的祖先又是如何护送祖先灵柩,奔赴这千里之外定居呢?长期关注、研究完颜村的泾川县政协副主席张怀群说,女真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因此借助畜力,大范围迁徙相对容易;同时,女真族在顺治皇帝入关以前习惯于火葬,因此护送灵柩长途迁徙的负担并不重。

如今的完颜村人,多是当时守陵人的后裔。随着历史的发展,目前他们整村一次性地登记为汉族。

月球上90%以上的“地形”是以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有5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他们是: 石申——战国中期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和楚人甘德合作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称为《甘石星经》。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国际月面地名命名委员会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石申山。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他还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古代发明的19年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

祖冲之推算的回归年和交点月天数都与观测值非常接近。 在数学上, 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时仪器漏壶、欹器等。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郭守敬——(1231-1316), 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和仪表制造家。 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

为了编历,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 郭守敬编撰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

为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万户——明朝人,15世纪末的中国科学家,是世界上载人火箭的先驱。

万户在座椅上捆绑了47支火箭,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持两个大风筝,令人点火 ,试图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升空。万户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预见,为后人进入太空打开了思路。

为纪念这位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推力飞行的先驱者,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形山”。 参考资料:精华驿站。

5.我国科学发展的历史有哪些

单指航天的行不行?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空间技术1. 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 *** 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3. 航天器发射场。

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

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5. 载人航天。

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1. 卫星遥感。

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

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在卫星固定通。

6.地动仪的发明是谁

东汉时期张衡的地震仪,科学实践超越了时代。世界看重的毕竟是张衡迈出的地震科学的第一步--突破性的学术思想和发明,决不是具体地测到了几个东汉的地震。张衡与伽利略、哥伯尼等世界巨人一样,在他们辉煌成就之后都于凄风苦雨中结束了人生。地动仪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作用如果把张衡的伟大贡献狭义地理解成作了一个地动仪,那无论如何是低估到底线了。

他的伟大在于:

在人类面对地震灾害只能被动挨打之时,他第一个站出来采取科学仪器的办法实施观测和研究,从此人类手中才第一次有了工具,能够站立在灾害面前,第一次认识到脚下的地动和地震的源发地是有一定距离、并与晃动方向有某种关系的。隐喻了"震中、震中距、波动偏振面"的原始概念。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他开创了一个"如何在运动系统当中测量自身运动"的科学途径--利用惯性,以及实现这种测量所需的触发机构--"施关发机"。虽然他同所有的伟大创新者一样,并不会在一开始就完全理解其中的机理,但是他实践了,成功了。他的科学实践,实际上是在对波动过程进行着动力学的观测,因此其科学水平就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所有的以静态测量为基准的仪器(比如表、浑天仪、漏壶等),以至于到了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在全世界还找不到任何一台测震仪器(包括水银验震器)能够与之相比,人们欲继续前进,必须也只能先向张衡学习。受到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局限,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到了19世纪末仍然没有意识到张衡发明的深刻意义,从南宋的周密、清朝的何琇到1833年的阮元,"余终不信有其事"的痼疾就像吸了鸦片一般摆脱不掉。读一读史,便会看到有多少个" NO"传染到今天。就在国人愚钝的同时,处于工业化革命的海外学者却在努力地研究着张衡:1875年日本人服部一三按照《后汉书》196个汉字首先绘制了复原图;同在日本的英国人米尔恩又把这些汉字逐一地翻译成英文去理解;米尔恩在1880-1883年间对地动仪的潜心研究,使他确信张衡利用了悬垂摆原理,指出:"张衡地动仪的价值决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古老的发明,更重要的在于,它竟以极其相近的思路留给了现今时代的科学仪器以许多有意义的启迪。"在历经52种模拟试验后,米尔恩将张衡的惯性测量思想从悬垂摆结构逐渐演绎、转化、发展成水平摆,终于1894年发明了现代地震仪,随后便布设全球地震台网,实现了现代地震学的飞跃。他于1897年在台 *** 北架设了日本本土外的第一台仪器,至今还珍贵保存于 *** 立自然博物馆。全球现代地震学的历史也就从1900年算起。看看今天所有的天然测震、工业测振、月球和海底测震,甚至于老人身上携带的"计步器",无一例外的全部是张衡科学发明的后续衍生而已。复原地动仪并不是要替代现代地震仪和监测台网。说到底,只是为了从科学上研究一下,按照史料记载做出一个古代地动仪,结构简朴,原理明晰,试一试,看一看,能不能够实现高精度验震。让我们走进地震发展史的长河里,尽可能地靠近源头,和先哲进行超越时空的思维对话!使公众对张衡的科学实践有更加具体而深刻的认识,由此会得到无穷的思想启迪,我们的公众和孩子们能够从中学到许多地震科学的基础知识,感到由衷的亲切和光荣,激发自己像张衡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张衡已经远去,但他探索自然规律勇于创新的精神将永不泯灭。百年来的复原研究就像奔流的河水一般,接替了前一波的浪花后,又愉悦地推涌着下一波。就这样,人们从历史走来,向未来走去,留下一片永恒的欢乐 振铎按照悬垂摆原理绘制了他的地动仪复原模型。中国的地震科研工作在急步地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世界十大自然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故宫)(The Palace Museum)

法国卢浮宫(Musee du Louvre)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

奥地利盔甲博物馆

德国森根堡自然博物馆

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皇家马来西亚三军历史博物馆

伦敦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暑期最值得去的博物馆都在这里了!避暑又涨知识,嗨玩一天没问题

去年暑假,小爱推出了耗时一个月策划的巨作——京城博物馆地图受到了超多妈妈的欢迎,但面对北京“多如牛毛”的博物馆,有选择困难症的妈妈又犯愁了,究竟哪一个才是最该带孩子去的呢?于是乎,小爱针对暑期特地甄选了最适合暑假去的博物馆:

它们够大,大到带孩子在里面玩上大半天都没有问题,免去东奔西走晒太阳;它们互动超棒,N多最受孩子们喜欢的互动性博物馆全在这里了;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室内博物馆气温那是相当怡人,无论烈日当头还是狂风暴雨,博物馆一定以最nice的港湾姿态欢迎你!

· 中国科学技术馆( 科技 馆)·

要问京城最受孩子欢迎的博物馆是哪个,在去年底小爱博物馆调查中, 科技 馆以75.4%的支持率荣登榜单NO.1~详细榜单戳这里!

最kids-friendly、互动性超高、小宝宝也有可玩的项目、票价便宜性价比超高…是 科技 馆的关键词。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小朋友不喜欢 科技 馆,但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暑期人巨多多多!应对这个问题,除了早点去小爱也不知道还有神马解决办法。

前不久, 科技 馆的儿童科学乐园重装开业,小爱也是第一时间去探了馆(详情戳这里)。儿童科学乐园适合学龄前或者小豆包们,超多的互动体验项目,每个区域都是无限欢乐的 科技 海洋。这里有趣好玩,孩子们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学知识。

小球大冒险、建筑工程师、穿越冰河……超多互动无论是男宝还是女宝,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总能找到喜欢的项目。 科技 馆本身就超受欢迎的航空项目现在也更加升级,航空互动更多样,模拟航空控制塔可以操控灰机,还有神州飞船和天宫二号对接的互动体验,小小的飞船控制舱里总是人满为患。

科技 馆里的活动其实挺多的,但我们每次都忙于匆匆体验没去参加,比如看4D电影, 科技 学堂最近还教过制作饮水鸟玩具、组装手摇辘轳。

地址: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东南方向。

开放时间:周二到周日9:30-17:00,周一闭馆。

门票:

科学乐园儿童票20元/人,成人票10元/人;

主展厅学生票20元/人,普通票30元/人,1.3m以下儿童可由成人带领免费参观主展厅;

特效影院学生票20元/人,普通票30元/人

电话:010-59041000

· 北京科学中心 ·

北京科学中心去年年底才试运营,身边很多妈妈还不知道,就是从前的 科技 馆老馆,闭馆改造以后摇身一变成为北京科学中心,人少免费还好玩。

儿童乐园,共四层,分为奇趣大自然,小小科学城, 健康 小主人,亲子活动区,四个展区,目前只开放了1到3层。有妈妈说:“感觉像加强版的老牛 探索 馆,我们玩了一上午时间,完全不够用”。

△photo by蒙妈

一层的水世界最受孩子们欢迎,有瀑布、水轮、水力旋转筒、阿基米德螺旋等。喊泉特别好玩,四个颜色的喇叭,对着喇叭喊,就能出水,而且声音的高低能够控制泉水的大小。小朋友还可以合作,让四个泉眼都出水。不过要注意的是,水世界没有提供防水罩衣,自己一定要记得带。

△photo by蒙妈

科学中心目前在官网可以免费预约,限流,所以人不会像 科技 馆那么拥挤,但分上午下午场,据说周六日很难约,在上一个周六的0点上网预约,平日超好约。PS,据群友汇报,有时候官网没有号的时候,在科学中心的微信公众号(搜“北京科学中心”)也能约到号,可以碰碰运气哦!

开放时间:每日上午9:30-11:30,下午13:00-17:00(周一二闭馆)

交通:8号线安华桥b口出来就是

地址:北辰路9号院

· 自然博物馆 ·

自然博物馆绝对是帝都孩子们最喜欢的博物馆之一,一到节假日全是蹦跶的小脑袋。在小爱的印象里,似乎自然博物馆永远都在排队,但即使这样,每次问道想去哪里玩,我家孩子还是谁说想去看大恐龙!

喏,就是这只伫立在门口巨大的马门溪龙,孩子那是看多少遍都看不厌哦。

△photo by麦兜妈

除了大恐龙,馆里还有很多动物植物、人类发展史等等全面而生动的展品。这里就像是一个自然的迷宫,让你一秒穿越进非洲大草原、海底两万里,甚至还能在“走进人体”展厅里来一回人体大揭秘。

难得的是,自然博物馆对小宝宝也同样友好,地下一层有一个“恐龙公园”是专为低龄宝宝打造的,其实就是公园里的恐龙模型再配以灯光音效,但要注意,恐龙嗷嗷叫起来有可能吓着年龄太小的小朋友。

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的是,现在的 自然博物馆开始实行分时段预约 ,并取消了现场预约。每天下午两点后,可以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北京自然博物馆”预约第二天的参观时间段,错过了时间可就不能进馆喽。

地址: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票价:免费不免票,提前预约,扫描身份证直接入馆,节省换票时间

· 中国古动物馆 ·

相比于自然博物馆,古动物馆的人要少很多。但是你们可能不知道,中国古动物馆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动物博物馆,比自然博物馆的恐龙展都还要更专业些。小爱家超受欢迎的夜宿恐龙馆活动就在这里哦!

孩子们可以看到亚洲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长有羽毛的恐龙、世界首枚翼龙胚胎、中生代能吃恐龙的哺乳动物等在世界上引起轰动的珍稀标本。

中国古动物馆还创办有“小达尔文俱乐部”(可登陆其官网查询报名),定期组织专家为孩子们进行恐龙“扫盲”,讲解结束后,动手拼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恐龙模型,小朋友一定会对刚才的讲解更加深印象。

地点: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

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票价:成人20元,1.2米以上儿童、学生、10元;1.2米以下儿童免票、3D电影每人10元。“小达尔文俱乐部”成员在会员有效期内参观可免门票,陪同的1名家长也免门票。

· 北京天文馆 ·

北京天文馆也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场馆之一。最酷炫的一定要数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球幕剧场,《迷离的星际》一定要去看。配备最先进的天象设备,不仅能逼真还原地球上肉眼可见的9,000余颗恒星,还能够模拟出真实的自然星空、天象变幻、太阳系穿梭、宇宙 探索 等精彩的天文画面,这对于爱星星的娃,可是一大福利哟。

B馆一层的星星相伴滑梯和制造陨石坑这两项互动体验,吸引着孩子们不断地去玩耍与尝试。而 探索 其它的宜居星球,也是小朋友们都感兴趣的话题。在银河中搜索宜居行星,并 探索 它们的大小、运转周期和轨道半径等特点,这两项体验可以让小朋友体会 探索 其他星球的乐趣。

地址:西直门外大街138号

开放时间:周一、周二(非节假日)闭馆。周三至周五(非节假日哦)9:30-15:30(15:00停止售票),周六、周日及节假日9:30-16:30。

票价:A/B展厅门票10元/人,购买剧场票可免费参观展厅(1米以下儿童谢绝观看剧场节目)。门票优惠信息见官网。持北京博物馆通票可享受剧场优惠一人次。

· 首都博物馆 ·

如果说外地孩子来京 旅游 ,只让小爱推荐一家必看博物馆的话,故宫太热、国博人太多,那就去首博吧。除了高质量的临展,首博的常设展览是孩子们了解北京风土人情最好的窗口。在小爱心中,这是一家最具有北京人情味儿的博物馆,每一个北京孩子、喜欢北京的朋友都应该来这里看看。

首推位于5层的老北京民俗展,是首博的常设展,也是在小爱眼中首博最具特色的展,想要了解老北京,再也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这里展示了老北京的民俗风情,地道的北京孩子看着更亲切,而且里面超多的故事,不仅小朋友,连大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走进展厅就像是来到了胡同里,四合院依次排布,穿梭在胡同间,偶遇惟妙惟肖的泥人雕塑、老字号的牌匾,呈现出一个原汁原味的四九城。踏进“四合院”里,看到的都是满满的老物件。这里有着属于北京人专属的记忆,因为有了这个风情展,首博也更多添了一份烟火气。

大一点的孩子,如果对人文 历史 有了兴趣,二层的“古都北京 历史 文化篇”展厅,能更加深度地了解北京!

地址: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

时间:周一闭馆,周二到周日每天9:00-17:00

门票:免费不免票,可以通过官网预约,也可以直接去现场排队进场。

·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

规划展览馆就在前门,挨着铁道博物馆,绝对是一个人少清静的好去处,巨大的北京全景沙盘模型实属震撼,光是找找北京的标志建筑、找找自己家的位置就可以待上半天。不管是北京土著还是来 旅游 的游客,想要了解北京的前世今生,来这里就对了!小爱之前有攻略,戳这里!

要特别提一下的是他家的免费讲解服务,每天定时有四场讲解,讲解时间长达一个小时,我们去的时候赶上美腻的讲解员小姐姐正在耐心细致地讲解,据说能刷遍整个展览馆,但娃不配合,赖在沙盘不走。

地址:前门东大街(4A级景区)

开放时间:09:00—17:00,周一闭馆

票价:免费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其实小爱一开始没想推荐国博,毕竟暑期的国博那简直是人山人海,而且互动性又没有那么高(毕竟是“国”字开头,要严肃!)。之所以把国博还是放了进来,一是因为国博够大,二是暑期的国博壕展那真的是一个接一个。

《云鬓珠翠——弗吉尼亚美术馆藏二十世纪珍宝艺术展》是宝妈和女娃的最爱,百余件来自蒂凡尼设计师的珍宝一定看的眼花缭乱,可以堪称整个暑假最赏心悦目的展览啦!小一点的宝宝还可以看互动性较高的《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展》,360度全息全景视频影像技术还原了梵高200多幅作品,再配以灯光、音乐、沉浸式影像、VR交互等技术,这是一个属于梵高的世界。

除了极高水平的临展,国博的常设展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 历史 延续,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从古代到清代,泱泱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就呈现在眼前。国博有很多志愿者讲解员,讲解时间基本提前一周对外公示,登陆国博官网可以查看,按时抵达讲解地点即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朋朋哥哥在国博做了14年志愿者讲解员,但朋朋哥哥现在创业去了变得更忙了。

还有,国博的新风非常好,我们写过报告的,雾霾天遛娃的好选择。

地址: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

开放时间:9点-17:00,周一闭馆(15点30停止发票)

门票:免费。网上至少提前一天预订,凭身份证免费参观,无预定则现场排队

· 汽车 博物馆 ·

汽车 博物馆不能单纯地定义为博物馆,它更像是博物馆、 科技 馆、展览馆三体合一,各种现代化展示手段来揭秘 汽车 ,50多个互动项目样样都吸引眼球。这里还有免费讲解,再也不用怕自己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讲解咯。

博物馆共有五层,正确的开启模式是,从五楼逐层向下。从蒸汽 汽车 到概念 汽车 ,从“解剖”开来的 汽车 零件,到可以模拟驾驶的 汽车 模型,跟 汽车 有关的所有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娃对 汽车 所有的疑问在这里也可以打开。

汽车 博物馆的互动项目主要分布在三层和四层,有些为收费项目。4D电影 汽车 体验最受孩子们喜欢;此外还有适合4、5岁小朋友的“芝麻开门”;博物馆广场还有小小赛车手的体验,70元/5圈,100元/10圈,要求身高1.1米以上,这在市区内也难得找到,符合身高要求的孩子值得一试。

地址:北京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26号,科丰桥东800米

开放时间:9:00-17:00,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票价:团购网站两大一小40元起,有即买即用和2小时后可用的区别,买时注意看好。1.2米以下免票。

交通方式:地铁9号线丰台 科技 园站B口出,步行约500米即到。

免费讲解:周二至周五10:00,10:30,13:30,14:00;节假日、双休日11:00,13:30。在五楼扶梯口集合,有讲解员免费带领讲解。

· 中国消防博物馆 ·

最近台风利奇马来袭,给江浙沪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北京虽然没有直接受影响,但也是下了好几天的雨。天灾时有,那当我们面对危险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这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上的必修课!

熟悉小爱的朋友都知道,中国消防博物馆一直都是小爱的首推,地震、火灾、洪水……全真模拟体验值得每一个娃来学习。

中国消防博物馆又叫国家防火防灾教育基地,是国家级主题博物馆,馆内利用多媒体展陈技术制作了相关的场景模拟和体验项目,娃可以多感官地学习消防知识。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地下一层的 防火防灾体验馆 ,娃可以最直观的感受灾难的来临,并学会自救。体验时间是周三至周五9:30、10:30、14:00、15:00,周六、周日10:00、14:00。每场50人,全程会有一个又高又帅穿着制服的消防叔叔或哥哥带领。不过小爱觉得互动体验比较适合4岁以上的孩子,太小的孩子不仅不理解,可能还会害怕。

这里会有火灾逃生模拟、地震应急避险模拟、地铁应急疏散体验等,都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危险。通过真实的模拟,孩子们也会有更加直观的体验。而且整个过程,消防叔叔会讲怎么逃生,怎么使用灭火器等等各种正确的应对灾害的办法。

二、三层是常设展,二层是古代消防展,三层是近现代消防展。整个展览从火开始讲起,古人们如何认识火,到钻木取火,自主的使用火,火的用处和危害,然后讲到消防的 历史 ,从简单的灭火讲到城市的设施,消防布局……小爱每次看都受益匪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70号

时间:周三至周日9时—16时开放,周一、周二和法定节假日闭馆。

票价:免费用身份证领票参观,20人以上团体需预约。

交通:公交车菜户营北站和大观园西站可到。自驾有停车场,停车免费

· 中国典籍博物馆 ·

常设展《甲骨文的记忆》超级推荐,绝对媲美国外展馆的构思和儿童体验,里面的甲骨文真的可以占卜。

各种有趣的儿童互动,有模仿周代的为王占卜、循环播放的《三十六个字》甲骨文动画片、天干地支投影、寻找自己姓氏的甲骨文拓字、电子学写甲骨文、还有古代乐器声音体验、甲骨文翻翻看……各种好玩有趣的方式讲述最古老汉字的前世今生。

除了常设展,近几年典籍博物馆时常都有很高水平的临展,比如火爆北京城的《博洛尼亚插画展》、《世界插画大展•国际安徒生奖50周年展》、《那些年我们读过的经典》……近期在展的有插画大师安东尼·布朗的插画展,虽然互动性一般,但是布朗先生的作品应该没有小朋友没看过吧!

典籍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相邻,参观完博物馆,还可以去国家图书馆的少年儿童馆看绘本听故事,或者到隔壁的民族大学,撒欢看民族大学博物馆里的各民族服饰。小爱有攻略,戳这里!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6:45周一闭馆

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9号线在国家图书馆站下。

票价:免费(除特展)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简称艺博)也是小爱群的群红博物馆,以各种高品质的展览,吸引了大批妈妈带娃去打卡。

艺博现有14个展厅,馆里收藏的中外艺术品近3万件,包括书画、染织、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六大类,其中不乏许多珍贵文物。比如,战国中期楚墓出土的两千多片“清华简”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里的常设展,包括瓷器、家具、书画、织绣等,个个精美。家具厅里的互动项目十分的有趣,深得小朋友们的喜爱,榫卯联接实在是太神奇了!

地址:近清华东门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

票价:普通门票20元、特展门票60元。购票实行实名制原则

·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

在我上学那会儿,根本不知道北大还有座博物馆呢(黑线)!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国内高校中唯一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有数万件中国考古各个时期的藏品,藏品涵盖了石器、铜器、甲骨、陶器、瓷器、书画、碑帖等几大类,也常举办西方艺术展,也就这两年才被公众所熟知。

馆里有新旧石器时代、夏商周等各阶段的考古标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商周时期的青铜兵器,还有陶器、钱币和民俗文物,2000平方米的展厅里处处记录着中华文明的辉煌 历史 。

地址: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校本部外文楼后(近北大西门)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日9:00—16:30,除夕至初六闭馆

票价:个人持有效证件免费参观,无须预约

· 中国印刷博物馆 ·

中国印刷博物馆在印刷学院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和实物(真品少、复制品多),介绍了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印刷之路。

推荐给孩子们的还是要数一层的互动区,古法制作团扇(需预约)和雕版印刷(不用预约)的体验项目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亲手做一把团扇送给妈妈,也可以体验一把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十分的有意义!也正因为有这两项体验,印刷博物馆也成为很多妈妈墙裂推荐的地方哟。

不过遗憾的是,体验项目寒暑假暂时没有,但等等高校马上就开学了,到时候每周六上午都可以预约体验哦。

地址:大兴区兴华北路25号(北京印刷学院旁)

时间:周二到周日8:30-16:30(周一闭馆)

门票:持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团扇体验需预约(150元,包含团扇、拓印和一层展厅讲解),上学期间每周六上午都可以体验,寒暑假期间不能体验。

预约电话:010-60261243/6026198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物馆 ·

北京关于航空航天的博物馆有不少,但大多要跑很远,于是小爱想推荐这家藏在学霸区的北航博物馆,有精力的小朋友可以挨着高校去打卡。

北航博物馆知道的人不多,因为它限制参观时间。但它是中国第一个航空航天方面的综合 科技 馆,珍藏了30余架新中国成立前的美、苏等国飞机和导弹,在全国航空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在二战出尽风头的“黑寡妇”战斗机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世界上仅存2架,另一架在美国俄亥俄州空军博物馆。

一楼的“银鹰巡空”是特色飞机和实体飞机藏品展示大厅,连天花板上也挂着许多飞机模型。除了近距离看飞机,博物馆里还有300多件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飞机机翼、起落架等结构、发动机、宇宙飞船的回收舱和宇航服等珍贵实物,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地址:海淀区学院路37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近北航东南门)。

开放时间:对校内人员和20人以上 社会 团队为周一到周六9:00—16:30,对校外个体参观人员为周二上午和周六上午9:00—12:00。寒暑假开放时间以官网通知为准。

票价:持有效证件免费参观,须提前预约。

预约方式:登陆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网站(),在“在线服务”栏目中的“网上预约”里预约。

· 地质博物馆 ·

地质博物馆的展览从未进馆之前就开始了,在楼外的小广场上,就有很多的岩石供大家参观。馆内更是陈列了各式各样的矿物岩石,如果你家有个“石头迷”,那一定不要错过这里。

展厅中设计了很多互动项目,转动转盘,把其中一块岩石转到显微镜下,就可以看到岩石的细微结构,同时还有相应的文字介绍。馆里还有其他类似的动手体验,能够吸引小朋友们驻足停留。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记得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哦,因为TA们可能会在一个地方“玩”好久呢。

地址: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

时间:9:00-16:30 (周一闭馆)

票价:成人30元

· 海关博物馆 ·

海关博物馆位于海关总署旁边,威严神圣,但凡去过之后除了深深被震撼,也会感慨,这里真的适合带孩子来看一下啊。整个馆不大,匆匆走一圈两三个小时可看完,但是如果细细了解,可以在里面泡上大半天。

建筑格局有特色,馆内参观路线设计流畅,指示清晰。之前大热的“丝绸之路展”就是在关博展出。整个展馆分三层,馆内有三件镇馆之宝——大龙邮票(我国 历史 上第一套邮票)、李鸿章题“津海新关”匾额(标志着海关税务大权旁落他国,弱国无关权的最好印证)以及“902”辑私舰(邓爷爷南巡讲话时乘坐的舰艇)。

不仅能了解我国海洋关权的发展史,还能看到大量明清时期美到不可方物的出口商品。参观完主馆还有福利哦,邓爷爷南巡讲话时坐过的902缉私舰另辟一馆,舰艇可以登上去,仿若置身海洋。

地址:建国门内大街2号(海关总署旁)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

门票:凭身份证件免费参观

导览讲解:可租借导览器,馆内定时提供讲解服务(上午09:30开始,下午14:30开始),每场讲解时间60分钟左右。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提起帝都的美术馆资源那是相当多,无论是艺术聚集区798、宋庄还是超级美腻的松美术馆、红砖美术馆、罗红艺术馆,其实小爱都介绍过很多回了(详情戳这里)。

《太虚之境》之前在日本森美术馆展出时,也创下了60W+的参观量记录,绝对的超级网红大展。而这一次登陆北京,20件大型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中大部分都是首次在中国展出,这也是他目前体量最大的个人展览啦。

各种错觉装置艺术,有种来到了“盗梦空间”的感觉,比如站在窗前能看到很多个自己、但在试衣间里却找不到自己的影像;比如自己行走在平地上也可以突然沉在海底、或飞檐走壁、甚至还能倒挂在梯子上……到底有多好玩,你来了就知道。

抛开这个展,央美因为每年热闹的毕业季也攒下了特别高的人气,毕业展对孩子们来说一站式全方位体验和接触艺术各个领域的绝好机会。每年这个时候,央美都会吸引全国各地艺术院校、艺术家们前来观展,身在北京的你又怎能错过?

展览时间: 2019年7月11日- 8月15日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时间:9:30-17:30 夜场:18:30-21:00(20:30停止入场,周一不开放)

费用:白天成人通票128元、白天成人平日票108元、夜场88元

其实北京还有很多博物馆,小爱这里就不多写了,光是上面写的这些暑假全部打卡完也不容易呀。别问为啥没写故宫!故宫在小爱心中有多重的分量你们也清楚,只是想想故宫的人流和逛一次要泡三天脚的劳累还是作罢,不过立秋了,小爱倒是有点期待要去故宫赏秋喽!

大连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大连自然博物馆旧址建筑,是1898年沙俄统治时期修建的市政厅大楼。该建筑位于辽宁省大连市胜利桥北,是一幢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格的古建筑,是大连市初建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1997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1907年,大连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日本侵占东北以后,由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创办的“地质调查所”。

1923年调查所大量收集东北各地自然标本和资料后,增设了陈列室,主要展示岩矿和部分古生物标本,并注明标本的产地、藏量、开采价值和用途等,只供日本少数上层人物观赏研究。

1926年,由于展示的标本种类增多,陈列内容增加,收集标本的地域不断扩大,涵盖了东北及蒙古等地的多种资源,将陈列室改为“满蒙物质参考馆”,同年正式对外开放。

1928年“满蒙物质参考馆”在原建筑的两翼和后部扩建2000平方米,又进一步将历年从我国东北、蒙古、西伯利亚、欧美等地搜集的岩矿标本以及农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的实物标本和图文资料汇集起来,于同年11月份成立了供科学研究和观赏的“满蒙资源馆”。

1932年在展示原有资源标本外,还增加了东北、蒙古等地的民俗陈列内容,并将馆名改为“满洲资源馆”。

1945年大连解放后,8月23日由中国长春铁路公司接管本馆,易名为“东北地方志博物馆”中长铁路科研所委托苏联地质专家叶果洛夫担任馆长, 并对原有的陈列进行修整。

1950年11月份,中长铁路局将本馆移交给大连市人民政府文教局管理,同时将馆名改为“东北资源馆”充实调整了陈列内容,主要展览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建国后的新成就,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普及科学知识的文化阵地。

1959年,在庆祝抗战胜利14周年纪念日这天,正式定名为“大连自然博物馆”,并请当时担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馆名。 大连自然博物馆是中国自然历史性博物馆。分为旧馆和新馆。旧馆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陈列面积2470平方米。馆舍为俄式建筑,建于1900年以前,原是沙俄帝国侵占大连时的市政厅,1925年 3月扩建为满蒙物资参考馆,1926年改名为满蒙资源馆,1931年末更名为满洲资源馆。1945年归属中长铁路大连分局,定名为东北资源馆。1950年由大连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1959年改名为大连自然博物馆。1995年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决定移址建新馆。1998年10月,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新馆坐落于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西村街40号(星海公园西侧),地处风景秀丽的黑石礁海滨,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三面环海,礁石环绕。新馆建筑为典型的现代欧式风格,蓝色的屋顶与碧海、蓝天、白云相互辉映,景色怡人。馆内现收藏各种动植物、古生物及岩矿标本20万余件,其中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标本是该馆的突出特色。馆内现开设地球、恐龙、海洋生物、东北森林动物、湿地、物种多样性等12个展厅。展厅内的触摸式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彩电以及中央空调、楼宇自控、保安监控等高科技硬件设备,给观众创造了一个方便舒适的欣赏环境。另外,还有供观众休息、观海的休息厅,供学术研讨等文化主题活动的多功能厅,以及商店、餐饮等服务设施。 大连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集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其前身始建于1907年。新馆为现代欧式建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黑石礁海滨,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是国内唯一拥有27万平方米海域的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大连自然博物馆有各种标本近20万件,珍贵标本6千余件。馆藏特点是海洋生物标本和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其中海兽标本20余种,其种类和数量在国内自然史博物馆中是最多的,其中重达66.7吨的黑露脊鲸标本,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亚洲也属罕见。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在国内是种类最多最有特点的,其中一窝鹦鹉嘴龙化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震惊世界的国宝级化石标本,其研究成果论文已发表在《Nature》(2004年9月431期)上。

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现开设地球、恐龙、海洋生物、东北森林动物、湿地、物种多样性、辽西古生物化石等12个展厅。走进序厅,一幅长22米、高3米的巨型浮雕将自然与人艺术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气势宏大壮观;恐龙展厅内40米长的巨幅半景画和栩栩如生的恐龙生态模型,演示了恐龙产生、发展、灭亡的全过程,观众可直观地了解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十分珍稀精美的辽西古生物化石,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亿万年前的神奇故事,使我们对生命的进化产生无限遐想和对未来的深思;在物种多样性展厅内,观众只需按下按钮就可以听到来自自然界近30种鸟类的鸣叫;走进东北森林动物展厅,犹如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各种动物集聚在你的身边,使人不禁发出要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感叹;触摸式多媒体电脑、大屏幕彩电,以及中央空调、楼宇自控、保安监控、数码自动讲解系统等高科技硬件设备,给观众创造了一个方便、舒适的参观环境,此外还有供学述研讨等文化活动的多功能厅,供观众休息、观景的休息厅,以及购物、饮食等服务设施。 来大连自然博物馆参观,不仅能增长自然科学知识,还能领略大自然的独特风光,在成片的黑色礁石和小石林的环抱中,聆听大海与礁石的对话。

大连自然博物馆陈列水平先进,新馆陈列先后获得2000年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和最佳新材料、新技术运用奖、2001年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辽西化石研究2005年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大连市文明单位,2000年大连市首届十佳环保景点,2002年大连市旅游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博物馆,参加了法国举行的中法文化年活动。2002年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5年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大连市优秀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获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大连自然博物馆正以崭新的面貌热情欢迎来自国内外的各界朋友。

日本自然博物馆是谁发明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日本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日本自然博物馆是谁发明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