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埃博拉疫苗的是谁(首个埃博拉疫苗)

baike.aiufida.com 小编在本篇文章中要讲解的知识是有关发明埃博拉疫苗的是谁首个埃博拉疫苗的内容,详细请大家根据目录进行查阅。

文章目录:

陈薇少将为支持武汉防疫都做了哪些贡献?

陈薇少将最大的贡献就是在武汉防疫中研发出检测试剂盒。

2020年1月26日,当天仅仅是农历大年初二,和许多在疫情中逆行的医务战士一样,54岁的陈薇少将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

2020年1月28日,她组织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荧光探针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2020年1月30日,她组织紧急展开的军事科学院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比现有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同时,还深入救治一线,开展疫情传播流行规律调查研究,取得了第一手数据,为疫情防控提供应对策略和科学依据。 

陈薇少将1966年2月出生于浙江兰溪 ,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获得军事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11年获得中国女青年科学家奖;2012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7年获得科学与进步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随后就是进入武汉的抗疫一线。

除此之外,在SARS肆虐期间,陈薇少将在国内外首先证实“重组人干扰素ω”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复制,结果表明使用该药物对防范一线医护人员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西非暴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研发出世界首个进入临床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开创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先河。2017年陈薇少将研发的该疫苗获得国家批准,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疫苗产品。 

陈薇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1、抗SARS病毒人源抗体的研究。

2、陈薇领导的“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随后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科技部科技改革与发展专项的持续支持。

3、2020年3月,由陈薇领衔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试验。

4、陈薇历经狙击非典、汶川救灾、奥运安保、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砺炼,带出一支学科交叉、拼搏奉献的生物防御队伍,2018年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5、2014-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率队赴非洲疫区完成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是第一个在境外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国疫苗。

扩展资料:

陈薇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但容貌秀丽,还是一名成绩优异且稳定的“学霸”。生性活泼的她虽是理科生,但是喜欢文学和舞蹈,常常光顾周末学生食堂舞会,还是清华大学咖啡厅的第一批女服务员。

在清华大学读研期间,陈薇与麻一铭在火车上相识,两人于1992年结婚。婚后,麻一铭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为陈薇忙碌的科研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1998年,陈薇成为了一位母亲,但只休了一个月产假,就回到实验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陈薇

陈微院士是读哪个大学?

陈微院士曾就读于浙江大学,硕士生阶段就读于清华大学。 陈薇在1988年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入伍,现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细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入伍以来,她连续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重大保密专项、重点课题研究14项,获得中国科技创新杰出奖和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当选为全国青联委员、第十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扩展资料:

陈薇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主持建成创新体系和转化基地,成功研发中国军队首个病毒防治生物新药、中国首个国家战略储备重组疫苗和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2014-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率队赴非洲疫区完成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是第一个在境外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国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薇院士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浙江大学——浙大杰出校友陈薇随团回母校作精彩报告

陈薇的团队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让陈薇当众哽咽呢?

在抗疫特别节目《时代楷模发布厅》中,陈薇院士忆起2020年抗疫经历时,语气哽咽说道:在她的带领下,团队从非典到汶川救灾,再到抗疫。自己许多的许多承诺都没有兑现,因此对团队有愧。随即又自豪的说,闻令而动就是我们军人的天职!这段话,令所有国人都为之动容。

陈薇院士用自己的智慧、青春和汗水获得了诸多殊荣,是当之无愧的“女将军”。2002年非典,她和她的团队历时五十多天才终于研制出了”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上万名医护人员使用后,无一人染上SARS。2014年9月,世界上第一个埃博拉病毒新基因疫苗又成功被她和她的团队研发成功。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又带着团队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可以说在人类近代历史上最危险的几次疫情,她都参与过、奋战过,并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她当之无愧。

“人活一世总要干点事情”的她恪守着共产党员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伟大。第一批新冠疫苗在2020年2月26日生产完成。那一天正好是陈薇的生日,对于众多生日祝福,她也只是回答道:“除了胜利,别无选择“。目前,她带领的团队已经进入研制新冠疫苗的三期国际临床试验阶段,并获得了国内第一个新冠疫苗的专利,为中国在世界上赢得了又一次的荣誉。

“人民英雄”陈薇院士研发疫苗半年头发就由黑变白,世间哪有什么真的岁月静好,只是前辈们在负重前行罢了。我们要好好生活,永不忘记他们的付出。

清华校花陈薇的一生,为何如同开挂一般幸运?

陈薇有非常强的学业能力和敏锐的眼光,是她靠着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拥有了今天的一切。1988年,陈薇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到了清华大学。在父母朋友的反对下坚持与大了自己12岁的麻一铭结了婚。从清华毕业后舍弃了百万年薪选择了参军,进入了军事科学院。2002年12月,广东省河源市出现了第一例非典病人。2003年3月6日,北京出现第一例非典病人。

陈薇扎进负压实验室中,在50天之后,她就研制出了一种喷鼻剂,保护了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的安全。并且在此之后,陈薇经过不懈努力,研发出了基因型埃博拉疫苗,给无数非洲人民带去了希望。2020年,在新冠病毒爆发之后,陈薇又开始参与研制新冠疫苗。截至9月18日时,中国已经有11款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每当有病毒爆发时,陈薇总是奋不顾身的冲往实验室进行研发,废寝忘食好几个月。在面对病毒时,她也会害怕,却不敢退缩。因为全国有几十万人,正在等待着疫苗,正在等待着希望。她不敢停下来,也不能停下来。在她的家中,儿子因为想念着母亲,看到电视里有母亲的画面时就会上去亲吻,她的丈夫也总是默默地等候着她。她的一对老父母,看着电视里的陈薇,也都哽咽着说研究新冠病毒这半年来,女儿的头发都白了不少。

像钟南山、陈薇这样为国为民的人士,是我们几十万人的幸运。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走在了危险的最前线。有他们在,我们就会感到无比安心,感到病毒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他们就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的定心丸。

陈薇院士的简介是怎么样的?

陈薇,女,1966年2月26日出生于浙江兰溪,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专业技术5级,少将军衔。

陈薇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

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2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扩展资料

陈薇院士的科研成就:

陈薇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主持建成创新体系和转化基地,成功研发中国军队首个病毒防治生物新药、中国首个国家战略储备重组疫苗和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

2014-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率队赴非洲疫区完成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是第一个在境外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国疫苗。

陈薇历经狙击非典、汶川救灾、奥运安保、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砺炼,带出一支学科交叉、拼搏奉献的生物防御队伍,2018年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2020年3月,由陈薇领衔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试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薇

通过上述对发明埃博拉疫苗的是谁和首个埃博拉疫苗的解读,相信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