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文明是谁发明的视频(外星文明视频大全)
本篇百科问答的知识要给大家谈谈外星文明是谁发明的视频,以及外星文明视频大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 1、外星文明真的存在吗?特斯拉曾收到“神秘”信号,是谁传来的?
- 2、算出银河系里存在智慧生物星球的公式是谁发明的?
- 3、神秘的玛雅文明是否就是外星文明,为何月球上都有他们
- 4、科学家一直在搜寻外星文明,现在怎么样了?找到了吗?
外星文明真的存在吗?特斯拉曾收到“神秘”信号,是谁传来的?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外星文明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数年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疑似外星文明的痕迹。除了层出不穷的UFO目击事件外,历史上只有一位科学家曾经接收到过疑似外星文明发出的信号,他便是特斯拉。
特斯拉收到的无线电信号
很多人称特斯拉是接近于神的科学家,他的诸多成就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天马行空,但在如今的我们看来是非常前卫的,比如他所创造的无线电。他曾经建造过无线电塔,预言过手机。她对无线电波的研究还是比较透彻的。但他在1899年的时候,曾经收到过一串神秘的无线电波信号,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是无法做到的。因此特斯拉怀疑,自己所接收到的信号,或许是外星文明传递的。
其实除了特斯拉以外,在科学发展的数年间,也有数位科学家都曾声称自己接受过神秘的信号,在1954年的时候,曾有一位飞行员声称,当时的美国监测到在地球上空出现了两个卫星。众所周知,在1954年的时候,人类还未发射卫星,因此这两个卫星只有可能是外星人留下的“监视器”。
黑骑士的秘密
这些科学家所发现的卫星便是众所周知的黑骑士。除了美国外,苏联也监测到了黑骑士的存在。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科技水平还是比较有限的,科学家也无法对这颗卫星作出具体说明。到了2014年的时候,NASA声称,黑骑士与外星文明无关,只是奋进号丢的太空毯罢了。这样的说法很多人并不会买账。他们认为奋进号是在1998年丢失的太空毯,特斯拉和科学家们所发现这些信号的时间却是在上个世纪初,所以这样的说法是没有说服力的。
黑骑士围绕地球13000多年了?
一位来自苏格兰的科学家曾经说过,他认为黑骑士卫星围绕地球已经13,000多年了,特斯拉所接收到的信号也是这颗卫星发出的。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位科学家在说出了这样的看法后,随后又否认了,说这只不过是一个误会。这样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实在有些奇怪,但是黑骑士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我们也无法判断它究竟是何方之物。
如今人类的科技水平已经到达了很高的程度,外星文明也不再是神秘的存在了,他们究竟是否存在过有没有来过地球,也成为了很多人心照不宣的秘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与外星文明进行友好的交流相处,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算出银河系里存在智慧生物星球的公式是谁发明的?
宇宙里有10亿个类似于银河系的星系。银河系里面恒星的数目有一千亿颗,太阳只是无数个恒星中的普通一员。您说,宇宙中有高级生命(即我们所说的外星人)的概念有多大? 在银河系中,存在着多少个具有文明的星球呢?著名的德雷克公式可以用来计算银河系中可能与我们对话的文明数目。 1961年,年仅31岁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发明了一个估算外星文明数目的方程,这就是有名的“绿岸公式”。 N=R*×Fp×Ne×Fl×Fi×Fc×L 这个公式看起来有点庞杂,它以一连串可能性的乘积来计算我们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多少个文明社会(N)。 R*代表我们银河系内一年之间新诞生的恒星数。宇宙空间是由超新星爆发飞散的碎片(平均每30年发生一次)和形成宇宙的大爆炸的副产品——氢气构成。渐渐地,受重力和新的超新星爆发冲击力的影响,这些物质集中于一个地方,慢慢聚积,最后变成一个恒星。这个过程不断重复。 Fp指这样形成的新恒星,平均拥有多少行星的数值。恒星当中,有称为二重星、三重星的,拥有两三个一样大小的太阳,互相交替包围。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无法形成行星。但是在我们太阳系里,不是有木星和土星这样的巨大行星吗?这可以视为三重星,同时二重星、三重星有可能有行星。但是,恒星通常有几颗行星,这一点无法确定。 Ne表示在这些行星中,具备有生命发生、进化条件的几率。要使生命产生,就必须有很多液态水。但是,如果行星离恒星太远,水就会冻结成冰;太近则会变成水蒸气。为了使生命进化,又必须拥有岩古构成的陆地。如果行星体积过大,就无法拥有这些条件。此外,还要有大气,小行星有可能因重力不足而飘走,失去大气层。而且,自转周期太长的话,不仅昼夜温差太大,强风的不断吹袭,也使生命很难产生。 Fl表示在满足这些条件的行星中,实际上有生命存在、进化演变的比例。进化必须具有DNA,这是极其复杂、巨大的化合物所产生的遗传方法,这个形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Fi表示形成生命进化到智慧的几率。细菌、树木、草是无法进化成具有智能的生物。它们没有脑神经系统,也没有成长到一定大小所必备的脊椎。拥有神经系统和脊椎的最原始的动物是鱼。而鱼如果总是待在水里,一定无法进化成智慧生物。 首先鱼要变成有四只脚,可以在陆地上走路,然后爬树,再学会用手指抓取东西,还要进化到直立行走。这样,脚和手分工,再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就拥有充足的智慧了。但是,过程并不一定这样顺利。有生物存在的行星相当多,但如果只有细菌、植物、贝类这些生物,那么就难产生智慧生物。 Fc表示,智慧生物能够与外界进行联系的比例。现在地球主要以电波为星际间通讯方式,但在南美亚马逊流域深处,在新几内亚的深山里,有着未开化的原始人。他们不知道农耕和畜牧,制作铁器等金属用品的技术也很缺乏,只能使用简单的弓箭和棍棒进行狩猎。他们并非是最近才从猿人进化到人类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几十万年以前就进化了的。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足以容纳无数次变革和经验积累。因此,拥有智慧生命的星球,未必都能达到高度文明,也就未必都能与外界联系,从而使我们感知到他们的存在。 L代表的是文明的平均寿命。地球文明还不算高度发达,却已经面临核子战争和公害等问题的威胁。文明程度越高,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可能性越大,因为推动它进步和摧毁它的力量都很大,一个意外事件就可能使文明寿终正寝。假如所有的发达文明的寿命都很短,那么如果其他星球上有发达文明,现在早就可能有灭亡了。 我们无法推算L和Fc,因此对于N的数值,科学家们有着不同意见。卡尔·萨根计算出,在银河系中,每100万个恒星里,就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存在,而且他最多推算到每10万个恒星就有一个文明星球。所以萨根人为,在特华塞奇和杰特雷特居礼Ⅰ、Ⅱ这样距离很近的恒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德雷克根据这一公式预言有4000个有交流能力的文明社会。阿西莫夫在《外得文明》一书中算出了53万个。 也有人对这个外星文明方程式提出疑义,从而否认银河系内除地球外还有发达文明。如前苏联的修克罗斯基,他认为其他星球拥有核武器,会因核战争而灭亡,因此发达文明的寿命非常短,银河系除地球外可能没有其他文明。 另一种意见是认为方程式预测值太多,不可靠。如美国天文学家麦凯尔·哈特,他认为假如银河系以内还有发达文明存在,那么它早就把银河系等殖民化了,不可能我们至今仍未发现它。这表明,银河系内除地球外没有其他文明,而银河系外可能有。
神秘的玛雅文明是否就是外星文明,为何月球上都有他们
早在1960年美国就开展了关于探索月球的行动,直到1969年才首次公开阿波罗11号登月的发现。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阿波罗11号成功探索月球后,美国一反常态的停止了所有的登月计划。 
直到20世纪以后,世界各国才重新刮起了一阵探索月球的热潮。但这中间沉寂的几十年却是不少人心中放不下的一个谜团。近期,美国宇航局在月球上发现的奇怪建筑,通过研究后发现这些东西似乎与地球上的玛雅文明存在某种未知的联系。
其中有一个小物件和玛雅文明建筑上的壁画十分相似,而且在玛雅文明的预言中一些奇怪的现象也得到了证实。
玛雅文明对于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迷,他神秘的出现,又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留下许许多多神秘的事迹,让人难以揣测。但是我们从众多事迹中可以猜测,他不属于地球文明。
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来寻找一下玛雅文明不属于地球文明的证据。
1、 外星球的历法?
外星说的最主要依据是玛雅人的“卓金历”,这种历法以一年为260天计算,但在太阳系内,却没有一个能适用这种历法的星球。
依照这种历法,这颗行星的大致位置应在金星和地球之间,应十分温暖,适宜生命繁衍生息。
所以有人猜测,是不是在金星与地球之间,还存在一颗比地球更适合居住的星球,而那里的文明早高度发达,他们利用超高的手段把星球掩藏在黑暗中,导致现在的仪器无法检测到。
科学家一直在搜寻外星文明,现在怎么样了?找到了吗?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发明了首个无线电装置,现在物理中的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1895年意大利的伽利尔摩·马可尼发明了利用无线电收发信息的设备。上世纪初,在一战、二战期间,科学家利用无线电技术发明了雷达,一开始是用于雾天防止船只相撞的,但在二战期间很自然地被用到了军事方面,直到如今。
看不见的电磁波——射电天文学
到了上世纪3、40年代,科学家开始在天文学观测中应用无线电技术,开始建造大型的无线电接收装置并用于巡天观测,一门全新的观测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出现了,也正式开启了多波段天文学。
近百年来,射电天文学取得了硕果累累,从宇宙的第一缕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早期宇宙天体——类星体、预言中的致密星——中子脉冲星、生命的源头——星际有机分子……直到近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黑洞拍摄成像!
智慧的呼唤——寻找地外文明
而作为刚开始应用无线电技术的人类,自然会想到: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会不会也存在另一个文明,他们同样也掌握了无线电技术,他们会不会正使用无线电向宇宙发出智慧文明的呼唤?
于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展开了一个名为“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利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在茫茫宇宙中寻找智慧文明的迹象。美国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就是那个写下那个计算外星文明数量的德雷克方程的科学家)于1960年时完成首次SETI实验。从此,搜寻地外文明的信号就成了射电天文学里的一个奇怪任务。
奇异的重复信号——脉冲星发现
1967年10月,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一位研究生乔丝琳·贝尔·伯奈尔在检查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时发现了一组周期非常严格的脉冲信号,最初她以为这就是外星人发来的信息。后来随着更多的脉冲信号被发现,最终这种脉冲信号被确认为一种自然的天体:预言中的致密星——中子星。这是较大质量的末期恒星结束核聚变后,由于失去能量无法抗衡自身引力,从而突破电子简并压坍缩形成的致密星。当一颗自转轴与磁轴并不共轴的中子星在高速自转过程中,偏移的磁轴周期性指向地球时就会产生的周期性电磁脉冲信号,因此这种能产生脉冲信号的中子星就被称为脉冲星。在著名的蟹状星云中就有一颗周期为33毫秒的脉冲星。(下图)
未解之谜——Wow!信号
在贝尔发现脉冲信号十年后的1977年8月,美国天文学家杰里·R·埃曼在专门用于寻找地外文明的射电望远镜观测记录中发现一个72秒的地外信号。之所以确认它是一个地外信号是由于它刚好与该天线扫描天空时对于特定方向的观测时间相同,均为72秒!埃曼兴奋地在打印出来的射电信号上标注了一个“Wow!”(哇!)并圈出了其中的异常信号。但此后大家再往该方向观测,就再也没有发现相同信号,这成为了一宗天文学悬案。
暴露地球文明——阿雷西博信息
守株待兔自然不是科学家的唯一选择,他们决定采取主动,向茫茫宇宙发送来自地球文明的信息!1974年11月16日,科学家通过当时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美国天眼阿雷西博望远镜的雷达发射器,向2.5万光年外的M13球状星团发送了一段包含1679个二进制数字的地球文明信息——阿雷西博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由最容易被破译的二进制码组成,包含了二进制数字1-10、构成生命的5种基本元素的原子序数、人类DNA的基本结构、人类DNA的双螺旋形状、男人身高、形状、当时世界总人口、太阳系太阳和九大行星、阿雷西博望远镜的相关信息。
毫无意外,我们并没有收到回应……
短暂而强烈的射电爆发——快速射电暴
几十年时间过去了,到了本世纪初,天文学家在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中发现了一些只有数毫秒的超强射电爆发,它们爆发时间仅有几毫秒,但爆发的信号亮度极高,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快速射电暴。这些被探测到的射电信号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极大的色散量。大家中学时都知道牛顿的三棱镜分光的实验,通过三棱镜把一束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它是由于不同频率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导致的,不同的折射率也导致了光通过介质时的速度差异。
同样,不同频率的射电信号穿过星际空间时,由于星际空间中的自由电子影响而导致到达地球的时间发生差异,由于此前科学家就已经知道银河系内自由电子的大致分布,也就大致知道各个方向上射电信号的色散量,科学家发现,银河系内任何位置发射的信号都不足以产生这种射电暴那么高的色散,因此判断这些信号来自银河系外!
但当科学家根据这些信号的色散量估算这些信号的距离时,一个可怕的结果出现了:这些信号的距离高达数十亿光年!在我们宇宙的三维空间里,光辐射的强度符合距离平方反比律,因此在越远的距离上,理论上信号越弱,而科学家根据距离和获得的辐射强度计算后得到的结论是,这些仅持续数毫秒的低频无线电爆发所释放的能量却相当于太阳一天所释放的能量总和!在如此低的频率下释放如此高的能量,这让科学家很是吃惊,是什么机制产生这么强的射电暴?
谜题待解——快速射电暴如何产生?
由于一开始这种爆发也是一次性的,在同一个源头上只出现一次,因此科学家怀疑它是超新星爆发或致密星(黑洞、中子星、白矮星等)合并过程中通过某种机制产生的。
但2016年12月16日发生的一次同一发射源重复多次爆发让科学家再次陷入迷惑……因为以上猜测的形成机制可以产生高能量爆发,但却无法产生重复爆发,于是外星文明信号说再度甚嚣尘上。
有个别科学家,当然更多的是外星文明爱好者怀疑这是超级文明向宇宙发送的信号!是不是他们采用什么不得了的方法制造了这些超级信号?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再次掀起了外星人信号说,使其成为数十种快速射电暴来源猜想之一。
但由于快速射电暴的爆发是如此之强,我们很难想象什么样的超级文明能够制造它,有这样能力的文明,又为何要选择这样一种低级的方式来发送信号?
谜题依然未解。但有一个好消息是:我国的科学家已经初步解开了重复快速射电暴的谜题!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为你介绍,敬请点击关注,留意最近更新。
关于外星文明是谁发明的视频和外星文明视频大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知识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百科问答相关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