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到底是谁发明的呀图片(刀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

本篇百科问答的知识要给大家谈谈刀到底是谁发明的呀图片,以及刀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刀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

据考古资料记载的,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剪刀了。在孔翁坡神殿(Temple of Kom Ombo)内的墙上刻画有剪刀和一些医学用具,因此,学者们也普遍认为是由埃及人率先采用了外科手术技术。

注:目前有学者认为在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就已经出现了U形剪刀。(是否属实尚有争议,但已见有学术报告及论文进行引用,特此说明一下。)

但上述剪刀并非是现今使用的交叉型样式,现今这种样式的剪刀由考古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Flinders Petrie)认为在公元1世纪出现。在公元5世纪,西班牙塞维尔的埃斯多(Isidore)曾描述过裁缝及理发师将这种剪刀作为主要工具。

目前在中国,最著名的剪刀制作人是张小泉及王麻子。

另外,剪刀在中国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目前在洛阳的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并且,在公元6世纪左右,由中国将剪刀传入了日本,在日本江户时期开始大量制造。

扩展资料:

现代剪刀:

从形状、材料、工艺、质量、品种、功用等都和古代的剪刀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从现存的遗物看,宋代人使用的剪刀已经大体接近于现代的模样。洛阳古墓博物馆还有一把从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墓葬中出土的剪刀,其外形与现代剪刀已很相似。这说明中国如今剪刀的模式,至少已经沿用1000多年了。

中国当代著名的剪刀,当数北京的“王麻子”和杭州的“张小泉”,故有“北王南张”之称。张小泉剪刀有着“三百年历史,三百年信誉”,更被誉为“剪刀之冠”。

早在1910年南洋第一次劝业会(百货展销会)上,张小泉剪刀曾荣获银牌奖,在1919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和1923年的国货展览会,又分别获得金牌和特别奖。近年来张小泉剪刀出口量大增,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

而已有360多年历史的“王麻子”剪刀,近年来却因为种种原因日渐式微。这也从另一侧面表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的重要性。

剪刀种类很多,制作材料主要是合金钢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大拇指控制的活动刀锋,无名指控制的静止刀锋,两部分有一颗螺丝固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剪刀

剪刀是谁发明的呢?

剪刀的发明人是古埃及人,具体是谁已无法考据。

剪刀最初的设计是在最早公元前1500年前创造出来的,虽然罗马人设计了人们今天所知道的十字刃设计,但在古埃及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版本,使用一个单一的金属片,形成两个刀片,由刀片之间的金属条控制。

剪刀在中国的历史也相当悠久,在洛阳的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并且,在公元6世纪左右,由中国将剪刀传入了日本,在日本江户时期开始大量制造。

中国出土最早的剪刀

中国出土最早的那把剪刀,是一把锈迹斑斑的西汉青铜剪刀,长约20厘米,外形上与现代剪刀不同,中间没有轴眼和支轴,就是一根弯成“S”字形的贴条,两段被锤炼成刀状。

现在随着各种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剪刀的形状、材料、工艺和质量等都有很大区别,不同行业还有其专业性的剪刀。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剪刀,是北京的“王麻子”和杭州的“张小泉”,其技艺传承悠久,品质也有保障,深受各界人士好评。

剪刀是谁发明的啊?

剪刀是爱德华发明的。剪刀在最早的记录中,由古埃及人爱德华发明的。早在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就使用了剪刀的一种版本。剪刀是一块金属,通常是青铜,被塑造成由金属条控制的两个刀片。条带将刀片分开,直到它们被挤压。每把刀片都是剪刀。总的来说,刀片是剪刀,或者传闻是这样。

剪刀原理

剪刀主要是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工作的。将两刃连起来的铁心就是剪刀的支点,剪刀柄上可用于手指施力的点就是剪刀的力点,剪刀剪开物体时的点是重点。当手指在剪刀柄上施加力时,剪刀口会闭合,下刀口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上刀口产生一个向下的力,两种力同时压在刀口相交处要剪的物体上,由于刀口锋利,压强大,就将要剪的物体切割出来了。因此,当刀口钝了,就要磨锋利,才能方便快速地剪物体。

“戚家刀”竟不是戚继光所创,那正统的戚家刀到底长啥样?

提及抗倭名将戚继光,很多冷兵器爱好者可能立刻能想到鼎鼎大名的“戚家刀”。但其实,现代人对戚家刀多有误解,很多人将明末清初流行的一种仿倭式单手腰刀称作了戚家刀,实际这种观点大错特错。

明末清初东南沿海民间流行收藏上等的日本刀把玩,或作为馈赠之物。为了迎合这种喜好,中国的刀匠参考了日本刀的型制,用中国本土的工艺打造了一类腰刀,并配上中式刀装,改为一种单手腰刀。在现代收藏界这类刀被称作倭式腰刀或仿倭刀,也有人称这种刀是戚家刀。实际这类刀与戚继光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后人牵强附会之语。

▲倭式腰刀

戚继光留下了一本著作《纪效新书》,在此书中记载了他所仿制自日本倭寇的一种刀,被他称作长刀(见下图),配备给鸟铳手使用。长刀刃长五尺,全厂(长)约1.5米。这种长刀是戚继光著述所记载的唯一一把由他本人创制、仿自日本倭寇的刀具,因此可以被称作真正的“戚家刀”。其原型实为日本镰仓至南北朝时代,日本国内流行的一种适合精壮豪勇之士使用的大太刀、野太刀。因为刀身较长,只能双手挥舞,并不适合单手使用。

但是与日本的同行相比,鸟铳手的长刀,在刃部靠近护手部位,包裹有一尺长铜制护刃,这是因为过长的刀身不利久持。同时过长的刀刃也不适用于抽刀,在主武器为鸟铳的情况下,长刀的形制,方便明军士兵快速以左手抽出一部分,然后再用右手持护刃部再抽,可以较为快捷的将过长的刀刃抽出。

作为被参考的对象,日本也有将野太刀包裹一段刀刃的使用方法。下图是日本野太刀的握持刀刃技法:

当然,这种技巧并非东方独有,欧洲也有类似的技法,以下是欧洲的握刃格斗技巧:

当然,有这种用途,并不代表一定只能如此使用,持刃格斗只是使用方式的一种。对于鸟铳手本身而言,配属双手长刀并不是让鸟铳手用来让其白刃格斗的,从比试标准中可以看到,镗钯、长枪,均要求对练之时,一击一戳而入、分枪即进,才叫上等。而鸟铳手所持倭刀,要求“不使人乘隙而犯”为上等。也就是说,鸟铳手长刀在一开始,就仅仅作为自卫兵器而非追求白刃突阵。

也就是说,戚继光对鸟铳手持长刀的肉搏能力,只要求在长枪突击下做到自保。一个仅仅要求能自保不被杀就上等的标准,我们自然不能把这种兵器真当白刃输出主力。另外,保护鸟铳手的另有其人——随队长枪手,并且是以鸟铳手阵亡,以其配属长枪手偿命为基准的。

即便是火兵持大棒对打,对上等的要求也是压棍而入为上,戚继光连火兵都对练都要求可近身伤敌,而对使用长刀的鸟铳手仅为“不使人乘隙而犯”为上。由此可见,长刀在战阵中,只是火绳枪兵聊胜于无的临时自卫武器。这是在传统长短兼习的战术要求中,为远射的火绳枪兵配属白刃近战武器;而又在一寸强一寸长思路下,在火绳枪兵无法如同藤牌手一样,在配刀的同时携带盾牌的情况下,将配刀尽量做长以免被敌人轻易近身。

总之,从头到尾,给鸟铳手配备长刀并精心设计技法的戚继光本人,实际上并不要求火绳枪兵能以长刀杀敌,仅可持械自保便为合格。

也就是说,根据明军客观需求而改良的长刀,实战中的作用与大太刀或者野太刀不同,所处阵列位置也不同,所以外观上有相近之处,但是其本质上完全可以看做是两种不同的兵器。

因此,长刀并未完全照搬大太刀或者野太刀,如鸟铳手长刀仅重2.5斤(二斤八两),以600g明斤计,也不过仅有1.5kg。这个重量相对于野太刀或大太刀而言过轻,其为考虑鸟铳手负重,而考虑设计的重量,且鸟铳手并不需要如同武士一般持刃突击和破阵,因而就明军战术要求进行了改良。

唯鸟铳手贼远发铳,贼至近身再无他器可以攻刺,如兼杀器(长枪)则铳重药子又多,势所不能,唯此刀轻而且长,可以兼用,以备临身弃铳用此。况有杀手当锋,故用长刀备之耳。由长刀解可以看出,鸟铳手长刀要求“轻而且长”,与追求彰显武士腕力的大太刀和野太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要求。长而轻薄的刀身,在客观上也需要在根部加强,进而在使用长且轻薄的刀身配合铜护刃之时,握刃技法上就不再是其前身野太刀,用布料或者皮革临时包裹下,而是正经的作为格斗和出刀技巧,被正式绘入图本中。

上图为静冈县立博物馆藏,万历年翻刻的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中长刀的技法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鸟铳手以右手握持刀刃,左手持刀柄,以前后刀式来看,当是用右手持铜护刃后将刀拔出,再以左手持握刀柄;即抽刀之时先用左手抽出一段,再用右手握持铜护刃将刀完全抽出。以见贼出剑图的刀资可以看到,右手正直前伸,且刀刃向前,由此可见,鸟铳手日常以右手持火绳枪,用于短兵相接的长刀配于身体左侧,配刀状态下刀资刀刃向下。

另外,如同样因为野太刀和大太刀出现,而臆造的所谓李舜臣“三尺誓天 山河动色 一挥扫荡 血染山河”铭长刀,该刀(单把)全长197.5cm,刃长137cm,重5.3kg,一手挥舞一把十斤重的双手长刀,实际上并不能在战场上使用,这已经不是正常的实战用刀。

由《经国雄略》所记,明制偃月刀重量也不过五斤,折今制不过3kg而已,大致是日本大太刀、野太刀的重量。日方以重型双手长刀彰显武士的豪勇,同样级别的偃月刀则在中国用于力士突阵,过于轻便的鸟铳手长刀并不能达到以兵器重量,打破敌方阵列的要求。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梁晓天,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现代战争里面必不可少的刺刀究竟是怎么发明的

13世纪中叶,中国首先发明了火枪,并逐渐传入欧洲。金属管状火器在欧洲的出现,最迟不晚于1330年。在正式文献中最早的记载是在1364年,意大利佩鲁贾城兵器库的清单:“500门炮,约8英寸长,可以持在手中,非常漂亮,能够射穿任何铠甲”。而最早的实物,是1849年在德国坦能堡发掘出来的、毁于1399年的的铜制手炮(Hand gun)。当时使用的前装式火枪,装填和发射一发弹药通常需要一分钟,所以火枪手往往需要旁边有长矛手提供保护,以防适度兵袭击。火枪手自己也需在火枪之外,再配备一把刀剑或一支长矛。

刺刀雏形

据《大明会典》记载,中国明朝时(1451年)首次出现在铁铳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从将火枪与长矛的性能融于一身这一点来说中,刺刀的最早起源在中国。直到100多年后的16世纪中叶,欧洲才出现了在猎枪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猎物的发明。

诞生

关于真正的刺刀的诞生,欧洲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由一不知名的法国人于1610年发明的;另一说法是由法国军官马拉谢·戴·皮塞居于1640年发明的。但这两种说法都认为世界上第一把刺刀的诞生是法国小城巴荣纳(Bayonne),所以欧美把刺刀叫作“Bayone”。这种最早的刺刀为双刃直刀,长约1英尺,锥形木质刀柄也长约1英尺,可插入滑膛枪枪口。

不论皮塞居是不是第一把刺刀的发明人,他确是最早将这种插塞式刺刀装备部队的人。1642年,已成为元帅的皮塞居在率军进攻比利时的伊普尔时。为手下的火枪手配备了刺刀,这样就无须再用长矛手来保护火枪手了。

改进

但是,插塞式刺刀存在连接不牢,妨碍射击等缺点。法国军事工程师、陆军元帅德·沃邦于1688年又发明了用专门套管将刺刀固定在枪管外部的套管式刺刀。至此,火枪手终于可以不依靠其他兵种而独立成军,并且同时扮演远程火力投射和近战冲击的角色。

1703年11月15日,在德国西部的斯拜尔巴赫河会战中,法国步兵首次上刺刀冲锋,战胜了普鲁士军队。这以后,刺刀广泛装备了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军队,长矛从兵装备中被淘汰。

此时, 随着枪械技术的演进,一般以为刺刀已经成了辅助的战斗工具, 外形大为简化, 往往只是一条有尖端的金属棒。 其位置多是偏向一边, 以便火枪手在装上刺刀后,仍能由枪口装填弹药, 由于火枪已经很长, 枪刺长度大约在14至18寸之间。

发展

到了19世纪,刺刀的演进随着欧洲列强的争霸全球, 和枪械一样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且再度受到了重视。 一般是制成了长刀(Sword/Saber Bayonet)的形式, 刀刃在20寸以上。 思维趋势倾向为多功能, 装上步枪可以当刺刀用, 不装在枪上时也可以当成军刀单独使用。

到了19世纪后期, 以弹簧为助力的固定卡榫被普遍采用, 刺刀的长度大为缩减, 演变成短刀(Knife Bayonet)形状, 刀刃在20寸以下, 甚至全长不到15寸也有, 这种样式基本上一直沿用至今日。

刺刀座的设计也是经过许多变革, 林明敦滚轮式步枪在枪管侧面的刺刀座, 下图为装上刺刀后的枪口近照, 刀面水平, 平行于地面。

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 刺刀仍是相当重要的军械, 士兵们人手一把,制造数量庞大, 至今仍有大量留存。 但是在真正战斗中, 两军以刺刀对决的例子愈来愈少, 到了二次大战,只有中国军队和日军还有大规模使用刺刀拚斗的例子。 其他军队, 多是以刺刀作为吓阻工具, 或是多功能的战斗刀, 其长度也逐渐缩短。

德军MP34冲锋枪及斯太尔S1-100冲锋枪、英军斯登冲锋枪、日军百式冲锋枪、美军汤姆逊1923年和1927年型冲锋枪都曾搭配了刺刀, 但其实用价值是相当可疑的。

等到半自动和全自动武器普及, 并配上了高容量弹匣之后, 单兵的火力大增,刺刀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 除了夜袭等敌我不明, 两方极度接近而且敌我混杂的时候, 根本没有端枪冲锋的机会, 大老远就会给扫倒。最近一次的事例, 是1982年在福克兰岛龙丹山阵地(Mount Longdon, Falkland Island), 英军发起了刺刀冲锋,以29名英军、 50名阿根廷部队死亡的代价, 夺下据点。 可见偶而用之, 倒也还有奇效。

二十世纪末, 以三十米内刺刀见红著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也放弃了拚刺刀的战术理念。 现代刺刀的发展, 走上像瑞士刀一样, 讲究多功能, 而且要短小轻便、 易于携行。

刺刀虽然在今日实战上的重要性日益减小,但是仍是训练部队的一个重要课目, 对培养体能, 士兵的集体意识和杀气, 有很大的助益; 就如同齐步走, 踢正步一样, 永远不会从部队完全消失。但是练兵者也莫要本末倒置, 将其当成主要战术, 实战时如同驱民于壑。

由于百年来各国生产了不计其数的刺刀, 种类式样繁多, 因此搜集刺刀也是军品搜藏的热门项目。 刺刀虽也是可以杀人的军品, 但是没有枪械敏感, 比起搜藏军服、 配件, 却又多了那么一点致命的吸引力。

通过上述对刀到底是谁发明的呀图片和刀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的解读,相信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