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求根公式是谁发明的(二次根式的求根公式)

baike.aiufida.com 小编在本篇文章中要讲解的知识是有关二次求根公式是谁发明的二次根式的求根公式的内容,详细请大家根据目录进行查阅。

文章目录:

盛金公式的公式简介

解一元三次方程问题是世界数学史上较著名且较为复杂而又有趣味的问题,虚数概念的引进、复数理论的建立,就是起源于解三次方程问题。1545年,意大利学者卡尔丹(Cardano,1501—1576,有的资料译为卡尔达诺)发表了三次方程X^3+pX+q=0的求根公式,卡尔丹是第一个把负数写在二次根号内的数学家,并由此引进了虚数的概念,后来经过许多数学家的努力发展成了复数的理论。

一元三次方程应用广泛,用根号解一元三次方程,虽然有著名的卡尔丹公式,并有相应的判别法,但是使用卡尔丹公式解题比较复杂,缺乏直观性。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范盛金对解一元三次方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发明了比卡尔丹公式更实用的新求根公式——盛金公式,并建立了简明的、直观的、实用的新判别法——盛金判别法,同时提出了盛金定理,盛金定理清晰地回答了解三次方程的疑惑问题,且很有趣味。

盛金公式的特点是由最简重根判别式A=b^2-3ac;B=bc-9ad;C=c^2-3bd和总判别式Δ=B^2-4AC来构成,体现了数学的有序、对称、和谐与简洁美。

盛金公式简明易记、解题直观、准确高效。

特别是当Δ=B^2-4AC=0时,盛金公式③:X⑴=-b/a+K;X⑵=X⑶=-K/2,其中K=B/A,(A≠0),其表达式非常简洁漂亮,不存在开方(此时的卡尔丹公式仍存在开立方),手算解题效率高。盛金公式③被称为超级简便的公式。盛金公式与判别法及定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简明的、实用的、具有数学美的解三次方程的理论体系,范盛金创造出的这套万能的系统方法,对研究解高次方程问题及提高解三次方程的效率作出了贡献。

范盛金发明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新求根公式与新判别法”于1989年发表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期。

二次函数是谁发明的?

二次函数不是某人发明的,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 二次函数运算中有著名的“韦达定理”,数学家韦达对此贡献一定不少!

祖冲之发明了什么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

祖冲之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祖家历代都对天文历法素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天文、数学知识。祖冲之青年时,就得到博学多才的名声,宋孝武帝听说后,派他到“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461年,他在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史、公府参军。公元464年他调至娄县(今江苏昆山东北)任县令。在此期间他编制了《大明历》,计算了圆周率。宋朝末年,祖冲之回到建康任谒者仆射,此后直到宋灭亡一段时间后,他花了较大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494年到498年之间,他在南齐朝廷担任长水校尉一职,受四品俸禄。鉴于当时战火连绵,他写有《安边论》一文,建议朝廷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安定民生,巩固国防。祖冲之在他72岁时去世。

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此外历史记载祖冲之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祖冲之著述很多,但大多都已失传。

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也是数学家。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有一条城市道路命名为“祖冲之路”。

在数学上,祖冲之研究过《九章算术》和刘徽所做的注解,给《九章算术》和刘徽的《重差》作过注解。他还著有《缀术》一书,汇集了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这本书内容深奥,以至“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故废而不理”。《缀术》在唐代被收入《算经十书》,成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当时学习《缀术》需要四年的时间,可见《缀术》的艰深。《缀术》曾经传至朝鲜和日本,但到北宋时这部书就已轶失。人们只能通过其他文献了解祖冲之的部分工作:在《隋书·律历志》中留有小段祖冲之关于圆周率工作的记载;唐代李淳风在《九章算术》注文中记载了祖冲之和儿子祖暅求球体积的方法。祖冲之还研究过“开差幂”和“开差立”问题,涉及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的求根问题。遗留下来的祖冲之的数学贡献主要有他对圆周率的计算结果和球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是谁发明的

“一元二次方程新解法”的发明人叫罗伯森,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华裔数学教授、美国奥数教练,并且罗伯森教授表示:“如果这种方法直到今天都没有被人类发现的话,我会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个课题已经有4000年的历史了,而且有数十亿人都遇到过这个公式和它的证明。”

事实上,在古代,全世界的数学家对一元二次方程都有研究,虽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方法出现,但是究其内涵,有些古代的解法与罗教授的解法可谓是大同小异。原因也不难想,古代的数学家们没有韦达,更没有代数的符号记法,而现如今罗教授的解法确实有“踩肩膀”的嫌疑。

扩展资料:

古阿拉伯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阿尔·花剌子模在书中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平方和十个这个平方的根等于三十九个迪拉姆,它是多少?”由于当时代数符号根本没有发明,古代数学的方程只能靠文字去描述。

设这个数是X,那么“平方”就是X²,“平方的根”就是将X²在开方,故“平方的根”是指“X”,“十个这个平方的根”就是10X,问题转化为求方程:X²+10X=39的解。

花剌子模给出的解法是:(注意:下文中的“根”,不指现如今方程的根,而指平方根)

1、将根的个数减半。本题中,是将10减半,故得到5;

2、用5乘自己,再加39,得到64;

3、取64的根,即将64开方,得到8;

4、再从中减去根的个数的一半,即再用8去减5,得到3,方程解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元二次方程

创造二元一次方程的是谁?

中亚细亚的阿尔.花拉子模(78@-810)在公元820年左右出版亠《代数学》一

书。书中给出了一元二欠方程的求根公 式,并把方程的未知数叫做「根」,堶后译成拉丁文radix。 我们通常把 x = \frac

称之为ax^2+bx+c=0的求根公式 ax^2+bx+c=0 x^2 + 2 \frac x + \frac = 0 x^2 + 2

\frac x + ( \frac ) ^2 - ( \frac ) ^2 + \frac = 0 ( x + \frac ) ^2 - (

\frac ) ^2 + \frac = 0 ( x + \frac ) ^2 = ( \frac ) ^2 - \frac x + \frac

= \pm \sqrt x + \frac = \frac x = \frac

丢番图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有怎样研究和贡献

丢番图(Diophantus)是古希腊亚历山大后期的重要学者和数学家(约公元246—330年,据推断和计算而知)丢番图是代数学的创始人之一,对算术理论有深入研究,他完全脱离了几何形式,以代数学闻名于世。

对于丢番图的生平事迹,人们知道得很少。但在一本《希腊诗文选》﹝The Greek anthology﹞【这是公元500年前后的遗物,大部分为语法学家梅特罗多勒斯﹝Metrodorus﹞所辑,其中有46首和代数问题有关的短诗﹝epigram﹞】。亚历山大时期的丢番图对代数学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后来的数论学者有很深的影响。丢番图的《算术》是讲数论的,它讨论了一次、二次以及个别的三次方程,还有大量的不定方程。对于具有整数系数的不定方程,如果只考虑其整数解,这类方程就叫做丢番图方程,它是数论的一个分支。不过丢番图并不要求解答是整数,而只要求是正有理数。 从另一个角度看,《算术》一书也可以归入代数学的范围。代数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未知数,并对未知数加以运算。就引入未知数,创设未知数的符号,以及建立方程的思想﹝虽然未有现代方程的形式﹞这几方面来看,丢番图的《算术》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代数。 希腊数学自毕达哥拉斯学派后,兴趣中心在几何,他们认为只有经过几何论证的命题才是可靠的。为了逻辑的严密性,代数也披上了几何的外衣。一切代数问题,甚至简单的一次方程的求解,也都纳入了几何的模式之中。直到丢番图,才把代数解放出来,摆脱了几何的羁绊。他认为代数方法比几何的演绎陈述更适宜于解决问题,而在解题的过程中显示出的高度的巧思和独创性,在希腊数学中独树一帜。他被后人称为『代数学之父』(还有韦达)不无道理。

丢番图的出生日期不可靠,但他的墓碑上有很经典的一道数学题目:

"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

请你告诉我,丢番图寿数几何?

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

又过了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

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

五年之后天赐贵子,

可怜迟来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

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了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终于告别数学,离开了人世。

请你告诉我,丢番图寿数几何?”

解:设丢番图活了x岁。

x-[(1÷6)x+(1÷12)x+(1÷7)x+5+(1÷2)x+4] =0

x-[1/6x+1/12x+1/7x+5+0.5x+4]=0

x-[25/28x+5+4]=0

x-25/28x-9=0

x-25/28x=9

3/28x=9

x=84

答:丢番图活了84岁。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综上就是 baike.aiufida.com 小编关于二次求根公式是谁发明的的知识的个人见解,如果能够提供给您解决二次根式的求根公式问题时的帮助,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