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记事是谁发明的(绳结记事历史)

本篇百科问答的知识要给大家谈谈结绳记事是谁发明的,以及绳结记事历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结绳记事发明介绍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在《易.系辞下》中有记载,结绳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其意图是用来计数或者记录事件发生点,以便通过结绳数来提醒记忆,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结绳记事发明介绍,希望你喜欢。

结绳记事相关解释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后以指上古时代。

例如: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 历史 。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已经失传,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

结绳记事(计数):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

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 绘画 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

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到了今日,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结绳记事历史 典故

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 办法 虽简单但不可靠。据说波斯王大流士给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60个结的绳子,并对他们说:“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从你们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那天起,每天解开绳子上的一个结,到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要是我不回来,就收拾你们的东西,自己开船回去。”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以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并且对于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结姻等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如此像“同心结”自古以来便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等,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结绳记事其它延伸

《解除“结绳记事”》——“结绳记事”不是“在绳子上打结记住事情”的意思,“绳”其实就是旗帜的前身,“结绳”是在旗杆上结上绳子的意思,一根旗杆上结着几条不同绳子,就是代表几个不同部族的联合,“结绳记事”的“事”字不是“事情”的意思,而是同事的“事”,是做人帮手、为人打工的那种“事”,“结绳记事”就是举着结有几根绳子的旗帜的一些同事,“结绳记事”之后才有了三角旗帜,再之后才有了现在的旗帜,易旗的易字的下半部字形就是结绳的形象。

席慕蓉有首以此为题的诗:《结绳记事》

灯谜:结绳记事(打诉讼法名词一)谜底:原始记录

结绳记事是谁发明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最早以结绳的方法来记事;发展到甲骨文、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再到先秦时候各国的大篆;秦朝统一六国,丞相李斯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后来汉朝出现隶书以及以后出现的行书、楷书、草书等。下面就跟同学们聊聊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是在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结绳记事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据古书记载:“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九家易》),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数量的不同,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传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在一次征战中,命令一支部队一定要在一座重要的桥梁上坚守15天。在没有技术计数的时代,如何保证部下不出差错呢?聪明的国王交给守桥将士一根打了15个结的皮带,命令他们每守一天就解开一个结,直到完全解完才能撤退。

这种结绳记事的方法在没有掌握文字的民族中曾经被广泛地采用,有些民族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根据记载,鞑靼族在宋代时仍没有掌握文字,每当发生战争要调发军马时,就在草上打结,然后派人火速传达,有多少结就表示要调多少军马。现在秘鲁的一些牧羊人,还在用这种方法计算牲口。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知识的不断增加,结绳记事毕竟不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被图画或文字取代。

来源:七彩语文

结绳记事是谁发明的?

结绳记事简介

据古史记载,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为禽兽命名,立传教...

汉字的起源中结绳记事说 结绳如何记事?是谁发明的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 也."

也就是说,结绳记事是文字出现之前采用的记事方法.古人为了要记往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往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办法虽简单但不可靠.

结绳记事的历史

先秦古籍中对结绳记事多有记载,如《庄子·胠箧》中便说:“民结绳而用之”。结绳并非是很简单的在绳上打个结,而是要在绳上组成不同大小或形状的结来代表不同的含义。东汉郑玄在《周易注·系辞下传》中提到结绳记事的方法:“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种解释并不全面,古人在绳结的形状或花式上应该也会动脑筋。根据在中央民族大学收藏的一副台湾高山族的结绳,可作为我们想象的根据。

除了结绳,还有刻木记事,据传是伏羲所发明,孔安国在《尚书序》称: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即用利器在木头或竹片,骨头上刻划简单的符号,以取代原来结绳记事的方法。通过这种简单的方法,增强后人对已经发生事实的记忆,或者在产生争议时有所依据。直到宋代,南方的少数民族还有刻木记事的习惯。

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的《蛮俗门》中记载到:作者在静江府灵川县(今广西灵川县)当官时,有瑶人手持木契来告状。木契有一大刻痕,其下有数十道小刻痕,又刻有一箭头,上有火烧痕迹,并钻了十数个小孔,穿稻草打结。周去非不懂,经人解释才明白,大小刻痕代表仇人及其部属,箭头表示仇人用箭,火烧表示十万火急,十数个小孔并穿稻草表示希望仇人赔偿十多头牛。

文字产生以前,这种方法记录的内容肯定是比较简略的,而且很可能产生诸多歧义。下一代对符号的解读也许并非是记录者的原意,从而导致对历史的歪曲,绳结、木头的腐朽更可能造成一段历史的消失,但相比而言要比口耳相传的阶段已经进步很多了。

综上就是 baike.aiufida.com 小编关于结绳记事是谁发明的的会计分录知识的个人见解,如果能够提供给您解决绳结记事历史问题时的帮助,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