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测验是谁发明的软件(举例说明什么是成就测验)
今天给各位分享成就测验是谁发明的软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举例说明什么是成就测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文章目录:
- 1、WAIS-RC如何叛定测验成绩高于常模平均水平
- 2、成就测验的与其它测验的区别
- 3、软件是谁发明的,是发明家,不是比尔盖茨
- 4、成就系统是微软发明的吗
- 5、求《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的题目和操作手册
WAIS-RC如何叛定测验成绩高于常模平均水平
心理咨询师考试,选B,韦氏测验采用的标准二十分常模,平均数10,标准差3,积分量表分是13分,所以高出常模平均数(10)一个标准差(3).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本章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一)测量的定义:P2
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P4
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三)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P6—7
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征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二、领会
(一)测量量表的4种类型:P5
命名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二)心理测验的4个基本条件:P9—12
1、行为样本 2、标准化 3、难度或应答率 4、信度和效度
(三)心理测验的5种不用分类:P12—14
1、按测量对象所作的分类:
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
2、按测量方式所作分类:
个别测量、团体测量
3、按测验内容的形式所作的分类:
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4、按测验功能所作的分类:
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
5、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
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潜力参照测验
第二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一)高尔顿的主要贡献:P28
1、英国优生学的创始人。出版了《遗传的天才》一书,提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而来的,其差异是可以测量的。
2、1884年,成立“人类测量实验室”,被视为第一个大规模系统测量人的个别差异的尝试。
3、发明了许多测量仪器;是应用评定量表、问卷法、自由联想法的先驱。
4、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之中。
(二)卡特尔的主要贡献:P28
美国心理学家,1890年,首次提出“心理测验”这一术语,他的许多观点都已成为测量学上的重要观点。
(三)比内的主要贡献:P29
法国心理学家,1904年,与其助手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量表。
二、领会:
西方心理学与教育测量的发展:P30
1、智力测验的发展
2、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3、成就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一)测量误差:P40
指在测量过程中由哪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二)随机误差:P40
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又不易控制的误差。
(三)系统误差:P40
是那种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四)真分数:P42
把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那个数值称为该特质的真分数,简称T分数。
(五)平行测验:P43
如果两个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并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布都是一致的,则这两个测验被称作平行测验。
二、领会:
(一)测量误差的三个主要来源:P41
测量工具、被测对象、施测过程
(二)观察分数、真分数和随机误差之间的关系:P42—43
观察分数是指实测的分数,它们的关系是:
观察分数被假定等于真分数与误差分数之和,二者关系被假定为线性关系,随机误差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它独立与真分数。
第四章 测量信度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一)信度的含义及测量学的定义:
1、信度的含义:P45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也测量的可靠性。
2、信度的测量学定义:P46乃是一个X(A卷)与它的任意一个平行测验X/(B卷)的相关系数。即RXX=PXX’
(二)重测信度的含义:P48
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测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三)复本信度的含义:P49
指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四)分半信度的含义:P50
指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五)同质性信度的含义:P51
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二、领会:
(一)信度的作用:P47
1、信度是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
2、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
3、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
(二)重测信度的使用条件:P48
(三)复本信度的使用条件:P49
(四)分半信度的使用条件:P50—51
(五)同质信度的使用条件:P51
(六)影响信度的因素:P55
被测、主试、施测情境、测量工具、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
(七)提高信度的方法:P56
1、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
2、使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
3、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
4、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
5、主试者严格执行实测规程,评分者严格按标准给分,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三、应用
(一)能用克龙巴赫系数计算项目的同质性信度
克龙巴赫α系数 P52 公式、例题
(二)能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计算评分这信度
P53 公式 P54 举例
(三)通过增加题目长度来提高测验的信度。
P56
第五章 测量效度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一)效度的含义:P59
指一个测验或量表时间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二)效度的测量学定义:P60
在一系列测量中,与测量目的有关的真实变异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即
效度=SV2/RXY2
(三)内容效度的含义:P62
指一个测验时间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
(四)结构效度的含义:P63
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
(五)实证效度的含义:P66
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
(六)效标的含义:P67
就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
二、领会
(一)效度的特点:P59
1、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效度是测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
3、判断一个测量是否有效要多个方面搜集证据。
(二)效度与信度的关系:P61
1、信度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
2、测验的效度受它的信度制约
(三)三种效度的适用范围:
1、内容效度的适用范围P62
成就测验、职业测验
2、结构效度的适用范围P63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3、实证效度的适用范围P67
诊断现状、预测个体将来的行为
(四)影响效度的因素P69
测验的构成、实施的过程、被试、所选效标的性质、测量信度
(五)提高效度的方法P70
1、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较大的系统误差
2、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
3、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的水平
三、应用
三种效度的估计方法
(一)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P63
主要是逻辑分析法
(二)结构效度的确定方法P64
1、测验内部寻找证据法
2、测验之间寻找证据法
3、考察测验的实证效度法
4、多种特质——多种方法矩阵法
(三)实证效度的确定方法P68
1、相关法 2、区分法 3、命中率
第六章 测验的项目分析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一)项目难度的含义:P72
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二)区分度的含义:P77
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二、领会:
(一)难度对测验分数的影响:P76
1、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形态
2、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离散程度
(二)项目鉴别指数评价题目性能的标准P79 表6—1
(三)区分度的相对性:P85
1、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区分值不同。
2、样本容量大小影响相关法区分值的大小
3、分组标准影响鉴别指数值D
4、被试样本的同质性程度影响区分度值的大小
(四)区分度和难度的关系:P84
1、难度越接近0.50,项目潜在的区分越大
2、难度越接近1.00或0时,项目的潜在区分度越小
三、应用
(一)计算不同形式题目(是非题、选择题、论述题)的难度。P72—74
1、二分法记分形式项目的难度计算P72—73
公式、例题
2、非二分法记分项目的难度计算P73—74
公式、例题
(二)用鉴别指数法计算测验题的区分度P78
鉴别指数的计算P78
公式、例题
(三)根据难度和区分度进行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P91 表
第七章 测验常模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一)原始分数和导出分数的含义 P93
1、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称作原始分数。
2、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
(二)百分等级的含义P94
是应用最广的导出分数,是指在一个群体的测验分数中,得分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就是说,如果将某一被试群体分为一百个等级,则每位被试所占的等级数就是百分等级。
(三)标准分数的含义和种类:P96
1、含义:又称公分数,是将原始分数与团体的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公式。
2、种类:P97-100。T分数、其他形式、标准九分数。
(四)常模团体的含义:P106
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二、领会
(一)标准分数的优缺点
优点:P96,它是一个抽象值,不受原始测量单位的影响,并可接受进一步的统计处理。
缺点:公分数由于计算中经常出现负数和小数,且单位过大,因此使用起来不够方便。P97
(二)确定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P106-107:共六点
(三)制定常模的过程P108
1、确定测验将用于哪一个群体。
2、对常模团体进行施测,获得团体成员的测验分数和分数分布。
3、确定常模分数类型,制作常模量表,给出书面说明等。
(四)几种主要的常模参照分数P108-110
1、发展量表P108
2、商数P110分式
三、应用
(一)比较几种导出分数的优缺点P94
1、百分等级分数的优缺点P95
2、标准分数的优缺点P96-97
3、T分数的优缺点P98下
(二)计算未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
P94 公式、例题
第八章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一、领会
(一)心理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P117
1、确定测验目的
2、制定编题计划
3、编辑测验项目
4、预测与项目分析
5、合成测验
6、测验标准化
7、鉴定测验
8、编写测验说明书。
(二)编辑测验项目的注意事项P120
共六点
(三)测验标准化应注意的问题:P122
1、测验内容
2、施测过程
3、测验评分
4、测验分数的解释
(四)测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P125
1、施测前的准备工作
2、指导语
3、测验情境
4、测验焦虑
5、与受测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五)测验焦虑的相关内容P126
二、应用
(一)项目编排和制作复本的方法
1、项目编排的方法:P121
并列直进式、混合螺旋式
2、制造复本的方法P122
(1)先将所有可用的项目按难度排列,其次序为1、2、3、4、5、6、……
(2)分成两个等值的测验本方法
(3)分成3个等值的没测验本方法
(二)解释测验分数意义时遵循的基本原则P129:共六点
(三)向受测者报告测验分数时的注意事项P131-132共九点
第九章 测验等值
一、识记:
(一)测验等值的含义P135
就是通过对考核同一种心理品质的多个测验形式作出测量分数系统的转换,进而使得这些不同测验形式的测验分数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样一套专门技术称为~
(二)锚测验的含义:P138
在测验等值设计中,有时会采用一组测验试题来关联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以便寻找两形式的等值关系,这些测验试题被称为锚测验。
(二)领会
(一)测验等值的条件P136
1、同质性2、等信度3、公平性4、可递推性5、对称性6、样本不变性。
(二)测验等值结果的表示方法:P140
1、表列法2、公式法3、图示法
三、应用
(一)等百分位等值的计算:P142例题
(二)线性等值的计算P143、公式P144例题
第十章 目标参照测验
一、识记
(一)目标参照测验的含义:P154
当一个测验是以某一明确界定的内容范围为基础编制而成,并且其分数是参照该内容范围所要求的绝对标准进行解释,我们便称这一测验为~
(二)分类一致性信度的含义:P161
对测验的分类一致性的度量指标,称作~
二、领会
(一)双向细目表的构成要素:P154-155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在整个内容范围中每一类内容和每一种目标结合后,所占的比重(相对重要性)
(二)测验项目区分度的两类指标P159
1、难度差值
2、相关系数
(三)目标参照测验的效度及其估计P163
1、内容效度及评估重要条件
2、效标关联效度的估计——决策效度。
(四)目标参照测验分数分界点确定的几种方法P165
1、专家判是法2、效标组预测法
三、应用
(一)根据测验项目的内容效度分析来决定项目的取舍P155-158
关键词:专家评定法、项目内容评定表、等级评定均值和中位数分析。
(二)测验项目难度差值的计算分析P158
1、难度分析P158下
2、计算——与常模参照测验相同,以通过率表示。P159,难度差值。
(三)比较目标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的异同。
1、P152-P153 上,两者差异
2、相同点:P168
第十一章 学绩测验
一、 识记
(一) 学绩测验的含义P170
是对个体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或训练之后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的测定。
(二) 标准化学绩测验的含义P173
在心理与教育测量学原理指导下,遵循一定的程序所编制的各方面质量都达到规定标准的学绩测验,称为~
(三) 斯坦福成就测验P177
属于综合性学绩考查测验,也是一种供团体使用的常模参照性测验,历史比较长。
二、 领会
(一) 学绩测验的分类P172
1、 按测验的编制方法分
2、 按测验的内容分
3、 按测验用途分
4、 按测验评分的参照系分
5、 按测验的题型分
(二) 标准化学绩测验的基本条件P174
1、 命题组卷标准化
2、 施测标准化
3、 评分标准化
4、 测验分数解释标准化
(三) 标准化学绩测验的编制过程P175-177。共五点
(四) 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特点P182
1、 测验形式灵活多样,与测验目的完全一致
2、 测验内容与教材内容高度一致
3、 测验难度切合学生实际水平
4、 测验编制简易快速。
第十二章 能力测验(上)
一、 识记
(一) 几种智力理论的名称、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
1、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P188
① 主要代表人物
② 主要观点
2、 智力的生物学理论P189
① 主要人物质
② 主要观点
3、 智力的认知心理学理论P190
(二) 三种常用的团体智力测验名称P206
1、 陆军测验
2、 瑞文推理测验
3、 认知能力测验
二、 领会
(一) 比内量表的发展阶段P198-199
1、 比内——西蒙量表的发展阶段
2、 斯坦福——比内量表的发展阶段
(二)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本的构成P201
1、1981年修订版P201
2、中国修订本P202-203
(三)斯比量表和韦氏量表的信度估计
1、斯比量表的信效度估计P199
2、韦氏量表的信效度估计P202
(四)瑞文推理测验的三种水平及其优点P206
成就测验的与其它测验的区别
成就测验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的区别:成就测验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的测量对象都是认知性特质。这三种测验都是测量个体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验中发展出来的能力。所以在本质上,它们有相同之处。能力倾向、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也可以看作一种“成就”。不过,如果从测验的目的、性质及所含盖的经验范围来看,这三种测验仍有某些不同之处,不能相互取代。
就测验的对象而言,三者本质上有重叠之处,无法加以截然区分。大多学者认为成就测验测量的是一些特定的、限定于某一范围的能力和知识,而另两者所测验的则为一般性的、较为广泛的能力。
从功能上看,成就测验也不同于智力、能力倾向测验。后两者的主要功能是预测一个人在未来的教育、训练或工作经验中可能的表现,它们的使用是在教育或训练程序以前,用以反映被试是否有接受某种课程或专业技能训练的能力。成就测验则是评估被试在接受一些教育或训练程序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它的实施发生在教育、训练过程后。在测验的技术品质上,成就测验要注重内容效度,而能力倾向、智力测验则必须有较高的预测效度,否则就失去其基本价值。
软件是谁发明的,是发明家,不是比尔盖茨
不是所有,只是一小部分。86-DOS操作系统是他买的,非他研究的,不过此人也很厉害,当年差1分满分入学。很多人都说他巨牛无比,但是没看看他娘是干啥的,他姥爷是干啥的。
成就系统是微软发明的吗
是成就,微软第一个发明的一个成就系统,后来ps3效仿也搞了个奖杯系统。一般一个游戏有1000G成就,想全部解锁还是有困难的,在连接LIVE后,好友可以看到你的成就或你玩了那些游戏,解锁了那些成就,我见过一个老外有30多万成就,太NB了,不过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不过微软放过风成就有可能有什么奖励计划。。。国外还有什么成就俱乐部,好像是官方的。不过前提是你得是正版用户。。。。
求《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的题目和操作手册
创造力测验
对创造力的测量至今仍是心理测验中的一个难点。首先,对什么是创造力,至今仍无统一的定义。创造力的概念是在19世纪才开始使用的,最初是应用于艺术领域,创造者与艺术家是等同的。直至20年代,“创造”一词才开始应用于整个文化领域,具有“新奇”的含义。创造力是人的高级能力,正是“创造”才有了今天的世界。一般认为,创造力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能力,是以直观力、思维力、想象力为基础,产生改革旧事物所需要的灵感和创造性设想的能力,也是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改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这一定义仍停留于思辨阶段,而且范围过大。此外,在对创造力的研究方法上,主要集中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和特点上,采用分析天才人物传记、与天才人物交谈的方法。在对创造力的测量上,采用的是开放性测量题目,例如1896年,比奈曾最先编制无固定答案的题目,吉尔福德(J.P.Guilford)也用这种方法测查过创造力。开放性题目既说明了创造力与智力的不同之处,也预示着创造力测验在评分上的主观性及非标准性。此种状况至今仍无人突破。
创造力是以多种心理特质为基础的。它的智力因素有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吉尔福德研究表明,创造力的思维特点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这在下文中将会有介绍。)、想象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个人的兴趣、情绪、意志、性格及道德情操等。创造力不等同于智力,它与智力的关系如图6-4所示:
整个三角形表示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正相关趋势,智力低者,创造力必然低,而智力高者,并不意味着创造力很高,因此智力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以下介绍几种影响较大的创造力测验。
一、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又称吉尔福德智力结构测验,是吉尔福德及其同事在对智力结构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测量发散思维。吉尔福德认为发散思维是思维向不同方向分散的能力,它不受给定事实的局限,使得个体在解决问题时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图6-5是智力结构模型中发散思维块的位置,它属于操作维度的部分,与内容、成果维度组成了一个个智力因素,图中的字母代表已有测验能进行测量的因素。
现将各个测验方法简介如下。
①词语流畅性(DSU):迅速写出包含某个字母的单词,例如:“O”——load,over,pot……
②观念流畅性(DMU):迅速列举属于某一种类事物的名称,例如“能燃烧的液体”——汽油、煤油、酒精……
③联想流畅性(DMR):列举近义词,如“艰苦”——艰难、困难、困苦……
④表达流畅性(DMS):写出每个词都以特定字母开头的四词句,如“K、U、Y、I”——Keep up your interist,Kill unless yellow insects.……
⑤非常用途(DMC):列举出一个指定物体的各种可能的非同寻常的用途,如“报纸”——点火、包装箱子时作填充物……
⑥解释比喻(DMS):以几种不同方式完成包括比喻的句子,如“一个女人的美丽就像秋天,它——”,答案可能是“在还没来得及充分欣赏时就消逝了”……
⑦效用测验(DMU,DMT):尽可能多地列举每一件东西的用途。如,罐头盒——作花瓶,切饼……根据回答总数记观念流畅性的分数,根据用途种类的变化记变通性的分数(属于同一范畴的用途只能记一分)。
⑧故事命题(DMU,DMT):写出一个短故事情节的所有合适的标题。例如:“冬天快到了,商店新来的售货员忙着销售手套。但他忘记了手套应该配对出售,结果商店最后剩下100只左手的手套。”答案可能有:只有左手的人,新职员,100只手套……可根据标题总数(思想流畅性)及有创见的标题数目(独创性)进行记分。
⑨推断结果(DMO,DMT):列举一个假设事件的不同结果。如,“假如人们不需要睡眠会产生什么结果?”答案可能是:干更多的活,不再需要闹钟……记分方式同故事命题的记分方式。
⑩职业象征(DMI):列举一个给定的物体或符号所象征的职业,如“灯泡”,可以是电气工程师、灯泡制造商……
⑾组成对象(DFS):利用一套简单的图案,如圆形、三角形等,画出几个指定的物体,任一图案都可重复或改变大小,但不能增加其他任何图形,如图6-6所示。
⑿绘图(DFU):要求将一简单图形复杂化,给出尽可能多的可辨认物体的草图。
⒀火柴问题(DFI):移动特定数目的火柴,保留特定数目的正方形或三角形。如图6-7所示。
⒁装饰(DFI):以尽可能多的不同设计修饰一般物体的轮廓图。
以上14个测验中,10个需要言语反应,4个使用图形内容,皆考察发散思维,适用于初中文化水平以上的人,用百分位和标准分数进行分数解释,分半信度为0.60~0.90。
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该测验是由美国前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系系主任托兰斯(E.P.Torrance)在教育情境中发展起来的,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在方法上类似,主要考察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确性这几个变量。
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包括12个分测验,称之为“活动”,以缓解被试紧张心理,它适合于幼儿园直至成人被试。主要有三套测验,每套皆有两个复本。
言语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7项活动。头3项活动要求被试根据所呈现的图画,列举出他为了解该图而欲询问的问题、图中所描绘的行为可能的原因及该行为可能的后果;活动4要求被试对给定玩具提出改进意见;活动5要求被试说出普通物体的特殊用途;活动6要求对同一物体提出不寻常的问题;活动7要求被试推断一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旦发生会出现什么后果。测验按流畅性、变通性及独创性记分。
图画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3项活动。活动1要求被试把一个边缘为曲线的颜色鲜明的纸片贴在一张空白纸上,贴的部分由他自己选择,然后以此为出发点,画一个非同寻常的能说明一段有趣的振奋人心的故事的图画;活动2要求利用所给的少量不规则线条画物体的草图;活动3要求利用成对的短平行线 (A本)或圆(B本)尽可能多地画出不同的图。此套测验皆根据基础图案绘图,可得到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确性四个分数。
声音词语创造性思维测验:这是后发展起来的测验,两个分测验均用录音磁带实施。第一个活动为音响想象,要求被试对熟悉及不熟悉的音响刺激作出想象;第二个活动为象声词想象,十个诸如“嘎吱嘎吱”等模仿自然声响的象声词展开想象。两个活动皆为言语性反应,对刺激作自由想象,并写出联想到的有关物体或活动。根据反应的罕见性,记独特性分数。
托兰斯测验的评分者信度为0.80~0.90之间,其复本及分半信度在0.70~0.90之间,没有可靠的效度证据。
以上两个测验是常用的创造力测验,它们多用于研究工作。此外,创造力测验至今仍停留于探索阶段,它与成就测验的相关很低,但它为了解创造力、训练创造力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下面将常用的智能测验列在表6-7中,作为本章的小结。
成就测验是谁发明的软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举例说明什么是成就测验、成就测验是谁发明的软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