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三路兵线是谁发明的,以及三路兵线刷新时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目录:
立三路线是怎么回事
共产国际执委关于立三路线
问题给中共中央的信*
(一九三○年十一月十六日收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很满意的接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政治局的通知,说伍豪〔1〕同志报告之后,政治局已经取消以前的
决议,而完全同意于国际执委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代表团
共同决定的那些议决案。国际执委坚决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中央
委员会能够有布尔塞维克的坚持性和澈底性,去实行国际执委的
议决案,决议以及政治指令之中所包含的政治路线,这样去保证
中国反帝国主义土地革命的前进。
然而,因为在中国革命现在这样重要的历史时机,国际执委
和中国政治局几个同志,这是一方面,立三同志和其他几个政治
局同志,这是另一方面,这两方面之间,发生了最严重的不同意
〈见〉——因为这个缘故,我们认为自己有一种责任,要发展国际
执委政治秘书处和政治委员会的那些议决案和决议,所以再来说
一说这种不同意见的实质。因为必须明白的了解:——问题不是
甚么不同意,或者是估量时机和了解策略任务上的次要的不同意
见。必须完全明白的了解:——这里在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时机,
有了两条原则上不同的政治路线互相对立。模糊混淆这两条路线
的原则上的不同,这两条路线是互相反对不能并存的——那就不
但有害,而且要包容将来重复这些错误的极大危险。
立三同志以及在党的领导机关里面赞助他们个别同志的政
治路线,是什么呢?立三同志,用自己的路线去和国际执委的政
治路线互相对立的时候,他是从对于当时时机和力量对比的什么
样的估量出发的呢?
立三同志并不是从对于客观状态的分析出发的,并不是从对
于斗争力量对比的分析出发的——这种分析,对于每一个马克思
列宁主义者,都是必要的责任。因此,他所做的错误,并不是个
别的错误,他造出了许多错误观点的整个系统,定下反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方针。这个方针,脱离了具体的事实,脱离了群众。
自然,不能不在自己的发展之中,引导到盲动主义冒险主义的策
略。然而这个方针,虽然用“左倾”的空谈遮盖着消极,实质上
亦是机会主义,例如托洛斯基主义亦是这样的。从这种非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方针,就发生了一种理论,说中国已经有全国范围的
成熟的革命形势,并且这样的革命形势在全世界范围之内也已经
成熟了。武汉,南京,上悔,天津,北平,哈尔滨,广州,香港,
大连——武装暴动,对于长沙,南昌,武汉——用红军进攻,并
且提议把蒙古平民共和国实行苏维埃化,加入中国苏维埃共和
国,请蒙古军队开进中国,动员苏联的红军出征满洲,对日本宣
战,以至世界大战——这就是立三同志的观念。他澈底的发展自
己的说法,说一省几省的胜利就是全中国直接暴动的形势;这种
观念,并且还有一个明明白白是托洛所基主义的说法来加以补
充:就是说革命胜利的开始,革命政权建立的开始,一定就是资
产阶级民权革命没有间隔的转变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立三同志提出的政治路线,就是这祥的。这条路线的错误危
险和害处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立三同志没有估计到中国现在革命高涨最重要的特
点之一:国内革命运动发展的不平衡。国内工人运动的高涨,发
展,程度,觉悟和组织能力,是非常之不同的。没有什么必要来
证明:一方面,中国南部的许多地域已经是苏维埃区域,红军正
在生长,游击战争正在发展,农民反对地主的战争正在扩大,别
方面,其他地方的农民却只是刚刚开始加入斗争。甚至于在广东
的南方,那地方是前次革命过程所开辟过的地域,革命运动也开
展得很慢。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正在进行着农民战争,而浙
江,四川,安徽,江苏农民战争只是刚刚开始,至于云南,贵州
农民战争却还没有开展。
中国北部和满洲,我们对于农民的影响非常之薄弱等等。国
内各地革命运动发展的不平衡,是因为中国的封建割据的状态,
是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中国各地的势力和政权,是因为中国各
部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事实的本身指示出来:革命运动可以在
好些省份好些区域得到胜利,并且已经胜利,而在其他地方,在
国内决定胜负的部分,却是极端的反革命,敢于屠杀的反革命拿
着政权。立三同志的说法,以为一省几省的胜利,直接就是全
国范围之内已经成熟的革命形势,这种说法把国际执委和中国共
产党估量的事实,一下子都推翻了——这些事实是:中国封建军
阀的割据,帝国主义的瓜分中国,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革命运动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立三同志的观念,是和国际执委的分析互相对立的,
这种观念完全脱离了一个事实,就是农民运动高涨的速度和规
模,赶过了工人运动很多了。自然,工人运动的高涨——并不是
空想,而已经是事实。工人斗争已经波及到了最荒远最落后的地
方。但是,不能不估计到:工人运动的高涨,一般的讲起来,甚
至于在决定胜负的工业中心城市(长江流域的武汉,上海,更不
用说广州,香港,大连,哈尔滨等),比农民运动还是落后。甚至
于在上海武汉,自发的罢工斗争也还发展得不快,我们的党还没
有成为巨大的经济政治罢工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今年上海武汉五
月和八月的发动之中,参加的只是先锋队的先锋队;无产阶级组
织得很弱。我们和参加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世界代表大会的工人
代表谈话,已经能够发见:党宣传苏维埃的工作非常之薄弱,工
人的基本群众之中还没有一种认识,认得清苏维埃是他们自已的
政权;可是,工人的基本群众之中却有一种情绪,以为红军来把
蒋介石的军队打败了,工人方才能够发动。
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中国情形的分析,应当估计到帝
国主义在中国的巨大作用。正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也就是无
产阶级的中心城市,不但在帝国主义武力干涉的直接打击之下,
而且帝国主义对于工商业行政的中心城市,有直接和经常的军事
政治的控制。用具体的事实来说,就是:当立三同志提议在武汉
暴动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只有二百党员,赤色工会一百五
十会员,而且最近武汉的一切发动指示出无产阶级的组织薄弱和
没有准备。而帝国主义呢?据我们所得完全可靠的消息,他们确
有等于现代欧州式的军队十师的力量。上海的形势,也不比这个
好些。况且国民党的反革命派,也还有相当的没有散乱的军事力
量。这种情形之下,如果实行武装暴动,那就是把中国无产阶级
的精锐,送到帝国主义的直接打击之下去,把准备着将来巨大战
争的决定胜负的工业中心城市的工人阶级、以及红军,送给敌人
摧残,这可以把我们的运动往后抛掷。
武装暴动的方针是定下来的了。建立苏维埃政府的意义,就
在于中国共产党正在走向大城市以及最大城市的武装暴动。然
而,不估计具体环境,不分析现在大城市中的力量的对比,而组
织暴动,这就不是列宁主义,而是盲动主义。——现在力量的优
势是在阶级敌人的方面呢。必须用全力动员群众,为着部分要求
而斗争,这样去准备群众选择最好的时机来暴动。这是对于阶级
敌人的真正进攻。一切企图了解或者解释国际执委的路线是退却
的,就算说是暂时退却的路线,自然都是最有害的右倾机会主
义。
第四、每一个共产主义者,都应当清醒的估计中国苏维埃运
动的力量和弱点。要知道苏维埃政府在中国还没有,即便说有,
也只在传单里,只是在纸上,而不是实现的政权——已经是暴动
起来的群众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实现政权。苏维埃区域还没有组
织好。苏维埃政权还没有团结。甚至于在苏维埃区域里面,土地
革命还没有实行到真正解决最重要的任务。不但富农,甚至于小
地主却钻到苏维埃里来,钻到新的政权机关里来,钻到红军里
来。富农企图偷取土地革命的结果。富农式的口号——按照生产
工具分配土地的口号,并没有遇到相当的抵抗,有些地方,提出
只没收五十亩以上的地主土地。有些地方还提出一种口号,说对
于五十亩以下的地主高利贷者,仍旧应当还债。这种口号,只有
谭平山会提出来,和布尔塞维克主义没有丝毫相同的地方。平
均分配土地,这是土地革命最重要的任务,可是实行了的地方
很少。贫农的组织甚至于没有开始。贫民团没有建立。苦力
和雇农没有组织工会。苏维埃区域的无产阶级就是很少,也必须
组织到工会里去。我们可以说,现在还并没有真正照着布尔塞维
克主义的去开始解决这些任务。而不解决这些任务,是不能够建
立真正的苏维埃的,是不能够把中农从富农影响之下解放出来而
同他建立强固的联盟的。新的政权机关还没有建立,苏维埃在许
多地方还不是选举出来的。苏维埃运动的这些弱点之外,还有些
过早的错误的企图,就是要想设立集体农场和国立农场,要想实
行有规划的经济,实行专卖,没有军事必要的地方,也去调节经
济生活。第一次苏区会议决定土地暂行条例,这个条例对于许多
问题根本上就解决得不对。说只有被没收的地主土地,才实行平
均分配——这是不对的。说大农场不应当分割,而应当变成为苏
维埃国立农场——这是不对的。说雇农分得的土地,应当现在就
联合成集体农场——这是不对的。说红军兵士要等全国苏维埃
政权都成立之后才能分到土地——这是不对的,非常之不
对的。公布的苏维埃政府的政纲,很明显的带着托洛斯基主义
的精神。我们所得到的这个政纲之中,可以看出苏维埃政府有
了直接立刻实行社会主义的目的和任务。却不去建立巩固的苏
维埃政府,坚强的苏维埃政权,不去开展和实行自己的正确政
纲,不去组织团结革命的根据地,不去联合苏维埃区域,以巩固
已得的胜利,以实行真正贫农中农的土地革命,以组织后方和引
进后备军。立三同志对现在时机这些最重要的根本问题,连提都
没有提出。
第五、我们不来讲对于革命武力的神奇古怪的过分估量
了——立三同志是有这种过份估量的(他说五百万工人,三千万
农民,每个城市都有工人赤卫队,少年先锋队也有五百万人等
等)。然而必须指出来:立三同志完全不明白真正的工农红军,有
工人干部指挥着的,有强国的党的骨干的,现在还没有。现在红
军的成绩是很大,他的生长,他的英勇的功绩,已经引起国际无
产阶级的兴奋。然而这个红军还是薄弱的,还是组织得不充分,
还没有充分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现在红军的社会成份
还是不能满意得很。许多红军之中,旧的军阀军队里的兵士是占
多数。富农钻到了红军里来。现在的红军,应当变成无产阶级领
导的真正工农的军队。苏维埃,工会和贫农团,应当共同努力,
去使红军之中充满了贫农苦力群众,红军的指挥干部应当是工
人。主要的指挥官,要是最好的共产党员。不能够忘记红军军事
技术上的弱点。红军的武装不好,军火很少,炮非常之缺乏等
等。这种情形,使占领最大城市,猛攻帝国主义的现代军队,征
取最大中心城市——还不是红军所能胜任的。经验已经指示出
来:占领长沙和进攻汉口,对于现在的红军,还是力量不够的任
务。这种情形是能够变更的,而且一定可以变更的,然而应当计
算到现在的事实,应当清醒的估量力量的对比,而定出自己现实
的任务。
第六、从非马克思主义的总方针之中,发生许多其他的错
误。说工人只要暴动,不要示威罢工和经济政治的战斗,这种说
法,事实上是用“左倾”的空谈,遮盖机会主义的消极。最近,
党对于经济战斗的注意力削弱了。党看轻了工人阶级的日常斗
争。赤色工会的工作,黄色工会内部革命派的工作,也消弱了。
真正群众的真正斗争,被全国范围之内到处去“自动”开群众大
会的政策代替了。不去真正组织和准备阶级的政治罢工,而在四
月里号召四次总同盟政治罢工,五月里号召五次总同盟政治罢
工,并且没有相当的组织和准备。党和青年团的支部合并,赤色
工会也专去准备暴动了;这些,自然使党和工会的工作散乱起
来。这样,仿佛革命的时候,党,青年团,工会的单独组织都不
需要了,仿佛革命要从取消青年团,工会和党来开始。立三同志
不去努力实行革命的现实任务,却迷惑着许多幻想,用假左倾的
空谈,遮盖对于现在真正最重要的任务的执行的消极态度。
这是立三同志的一条政治路线。国际执委认为这条路线是
非布尔塞维克的,非列宁主义的,所以指斥而纠正了他。这条路
线引导到消极,引导到失败,而可以引导到极危险的冒险。这条
路线是和国际执委的路线互相对立的。国际执委和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的代表团共同定出的路线之中,认为现在整个环境所
要求立刻实行的主要实际任务是:
(一)立刻团结锻炼出真正的工衣红军,即使最初这种红军
只有四万五千到五万人;他的社会成份应当是工农的,主要的指
挥干部应当是工人的,要有坚强的共产党的骨干领导着,要有最
好的最靠得住的指挥者,要有铁的纪律。这种红军,要完全在中
国共产党的手里,应当有巩固的物质基础在一个或者几个苏维埃
区域之中;这些区域就应当是革命的根据地域。解决这个任务,
现在是不能够丝毫迟缓的了。党内最好的力量,应当集中起来立
刻解决这个任务。
(二)立刻建立坚强而有工作能力的苏维埃政府,共产党员
占多数而吸引最好的非党工农兵士参加。苏维埃政府应当建立
在革命的根据地,而依据着红军。苏维埃政府规定并且公布自己
的政纲,反帝国主义土地革命的政纲,开始实行自己的政纲,用
事实表现给劳动群众看:苏维埃政权能够去掉帝国主义和地主而
创造新的生活。实行中农贫农的土地革命,极端的改良工人阶级
的生活,建立新的国家机关,勇敢的推选工农来参加,建立群众
的组织(工会,贫农会等等),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这些,都
应当能够团结苏维埃区域几千百万的工农群众在苏维埃的周围。
(三)真正革命的群众工作,苏维埃区域之中实行布尔塞维
克主义的组织群众。非苏维埃区域之中开展经济政治的群众斗
争,并且在这斗争的过程之中去组织群众。中国共产党应当明
白:每一个经济斗争,每一个罢工,每一个群众发动,这在非苏
维埃区域之中不但是进到组织群众的一步,亦就是进到武装暴动
道路的一步,而且是直接对于苏维埃区域的帮助。忽视工人的日
常需要和要求,忽视农民的日常需要和要求,这在客观上是帮助
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没有相当的前提而玩弄武装暴动的口号,这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群众也是很少帮助的,不去准备和组织政
治罢工,而玩弄政治罢工的口号,也是一样的。说工人只要暴动
不要别的,这种理论是最有害的机会主义的理论,即使他用“左
倾”的空谈遮盖着,也不会成为革命的理论。必须动员群众去为
着日常要求而罢工,把这些日常要求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总要求联
系起来。增加工资的问题——正当现在银钱跌价,物价腾贵,资
本进攻来减少工资的时候;工作时间的问题——正当现在苏维埃
区域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之后;社会立法的问题——正当苏维埃
实行这些立法之后;失业津贴的问题——正当现在失业增加的时
候,还有劳动条件,工人待遇以及一切关于工人的问题——都可
以并且应当成为斗争的出发点。现在工人武装队的问题,当工人
群众看见红军正在生长的时候,自然和以前更不同了。黄色工会
内部的工作,赤色工会的扩充会员,共产党的征收党员,可以并
且应当比以前不同的去进行,因为苏维埃的胜利,以及一般政治
经济环境,都提高了工人的斗争情绪。同时,必须开展暂时还不
是苏维埃区域的乡村之中的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用农民的
骚动像一个箍的一样的去围绕城市,以及大城市和最大城市;组
织军阀军队里的我们力量,十倍加强我们在这些军队里的工作:
就是去捣乱国民党的政权,到处去动摇国民党的改权。只有这
样,才能够准备工业中心的大城市的暴动,用暴动起来的工人和
红军占领这些城市。每一个罢工都是组织群众和准备暴动的一
步。每一个罢工都是对于苏维埃区域现实的帮助。建设真正的
红军,建立坚强的政府,在非苏维埃区域之中去努力组织群众的
经济政治战斗,是党现在最重要的任务。这是主要的枢纽,要抓
紧着去干。
并且,国际执委认为对于帝国主义者不但可以,甚至于必须
应付手段。我们预先警告过中国共产党,说明和帝国主义“和平”
共居的幻想,是有害的,危险的。但是,同时必须尽我们的能
力,去利用帝国主义者之间的矛盾,去削弱帝国主义和中国反革
命的联盟,去避免我们巩固以前的决定胜负的冲突,去推迟和帝
国主义的决定胜负的战斗。同时,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十倍加强反
对帝国主义干涉的斗争,动员和宣传工农群众,领导农民来了解
反对帝国主义的全国性质的任务。
这就是国际执委路线的主要点,这个路线是和当时中国共产
党中央委员会的代表团完全同意的规定出来的。
只有那种完全和布尔塞维克主义没有丝毫相同地方的人,才
会解释这种路线是退却的路线。中国共产党执行这种路线,不是
退却,恰好相反,正是进攻呢。任务并没有降低,恰好相反,正
是最具体现实的革命的决定胜负的任务。暴动的方针是定出来
的了。应当用布尔塞维克的坚持性和澈底性,列宁主义的顽强
性,去准备组织暴动。共产主义的先锋队一定要去宣传,团结,
组织群众,领导他们到决定胜负的战斗的阵地上去。不用“左倾”
的空谈暴动,而要切实的努力工作,以准备组织暴动。不能有消
极的状态,而要有布尔塞维克主义的群众工作。不应当提出力量
不够的任务,而要努力去实行革命的最重要的现实任务。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很满意的接到通知,知道中国共产党中
央委员会的政治局已经接受这个路线,而纠正了立三同志的原则
上不同的路线,希望全党都能够接受国际的路线。国际执委期望
布尔塞维克主义的中国队伍,澈底实行国际执委的列宁主义的路
线。国际执委完全赞成远东局的反对立三同志的方针和提议。国
际执委以前对于中国问题的决议和指示,完全是继续有效的。国
际执委特别注意:必须坚决执行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世界代表大
会对于中国职工运动的决议。国际执委认为现在来讨论所有这些
问题,会停滞党的工作,而使党的力量离开革命的决定胜负的任
务,然而,必须对于所有积极的党员,完全明白的,用布尔塞维
克的自我批评,解释这两条路线的实质,解释立三同志的方针有
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而团结党员在布尔塞维克路线的周
围。
这尤其是有必要的原故,是因为立三同志的发言之中,有最
危险的精神。立三同志竟用了共产主义的“左”右叛徒所用过而
已经被打碎的理论,就是说共产国际不知道当地情形,说中国的
例外情形,说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的理论。他竟
敢于把对于共产国际的忠实和对于中国革命的忠实互相对立起
来,他在八月三日政治局会议上说,忠实于共产国际,遵守共产
国际的纪律是一件事,忠实于中国革命又是一件事,说占领武汉
之后,再去和共产国际说话就不同了等等。反马克思主义反列宁
主义的方针,不能不引导到这种敌视布尔塞维克主义敌视共产国
际的言论。
国际执委深刻的相信: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党员一定对于这反
对共产国际的方针,给以坚决的抵抗,一切中国的布尔塞维克一
定完全团结起来,像一个人一样,一致的来实行共产国际的路
线。
绝不疲倦的布尔塞维克的工作,勇敢的坚决的为着国际执委
的路线而进行布尔塞维克的斗争,一定要领导中国共产党到中国
革命的新的伟大胜利。
根据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中宣部出版的《国际路线》刊印
注 释
〔1〕即周恩来。
立三〔65〕路线的理论基础*
(一九三0年十二月一日)
我们要纠正立三路线的错误,不仅是复述国际〔66〕的路
线,必须对立三路线有彻底的揭发与批评。立三路线之形成
不是偶然的,如果在党内没有形成这一路线的基础,则它不会
在党的领导机关起领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下面三个条
件之下来认识立三路线之形成:1.历史的条件,六次大会后有
些根本问题没有得到适当的解释;2.党内无产阶级成份薄弱,
小资产阶级成份占了很大的数量,这使党的路线有忽“左”忽
右的表现;3.立三的思想,在过去的讨论中没有受到强烈的反
对。这三个条件,帮助了它在领导机关中起了领导作用。
同时,我们在这里,必须认识立三路线之理论的基础:
(1)不懂得正确地估计阶级斗争力量的对比。国际来信
所指出的,立三路线不懂得正确地分析客观形势及正确地估
计阶级斗争力量的对比,这完全是正确的。我们可以从他的
文章、报告以及他起草的六月十一日的决议案〔67〕中得到充分
的材料来证明。当初立三同志分析敌人的力量时,总是只注
意敌人的弱点,或将敌人的某一弱点特别夸大;估计主观的力
量时,则只看到强点而掩盖了自己的弱点。所以六月十一日
决议案对世界革命及中国革命的进展问题,估量到帝国主义
及统治阶级时,把他们看成是无能为力、只有等待崩溃的状
态,对于革命力量的估计,不仅夸大了红军的发展,尤其对于
城市工人斗争的发展及其觉悟性与组织性夸大了,不合实际。
这两方面的会合,对于革命形势的估量自然变成为不正确的
了。这是立三同志之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问题之观点。
(2)否认革命发展之不平衡的特点与对革命高潮认识的
错误。不仅在中国问题上,在世界革命形势的估量上也是如
此。中央七十号通告〔68〕中提出中国革命的发展将走向平衡。
这一句话,在表面看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已经种下了以后错误
的根源。在立三同志起草的向国际的报告中说:中国革命之
发展,不平衡其表面,平衡其实质。这完全否认了革命发展的
不平衡,所以当时中央工作人员会上与陈韶玉〔69〕的争论,对
这一点也完全错误了。立三同忠的观点,认为中国革命爆发
必然地引起世界革命之同时的爆发。对长沙事件,70〕,党的宣
言说,中国革命之爆发必然掀起世界之普遍的武装暴动。立
三同志想以世界革命第三时期〔71〕的特点来取消革命发展的
不平衡。这是他对于世界革命的观点,同时也就是他对于中
国革命的观点。他否认不平衡的观点,是将革命高潮解释成
为直接革命形势。六次大会〔16〕的决议案中说,“将来的新的高
潮,更加要使党将准备武装暴动以至实行武装暴动,认做当前
的实际任务”。这就表明由高潮到直接革命形势,虽然中间没
有万里长城隔着,但是有一个过程的。而回国后的第一号通
告却说,将来新的高潮的到来,武装暴动的口号将要从宣传的
口号变成为行动的口号,这便已经将革命高潮与直接革命形
势模糊了。去年中国党接到国际十次大会的决议〔72〕,说中国
革命运动已开始了新的高潮。在江苏省的代表大会上我曾说
明这一问题,所谓新的高潮与直接革命形势是不同的,现在已
经有了新的高潮,但还不是直接革命形势。这个问题当时并
未引起政治局热烈的讨论,只是在文件上有一点修正,这也足
以证明中国党之理论基础的薄弱,同时也就助长了立三路线
的形成。立三同志说,坡的阿姆(,0风,,,)的意义不应译作高
潮,革命高潮与直接革命形势是一个东西。如果这样,那末,
六次大会的决议案中“在总的新高潮之下,可以使革命先在一
省或数省重要省区之内胜利”一句话,便应改作“在总的直接
革命形势之下,可以使革命先在一省或数省重要省区之内胜
利”了。既是总的直接革命形势之下,那里还有什么革命先在
一省或数省重要省区的首先胜利呢!当然,在他这样的认识
之下,所谓今天是湘鄂赣之首先胜利,但必须得到武汉,武汉
之首先胜利也就是全国革命胜利之开始的理论,是一点不奇
怪的。所以他会提出组织西伯利亚的华侨回国,要蒙古出兵
参加中国苏维埃联邦,要苏联出兵打日本。当然,这不仅是由
于否认革命发展之不平衡一点,一切盲动主义、命令主义都同
时爆发。
(3)组织观念不正确。立三同志对于组织的解释,常常
以加强主观力量来回答,他完全是站在机会主义的观点上。
他在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73〕的报告中,将主观力量放在
革命发展的条件以外,而只分析客观的条件。他说革命形势
一到,主观力量不成问题,例如“五卅”时期〔3〕与武汉时期。他
虽然在“八一”、“八三”的会〔74〕上提出要“加强组织”,但这一
“加强组织”,他是认为革命形势已经一般的成熟,只要一组织
便起来了。所以他只要用武装暴动的口号来号召,在上海则
以四次暴动孔口号来号召。这完全将组织力量放在革命形势
成熟条件以外,实际上必然走到取消组织的路上去。总行动
委员会的组织不仅取消了团,实际也取消了党。
(4)在估量斗争形势与布置工作中含有军事投机与军事
冒险的观点。立三同志对于红军及农民斗争之发展与组织,
有奇怪的意见。这一方面是由于由农村来的人随便报告一些
数目字可以帮助他,但根源还不在于此。在“八一”、“八三”的
会上他认为:红军进攻武汉,工人必然会起来暴动。另一个政
治局同志在《红旗》上说:单纯用红军进攻武汉,我们是反对
的;但如果说红军逼近了武汉,工人斗争还不能起来,这也是
错误的,工人一定会起来。立三同志
诸葛亮的故事大全:诸葛亮5大发明,3种已失传,最后一种真恐怖
诸葛亮的故事大全:诸葛亮5大发明,3种已失传,最后一种真恐怖
《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三国里关于诸葛亮的14个故事。诸葛亮在三国里一生的故事都经历了哪些历史故事?
整理一下《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 旷世济民
2、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3、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4、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6、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7、祭七星坛借东风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8、孔明巧布八阵图
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
八阵图“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9、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智勇双全 沉着冷静 知己知彼 胆识过人
10、挥泪斩马谡
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军纪严明,以身作则
11、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12、六出祁山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态势,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意志坚定 性格倔强
13、七擒孟获
孔明归到寨中,升帐而坐,谓众将曰:“吾今此计,不得已而用之,大损阴德。我料敌人必算吾于林木多处埋伏,吾却空设旌旗,实无兵马,疑其心也。吾令魏文长连输十五阵者,坚其心也。吾见盘蛇谷止一条路,两壁厢皆是光石,并无树木,下面都是沙土,因令马岱将黑油柜安排于谷中,车中油柜内,皆是预先造下的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节,以引药线;才一发动,山损石裂。吾又令赵子龙预备草车,安排于谷中。又于山上准备大木乱石。却令魏延赚兀突骨并藤甲军入谷,放出魏延,即断其路,随后焚之。吾闻:‘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藤甲虽刀箭不能入,乃油浸之物,见火必着。蛮兵如此顽皮,非火攻安能取胜?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众将拜伏曰:“丞相天机,鬼神莫测也!”孔明令押过孟获来。孟获跪于帐下。孔明令去其缚,教且在别帐与酒食压惊。孔明唤管酒食官至坐榻前,如此如此,分付而去。却说孟获与祝融夫人并孟优、带来洞主、一切宗党在别帐饮酒。忽一人人帐谓孟获曰:“丞相面羞,不欲与公相见。特令我来放公回去,再招人马来决胜负。公今可速去。”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以德服人
14、星落五丈原
次曰,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曰,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后日本诗人土井晚翠拿这句诗作题目,咏叹诸葛亮。
另外一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躬耕陇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
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隆中对策: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赤壁大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
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
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先主托孤: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北伐中原: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合率领步骑五万人前往,大破马谡于街亭。而同时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诸葛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同年冬,诸葛亮趁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趁机北伐,出兵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魏将郝昭所拒,诸葛亮劝降不成,而又粮草不继,不得已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合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
据《汉晋春秋》记载,同年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司马懿退还保营。该史料后被《资治通鉴》引用。
《晋书》则记魏军卸甲轻装,日夜兼程,在汉阳与诸葛亮相遇,司马懿派将军牛金率轻骑做饵,诸葛亮退兵至祁山,屯兵卤城,据南北二山,堵水筑围墙。魏军攻破,大破蜀军,俘获斩首数万。而陈寿所着《三国志》里,两种说法均无记载。
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诸葛亮还师。张合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与司马懿对於渭南,并约吴国共同发兵。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
司马懿曾向蜀汉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诸葛亮却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病逝五丈原:
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来到,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面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怎么样?诸葛亮没有回答。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杨仪等率军还,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司马懿率军追击,见蜀汉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于是便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大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诸葛亮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蜀汉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诸葛亮5大发明,3种已失传,最后一种真恐怖,百万雄师都阻挡不了
1.地雷: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地雷是我国最早发明的。历史记载,早在汉末三国地雷就已经诞生了,正是我国大名鼎鼎的军事奇才诸葛孔明发明的。
当然,三国时期制作的地雷是比较简单的,只用一个竹筒、适量的火药以及一根引线。这种地雷的爆炸威力肯定是没有我们现代的地雷厉害,但是在那个军事技术落后,军队还都是冷兵器的时代,这种竹筒地雷的杀伤力也是相当恐怖的。
2.孔明灯:顾名思义,就是以诸葛亮名字命名的。现在每到元宵节,很多小孩子们或者小情侣们都会放孔明灯,可以说已经是我国一个传统风俗习惯了。
据记载,在平阳战役中,诸葛亮率领的军队被曹魏大军围的水泄不通,当时想派人去搬救兵是绝对不可能的。于是诸葛亮急中生智,把平时的纸灯笼改装一番,写上求救信息,等到起风时候,放飞空中,援兵收到信号后因此得救。
3.木牛流马:有人说其实是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发明的,可惜制作资料并没有流传下来。当年诸葛亮在北伐时为解决蜀国大军粮食运输问题之际,所研发的一种性能先进的运量工具。可以说非常有创意也非常实用,其外观设计以牛和马为造型,因此得其名。并且操作简单,一天可行驶30多公里,运载量高达五百斤。
4.诸葛连弩:这可以说是诸葛亮毕生发明中最厉害的、最凶猛的冷兵器,不过让人感到惋惜的是,我们只能从零星的史书资料看到关于它的只言片语。由于很多历史因素,它早已失传。诸葛连弩是采用普通的床弩根据作战的需要改造而来的;可同时一次发射十支箭,射程超过500米,在有效射程内所有的防御护甲都形同虚设。
5.火兽:据记载,这项发明是诸葛亮从孟获以兽群作为军队在战场作战引发的灵感,可惜也失传了。
据说在战场上,只要发动机关,这个大火兽就可以往前自动往前走,同时从大嘴中不断的喷出熊熊烈火;纵使敌方拥有百万雄师、金戈铁马也断然不敢靠前,否则就会活活烤死,只是非常受环境限制。
李渊的起兵路线是由谁制定的?这条路线在战争中有何作用?
李渊起兵路线
李渊起兵,可以说是隋朝末年各方势力展开的一场关于权利争夺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李渊取得胜利,攻占长安为最终结局。那么在部署这场战争时,李渊起兵路线是怎样的,是由谁制定的李渊起兵路线图?李渊起兵路线又在实际的战争中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李渊剧照(中)
在历经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在隋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6月,李渊终于决定自太原出兵,由于西河郡的固守城池,李渊派出李建成、李世民攻打西河,只花费了短短9天时间便攻占了西河郡,而后继续进发,但在霍邑遭遇了强敌宋老生,为了能够攻克霍邑李渊又重新规划了起兵路线,将大军兵分为三路,进行联合攻击。
首先,李渊封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从城东出发向宋老生军发起全面攻击,而后与城南军会合;其次,李渊封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从城南向宋老生军发起全面进攻,而后与城东军会合;最后,由李渊亲自出任大将军,率领三万兵力从城南摔着众人直接冲向宋老生军队,从背后夹击宋老生军队,三路军队通过通力协作,大破宋老生军队,霍邑被攻克。
攻克霍邑之后,李氏军队仍然兵分三路,向汾水、绛郡、龙门进发,取得胜利后会合至河东处,李渊军队向自朝邑进发,目标攻取长安,李建成部门进驻丰仓,李世民军队经高陵迂回至长安。
李渊制定的起兵路线图在实际战斗中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结合分兵作战的战略,大大缩短了对抗的时间,有效的迷惑了敌方,为长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造反
翻阅典籍,可得知李渊是一名胸怀大志之人,且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但事实上,最后推翻隋炀帝以及隋朝的人也正是李渊。那么李渊为何要推翻隋炀帝,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造反?
李世民
作为臣子,李世民同样有一颗爱国之心,作为儿子,李世民是一位孝子,那么李世民劝李渊起兵造反又是基于什么原因,李世民又是如何劝说李渊起兵造反的呢?
要弄清楚李世民为何要劝李渊起兵造反,就必须弄清李渊起兵造反前隋炀帝与李渊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整个隋朝的局势如何?
首先,隋炀帝对李姓的大臣是十分反感的,这主要是起因于民间的一个流言李氏当为天子。为此,大多数李姓大臣均遭到了隋炀帝杨广的毒手,李渊为迷惑隋炀帝,只能表露出沉迷声色的假象。
其次,农民军的不断起义,李渊已经筋疲力竭,而此时突厥大军来犯,李渊在与突厥人的对抗中并没有取得胜利,这点会招致朝廷的惩罚。
李世民考虑了上述的因素,于是在李渊战败后,就立即劝父亲,与其遭受来自隋炀帝的严重惩罚,不如揭竿而起,拯救天下百姓,并开创属于李氏的时代,但李世民也并非鲁莽之人,起义必须要集天时地利人和,这样才能取得胜利,为了能够取得起义的胜利,李世民也为父亲李渊出谋划策。
第一、可借助各地农民军的力量,分散朝廷的兵力;
第二、可考虑吸纳贤士,共举大事。
关于三路兵线是谁发明的和三路兵线刷新时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知识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百科问答相关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