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飞机是谁发明的英语(飞机的发明家英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现在飞机是谁发明的英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飞机的发明家英文进行解释,如果未能解决您的问答,可在评论区留言!

文章目录:

飞机的发明人是谁

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wright,Wilbur,1867—1912,Orville,1871—1948)的大名。兄威尔伯·莱特,生于米尔维尔,受过四年中等教育,曾获奥伯林学院名誉博士学位,是美国航空俱乐部成员,1909年获法国科学院金质奖章,弟奥维尔·莱特,生于代顿,受过中等教育,曾获慕尼黑皇家技术学院、奥伯林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许多高等院校名誉博士学位,是全世界几乎所有航空协会和俱乐部名誉成员,曾获梅里特勋章、富兰克林奖章等。

飞机的英语在哪一年提出的

飞机的英语在1907提出的。

1907年报刊上更早表示飞机的是airplane。后来到了1908年,《伦敦时报》发表的单词做了简称缩写,airplane变成了plane,用于指代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其实airplane是来自于法语词汇aéroplane,这个词语是由希腊词根aero(表示空中)和拉丁词根pele(平坦物)组成的,最早并不是指人类飞行器,而是表示甲虫昆虫的翅鞘。后来才在1866拓展到表示飞行机械的翅膀,再后来干脆泛指拥有翅膀能够飞行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也就是飞机。

词语辨析:

helicopter,plane,airplane,aeroplane,aircraft,jet这组词都有“飞机”的意思,其区别是:

helicopter指直升飞机。

plane本义为“平面”,在航空专业里通常用aeroplane。plane较通俗用词。

airplane为美国英语的用词。

aeroplane和airplane专指普通飞机,不包括helicopter(直升飞机)。aeroplane为英国英语的拼法。

aircraft常用作集体名词,也可指一架飞机,其含义包括直升飞机和飞艇等。

plane是谁发明的?(英语单词)

Brother Wright

莱特兄弟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进行了成功的飞行,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重于空气航空器的有动力、可操纵飞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已用于作战,当时飞机的速度已达180~220千米/时,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轰炸机载弹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速度达到750千米/时,轰炸机载弹量可达10吨左右。

飞机是谁发明的

飞机是莱特兄弟发明的。

莱特兄弟指的是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 (1871.8.19—1948.1.30 )和威尔伯·莱特Wilbur Wright(1867.4.16—1912.5.12)这两位美国人,发明家,飞机的发明者。世人一般认为他们于1903年12月17日首次完成完全受控制、附机载外部动力、机体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行,并因此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成就归功给他们。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时35分,德裔美国人、自行车修造匠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基蒂霍克一处叫做“斩魔山”的小山坡上,以重物下落形成的引牵力,将自制飞机“飞行者”号推离地面,进行了被世人公认的人类首次有动力飞机载人飞行。

当时的首飞驾驶者为奥维尔·莱特。他在12秒的时间内飞出36.58米远,当时的目击者有6人、并拍下照片作证。当日共飞行了4次,最佳飞行成绩为:续航时间59秒,飞行距离260米,飞行高度3.8米,速度48千米/小时。该机采用双层机翼鸭式气动布局,一台12马力的内燃机通过2副自行车链条带动2副空气螺旋桨。而飞行员则俯卧在下层机翼上操纵飞机飞行。飞机的翼展为12.29米,自重274千克。莱特兄弟与他们的“飞行者”号飞机就此名垂青史。而在此前,莱特兄弟对飞机之研究开始于1899年,并先后试飞过3架无动力的滑翔机。“飞行者”号飞机则于1902年冬季组装完毕。1903年12月14日,在他们进行第一次试飞时曾因失速而坠落沙滩。莱特兄弟的飞机制造优势直到1908年才被欧洲的航空先驱们所打破。

发明飞机、自行车、固定电话、汽车的人分别是谁,英文名叫什么

飞机:美国的莱特兄弟 Wright brothers

自行车:英国的柯克帕特里克•麦克米伦 Kirk Patrick Macmillan

固定电话:苏格兰的亚历山大•格雷姆•贝尔 Alexander Graham Bell

汽车:德国的卡尔•佛里特立奇•奔驰 Karl Friedrich Benz

通过上述对现在飞机是谁发明的英语和飞机的发明家英文的解读,相信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