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巨浪号是谁发明的(巨浪一号发射试验的成功)
本篇百科问答的知识要给大家谈谈我国的巨浪号是谁发明的,以及巨浪一号发射试验的成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 1、巨浪一号是谁研制的
- 2、12位航天导弹专家事迹首次公开,他们在该领域有多大成就?
- 3、陈德仁院士的简历?
- 4、巨浪一号的发展历史
- 5、我国何时进行了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 6、核潜艇导弹发射装置总设计师魏乃文去世,他为我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巨浪一号是谁研制的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奠基人黄纬禄。
巨浪-1弹道导弹(代号:JL-1,北约代号:CSS-N-2/3)是中国第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潜射弹道导弹,装备于092型战略核潜艇。
巨浪-1弹道导弹于1969年开始研制,1982年10月由高尔夫级传统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成功,1988年9月核潜艇水下发射成功。
巨浪一号总体评价:
巨浪-1弹道导弹是在没有借鉴、没有仿制对象的情况下,完全由自己摸索出来的。
巨浪-1弹道导弹是中国第一型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第一型潜射导弹,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12位航天导弹专家事迹首次公开,他们在该领域有多大成就?
12位航天导弹专家他们为我国探索了两总系统,为我国航天事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将我国航天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2位航天导弹专家在航天工程的研制和实践中,通过航天系统探索形成了以总指挥系统和总设计师系统为代表的“两总”系统。在航天领域中,他们不仅是航天成就的主要创造者、开拓者,更是航天精神的践行者、弘扬者。他们的成就比海还深,比山还高,比泰山还重,他们为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2位航天导弹专家数十年来 隐姓埋名,他们分别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主要是我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根据青年网报道,这12位伟大的航天导弹专家分别是: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总设计师钱文极(1916.6.10-2006.6.15)、红旗一号总设计师徐馨伯(1917.7.9-1989.5.3)、红旗二号总设计师陈怀瑾(1929.12.16-2017.8.6)、巨浪一号、红旗七号总指挥柴志(1922.12.17-2003.9.10)、红旗七号总指挥耿锐(1920.8.13-1987.12.12)、红旗七号总指挥谈凤奎(1944.2.6-2008.2.27)。
以及这几位伟大的专家:海红旗七号总指挥徐乃明(1929.7.22-2016.9.20)、海红旗七号总设计师陈国新(1944.7.30一)、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负责人吴北生(1929.8.14一)、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沈忠芳(1934.8.24一)、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张福安(1939.11.25-)、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王国祥(1940.8.26-2010.5.27)。
总的来讲,这12位伟大的航天导弹专家分别为我国树立了这些成就:为我国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导弹技术、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我国地空导弹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德仁院士的简历?
陈德仁(1922---)
陈德仁院士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45年7月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工程专业。他是老一代导弹控制专家,我国弹道导弹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1957年起从事液体与固体,地地与潜地弹道导弹的研制,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
突出贡献。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六十年代初,他主持并参与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弹道导弹--东风二号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无源校正网络设计和回路参数优化,解决了高柔性弹体的姿态稳定问题,并开发出应用座标转换原理的横向惯性制导方案以取代实战中受到诸多限制的无线电横偏校正方案;接着在中程导弹--东风三号上创造性地研制出能对各种干扰和偏差实现补偿的纵向捷联补偿制导方案,他提出的三盘陀螺积分仪巧妙地完成了该方案的具体实现。全补偿的技术思想还用于中远程导弹东风四号上,从而在过渡到平台--计算机制导方案前为我国第一代战略导弹武器装备填补了一段历史空白。
六十年代末,他奉调从事我国第一个采用固体推进剂并从潜艇水下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工作,先后突破了一批新技术,例如解决了导弹出水时的大姿态稳定、艇运动状态下的精确瞄准、确保潜艇安全和导弹可靠发射的一级发动机点火方案以及适应弹上空间紧张、不易更换的设备小型化与高可靠设计等问题;与此同时开始了我国第一个陆基机动固体中程导弹东风二十一号的研制。他具体负责技术和质量工作,圆满完成了多批次靶场飞行试验任务,使这两个型号于八十年代末顺利定型。固体潜射导弹技术的突破为后续同类型号的研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巨浪一号固体潜地战略武器及潜艇水下发射项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排名第二。
定型工作完成后,他主持编写了近500万字的固体弹道导弹系列丛书(共14册),留下了宝贵的总结资料
巨浪一号的发展历史
上世纪50年代末,新生的中国面临着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危机重重。毛主席为此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但核潜艇上需要携带装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才能构成一个国家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1967年中国开始了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的攻关和研制工作。经过反复论证后,中国将巨浪一号定位为潜地固体弹道导弹,这是中国首枚固体战略弹道导弹,且最初研究定位为“一弹两用”,既是核潜艇导弹,在陆地上又可作陆基机动导弹。
1982年10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授权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2年10月7日至26日,向北纬28度13分、东经123度53分为中心,半径35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1982年10月7日,首次试验就失败了。
1982年10月12日,试验成功。
2014年7月,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袂打造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在央视播出。节目讲述了中国第一代潜射战略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历程,不少画面首次公开。其中包括1982年10月7日“巨浪一号”首次试验失败时导弹在空中爆炸的情景。
我国何时进行了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1982年10月12日15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固体潜地运载火箭破水而出,直上蓝天,准确落入预定海域,中国首次用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核潜艇导弹发射装置总设计师魏乃文去世,他为我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核武器作为人类历史上威力以及破坏力最强大的武器,除了二战美国投在日本的两颗以外,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的战场上,这是因为美国投下那两颗原子弹之后,世人看到了原子弹惊人的破坏力,也明白这种武器一旦泛滥使用的话,那么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如果战争当中频繁使用核武器的话,真的会出现玉石俱焚的后果,所以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有核国家,对于核武器的发射程序设置得都非常严密,任何一个步骤都不是随随便便一个指令就完成的。
魏乃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的助推手”,是核潜艇导弹发射装置总设计师。IT之家了解到,他是潜地弹道式导弹水下发射装置的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巨浪 1 号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水下发射装置研制工作的全部过程;也是对研制“两弹一星” 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他先后以参与的科技项目获得河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他作为对研制“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9月18日受邀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潜地弹道式导弹水下发射装置总工程师魏乃文,于在郑州逝世,享年101岁。魏乃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的助推手”,是核潜艇导弹发射装置总设计师。他是潜地弹道式导弹水下发射装置的主要完成人;他参与了巨浪1号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水下发射装置研制工作的全部过程;他也是对研制“两弹一星” 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关于我国的巨浪号是谁发明的和巨浪一号发射试验的成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知识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百科问答相关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