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无人机打农药的是谁(无人机打农药是骗局吗)

百科问答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发明无人机打农药的是谁的知识,希望对于各位朋友学习无人机打农药是骗局吗的过程中有帮助。

文章目录:

今年无人机是谁发明?

无人机是A.M.洛教授发明的,1927年,由A.M.洛教授参与研制的“喉”式单翼无人机在英国海军“堡垒”号军舰上成功地进行了试飞。

我,干农活年入5亿,马上要上市了|独家对话极飞科技CEO彭斌

科技CEO彭斌" img_height="718"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7.q578.com/ef/1203/46d2e5cebdb28352.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一家农业 科技 公司如何像农作物一样,自下而上,趋光般地沿着市场需求生长。

作者丨周峰

编辑丨吧哩

图源丨极飞 科技

大学毕业便入职微软,两年后却因为“工作不开心”决定辞职创业,凭着爱好做出了极客群体的玩物——多旋翼飞行器。彭斌2007年的选择,带着年轻人身上典型的“不靠谱”。但这次看上去不靠谱的创业却坚持到了今天,改变了一个 历史 悠久到和人类文明同寿的产业——农业。

眼下,在新疆的3700万亩棉花田中,一半的农药喷洒、化肥施撒作业已经被无人机接管。这些将人类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飞行器,正来自彭斌当年创办的极飞 科技 。

与极飞竞争的主要对手,是几乎垄断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大疆。双方鏖战正酣,用业内人士的说法形容:“价格战太激烈,植保机的毛利润成了负数。”

现实情况似乎没有这么夸张,但毛利润空间断崖式下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极飞上周向上海证券交易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极飞农业无人机产品的毛利润率仅有15.94%,不及2020年37.86%毛利润水平的一半。

即便如此,极飞仍然在和巨头的竞争中高速增长。公司仅今年上半年便获得了4.69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逼近去年全年的5.3亿元。而2020年公司营收48.76%的增长率,也比前一年的10.81%翻出了两番还多。

如果一切顺利,“农业无人机第一股”将会登陆科创板,向公开市场募资15.09亿元人民币。至此,一个完美创业者的故事写好了大纲——因为爱好创业,发现无人开拓的蓝海,与巨头抗衡没有落败。被资本和时代宠幸,彭斌的幸运儿形象俨然。

只不过这个故事里隐去了14年的创业长跑、资本市场多年的冷落与不理解、财务报表上的巨额连年亏损。不完美无法写进故事,但于创业者,冷暖自知。

今年早些时候,创业邦曾探访过位于广州的极飞 科技 总部,并独家专访了公司创始人、CEO彭斌。畅谈过后,我们发现这家公司更像是农田里的作物,自下而上,趋光般地沿着市场需求生长。

这或许是优秀创业者应当具备的可贵品质。

以下是创业邦对彭斌的访谈:

科技CEO彭斌" img_height="70" img_width="900" data-src="//imgq7.q578.com/ef/1203/4b1db0442d6547a1.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用现金结算,你能上市吗?”

创业邦:什么时候开始决定做农业?

彭斌: 在2012年末,2013年初的时候,我们看到自己飞机飞得越来越稳定,就觉得这类产品应该像 汽车 一样,在300米以下的高度里有很多实际应用场景。

我们全国各地到处跑,寻找应用场景。其中有一次去了新疆,带着自己的大型航拍机,路过一大片棉花田。

当时正好赶上棉花采收前打落叶剂。我们就在边上把航拍机改装了一下:装上两个矿泉水瓶,接上洗车泵,让它能喷水——就这么做了一台原型机,试飞了下。

农户看到后觉得挺好,能帮不少忙,而且还不像拖拉机那样,进场作业时会刮掉棉桃。我们觉得这事值得深入尝试,从2014年开始在新疆正式成立了第一支团队。

之后一年,我们从棉花播种前的封闭式除草,到收获前喷洒落叶剂,做了全季验证。期间还收到了第一笔农户支付的服务费。这样一来我们信心更足了。

创业邦:当时说做农业,认可的人多吗?

彭斌: 非常不认可。在农田里用无人机帮农民打农药,这事当时说出来跟童话一样。那时几乎没有人认为农业无人机是非常重要的行业应用。

到今天还有各种各样的不理解。我们被投资人问过:农业需要 科技 吗?年轻人不是逃离农村吗?每年农业人口不都在减少吗?农民用现金给你结算吗?用现金结算的话你能上市吗……

早期投资人还好,更多思考技术能不能颠覆和改变行业。中后期投资人更看重商业模式和财务模型,这类质疑就特别多。

创业邦: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

彭斌: 我经常和投资人沟通,劝他们不要误会。农业确实是价值洼地,但不妨先把农业放一边,用我们是一家 科技 公司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只是用 科技 产品解决农业场景问题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来是认为是阻碍的事情,最后都变成了驱动力:正因为农业人口流失,才需要用 科技 提高劳动效率;正因为大量一亩三分地被荒废,才需要集中起来用 科技 来劳作。

角度换过来之后,再看看我们的产品能不能在作业效率、成本等价值点上达到平衡,形成购买力。如果能,那么商业模式无非就是构建营销渠道,迭代产品这类事务性工作。只要有人做,自然就有市场。

不过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现场。投资人和我们一头扎进农村之后非常感动,因为他们看到农业确实是我们描述的那样。

创业邦:第一笔订单是怎么来的?

彭斌: 我们做验证时包下一块地,收成好坏自己承担。有一次旁边那块地请不到人,农户就说你们也别只负责自己的,我这块地一起打药好了,给你们付钱。

一开始,他问一台无人机多少钱。我们那时设备造得少,很贵。农户一听一台18万就不打算买了,说这辈子他都买不起。

但用无人机打药的效果确实很好。后来我们问一亩地如果算10块钱,我们给你打药行不行?农户这才觉得可以尝试下,因为请人打药差不多也要花这么多钱。

我们就这样拿到了第一笔订单。后来我们申请了400电话,号码是“9803131”——“就帮你撒药撒药”,刷了很多墙。流程就是客服团队接到电话后,派我们的小伙子们去帮用户打农药。

创业邦:第一个电话是谁打进来的?

彭斌: 记不太清楚了。但我们最早的业务都在新疆,所以一定是新疆的老乡打进来的。

当时对方还觉得:“你是个骗子吧?打农药这么辛苦的事,你怎么可能帮我?”

创业邦:带着飞机过去干活,对方就不这么说了。

彭斌: 不是,我们有过一群小伙子带着六七台飞机去给农户服务,两百亩地花了两三天都没干完的情况。对方非要给我们每人发个喷雾器,不让用无人机了,觉得人更高效。

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水质、喷头设计都有问题。无人机飞出去没多久,喷头就堵上了,只能返回维修。

而且农业无人机飞行高度低,距离地面只有两、三米,受地面磁场干扰后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机器的载荷也没有调整好。

总之一开始,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发生过。从现在看那时的机器完全不可用,只是试验品。我们的早期产品一年要改两三次,慢慢地才改进到能适应农业实际环境。

创业邦:农业无人机是to B,刚创业时相当是to C,这两个方向相比你觉得哪个更难?

彭斌: 我觉得是to B。因为C端的消费级无人机实际使用频次是不高的。我们今天大多数人买一台航拍无人机回去,一年用几个小时都算很多了。

但行业无人机一天下来就是十几二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像我们做的农业无人机,遇上农忙季节可能都要24小时连轴转。客户对设备的可靠度、抗疲劳程度和稳定程度的要求比消费级产品高太多了,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创业邦:除了让飞机更可靠,其他方向上最重要的改动是什么?

彭斌: 自动化。为什么这么改我记得很清楚。

当时是2015年,我作为产品经理和主要产品负责人,在一线和作业团队一起服务农户。那天打的是菊酯类杀虫剂,相当于高浓度蚊香液,皮肤接触到会过敏。我们跟在无人机后面三四十米,药液迎面扑来,搞得我们满脸通红。

我当时就想,年轻人不会用这种无人机的。从那之后我们做了很多重要决策,把无人机从遥控做成半自动,再做成全自动。可以理解成是从做一个好用的吸尘器,到做一个帮你解决家庭卫生的全自动智能扫地机器人。

创业邦:今天极飞无人机的智能化程度有多少?

彭斌: 几乎全智能化:掏出手机啪啪点两下,干活儿去吧!

等它回来降落,只要换好电池,换好药箱,手机上啪啪再点两下,之后就不用管了。

科技CEO彭斌" img_height="70" img_width="900" data-src="//imgq7.q578.com/ef/1203/952923c6a15f1e58.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算笔账

为什么干农活会是个万亿市场

创业邦:对于公司上市是怎么看的?

彭斌: 我们其实可以上市了,营收规模这些要求,我们现在全都满足。

但上市不是唯一目的,极飞拥有一个很宏伟的愿景,想要真实改变这个世界。但如果条件合适,我们会积极准备上市。

因为我们做的事情会影响很多人。成为公共公司,接受公开监管,也有益于公司的长期治理和 健康 发展。

创业邦:满足的要求中包括盈利吗?

彭斌: 我觉得不能单纯用盈利多少衡量公司价值。一家公司可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未来产品,这就有可能在当下造成亏损。

亏损不代表公司没有价值,在很多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是严重亏损的,但是市值却是几百亿、上千亿。这说明大家还是愿意为创业者做的这件事买单,而不是为当下的状态买单。

创业邦:后续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彭斌:肯定是扩大产品研发团队,做出更多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产品。作为一家 科技 公司,只有把资金转换成有价值意义的产品,才能让投资人得到更大的回报。

其次是拓宽经销渠道。我们目前覆盖了中国大概1/3的县城,但我们预计一半以上县城的农业场景都适合无人机进入。渠道构建没有完成,还需要扩大。

最后我们也要构建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第一个生产农业机器人的超级工厂。

创业邦:为什么要自建工厂?

彭斌:你可以想象下,未来如果一台机器人可以照看10亩土地,中国20亿亩耕地就需要大约2亿台机器人。

可能10亩的面积有点小,那我们把机器人的工作范围扩大到100亩,这样也需要2000万台农业机器人——还不只是无人机。

而且农业非常在乎成本,需要用规模化生产把农业机器人的单价降下去。这样大的生产规模,自然需要超级工厂的规模化生产。

创业邦:粗算下来这已经是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了。

彭斌: 这还只是中国,全世界有200亿亩耕地。所以如果没有我们,世界上也会诞生一家伟大的农业机器人公司。

当然我们希望自己就是,不只服务中国的农业市场,也为全世界的粮食自由和农业生产自由而努力。

完全无人的农业

会是什么样子?

创业邦:用帮人打药这么重运营的模式,很难支撑这么大的愿景。

彭斌: 是,所以我们2017年对商业模式做过很大调整。

在那之前,就有种植大户,还有农资农药经销商找上门说不要我帮他撒药了,要买我的设备。因为用我们的服务,你面积小了不划算。而且我们是统一价,定价也不合理。

比方说村东头的地收费可以比村西头高一些,因为路特别难走。另外有时候天气状况也不允许,要抢时间,但因为各种原因,我们服务的灵活性不够。

他们说你卖设备给我,我就住在这几个村附近,能随时随地为他们服务,你只要保障我们就行,不用直接服务农民,他们更了解当地情况。

于是2016年10月,我们发布了第一款对外销售的无人机,从2017年开始正式销售。从那之后,我们就退到了后面。

创业邦:感觉是用户变成了经销商,多了第三方来运营,还是本地化的。

彭斌: 我觉得背后的本质逻辑是我们不要做用户能做的事情,要做用户不能做的事情。我们服务用户,提高用户的商业效率,可能价值链更明确。

也因为这样我们2017年的营业额就迅速过亿了,爆炸式地增长,特别快。

创业邦:极飞今天不只有无人机,还有无人农机、无人车、传感器、大数据,为什么要往智慧农业平台方向转型?

彭斌: 最初其实没这个想法。当时觉得农业无人机本身就是件大事,需要投入很多年,才能把技术落地。等到2016、2017年,团队对农业有深度理解之后,我们才把思路转向平台化发展。

创业邦: 理解是什么?

彭斌: 过去全世界有很多 科技 公司都希望只做大脑,指导农业生产。但至少目前,这种把执行交给人的尝试几乎都失败了。

我们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总结下来就是:农业中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决策,而是执行。因为人本身就是智能生物,在执行的同时就用经验作出了决策。

比如除草,系统告诉你要在这个地方多打些除草剂。人在现场工作时都不需要系统来告诉,看到之后拿着喷雾器多喷两下就能搞定,这还需要AI来判断吗?

而我们很幸运,先把执行做了:用无人机接下繁重劳动,再用机器决策指挥无人机。这就有实际意义了。

从数据获取角度上看也是:以前人作为农业劳动的主力,也会采集数据,数据被大脑处理后成了每个人的主观经验。

今天有先进设备加入,农业数据采集就变成了客观过程,数据汇入一个更加客观、理性的决策系统处理,得出的结果自然能得到认可。

从用户角度看,他是不需要知道背后有多少算法在做感知和决策的。因为用户的最终需求是田里没有病虫害,作物 健康 成长。

要满足这个需求,就要让农业劳动不依赖于人;农业也要从依靠经验的不准确不一致,变成依靠数据的客观可靠。最后才是人工智能根据对整体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对机器作出执行决策。

这实际上是在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环节上,建立起一整套无人化体系。

创业邦:有没有设想过完全无人的农业会是什么样子?

彭斌: 我们相信人类几千年的农耕劳作将会结束,未来农业生产中,重复的重体力劳动是由大量的机器人完成的。人在其中只是一个看护者和决策者,不再直接经营每一片土地。

这样一来,人类首先就迎来粮食自由了。不止饥饿问题能得到解决,农业中的人类劳动力也会释放出来,这会带来很多 社会 层面上的变革。

鲁班发明的无人机,是什么?为何被墨子唾弃?

说到飞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就算没坐过,至少也在电视上见过,大致知道它是什么样的东西,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莱特兄弟发明的,后来慢慢的出现了无人机,可以用于侦查、探险等等,无人机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是一战中一位将军提出来的,希望用这种无人机飞到敌军上空投监视动向。

然而大家可能并不知道,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出了无人机,它的发明者就是公输班,公输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又称为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一生发明了许多东西,比如我们常见的锯子,可以用来切割木头,就是鲁班发明的,鲁班发明过最了不起的东西,当属一架"无人机"。

鲁班发明的无人机叫做"木鹊",是用竹、木制造出来的,形状像一只鹊,这个木鹊相当了不起,根据史料的记载,它可以在天上飞三天三夜不落下,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飞三天不算什么,但在两千多年前,这就十分了不起了,堪称当世无敌了,很可惜这种"木鹊"没被流传下来,后人不知是如何制作的。

鲁班发明的无人机之所以没被流传,完全是因为墨子的缘故,墨子也是春秋时代的发明家,鲁班发明出"木鹊"之后,就拿到墨子面前炫耀,墨子看完鲁班的演示,就说这东西根本没任何实际用处,并且对鲁班一番嘲讽打击,鲁班见墨子唾弃自己的无人机,也就再没把心思花在这上面了。

根据《墨子·鲁问》中的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刈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墨子觉得,作为一个发明家,应该发明一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比如发明一个车子之类的,可以让人们用来运送粮食,而"木鹊"这种东西,虽然能飞,但又不能运送几百斤粮食,所以意义不大,鲁班被他一阵洗脑,当真抛弃了这一项伟大的发明,实在是中国巨大的损失。

假如墨子不打击鲁班的话,想必鲁班会把"木鹊"的发明过程记载下来,或许还会画有详细的施工图,可以让后人模仿,经过后人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或许等到秦始皇统一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无人机,直接比西方国家领先两千多年,可见墨子当真是误了大事啊!

实在很难想象,春秋时期既没有电,又没有煤炭石油等,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鲁班的飞机到底是如何飞起来的呢,而且还能连续飞三天不落地,这份能量从哪来呢,如果你学过物理的话,能不能解释得出?

无人机是谁发明发明出来的?

无人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的卡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向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了一项建议: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使它能够飞到敌方某一目标区上空,将事先装在小飞机上的炸弹投下去。这种大胆的设想立即得到当时英国军事航空学会理事长戴·亨德森爵士赏识。他指定由A.M.洛教授率领一班人马进行研制。

最初的研制是在一个名叫布鲁克兰兹的地方进行的。为了保密,该计划被命名为“AT计划”。经过多次试验,研制小组首先研制出一台无线电遥控装置。飞机设计师杰佛里·德哈维兰设计出一架小型上单翼机。研制小组把无线电遥控装置安装到这架小飞机上,但没有安装炸弹。 1917年3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之际,世界上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在英国皇家飞行训练学校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可是飞机刚起飞不久,发动机突然熄火,飞机因失速而坠毁。过了不久,研制小组又研制出第二架无人机进行试验。飞机在无线电的操纵下平稳地飞行了一段时间。就在大家兴高采烈地庆祝试验成功的时候,这架小飞机的发动机又 突然熄火了。失去动力的无人机一头栽入人群。

两次试验的失败,使研制小组感到十分沮丧,“AT计划”也就此画上了句号。但A.M.洛教授并没有灰心,继续进行着无人机的研制。功夫不负有心人,10年后,他终于取得成功。1927年,由A.M.洛教授参与研制的“喉”式单翼无人机在英国海军“堡垒”号军舰上成功地进行了试飞。该机载有113公斤炸弹,以每小时322公里的速度飞行了480公里。“喉”式无人机的问世在当时的世界上曾引起极大的轰动。

在二战中无人靶机用于训练防空炮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将多於或者是退役的飞机改装成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机,成为近代无人机使用趋势的先河。随著电子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在担任侦查任务的角色上开始展露他的弹性与重要性。譬如在越战期间,美国曾经使用大量的无人机对高价值或者是防御严密的目标进行侦查的工作,如此一来可以减少人员的伤亡或是被俘虏的风险。

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首创以无人机担任其他角色的军事任务。在加利利和平行动(黎巴嫩战争)时期,侦察者无人机无人机系统曾经在以色列陆军和以色列空军的服役中担任重要战斗角色。 以色列国防军主要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兵,情报收集,跟踪和通讯。1991年的沙漠风暴作战当中,美军曾经发射专门设计欺骗雷达系统的小型无人机作为诱饵,这种诱饵也成为其他国家效彷的对象。

关于发明无人机打农药的是谁和无人机打农药是骗局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知识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百科问答相关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