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爆炸是谁发明的灯(是谁发明灯泡的)
百科问答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宇宙爆炸是谁发明的灯的知识,希望对于各位朋友学习是谁发明灯泡的的过程中有帮助。
文章目录:
爱因斯坦发明电灯的故事
爱因斯坦发明电灯的故事, 爱因斯坦发明电灯的故事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发明电灯的是爱迪生。
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电灯的故事:
1878年9月,爱迪生开始研究电灯,但由于爱迪生经济问题不得不寻找经济资助,于是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以便为实验提供经济资助,不久洛雷找到了几个股东,他们愿意出钱资助爱迪生研究电灯。但爱迪生屡屡失败,很快用完了五万美元用完了,一部分股东的信念开始摇动,爱迪生苦苦劝诱,股东们决定再拿五万美元资助爱迪生。
1879年10月21日,电灯研制成功,他为此试用了接近1600种材料进行试验,连续用了45个小时之后这盏电灯的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这种电灯有“高阻力白炽灯”、“碳化棉丝灯”多种名称,用碳化棉丝制成。
1880年,爱迪生派遣助手和专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适用的竹子,有六千种左右,其中日本竹子所制碳丝最为实用,可持续点亮一千多个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这种灯称之为“碳化竹丝灯”。
1881年,在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展出一台重27吨、可供1200只电灯照明的发电装置。
1883年,爱迪生在一次电灯试验中观察到在灯泡内另行封入一根铜线,认为可以阻止碳丝蒸发,延长灯泡寿命,经过反复试验,碳丝虽然蒸发如故,但他却从这次失败中发现碳丝加热后,铜线上竟有微弱的电流通过,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爱迪生效应”,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根据“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管。
个人简介: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爱因斯坦发明电灯的故事 (我知道)
爱迪生发明的吧
你真的知道么?
爱因斯坦发明电灯的故事是怎样的?
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
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然而,能够立即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却只有电灯。因为电灯的好处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又有一轮太阳,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夜物制约了。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因此很不实用。
“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爱迪生暗下决心。
于是,他开始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
爱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走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
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
此时,夜幕降临了,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
1小时,2小时,3小时……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后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
“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爱迪生没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天,天气闷热,他顺手取来桌面上的竹扇面,一边扇著,一边考虑著问题。“也许千篇竹丝炭化后效果更好。”爱迪生简直是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小时。
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一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他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安装在“佳内特号”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此后,电灯开始进行寻常百姓家。
后来,人们便一直使用这种用竹丝作灯丝的灯泡。几十年后,又对它进行了改进,即用钨丝作灯丝,并在灯泡内充入隋性气体氮或氩。这样,灯泡的寿命又延长了许多。我们现在使用的这是这种灯泡。
爱因斯坦为什么发明电灯
电灯不是爱因斯坦发明的而是爱迪生,
爱迪生发明电灯是为了让人们在黑夜里仍然可以利用光亮了继续工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他小时候他的妈妈因为一场重病而需要做手术,当时昏暗的屋子里根本不能进行手术,于是爱迪生利用镜子将烛光反射至一点,从而帮助医生完成了手术。经历了这件事后爱迪生便下定决心要发明出能在夜里发出比烛光更亮的光的发明,于是他便发明了电灯。爱迪生发明电灯是为了让人们在黑夜里仍然可以利用光亮了继续工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爱因斯坦发明的故事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义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犹太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阶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在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天德皇军队通过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们都涌向窗前喝彩助兴,小孩子们则为士兵发亮的头盔和整齐的脚步而神往,但爱因斯坦却恐惧得躲了起来,他既瞧不起又害怕这些“打仗的妖怪”,并要求他的母亲把他带到自己永远也不会变成这种妖怪的国土去。中学时,母亲满足了爱因斯坦的请求,把他带到义大利。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可他并不申请加入义大利国籍,他要做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战过后,爱因斯坦试图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梦想,并且在“敌国”里作了一连串“和平”演说。他的思想和行动,使他险遭杀身之祸:一个抱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俄国贵族女刺客把枪口偷偷对准了他;德国右翼刺客们的黑名单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义大利迁到荷兰,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 *** 存下去。 (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5年第5-6期《爱因斯坦的反省》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坚守着“上帝不掷骰子”的量子论诠释(微粒子振动与平动的向量和)的决定论阵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爱因斯坦发明了什么 爱因斯坦发明的故事有哪些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国.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卓著的是他用实验证实了原子的存在,创立了相对论,并发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生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其最卓绝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创立了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领域的相对论.
宇宙大爆炸是由谁发现?
自古以来,在人们的经验中,太阳光是一种白色光,就是你在正午直视太阳所能看到的颜色(仅作事实描述,该行为会损害眼睛,切勿尝试)。但是这种基于朴素经验的认知因一位天才的出现而被颠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科学家艾萨克·牛顿。
棱镜分光
1665年至1666年间,一场导致8万人死亡的世纪大瘟疫席卷伦敦,剑桥大学为避免学生之间互相传染而停学关闭,牛顿回到家乡躲避瘟疫。而正是这两年,百无聊赖的牛顿创造力爆发,同时在力学、数学和光学三个不同的方向取得突破,不过今天我们只讨论他在光学方面的研究。
大约在1666年,牛顿首先在光学实验中发现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牛顿认为这是由于不同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造成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色散,牛顿这一发现也成功解释了彩虹产生的原因。
不过由于当时牛顿对于光的性质认识的偏差,他并没有正确解释这种现象。他当时认为光是一种粒子,而不同颜色的光粒子与透明介质相遇会产生不同的折射率,这在当时来说,解释也还是挺合理的。
双缝干涉实验——光是波?
到了19世纪初,一位天才的英国医生、英国皇家学院自然哲学教授托马斯·杨做了一个物理史上最伟大的实验——杨氏双缝实验,无可置疑地证明光是一种波,因为只有波具有干涉的现象,牛顿对棱镜分光的解释不成立了。
不过这位什么都懂的天才利用该实验同时测量出不同颜色光的波长,他提出不同的颜色的光对应着不同的波长,而波长越长,折射率越低,波长越短,则折射率越高,以此完美解释了牛顿的棱镜分光实验。
太阳光谱里的神秘暗线
同样在19世纪初,一位同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威廉·沃拉斯顿升级了牛顿的棱镜分光实验,在太阳和三棱镜之间增加了一道狭缝,让太阳光经过狭缝后照射到三棱镜上,他从三棱镜分解出的连续光谱中发现了一些暗线,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什么。
12年后的1814年,一位德国的物理学家约瑟夫·夫琅和费制造了一台分光仪,它除了在太阳与三棱镜之间增加了一道狭缝,还在狭缝与三棱镜之间再增加了一个准直透镜,使经过了狭缝的太阳光又变成了平行光,然后又在三棱镜后面增加了一个望远镜。结果,夫琅和费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在太阳光谱中存在大量密密麻麻的暗线,他花了约三年的时间,从太阳光谱里一共数出了570多条暗线,我们现在把它称为夫琅和费线。但跟沃拉斯顿一样,他同样不知道这些暗线是怎么回事。
化学元素光谱里的特征亮线
到了19世纪中期,一位德国的化学家罗伯特·本生发明了一种改良型的煤气灯,现在称为本生灯。这种灯是由特定比例的空气-煤气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在煤气不完全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温度较低,当增加空气比例,让煤气充分燃烧,火焰温度会越来越高,火焰颜色会越来越紫,当空气-煤气的混合比例达到3:1时,火焰的温度接近甚至超过1000度,火焰变得接近无色,其实是所发的光大部分不可见了。
本生想要利用本生灯来发现新元素,它把各种粉末投入无色火焰中,发现含有不同元素的粉末在本生灯的高温无色火焰里燃烧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但是随着他测试的不同元素越来越多,他发现有些不一样的元素放在本生灯里烧时会发出的光的颜色基本上一样,肉眼根本无法区分。
本生有一个好朋友,物理学家古斯塔夫·基尔霍夫,他得知本生的疑惑后,提出可以用夫琅和费分光仪来看光谱。果然,在本生灯里高温燃烧下,原本看起来相同颜色的不同元素所发的光经过了分光仪后,从望远镜里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亮线。他们不停地烧,不停地观察,把所有他们已知的元素都烧了个遍,而他俩也把不同元素的亮线位置都记住了。
化学家本生由此发现了一种寻找新元素的方法——光谱分析法。不过我的这篇文章要讲的其实并不是化学,而是物理,因此我们要继续跟随物理学家基尔霍夫的脚步。
天体物理学的革命——光谱分析法揭示太阳元素之谜
在和本生一起进行的本生灯燃烧实验里,基尔霍夫已经记住了大量元素的特征光谱线(亮线),当他把这些亮线跟夫琅和费光谱仪中太阳光谱里的暗线一一比对后惊奇地发现,这些本生灯燃烧下产生的亮线在太阳光谱里同样位置下却是暗线。基尔霍夫很纳闷,这是表明这些元素太阳上都没有吗?
后来它想到一种巧妙的方法,用氢在纯氧里燃烧,然后用所产生的高温火焰去烤石灰棒,石灰棒会发出明亮的白光,而这白光在分光仪里是一段连续的光谱,类似没有暗线的太阳光。然后他在石灰棒和分光仪之间放一盏本生灯,用钠盐放在上面燃烧,结果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原本在本生灯燃烧下应该出现的钠元素黄色亮线不见了,在应该出现亮线的那些位置出现了暗线。
基尔霍夫恍然大悟,原来亮线和暗线都是同一种元素造成的!在明亮的纯白光背景下,原本黄色的亮线就会变成暗线,那么太阳的暗线就是由于在连续的太阳白光背景前面存在各种元素,它们的温度比太阳光源的温度低,因此吸收了背景的明亮白光从而产生了暗线。基尔霍夫由此打开了天体物理学的一扇大门——用光谱分析法确定遥远天体的元素构成!
这些元素所产生的谱线称为元素的特征谱线,其中亮线是发射谱线(简称发射线),暗线是吸收谱线(简称吸收线)。基尔霍夫利用这些特征谱线成功确定了太阳上的元素构成。
元素特征谱线的特异功能——光谱频移得到相对速度
随着光谱分析法在远方恒星与星系中的应用,科学家发现了光谱中的特征谱线除了能确定远方天体的元素构成外,还有一个额外的功能:确定天体与地球的相对速度。
19世纪奥地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克里斯琴·多普勒提出的一个效应,称为多普勒效应。他指出辐射波长会随波源相对运动的变化而变化,波源靠近观察者时,波长会变短,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波长会变长。
由于元素特征谱线的频率是固定的,因此,在地球上观测到的特征谱线频率就可以作为基准。当天体远离我们时,特征谱线频率会降低,波长会变长,光谱中会向红端移动,称为红移。相反,当天体靠近我们,特征谱线频率会升高,波长变短,光谱向蓝端移动,称为蓝移。而天文学家就根据这种多普勒频移效应测量了大量恒星和星系与我们的相对速度。
宇宙量天尺
随着天文观测和理论发展,科学家找到一些称为“量天尺”的特殊天体,首先发现的是一种光度会产生周期性变化的恒星,称为造父变星,这种恒星的绝对光度与其变化周期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在通过三角视差法得到一些造父变星的真实距离后,科学家就可以根据其视亮度和变化周期计算出它的距离。
后来又发现一种特殊的超新星,是由吸食伴星物质突破钱德拉塞卡极限的白矮星发生超新星爆发产生的,由于它们刚好突破钱德拉塞卡极限,因此在理论上它发生超新星爆发时的绝对亮度是相同的,这种超新星被称为Ia型超新星。科学家利用造父变星校正了Ia型超新星的亮度与距离关系以后,一把超级量天尺就产生了,科学家可以用它测量出数十亿光年的距离。
宇宙量天尺+多普勒频移——宇宙正在膨胀
这时,一位载入史册的天文学家出现了,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爱德文·哈勃。他利用Ia型超新星观测确定了24个河外星系的距离后分析它们的光谱,发现离我们越远的星系光谱红移越厉害。根据多普勒频移效应,这意味着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越快。而这刚好符合比利时宇宙学家乔治·勒梅特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做出的理论预言——宇宙正在以一定的速率膨胀。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核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根据哈勃的发现提出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现代宇宙学标准模型——宇宙大爆炸模型正式确立。
爱因斯坦发明电灯泡的故事
爱因斯坦没有发明电灯泡。发明灯泡的是爱迪生。爱因斯坦发时的是相对论。也就是著名的质能方程
宇宙爆炸是谁发明的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是谁发明灯泡的、宇宙爆炸是谁发明的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