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卫星和光子是谁发明的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通信卫星和光子是谁发明的,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目录:

通讯卫星之父是谁

斯里兰卡纪念通讯卫星之父克拉克

[译自7月19日即将出版的《林氏集邮新闻》]

据《林氏集邮新闻》7月19日报道,正当很多国家都在纷纷庆祝2000年时,斯里兰卡2月19日发行的两枚邮票却把目标指向了2001年。这套邮票是为了纪念斯里兰卡电讯发展50年和科幻家亚瑟·克拉克在人造卫星通信领域里起的重要作用。

克拉克1917年出生在英国,从1956年起一直生活在斯里兰卡。 这两枚邮票是一套连票,两边的设计略有不同,面值均为3.50卢比。两枚邮票的设计中均有克拉克头像,英文“Clarke Orbit 1945 Concept”和“2001”字样。 克拉克曾和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瑞克合作创作过电影剧本“2001:太空奥德赛”。“Clarke Orbit 1945 Concept”指的是克拉克1945年的一篇名为“超陆地传播”的文章中对人造通讯卫星的详论。正是由于这篇文章,他被授予了“人造通讯卫星发明人”的称号。 尽管这两枚邮票看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它们还是有一些不同。例如,一枚展示的是年轻一些的克拉克,而另一枚上的照片却是克拉克的近照。

在这套邮票的新邮公告上是这样赞誉克拉克的:“斯里兰卡走向现代的旅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幻想家之一亚瑟.克拉克的存在,他是人造通讯卫星的发明人。1945年他向人们展示了通讯卫星网络是如何被构建在地球以上36,000公里的轨道上为整个世界提供全程通讯服务的。这一幻想在60年代实现了,今天大量的通讯卫星在克拉克轨道上将信息传递给世界上每一角落的人们。

卫星是由谁发明的?

卫星不可能是一两个人发明的,它是苏联科学家们发明的。

基本上,凡是绕著行星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物体,都可称为卫星。不过,人造卫星并非只限定於绕著地球或其他行星的人造物体而已,如美国的 SOHO 卫星,绕著太阳进行观测太阳的任务,应该算是「人造行星」,但仍称为人造卫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箭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以美国与苏联两大阵营为代表,都把发射卫星列为重要目标。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苏联抢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一号(Sputnik 1)。同年十一月三日,苏联的史普尼克二号将一只名为莱卡的小狗送上了太空,这是人类首度将生物送上太空。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苏联将太空人盖加林(Yuri A. Gagarin, 1934-1968)以东方一号(Vostok 1)送上太空,这是人类首度 「踏上」太空的领域。

目前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共、印度与以色列,但这并不代表只有这几个国家才拥有卫星,早在六○与七○年代,加拿大、印尼、巴西、义大利等国家就已有自己的卫星。

卫星通信是谁提出的?

卫星通信是微波通信的手段之一,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最早提出利用卫星进行通信这一科学设想的是英国空军的雷达教官与技师克拉克。1945年,克拉克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地球外的转播站”。他在文章中详细阐述了建立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转播无线电与电视信号的通信卫星系统的设想。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了人类利用人造天体为自己服务的新时代,推动了通信卫星的发展。

1958年12月18日,美国发射了“斯科尔号”人造地球卫星,并成功地在A、B两站间远距离传送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圣诞节献词。这颗卫星虽然只工作了12天,但它作为第一颗通信卫星而载人了史册。

1960年8月12日,美国又成功地发射了“回声1号”通信卫星,它是一个表面涂铝的塑料气球,发射后充气膨胀,直径为30米。它不带无线电设备,是一颗无源通信卫星。它能把无线电信号从一个地球站反射到另一个地球站,实现双向无线电信号的传递,推动了美国卫星通信的发展。这也标志着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无线电与电视通信的开始。

1962年7月10日,美国发射了“电星1号”通信卫星,这是人类发射的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它既装有接收机,又装有发射机。第二天,美国观众通过这颗卫星,第一次收看到了大西洋东岸播出的电视节目实况,首次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转播试验获得了成功。此外,这颗卫星还成功地传送了电报、电话、数据和传真照片。同年,美国还发射了“转播1号”通信卫星,成为美国、欧洲、南美洲、日本之间的通信转播站。

1963年7月26日,美国又成功地发射了“同步2号”通信卫星,这是第一颗进入对地同步轨道的卫星。在此之前发射的通信卫星都是中低轨道卫星,们于赤道上空10000千米以下的轨道上。地球同步卫星是高轨道卫星,它定位于赤道上空35786千米处的轨道上,与地球自转同步,运行周期为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从堆面上看,它好像是停在空中静止不动一样。只要有三个相互间隔120度角分布的同步卫星,就能实现在地球上除两极以外的任何两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1964年8月f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了名叫“同步3号”的通信卫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性对地同步卫星。当年秋天,利用它向美国传播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1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实况,从而首次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电视图像转播。

1964年,西方国家组建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现在,这个组织已经发展到100多个国家,拥有国际电视和电话通信的大部分市场。

1965年4月6日,上述组织发射了第一代国际通信卫星“晨鸟”,成为这个组织使用的12颗卫星中的第一颗。它的重量是39千克,同年6月28日,正式开始承担国际通信业务。

1965年4月下旬,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准同步轨道卫星“闪电1号”,运行周期为12个小时,它为前苏联北部、西伯利亚、中亚地区提供了电视、广播、传真、电话等业务。

“晨鸟”和“闪电1号”卫星的使用,标志着卫星通信进入了实用、提高和发展的新阶段。

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相继发射了实验用的广播通信卫星。1976年1月,美国和加拿大合作发射了“通信技术卫星”,在更高的频率段内进行卫星电视广播实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这是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它除了传送电视图像外,还能进行双向传声和数据通信。1977年,世界无线电管理会议制定了欧洲、非洲及远东等地区直播卫星的发射标准、轨道和频率,后来又制定了新的标准。前苏联、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进行了试验。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节目的卫星直播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把地面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传送到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上,再由卫星上安装的星载电视发射机发射,就可转发到卫星所覆盖地区内用户的卫星电视接收机。用户只要在自己的楼顶上安装一个天线,就能用家中的电视机,接收到由通信卫星转发的电视节目。

1983年11月,美国联合卫星通信公司开辟了美国最早的卫星电视收费直播业务,为交费的用户提供59个频道服务的电视节目。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为世界上能独立发射同步卫星的第五个国家。1988年7月,日本开始利用通信卫星向家庭提供24小时不问断的电视节目。

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3号”火箭成功地为外商发射了一颗国际商用通信卫星“亚洲1号”,也叫“亚星1号”。我国大部分地区,用直径1米左右的卫星电视天线,就能接收到由它转发的电视节目。从1991年起,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一直使用这颗卫星转播。

香港亚洲卫星集团所属的亚洲卫星电视网,利用“亚星1号”向亚洲38个国家和地区免费开播了5套电视节目。从1992年初开始,每个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播出。1993年,“亚星2号”发射成功,在亚洲掀起了卫星电视接收的热潮。

1993年,美国发射了直播电视卫星“空中电缆”,用户只要使用口径仅为30厘米的抛物面天线,就可以收看108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欧洲发射的电视直播卫星,如果在卫星电视天线上配接一个解调器,用户还能收看到立体声高度清晰的电视节目。

电视卫星直播有很多优点,图像稳定可靠,图像质量也好,不受地形的影响,能很好地消除重影现象,还能同时传送多路彩色电视节目。直播卫星电视是实现电视大面积覆盖的先进手段,在信息社会里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信卫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自1958年12月美国发射第一颗称为“斯科尔”的有源实验型通信卫星,1962年6月开始部署实用型通信卫星,特别是1964年美国发射“辛康-3”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获得成功后,充分显示了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大、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高、机动性好、生存力强和经济、成本低等优点,从而引起世界各国广泛重视,纷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开发活动,导致了新的卫星通信时代的到来。

为更好地发挥通信卫星的作用,实现全球通信的设想。1991年正式提出的由66颗卫星组成的低轨道铱星全球通信系统工程已开始启动,1997年5月5日,美国麦道公司研制的“德尔塔I型”运载火箭从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首次将5颗铱星送入太空,该计划于1998年年底基本完成系统组网,并开始投入运行。这样,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研制的“铱星”群和个人便携式电话组成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将实现对地球表面任何一处“天衣无缝”的覆盖。无论你走到地球的任何地方,不管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只要你利用入网的便携式移动电话,拨出对方号码,“铱星”系统便可自动在全球为你搜索接通。“铱星”体积小(直径约1米,高度约2米),重量轻(385公斤),又是低轨道(约765公里)运行,不仅发射费用低、工作可靠,还不依赖其他地面通信设备,其发展前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贝尔实验室有哪些重大发明?它为何是最著名的科学机构?

重大发明: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通信卫星、电子数字计算机、C语言、UNIX操作系统、蜂窝移动通信设备、长途电视传送、仿真语言、有声电影、立体声录音,以及通信网等许多重大发明的诞生地。

原因:自1925年以来,贝尔实验室共获得两万五千多项专利,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获得三项多专利。这些技术使朗讯科技(Lucent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统、产品、元件和网络软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一共获得8项(13人)诺贝尔奖(其中7项物理学奖,1项化学奖)。

扩展资料

成功原因

1、在ATT和西方电气公司的机械部和工程部内孵化了达40年之久,研发政策经过多次变革和锤炼,研发人员已经具有丰富的经验,研发设施和经费的分配找到了可靠的方法,因而为贝尔实验室成立后的大发展准备了稳妥和可靠的基础。

2、研发任务始终有极其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以通信科技和产品的研发为重心,向其他科技和产品辐射。对任务的认识和理解随时间而俱进。

3、锐意追求研发的原创性,并用以发展成型技术和产品开发,因为公司总是面对与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产品,因此必须也只有从基础研究的原创开始,才能在激烈的通信产品竞争中取得优势,才能提高人类通信生活的质量。

4、英才荟萃、善于选择和培养杰出科技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尔实验室

关于通信卫星和光子是谁发明的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